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春秋茶之辨

2019-11-16

茶的种类按季节有春、夏、秋茶之分。在云南,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算秋茶。

一般来讲,春茶要比夏茶、秋茶好。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春天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其中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多酚较少,使得春茶的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浓烈,保健作用更明显。再加上春茶生长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每当春茶上市的时候,市场上都会出现很多假冒伪劣的春茶,分辨春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看,二是湿看。m.cy316.COm

干看指在冲泡前观看茶叶的外形、色泽,品味香气。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湿看就是将茶叶冲泡后,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茶底薄且较硬。

从营养角度讲,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不良影响。另外,新茶中不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道炎症患者,喝新茶易引起胃痛、胀满、便秘、口干等症状。春茶买回来后最好放置一段时间,等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自动氧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以后再喝。

选购春茶时不要买太潮的,否则茶叶不易保存,很容易发霉。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候给茶叶的生长带来了不同的时段,也同时为不同的茶叶制成不同的茶品而初下了定义。不过对于云南的茶叶生产,云南的春茶最早1月就有采摘(江城),一般一年都可以采8-10次,最多可以采18次。在西双版纳8月和9月还有很大的雨水,在他们的眼里那还是夏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辨 体 食 茶


说到茶,也许会有人说,不就是喝茶吗!茶本身就是药,喝茶就是养生,谁不会啊!价值观上也是以茶越贵也就越好的理念来辨别茶的好坏。

对于喝茶,乃至喝茶养生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的确从神农氏到今天,茶叶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茶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可是津津乐道之余我们忽视了喝茶的根本。结合我们自身体质来说,再结合茶所具有的药性和解药性质以及茶的特性,茶还是不可以随便乱喝的。就如我们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可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吸收和消化得了一个道理。

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重视养生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喝茶养生似乎成了我们的需求。随着中医的逐步恢复和中医养生方法的被利用,人们开始认识到喝茶养生的科学性。根据五行及无色中医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们把茶叶从季节上分成了四季养生茶,可是坚持一段时间发现有的可以,有的却有一些不适,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喝什么茶还是有讲究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喝的茶也会有不同,什么体质喝什么茶这应该是喝茶养生的根本。简单一点说,寒湿体质任何季节都不适合不发酵的茶,因为身体不吸收不消化。但是长时间喝红茶可能会上火,有时被引导高温冲泡发酵的红茶,因此上火是必然的。

怎么样才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茶品?怎么喝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呢?茶本来没有那么复杂的,一杯茶适合不适合自己,端起来喝两口,感觉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每个人还是可以分辨得出来的。

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分辨自己的体质的,如果再稍微了解一下茶性,就能够很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了。选择好茶之后,用三到五克茶,高温闷泡三分钟左右,如果口感很浓,苦涩感很强烈,说明此茶制作过程中火温高了。这样的茶我们一般在喝的时候高温冲洗之后,打开盖,稍稍放一会儿,醒醒茶,中温快速冲泡,这样喝就没那么多火气了。反之要中温冲洗,中高温略停泡,喝起来会好很多的。

当然,喝茶养生也不是每天都要不停的喝,还是要适度。选择好了属于自己的茶后,在四季变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季节变化,春天加一些花进去促进体内阳气生发,夏季加些柠檬,秋季调些陈皮进去,冬季加些当归、黄芪等等。喝茶养生是基础,了解茶性和辨别自身体质是根本,知道了怎么喝茶、喝什么茶,才会达到养生的目的。

红茶“春秋”秋茶浓厚 春茶清香


桂林市场上销售的红茶主要以春茶和秋茶为主,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桂林茶友在饮用红茶方面逐渐出现“泾渭分明”的趋势。

红茶中的春芬秋韵

“喝红茶,我还是比较倾向秋茶,我觉得秋茶口感更好,更适合我。”一位茶友向记者表示,他周围的茶友在喝红茶方面逐渐“泾渭分明”,有人喜欢春茶,有人更爱秋茶。

许多专卖红茶的茶商也表示,虽然目前桂林的茶友对红茶中的春茶和秋茶的要求不如绿茶明显,但这种趋势已经慢慢显现。

红茶也分春秋茶,二者有何区别?

5月26日,记者来到桂林市凤牌红茶专卖店,负责人秦女士拿出两种相同款式的红茶,一款为去年的秋茶,一款为今年的春茶。

从条索上看,春茶总体来说色泽乌润清幽、黑黄分明,条索紧结,茶叶肥壮重实,芽叶较多。细闻条索,有芬芳平和的味道。而秋茶的条索粗厚,整体偏黄,大小不一,部分茶叶呈弯曲状。初闻条索,有明显的陈香味,茶香悠韵,茶香味重。

秋茶浓厚 春茶清香

看,只能从茶叶的品相上对春秋茶进行区分,二者味道上的区别,得通过品茗才能知晓。

秦女士先泡了秋茶。只见开汤后,叶底不展开,条索较为紧实,泡出的茶汤有如玫瑰一般不仅颜色艳丽,且芳香浓郁。品尝一口,能明显感觉到浓厚的茶味。不过,味道虽然浓,但口感依然鲜爽。秦女士介绍,去年秋天的红茶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茶叶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有茶味厚重的感觉。“但即便是在去年秋天,这款红茶也是口感醇厚,这也正是许多茶友看中的地方。很多人还把这种浓郁的口感称为‘历史厚重感’。”秦女士说。

如果说秋茶给人的感觉是浓厚,那么春茶给人的感觉就是清香。

开汤后的春茶细嫩绵软,条索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开来,形态秀丽,茶汤相比较于秋茶更鲜艳透亮。品尝春茶,则有新鲜爽口、清甜润滑、绵延醇和的感觉。秦女士介绍,春茶的特点是滋味谦和,回甘绵长。

喜欢“重口味”的茶友对红茶中的秋茶更为偏爱,而喜欢清香自然口感的,则偏爱春茶多一些。

茶膏说法辨误


普洱茶膏曾经是普洱贡茶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就很有名,但由于过去关于普洱茶的记述中没有茶膏制作的文字流传下来,因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普洱茶的衰落,茶膏的制作技术也就基本算失传了。

进入21世纪,随着普洱茶的重新起步,普洱茶膏也重新被人们记起,很多人开始研究普洱茶膏,开始试图复原普洱茶膏工艺,出现了很多关于普洱茶膏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的说法,其中有不少属于臆想出来的。本人从2005年开始普洱茶膏的制作实验,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已经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制作出汤色清亮、无悬浮物、无任何添加剂的普洱茶生茶膏和熟茶膏。针对目前书刊中对普洱茶膏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普洱茶膏应该是用生茶还是熟茶制作

生茶膏是用普洱生茶制作的茶膏,熟茶膏是用普洱熟茶制作的茶膏,因纯生茶膏在制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茶膏是熟茶膏,熟茶膏是最近几年才在市场上出现的现代茶膏,历史上的茶膏都是生茶膏。识别上不能从外观上看出,因生膏、熟膏都是黑色,识别上可用鼻子闻,生膏有淡淡的一股兰花香,熟膏有淡淡的一股中药香。最好的识别方法是从汤色上,生茶膏的汤色呈黄色,熟茶膏的汤色呈红色。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是指普洱生茶膏。实验证明,口腔溃疡、咽喉上火疼痛,含一小块茶膏在嘴里,含到天亮多数情况下溃疡、咽喉痛都可以治愈。这些药效,现代做的熟茶膏没有,熟茶膏只具有熟茶的功效。

2、出膏率说

人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少普洱茶可做一斤茶膏?现在介绍茶膏的书籍或文章中关于茶膏出膏率的说法很多,有说每千克干茶的出膏率为30%,有说每千克干茶的出膏率为5%,这些说法有些属于臆想出来的,猜测式的,比较准确的出膏率应该是普通茶膏的出膏率为15%左右,纯度和品质好的茶膏出膏率为8%--10%。出膏率与茶质和熬制时茶汤中的黄色茶沫及絮状物质等清除程度有关。出膏率为30%,只能是才熬出来还没有完全干燥,含水量比较高,且品质不好的茶膏。如果出膏率只有5%,有可能是用粗老茶制作,或者是宣传者为茶膏卖高价的借口。

3、茶末不出膏说

有的书上说:普洱茶"茶末"不可能熬出茶膏,因茶末内含物质极少,根本熬不出"膏类"物质。实际上茶末是可以熬出茶膏的,本人实验的结果说明,只要是泡得出茶汤的普洱生茶茶末和普洱熟茶茶末,还包括茶梗在内,分别都熬得出茶膏,只是出膏率稍低一点,茶膏的品质一般。因为茶膏的质量是和原料成正比,茶膏的口感同茶一样,有什么样的茶滋味就有什么样的膏滋味,只是纯茶膏口感滋味比茶的口感滋味稍醇和。

4、熬膏不沾手说

在有的书上记载,先将茶汤用大锅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换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茶膏在熬制时是热的,就算浓度很高的茶膏,只要是热的,就是软的和沾手的,特别是生茶膏果胶含量高粘度大,不到凉干透都会沾手,这就是茶膏难做的原因,只有干燥到一定的硬度才会不沾手。

5、还原宫廷茶膏说

有网上和有关普洱茶膏的书上记载:清朝皇宫中有"压榨制膏法"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二次发酵(采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发酵,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再次转化与分解)。

本人认为经过对普洱生茶进行发酵后制作出来的宫廷茶膏相当于现代的熟茶膏,果胶含量低,粘性大大下降。《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主要药效就不具备了,难道故宫博物院至今保存完好的茶膏,是这样熬出来的吗?这个说法尚待实验验证。

6、传统熬膏混浊说

有书上记载:传统熬膏汤色混浊或偏暗是因为与大锅熬膏有关,在高温的情况下,它提取的物质是混合物质,持续的高温过程已使很多物质"变性",茶叶中的化学组分出现重合或交叉现象,必然造成混浊,如果汤色是通透的,可能是有添加澄清剂。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本人实验的结果说明:使用传统熬膏工艺,如果过滤得法,掌握好了过滤技术是能做到纯茶膏的汤色清亮通透的,不存在汤色混浊,同时还可避免生茶膏的茶汤稍冷后有絮状沉淀物的产生。现在市场上用传统熬制方法制成茶膏之所以会汤色混浊,并不是"传统技术"有问题,而是熬膏时过滤技术不过关造成的。

7、传统熬膏霉变说

有书上记载:传统熬出来的茶膏保存期太短,刚熬制出来的茶膏品质尚可,但存放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霉变。用传统方法熬出来的熟茶膏容易定型,定型后就很少变形,是因果胶质少的原因,熟茶膏在一年左右有茶多酚的结晶体"白霜"出现,果胶质含量越少的结晶体出得越快越多。用传统方法熬出来的生茶膏不容易定型,干燥得很干的茶膏定型后空气湿度大时还会变形,因吸湿性强,容易又变软,还有一个特性是高温变软低温变硬,说明果胶质含量高。2005年熬出来的生茶膏到现在也没有霉变,故宫博物院至今保存完好的茶膏也没有白霜生成也没有霉变。实际上普洱生茶膏的茶多酚含量比普洱熟茶膏多,生茶膏大于20%,熟茶膏在10%左右,(来自《普洱茶茶膏品质特征分析研究》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陈文品,茶学博士),本研究结论的茶膏也是传统熬制的茶膏,茶多酚属于抗氧化物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茶膏的茶多酚含量高,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所以熟茶膏可以长期保存,生茶膏也同样可长期保存。

9、冷水泡不开茶膏说

有网上和宣传资料上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温,茶膏无法百分百溶解,冷水泡膏只能选用茶膏粉。本人实验的结果说明,如果是传统熬制出来的纯天然无添加物的普洱茶膏,可用冷水冲泡,将0.3克纯的普洱生茶膏放入600毫升矿泉水瓶中,25分钟全部溶解,熟茶膏一样也全部溶解。出差在外可以拿出一粒茶膏放入矿泉水中,稍后一瓶清爽香甜的茶饮料就出现了。

生茶膏

有一定年份的熟茶膏

熟茶膏的汤色

生茶膏和熟茶膏对比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5162.html

上一篇:品茶聊天,涨一些知识

下一篇:六大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存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