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如何选购一款好茶?买茶的五层境界?

2019-11-16

第一层:初学乍练

在第一层境界,分不清楚六大基本茶类,需要积累关于买茶的基本技能。

在初学乍练阶段,没别的诀窍,先把我国六大基本茶类给搞明白。别见到绿色的茶就认为是绿茶。

第二层:初窥门径

在第一阶段徘徊后,能清楚把茶分门别类,不会搞混了绿茶、黄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此时可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

第二阶段,要加深对不同茶类的认知,分清不同的茶类的特点、细目和等级。

搞清具体的每一类茶及其细分,在买茶时,能够轻松区分。最起码知道同类茶中芽茶、芽叶茶、叶茶价格可不同哟。

第三层:略有小成

到了第三层境界,就可以实际买茶。

观色、闻香、品味、查叶底、问产区品种、看采制时间等等样样明白,懂得好坏。

与此同时,分的清老茶和新茶的区别,这样才能判断出茶掌柜所说的年份,是否正确。

第四层:了然于胸

当第三阶段训练有一段时间后,我们早已把这些茶的特点烂熟于心。

这时候我们要了解的,是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一款茶的品质,此茶到了香、清、甘、活、滑、重的哪个段位。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修炼。多喝、多比较,最重要的是多思考。更不要坐井观天,跳出茶外吸取营养,才能有更好的认知和提升。

第五层:登峰造极

最后一个阶段嘛,你已经可以随心所欲玩转六大茶类!

绿茶的鲜爽,黄茶的清香,白茶的甜雅,黑茶的醇厚,乌龙茶的芬芳,红茶的甘醇……每种茶的特点,我们早已了然于心。

cy316.com扩展阅读

什么是好茶?如何定义一款好不好?


茶,因为太多强加文化越变越复杂。直面茶,直面产地,还原茶本真,打破信息不对称,去除中间化,让你更了解真实的茶。前几天都在武夷山,日日醉于岩茶的世界里。醉,包括味觉嗅觉享受的醉;也包括大量泡饮坐杯高浓度茶导致低血糖的醉;同时也醉于辨别之难的醉。

前两种大家都知道,第三种醉可能老铁们会觉得连我们都难,那么喝茶人如何辨别好坏?

首先:岩茶分为正岩、半岩、洲茶。且山场众多,品种众多,岩岩有茶,一岩一韵。你想吧,这分辨起来是否很复杂?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岩茶行业的专家来说,都是很难的,很多人只能说是擅长于自己熟悉的山场,会比较有把握。

其次: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哪怕是同山场的原料制作的,因为天气或者工艺把控的问题,或是朝向的问题,或是树龄的问题,等等都会导致品质高低不同。那么这就给好坏高低的鉴别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

再次:岩茶,需要多道火烘焙,每个制茶师傅自己对于茶性的理解不同,对于烘焙温度的把控不同,对于火攻高低的把控也会有个人因素在里面,在火功因素的“干扰”下,也就是说烘焙完成的岩茶更多的是体验“内敛”的香与“内在”的韵,还有“沉淀”下来的汤,这样的情况下,辨别好坏高低就更需要敏锐的味觉、嗅觉、还有茶理分析和理性的经验。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因素,比如说“品种”“被拼配”等等。所以,我经常说,岩茶,是乌龙茶里面最难懂的茶,这并不是夸张。突然,我想各位老铁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困惑?会不会因为没能喝明白而体验不到价值的到底?

记得有一天晚上,和正岩的一友人在聊这个问题,他家孩子也在,20岁出头,我们在讨论如何描述什么是好岩茶,如何评价高低,友人说了很多,为了给孩子学。然而,小伙子貌似难以理解。

我则是化繁为简,描述我的观点,效果还是挺好的,大体是如下:

我个人的经验是:

1.明确原料

一款真正的好茶得有些灵气!


什么叫做好茶?评判的标准不止一个,从价格层面来说,得物美价廉;从品饮角度来说,得喝的舒服。所以落脚点不同,我们所期待的好茶也是不同的。

茶吸收天地之灵气于一身,最是亲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无穷奥秘。

所以,喝茶就是在喝灵气,品自然,读天地。

笔者以一个茶人的单纯品饮的角度来看,觉得一款真正的好茶得有些灵气。

什么是灵气?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含义,说一个地方有灵气大概是指像仙境一样,有仙气;说一个人有灵气,大概是指这个人看上去聪慧秀美。那么怎样的一款茶才能称得上有灵气呢?

生长在娟秀灵韵的地方:恰好的气候、土壤,孕育了山间一抹新绿,带着自然的淳朴,花香、果香、木香包罗万千,每个山头每个山寨不同的气息,细细一品,却又似有还无,入化在唇齿深处无迹可寻。

具备明显的口感特征,给人纯粹明朗的感觉: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显得过于绵和的茶品,淡淡的苦涩、轻微的回甘,汤感不顺不燥,总之你喝了没什么感觉,不喜欢但也不至于讨厌,颇有那种“半死不活”的感觉,这样的茶跟灵气自然是不沾边的。

而有些茶就不一样,一入口你就能明确感知它的滋味,苦就是苦,香就是香,不带有其它杂味,让你再描述的时候感到纠结。

喝完之后或于口腔、或于喉咙能留下一些令人感到舒服的回味。如果一款茶,喝的时候感觉很好,但是随着喝茶结束就一切都结束了的话,那么这款茶就算不上有足够的灵气。

试想那些有灵气的地方或是人,不都是能够留给人无尽念想的吗?总是莫名奇妙地就深深记在心底了,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灵气所起的作用。

好茶还需伯乐识:不论是南方的艳阳下,还是北方的寒夜里,只要一掬清水,它都毫不吝啬展示,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打开尘封的精华,馨香四溢,不同的经度纬度,我们却能听到一样的故事,品尝同样的甘香。

识茶的伯乐总能找到入口皆喜的那杯茶,也许同好众多,也许独一无二,相同的是,不可或缺,庆幸的是,终于相见。

当然,灵气也是作为一种感觉而存在,不同的人对灵气的体会也会有所不同。在我看来,一款有灵气的茶,就是入口后不呆板厚重、不拖泥带水,而是纯粹灵动、余韵悠悠,让人觉得舒服的茶。你又是如何看待茶的灵气的呢?

如何鉴别一款茶的好坏?


都说品茶品的是境界,除了茶好水好之外,还要有一种品茶的心境,这样才能看穿茶的本质,提升自己的感悟意境。

但是茶叶来到泡茶人的面前,如果一味的靠感觉来评判一款好的好坏,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方法,很有可能让好茶遁入玄幻,无伯乐可识。

好茶应该有客观的评判标准,而不是一味靠感觉。普洱茶的品鉴是一个综合感知的过程,主要是在视觉、味觉、嗅觉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去鉴别普洱,感知普洱,用心去体验普洱。

那么,好茶的标准是什么呢?去除层层迷雾,昆仑说茶整理了下面着八个普洱茶评测标准,希望给茶虫在日常品饮时带来一些帮助和参考。

看干茶

看干茶包含看生茶、熟茶。看新茶、老茶。看仓储状况,例如干仓的茶条索会油亮有光泽,湿仓或湿度大的仓储会有霉或饼面乌而不亮。

品鉴古树与台地时看条索色泽,芽头多寡。品鉴不同山头茶要结合各山头茶的茶种和制造工艺,能够看条索粗细,看紧结度,有比照的茶样最好。例如倚邦有小叶种,倚邦条索就比易武要细短。例如易武最显著的灰条索和马蹄梗。景迈条索较紧。班章芽头肥壮多绒毛等等……

(当然这些古树茶的条索标准,只能作为理论参考,如何鉴别山头茶,还是要根据实际)

闻干茶

闻干茶香能够作为辨别古树与台地,生茶与熟茶,干仓与湿仓,不同山头茶的根据之一。

辨别古树与台地茶的干茶香主要从香的深重度判别,古树茶香较馥郁,且有透人心脾的感觉,闻之香味好像能够钻入大脑;小树茶香浅、淡、漂浮,闻之只能深达鼻腔。

另外不同山头的古树茶香型有别,其间部分山头茶香型特征显着,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景迈等。靠闻香辨别生茶熟茶、干仓湿仓比较简单,要辨别古树与小树,辨别不同山头则需要有较多的实践体验,还需要有较灵敏的嗅觉。

观汤色

观汤色能够作为品鉴生茶与熟茶,新茶与老茶,制造工艺好坏,仓储好坏的根据。例如正常仓储的茶1~3年汤色金黄,3年后汤色从金黄转向金红,十年后转向栗红。湿仓茶新出仓汤会不行清亮,退仓几年后会清亮。制造过程中闷到的汤色会不清亮。看汤色无法用来辨别古树与台地。

品味道

品味道包含品茶的苦、涩、甜、滑和汤质丰满度等。能够辨别茶种、树龄、茶园类型、茶区、制造工艺、年份、储存条件等。

例如同为老树茶的大小叶种,大叶的甜、苦涩、丰满度都显着高于小叶种,小叶种香会稍好。再如相同成长条件和茶种,树龄越长茶越不苦涩,汤质越丰满,甜滑越好。台地茶和古树茶比,台地茶苦涩更明显但不丰满,涩不易化,古树茶苦涩激烈而易化,甜滑感和丰满度高。就茶区而言,一般纬度低,光照强,茶物质能量多,茶味足,汤质好。

而储存年份的辨别首先要分辨仓储,仓储条件不同年份差异会很大,湿仓存3~5年会象干仓十多年。正常的天然仓存茶,1~3年生味消失,3~10年转化味显着,10~20年转化味削减,苦涩下降,20~30年苦味先退完,涩到50年还会有。

试耐泡度

耐泡度与茶种(大叶种比小叶耐泡),树龄(古树比小树耐泡),投茶量等有关。

在同样的投茶量下,古树比小树耐泡度根本多一倍,古树能够泡15~20泡。相同在投茶量相一起,大叶种比小叶种根本多一倍。

耐泡度用于辨别渥堆熟茶时只能辨别熟茶质料老嫰度(粗老叶发酵的耐泡度差一半),耐泡度不能用于辨别熟茶用古树仍是小树发酵,影响熟茶耐泡度与发酵程度有关,大树、小树如果都发到七老练,则茶的内含物约分解了70%,只剩30%,因而耐泡度附近。

闻杯底香

闻杯底香能够作为辨别新茶与老茶,生茶与熟茶,制造工艺,古树与台地,但在实践中主要用来辨别古树与台地。

杯底香的强弱与耐久,与茶的树龄,成长环境有亲近的联系,平等条件下树龄越老杯底香越激烈越耐久,相同的,平等条件下生态环境越好杯底香也是越強越耐久。

闻叶底香

闻泡后的叶底味能够作为辨别古树与台地,干仓与湿仓。

古树茶的叶底泡到茶汤已根本无味时闻之,依然有茶叶的淡淡香味;台地茶、小树茶的叶底泡到茶汤根本无味时闻之则没有了茶香,闻到的仅仅树叶味。干仓茶叶底有正常茶香,湿仓茶叶底会有少量呛鼻味。

看叶底

看叶底是品鉴普洱茶的最重要过程,凡普洱茶在质料、制造、仓储中存在的问题在叶底上一点有表现。

从料讲,茶种中的大叶小叶、野生培养能够分辩;古树与小树能够分辩;是否单株制造能够分辩。

从工艺讲,闷红、焦片、糊边能够看到;轻发酵的茶叶或许有黑硬叶梗,或许叶底软烂;熟茶发酵的程度、好坏能够从叶底完好度,色泽是否共同等判别。

从仓储看,干仓的叶底栗红有亮光,色泽共同,有弹性生机;湿仓叶底或有黑梗黑叶,或全黑,或无光泽,或软烂。

如何了解一款红茶的品质?


聊茶,多半是从察颜、观色、品香谈起,特别去茶行买茶的时候,很多人容易被忽悠了;给你泡茶的小妹,会给你展示优美的泡茶技艺,让你如醉云雾,忘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买一款好茶。我觉得真正的行家聊茶,应该从茶叶的制作过程聊起,告诉你什么样的茶叶才是真正的好茶。

红茶制作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看似简单,谁都会做,但同样的茶叶,各个茶厂做出来的口感却千差万别,能做出好茶、吸引顾客、挣钱的茶厂却不多。其实,原因是在这看似简单的流程里,每个步骤都必须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自然制作不出好茶。如果说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的保证,那么一个能掌握火候的制茶师,便是制作好茶的保证。同样是茶叶,在不同的制茶师手里,就会做出完全不同效果,卖出的价格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萎凋是制茶的第一步。现在的许多大厂都是采用萎凋槽进行萎凋,它省时、省工、产量大。有些小厂为了节约成本,也有直接放在太阳下晒的。制作好茶最好的萎凋办法应该是把茶叶摊匀,凉在竹编,放在空调间里,人工不断地进行整理,让茶叶均匀去湿。萎凋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萎凋干度不够或不均匀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混浊不清;萎凋太干的茶叶,不好揉捻,做出的茶叶粉末较多,枝叶不连;萎凋时间太长,茶叶容易受伤,有霉烂味;萎凋时间太短,茶叶泡出就有青涩味。当然,茶青如若不好,长短不一、老嫩混淆,是萎凋不好的。好的茶青,都是老嫩、短小、均匀,萎凋起来自然就更容易了。

揉捻是制作茶叶形状的关键。揉捻要把握两头松、中间紧,以及加压的时间与压力。揉捻好的茶叶,条形细小、光亮、均匀,枝叶相连,整齐划一。

发酵分为水发和干发。水发是应用水蒸汽加温发酵,干发是直接加温发酵。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关键是掌握发酵的时间。茶叶发酵不够,泡出的茶水既涩又麻;发酵过分了,茶水有股霉腐味。因此,这个火候是最考验制茶技术的。

烘干一般分两次,即烘干和提香。烘干时,温度一定要均匀;提香时,温度不宜过高。很多茶叶喝起来有股烧焦味,就是由于烘干时温度过高引起的。只有温度均匀、适度,烘干时间才能持久,茶叶香气才能保持长久,茶叶也就耐放、不走味。

介绍了这么多,我想,现在如果你再去买茶、品茶,应该会明白什么样的茶叶是好茶了。最后还有一招,那就是看茶底了。茶叶泡完,倒出茶底,茶叶的底色均匀透亮、枝叶相连、茶末不多,那便是好茶了。

哪些存茶方式会毁了一款好茶?


在一片越陈越香的叫卖声中,你手中的一提提、一件件的普洱茶真的越陈越香了吗?或者说,你手中的普洱茶还好喝吗?存“废”了没有?

越陈越香,一直是普洱茶最大魅力所在,存上一批普洱,随着时间的流逝,品尝普洱茶味道、香气,口感的不断变化,是很多茶友的一大乐趣。

而且由于到了年份的普洱茶不但价格昂贵,还经常一片难求,所以存茶既是一种乐趣,也是出于经济考虑和好茶难寻的状况。

如果你有以下存茶习惯中的一种,那么你最好拆开自己的普洱茶品尝一下,因为它很可能已经无法越陈越香了。

一、露天放置

不少茶友喜欢把普洱像战利品一样展示出来,偏安于书架或客厅一隅,但这种存放方法恰恰对普洱茶的伤害最大:室内的异味、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空气、日光中的紫外线都是普洱茶陈化的大敌。

二、生熟混放

很多茶友了解到普洱茶应当避光避异味之后,将普洱茶装箱封存,但如果将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封存在同一只箱子中,由于生熟茶的香气有较大不同,反而会相互污染,导致串味,最终同一箱中的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都会“废”掉了。

三、过度通风

很多关于普洱茶储存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5018.html

上一篇:为你准备了一份最全的春茶知识,请接收!

下一篇:泡茶学问:选茶择水的讲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