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2019-11-13
温度茶叶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植物,喜温喜湿,要求年平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3月上旬连续≥3 d日平均气温≥10 ℃时,茶芽萌动生长、鱼叶迅速展开;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茶芽、叶片生长加快,并抽出新梢;15~20 ℃时生长较快;20~30 ℃时生长最旺盛,但易老化,因而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最高温度在35 ℃以上时,生长停止;秋冬季气温下降到10 ℃以下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茶叶生存的最低下限温度因品种差异而不同,为-12~-8 ℃。 水分水是茶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茶叶相继采摘,需要连续地补充水分,因而茶叶生产中要求年降雨量在1 500 mm左右,月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灌溉条件好的茶园,年降雨量在1 000 mm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为宜。 光照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对茶树生长、茶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红光、黄光易被茶树吸收利用。在海拔500~800 m的中山区,随着高度的增加,云雾、降雨日也相应增加,因而多漫射光,且所含红、黄光多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茶叶芽嫩、叶肥、香味浓,这正是“高山出好茶”的气候原因。 灾害性天气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少雨、干旱都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却较高。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叶生长气候条件利弊分析


金溪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9 ℃,4~10月月平均气温为17.8~29.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8 ℃,最低气温为-11.1 ℃;日最低气温≤-7.0 ℃的日数历年平均为0.2 d,1967年和1991年最多为2 d;≥10 ℃积温为5 651 ℃。年降雨量为1 787 mm,除当年9月至翌年1月期间的5个月月平均降雨量在93~57 mm之外,其余各月平均降雨量都在100 mm以上,每月平均雨日>10 d。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1%~8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697 h。 有利气候因素(1) 3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0.2 ℃,降雨量为58 mm,此后逐旬增多,有利于茶芽萌动生长。(2) 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为12.1~13.3 ℃。旬降雨量为62~77 mm,有利于鱼叶迅速展开,茶芽、叶片生长加快,可开始采摘优质名茶银毫、龙井等。(3) 4月上旬开始,旬平均气温为15.6 ℃,旬平均降雨量为96 mm,茶芽、叶片生长快,是春茶采摘旺盛期,此时仍可采摘少量优质名茶和大量优质毛峰、炒青绿茶等。(4) 5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2.3 ℃,旬平均降雨量为90 mm,有利于夏茶采摘。(5) 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为29.8 ℃,旬平均降雨量为35 mm。此时虽适宜秋茶生长,但量少质差。 不利气候因素(1) 3月中、下旬<10 ℃低温阴雨天气≥3 d时,茶芽停止生长,叶片生长缓慢。如1998年3月15~30日连续16 d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致使春茶采摘期推迟到4月5日,采茶次数减少,优质名茶少且总产量低。(2) 夏、秋日最高温度>35 ℃的天气持续10 d左右时,茶树生产受到抑制。如1978年6月25日~9月8日,出现了52 d日平均气温≥30 ℃、69 d日最高温度≥35 ℃的强日照高温少雨天气,尤其是7月16日最高温度达40.8 ℃(为历年之最),导致夏秋茶难以抽梢,即使有少量抽梢,也因易老化而造成严重欠收。1978年茶叶总产量为75.6 t,比1979年减少39.2 t。(3) 秋旱多使秋茶量少质差。金溪县1959~1999年共出现不同程度的伏秋旱、秋旱34 a,机率为83%。(4) 冻害不利茶树越冬,严重的年份可导致茶树死亡。1991年12月28~30日连续3 d最低温度分别为-7.3 ℃、-11.1 ℃、-5.4 ℃,尤其是12月29日出现的异常奇寒低温天气,最低温度下降到-11.1 ℃(为历年之最)。此次低温维持时间较长,且地面(0 cm)最低温度下降到-16.1 ℃(为历年之最),此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致使全县有40%的茶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有20%左右的茶树冻死。根据金溪气候特点,我们认为影响金溪茶叶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因此,根据1959~200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数学期望公式P=(M/N+1)×100%来计算茶叶生产关键期的温度保证率,从而得出:3月上、中、下旬平均气温≥10 ℃的保证率分别为58%、81%、86%;4月上旬平均气温≥12 ℃、≥14 ℃的保证率分别为91%、84%;冬季>-10 ℃的保证率为95%。

茶叶生长气候条件海拔高低


海拔高低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高山茶叶品质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庐山云雾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化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的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以武夷山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地溪谷的“洲茶”,品质迥异,价格悬殊。

温度与海拔成反比,海拔愈高、温度愈低,在适合茶树生长的温度之下,海拔当然愈高愈理想,但这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判定茶叶品质,除海拔外,更要顾及其他因素,如湿度、雨量、土壤及品种适应性,如鱼池茶区,冬暖夏凉,雨量2500毫米,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15.4℃,生长大叶种阿萨姆或台茶7号、8号,品质产量均佳,生长清心乌龙小叶种却品质产量俱差。

海拔高的地区,影响茶树生长的另一因素为降霜期,降霜在150日以上,则非优良茶,如梨山地区海拔高达2000米,虽已植茶成功,但受此限制,产量不高,不符合经济栽培效益。在非洲,茶园以1000~1500米最佳,锡兰茶园则在1800~2100米,大吉岭高达3600米,因受其他条件影响,产量品质均为上乘。中国的高山茶也非常著名,如六安茶的产地,安徽的霍山茶区,海拔在1500米,湖南的楼峒山,海拔也在1200米以上,所谓高山秀岭之灵气、以茶最能体现。

茶的生长气候条件“雨量”


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依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雨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1/2~1/3,即湿度太大时,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世界著名茶区,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显;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之赐,雨量高达6000毫米。

印度大吉林茶园

在秦岭以南的茶区受季风影响,都无特别干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门茶区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0%~90%,武夷茶区1900毫米、湿度80%,分布极为均匀。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无明显旱季,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于主要生长的春夏季,并且年均气温在16~20℃的地区均适合栽培茶树。不仅有利于茶树生长,且品质亦佳。一般而言,台湾北部,因受东北季风影响,冬季有雨,年降雨量分布较均匀,中部及东部山区夏季有午后阵雨,足以弥补夏季所缺。雨量蒸发量与湿度的关系应为雨量减蒸发量等于湿度。蒸发量大,必须雨量多,才能供应茶树生长需要,若雨量与蒸发量接近时,则茶叶产量必低,因此湿度极重要。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吉,年降雨量高达12000毫米,因蒸发量大,并不妨碍茶树生长。

凡空气中湿度较大的山地区域,多适茶树生长,著名茶区多沿江河而上,如杭州的西湖、武夷九曲、台湾文山的淡水河、新竹东头前溪等,都位于山川秀丽之地区。

茶叶保存对环境的要求


茶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清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通常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茶叶消失,陈味渐露。

影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温度愈高、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褐色,低温冷藏(冻)可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

2、茶叶中水分含量超过5%时会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并促进茶叶中残留酵素之氧化,使茶叶色泽变质。

3、氧气引起茶叶劣变的各种物质之氧化作用,均与氧气之存在有关。

4、光线照射对茶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之进行,叶绿素经光线照射易褪色。

由上述可知:降低贮存环境温度,保持茶叶与氧气之接触,阻隔茶叶与氧气之接触,防止光线直射等均可减缓茶叶的变质。茶叶含水量控制在3-5%才能作长时间的保存,焙火及干燥程度与茶叶贮藏期限有相当重要关系;一般而言,焙火较重,含水量较低者可贮存较久。茶叶最适贮存期届满时,应取出再焙火。可洗净电饭锅至无味,拭干后倒茶叶于瓷盘或锡箔纸上置入电饭锅内,开关切至[保温]位置,锅盖半掩,适时翻动,约半天时间,茶叶由陈旧味转清熟香,以食拇指捏之即碎为宜,待降温冷却后,始可再行包装贮藏。有人以微波炉干燥、烘焙茶叶。唯其加热时间短,且炉门虚紧闭,或后不易控制,常导致茶叶表面碳化或陈旧味未能逸散之缺点,技术上仍待克服。最稳当的方法是将珍藏的茶叶委请熟识的茶师或茶农代为焙火。

冷泡茶对茶叶的要求


大部分茶叶均可以用冷泡法,如绿茶、红茶、乌龙茶......

所谓冷泡茶,即以冷水来冲泡茶叶,可以说是颠覆传统的一种泡茶方法。上班族、上课族、开车族、登山族等,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可以买到矿泉水,随时可以享受。既好喝又保健的冷泡茶。冷泡茶的香气及滋味,当然与茶壶热水的冲泡方式有所差异,又一般对冷泡茶观感认为茶汤香气滋味较市售罐装茶饮料自然。

事实上,冷泡的方法可以用在任何茶上面!只是因为茶叶本身的制作方法和释放成分速度会在冷泡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简单说来就是冷泡时间越长,释放出的咖啡因成分越多,口感也越重,一般来讲,放在冰箱里需要4-10个小时,白茶最快,接下来是绿茶,茉莉花茶,然后是乌龙茶,红茶和普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于普洱和红茶,冷泡前需要用热水快速洗茶先。

比较好喝的冷泡茶推荐:

尽管所有茶都可以冷泡,有几种特别适合,原因无他,试过就知道。

1、冷泡茉莉花茶

这是一款初夏味道的茶,淡淡的花香和茶香美好的融合,不仅给你喉间齿间舌尖的芬芳,还能让你的呼吸也变得温柔起来。

2、冷泡乌龙茶

无论是铁观音还是洞顶乌龙,冷泡将苦涩度降低,甘甜度提升,在吃的太油腻的时候来上一杯,特别清爽。

3、冷泡博士红茶/博士绿茶

作为天然的草本茶,南非博士红茶和博士绿茶本身是不含咖啡因的,使用冷泡的方法,让自然清新的草本植物感在味觉上体现的更加充分,同时博士茶的超强抗氧化和缓解过敏的功能,也对夏季的皮肤有好处。博士茶的茶形很碎,冷泡时候最好用现成的三角茶包或是方便茶包装起来。

4、冷泡日本绿茶

日本煎茶与中国茶相比,青涩味更重些,夏天喝的清爽感更强,也特别适合用来冷泡,消暑解渴。

对茶叶包装材料的要求


包装材料是指制造货物的包装所使用的原材料。它既包括制造、贮藏和运输包装的材料,也包括销售包装的材料。不同的商品、不同的运输条件都有要求不同的包装材料,但作为茶叶的包装材料,无论是哪种,都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不得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

茶叶是经沸水冲泡一定时间、使其内含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在茶汤中、然后采用直接饮用茶汤的方式来获取其营养的。在选择茶叶包装的过程中,应把原材料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必须选择对人体无毒害、安全可靠的原材料来加工茶叶包装,尤其是茶叶的内包装材料更为重要。

(二)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作为茶叶包装的材料如果没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在包装、贮运过程中,会直接污染茶叶。如用高分子材料中的聚氯乙烯直接作为茶叶的内包装材料,在高温热封时会产生氯化氢气体污染茶叶,而且还容易造成茶叶的铅污染;又如用酚醛塑料和尿醛塑料作为茶叶包装材料,高温热封过程也将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苯酚、甲醛等,所以这些高分子材料不能被选择为茶叶的包装材料。

(三)加工性能要好

茶叶包装既要达到保护茶叶品质、又要起到美化和宣传产品的目的,因此必须要有加工、印刷性能好的材料,才能加工出使用价值高、美化与宣传效果好的茶叶包装。

(四)有优良的综合防护性能

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有良好的阻气性、防潮性、遮光性等性能。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结构体,特别容易吸湿、吸异气味。另外,高档绿茶在光的作用下使色泽发生变化。因此,作为茶叶包装材料必须有优良的综合防护性能才可能对茶叶品质起到保护作用。

(五)要有可靠的保护性能

在保证茶叶安全方面有很好的可靠性。

茶的生长气候条件“风与日光”


速每秒达10米以上(约二级风),则非经济植茶区,大叶种茶树,更须选无暴风的山地为宜。台湾省新竹全年暴风日数高达40~50天,台东25~30天,花莲15~25天,所以新竹茶区全部种小叶种,台东、花莲,则在避风区,宜种杂交新品种。

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对半发酵茶来说,日光尤其重要到可支配茶叶品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摘的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制包种,在37.2℃较适制乌龙茶。

茶虽为灌木植物,在理论上适合各种土壤,但人工培植为求产量及品质达到要求标准,必须考虑到最合适的土壤条件。

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在化学反应方面,以pH值pH值为土壤酸碱度之测定,凡是多雨区必是酸性,少雨区则属碱性,对茶的影响属于间接性,它首先影响植物营养溶解度及有效性,再影响植物生长,茶园在调整土壤pH值时,以石灰作调整。4.5~6最适合。

地球上的土壤,湿而多雨的地区,化学反应呈现酸性,干燥少雨则呈碱性。酸性土类,由低纬到高纬又分成五种(1)赤红壤(2)热带红壤(3)灰棕壤(4)灰壤(5)冰沼土,一般茶园分布在前三种。

茶的生长气候条件影响主要成因


为常绿灌木,适应力极强。但欲产量高、品质高,就必须注意其生长、栽培的各项条件。

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适合。温度以20~25℃生长最旺,海拔自数十米至2000米,表土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质黏土为佳。

茶树的分布,主要受雨量、温度、海拔、风力与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支配,自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之间,均可栽培。下述四种条件,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成因:

(一)雨量

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依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雨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1/2~1/3,即湿度太大时,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世界著名茶区,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显;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之赐,雨量高达6000毫米。

(二)温度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8~25℃度之间,低于5℃时,茶树停止生长,高于40℃时容易死亡。其适应性视品种而异,一般来说小叶种生命力较大叶种强。

温度较低的茶区,茶产量不及温度较高的区域,但品质却较优。茶区气候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平均温度在21℃左右,气温垂直分布差异也不大。如海拔10米的林口及800米的鱼池茶区,温差不足2℃,冬季气温最低多在10℃以上。因此茶叶不但品质佳而且产量丰富。

(三)海拔

海拔高低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高山茶叶品质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庐山云雾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化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的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以武夷山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地溪谷的“洲茶”,品质迥异,价格悬殊。

温度与海拔成反比,海拔愈高、温度愈低,在适合茶树生长的温度之下,海拔当然愈高愈理想,但这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判定茶叶品质,除海拔外,更要顾及其他因素,如湿度、雨量、土壤及品种适应性,如鱼池茶区,冬暖夏凉,雨量2500毫米,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15.4℃,生长大叶种阿萨姆或台茶7号、8号,品质产量均佳,生长清心乌龙小叶种却品质产量俱差。

海拔高的地区,影响茶树生长的另一因素为降霜期,降霜在150日以上,则非优良茶,如梨山地区海拔高达2000米,虽已植茶成功,但受此限制,产量不高,不符合经济栽培效益。在非洲,茶园以1000~1500米最佳,锡兰茶园则在1800~2100米,大吉岭高达3600米,因受其他条件影响,产量品质均为上乘。中国的高山茶也非常著名,如六安茶的产地,安徽的霍山茶区,海拔在1500米,湖南的楼峒山,海拔也在1200米以上,所谓高山秀岭之灵气、以茶最能体现。

(四)风与日光

风速每秒达10米以上(约二级风),则非经济植茶区,大叶种茶树,更须选无暴风的山地为宜。台湾省新竹全年暴风日数高达40~50天,台东25~30天,花莲15~25天,所以新竹茶区全部种小叶种,台东、花莲,则在避风区,宜种杂交新品种。

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对半发酵茶来说,日光尤其重要到可支配茶叶品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摘的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制包种,在37.2℃较适制乌龙茶。

茶虽为灌木植物,在理论上适合各种土壤,但人工培植为求产量及品质达到要求标准,必须考虑到最合适的土壤条件。

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在化学反应方面,以pH值pH值为土壤酸碱度之测定,凡是多雨区必是酸性,少雨区则属碱性,对茶的影响属于间接性,它首先影响植物营养溶解度及有效性,再影响植物生长,茶园在调整土壤pH值时,以石灰作调整。4.5~6最适合。

地球上的土壤,湿而多雨的地区,化学反应呈现酸性,干燥少雨则呈碱性。酸性土类,由低纬到高纬又分成五种(1)赤红壤(2)热带红壤(3)灰棕壤(4)灰壤(5)冰沼土,一般茶园分布在前三种。

小气候对茶树的影响


目前,茶树丰产栽培技术正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由于新茶园不可能全部选择优良地段,同一茶园的所有茶树也不可能都处在优良位置,所以茶园小气候环境会因种植地段的不同发生变化,并对茶树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1.山地向阳背风地段。此地段属于优良地段,其小气候特点是冬季比背阴地段相对暖和,主要原因是阳光照射充分,能适当提高温度和避免寒风侵袭,减轻冰、霜冻对茶树的危害程度,使茶树能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而且由于气温较高、光照较强,有利于茶树体内碳代谢进行,促使含碳的茶多酚加速形成,产量也较高。但该地段小气候也有其不利影响,如在夏、秋季易受强光照射,导致地表、叶面水份蒸发量大,从而产生高温危害或干旱危害,茶树生长受到一定危害,需适时喷灌,降温增湿,改善茶园小气候。 2.山地背阴临风地段。该地段属于不良地段,其小气候特点是冬季和早春的气温低,主要包括寒风侵袭和缺少阳光照射。因此该地段茶树易受冰、霜冻危害,导致茶树种植后成活率不高,缺丛较多,茶树长势相对较差,茶丛大小不匀,再加上某些地段土层薄、肥力低,管理水平低,产量较低,属低产茶园。如果选用抗寒弱的品种,遇到寒风加低温天气,茶树冻害较重,使叶芽和枝梢冻焦,严重影响幼龄茶树的生长,同时影响茶叶的产量。该地段在新茶园建立时要考虑种植抗寒性强的良种,如龙井43、劲峰、翠峰、祁门红等以减少小气候的不良影响。 3.丘陵山顶地段。该地段属于尚优良地段,由于海拔高度低,虽处山顶部位,不良小气候对茶树的影响不明显。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丘陵地带面积较大,四周无高山遮挡,另一种是丘陵地带面积较小,四周有高山遮挡。前者因面积较大,冬春严寒能直接侵袭山顶地段的茶园,茶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冻害,影响茶树成活生长与产量,如能在春季晚霜来临之前的夜晚采取烟幕防霜,可产生一定的效果。后者因有四周高山挡住寒风,冻害程度轻。该地段在夏秋季阳光强、气温高、雨水少的情况下,可能遭受干旱危害,但程度较轻,如能采取人为遮光措施,种植防护林或豆科高杆作物,改善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提高绿茶产量和品质。 4.低丘平地或近于平地地段。该地段属优良地段,由于海拔低,土层肥沃,茶树成活率高,缺株少,茶树生长旺盛,产量相对较高,较易培育成丰产茶园,如山东日照巨峰茶场。茶树冬春季冻害程度和夏秋季干旱程度均轻于其它地段。但是该地段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如遭冰雹、台风时枝梢易被打断,叶芽易被打落;遭强光直射、高温紧逼时,茶树光合作用减弱,使茶胆宁含量高,味苦;如遇雨水稀少,还将出现较重旱害,影响夏秋茶产量。可以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改善水利设施,打围帐等途径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147.html

上一篇: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白毫早

下一篇:生物防治茶叶虫害效果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