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汤里原来蕴含着大秘密!

2019-11-16

对于食物,我们常常讲究要色香味俱全,而在喝茶的时候,我们会更关注茶汤的香和味,汤色很容易会被忽视。但是你知道吗?从茶汤中其实能透露出很多信息来。

专业程度高的评茶师和茶艺师,在喝茶前一般会快速观察一遍茶汤,只需一眼,他们对这款茶的大概品质就心中有数了。

是不是很好奇专业人士是怎样通过汤色判断茶的品质的呢?就让小茶客教你们几招,多练几次,你也能成为“火眼金睛”!

1、观颜色

通过观察茶汤颜色的深浅,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茶汤的浓淡程度。颜色浅,茶汤滋味淡;颜色深,茶汤滋味浓。

另外,根据汤色的不同,我们还能大概判断这款茶的发酵程度。

颜色偏绿的茶,比如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台湾乌龙茶,一般发酵程度比较低,风格清爽自然,爽口甘甜。

颜色偏红的茶,比如红茶、老白茶,它们的发酵程度比较高,倾向于温和醇厚的风格。

观完汤色后再细嗅茶香,这款茶的类别、可能的口感等初步印象就能在脑海中大概构建出来了。

2、观明暗

茶汤的颜色是非常明确的外在表现,而观察茶汤的明暗就比较微妙了。一般来说,汤色明亮的茶综合品质会优于汤色暗沉的茶。

制作工艺过关,茶叶中的颜色明亮的物质比较多,如:叶绿素b、茶红素、茶黄素等,茶汤看起来自然会比较鲜艳明亮。

若是制作工艺上有所缺陷,一般会使颜色暗沉的物质增多,例如茶褐素等,茶汤的颜色看起来会比较暗沉。

年份很久的老茶则是例外,由于长时间的自然氧化,茶红素和茶黄素多转变为茶褐素,因此颜色会变得比较暗沉,这并非由工艺缺陷造成,因此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3、观清浊

通常情况下,茶汤以清澈为佳,这样的视觉效果会赏心悦目,但也有例外。

①茶叶细嫩,茶毫较多

例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白毫银针等,这一类茶的嫩度非常高,茶芽上的毫毛比较多,这也是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鲜爽的表现。Cy316.COm

茶毫在冲泡时,在热水的激荡下,会脱落到茶汤里,使茶汤看上去略显浑浊,这其实属于正常现象,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②冷后浑现象

茶汤中的物质比较丰富时,茶汤中的部分物质会随温度下降而凝结成絮状沉淀,这种现象在红茶中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对健康无碍,温度升高则会恢复原状。

相信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惊讶:小小的一杯茶汤中,竟然含有这么多的小细节!只要在喝茶的时候多实践,你也能练就一双慧眼哦!或许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呢。

精选阅读

茶壶中蕴含着哪些茶礼?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在众多茶具中,有这样一件特殊器皿,最为茶人青睐,它便是用来泡茶、储茶的茶壶。茶壶因茶而生,茶、壶相伴,淡久生香,在轻盈升腾的壶水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堪收,茶壶之美,美于分享。

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有客来时,沏一壶好茶,执壶倾茗,列杯分茶。茶韵生香,缕缕茶烟升起,隐逸恬淡、清悠闲适之境油然而生。良朋对酌,说尽人间傻话痴语。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这便是,爱茶人的最纯粹的壶之趣!

然而享受茶壶带来的美好之余,我们也要了解一点使用茶壶的忌讳:使用茶壶的时候,不能让壶嘴对着客人。这是为什么呢?

01

旧时,人们要远行分离时,会以敬酒(茶)的方式辞别,这时壶嘴就是对着离人的杯子。故壶嘴对人有寓意此人要离开了的意思。

02

壶嘴不冲人是中国比较特殊的民俗,如果冲着人,就意味着不吉祥和不礼貌,是对人的不尊重。这种说法源于“孔子拜师”,孔子拜师老子,给老子敬茶行拜师礼,老子接茶后,孔子将茶壶放在搁几上,但是,壶嘴正冲老子,老子将茶扔掉,遂闭门不见。

03

壶嘴对着人,还有赶人走的意思。表示那个人是主人不欢迎的人,来人如若知趣,便可以自动离开,免得发生不愉快。

04

根据泡茶的经验来看,壶嘴对着客人,壶里的沸水会不小心溢出伤到客人,而且也不利于后续的倒茶添茶,是主人考虑不周的表现。

05

有些地方,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当有客人拜访,但主人刚好遇到不便说明的急事、状况时,就会拿壶嘴暗示一下,客人见到,就会知趣地告辞,这样,大家都落得轻松自然。

小小一个茶壶嘴,其中却蕴含着“礼”的文化。泡茶时做好这个小细节,可不能让它毁了与友人品茶的好心情。

“吃茶去”蕴含着人生智慧,清淡而幽远


万语与千言不如吃茶去

河北省赵县,古称赵州,有一座柏林禅寺。这座禅寺在唐代称之“观音院”,唐代高僧从谂和尚在此住锡,人称“赵州禅师”或“赵州古佛”。

有一天,从别处来的两位僧人拜访赵州禅师。禅师问其中一位僧人:“你以前来过这里吗?”那僧回答:“没有来过。”禅师便说:“吃茶去。”接着又问另一位僧人:“你以前来过吗?”这位僧人回答:“曾经来过。”禅师还是回答:“吃茶去。”在一旁的观音院院主(院监)对此非常不解,便问禅师:“没来过的人你让他吃茶倒算了,来过的你也让他去吃茶,这是什么道理呀?”禅师听罢微微一笑,突然喊了一声:“院主!”院监答应了一声。禅师悠然地说:“吃茶去。”

不管是对新到的,或是曾到,甚至是已到的人,赵州禅师皆相同地奉上一杯茶,让他们都“吃茶去”。这颇具深意的“吃茶去”,道出了赵州禅师待人接物的一片禅心,无论是谁,都以此三字示法。而寺院院监的种种疑问,无疑是茫茫苦海,是心念的堕落。赵州禅师也以一杯茶为慈舟,在电光火闪、一问一答的瞬间,将其迷失的心重新唤醒。

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就是教导学僧要消除妄想心,放下分别心。要全身心地投入佛法,“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要随缘任运,当下体悟,这世界本就清净无碍。

从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公案来看,这位高僧特别嗜茶,在开示学僧时,顺乎自然拈来的便是茶,吃茶对他来说已经变成同吃饭喝水一样的一种本能。但这里的“吃茶去”已非单纯日常意义上的生活行为,而是借此参禅了悟的精神意会形式,可见佛法禅机尽在吃茶之中。

赵州禅师的“吃茶去”蕴含着人生智慧,清淡而幽远。它将深奥的道理,裹藏在喝茶这种日常生活的形式里,呈现了禅宗思想传播的魅力,它被人们美誉为“赵州茶”。千百年来,让无数学子得以解心灵之渴,悟禅心自在。赵州禅师也因“吃茶去”禅宗公案而名垂禅史,广为人知。

当代著名高僧净慧长老曾说了他对“吃茶去”的理解:

“吃茶去”公案,其含义有人这样理解,有人那样理解。我的理解是佛法说不出,说再多也代替不了修行和亲身的体验。说得出来的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只有通过修行去体悟。就如喝茶一样,只有自已去吃,才可品尝茶味。所以赵州和尚对初来的、来过的、住下的都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我的另一种理解是叫你全身心投入。否则,说得再好也白搭。不用问这个、那个、西来意和佛,就是吃茶去。全部投入,自会明了。这就体现了茶与禅一体性的参禅学道的方法。

净慧长老还说:吃茶去是永恒的主题,“两千年也道不完,我们已经说了一千年,新千年又开始了,我们还得长期说下去。”

赵朴初先生为柏林禅寺从谂禅师影像碑题诗,也写道:

平日用不尽,

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

不外吃茶去。

吃茶去!

茶汤层次感的背后,原来藏着这些秘密!


品评一款茶时,往往会听见“层次感”一词。茶汤的层次感,就是用来评价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及喉咙层层剥开、转变丰富的感觉。其表现为香气的高低转换、茶汤的厚度及力度转化、回甘、生津等丰富的触觉反应。丰富的层次感,会带给品饮者或渐入佳境、或峰回路转……等无限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一款茶如何才能拥有丰富的层次感呢?

一款茶要拥有丰富的层次感,主要在于茶叶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质。茶叶内含的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等呈味物质含量高,即其水浸出物高,多种物质相互作用,带给品饮者丰富的层次感。泾渭茯茶茶汤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其主要原因就是原料采自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有机茶园基地,高纬度、高海拔、无污染等皆为茶叶累积丰富的内含物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内质丰富的原料,经过传统与科技并存的加工工艺,茶汤的层次感很容易凸显出来。尤其是茯茶,为发酵茶,其内含的“金花”能够促进茶叶中的蛋白、多糖转化,多酚降解,水浸出物会增高。只要您细闻、慢品,当茶汤铺满整个舌尖、流动在整个口腔之时,丰富的层次感推及而来。奉一杯泾渭茯茶,您能从其丰富的层次感中享受到什么呢?不妨一试。

揭穿茶界世纪大谎言:头道茶里的秘密


这大概是茶圈子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很多茶友在泡茶的时候,冲一次头道茶,然后“哗”一下倒掉,这个动作似乎都变成了一个习惯,许多茶友都有这样的做法,算个不严谨的算术等式,中国人倒掉的头道茶,加起来都约等于一个西湖了吧!

榜叔今天将为你全面解析头道茶,告诉你“倒掉头道茶”其实是个茶界大谎言。

说法一:头道茶可以洗去农残

由于茶叶的特殊性,不能用像洗瓜果一般清洗它,所以许多茶友就用头道茶来“洗”农残。

但农药多为脂溶性物质,热水只能溶解和稀释很小部分的量,单靠头道茶就可以洗去农残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依然对农残“耿耿于怀”的话,只有建议你购买有机茶。

说法二:头道茶反正不好喝,倒掉无所谓

这句话主要是从温润的角度去说头道茶,认为“温润泡”没有达到饮用的最佳口感,所以倒掉也没关系。这样的做法,榜叔并不赞同,因为茶叶中的有益物质最大程度的析出,就在第一泡,尤其是绿茶。

榜叔曾有见过有人在冲泡君山银针时,只因茶汤里有毫毛,就将头道茶都倒掉,其实是非常可惜,因为那是名优黄茶茶汤中最惊艳的一泡。

说法三:头道茶是用来洗去杂质和灰尘

这个说法当然是针对那些有一定陈放时间的茶叶来说的。头道茶的确具有冲洗的作用,也不必把它喝掉,但说它是“没用的一泡”其实有失偏颇。因为作为第一泡,它可是饱含了许多这款茶的质量信息,极具表现力。

比如说:在头道茶入嘴后,感受到淡淡的灰尘味和异味(如烂菜味、檀香味),说明这款茶的储存空间不够干净、卫生;如果尝到糊味,说明这款茶在制作的时候有发生工艺问题,例如炒糊、炒焦的情况;如果尝到少许霉味,说明这款茶在存储时有受一些潮;如果茶汤里漂浮着碎茶和碎渣,说明原料等级不高或者你撬茶技术太差... ...

有人曾戏称头道茶是普洱茶的“黑匣子”,包含了许多商家不肯告诉你的信息,所以下次买普洱茶的时候,或许浅尝一口头道茶,并细细品味里面的滋味,就能获得不少辨别茶叶品质的信息,这个方法非常好用。

谁教我们开始洗头道茶?

那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泡茶前就得洗一次头道茶”的理论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首先,可以说是人们对茶错误的洁净认识。在古时候,由于制作工艺等技术条件不高,加上舟车运输,极少数茶叶的确存在洁净的问题,但是发展到现在,只要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出的茶叶,基本上都不存在卫生问题。

换个角度想,如果茶叶是脏的,是不是喝咖啡前也要洗洗咖啡粉、喝红酒前也得煮开红酒?据说传统红酒的制作工序中还需要用脚踩葡萄的。

那有没有脏的茶,有!但只要是标准厂家生产出的茶叶,一般都不会存在卫生的问题。

其次,以为头道茶可以洗去农残,这个前文有说到。

再次,是部分不专业的茶艺表演者的放大。在表演过程中,为了完善泡茶的整个步骤和流程,几乎每一次表演都会演绎头道茶,无形之中将头道茶的作用放大了,于是人们依葫芦画瓢,按着茶艺老师的方法进行泡茶,进而脱离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辨别力。

最后,是商家的销售技法。就像前文里提到的,茶叶的第一泡水中,往往包含了茶叶很多状况,特别是普洱茶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叶。于是,为了让你能喝到“最好的汤感”,许多商家会冲洗头道茶,有的甚至会冲洗2次、3次,甚至4次,久而久之,大家就认为这是泡茶的正确步骤了,但其实是商家冲洗茶叶不良信息的动作而已。

看专家解读头道茶

对于头道茶,许多茶叶专家和老茶客也有自己的见解,记者就头道茶的问题专访了茶叶专家、非常友普茶楼楼主高剑飞。

问:您平时喝茶时,会冲洗头道茶吗?如果有,是什么茶、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高剑飞:每年有喝明前名优绿茶的习惯,喝的时候不会冲洗第一道的,传统就这是喝的,营养物质也在第一泡有最大程度的浸出。像乌龙或普洱等平日喝得比较多的茶,我会选择“快洗”一遍。这里说的快洗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温润”干茶。另外,快洗具体来说就是在主泡器里不注满水,只需没过干茶,然后快速润洗倒掉。还有一个我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用盖碗泡茶时,注水时多注些,大概满溢出50ml左右,相当于重“刮沫”。

问:对于普洱茶,谈谈您对头道茶的认识吧?

高剑飞:普洱茶大概在2004年改制规范生产后,卫生条件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无论生熟茶,我会快速润洗第一道,但是我不喝,一个是茶毕竟是农产品,出于润茶的目的又可快速润洗一道也未尝不可,另一个考虑是头道茶茶汤滋味并不完整,几乎没有品饮价值。

问:有茶客说陈年普洱茶的头道茶有很多仓储信息,您认同吗?这样的头道茶您喝吗?

高剑飞:首先,我还是不会去喝。一定程度上,无论仓储好坏,它可以看出一些仓储状况,但是如果是为了鉴别好坏,还是不建议去喝,因为从看闻干茶,汤色的状态或者叶底等其他方面都可以鉴别出来。喝茶是件寻求快乐的事,不能为了找缺点找难受去喝它,再者如果仓储真的有问题,那更不能喝了。

问:您怎么看待现在很多茶叶店在给客人试茶泡茶时,不管怎样都洗上一洗的行为?有的是不是真的有“洗”问题的嫌疑?

高剑飞:我认为除了名优茶,其他茶快洗一下有必要。但如果店家给你超过一次反复洗一泡陈年普洱茶或其他陈年茶类,那么就是值得关注和警惕了。

总结:头道茶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对于头道茶,其实可以把茶叶分成三类简单来说。

第一类:自然状态或者做型程度较低的茶

这里的“自然状态”指的是像花茶、白茶这种以本身状态呈现的茶品;而“做型程度较小的茶”则如大多数绿茶、红茶、黄茶。

对于它们来说,喝的是茶叶本身的味道,所以不必将头道茶倒掉,特别像一些名优绿茶,茶叶最美的香气与鲜爽感全在第一泡茶汤里。

第二类:做型程度较高的茶

例如球形乌龙或者普洱茶、沱茶、砖茶等,因为特殊的形状,茶叶在浸泡时会有一个“慢慢舒展”的过程,因此往往会采取头道茶温润茶叶,而这一泡是完全可以喝的。

只是在正式场合,由于茶汤并没有达到品饮的最佳状态,温润泡不会给客人饮用而已。

第三类:有陈化时间的茶

这类茶指的是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陈茶、老茶,头道茶往往作为“温润”作用,更多的还有“醒茶”作用,甚至对于仓储有问题的茶来说,很多人会用冲洗很多次来妄图掩盖仓储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如前文所说,这样的情况,不建议喝下去头道茶,但可从闻干茶、看头道茶汤色和闻其气味,甚是“过下嘴”这样浅尝一口吐掉等诸多方面看它的“健康”状态。

茶汤“泛油光”原来是茶氲


一些细心的茶友会发现,在冲泡一些老茶时,茶汤上面会漂着一层油状物质,定睛一看,像是一层薄薄的白雾。仔细再瞧,又像是光折射在茶汤表面……这像油、像雾又像光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咨询了一些业内行家后才知道,这“油雾”其实有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叫“茶氲”或“汤氲”。它并不是什么杂质,而是茶汤中脂溶性物质的呈现。

1.水“油”角力形成茶氲

“氲”,指“天地间和合而盈盛的气”。茶汤上所产生如雾般的气体,即为茶氲。

茶汤内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胡萝卜素和一些挥发性香气成分等。这类浸出物质比重较轻,漂浮在茶汤表面。当茶汤到达一定高温时,茶汤上下有了一定的温差,产生了水蒸气,而水蒸气因为这层“油”的阻隔,没办法立刻挥发到空气中。所以人们在常温或低温下,是难以看见茶氲的。但随着水蒸气和这层“油”之间的相互角力,茶氲的形状不停变化,就会时而像雾、时而像油,并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来。

2.茶氲受多因素影响

并不是什么茶都有茶氲,也不是随时泡茶都能产生的。据了解,影响茶氲呈现的主要因素有五大方面。

首先,茶汤的脂溶性物质越多,茶氲效果越明显。其次,汤色越深,容易对比产生,也越容易发现茶氲。第三,冲泡时,茶汤温度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也更容易产生茶氲。而如果喝茶当天气温较低、气压偏低,也较容易产生茶氲。另外就是容器问题。如果盛汤的容器是浅色的,会容易看出茶氲,使用白瓷器皿则更明显。

相对来说,如果茶叶本身内含物质多,那么茶汤的浸出物也相对会多,所以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氲能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除了茶汤内含脂溶性物质的影响,光线的折射作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有些茶泡得很浓,加上热量大,水蒸气上来会与光形成折射,就会出现如水蒸气散发的雾状。

3.茶氲不是选茶标准

那么,是不是茶氲越多,表示茶越好?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茶氲只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所呈现出的正常现象,可作为选购茶品的考虑条件,但并不能评判茶的好坏。相对而言,有茶氲的茶会好喝些,是因为汤质会厚重,口味醇厚,或者说,茶叶做得比较透,茶汤清透些。

业内人士认为,评判一款茶的好坏还需从干茶、汤色、香气、叶底等方面综合考察。而且茶好茶坏,因人而异。再多的评判标准,也敌不过自己的嘴巴。适口为珍,适合你的,就是好茶。没有必要为了刻意追求茶氲而花上很高的价钱。

茶汤里的信息有些什么


一杯透亮的茶汤,看了让人就舒服,喝起来更是身心两悦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里每天少不了的事物。

有客来,进门两句话就会说:“来来来,坐下喝杯茶歇歇。”茶,不仅是茶,而是融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南北与东西都是如此。

虽说很多人已是不介意,可是中国式来往讲究的还是彼此的评论,这个评论不再是谁家房大谁家钱多,而是看这个人的品味和格调,客厅里茶几上的一把壶,书房里的一个木雕......这些都能体现主人的趣味兴致,雅俗之间自有分辨。

既然喝茶,总是要好喝,落个好评。

“喝”一字,口在左,入口最见真章。烧水,温壶温杯,投茶,注水,出汤,这五步过后,一杯茶就端在面前了。喝与不喝,首先要看看这茶汤里包含了些什么内容。

唐朝诗人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日本千利休说“和、敬、清、寂”,这些人对茶的通识是要“干净”,即茶汤清澈透亮,这就是一杯好茶的基础。

工艺不同,年份不同,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汤色,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工艺和年份,汤色都是透亮的。红茶的汤色或金黄透亮或红润透亮;白茶的汤色或黄亮或琥珀透亮;普洱生茶的汤色新茶或青黄或黄润透亮,年份越高则变得橙黄、桔红、酒红透亮;黑茶和普洱熟茶红润透亮。

也许,有人会说,这茶嘛头两汤混浊是正常的,泡着泡着就透亮了。

掩耳盗铃之说。

茶汤混浊会说出三个信息:一是原料良莠不齐,或是加了什么配料;二是工艺,像普洱茶散茶晒青或茶饼干燥时没有干透,水份过多;三是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受潮,反而跟冲泡技法没有太大关系。

通过一杯茶汤来知道茶的特质,而一杯透亮的茶汤,看了让人就舒服,喝起来更是身心两悦,如此得品饮之乐!

为什么茶汤里会有泡沫?


在冲泡茶叶时,茶汤的表面可能会出现一层泡沫,也就是茶沫。

对于茶沫,自古以来,争议不断。

茶圣陆羽认为这层沫饽是茶的精华所在,但并非所有人都爱这层茶沫,甚至流传着“泡沫是农残较高”的说法,那么产生茶沫的原因是什么呢?茶汤里的泡沫与茶叶品质有没有关系呢?

茶沫是什么?

茶汤中泡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存在着一种叫做茶皂素的物质。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一种微细柱状结晶体,在茶树体的根、茎、叶及种子中均有分布,其水溶液在震荡时能产生持久性的、似肥皂溶液样的泡沫。

茶皂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味苦而辛辣,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且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

魏晋时代的杜育有诗云:“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而宋代的“斗茶”更将茶沫玩出了新高度。人们三五成群,以黑色建盏盛放茶汤,并用专门的工具搅动,使茶汤中浮出白色的泡沫,黑盏浅沫,十分醒目,以泡沫多者为胜。

由此可见,在古代人们将这泡沫视为一种精华。

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在药理方面具有祛痰消炎、镇痛止咳以及抗菌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

此外,它还有阻碍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可以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促进肠胃“运动”,帮助减肥。

所以,茶汤里的茶沫是自然现象且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

茶沫多少能说明品质吗?

也有人认为,茶汤泡沫越多,茶叶的品质越不好,很有可能是已经变质了的。茶百科人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茶汤里是否有泡沫,和茶叶品质的好坏没有直接联系。

茶皂素虽然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叶中的含量其实很低,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也不能从泡沫的多少来判断茶叶质量的好坏。

茶沫的产生除了茶皂素的原因之外,还与茶叶品种有关,如多毫品种。多毫品种一般都是芽头制成,茶叶较为细嫩,这样的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质较多,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中,会导致这些内含物质黏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泡出来了。

例如普洱茶中的一些高端古树茶发现茶汤有泡沫,原因便是来自古树茶的茶叶茸毛较多;而一些茶因为发酵工艺不足,也可能产生泡沫。

此外,一些茶叶在包装和拆装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碎末,碎末比较多的茶在冲泡时,有效物质浸出速度快,其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会使得茶叶在冲泡时产生泡沫。

因此,茶叶的品质与茶沫并无直接关联。

今后,大家在泡茶时就不用担心茶汤里的泡沫是茶叶品质不好或是农药残留了,这对人们的健康并不会产生影响,反而有益处呢。所以大家在喝茶的时候看到这些茶沫就不必再担心和纠结啦。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喝茶女人的秘密!


关于女人与茶有3句经典话语:一般的女人不喝茶、女人不喝一般的茶、喝茶的女人不一般。如果这个“茶”字具体到普洱茶上,你会发现……

1、喝茶女人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

普洱茶的养生功效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普洱茶不仅可以抗癌、延寿,还可以预防心脏病、心血管病、血栓病和防止动肪硬化;既能保护视力、预防感冒,还能对抗乳腺癌、帮助受孕;在预防牙周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同时,还能降低中风大脑的损伤程度。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

2、喝茶女人真的不会老。

除了可以预防疾病,普洱茶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玫瑰普洱茶的美容功能,源于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这些成分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淡化色素,使皮肤更白皙、光滑。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真的不会老!

3、喝茶女人肯定身材不错。

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现代人“以命博钱”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经医界证实后,“以小钱保长命”的观念,不但强化了爱茶人的信念,同时吸纳了许多新进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更是风靡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的心。因此,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肯定身材不错。

4、喝茶女人必定优雅脱俗。

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懂得如何欣赏普洱,品味普洱,因此会有很好的修养和内涵,谈吐优雅,品位不俗,气质高雅端庄。如果说优雅的打扮可以学,但优雅的气质是学不来的,那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态度:优雅地生活。和这样的女人走在一起的男士绝对有面子。

5、喝茶女人懂得如何有趣致地生活。

一个恬静的女子,在自己家里,脱掉高跟鞋,纤纤素手,一杯茗茶,到对海的阳台上,坐在藤椅中,慢慢地细嗅,用红唇缓缓地啜着缕缕的醇香。只有这种趣致的女人才懂得如何淡然地享受生活,她能绽放出如普洱茶一样醉人的美。

6、喝茶女人思维开阔,有见识。

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思维开阔,见识广泛。应该算得上女人中的上品,她们在感悟生活带来的深层内涵时,也不忘和身边的人分享,你们之间会有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有趣的交流方式。

7、喝茶女人有一份更为淡泊的心境。

爱茶的女人养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她能把一季的日月星辰统统化为一杯清露,让世外桃源无处不在。心境淡泊的女人,笑容总是温和,语气总是轻声慢语,生怕惊扰了窗外的蝉鸣,那暖阳拥过,冷月拂过的脸上,永远写着去留无意和宠辱不惊。

8、喝茶女人有很强的审美能力。

经常喝普洱的女人经常会对普洱的色、香和味进行品评,因此培养了很强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她不会轻易爱上一个人,但凡让她心动的男士都不平凡,他们不一定外表光鲜抢眼,也不一定有显赫的身份背景,但他们一定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潜在的成功者品质。

9、喝茶女人还是个美食专家和营养师。

俗话说人的一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和美食不分家,经常喝茶的女人肯定还是个美食专家。她还会对营养特别讲究,吃什么好,什么不能多吃。她也会把你的饮食习惯改的更加健康,无形中,你又多了一个营养师。

10、喝茶女人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人味。

女人是不轻易喝普洱茶的,一旦喝普洱茶便有另一番风情。女人喝普洱茶,常常像微风中的杨柳拂面,碧波上的紫燕剪水,轻轻一抿,便风韵无限。女人一旦端起三杯两盏普洱茶,便能饮出女人的千娇百媚来。那是一种叫人牵肠挂肚、顿生怜爱的女人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常喝普洱茶的女人都会有以上的素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会逐渐向这个方向靠齐。但即使她们只有其中几样,也算相当的不错了。

茶经的秘密(二):煮茶原来是救命


趁着春季收茶前还有点时间,来接着和大家聊《茶经》的秘密。

上次我们说到风炉的三个足上有三行字

“坎上巽下离于中”

“体均五行去百疾”

“圣唐灭胡明年铸”

今人根据陆羽茶经绘制的风炉示意图

这三个鼎足是相互关联的,有着严密的逻辑,这样才称为“鼎足而立”,否则像现代人的解释互相不挨着,那鼎就趴下了。

上一篇里,我们大概说了一下,巽上离下的鼎卦,这样我们才能理解,陆羽借“鼎”之卦,以及“鼎”之象来有一个革故鼎新的缘起。所以有“圣唐灭胡明年铸”的暗示之祷,以及联系陆羽的身世,终于理解鼎上面“伊公羹、陆氏茶。”陆氏的雄心或者野心吧。这个大家有机会看文后的链接。

茶以修身鼎足立

圣人之道,治国之道,感兴趣的人不太多,这个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大家可能需要额外的注意,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也就是李鼎祚说的《易》“修身”的层面,这个修身可以是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也是修养身心的方式,从道家角度,而最终也是借假修真,我们也可以说步入真正的“茶道”之门。

那么第二个足上“体均五行去百疾”讲的是什么,现代人一解释,很简单,祝你身体健康。“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我们要是不了解背后的文化,就被现代人糊弄过去了。这里面并非是一种浮泛割裂的现代思维。可以肯定的讲,陆羽说的是丹道,包括外丹和内丹的内容。要直接说内丹,可能有点不好理解,我们先从中医入手来讲人体,之后再来讲这个丹道,最后再扯点风水,开阔一下思路。

第一个足,三卦相承,中下组合是“鼎”卦。这个我们讲过了。我们来看中上的组合,坎上离下,火上煮茶,这个卦叫“既济”。水在火的上面,三个阴爻在三个阳爻上面,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这个十分重要,运转起来了,我们叫既济。

既济这个卦好是不好呢?易经里面的卦不能以好坏而论,他说的都是“道”,是一种规律,吉凶是探讨规律的一个方便,是不断变化的,好坏是人的附加,不能执着在这上面。虽然如此,有的人会说既济这个卦是最牛的一个卦,但古人就是那么奇怪,他不以最牛的卦来结顶,还要在后面放个“未济”,和既济反过来的卦来结束,这样才是周而复始,昭示更深的内涵。

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详细引经据典了,大概说一下这个卦来进入正题。什么叫既济,天地交感叫做“泰”卦,在此基础上阴阳又交,就是“既济”。是一种和谐的运转。

我们看自然界,水因热力而蒸发,再遇冷凝为水汽,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如果就是热上冷下,互不交感,就出大问题了。人体也是如此。中医里面什么是坎水,就是我们的肾,这个坎是阴中有阳,两个阴爻夹一个阳爻,这是肾中的元阳之气。那什么是火呢,是心,离卦是阳中有阴。那这个里面也要形成一个循环。(见图)

我们以现在人的状态对照,绝大部分都是水火未济,虚火上升,这是这个时代大的一个状态,地球都虚火上升了,你要不有点觉照,很少能脱离这个大的环境。为什么会未济呢,从地球来说,经济亢奋,大量的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都开发出来烧了,坎中之阳上浮了,带来气候的变暖,而实际上整体看,循环不畅,就会出现冷热失调。今年冬天之寒,大家都有体会,难道全球变冷了?结果专家告诉你,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把北极的冷空气赶下来了。这是极为明显的未济之兆,拿人体来说,这人非常危险了。

从人体来说呢,人心对欲望的追求越来越张扬,心火不降,肾阳耗散,也是未济之相。大家都想的是创业上市融资,也不管自己的能力资源,心火能降下来吗?大部分媒体都要靠两性之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肾阳不耗散也很难。也别谈可持续发展了,整个经济的模式就是阴阳不交,水火未济,要想真正的可持续,就要回到既济的状态。

水火既济问岐黄

那这个未济是什么症状呢,就是虚阳上浮,烦躁,会出现燥热的病症,但并不是真热,而是虚的,是未济造成的。我们到药店一看,中药绝大部分都是清热的,好像这个是中医为这个浮躁时代开的药方,但这里面有很大问题,这个虚火真正解决要调整整个身体的状态,你不管什么情况上来浇一盆冷水,这中医药不搞完蛋才怪。

那应该怎么办呢?有不同的方法,明代医家赵献可是研究肾(不是西医生理上的那个肾)或者说坎水的大家,我们来借他《医贯》的说法。坎水中的火,叫霹雳之火,雷龙之火,被你纵欲给放出来了,那现在要“导龙入海”,“引火归元”。要靠什么呢?

一曰达,要把这个循环的路径搞通畅;二曰滋,不是去一下子浇灭,而是通过滋阴来处理。三曰温,温养、恢复元气;四曰引,这个最关键,要归位。我们从那个图也可以看出,脾胃这个中枢很关键,这个到后面的丹道还要讲到。

好了,中医大概提了一下,有人说,你这中医不靠谱,西方没有中医不是活得好好的。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看见他们吃饭都喝冰水(是一半是冰块的水,不是冰镇水)确实不理解,这tm虚火得多大啊。后来渐渐进入他们的生活状态,就理解了,我喝冰水也没问题。大的背景参数变了,具体的结论变了,但中医的核心逻辑依然成立。水火未济你不要以为就马上over了,在《易》看来,那也是另一个层面的运转和平衡,有的人靠自身达到平衡,有的人靠吃食物来达到平衡,有的人是靠药来平衡,也都是日用而不知。

那你说,反正人生多不过百岁,老外tm未济也好,虚阳上浮也好,也没怎么少活,不也过来了吗?你这中医有啥意义呢?这就涉及到东西文化的核心了。姑且不说大量吃肉地球变暖之类的环保话题,我们还是回到我们自身:中国的传统是始终留给大家一个机会的,什么机会呢,我们说天人合一也好,或者说人身的奥秘也好,这扇门是始终开着的,如果你不顺应这个道,这扇门就关上了。

我们如果顺着这扇门再往里走一步,那就是丹道的范畴了。我们不仅要维系身体的正常运转,我们还要主动的运用这个原理来真正提升生命的品质。

丹药岂从他处觅

什么叫丹道呢?外丹就是安炉设鼎,用铅汞之类的矿物来炼制丹药,这和今天的化学实验有相似之处,但古人的重点不在于此,我们仍然要借助“取象思维”,才能明白古人的用意,外丹和内丹是一体的。上古时期直到唐代,外丹之术还是比较普遍的,之后渐渐衰弱了。因为外丹之术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吃了仙丹就如何如何,而是和修炼者的身心状态息息相关,这个太不“科学”了,我们先放一放。

那内丹又是啥呢,这个鼎不在外面,就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个铅汞,五行,都不在外面,我们的身体全都具备,我们借助这个身体来修炼,那就是内丹。我们知道丹道至为重要的一本书就是《周易参同契》,还是和周易密不可分。当然要探讨内丹,这本书可能有点深,投机取巧,我们借助更平民化的张三丰张真人的话来解陆羽埋下的这个秘密。他说: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内丹外丹都是相通的,这句话说外丹也行,但是大家更多的是从内丹的角度理解。

刚才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坎水指肾,离火指心,心肾要相交,水火既济。那戊己是什么呢?戊己是土指的是脾胃。在刚才那个图里我们可以看出,脾胃是中枢,水火既济,这个中枢的关系重大。那在丹道里,我们不再局限于借这五脏的语言系统来表达,我们从更大的阴阳系统里来看这件事儿。当然从丹道反过来看中医的解释就很明白了,所以我们要先讲中医,再讲丹道。

丹家讲坎卦之阳爻是真阳,喻为先天炁,为先天之本;离卦之阴爻是真阴,喻为后天炁。这个戊己,指的是真意。(戊己土在中医里面指脾胃,脾主思,这些都可以找到和中医的对应,但丹道是更为根本的解释体系)。还有个说法叫“黄婆”。不是黄脸婆哦。黄好理解,戊己属土,黄色。为啥是“婆”呢?古代“婆”不只是个年龄性别的称谓,也是一种职业和功能称谓,她做的是什么事儿呢?就是传递信息,沟通阴阳,古人礼法比较多,好多事儿不好沟通,这个婆不在乎脸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这里面是个比喻,水火既济,那么这个阴阳之间的沟通运转很重要。这和茶又有什么关系,这里留给大家思考。

再一个,丹家称坎中阳是戊土,离中阴是己土,水火既济就是流戊归己,这个就更有意思了,应该说比中医说的引火归元要更准确一些,那个太具象了,反而容易误解。

这句话我们粗暴一点的去翻译一下:就是通过真意使先天炁、后天炁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督升任降,大转任督,内丹得成。《悟真篇》云:“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合四象不成丹。“也是这个意思。

体均五行笼茶烟

我们再来说陆羽的“体均五行”,这个五行和谐的运化,当然可以是一般中医的理解。但是如果这句话刻在鼎上,而且还有卦象的说明,那我们就明白,这一定是在讲丹道的内容了。外丹有五行不讲了,内丹也有五行,“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而这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前面说的水火既济。以形神占坎离两卦,这样五行相生,就运转起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这三个足就完全联系起来了,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陆羽为什么要把煮茶和丹道建立联系?这个内容就深了。我们看陆羽《茶经·七之事》里面有不少道家用茶的例子,有与丹药服食的,有饮茶羽化的,有得神通的,这个大家自己去找,我们以后还要讲,这里不详细列出了。只引一个陶弘景《杂录》的说法:

“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丹丘子又是什么人物,和茶什么关系,这个留个悬念,以后再说。不过我们至少通过这个知道,卢仝的“七碗茶”诗是有所来源的,不是单纯的文学想象。而我们现在探讨茶气什么的,也要有所来源,你得有一个理论的架构,是中医的,丹道的,现代科学的(这里面分支蛮多,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么死板),还是什么你自己搞出来的,都没关系,但重要的是,借助一个理论,一个逻辑,你要有所实践,有所体会,才能把一个问题深入下去。

对于类似丹道、风水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的看法。第一个,不能当真,也不能当假。过于着实会迷失在这里面,简单排斥会错过很多宝贵的东西,在深入了解之前不要着急下个结论。第二个,不要用现代的观点勉强解释,而要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回到传统本来的语境中去理解。这些说法大家可以做个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做探讨。

讲了这么多,我们发现,茶道不仅仅是泡茶之法,实际上有十分深入的内涵与广阔的体验空间。一壶茶,在古人那里,和我们生命的运转密切相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打开生命的奥义之门。这方面可以探讨与实践的东西还很多,我先来帮大家开阔一下思路。

以易理来观天下,我们看到的是圣人之道;以易理来观自身,我们看到的是中医和丹道;那么如果我们用易理来看我们周围的小环境与大环境,这个就是风水。今天扯的太长了,简单收个尾吧。

风水关捩原在此

不是所有的风水流派都重视易理,但是在理气派的一些技术中,易理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今天不讲具体的技术,那样争议比较大,而且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们讲一讲大的方面,取象开个头,开阔一下思路。

有一本风水书叫做《阳宅三要》,哪三要呢,门,主,灶:大门,主卧,和灶。这个灶为什么重要呢?我们从理气的解释来看,灶一生火,不得了,整个风水格局必然有一个运转变化,这个力量很大。我们每天做三顿饭,有的人经常在外面吃,那就说不上了。对于有的茶友来说,一天可能烧水也好,煮茶也好,可能还不止三次。那这个烧水煮茶的地方很重要。再一个,很多人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你说在办公室煮饭烧菜不像话,但是很多人有条件在办公室烧水煮茶。这个也是我们可以主动运用风水的一例。

先不说复杂的风水定位技术,我们到一个有煮茶炉的小房间,会感觉很舒服,很温暖,让人不想走,这种感觉就很重要啊。还别说这样的房间,就是读到一句诗“竹炉汤沸火初红”,你都觉得很舒坦,很向往,这种联想暗示都有这么大力量。不管这个风水的道理,把我们的空间布置的舒服一点,让我们心情愉悦,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最大的风水莫过于人心,我在这里东扯西扯,是不忍生活的枯燥,不忍文化的衰微,如果大家能由文化的美好而于日常生活之中别开一片天地,甚而关注我们的内心,那所谓茶道才有其价值吧。

“茶经的秘密”一写就太长了,未必是合适的时机。借春茶季停一停,我们先关注今年的古树茶,之后再慢慢梳理吧。

相关链接:茶经的秘密(一):风生水起

今年会出一本注解《茶经》和其他茶道经典的书籍,上面的内容会在书中体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保持关注。

茶汤颜色告诉你的小秘密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今天就来讲“欣赏汤色”这一步。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 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 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 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 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 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 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 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 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 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 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 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 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 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 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 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 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 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 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 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 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 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 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2548.html

上一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爱上了喝茶?

下一篇:弄懂这四招,做个资深辨茶人,够专业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