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茶的厚和薄懂几分?
茶汤”其实是用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水。仔细体会中国人的文字,差别都在细微处。说“茶汤”很形象,也有艺术感和立体感。几片茶叶,热水冲入,茶叶中各种物质浸润而出,混合物开始立体起来。在此要强调的是,以下文字均从口感滋味这个层面来阐述。
细品一口,有的觉得内含物质不多,茶汤很寡淡,没有饱满感,而有的就觉得很饱满,有如品老火浓汤之感,立体感清晰呈现。这种感觉若用很通俗的直接表达就是,有的茶汤很“薄”,有的茶汤很“厚”。
不管什么茶,谈论茶汤的“厚”和“薄”,首先与茶本身所含的物质多少有关。茶中的果胶物质、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含量高,茶汤则“厚”;反之,茶汤则“薄”。说来说去,还是和茶所处的环境、采摘制作的天时、茶树的品种以及制作工艺有关。
茶作为在天地间的一株植物,受到天地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这也是所谓的风土影响。一泡茶水透着当年的天象信息。如果那一年春天雨水特别多,当年的茶叶滋味就会比较寡淡。如果土壤含有大量的沙砾,矿物质比较丰富,有粗松的特质,茶树便能够轻而易举地扎根深入,比如武夷山岩茶,因为独占一方地利,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天生便带着一种飞扬跋扈的气质,这种无需解释的所谓“厚重”的茶汤必然会带上很多烟火气。
从茶汤的感官方面客观分析,自然有“厚薄”的区别,而在生活中,“薄在物用,厚在人情”,何时应薄,何时应厚,何时中庸,何时随缘,确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薄和厚”并不仅仅应用于味道,还有气。统而言之,就是气味的厚薄。
我们以前说过茶的浓淡是冲泡问题,茶的厚薄是品质问题。茶汤的粘稠度类似于浓淡问题,和冲泡有关,但又不同于浓淡,粘稠度和茶叶的品质也有关系,水浸出物不丰富的茶不会有粘稠度。
但水浸出物中水溶性糖和水溶果胶含量多些,茶汤会稠,可不一定有附着力和渗入感,多是绵软无力,直白的甜稠。茶多酚、咖啡碱不足会导致茶汤无骨。如一些老茶头和普洱熟茶。将注意力集中到舌面和舌前两侧,会感觉到粘稠的轻而飘。对舌头没有太大的压力,基本上只对舌面的最表面一层有触感。
而茶汤厚度,是茶汤的饱满度、平衡度、协调感等综合体现。茶汤入口对舌面和口腔的触感深、渗入感强、质感结实厚重,能透过舌面往舌头里面渗,会对舌面以下更深的部分形成触感。有人形容“是那种入口后只往牙缝里钻的感觉”。
粘稠度只是厚度的体现之一,而不是全部。粘稠度好的茶品质不一定好,厚度好的茶品质错不了。很多人误把粘稠度当成了茶的厚度看待,导致“浓稠”的茶成了好茶。
事茶者说:
曾听闻茶界的老前辈说:浓非厚、淡非薄。
原标题:普洱茶之薄与淡跟厚与浓
我们在冲泡茶时,如果茶析出不够,茶汤会现水味。但茶汤够析出后,继续浸泡,会过浓。冲泡茶怎么最适合呢?就是茶水刚达到交融,而又恰好不现水味。如果我们能保持每泡析出一致,浓淡一样,那么这道茶可冲最多泡,或说最耐泡。如果照这种方法冲泡内含物质丰富的茶,会得出每泡滋味不同的茶,给人多层次的享受。茶的内含物越丰富,层次感越明显,层次越多。主要原因是茶的内含物在不同泡数,有不同的析出,各物质析出的比例也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在六泡左右的时间会现茶峰(高峰),此时,叶面打开舒展,析出最好,茶汤饱满厚润,茶力浑厚澎湃,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一道层次丰富的茶,给人一层一层不同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要得一道层次丰富的茶有两个条件,一是茶内质丰富,二是冲泡技术茶里面有厚与浓两个概念,而且较容易被混淆。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茶。我们不细加以分析,会以为厚与浓差不多,甚至认为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其分别颇大。
用音乐打个比方,交响乐,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尤其是欣赏现场演奏,更有清晰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每种乐器的音频音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而且清晰可辨。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频叠加在一起,就产生厚重的听觉感受。如同一种乐器奏同一音频,无论增加多少件,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相同的音频,只能有音量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音频,就有厚不厚的区别。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某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
有时我们说,这个茶淡,其实是说,这个茶不够滋味,不够厚。有误解者,或有意误导误解者,把不厚的茶,冲泡得更浓了。搞不清厚与浓的区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容易被人忽悠,或被人忽悠而不自知。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理解厚与浓,就不难理解薄与淡了。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
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很深的人,容易混淆。茶,可能会更多人喜欢清淡,清雅,很多茶友亦常说清心饮茶。俗话也有,一杯清淡的茶。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薄和淡是两回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由冲泡决定。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淡的茶,则有厚、薄之分。茶底,或称叶底,指干茶叶充分冲泡开后的茶叶。由鲜叶制成的干毛茶,颜色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不是很专业的人士很难从干毛茶辨别出茶叶的好坏。
茶底对鲜叶有基本还原,对颜色也有相应的还原,相对而言看茶底是比较容易辨别。好的茶叶必须用好鲜叶制作而成,这是必须的。而鲜叶跟茶底是对应的,好的鲜叶造出的茶所得出的茶底,是有共同特征的;不好的鲜叶造出的茶所得出的茶底,也是有共同特征的。好的鲜叶,养份充足,内含物丰富,叶面肥厚,持嫩性高,生长期长;相应的茶底,也会肥厚,富有弹性和光泽。不好的鲜叶,正好相反,叶面单薄,纤维质高;相应的茶底,就会单薄,生硬,暗哑。看茶底辨别茶叶,是比较直观容易的,当然评判一个茶,是需要多方面,也可以从多方面综合判断。只不过,开始从茶底看,比较容易,直观而已。到了熟悉以后,会发现无论从什么方面看,原来都是相通的。
平水珠茶品质特点
平水珠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用沸水冲泡时,粒粒珠茶释放展开,别有趣味,冲后的茶汤香高味浓,经久耐泡。
日铸茶细采精制,明代闻龙《茶笺》中就对日铸茶的采制作过详尽的记述:茶初采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唯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罗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扇,以去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锅,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待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锅文火炒干入焙,并揉到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代珠茶的采制与上述的日铸茶相仿,鲜叶采下后,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对锅、做大锅而制成。过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现在已实现制茶全程机械化。平水珠茶需经过初制和精制二次加工,而关键性的工艺是初制。炒制的方法十分讲究,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3个过程。而干燥工序又可分“炒二青”、“炒三青”、“炒对锅”、“炒大锅”4个工艺工程。过去手炒一锅珠茶约需10余个小时,劳动强度很大,故有“斤茶斤汗淌脚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说法。从60年代开始,绍兴市创制了珠茶炒干革命机,实行珠茶初制全程机械化,从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圆结度。
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
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观察茶汤的三要素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1、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1、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2、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喝完茶之后就觉得口齿生津回甘,心旷神怡,幸福感提升好几度,这是心理作用还是玄学,没有科学依据吗?
茶叶虽起源于神农氏,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我们这个问题。
首先,茶最开始作为药用,其中功效之一就是通气安神,有安抚情绪的作用。
这里,我们要着重研究一下茶叶所含的一个营养成分:茶氨酸。
它也是茶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
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
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因茶的品种不同,采摘部位不同而变动。
一般来说,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L-茶氨酸是一种在饮食中不常见的氨基酸(不是必需氨基酸之一,甚至也不是常见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并且被认为是与L-鸟氨酸或L-瓜氨酸类似的非膳食氨基酸。
虽然比起茶多酚,茶氨酸相对来说,在大众面前较为低调,但既然能够成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保健功效也是可观的。
1、应用于治疗抑郁症
茶氨酸能活化大脑的抑制性神经,镇静兴奋性神经,从而能改善睡眠状况,催人熟睡。
在不同的时间段摄取茶氨酸,可以调整清醒和睡意两者间的平衡程度,并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上;茶氨酸在夜间会起到催眠作用,白天则发挥清醒作用。
目前,茶氨酸已被应用于治疗世界各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常见精神病—抑郁症。据估算,全球有1亿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5%。
美国、日本等国的保健品厂商已开发上市了多种以茶氨酸为主纯天然抗抑郁胶囊,疗效显著且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副作用发生。
2、保护神经细胞
测定茶氨酸对大脑各部位单胺类代谢影响时发现,茶氨酸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提高脑内多巴胺生理活性。
多巴胺是一种活化脑神经细胞的中枢神经递质,其生理活性与人的感情状态密切相关。
茶氨酸与谷氨酸结构相近,会竞争结合部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死。
茶氨酸能用于对谷氨酸引起的脑障碍,如脑栓塞、脑出血等脑中风,以及脑手术或脑损伤时出现的虚血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3、降压作用
一般认为人体血压的调节是受中枢和末梢神经递质儿茶酚胺及5-羟色胺分泌量的影响。
研究证明茶氨酸能有效的降低大鼠自发性高血压。
茶氨酸显示出的降低高血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安定作用。而这种安定作用则无疑会有助于身心疲劳的恢复。
4、镇静作用
L-茶氨酸的性质可以概括为没有镇静作用的松弛剂(相对于像柠檬香膏那样既能松弛也能镇静的东西而言),并且还涉及减少压力感和略微提高注意力。
虽然L-茶氨酸似乎不会诱导睡眠,但它可能(非常微弱地)帮助睡眠,尽管它的效力表明它可能不是一个良好的一线促眠治疗补充剂。
5、抗疲劳作用
它的作用机理是可以调节脑电波,试验中志愿者口服50mg茶氨酸40min后,脑电图中显出α波,同时受试对象感到轻松,愉快,无焦虑感。
我们大脑表面可测到α、β、σ和θ,4种与人身心状态密切相关的脑电波。
当我们处于安静休息的清醒状态下时,在脑中会出现α波。
禅修者在入定时,大脑中的α波强度大幅增加。
6、袪烟瘾、清除重金属
国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继发现抑制烟草和尼古丁成瘾的新物质茶氨酸,通过调节尼古丁受体和多巴胺释放而实现袪烟瘾作用之后,最近又发现,其对烟雾中的重金属包括砷、镉和铅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