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喝茶,请记住4个“不要”

2019-11-16

现在茶的养生功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不少人也纷纷加入喝茶养生的大军当中。但喝茶养生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才会有效果。

关于喝茶,你可能还需要知道,这几件事:

喝茶,还要记住4个“不要”:

不要等渴了再喝茶

如果感觉到渴了,说明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排尿、出汗、呼吸……人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散发水分。

所以,也应该时常喝茶,不能只出不进,每次喝水150~200毫升左右,间隔时间约为半小时。

不要局限于8杯茶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要喝够1500毫升左右的水,这差不多是“8杯水”的量。但这只是一个建议,不同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比如: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水分流失多,就需要增加饮水量。

有心脏病、肾病的人,不能和大家一样“多喝茶”,喝茶量最好遵医嘱,以免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

不要用茶饮料代替茶水

很多人喜欢喝冰红茶等饮料来解渴,殊不知,饮料喝起来过瘾,但很大程度上不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含糖量多的饮料,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果汁,不仅不易为人体细胞吸收,而且这些成分在体内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一些水分,导致饮后更加口渴,喝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不要忘了清洗煮水壶

大部分茶友用的是桶装水,只要质量合格,都是安全卫生的,比起水,更需要留意的是注水壶,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滋生细菌,如果长期不清理,就有安全风险,建议每隔1~2个月要清理煮水壶。

“多喝茶”不如“会喝茶”,喝茶虽然是极其简单的事,但还是有很多讲究:

1.早餐后喝杯红茶

人在晨起时,会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起床后喝一杯温和的红茶,只需要20秒,水分就能进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释,改善夜间脱水情况,同时帮助肝肾代谢,排出废物。

2.心情烦躁、压力大时要喝茶M.cY316.cOm

当一个人心情烦躁、压力大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此时不妨喝一杯茶,肾上腺素会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心情或许会轻松许多。

很多人都认为喝茶没有什么好讲究的。但其实喝茶也是要讲究正确的时间和方式的。

3.熬夜失眠要喝茶

茶对睡眠有影响其实是跟茶中的咖啡碱有关系。在泡茶的时候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就会溶解在水中。咖啡碱最容易溶解在水中,用95°到100°的水泡茶一分半钟65%的咖啡碱就会出来了,茶多酚,茶氨酸才出来百分之十几。

每个人的体质都会改变,在熬夜、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生病时体质状态都会不同。所以如果想喝茶又想睡好觉的人可以将第一泡倒掉,喝后面几泡。女性在生理期,哺乳期,怀孕期都不适宜喝较多咖啡碱的茶。

喝茶不在于多,而在于会不会喝。所以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学会科学的喝茶方法很重要。

精选阅读

喝茶人的10个习惯,请不要见怪!


喝茶是一种修行!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10件只有爱喝茶的人才懂的事!赶快看看你是不是一个爱喝茶的人!请对号入座。

1、茶友之间约喝茶,有一种默契心照不宣:要有好茶!要有好茶!要有好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喝到好茶中途根本停不下来!口中发出“休~咕噜咕噜”的声音,中间还不停的念叨“好茶~真是好茶!”。

3、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能在茶桌前坐一天,有茶在,就不管时间去哪儿了。

4、喝茶当然要喝原叶茶,对那些用碎叶茶末制作的茶包从来嘘之以鼻:不喝,我不喝!

5、喝茶的时候总是有一套娴熟的动作:闻香、品鉴、看茶底,一气呵成,一个都不能少。

6、习惯了喝茶之后,到哪都要找茶庄喝茶,或者干脆随身携带一套旅行茶组,随时可以喝茶。

7、喝茶的时候只关注茶,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常常因为品茶而忘了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

8、茶桌上总要摆上几个形态各异,傲娇卖萌的小茶宠,不时给它们浇点茶水,有茶宠的陪伴,一点都不孤单。

9、喝茶碰到话语投机的茶友,总能很快成为朋友并滔滔不绝忘记时间。

10、不再喝其他饮料了,因为总觉得哪里不对味。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喝茶别玩命!这几点请一定要记住!


不知道喝茶的相关知识,胡乱喝茶,不但品尝不好喝茶的美好,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很多关于如何正确喝茶,如何喝茶如何选茶喝,在长期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错误的喝茶方法,不但品尝不好喝茶的美好,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里列出几个喝茶的错误方式,大家要小心。

1.一把茶叶一个大杯子,喝一天

在北方,这种方法特别常见。从早喝到晚,这应该是好多中国人印象里的喝茶吧!其实这样做的危害是最大的,茶叶不能长时间的泡在水里,时间太长了,茶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进入水中,这样喝茶有害无利。

2.喝刚做的茶,越新越好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发酵程度,一般来说都要存放一段时间,经过自然的发酵味道才是最好喝的。至于要放多长时间再喝,不同的茶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普洱生茶,喝之前最好把茶叶放在空气中2个月进行“醒茶”,而滇红茶喝半年以上的醇厚度才是最好的,绿茶也要两个星期。

3.女性天天饮茶

女性在经期的时候,还有怀孕的时候,都是不宜喝茶的。平时喝茶也不要太浓了,比如滇红茶,网上有流传说要开水闷2分钟,肯定是不行的,正确的泡法是85度的水(水烧开后再放凉),1-3秒出汤,茶汤金黄色为宜,如果显出酒红色的汤,说明太浓了。

4.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下降消化功效,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进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

5.病中喝茶

胃溃疡不能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因可增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发热不能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热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6.饭后喝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品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天生难以溶解的新物资,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准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7.常喝浓茶

浓茶对心脏的影响:据分析,茶叶中含有2%-5%咖啡因,浓茶中咖啡因含量则更高。一杯浓茶中约含有100毫克左右的咖啡因,过量的咖啡因可导致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失眠;同时还可以引起心跳过快,对患有心动过速、早搏和房颤的冠心病患者不利。

浓茶对胃的影响:浓茶中咖啡因、茶碱浓度过高,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进而可引起胃蠕动加快,胃壁细胞分泌亢进,胃酸增加,对胃粘膜刺激加强,易导致胃溃疡。咖啡因还可以使人上瘾,形成恶性循环。

浓茶对营养吸收的影响:浓茶中所含鞣酸也多,鞣酸可以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B1、铁离子结合,使这些营养素不能正常地被吸收,易造成人体营养素缺乏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贫血、便秘等。有研究表明,喝浓茶可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肝炎等病情。

8.一年四季喝同一种茶

一年四季节令气候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停。

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淤积于体内的冷邪,增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冷,能清热、消暑、解毒、加强肠胃功效,增进消化、防止腹泻、皮肤疮疖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冷不热,能彻底排除体内的余热,恢复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盛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效。

喝茶有4“不要”,养盏有6个“雷”,你都清楚吗?


人很奇怪,每个人喜欢的东西往往各不相同;而每个人,又可能每段时间的追求不同,也会喜欢不同的物品。

所以,有时我们喜欢上了,那其实是一种很值得珍惜的缘分。而用建盏品茶,它几乎能让所有的人化异求同,超脱凡心,给你一种静雅的生活。但是,喝茶有4“不要”,养盏有6个“雷”,你都清楚吗?

喝茶4“不要”:

不要不清洗茶具

大部分茶友用的是桶装水,只要质量合格,都是安全卫生的,比起水,更需要留意的是茶具。不管是建盏还是盖碗亦或是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滋生细菌,如果长时间不清洗,就有安全风险。所以,不要为了所谓的“养壶”、“养盏”就不清洗紫砂壶和建盏哈。

不要用茶饮料代替茶水

很多人喜欢喝冰红茶、绿茶等饮料来解渴,殊不知,饮料喝起来过瘾,但很大程度上不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含糖量多的饮料,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果汁,不仅不易为人体细胞吸收,而且这些成分在体内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一些水分,导致饮后更加口渴,喝多了对身体也不好哦。

不要过量饮茶

“茶叶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其实,茶叶,我们经常说,适量即可,不宜过浓过量。可是,多少量算适量呢?按照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要喝够1500毫升左右的水,这差不多是“8杯水”的量。但这只是一个建议,不同情况也需要区别对待哦。

不要等口渴再喝茶

如果感觉到渴了,说明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排尿、出汗、呼吸……人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散发水分。所以,我们应该时常喝点茶,一方面可以按摩我们紧绷的神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给身体补点水,我们身体内的水只出不进对身体伤害也是极大的。

养盏6个“雷”:

1.用钢丝球清洗建盏,易划伤建盏

2.新入手的建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茶叶煮,美其名曰“开盏”

3.让茶渣留在盏内养盏,茶渣在盏内久了容易发臭、发霉

4.让茶水在建盏中过夜或者直接将盏整个泡在茶水中,茶水中的丰富物质会招致微生物大量繁殖

5.不注意建盏干燥,一直湿漉漉的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6.为了所谓的出彩,长时间饮茶后不清洗建盏

多喝茶不如会喝茶,瞎养盏不如会养盏。虽然,不管喝茶还是建盏,都是极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搞清楚这4“不要”和6个“雷”,会让我们在喝茶养盏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知,你都记住了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2718.html

上一篇:茶叶喝对胜补药!7杯功效各异的茶,春天最该喝

下一篇:泡完的茶叶不要丢,仔细看能看出茶叶好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