茶经网

云南省思茅区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2019-11-16

一、思茅区基本概况

(一)概述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27°~236°,东径1009°°~1017°之间。东隔曼老江与江城县毗邻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隔江相望,南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接壤,北与宁洱县连接。境内东西长118千米,南北宽72千米,国土总面积392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8%。

思茅区是普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画向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中心前缘城市。全区辖四镇三乡,即思茅镇、南屏镇、倚象镇、思茅港镇、云仙乡、六顺乡、龙潭乡。共有60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0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台、哈尼、回、傣等二十三种少数民族。总人口25.62万人,全区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被省政府表彰为“县城经济发展先进县”

(二)自然气候资源

思茅区地处低纬山区,境内最高海拔2154.8米,最低海拔578米,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500~1600毫米,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数2133.6小时,年积温6466.4℃,=10℃积温6282.4℃,年无霜期325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型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绿海明珠美称,是茶树生长,特别是云南大叶种茶生长最适宜的I类地区。

(三)地形地质M.cY316.COM

思茅区地处模断山脉的无量山南部,地势南低北高,东西宽,南北窄,地质土壤类型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上和冲积土六大类型。上壤表层疏松,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2.54%~11.71%,速效磷10~20PPM,速效钾100~150PPM,p值5~6.5之间。

(四)茶区简史

思茅区是世界茶源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原产地与集散地,也是全国、全省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的重要基地,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国时期,思茅区境内就开始种茶,三国时期,思茅的彝族把诸葛亮奉为茶树种植的“茶祖”,唐朝时期,地处澜沧江流域的思茅区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1897年,思茅设立海关,茶叶就在这里生产、加工、出口和销售,思茅区逐渐成为普洱茶集散地。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小编推荐

云南省西盟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西盟佤族自治县概况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我国的二个值族自治县之一,与缅甸相邻,是我国主要佤族聚居的边境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江三木落”的诞生地。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4%,全境因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温15.3℃,年均降水量2758.3毫米,居云南省之冠素有“雨城”之称。

境内生物多样性非常卡富,广泛分布着山茶科植物。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52545亩、采摘面积18930亩、茶叶总产量2805吨、亩均量57.33千克/亩、尤性系茶园血积37207亩、有机茶园面积600亩、初制所数量51个、专业合作社数量26个。

二、茶产业概况

西盟县境内发现有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四大片区,而积达19.4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佛殿山脉,佛殿山是西盟境内的主要山脉和古茶山,西盟县80%茶园分布在这里。佛殿山呈南北走向,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时而云苏缭绕,时而阳光明烟,非常有利于茶叶内质的聚合。高山、茶园、村庄、采茶姑娘在晨雾中忽隐忽现。“红日出茶园”成为佛殿山的一道招牌景致,同时这里的云山雾海也形象地诠释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正含义。

佛殿山古茶山的特点是生长密度高,伴生在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有的每亩达几十株:另个特点是野生型茶树品种多,在佛殿山的天池边发现大片的野生芽苞茶又名滇南离蕊茶同时还发现生长有野生油茶,又名云南连蕊茶等,有南亢野茶、勐卡野茶、班母野茶、大黑山腊野茶等。

这些野茶品种成为茶学界研究茶树进化和变异的重要标本。使佛殿山成为一座宝贵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古往今来,生活在周围的世居民族不时都到山中采摘各种野生古茶树茶饮用,还曾作为进贡佳品和得道高僧的日常饮品。

目前,当地政府为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把佛殿山野生茶树群落生长区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结合佤山民族圆茶文化,借助佛殿古茶山的品牌优势和绝佳的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了5.2万亩生态茶园,认证有机茶园,漫山茶园里种植的覆荫树长势非常旺盛,不同时节都有鲜花盛开,不断恢复着生物多样性,鸟飞蝶舞,这些成为佛殿山上一道亮丽的立体茶园风景线。

西盟佤族是解放后从原始社会一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在解放前曾有零星种植茶叶,直到1964年阿佤人民才在佛殿山上开始规模化种茶。如今,佛殿山上建有数十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茶叶初制所,承载着佛殿山生态茶系列产品的开发,推进茶叶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江城县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13′′~1029与北纬22°19~22°56′之间。东部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老挝交界,是“一眼望三国”的地方,西部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部与思茅区、宁洱县相连,北部与墨江县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83千米,其中:中越段67千米、中老段116千米全县国土面积3544.38平方千米。

县城动烈镇海拨1119米,距省会昆明122千米、距普洱市150千米。全县辖5乡2镇50个村(居)民委员会5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分布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5种民族,总人凵12.4万人江城因江水环绕县境而得名,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最高海拔位于西北角与宁洱县交界处的狮子岩大山,海拔为2207米,最低海拔位于东部的中越界河一南马河口,海拔为317米。

2.自然条件

江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2680毫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士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江城县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江城县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展绿色有机茶2014年启动认证有机茶茶园1.1万亩,计划5年时间完成有机茶五万亩。

至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43306亩、采摘亩积136200亩、茶叶总产量14050吨、亩均产量103.16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10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495亩、有机茶园面积1000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1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30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4个。

1.“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江城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历史上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即东北路一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一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一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一宁洱易武茶与大道。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从宁洱一思茅一倚象坝一石膏箐一曼克老一圆盘山一阿树察一勐烈街一坝溜渡凵(沿李仙江而下)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等各地,全程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是当时茶马古道连接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动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五座古城之一。

十九世纪末期到一一九四二年以前,从普洱、思茅、墨江和易武等地茶叶途经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庄、茶号到江城勐烈开设分号,如敬昌茶号、江域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水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汇益茶号、丰顺祥、许季瑞、太和样等20余家,成为当时普洱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

2.新时期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城茶产业发展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区位、人文等资源条件。上世纪90年代,牛洛河茶厂走“三结合一体化”的茶叶开发模式,在云南推广学习。茶产业是江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江城是发展茶叶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真诚邀请中外茶商携手合作,共创江城茶业新辉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茶产业概况

沧源县以山区为主,山区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9.2%,有70%的农业人口生活在海拔1000-2100米的冷凉山区,沧源县结合这一县域特点,形成了“东茶中蔗、西胶”的经济格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4~1957年,从凤庆县、双江县引进茶籽发放给农民,在播种早谷的同时,在早谷地里开始大面积撒播种植茶叶。

1960年,我县首次推广茶籽育苗和开垦新式茶园。2000年我县开始建设高优茶园,截全2013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其中群体种老茶园37890亩、高优生态茶园55132亩,有机茶园13690亩(其中:碧丽源11280亩、勐省农场茶业有限公司350亩、佤山茶厂1560亩、糯良乡贺岭茶山500亩)。

截至2013年,采摘面积100217田。沧源县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角5个乡(镇),合计茶叶面积67855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的63.59%;其他5个乡(镇)合计茶叶面积38857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36.41%。沧源县的茶叶品种主要有本地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风庆9号、云抗10号、台湾鸟龙、大白毫、紫娟、雪牙白毫、香归银毫等十余种。

全县自主经营茶叶企业6户(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佤山茶厂、勐省农场茶叶公司、联合乌龙茶厂、山川茶叶公司、滇皖茶厂):县内有3个茶馆(云南省沧源县佤山映像茶馆、碧丽源佤山茶谷、沧源佤王府茶楼),茶产业覆盖全县10个乡(镇)、90多个村委会12350户61750名茶农。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1067.2吨、产值2379.86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582.9吨、产值1497.88万元;晒青毛茶产量2880.2吨、产值5134.67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3069.8吨、产值5442.11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2730.7吨、产值11612.6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805.8吨、产值3771.14万元:普洱茶产量790.6吨、产值3638.22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2601.9吨、产值8052.21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瑞丽市基本概况

瑞丽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西部,东南与缅甸接壤,位于东经97°31~98”02纬23”50′~24210′之间,全境由高黎贡山余脉纵贯,呈西南走向,东北高峻,西南低平,形成“两山两坝一江一河谷”的地形地貌,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700米,全市总面积为土地面积112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64.3%,坝区占35.7%。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40%,国境线长169.8千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0.7℃,极端最低温1℃,最高温36℃,≥10℃的年活动积温6788℃,全年日照时数2297.5小时,年均无霜期310天,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多集中于5~10月,相对湿度为75%。

二、茶产业概况

(一)茶树资源

1.野生古茶树资源:瑞丽市野生型古茶树种植资源主要有红裤(鳞片为红色)和绿裤(鳞片为绿色)两种,树型乔木,属大叶种类茶。辖区内各山染子都有野生型古茶树分布。主要有:有野生大理种、滇缅种、德宏种。在弄岛镇等噶山寨和户育乡的芒海山赛,原德昂族居住过的地方,现保留着几棵古茶树。

经有关专家鉴定,古茶树为人工栽培的普洱茶种,树型乔木,大叶类、树高5.6米、基部干围1.12米直径37米,海拔1189米。芒海山的古茶树为野生大理茶种,树型乔木,大叶类树高10米,基部干围1.6米,直径51厘米,海拔1454米。这两棵茶树都属于乔木大叶种,树龄都在500年以上。

2.群体良种资源:群体良种资源有潞西官寨大白茶、勐库大叶茶、昌宁小桥种。

3.无性茶种资源:无性茶种资源均由省内引进,目前主要有:云南大叶种、乔木普洱茶、云抗10号、云抗2号、云抗17号、长叶白毫、短节白毫、清水3号、紫娟等品种。

(二)茶产业现状

1.生产茶类:瑞丽市主要茶叶生产种类有: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炒青茶(磨锅茶)、普洱散茶、普洱砖茶、红碎茶等。

2.茶园面积、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茶叶产业是瑞丽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茶叶的经济收入已成为山区、半山区农民的收入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茶产业概况

双柏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主要分布在哀牢白竹山海拔1800-2500米区域内,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1050亩,全县投产茶园12990亩,茶叶总产量296.51吨,产值1630.82万元。茶叶主要分布于鄂嘉镇、法裱镇两镇:全县共有茶厂36个有茶叶加工厂房10490平方米,茶叶初制能力536吨:有茶叶精制厂3个,厂房面积450平方米,加工能力350吨。双柏县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为全州第一。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种群为主,生产的茶叶品种以炒青绿茶为主,品质较好,备受消费者青睐,茶叶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效益逐步显现。

二、茶产业现状

(一)种质资源

双柏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双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鄂嘉镇有以茶树命名的村庄两个,一个是茶叶村委会的茶叶山村,一个是老厂村委会的小茶树村。据1985年国家茶科所、云南省茶叶学会、楚雄州茶叶学会对我县哀牢山地区进行茶树资源普查。

在双柏县鄂嘉镇境内发现百余株古老的栽培型大茶树主要分布于茶叶、红山、麻旺、老厂、义隆等村委会,其中在老厂村委会小茶树村发现一株较为古老的大茶树,经专家测算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现在还生机勃勃,供人们采摘优质的鲜叶:其次在红山村委会红山村、义隆村委会义隆村都发现了较为古老的、几百年的大茶树,有待考证。

据《双柏县志》记载,1942年法裱人姚兴存从景东县引进云南大叶种茶在白竹山进行种植取得成功,带动和促进了全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在50多年的茶叶发展中,全县在鄂嘉、法裱、安龙堡、大麦地、妥甸、大庄等乡(镇)共发展13000多亩。在整个茶叶发展期间,均采集州内及本地茶籽进行有性繁殖发展,茶树品种为云南大叶种群体品种。2005~2006年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大理州永坪县引进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在白竹山连片新植茶园269亩带动全县良种茶园的发展。

(二)科研现状

1993年双柏县茶桑站主持实施的《坚持科技兴茶思想,提高低产茶园效益》项目获得州农牧业《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得到州农牧业局的肯定1996年双柏县茶桑站主持实施的《白竹山茶厂老茶园综合技术改造》项目,效益显着,得到州县人民的肯定。2001年起在白竹山实施“千亩高产、优质、高效茶园示范样板”建设,得到州县业务部门的肯定。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茶产业概况

昌宁县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是全国和云南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茶叶科技示范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50269.8亩、采摘面积248000亩、茶叶总产量22852.2吨、亩均产量92.1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11522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370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7700亩。

二、茶产业现状

(一)发展历史悠久

从昌宁县出土文物中的陶器茶具残片可知,昌宁先民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秦汉时代就有用茶饮茶习俗,境内古茶树分布广、数量多,据专家考证,这些古茶树生长历史在千年以上。2006年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在实地调研后,欣然赠词:“千年茶乡昌宁

(二)古茶资源丰富

古茶树分布面积3.69万亩,有42个群落20余万株,有10多个品种,树龄多在500年以上,其中1000年以上的有1万多株,最古老的古茶树树龄达1600年以上。全县有无公害茶园13.7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4.73%,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2%,有机茶园0.35万亩,古茶园面积的1.4%。

(三)内在品质优越

经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昌宁茶树品种及种质资源鉴定,昌宁茶叶面色绿,叶厚而质软,叶芽茸毛多,水浸出物大于45%,含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茶区。

(四)品牌效应初显

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460个,初精制合营茶厂17个,获得QS认证企业28个,有CTC红碎茶生产线7条,培有了“昌宁红”“尼诺”“勐鑫”等品牌。2014年,吕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龙腾沧江”和游水黄家寨古树茶厂生产的普洱生茶“漭水源头”分别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红茶类金奖和普洱茶类银奖;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雾里梦茶”获第七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金奖。

2015年,昌宁红茶业集团生产的“丹凤展翅”茶品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2015中国好茶叶”质量评选金奖:尼诺茶公司生产的“尼诺银毫荣获第十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会2015年“云茶杯”名优茶评比绿茶类银奖。

(五)文化氛围浓郁

昌宁人民爱茶、种茶、惜茶,敬茶,饮茶已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祭祖、以茶驱邪、以茶贺喜、以茶迎客己成为昌宁的传统。祭祀祖先必先供奉“净茶”,迎娶新人必“撤茶米”,嘉宾运来必先奉茶一杯。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455.html

上一篇:云南省宁洱县茶业概况简述(上)

下一篇:云南省思茅区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