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知识之再加工茶!

2019-11-16

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萃取茶、果味茶药、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和非茶之茶等。

1、花茶

花茶是将茶叶加花窨烘而成(发酵度视茶类而别,我国内地以绿茶窨花多,台湾地区以青茶窨花多,目前红茶窨花越来越多)。这种茶富有花香,以窨的花种命名。饮之既有茶味,又有花的芬芳,是一种再加工茶叶。例如,茉莉花茶、牡丹绣球、桂花乌龙茶、玫瑰红茶等。

1)桂花茶

桂花茶主要产于浙江杭州、广西桂林、湖北咸宁、四川成都等地。其制作工艺与茉莉花茶大同小异。根据所采用的茶坯不同可分为桂花烘青、桂花乌龙、桂花龙井、桂花红碎茶等。桂花茶香气浓郁,高雅持久。

2)白兰花茶

白兰花茶是除莱莉花茶外又一花茶大宗产品,主要产于广州、福州、苏州、金华、成都等地,产品主要为白兰烘青。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实,色泽黄绿尚润,香气照浓持久(要求白兰花香盖过茶香,不能闻出明显的茶香),滋味浓厚尚醉,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

3)珠兰花茶

珠兰花茶主要产于安徽省就县,其次产于福建潭州、广东广州,新江,四用,江苏也有少量生产,珠兰花香气清纯优雅,温味醇爽,回味甘永。根据采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珠兰织青、珠兰黄山芽、珠兰大方等。

4)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产于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产品有玫瑰红茶和玫瑰绿茶。茶叶成品特点为香气浓郁,甜香扑鼻,滋味甘美,口鼻清新。

玫瑰红茶外形条索较紧细,有锋苗,可见干玫瑰花瓣;内质汤色鲜红明亮,有较明显的玫瑰花香,也能闻出红茶茶香。

5)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主产地在广西的横县、福建的福州、江苏的苏州。花茶窨制过程主要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变化,成熟的茉莉花在酶、温度、水份、氧气等作用下,分解出芬香物质,随着生理变化,花的开放,而不断的吐出香气来。茶胚吸香是在物理吸附作用下,随着吸香同时也吸收大量水份,由于水的渗透作用,产生了化学吸附,在湿热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茶汤从绿逐渐变黄亮,滋味有淡涩转为浓醇,形成特有的花茶的香、色、味。

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饮品。

2、萃取茶

萃取茶是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或不浓缩,干燥或不干燥,制备成固态或液态茶,统称萃取荼。主要有罐装饮料茶、浓缩茶及速溶茶。

3、果味茶

果味茶是茶叶半成品或成品中加入果汁后制成的各种含有水果味的茶。这类茶叶既有茶味,又有果香味,风味独特。我国生产的果味茶主要有荔枝红茶、柠檬红茶、山楂茶等。

4、药用保健茶

药用保健茶是指用茶叶和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和调配后制成的各种保健款。茶叶本来就有营养保健作用,经过调配,更加强了某些防病治病的功效。保健茶种类繁多,功效也各不相同。

5、含茶饮料

含茶饮料是在饮料中添加各种茶汁而开发出来的新型饮料。如茶可乐、茶露、茶叶汽水等。

延伸阅读

茶叶常识:祁门红茶之采制加工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

它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祁门香”所用的茶树是全国茶叶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的国家良种”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茶叶知识:泡茶之茶的用量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

据宜宾市农业局茶叶站高级农艺师廖茜介绍,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泡茶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不同的茶水比,泡出的茶汤香气高低、滋味浓淡各异。茶水比过小,即泡茶的用水量多,茶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如茶水比过大,即沏茶的用水量少,茶汤则过浓,而滋味苦涩,同时又不能充分利用茶叶浸出物的有效成分。

廖茜说,农业部门在对茶叶质量进行审评的时候,绿茶或花茶通常是1:50,也就是1克茶叶用50毫升的水,一般用3克茶叶放入审评杯里,倒入150毫升的开水,这样最能发挥出茶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廖茜推荐冲泡一般红、绿茶时,茶水比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量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在生活上,茶水比要因人而异、因茶而异。从个人嗜好、饮茶时间来讲,喜饮浓茶者,茶水比可大些;喜饮淡茶者,茶水比可小些。细嫩茶叶的用水量适当减少,粗茶叶的用水量再适当增大。

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来源:宜宾日报李莉娜)

茶叶知识:中国茶道之精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独有的。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儒家重视礼义引控的和。道家倡导纯任自然的和,反对人为的规范。佛家推崇的则是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的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的自然美;佛家的和,体现规范之美。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已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宜。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静

静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博,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们、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的追求也不同。历史上的王公贵族讲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显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意在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参禅悟道。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养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腻,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获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的感受。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它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说道,一旦论道,就会执著于道,追求道的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是真山真水;悬挂名家名人的真迹;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括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的悠闲。茶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个环节都要求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健康、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茶叶加工


茶叶是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茶叶加工,就是研究茶叶加工理论和工艺技术的一门茶叶专业学科,又称制茶学或制茶工艺学。它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茶叶加工过程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探讨加工工艺的合理化和现代化问题,提高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盘,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和花色品种多样的商品茶。

茶叶加工分为初加工和精加工两大过程,习惯上称为初制和精制。由鲜叶加工成毛茶叫初制,由毛茶加工成精茶(或称成品茶)叫精制。初制是决定毛茶种类和品质优次的主要阶段,是精制的基础,而毛茶通过精制(以及再加工),又可进一步分清等级,促进色、香、味、形的提高,以补初制的不足。因此,初制与精制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分割。由于茶叶生产规模的不同,初、精制可以联合进行,也可以分别加工。现阶段,我国茶叶的初、精制基本是分开的。为适应现实情况,便于教学,本网在文章安排上也分为初制与精制两部分。主要研究内容有:

1.研究鲜叶的理化性质与物质变化规律及其对毛茶品质的影响。

2.研究初制工艺合理化问题,为制定各茶类初制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

3.探讨如何提高毛茶品质,充分发挥鲜叶的潜力,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初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盘等问题,为精制厂提供优质原料。

4.研究精制原理以及精制过程中“外因”与“内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品质转化的主要关系,为解决精制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5.研究精制工艺的合理化和现代化问题,达到“质量好、成本低、消耗少、工效高”的要求,增强产品的生命力和竟争力,为扩大市场、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创造条件。

6.研究茶叶保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防止或减慢茶叶品质的“陈化”。

学习茶叶加工的目的要求,主要是掌握茶叶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先进技术,学会科学制茶方法,并能及时发现、解决加工过程中的一般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提高品质,产品适销对路,为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要服务,为发展茶叶生产,繁荣茶区经济服务。

茶叶加工是一门应用科学。要学好这门课程,既要学好书本知识,领会其原理和工艺技术要点,又要参加制茶实践和劳动,取得直接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茶叶加工与茶树栽培、茶机安装、茶叶检验、茶叶生化等学科以及茶业经营管理问题都有密切联系,在学习茶叶加工时,要了解、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茶叶加工工艺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对茶叶加工科学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茶叶知识:中华茶文化之祖 神农氏


长期以来,茶学界与茶文化界围绕着谁为茶祖这个根本性问题,展开了积极而有效的科学研究。今天,我们在这里尊神农为茶祖,是从尊重历史出发,经过众多学者经过考古、历史、地理、人文、农业、民族、民俗等领域的长期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所取得的成果之一,尊神农为茶祖的依据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农耕文化而论,茶树,茶叶,茶叶的应用,都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耕文化的产物,神农氏是农业之神,中国农耕文化之祖,因而也是中华茶祖。

2、从历史文献而论,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代最早发现茶的解毒功效,从此开辟茶为药用文化,因而是中华茶祖。

茶圣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著作,是茶之经典著作,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明确肯定神农氏作为中华茶祖的历史地位。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远古时代,先民们茹草饮血,过着原始生活。为了让广大老百姓能够安全饮食,严防因饮食不当引发疾病,神农氏亲自尝百草,辨别百草的可食用性。在这一过程中,神农氏发现了茶,开辟了茶为药用文化,称其为茶祖名副其实。

3、尊炎帝神农氏为茶祖符合炎黄子孙民族情感的皈依。

中华民族历来尊重历史,尊重优秀传统,全球华人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华茶祖神农文化,乃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祖神农为先民舍身尝百草的勇气,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牺牲精神,是炎黄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千万年以来一直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为中华振兴而努力拼搏。

因此,炎帝神农氏既是中国历史上令后人景仰的三皇五帝之一,也是中华茶祖。弘扬中华茶祖神农文化,乃是中华茶人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关于本文《茶叶知识之再加工茶!》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呈现到这里,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其它更多内容,可以查看相关栏目:茶叶加工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391.html

上一篇:茶会主泡手是这样炼成的

下一篇:垃圾都分类到了,茶叶还要过度包装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