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怎样泡茶能更好地留住有益成分?茶叶冲泡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2019-11-16

喝茶对于养生有诸多益处,但前提是,我们要会喝茶。

茶叶中多酚、多糖物质均对人体有益,但是要怎么泡才能留住它们?你真的懂泡茶、喝茶吗?

水温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越高,内含物质溶解度越高,茶味越浓;水温越低,内含物质越低,茶味越淡。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泡绿茶时,水温在80℃为宜。因为绿茶本身比较嫩,水温太高,叶片很容易被烫熟,茶叶中的有益物质也会遭到破坏。

泡乌龙茶、普洱茶这些发酵类茶,适宜用100℃左右的沸水冲泡,如果水温过低,则内含物质浸出率低,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有时为了保持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浸泡时间

绿茶

绿茶通常可以用玻璃杯直接冲泡,因此没有固定的浸泡时间。当水温降至60℃左右即可品饮。泡茶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的时间过长,汤色转为褐黄色,新鲜度也会大打折扣。

普洱茶

普洱茶的浸泡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一般来说,前两道洗茶时可即时出汤,冲泡时,7秒左右即可出汤,后几泡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至1分钟左右。喝茶时不要喝冷茶,也不要喝泡了好几个小时的茶叶,因为有可能会有重金属物质析出。

冲泡次数

一般来说,绿茶冲泡3~4次,普洱茶则可以泡泡7~8次,冲泡次数过多,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已经完全溶出,失去了品饮价值。

坚持“三不”原则

不空腹喝茶:空腹喝茶易致咖啡因吸收过多,可能出现心慌、尿频等症状。

空腹时饮茶过多过浓也能造成茶醉。空腹饮茶会冲淡胃液并减少胃液的分泌。茶汤呈弱酸性,胃液的酸度比茶汤强大,其中有些碱性物质,因中和而降低,故会引起心悸、心烦、眼花、发抖现象。

不在饭后立即饮茶:饭后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不酒后饮茶:有些人在醉酒之后,会想着喝浓茶解酒,但醉酒后饮浓茶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酒精的绝大部分,均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之后再变成乙酸,乙酸又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脏排出体外。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这就会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由于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cy316.cOM编辑推荐

泡茶需要注意的几个小细节


泡好一杯茶,是每位爱茶人的必修课。可总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又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老茶友,也可能会为自己不稳定的泡茶水平而懊恼。

泡茶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从选水、煮水、选器、备茶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汤造成影响。因此整理了几个要点和大家分享一二。

要点1-选水:尽量选软水,避开碱性水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水对茶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水中的矿物质和水的酸碱性。水中有多种矿物质,含量丰富、影响最大的一般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它们的含量可以用水的硬度来衡量,含量越高,水就越硬。

硬水烧开之后,钙镁离子会抑制茶多酚的溶出,而茶多酚不仅是茶之“功效担当”,对茶的风味也至关重要。抑制了它的溶出,难免茶汤寡淡、茶香低浊。

因此,要尽量选择硬度低的水。一般来说,现成的纯净水、山泉水就比较适合泡茶。若想再进阶,可以买个酸度计来测酸碱性,再买个电导率仪来测量水的硬度。

要点2-煮水:自来水需要煮久一点

煮水要大火快煮,而不要文火慢煮。当水连续冒泡,煮到二沸或是刚刚三沸时,水的活性是比较好的。如果煮得太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则活性降低,即水“煮老”了,对茶汤影响也不好。

如果使用自来水泡茶,需要煮稍久一点。自来水沸腾时,把烧水壶的盖子打开,保持沸腾一分钟左右,能够除去一部分消毒残留的氯,降低异味。

要点3-选器:不同的茶要使用不同的茶具

普洱茶,尤其是老普洱茶,适宜用紫砂壶。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能够减轻普洱茶存储时产生的一些异杂气,茶的层次、韵味更好。

要点4-比例:严格控制茶水比例

要想泡出一杯风味稳定的茶汤,茶水比例的控制尤为重要。茶汤是一种动态平衡下的美感。只要找准平衡点,茶汤的美感自然而生。他按照不同场景,划分了两种比例。

安全比例:当难以实现茶水分离,比如旅途中或使用保温杯时,将茶水比例严格控制在1。5:100(即100毫升水对应1。5克茶)这一“安全比例”,即使一直闷泡也不会苦涩。

日常比例:日常泡茶中,建议用1:25(即25毫升水对应1克茶)的茶水比例,更适合多次冲泡品饮。

如果没有电子秤,只要按照茶叶的形态和茶壶的体积,也能大概确定放多少茶叶。条索形的普洱散茶大约投放1/3,紧压的普洱茶撬下一片铺满壶底的量即可,茶化石熟茶150毫升盖碗投茶3茶匙,金不换熟茶150毫升盖碗投茶2茶匙。

要点5-水温:根据茶叶新老控制水温

用手掌感受热力尝试最适宜水温,控制水温,是泡茶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新茶不要高于95度,老茶、熟茶使用100度沸水为佳。

要点6-手法:冲泡手法对茶汤的影响极为微妙

常见的注水方法有悬壶高冲、回旋低冲、定点注水等等。

高冲与低斟:指的是,冲茶时要比倒茶时高,才有利于茶汤香气的激发;而从壶里倒茶出来时,要尽可能放低靠近公道杯,减少香气走散,才有利于保留茶香。

香靠冲,汤靠吊:普洱茶香需要冲击,如果想要激发茶高扬的香气,就高温高冲,让水与茶叶激荡而产生鲜明的香气。而汤感需要细细吊出来,如果想要品尝到细腻、有层次的普洱茶汤,就需要把壶放低,沿着壶的边缘,用细柔的水流让茶叶慢慢浸出。

要点7-用心:爱茶者千千万,有人好淡,有人嗜浓。怎么办?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如果能按照前面的茶水比例冲泡,一般能做到稳定而不难喝。之后,再用陆羽所传授的“增减原则”,将茶汤调至最合自己口感的状态即可。

若是自泡自饮,相对简单。若是泡茶给他人,则应根据对方“好淡”还是“嗜浓”的偏好进行微调。泡茶,于细微处见关切之心。总结一下:说到底,泡茶,本身就是注水、出汤这样的日常小事。参透了《茶经》的智慧,在看似平常的注水、出汤间,蕴含着动态的平衡之美,展现着人际的关切之情。

泡茶煮水需要注意的几个小细节


泡好一杯茶,是每位爱茶人的必修课。可总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又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老茶友,也可能会为自己不稳定的泡茶水平而懊恼。

泡茶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从选水、煮水、选器、备茶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汤造成影响。因此整理了几个要点和大家分享一二。

要点1-选水:尽量选软水,避开碱性水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水对茶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水中的矿物质和水的酸碱性。水中有多种矿物质,含量丰富、影响最大的一般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它们的含量可以用水的硬度来衡量,含量越高,水就越硬。

硬水烧开之后,钙镁离子会抑制茶多酚的溶出,而茶多酚不仅是茶之“功效担当”,对茶的风味也至关重要。抑制了它的溶出,难免茶汤寡淡、茶香低浊。

因此,要尽量选择硬度低的水。一般来说,现成的纯净水、山泉水就比较适合泡茶。若想再进阶,可以买个酸度计来测酸碱性,再买个电导率仪来测量水的硬度。

要点2-煮水:自来水需要煮久一点

煮水要大火快煮,而不要文火慢煮。当水连续冒泡,煮到二沸或是刚刚三沸时,水的活性是比较好的。如果煮得太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则活性降低,即水“煮老”了,对茶汤影响也不好。

如果使用自来水泡茶,需要煮稍久一点。自来水沸腾时,把烧水壶的盖子打开,保持沸腾一分钟左右,能够除去一部分消毒残留的氯,降低异味。

要点3-选器:不同的茶要使用不同的茶具

普洱茶,尤其是老普洱茶,适宜用紫砂壶。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能够减轻普洱茶存储时产生的一些异杂气,茶的层次、韵味更好。

要点4-比例:严格控制茶水比例

要想泡出一杯风味稳定的茶汤,茶水比例的控制尤为重要。茶汤是一种动态平衡下的美感。只要找准平衡点,茶汤的美感自然而生。他按照不同场景,划分了两种比例。

安全比例:当难以实现茶水分离,比如旅途中或使用保温杯时,将茶水比例严格控制在1.5:100(即100毫升水对应1.5克茶)这一“安全比例”,即使一直闷泡也不会苦涩。

日常比例:日常泡茶中,建议用1:25(即25毫升水对应1克茶)的茶水比例,更适合多次冲泡品饮。

如果没有电子秤,只要按照茶叶的形态和茶壶的体积,也能大概确定放多少茶叶。条索形的普洱散茶大约投放1/3,紧压的普洱茶撬下一片铺满壶底的量即可,茶化石熟茶150毫升盖碗投茶3茶匙,金不换熟茶150毫升盖碗投茶2茶匙。

要点5-水温:根据茶叶新老控制水温

用手掌感受热力尝试最适宜水温,控制水温,是泡茶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新茶不要高于95度,老茶、熟茶使用100度沸水为佳。

要点6-手法:冲泡手法对茶汤的影响极为微妙

常见的注水方法有悬壶高冲、回旋低冲、定点注水等等。

高冲与低斟:指的是,冲茶时要比倒茶时高,才有利于茶汤香气的激发;而从壶里倒茶出来时,要尽可能放低靠近公道杯,减少香气走散,才有利于保留茶香。

香靠冲,汤靠吊:普洱茶香需要冲击,如果想要激发茶高扬的香气,就高温高冲,让水与茶叶激荡而产生鲜明的香气。而汤感需要细细吊出来,如果想要品尝到细腻、有层次的普洱茶汤,就需要把壶放低,沿着壶的边缘,用细柔的水流让茶叶慢慢浸出。

要点7-用心:爱茶者千千万,有人好淡,有人嗜浓。怎么办?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如果能按照前面的茶水比例冲泡,一般能做到稳定而不难喝。之后,再用陆羽所传授的“增减原则”,将茶汤调至最合自己口感的状态即可。

若是自泡自饮,相对简单。若是泡茶给他人,则应根据对方“好淡”还是“嗜浓”的偏好进行微调。泡茶,于细微处见关切之心。总结一下:说到底,泡茶,本身就是注水、出汤这样的日常小事。参透了《茶经》的智慧,在看似平常的注水、出汤间,蕴含着动态的平衡之美,展现着人际的关切之情。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5647.html

上一篇:茶不能老是端着,人不能老是装着

下一篇:为什么说过年送茶礼最合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