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茶树虫害成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019-11-13
随着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云南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一化种植 近些年来,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较快,1995年云南省茶叶面积仅为116.2万亩,而1999年已扩大到244.5万亩,跃居全国第一。茶园种植面积的扩大,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使许多当地昆虫被迫食性转移,进入茶园,转化成茶树害虫,并且在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茶园面积的扩大,使许多病虫害的传播获得了便利和机会,由此增进了病虫害的侵害。据我们调查在勐海茶区,尺蠖类害虫就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才由其它作物上或从其它地区迁徙到茶园的一种害虫。另外,垦荒毁林,茶树单一化种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削弱,茶园有益天敌减少,由此导致了病虫害的危害成灾。2 茶园栽培管理措施的变化 随着茶叶栽培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种植上从丛植到条植,茶园从零星到密植速成,由此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并加大了防治难度;为提高茶叶产量偏施氮肥,促进了芽叶的生长,却又助长了如假眼小绿叶蝉、螨类,叶部真菌病害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良种的大力推广种植,极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由于良种芽叶肥壮,养分含量高,吸汁性、趋嫩性害虫种类愈来愈多,危害也愈大,象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现已成为云南省滇南、滇西南茶区危害成灾的主要害虫。3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病虫害之所以能在茶园发生危害成灾,除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空间外,最不能忽视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农药的使用从有机氯、有机磷到拟除虫菊酯类等,多年的使用导致了茶园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天敌大量伤亡;其次是对靶标不明确,安全间隔期观念淡薄,随意使用农药,这也是造成茶园病虫害猖獗危害成灾的因素之一。据罗亨文调查,一次施用乐果、敌敌畏的茶园,蜘蛛数量减少一半以上。云南省茶园二、三十年来由于多年使用有机磷农药乐果、敌敌畏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浓度逐年提高,大量杀伤了天敌,致使假眼小绿叶蝉危害愈来愈严重,并在害虫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灭害保收的作用,但也杀伤了天敌,促使病虫害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防治技术研究 1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茶园病虫害 云南茶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山川地貌错综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云南茶区应发展以生态为主体,植物种群多样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促进茶园的生态平衡,茶林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保护林带、茶果、茶林、茶药等茶园,进一步维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以达到限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目的。早在八•五期间云南省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就立项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与小绿叶蝉防治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天敌资源是云南茶区对病虫害控制的根本措施,并且也符合目前提倡的茶叶无公害或有机茶生产的要求。2 保护和充分利用病虫害天敌资源 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天敌资源。罗亨文等早在六•五期间就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捕食咖啡小爪螨,食螨瓢虫(Stethorusp)、寄生在假眼小绿叶蝉上的圆子虫霉,并对园子虫霉的田问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观察;这些丰富的天敌优势种群对病虫害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控制;思茅茶区曾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具有—定效果。这些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天敌资源打下了基础。近些年来,大力提倡无公害茶园生产和有机茶园生产,更加促进了此项研究的开展。 3 茶树资源抗性材料鉴定和抗性优良品种的研究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云南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们分别开展了云南64份茶树资源对茶云纹叶枯病、根结线虫病、咖啡小爪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并对资源材料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资源对病虫的抗性存在着差异,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大,由此要求我们对茶园病虫害的控制应从选育抗性强、品质优的茶树品种入手。目前,云南省科技厅已立顶开展“大叶茶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应用抗性品种是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 加强茶园病虫害的研究,科学、安全、合理应用农药 由于云南茶区分布广泛,地形复杂,病虫害发生各异的实际情况,了解各地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种类,危害状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掌握其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大力开展预测预报工作非常重要。大家已意识到“见虫打虫,见病打病”,盲目使用农药的弊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大量杀伤天敌,污染环境,严重破坏了茶园的生态平衡。在思茅茶区,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的深入研究,开展了预测预报工作,合理用药,有力地控制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危害。茶饼病是滇南、滇西南山区茶园普遍发生、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一种病害,现在正在对其进行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目前,由于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许多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相继开展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和应用,如Bt制剂防治茶树主要害虫和矿物油药剂防治茶饼病的试验研究。5 强化农业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针对茶园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结合茶园栽培管理进行控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滇南主产茶区思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针对此实际情况,思茅茶树良种场应用水田育苗代替旱田育苗的技术,有效控制了茶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极大推动了茶树良种的推广。在冬季可结合茶园耕作、修剪、清园,应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封园而进行越冬防治,从而减少来年害虫虫口及病原菌基数;多次分批分次进行采摘可以减少害虫,如假眼小绿叶蝉的产卵和营养场所,加大控制力度;适当的疏枝,增加茶园透风通光,可以减轻病虫的危害。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虫害防治


当前是茶树害虫的多发季节,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橙瘿螨等有不同程度发生,应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抓好防治工作。

假眼小绿叶蝉:此虫在茶区已普遍发生,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对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生物药剂天泰(bt与阿维菌素耦合物)40—50克/亩,10%吡虫啉粉剂(利虫净、一遍净、大功臣)20克/亩、90%万灵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尺蠖:对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的菜园,均应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天泰40克/亩或2.5%敌杀死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3天。生物农药应在阴天或傍晚时使用。

茶黑毒蛾:防治适期在6月上旬,用振落法调查,每1米长茶行虫量超过10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20毫升加80%敌敌畏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橙瘿螨:去年没有用石硫合剂封园的茶园,对有螨叶率在70%以上,螨情指数大于10的茶园,均应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1%阿维菌素(杀虫素、虫螨光)20毫升/亩、天泰40—50毫升/亩、15%哒螨灵(扫螨净、速螨酮)乳油30毫升/亩、73%灭螨净(克螨特)3000倍,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3、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

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4、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防治措施:①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树枝条;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叶背部用0.5度石硫合剂喷杀。

5、茶毛虫。成虫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虫黄褐色,背面与侧面着生黄色毒毛。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后叶片呈缺刻状。成虫有趋光性,虫害有4-6月和7-9月两个发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6、茶尺蠖。成虫体翅灰白色,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为害严重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吃光,不仅严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并导致树势衰弱,一到两年内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其幼虫有吐丝下垂特性,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措施:①结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虫蛹;②放鸡除虫;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⑤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⑥在幼虫时喷施bt制剂防治。

7、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发起病,病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成叶,先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黄褐色转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易于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防冻治虫,提高茶园的抗病性;②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③发芽前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生。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几种常见的茶叶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类别

病虫名称

发生期生活习性

防 治 措 施

茶毛虫

4月-10月

年发生2--3代

1、摘除卵块,捕杀虫群,培土灭蛹,点灯诱蛾。

2、幼虫期选用下列一种农药防治。90%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

3、青虫菌粉(100亿/克)300倍防治卷叶蛾类。

4、茶毛虫严重发生处用茶毛虫NPV福建毒株点喷。

5、保护寄生蜂等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茶 蚕

3月-10月

年发生2-3代

蓑娥类

3-10月

年发生3-6代

尺蠖类

3月-10月

年发生3-6代

刺娥类

3月-10月

年发生3-4代

卷叶蛾类

新梢长成发生

年发生4-5代

象甲类

全年一代

具有假死性

吉丁虫

茶天牛类

茶枝镰蛾

茶堆砂蛀蛾

年发生一代幼虫在茶树枝干中越冬,五月中、下旬羽化产卵

1、捕杀成虫,剪除被害枝干。

2、用80%敌敌畏20倍液注药虫孔,湿土封口,毒杀幼虫。

3、用90%敌百虫或40%乐果或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茶梢蛾。

茶梢蛾

年发生两代在枝梢叶内越冬

金龟子类

地老虎

大蟋蟀

白蚁

多发生在茶园幼龄期。咬食茶树梗,杆根部

1、人工捕杀成虫灌水虫道,捕杀大蟋蟀。

2、点灯诱杀金龟子成虫。

3、用米糠、油潭、麦麸50公斤加90%敌百虫0.25公斤加水15公斤制成毒饼诱杀大蟋蟀,地老虎。

4、用灭蚁灵毒杀白蚁。

茶叶螨类

全年发生多代世代重迭,虫卵散布叶背叶面,除雨季外都盛发

1、合理采摘,注意防旱。

2、冬季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封园。

3、茶树生长季节选用40%乐果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叶蝉类

年发生十几代世代重迭,卵产在嫩梗中

1、清除杂草,合理采摘。

2、选用40%乐果1000倍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或亚酸硫磷1000倍液喷杀。

茶蚜

新梢长成的4-10月间危害严重

1、合理采摘,降低虫口。

2、选用4%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介壳虫类

全年在枝、梗梢果,叶上吸食汗液分泌蜡状物形成介壳1、及时剪除虫多枝叶、结合台刈、重剪除去于刷除茎上残余虫群。

2、选用40%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茶树天牛虫害防治方法


茶树天牛AeolesthesindutaNewma

别名茶天牛、茶树茶天牛、楝树天牛、株闪光天牛

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

寄主茶树、油茶、橡树、松等。

为害特点幼虫蛀食枝干和根部,致树势衰弱,上部叶片枯黄,芽细瘦稀少,枝干易折断,严重时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0mm,暗褐色,有光泽,生有褐色密短毛。头顶中央具一条纵脊。复眼黑色,两复眼在头顶几乎相接。复眼后方具一短且浅的沟。触角中、上部各节端部向外突并生1小刺。雌虫触角与体长近似。雄虫触角为体长近2倍,前胸宽于长,前端略狭,中部膨大,两侧近弧形,背面具皱,小盾片末端钝圆,鞘翅上具浅褐色密集的绢丝状绒毛,绒毛具光泽,排列成不规则方形,似花纹。卵长4mm左右,宽约2mm,长椭圆形,乳白色。末龄幼虫体长37—52mm,圆筒形,头浅黄色,胸部、腹部乳白色,前胸宽大,硬皮板前端生黄褐色斑块4个,后缘生有

一字形纹1条,中胸、后胸、l一7腹节背面中央生有肉瘤状凸起。蛹长25—30mm,乳白色至浅赭色。(图左)

生活习性2年或2年多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寄主枝干或根内越冬。江西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下旬一7月上旬出现,5月底产卵,进入6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10月下旬越冬,下一年8月下旬一9月底化蛹,9月中旬一l0月中旬成虫才羽化,羽化后成虫不出土在蛹室内越冬,到第三年4月下旬才开始外出交尾。把卵产在距地面7—35cm、茎粗2—3.5cm的枝干上。卵散产在茎皮裂缝或枝杈上。初孵幼虫蛀食皮下,1—2天后进入木质部,再向下蛀成隧道,至地下33cm以上。在地际3—5cm处留有细小排泄孔,孔外地面堆有虫粪木屑。老熟幼虫上升至地表3—10cm的隧道里,做成长圆形石灰质茧,蜕皮后化蛹在茧中。该天牛在山地茶园及老龄、树势弱的茶园为害重。根颈外露的老茶树受害重。

防治方法(1)成虫出土前用生石灰5kg,硫磺粉0.5kg,牛胶250g,对水20L调和成白色涂剂,涂在距地面50cm枝干上或根颈部,可减少该天牛产卵。(2)茶树根际处及时培土,严防根颈部外露和成虫产卵。(3)于成虫发生期用灯火诱杀成虫或于清晨人工捕捉。(4)从排泄孔注入敌敌畏、乐果等杀虫剂40一50倍液,然后用泥巴封口,可毒杀幼虫。(5)把百部根切成4—6cm长或半夏的茎叶切碎后,塞进虫孔,也能毒杀幼

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和演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茶村病害有90余种,害虫、害螨约430种。病虫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发生严重,为茶叶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是在茶园生态系中,以茶树为主体,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最后组成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我国各产茶省(区)中,种植历史较长的云南、广东、浙江等省的病虫种类和发生数量,较新种茶的西藏、山东省(区)为多。除了生态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种杆年限对种群的累积作用。我国各茶区的主要病虫类如下:

江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有:白星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红锈藻病、根结线虫病。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叶害螨(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长白粉、苛短须螨、茶蚕、根癌病和芽枯病等。 江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的: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和白绢病。主要害虫种类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蛴螬、地老虎、蝗虫。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种类有蓑蛾、刺蛾等。 西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有:茶饼病、白星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类(红根腐病、紫纹羽病)和地衣苔藓。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毛虫、介壳虫类(牡蛎蚧、角蜡蚧等)、蝽、尺蠖类(云尺蠖等)、刺蛾类(角刺蛾等)。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油桐尺蠖、茶梢蛾、茶籽象甲和枝癌病等。 华南茶区主要病害各类的: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红锈藻病、黑腐病、根腐病类(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结线虫病。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害螨类(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茶短须螨)、油桐尺蠖、粉虱类(黑刺粉虱、陈氏粉虱)。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刺蛾类(扁刺蛾、白痣刺蛾等)、茶细蛾、茶谷蛾、吉丁虫和线腐病等。

(2)茶园病虫区系的演替

茶树生长茂密,树冠郁闭,茶园生态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变幅远较其他作物区系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病虫区系和天敌资源。优势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主要地位,偶发性病虫种群则不易上升为优势种。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园管理的加强,日益增多的人为因素介入自然界,而发生了明显的病虫区系的演替。60年代以来,我国茶园面积增加较多,种植方式也由丛栽发展为条栽密植,使茶园的空间明显减小,连片栽植的茶园为病虫的生长、繁衍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更隐蔽的匿藏场所,因此,病虫的种类和密度增加。茶园间作也会使病虫区系发生变化。如我国华南茶区推行胶茶间作后,导致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腐病发展成为优势种。又如我国江北茶区茶树生长不封行,通常行间种植豆科、玉米等植特,使多寄主的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严重。在茶园施肥高氮化的情况下,新梢生长柔嫩而密集,诱集其他植物上的病虫种群转移到了茶树上,并发展为茶园病虫区系中的优势种。如油桐尺蠖原是油桐上的次要害虫,当迁移到茶园后,食性逐渐专化,已成为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等省(区)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又如假眼小绿叶蝉原是桃树等林木上的一种次要害虫;茶跗线螨为害棉花、蔬菜等植物,一旦进入茶园,由于这些害虫偏嗜柔嫩多汗的茶叶,便在茶园中定居,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茶树主要害虫和害螨。茶树留叶采摘,提供了茶细蛾的产卵场所,使这种原是山茶科植物上一种罕见害虫,自70年代起成了江南茶区的一种主要害虫。此外,由于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害虫的天敌,使蚧类和害螨上升为茶园中的优势种。

茶园害虫区系演替有如下四个趋势:

由咀食型害虫向吸汁型害虫方向演替;

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方向演替;

由发生世代少,繁殖力低的害虫向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的害虫方向演替;

由专化性害虫向杂食性害虫方向演替。 茶园病害的区系演替不如害虫区系变化明显。但是,由于栽培技术的改革,改变了病原物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条件,致使病害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茶园增施氮肥以后,改变了茶树新梢中的生化成份的组成数量,导致芽叶病害的种类增多,为害加大。如近年来,茶芽枯病、萎芽病等新病害在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发生和流行。灌木林区垦植种茶后,根腐病类得以发展。茶区推广营养繁殖后,加速了多寄主的根结线虫病、根癌病传播,使根病的问题突出起来。茶园病害区系的演替趋势如下: 由加害成叶和老叶的病害向芽叶病害方向演替; 由叶病向根、茎病害方向演替。

茶树云尺蠖及其防治措施


体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3mm,翅展70mm左右,雄蛾略小。头顶白色,颜面黄色,复眼灰褐色,触角黑色,雌蛾丝状,雄蛾短栉齿状。体白色,被有少许黄褐色鳞毛。翅白色,前翅外横线和内横线为黑色波状纹,亚外缘线区、中线区、亚基线区鳞毛黄褐色,翅基肩角处具2个黑点,前缘中部有一黑色肾状纹,中央灰白色。后翅仅外横线黑色,亚外缘线区鳞毛黄褐色,翅中部具一黑色环状纹,中央灰白色,后缘中部生一黑斑。雌虫腹部有黑色环纹6圈,雄为7圈,腹未有黄色毛丛。

卵绿色,球形。幼虫末龄幼虫体长45—65mm。初孵幼虫黑色,背线灰白色,长大后体色多变。头顶中央有似三角形的黑褐色下陷斑纹,两侧呈牛角状突出。前胸背面两侧各有角状突起1个。腹面黑色,腹部第八节背面无微突。蛹长21—25mm,黑褐色。

分布地区

分布在西南茶区。

防治措施

(1)深翻灭蛹。方法参见茶尺蠖。

(2)人工防治 ①在发生严重的茶园于各代蛹期进行人工挖蛹。⑧根据成虫多栖息于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及受惊后有落地假死习性,在各代成虫期于清晨进行人工扑打,也是防治该尺蠖的重要措施;②卵多集中产在高大树木的树皮缝隙间,可在成虫盛发期后,人工刮除卵块。

(3)掌握在孵化盛末期对茶园附近高大树木及其周围的茶丛进行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参考茶尺蠖,但浓度须适当提高。

(4)灯光诱蛾于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成虫。(5)提倡施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km2 用多角体2500亿,对水140L,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相当于1.4×10 8 多角体/ml),当代幼虫死亡率80%,持效3年以上。

[山国饮艺]茶树虫害防治


当前是茶树害虫的多发季节,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橙瘿螨等有不同程度发生,应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抓好防治工作。

假眼小绿叶蝉:此虫在茶区已普遍发生,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对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生物药剂天泰(BT与阿维菌素耦合物)40—50克/亩,10%吡虫啉粉剂(利虫净、一遍净、大功臣)20克/亩、90%万灵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尺蠖:对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的菜园,均应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天泰40克/亩或2.5%敌杀死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3天。生物农药应在阴天或傍晚时使用。

茶黑毒蛾:防治适期在6月上旬,用振落法调查,每1米长茶行虫量超过10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20毫升加80%敌敌畏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橙瘿螨:去年没有用石硫合剂封园的茶园,对有螨叶率在70%以上,螨情指数大于10的茶园,均应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1%阿维菌素(杀虫素、虫螨光)20毫升/亩、天泰40—50毫升/亩、15%哒螨灵(扫螨净、速螨酮)乳油30毫升/亩、73%灭螨净(克螨特)3000倍,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231.html

上一篇:桑褐刺蛾

下一篇:豆盗毒蛾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