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泡茶: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式

2019-11-16

通常来说,茶的口感好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去茶叶本质的好坏不说,最大的软性因素就是冲泡时的注水和出汤,今天就说说泡茶出汤时的几种方式。

出汤是泡茶道中不可逾越的一道流程,功夫泡中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茶艺演示有韵味的韵律展示。泡茶出汤要及时,泡久了影响茶的色、香、味、气。

1、缓慢出汤

第一种出汤方式是速度缓慢均匀地出汤。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的溶合感越有层次。这种出汤方式的特点在于,能使茶汤的滋味更加绵口一些,并且也使茶汤口感更加均匀,在出汤的时间上也会起到一个后期微调的作用。

一些细嫩的红茶,建议前两泡可以缓慢出汤,这样会有益于茶汤滋味在后期的发挥,但香气的表现力会较差一些。

2、快速出汤

第二种是快速出汤方式。越快速的出汤能令香气越高。一般在洗茶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即冲即出的方式,洗茶讲究的就是出汤速度要快。

除了在香气方面的表现会明显以外,快速出汤还能对茶汤的滋味做适当的补救,如果闷泡的时间过长,建议大家快速出汤,但也要懂得急中站稳,学会灵活掌握。

3、出汤利落不留底

出汤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茶汤的滋味香气,我们在保证匀速出汤的同时,也要尽量控制好出汤要顺畅,一旦盖碗被茶叶堵住,出汤不顺畅了,我们要立刻用食指压好碗盖,用手腕的力往前推并扩大出汤口的缝隙,此刻一定要停稳,等待出汤干净后复原,才能为下一泡的茶留有表现空间。

那么,出汤误差会导致什么后果?

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前三泡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时,都会造成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弱、苦显、汤涩等现象。

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废功夫。比如正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怎么调整,味道也是很难恢复正常的水准了,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泡茶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聪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

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例如金骏眉的茶汤,如果金骏眉的发酵程度轻一些,出汤时间快些,茶汤就呈现出橙黄色,口感也较为甘醇。而出汤时间慢了,茶汤的颜色就会变成深红,而且茶汤的滋味更浓,带苦涩。

因茶而异,灵活掌握。准确掌握好出汤的方式,会对我们的茶汤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虽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不仅含有茶艺技术,更是包涵许多对技术要点的掌握和对茶道感悟的当下运用。

总之,想要真正的泡好一杯茶,关键还是多喝、多泡,用心体会每一次的不同,才能真正学会泡茶。

cy316.com扩展阅读

如何把握泡茶的出汤时间?


秋阳杲杲,来一杯茶是再好不过的!

冲泡越久茶味越纯正?

茶汤并非浓度越高越好。浓度太高,容易涩味过重,不仅将原本的风味掩盖,而且舌头仿佛起了一层褶皱,徒留不适之感。浓度太低,茶汤醇香丧失,回甘不再,寡淡无味,徒劳无获。

影响出汤时间的N个因素

出汤时间与茶叶种类、茶叶外形、冲泡次数、投茶量、水温、个人喜好及饮茶习惯等等都有关系。例如陈茶、熟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揉捻松抛的茶冲泡时间长,揉捻紧结的茶冲泡时间短。第一泡所需的冲泡时间最短,随后每次冲泡的时间相应增加。

1.茶叶外形

冲泡的茶叶根据外形大致分为条形、颗粒形、紧压形三类。紧压茶(例如易武熟普)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但冲泡时间较长。而条形和颗粒形的茶叶则冲泡时间较短。

2.投茶量

为了保证口感,泡茶时投茶量越大,则冲泡时间越短;投茶量小的,则需要的冲泡时间越长。但是投茶量不能太少,否则再长的冲泡时间也无滋无味。

3.水温

泡茶时的水温越高,所需要的冲泡时间越短;相反,水温越低,冲泡的时间越长。同样,若是水温太低,则不易于风味的释出。

4.个人喜好及习惯

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和饮茶习惯,因此有关出汤时间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大家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以自己的品尝经验作为最重要的参考。

六大茶类的出汤时间

1.绿茶&黄茶

由于绿茶往往采用玻璃杯冲泡,同时观赏茶叶在水中的舒展与沉浮,因此一般不需要考虑出汤时间。另外,因玻璃杯散热较快,调节杯内温度,从而使得绿茶不会因为长时间待在较高的水温下而导致释出过多的茶多酚及咖啡碱。这些物质会让汤水变得浓烈而苦涩。用玻璃杯冲泡黄茶时,与绿茶同样无需考虑出汤。

2.乌龙茶

与绿茶不同,茶客们通常选用白瓷盖碗来冲泡乌龙茶。以武夷水仙为例,投茶8克,注入沸水,条索受热后逐渐舒展,茶叶内有的物质融入,释放滋味。前四冲迅速出汤可以保证口感,以免苦涩。等到第五冲之后,再适当的坐杯,确保茶叶物质匀速释放。

3.红茶

经过揉捻的红茶,表面就已经覆盖着一层风味物质,经过沸水冲刷,汤水内含有的物质足够丰富。因此前几冲适宜迅速出汤,享受清甜风韵和多层次的风味。过度坐杯反而容易释出过多咖啡碱等物质,导致茶汤味苦。

4.白茶

白茶比乌龙茶、红茶更甚,即使到第五冲依然可以快速出汤而保持绝妙口感。茶汤既有清甜风味,又有浓郁花香,汤水醇厚又不至于太浓。但到了第五冲之后,不论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如果不坐杯,香气和口感将会一杯不如一杯。适当坐杯通过延长热水和茶叶的接触时间,能够让更多的茶叶内含物质充分释放到茶汤里。

5.黑茶

黑茶作为紧压茶的开山鼻祖,将“紧压”二字诠释地十分到位。迅速出汤的方式难以让黑茶展示个人魅力。将100度的沸水注入茶叶,即使浸润半分钟汤色仍然浅淡。水只是打湿了紧压茶的表面,还未触及紧压茶的中心部分。要想黑茶充分被打湿,释放充足的风味,适当地坐杯,很有必要。

注水、出汤方式能提升茶汤品质


泡茶时注水和出汤的方式,对茶品质影响甚大,是泡茶过程中完全需要人工控制的关键环节。

注水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香气、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使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香气更高扬,但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静止,茶水融合慢,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但茶汤香气下降。

泡茶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

1.螺旋形注水:能令盖碗的边缘部分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2.环圈注水:能令茶的边缘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分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稍欠。

3、单边定点注水:能令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

4、正中定点注水: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以及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分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他则缓慢溶出,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以及茶汤分离的情况。

泡茶者还可通过调整注水的快慢、水线的高低、水线的粗细来影响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影响水流的急缓,进而调整茶汤的滋味。

出汤方式: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出汤快慢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盖碗泡茶出汤的快慢影响有多大?


茶汤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何况所谓的“同样色泽”未必就一定真的是“同样”,目测误差太大了。仅仅是延长冲泡时间,茶叶浸泡时间和内含物浸出情况基本均一,但放慢出汤时间,泡茶器内不同位置茶叶内含物浸出情况就会呈现梯度分布。

而茶叶内不同内含物质有不同的析出速度曲线,同样的物质其析出速度也是呈非线性的,一点点条件的改变足矣影响茶汤内含物质的构成。茶汤色泽是由茶叶中析出的茶色素来形成的,但茶色素并非是茶汤中唯一的茶叶析出物,因此哪怕色泽完全一致,也不能确定两杯茶有同样的内含物质构成与比例——但在品饮端能否准备的辨识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不同的内含物质析出比例,不同的状况还会造成茶叶受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不一。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本道茶汤的析出物构成,温度还会作用于茶叶,这种影响会影响茶叶在接下来冲泡中的表现。

而且学习工夫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假设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在前三泡时,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一般情况都是超时),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短、苦显、汤涩等现象。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搭。

而且,有些茶,比如高等级的正岩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结语: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道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高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

注水和出汤方式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注水和出汤的方式是对茶的品质影响最大的软性因素,也是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

注水方式主要关乎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缓、水线的走势、水线的高低和水线的粗细五个变量。

注水的快慢

主要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且顺便影响到水流的急缓,除了跟茶汤滋味的浓淡相关以外,也影响到汤感和香气的协调性。

水流的急缓:

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

水线的走势:

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通常在泡茶的时候,有意控制注水方式的人们常用以下的四种方式:

1、螺旋形注水: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2、环圈注水: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份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稍欠;

3、单边定点注水:这样的注水方式,令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

4、正中定点注水: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水线的高低:

水线的高低主要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水在冲泡过程中的降温作用,二是在冲泡过程中水线的高低起伏令注水过程中茶和水的动静得到起伏,水线的高低起伏常常被用来做冲泡时的微调。

水线的粗细:

水线的粗细主要关系到注水过程中水的流速,除了跟水的动静有关外,也跟注水的时间和速度相关,同样,水线的粗细也是泡茶者常用的微调手段。

出汤方式:

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相对于注水方式来说,出汤方式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份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出汤后残留的茶汤:

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泡茶秘籍:注水、出汤提升茶汤品质!


泡茶时注水和出汤的方式,对茶品质影响甚大,是泡茶过程中完全需要人工控制的关键环节。

泡茶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

1.螺旋形注水:能令盖碗的边缘部分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2.环圈注水:能令茶的边缘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分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稍欠。

3、单边定点注水:能令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

4、正中定点注水: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以及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分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他则缓慢溶出,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以及茶汤分离的情况。

泡茶者还可通过调整注水的快慢、水线的高低、水线的粗细来影响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影响水流的急缓,进而调整茶汤的滋味。

出汤方式: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出汤快慢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盖碗出汤和茶壶出汤有什么不同?盖碗出汤和茶壶出汤有什么不同?


关于泡茶,我们时常关注茶叶应该投放多少?水温多少度合适?一般泡多长时间?的确,想泡好一杯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泡好的茶倒出来呢?其实,倒茶也是一门学问,今天就来说说我们最常用的泡茶工具——盖碗和茶壶,一起来看看它们各自的倾倒方法吧!

盖碗的倾倒法

盖碗是我们常用的泡茶工具之一,多为瓷器。因它的质地细密,又不易吸附香味,所以大部分茶叶均可使用盖碗冲泡。

关于盖碗的使用手法,大家需谨记拿盖碗时千万不要翘“兰花指”——这样会容易使得肌肉疲惫,易失手而被烫伤。最好的方式是,举起盖碗时,无名指和小拇指内微卷曲。

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1、找到一个适合茶水倒出的缝隙,以挡住茶叶快速出汤为标准;

2、食指第一节关节扣住碗盖的盖纽,压紧;

3、食指与拇指中指呈水平线,从前方的中心点倾斜迅速倒出。

茶壶的倾倒方法

好的茶壶,可能会陪伴你的一生。因此,挑选一把好壶,并悉心养护是关键。当然,学会怎样使用它是第一步。茶壶的使用方式,讲究男女有别,我们得分开来说。

①女性拿壶:

使用中指和无名指捏住壶柄,食指轻倚在壶盖上,大拇指捏住壶把。

因茶壶盛水后分量加重,会影响倒汤时手的手感,最好在使用前先加水试用,找到合适的角度。

需注意的是,第一次冲泡之后如果食指还抵着壶盖,容易被升温后的壶烫到,建议第二泡开始,食指、中指穿过壶柄,大拇指另一侧扣住壶把,另一只手手指微按壶钮作支撑。

②男性拿壶:

相比女生的拿法,男生拿壶时更为粗犷和大气,用大拇指抵住壶盖,食指及中指穿过壶柄捏住。但是要注意,抵住壶盖的大拇指最好放在壶盖上,不要堵住气孔就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3253.html

上一篇:你的饮茶“姿势”对了吗?

下一篇:茶汤为什么会有浑浊现象?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