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六大茶类冲泡技巧: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怎么泡?

2019-11-16

绿茶:冲泡85℃水最佳

最有代表性的绿茶有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日照绿茶等。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冲泡时建议使用玻璃杯,可以更直观地欣赏绿茶在水中渐渐舒缓舞蹈的形态。冲泡时水温在80℃-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绿茶汤色清澈透亮,香气怡人,口感最佳。

红茶:沸水香气高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代表茶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滇红茶等。冲泡时用90℃左右的水温,可以选用盖碗或者飘逸杯。投茶量通常5克至7克左右。出汤时间不宜太长,不宜长时间闷泡。

青茶:不怕开水烫

青茶也称乌龙茶,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鲜爽,以高香著称。代表茶有大红袍、铁观音、台湾乌龙等。冲泡乌龙茶时最好用紫砂壶或者盖碗,冲泡时用95℃至100℃的沸水,耐冲泡。注水时可以拉长水线,称作“悬壶高冲”,能充分把茶叶的韵味和香气吊出来。

老白茶:文火烹煮

按照采摘标准不同,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冲泡时可以用紫砂壶喝盖碗,上了年份的老茶,可以用壶直接煮着喝。根据不同的茶,年份浅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水温可以控制住90℃左右;老白茶则需要100℃沸水来冲泡或者文火烹煮。

黄茶:头泡出汤30秒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水温建议80℃至90℃之间为宜。头一泡出汤时间建议30秒左右,第二泡可以适当延长,使用白瓷盖碗可以更好地掌握冲泡时间。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则可以直观地欣赏茶芽在水中缓缓沉浮的美妙。

黑茶:越煮越欢畅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氧化,转化后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代表茶有普洱熟茶、安化黑茶。用100℃沸水冲泡,器具多选用紫砂壶、盖碗,也可以直接用壶或者煎茶器煮来喝。冲泡时,第一泡茶汤要废弃,称作“洗茶”“润茶”。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按品质特点分类可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根据加工方法以及品质特色的不同,茶可分为六大类,即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以这些基本茶类做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茶饮料等。

绿茶是中国种类最多、产量最大的茶类。绿茶制作时没有经过发酵,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茶树的鲜叶被采摘后经过高温杀青,除去了叶中的氧化酶,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干茶。成品干茶保持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成分,茶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

由于营养物质损失少,绿茶被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茶。此外,绿茶也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黄茶为微发酵茶,黄茶的黄色来自制茶过程中的闷黄,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冲泡后呈现出“黄叶黄汤”的特色,且毫香浓显,滋味鲜醇。

白茶为轻发酵茶,采用叶表多白色茸毛的细嫩芽叶制成,制作过程中不揉不炒,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外表。优质成品白茶毫色银白闪亮,滋味清新甘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青茶,亦称乌龙茶,属于部分发酵茶,融绿茶和红茶的清新、芬芳、甘鲜于一身,品质极为出众。青茶制造时较绿茶多了萎凋和发酵的步骤,鲜叶中一部分天然成分会因酵素作用而发生变化,产生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冲泡后的茶汤色泽呈金黄色或琥珀色。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制作时萎凋的程度最高、最完全,鲜茶内原有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黄质和茶红质等有色物质,因此其干茶的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黄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的香气最为浓郁高长,滋味香甜醇和,饮用方式多样,是全世界传播国家最广、饮用人数最多的茶类。

黑茶因其茶色呈黑褐色而得名,黑茶的茶叶粗老、色泽细黑,冲泡后汤色橙黄,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黑茶属深度发酵茶,存放的越久,味道越醇厚。

六大茶类红绿青白黄黑,配什么茶具?


古人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茶具在饮茶时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与观念的改变,对于喝茶,人们追求的东西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单纯的品味茶香,有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有的则是多年来的习惯。当然无论怎么说,茶与现代人的生活依旧是息息相关。而除了茶本身,人们对于茶杯这一“品茶伴侣”也有了更深的探究。

现如今,茶器的制作工艺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传承,一种探索。水与杯,好似与生俱来的相辅相成,简直天合之作。好马配好鞍,好茶自然要有一流的器皿来相配!

一起来看看茶与器的最佳搭档。

红茶—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是冲泡红茶的很好选择。白瓷茶具冲泡红茶,能使红茶的汤色与白色茶具产生强烈的色差对比美,茶汤显得更加红艳亮丽,使红茶的色香味得到很好的综合体现。

绿茶—玻璃杯

玻璃杯主要用来冲泡观赏价值比较高的茶类。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玻璃杯为宜,冲泡后便于观察芽叶细嫩。

像碧螺春,一经冲泡,茶芽先沉入杯底,随后便做出“白云翻滚,雪花飞舞”之势,芽叶吸水后,慢慢舒展,满杯春色,透过玻璃杯,可以尽收眼底。

乌龙茶—紫砂壶

乌龙茶,用紫砂壶冲泡更醇厚。比如:大红袍用盖碗和紫砂壶冲泡均可。用紫砂壶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

白茶—白瓷盖碗

白茶色泽淡雅,盖碗泡白茶,便于直接观色闻香,而且白瓷的材质更容易挂香,可以保留白茶的香气,另外盖碗口大,散热快,不会把白茶闷坏,口感体验会更舒服。

黄茶—玻璃杯

冲泡黄茶最好选择玻璃杯或者盖碗,尤其是君山银针这种著名黄茶,使用玻璃杯最为适宜,因为在饮茶的过程中还能欣赏茶叶“三起三落”千姿百态。

黑茶—紫砂壶

黑茶需要高温冲泡,才能将黑茶茶味完全泡出,因此茶具要能耐泡、保香,一般选用紫砂壶冲泡为宜,更突出其陈醇的韵味。紫砂壶主要用来冲泡香气高、芽叶较粗老的茶类。

六大茶类的审评方法:红茶、白茶


1.1外形

工夫红茶

条索:评比松紧、轻重、扁圆、弯曲、长秀、短钝。以紧结圆直,身骨重实为好。

嫩度:锋苗(或金毫)显露为好。

色泽:乌润调匀为上;枯杂为差。

整碎:条索、锋苗完整,上、中、下三段茶拼配比例恰当,不脱档,平伏匀称为上。

净度:梗、筋、片、朴、末及非茶类夹杂物的含量。中下档茶允许有不同程度限量的筋、梗、片、朴,但不能含任何非茶类夹杂物。

红碎茶

匀齐度:评比颗粒大小、匀称状况及碎片末茶规格。以重实为好,轻飘的为低次茶,碎茶要加评含毫量。叶茶要评比匀、直、整碎、含毫量。

色泽:评比乌褐、鲜活、枯灰、匀杂。一般早期茶色乌,后期色红褐或棕红、棕褐;好茶色泽润活,次茶灰枯。

净度:评比筋皮、毛衣、茶灰和杂质,红碎茶对茎梗含量一般要求不严,一些季节性好茶虽会有一定嫩茎梗,但并不会给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2内质

1.2.1操作方法

称取茶样3g,置于150ml审评杯中,注入100℃沸水冲泡5min。

1.2.2内质审评要点

工夫红茶

汤色:以汤色红艳,碗沿带明亮金圈,有“冷后浑”的品质好;红亮或红明次之;浅暗或深暗浑浊者最差。

香气:高级茶香高而长,冷后仍能嗅到余香,以高锐有花香或果糖香、新鲜而持久为好;中级茶香高而稍短,持久性较差;低级茶香低而短,带粗老气;出现异味,则是残次品。

滋味:评比纯异、浓淡、献陈、醇涩。以醇厚甜润,鲜爽为好;淡薄粗涩为差。

叶底:叶质柔软、芽尖多,芽叶整齐、匀净为好;色泽红艳、红亮鲜活为好,红暗、红褐、乌暗、花杂为差。

红碎茶

汤色:以红艳明亮,显金圈为好,灰浅暗浊为差,“冷后浑”现象是内质优良的表现。采用加乳审评时,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较好,暗褐、淡灰、灰白为差。汤味有明显茶味,是茶汤浓的表现。若入口后两颊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感,表明茶汤浓烈,品质好;若奶味明显而茶味淡薄,则说明汤质差。

香气:要求鲜爽、强烈、浓厚。

滋味:要求浓、强、鲜三者俱全而又协调,并以此来判定品质高低。。浓度是茶汤的浓厚程度,入口即感浓稠者品质好,淡薄者差;强度是红碎茶特有的品质风格,指的是刺激性,以有强烈刺激感,甚至微带涩,但无苦味为好茶,醇和为差;鲜度是指鲜爽程度,以清新、鲜爽为好,迟钝、陈气为差。

叶底:嫩度以柔软、厚实为好,粗硬、瘦薄为差;匀度比老嫩和发酵的均匀程度,以色匀红艳为好,驳杂发暗为差;亮度能反映鲜叶嫩度和加工技术水平,红碎茶叶底着重红亮度。

白茶内质审评操作方法:同红茶

另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审评内质时冲泡2min即可。

白毫银针要求毫心肥壮,具银白光泽,香气新鲜、毫香显浓,汤色明亮呈显杏黄色,滋味清甜毫味浓。白牡丹毫心与嫩叶相连不断碎,灰绿透银白,高级贡眉微显毫心;白牡丹和贡眉香气鲜纯,有毫香为佳,青气为次;汤色橙黄、清澈,深黄者次,红色为劣;滋味鲜爽有毫味,凡粗涩、淡薄者为低次。叶底以细嫩、柔软、均匀、鲜亮者为佳,暗杂或带红张者为低次。

简单认识六大茶类之青茶


1. 基本特征:青茶又叫乌龙茶,是半发酵的一类茶叶。总体上,按工艺划分为浓香型和清香型,也即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之分,但具体的花色品类之间仍然有较大的差异。青茶基本上又可分为四大派别:闽北武夷岩茶、闽南铁观音、广东单丛和台湾乌龙。传统工艺讲究金黄靓汤,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发酵程度,总体风格香醇浓滑且耐冲泡;而新工艺讲究清新自然,形色翠绿,高香悠长,鲜爽甘厚,但不耐冲泡,如铁观音。

闽北的武夷岩茶和其它各类青茶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岩茶后期的碳焙程度较重,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明亮,有较重的火香或者焦炭味,口味较重,但花香浓郁,回甘持久,如大红袍,在火味中透着纯天然的花香,也是十分难得。青茶的香型较多,一般为花香、果香。

铁观音的特点兰花香馥郁,滋味醇滑回甘,观音韵明显;单丛的特点是香高味浓,非常耐冲泡,回甘持久;台湾乌龙口感醇爽,花香浓郁,清新自然。

2. 加工工艺:

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包揉做型——干燥——精制

3. 典型代表:茗皇茶、大红袍、水仙、肉桂、铁观音、单丛、台湾高山乌龙、冻顶乌龙等;

4. 冲泡方法:乌龙茶的冲泡方法要求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冲泡,水温为沸腾的100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香气冲泡出来,溶解于茶汤中,茶量约为茶具容积的三分之一(铁观音、乌龙)至三分之二(单丛),冲泡时间根据具体的茶而定,一半为8秒到15秒钟。

5. 保健功效:较为突出的功效为减肥、美容、降血脂降血压。

中国六大茶类简介:中国六大茶类是怎么分的?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传统,造就了千变万化的茶。实际上,所有的这些外型风味相差迥异的茶,都来自于同一科同一属的植物——不同品种的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差别并不大。茶行业的分类学家们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把茶分为六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虽然这个分类标准在茶行业被广为接受,但其中的“发酵”却是一个被误用的概念。在生物化学上,发酵是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在各类茶的制作过程中,只有黑茶有微生物的参与,存在“发酵”,而其他茶则是“氧化”“变色”而不是“发酵”。所以说,这种六分法的分类体系,真正的依据是“氧化”。

绿茶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茶类。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芽或者叶子被称为茶青。与其他植物叶片相比,茶青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而跟其他绿色植物一样的是,其中有大量的叶绿素和多酚氧化酶。在茶青中,叶绿素的颜色占了主导。但是叶绿素不稳定,很容易分解而失去绿色——之后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茶多酚也不稳定,很容易被植物自身的多酚氧化酶所氧化,并且聚合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绿茶的核心是要保持绿色,关键就是在采下茶青之后,尽快“杀死”多酚氧化酶,从而避免茶多酚被氧化。这一目标通过“杀青”来实现——通过高温处理,多酚氧化酶失去了活性,茶多酚也就不会被氧化。然后快速干燥,茶青的状态就被“固定”下来,得到绿茶。

在杀青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干燥,那么叶绿素也可能会分解而失去绿色,使叶片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显色。它们比叶绿素更稳定,于是茶叶就呈现黄色。这对绿茶来说,算是不合格产品。但把个过程精细化,使得黄色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充分展现,就会得到偏黄色的茶叶,冲泡之后会得到浅黄色的茶汤。“黄叶黄汤”,就产生了黄茶。在黄茶的制作中,这个精细的过程叫做“闷黄”,就是利用茶青杀青后的湿热,使茶青变黄。绿茶“固定”下茶青的状态,同时也把“青草”的味道固定了下来。而经过闷黄,这种“青草味”就消失了——对于有的人来说,这种消失是对茶汤整体风味的提升。

绿茶工艺要求“迅速干燥”,黄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迅速高燥,反而人为地促进不及时干燥的后果。白茶则是对“杀青”操作的完全背离。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茶青在自然放置的条件下,任由其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其他的酶发挥作用。在严格规范的白茶制作中,萎凋时间长达60小时。晴朗的天气和干燥温和的北风,保证了适当的温度和流通的干燥空气,使得茶青的水分逐渐散失。因为失水,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器解体,这些酶被释放出来发挥作用。通过调整茶青摊放的厚度,茶青的温度会受到调节,从而使酶的活性有节奏地提升。除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茶青中还有其他的酶,比如各种水解酶。这萎凋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和失水速度,这些酶的活性或被利用或被抑制,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成分如茶黄素、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类等。这些成分,就造就了白茶与众不同的风味。充分萎凋后,茶青八九成干时,进入干燥工序,把茶青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就得到了成品白茶。在低温、低湿、低氧、避光、无重压和无异味的储存条件下,白茶会进一步发生缓慢的酶促氧化反应,这样得到的“老白茶”汤感甜稠,风味别致,深受白茶爱好者的欢迎。

跟白茶相比,乌龙茶的氧化要更加剧烈和充分。除了萎凋中的“酶促氧化”,乌龙茶还要进一步进行人为促进的“自动氧化”——在茶行业,这一操作被称为“做青”,即透过机械外力使茶青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破损之处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局部红变。乌龙茶只需要“部分氧化”,所以做青到一定地步,需要象绿茶那样进行杀青来终止氧化反应的进行。通过对做青和杀青条件的控制,乌龙茶最终形成了变幻多端的花香气和苦涩适度、醇厚回甘的滋味。“部分氧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氧化得很少,比如福建的安溪铁观音,也可以氧化得比较多,比如台湾的东方美人。

与乌龙茶的“部分氧化”相对应,红茶是“充分氧化”的茶。所以,它不需要杀青,而是需要通过“揉捻”和“渥红”来实现充分氧化。揉捻使叶片破损,汁液析出,与氧气发生充分的氧化反应,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多数糖类物质被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产生了多数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黑茶被称为“后发酵茶”,是因为把其他茶的氧化当作了“前发酵”。黑茶中的代表品种是云南的普洱茶。从工艺上说,普洱茶的毛茶初制和绿茶很象,也是把茶青通过杀青、揉捻和干燥制成成毛茶。此时,茶中的酶已经没有活性,经过不同的“后发酵”处理,毛茶可以变成“普洱熟茶”或者“普洱生茶”。熟茶的核心操作是“渥堆”——就是让毛茶处于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毛茶上的微生物大量生长。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发酵”。这些微生物主要是有益的霉菌和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又产生各种各样的酶,把毛茶中的许多成分转化为新的物质,比如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把纤维水解为糖类,把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和多肽,把咖啡因进行复杂的转化或者与其他物质结合。这些变化远远比其他茶类的氧化要复杂多变,从而形成红浓的汤色和甜醇厚重的口感。“普洱生茶”则不经过渥堆处理,而是把毛茶经过蒸压定型和干燥后,就作为成品储藏。在储藏中,温度和湿度条件不是微生物生长的适合条件,不过毛茶上也还是会有一些顽强的霉菌和细菌繁衍生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缓慢地发酵。这样的发酵更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而形成了常见常新、变化多样的普洱生茶,也就造就了普洱“越陈越香”的传说。

到今天,茶的生产制作也还主要是小规模的生产,一些采用现代化工业设备的工艺也主要是传统工艺的模拟。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还主要是依靠经验。茶树品种、生长环境、采摘时期的不同造就了茶青的不同,而不同的制作工艺,以及相同工艺中不同操作条件的控制,就导致了茶中成分的不同氧化与转化。这些不同,使得茶的标准化程度比较低——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产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1855.html

上一篇:家庭存茶,你做对了吗?

下一篇:福海讲堂|你手里的有机茶如何辨别真伪?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