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知识: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式

2019-12-27
茶的口感好坏,除去茶叶本质的好坏不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冲泡时的注水和出汤方式。今天就来说说泡茶出汤时的几种常见方式。出汤是茶道中不可逾越的一道流程,功夫泡中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茶艺演示有韵味的韵律展示。泡茶出汤要及时,泡久了影响茶的色、香、味、气。第一种:缓慢出汤第一种出汤方式是速度缓慢均匀地出汤。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的溶合感越有层次。这种出汤方式的特点在于,能使茶汤的滋味更加绵口一些,并且也使茶汤口感更加均匀,在出汤的时间上也会起到一个后期微调的作用。一些细嫩的红茶,建议前两泡可以缓慢出汤,这样会有益于茶汤滋味在后期的发挥,但香气的表现力会较差一些。第二种:快速出汤越快速的出汤能令香气越高。一般在洗茶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即冲即出的方式,洗茶讲究的就是出汤速度要快。除了在香气方面的表现会明显以外,快速出汤还能对茶汤的滋味做适当的补救,如果闷泡的时间过长,建议大家快速出汤,但也要懂得急中站稳,学会灵活掌握。第三种:出汤利落不留底出汤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茶汤的滋味香气,我们在保证匀速出汤的同时,也要尽量控制好出汤要顺畅,一旦盖碗被茶叶堵住,出汤不顺畅了,我们要立刻用食指压好碗盖,用手腕的力往前推并扩大出汤口的缝隙,此刻一定要停稳,等待出汤干净后复原,才能为下一泡的茶留有表现空间。

小编推荐

茶叶知识:认识日本茶道


提起日本的茶道,很多中国人都会想:不就是喝喝茶,何必那么一本正经,小题大做的,如此繁文缛节,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是中国人对茶道的认识,由此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笔者在日本期间,曾亲自体验了日本茶道的魅力。

中国的茶艺注重色、香、味,对火候、水质、茶具也很讲究,惟独对喝茶的形式不太在意。日本的茶道则不然,除了色、香、味、水质、火候、茶具之外,它还有一整套的仪式,点茶的动作、姿势、表情,甚至进门先迈哪只脚,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越雷池一步。茶道之魂,寓于这一套仪式之中。

最能体现茶道本质的,是茶庭与茶室的设计。茶庭与一般的庭院不同,这里有的只是寂寥。在正式进入茶室之前,客人先要在茶庭里徜徉,净身净心。日本茶道界将茶庭称作露地,此名取自于佛经,是说修行的菩萨冲过三界的火宅到达露地。这意味着,茶道中的茶庭,不是供人玩赏的,而是修行的道场。

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条篱笆,每一个石灯笼,无不凝结着主人的苦心,散发着和、敬、清、寂的气息。经过这样一番净化,来到茶室时,客人内心的火气已经消尽。

茶室门只半米高客人要跪着进去

值得一提的是,茶室的门很小,只有半米多高,我们必须跪着才能进去。茶室通常只有9平方米,除了壁龛和地炉,就是空旷的榻榻米,壁龛里挂着高僧的墨迹,内容与本次茶会有关,因此进入茶室后,客人首先要向墨迹行礼,仔细拜读。

茶道表演分点炭与点茶两部分。点炭表演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洁净与优美。茶道用炭精致得像古老的工艺品,使用之前还要擦洗晾干。为了保持茶室清洁,主人点炭前先往地炉里撒一层湿润的茶灰,这种灰据说是在夏季三伏天用茶水搅拌,手工揉制而成,大小颗粒均匀,撒灰的次数、动作与方位有明确的规定。

然后开始点炭,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将形状大小不同的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这个过程中,主人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最后打开一个香盒,往炉里放进一团薰香。整个过程中,客人们围着地炉,静静地欣赏主人的表演。最后,客人请求拜看香盒,主人应允,欣赏完香盒后,主客之间展开问答,内容不外是,客人夸奖这是一个好香盒,让自己大饱眼福,主人谦虚一下;客人称赞盒上的图案非常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主人说谢谢您的夸奖。

品茶禁止戴手表茶碗要擦三圈半

点茶的过程,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牧师主持一场小型宗教仪式。在这个过程中,喝茶本身仿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的形式。其中擦拭茶具特别重要。在沏茶之前,主人要擦拭所有茶具,擦拭之前,还要先进行绢巾的操演,主人从腰里拿下白色的绢巾,仔细打量一番,折成三角形,再折小,然后开始擦拭茶罐,擦完茶罐后擦茶勺,横擦一次,竖擦两次;接下来擦清水罐;最后擦茶碗,其程序是:先用热水清洗,然后用绢巾擦干,擦三圈半,最后将茶碗的正面转向自己一方。

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禁止戴手表,也没有钟;这里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话题仅限于艺术自然。

新闻链接:

武士上阵前先喝一碗茶

日本的茶道,兴盛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它的起源与发达几乎与日本的武士道同步。这种茶与刀互补的现象,从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茶道的文化内涵。对于日日征战,生命朝不保夕的武士来说,宁静的茶室是他们心灵的绿洲,在这里他们可以忘却战场的厮杀,生死的烦恼。统治者看到茶道的神奇功能,武将出征时,经常在阵地前沿举行茶事,鼓舞士气。武士们上阵厮杀之前,有一碗茶垫底,就能消除内心的紧张与狂乱。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缺什么,补什么。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风景优美、天灾频繁的岛国,由此培养了日本人动荡不定的心性,用日本学者的话来说,日本人的性格就像台风,具有忍从与发作的双重性。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安乐窝。(作者:李兆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日本文化研究专家)

茶叶知识:中国茶道之精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独有的。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儒家重视礼义引控的和。道家倡导纯任自然的和,反对人为的规范。佛家推崇的则是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的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的自然美;佛家的和,体现规范之美。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已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宜。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静

静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博,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们、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的追求也不同。历史上的王公贵族讲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显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意在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参禅悟道。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养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腻,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获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的感受。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它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说道,一旦论道,就会执著于道,追求道的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是真山真水;悬挂名家名人的真迹;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括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的悠闲。茶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个环节都要求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健康、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于本文《茶叶知识: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呈现到这里,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其它更多内容,可以查看相关栏目:茶叶的储蓄方式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38426.html

上一篇:茶叶知识:各个季节类型茶叶

下一篇:茶叶知识:鉴别大红袍关键看四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