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国民间饮茶养生法

2019-11-16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美好的饮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医疗预防价值,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积极意义,中国有句俗语“宁可一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

饮茶的好处有很多,除了消渴祛烦、明目清心、提神消暑、抗老防衰、利尿通便等好处外,茶叶还能应急治疗中毒、菌痢、急性肠炎、胆绞痛等疾病,如急性肠炎可用浓茶一杯饮服,中毒(误服铅、银、钴、铜等金属或奎宁、洋地黄等)饮一杯浓茶可使茶叶中的鞣酸与毒物结合沉淀,延迟毒物的吸收,以利抢救。cy316.coM

民间用茶叶来治病、健身的事例很多,传说乾隆皇帝到湖南、福建等地品尝了“君山银针”、“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后,又听了老百姓中有饮茶而长寿之例,晚年嗜茶如命,在他退位时,一位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听了哈哈大笑,用手抚摸胸前白须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他做了60年皇帝,退位后就到设有饮茶亭的御花园中悠闲品茶,安度晚年,活到88岁高龄。

如何泡好茶,用好茶也有着很大的学问。不同品种的茶叶需用不同温度的开水冲泡,乌龙茶、红茶需用沸滚的100℃的开水冲泡,绿茶就只需70℃左右沏泡,而且也不宜加杯盖,否则茶叶会闷黄,减少香味,在用茶方面,有人喜欢用茶水来服药,这是不好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及重金属、盐等会起化学作用,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失效。

也有人喜欢在酒后喝茶,认为这对解酒有效,其实从中医学观点来看,酒后饮茶会将酒性驱于肾,从而导致小便濒浊、阳痿等症状。此外,溃疡病人也不宜多饮茶,尤其是十二指肠病患者更不宜多喝,否则,茶水会使胃酸分泌增多,不利于肠溃疡的愈合。

在民间对如何饮茶、用茶,流行有这样的口诀,不妨可供参考,这就是: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饭后茶消食,午茶助精神,晚茶导不眠,空心茶令人心慌,隔夜茶伤脾胃,过量茶使人消瘦,淡温茶清香养人。

cy316.com扩展阅读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茶文化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常开常新,就 址因为茶能符合中国国民的内在追求,从而茶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佯,茶文化精神 也反映了中国的囚民性。 中国茶文化之花是由具有中国特性的国民浇灌和培育出来的,即中国国民性规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 特质(即茶文化精神),因此,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茶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即中国的国 民性。

一、重视现实人生是中国国民的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塑造中国国民特性的主要思想是儒家和道家。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多层 含义。其中的一层,也就是对中国国民的以大塑造,就是重视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 人,焉能事鬼,这是对人生的充分肯定。中国国民不舍弃或轻视现实人生,而是在现实世界巾保持或追求 幸福和快乐,即道在伦常日用中,这便是孔子的仁对中国国民的塑造。 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补充,对中国国民性的塑造也起了重要作用。 道家尽管是崇尚沾净虚无,去尘离俗,恬淡无为,然而,他们仍然是重视现实人生,他们修炼长生术的目 的,仍然足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仍然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有质址,这就是道士们所向往的轻身换竹,羽化成 仙。 无论儒家也罢,道家也罢,对中国国民性的塑造之一就是重视现实人生。 中国茶文化是由中国特性的国民所创造、培养和发展,因而重视现实人生也就成为巾同茶文化的内在特 质之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种种品茶赞茶的文化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而茶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 的重要手段。因为茶中有人生的满足,使得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即使遭受巨大的打击和不幸,也不陷入宗教的 迷狂或深沉的忧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失意文人品茶赞茶的历史或情感体验。 中国茶学第一人--茶神陆羽,尽管看透人生: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然 而,他没有沉入佛门避世,而仍然执着现实人生。不断地对现实人生探索,而达到了人生的高境界,将儒、道、 佛融于一身,才写出了茶学经典《茶经》。 自陆羽之后,历代茶人正因为重视现实人生,才有如此多的咏茶之诗和茶学著作。文人士大夫们在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或经历坎坷时则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 满足。 唐代诗人韦应物说:为饮涤尘烦--饮茶能消除人世间的烦恼。韦应物是个失意文人,在现实社会无 法施展才华,便消沉隐退,在茶盅中享受人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后半生仕途不畅时,便退隐山林,在恬淡宁静中以茶相伴、享受人生:食罢一觉睡,起 来两瓯茶。……无忧无乐者,长短任天涯。 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宦途不得志而毕生致力于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茶诗,在茶中享受闲远 古淡的人生。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是因为壮志难酬,而在茶中寻得慰藉,创作了唐宋诗人中最多的茶诗。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中国历史上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们沉湎于茶艺或,在茶 中享受人生,在茶中倾注中国的儒释道思想。

二、追求人格完善是中国国民的显著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精神 中国国民的文化心理结构奠定于孔子仁的思想,两千多年来持久而稳定地承续下来。孔子的思想是中 国农业社会的结晶,而中国农业社会在两千多年中没有大的变化,即封闭而稳定地发展。因而孔子所奠定的 这么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在封闭而稳定的农业社会的环境中承续不断,后世的思想家们也只是在不同的时代 背景下发展了孔子思想的某一方面。

孔子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了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而极力强调学习和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通过追求知识、勤奋学习和讲求控制、锻炼意志而达到伟大的人格: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就是孔子的个体伟大的理想人格。 孔子所树立的理想人格,经过孟子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高扬,孟子说: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竹,饿其休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听以动心,忍性, 曾益共所不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这些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激励着中国的国民,而成为小国国民的性格,特别是成为丈人士大大的人格 理想。 中国茶文化主要是由中国文人士大夫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追求人格完善成为中国茶文化精神的 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茶学的开山祖陆羽,就是把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昧至寒;为饮,最 宜精行俭德之人。于是,精行俭德成为历代茶人的格言。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柿行俭德 的理想人格。他的《茶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 城下来。充分表现了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在茶与山水中寻得人生的满足。 唐代有一批诗人都是以茶来排解烦恼,磨励志向,完善人格。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称茶:沽性 不可污。唐僧皎然称茶:此物清高民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其性精清,其味淡 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因而茶成为国人锻炼意志的手段:至其冲淡、简洁、高尚、雅清之韵致。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屡遭坎坷挫折,而茶叶则成为它个人追求高洁、刚正纯朴的品格象征。其所作《叶 嘉传》最能反映他追求的理想品格:刚正不阿又恬淡飘然。在《叶嘉传》中称赞茶叶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 貌如铁,资质刚劲,这实际上就是苏轼自身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苏轼的另一名言:从来佳茗似佳人,也是反 映了他高沽的人格追求。 大文豪及史学家司马光则把茶比作君子: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 不同。茶中有完美的人格,司马光通过赞茶表达了个人人格的追求--做君子,不做小人。 即使身处富贵乡的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也是把品茶看作人格的修炼,他称赞茶i哩瓯闽之秀气,钟11JJlJ之 灵桌,祛襟涤滞,致消导和则非庸人孺子而可得而知矣。澹间沾,韵高致清……。因而天下之上,勋志清白, 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五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笑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於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调盛 世之清尚山 元明清的茶人如唐宋文人士大夫一样,在品茶中,在茶艺或中追求人格的完善。 明代屠隆在《考般木余事》中对品茶人品的要求: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 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或茶艺必须要德行高修养好的人才能得到茶中的审美境界。 晚明众多茶人则在内困外忧中,更足在茶艺中走向内向心性的修养,在清赏闲适中避世。

秋季饮茶养生


度过炎炎夏日,马上又将迎来秋季了,喜欢饮茶的民众在秋季可采用以下几种茶疗养生,简单方便,还能较好的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1、 姜苏茶。此茶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具体做法是选取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干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温服1次。

2、萝卜茶。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3、银耳茶。此茶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可选用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后加入银耳汤里,搅拌均匀服用。

4、桂花茶。此茶适用于口臭、风火牙痛、胃热牙痛及龋齿牙痛等。可选用桂花3克、红茶1克或绿茶3克,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便可随时饮用。

5、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装入绿茶,挂在通风处阴干,饮用时切碎苦瓜后取10克用沸水冲泡即可。

6、茄子茶,主要是治疗气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茎根洗净晒干后切碎,加入绿茶,用开水冲泡。

明代的饮茶法


明代的饮茶法!明代朱权饮茶法如何?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自幼聪颖过人,晚年信奉道教,潜心茶道,着《茶谱》。《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丁可以了解。“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标意甚明,书中所述也多有独创。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的作用。朱权认为纷芸众多的茶书之中,唯有陆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谛。他还认为饼茶不如叶茶,因它保存了茶叶自然的色香形味,后人无不欣然改变原来的饮茶之法而以开水冲叶茶了。朱权指出饮茶的最高境界:“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茶谱》记载的饮茶器具有炉、灶、磨、碾、罗、架、匙、筅、瓯、瓶等。《茶谱》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朱权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用水当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洞帘水”,煎汤要掌握“三沸之法”,点茶要经“盏”、“注汤小许调匀”、“旋添入,环回击拂”等程序,并认为“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你知道钱椿年的“煎茶四要”吗?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其《茶谱》作于嘉靖九年(1530)前后。《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杂之,能夺香的有松子、柑橙、杏仁、莲心、木香、梅花、茉莉、蔷薇、木樨之类,能夺色的有柿饼、胶枣、火桃、杨梅、橙桔之类,所以想饮好茶,只有去掉各种花果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如果同时夹杂花果香料,茶的真香、真味、真色就会被混淆而分辨不出。如果一定说饮茶时需要佐食茶果,那么,核桃、榛子、瓜仁、枣仁、菱米、榄仁、栗子、鸡头、银杏、山药、笋干、芝麻、莒蒿、莴苣、芹菜等等特别经过精加工的或许还可以用些。

饮茶之道 滥觞于中国


最早提出“”的是唐代曾任吏部郎中的封演,他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鸿渐便是陆羽,他写的《茶经》,奠定了中国的基础。如此说来,早在唐代,茶已超越了日常饮用范围而成为一种优雅的生活艺术和精神文化。诚然,唐之前,在王室和贵族中间,倡导以茶养廉,以茶示俭,以茶表礼,已不同程度地把饮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如东晋史部尚书陆纳以茶果接待卫将军谢安、杨州牧桓温“每宴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南齐世祖武皇帝萧颐遗诏中说“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等等。但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茶事,系统论述茶的采造煮饮,并融入了儒、道、释的精神,陆羽是第一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开首第一章,即明确赋予饮茶以“精行俭德”的功能,把饮茶当作励志、雅志的手段。“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茶之采造煮饮皆应契合自然之美,这是贯穿通篇《茶经》的思想精髓。陆羽率先提出茶以清饮为佳,以保持茶的自然本色。唐末诗人皮日休曾有评说:“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陆羽倡导茶的清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陆羽首次把茶从造到饮的过程全面连接起来,并追求全过程的完美。陆羽这一“完美”的原则,为历代以至今的茶人所努力遵循。“体均五行去百疾”,“坎上巽下离于中”,陆羽在煮茶的风炉足上铸刻了这些铭文,把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等思想,在器具上得以体现,使儒、道、释各家的思想自然地融入饮茶过程中。八卦中的坎为水、巽为风、离为火,而坎主水、风兴火、火能煮水,故陆羽认为坎、巽、离三者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来。他又认为这风炉(休)调和(均)五行:风炉以铁铸之得金象,炉上有盛水器皿而得水象,煮水需用木炭得木象,木炭燃之得火象,炉置于地上得土象。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调和,从而可以达到“去百疾”的养生目的。陆羽《茶经》中虽未出现“”一词,而其所记所述,无论是形而下的茶器、茶具,还是形而上的儒、道、释的思想,无不是中国的精神。陆羽之后的历代茶人,继承发扬陆羽《茶经》中阐述的精神。宋人蔡襄因“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独论产造之木,至于烹试曾未有闻”,于是他就福建建安茶之色、香、味,以及烹试中的炙、碾、罗、候汤、盏、点茶之法,作了全面论述。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赵佶,在位时不理朝政,却醉心于艺文,也精于。他在《大观茶论》中提出,饮茶要讲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而且强调品茶人的意境与心态。他认为饮茶的精神功能在于“社襟涤滞,臻清导和”,“中澹间洁,韵高致静”。明清以降,论述之作纷出,从各个不同方面总结饮茶的程式、规范等。如明人张源在《茶录》的“饮茶”一节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又在“”一节中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尽矣。”如果说张源这“精、燥、洁”概括了的物质方面,那“神、胜、趣”则是突出了的精神方面。当代爱茶、嗜茶者,也都从自己的经验中阐述饮茶有道,艺茶有术。知堂老人在《喝茶》一文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尖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梁实秋就非常欣赏周作人这品茶的氛围。他亦作有《喝茶》:“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盂,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这淡、涩、绿不正是茶人们所企求的吗!林语堂的经验是“茶须静品”、“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为充分得到茶的享受,他还从技术上总结出十个要点,说得简明实用,不妨照录于后:第一,茶叶娇嫩,茶易败坏,所以整治时,须十分清洁,须远离酒类香类一切有强味的物事,和身带这类气息的人;第二,茶叶须贮藏于冷燥之处,在潮湿季节中,备用的茶叶须贮锡罐中,其余则另贮大罐,封固藏好,不取用时不可开启,如若发霉,则须在文火上微烘,一面用扇子轻轻挥扇,以免茶叶发黄或变色;第三,烹茶的艺术一半在于择水,山泉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之水如来自堤堰,因为本属山泉,所以很可用得;第四,客不以多,且须文雅之人,方能鉴赏杯壶之美;第五,茶的正色是清中带微黄,过浓的红茶即不能加牛奶、柠檬、薄荷或他物以调和其苦味;第六,好茶必有回味,大概在饮茶半分钟后,当其化学成分和津液发生作用时,即能觉出;第七,茶须现泡现饮,泡在壶中稍稍过候,即会失味;第八,泡茶必须用刚沸之水;第九,一切可以混杂真味的香料,须一概摒除,至多只略加些桂皮或代代花,以合有些爱好者的口味而已;第十,茶叶最上者,应如婴孩身上一般的带着“奶花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茶业经济的发展、饮茶的普及与提高,茶文化得到弘扬。茶学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考古、新闻、医药等各界的专家们,著述了大批茶文化论著。袁鹰先生编的《清风集》,收有冰心、杨绛、秦牧、萧乾、汪曾祺、黄裳等50位著名作家的撰文,最富情趣。袁鹰先生在《清风小引》中表达了他的卓见,他说:“饮茶,真个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无论是喝大海碗的大碗茶,或是小酒盅似的工夫茶,无论是喝‘大红袍’一类的贡茶,或是四级五级花茶末,甚至未经焙制的山茶,其消乏解渴,称心惬意,大致都是相同的。何况春朝独坐、寒夜客来之际,身心困顿、亲朋欣聚之时,一盏在手,更能引起许多绵思遐想、哀乐悲欢、文情诗韵、娓娓情怀、款款心曲……以致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科学、技艺、民俗等等给纷扰或恬静的生活平添几缕情趣。酒使人沉醉,茶使人清醒。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这一个“清”字妙极,可谓道尽矣!

饮茶泡茶法“诏安式泡法”


诏安式泡法

诏安在福建省南端,濒临安溪西南,适合泡焙浓酽的茶,其特色在于用纸方巾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备茶具‍

壶倾斜45°的位置,布巾折叠整齐,纸巾放在泡茶者的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

诏安式泡茶之泥壶不用过滤网,而用单孔壶,不能用牙嘴通流。因用的都是陈年茶,碎渣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纸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于桌上,请客人鉴赏。

热壶热盖

一般泡法,壶盖可以连接壶身,诏安泡法不顾壶盖,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盖一起烫。

置茶

烫壶水倒掉后,盖放杯上,等壶身一干,即可置茶。置茶时,流高耳低,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

泡沫满壶口为止。

洗杯

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轻,洗杯时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入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动作必须利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技术如何,可从洗杯动作断定。

诏安式泡茶以洗杯来计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挟杯倒掉。

倒茶

这种泡法在倒茶时应特别注意,轻斟慢倒,不缓不急,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可能较多,倒法也是巡弋倒法,茶流成滴即应停止。

诏安泡法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故不取。

早中晚饮茶养生指南


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大。饮一杯淡茶水,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而且还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压。

早晨喝红茶补水降血压

专家认为,早上适宜喝红茶。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

红茶性质温和,可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冲泡一杯,在吃过早餐后饮用,也可加入适量牛奶一起饮。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空腹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可令肠道吸收过多的咖啡因,会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的吸收。

下午喝绿茶清肝又利尿

下午3时左右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俗称下午茶,对一些“三高”人群来说,如果坚持喝下午茶,能起到药物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青茶性甘凉,入肝经,能清肝胆热,化解肝脏毒素,且维生素E含量丰富,能抵抗衰老;绿茶则入肾经,利水去浊,令排尿顺畅。另外,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极高,抗氧化、消炎效果好。

晚上喝黑茶暖胃促消化

许多人认为,晚上喝茶会影响睡眠,其实不然,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如果能喝上一杯茶,人体会很容易修补和恢复免疫系统,再造细胞等。对一些神经衰弱的人群,可以选择喝半发酵的温性的分青茶。值得注意的是,晚上千万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

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黑茶性质较温纯,不会影响睡眠。

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就是饮茶艺术


“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

陆羽著作的《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即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就是饮茶艺术。

饮茶养生注意九忌


饮茶养生注意九忌

一忌、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等于“引狼入室”,我国自古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二忌、饮烫茶 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饮用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另据国外研究显示,经常饮温度超过62oC茶者,胃壁较容易受损,易出现胃病的病症。饮茶的温度宜在56oC以下。

三忌、饮冷茶 温茶,热茶能使人神思爽畅,耳聪目明;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四忌、浓茶 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

五忌、冲泡时间太久 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直菌)数量较多,很不卫生。

六忌、冲泡次数过多 一般茶叶在冲泡3-4次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茶汁了。据有关试验测定,头开茶汤可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开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30%,三开茶汤则为10%,四开茶汤却只有1-3%,再多次冲泡就会使茶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

七忌、饭前饮茶 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

八忌、饭后马上饮茶 茶中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九忌、用茶水服药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可分解成鞣酸,与许多药物结合而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俗话说:“茶叶水解药”。

无论喝什么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把控。让身体感到舒适、自然、放松的便是好的饮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841.html

上一篇:饮茶,养茶垢还是去茶垢?

下一篇:剩茶不扔掉,留下有妙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