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有机茶加工与生产的技术要求

2019-11-13

有机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无公害、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饮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对人体健康长寿的关注,有机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青睐。其技术大致如下:一、有机茶的基地的选择 所选定的有机茶基地选择必须符合有机茶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边缘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的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1.大气要求 基地周围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的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有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须配备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要求 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食品的水质标准。 3.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金属矿山或农药污染,土壤肥力较高,符和有机食品的土壤标准。 4.茶树品种的要求 最主要的是抗逆性(抗病虫、抗寒冷、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齐的茶园作为基地。若要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迟品种合理搭配。二、有机茶基地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 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带,特别是上风口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是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特别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与茶树良好生长的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米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合欢。 2.行道树和遮阴树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和遮阴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阴树,但不宜种的太密。适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林。 3.堤壁护理 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种植绿肥,陪肥土壤 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的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型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用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的绿肥,如无豇豆等。 5.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防冻,可在10-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若用于抗旱保水在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 6.茶树种苗 用于更换茶树品种或发展新茶园的种苗,必须产自有机茶基地,不准非有机茶基地的种苗进入有机茶基地种植。三、有机茶园的施肥原则与施肥技术 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的泥肥及饼肥(必须经高温发酵后使用)。(2)绿肥。适宜夏季的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等;适宜做冬季绿肥的有苜黄花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的绿肥如爬地兰、木豆、紫穗槐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做茶园覆盖物。(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钾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四、有机茶基地的耕作与施肥 1.浅耕与追肥 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一年2-3次,第一次春茶前既越冬芽萌动前10-15天,第二次在春茶后,第三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 2.深耕与施肥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或一、二年一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硫酸钾。 五、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的防治 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的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1.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毒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叫好的效果,且无残留。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或摘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利用性激素诱杀以及糖醋诱杀,高温下爆晒土壤等等。只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同样可收到较好较好的效果。六、有机茶加工厂周围环境与厂内卫生 1.加工厂周围环境卫生 (1)有机茶加工厂应远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箱)、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建在其他工厂及有潜在污染源主要风向的上风向处。 (2)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符合加工有机茶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2.厂内卫生要求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措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符合卫生,符合加工有机茶的室内卫生质量标准。七、有机茶原料采收、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的管理规则 1.加工厂设一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2.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理的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和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进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蓄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 3.茶叶加工按不同的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产品,均需分开摊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4.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工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 5.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厂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 6.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包括来厂参观的人员,都按同样要求着装入内。 7.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 8.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茶食品。 9.储藏与运输要按有机茶保存和卫生要求进行。

cy316.com扩展阅读

有机茶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因此,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它代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机茶生产对环境、园地、施肥技术、病虫防治、采摘及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现将有关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有机茶生产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物品。

2.园地选择发展有机茶园应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园地,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园地生态环境优良,周围布置好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能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3.土壤管理:①1~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培肥改良土壤。②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③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④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4.施肥技术:①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一些天然矿物(如矿产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及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②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③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④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5.病虫害防治: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③及时耕作、除草。④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⑤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⑥秋茶结束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会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6.采收:①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摘。②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机器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③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

7.加工技术:①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②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③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④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⑤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8.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水分含量≤6%(白茶和花茶≤7.5%,紧压茶为≤8.5%);粉末含量≤1%;总灰分≤6.5%(紧压茶为≤7.0%);水浸出物≥34%;铜≤3毫克/千克;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为2毫克/千克);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能检出。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


一、环境选择。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村庄的地区。要求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二、园地选择。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的良种园地生产的茶树种子,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

三、土壤管理。⑴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将绿肥翻埋入土,可以培肥改良土壤。⑵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未施过农药,无污染的秸秆、绿肥、蔗渣、薯藤、山青等覆盖土壤。⑶精耕细作,勤除杂草。在天气晴朗,草未结籽前结合除草进行4-5次10厘米左右的浅耕。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将覆盖物和施入的肥料深埋于土中,深耕时做到行中深、根际浅、少伤根。⑷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⑸严禁使用化学类、石油类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⑴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天然腐殖酸盐类、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等。⑵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的肥料,包括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⑶茶树修剪物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的枝叶都要设法还田,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⑷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应在秋茶结束后尽早施,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在茶园开沟深施。追肥在每个茶季前开沟施入茶园,有机液肥多采用叶面喷施。

五、病虫害防治。⑴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引入。⑵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以减少病虫发生和危害。⑶及时耕作、除草,减少病虫危害。⑷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⑸调查了解病虫发生情况,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叶或病枝、病叶。⑹采用灯光诱杀成虫。⑺秋茶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以减少病虫发生量。注意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六、采收。⑴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要求采摘相应嫩度的鲜叶,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⑵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但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⑶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公斤/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软包装材料。

七、加工技术。⑴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⑵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⑶加工过程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⑷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⑸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有机茶生产技术(1)


有机茶是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地上,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的,在加工、包装、储运、销售过程中未受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认证的茶叶。有机茶属于纯天然、高晶位、高质量的健康饮晶。现将有机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

要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储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2、土壤与品种

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周围有很好的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有机茶种植园地的土壤应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5%,pH值 4.5-6.5。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得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1年-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要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农药污染的稻草、麦秆、豆秸、绿肥、蔗渣、薯藤等覆盖土壤,这样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深耕,将覆盖物和施人的肥料深埋于土中。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可以免耕。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


一、严格建园选园

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茶园土壤要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在0-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不得少于15g/kg,有效氮含量不得少于120mg/kg,有效钾含量不得少于100mg/kg,有效磷含量不得少于20mg/kg,选择适制性和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禁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和种苗。

二、茶园配套管理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杜绝使用化学农药,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促进茶树生长。茶园施肥必须有机茶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主要有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等。

三、严防加工环节污染

严格执行有机茶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规程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加工设备和场地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清洁或消毒,所有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整个加工过程严防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经加工环节混入茶产品。

四、加强储运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选择有机茶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材料,所有的包装材料必须无污染;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严格按有机茶产品要求的条件进行储运,严防霉变和有害生物、有害物质经储运环节混入茶产品。

有机茶生产技术(3)


4.病虫害防治

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传播病虫害。

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带病虫的枝条剪下烧掉。

③及时除草。

④利用天敌(如蜘蛛等)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⑤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

⑥采用灯光诱杀成虫。

⑦秋茶采摘结束后允许适量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上许可的药物,以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量。

5.采收

①机械采茶时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②盛装鲜茶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

6.加工

①加工时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

②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

7.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

水分含量≤6.0% (花茶≤7.5%,紧压茶≤ 8.5%);

粉末含量≤1.0%;

总灰分含量名 6.5%(紧压茶《7.0%);

水浸生物含量≥34%;

铜含量≤30毫克/千克;

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2毫克/千克);

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得检出。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过程


一、环境选择。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村庄的地区。要求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二、园地选择。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的良种园地生产的茶树种子,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

三、土壤管理。⑴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将绿肥翻埋入土,可以培肥改良土壤。⑵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未施过农药,无污染的秸秆、绿肥、蔗渣、薯藤、山青等覆盖土壤。⑶精耕细作,勤除杂草。在天气晴朗,草未结籽前结合除草进行4-5次10厘米左右的浅耕。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将覆盖物和施入的肥料深埋于土中,深耕时做到行中深、根际浅、少伤根。⑷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⑸严禁使用化学类、石油类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⑴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天然腐殖酸盐类、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等。⑵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的肥料,包括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⑶茶树修剪物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的枝叶都要设法还田,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⑷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应在秋茶结束后尽早施,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在茶园开沟深施。追肥在每个茶季前开沟施入茶园,有机液肥多采用叶面喷施。

五、病虫害防治。⑴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引入。⑵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以减少病虫发生和危害。⑶及时耕作、除草,减少病虫危害。⑷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⑸调查了解病虫发生情况,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叶或病枝、病叶。⑹采用灯光诱杀成虫。⑺秋茶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以减少病虫发生量。注意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六、采收。⑴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要求采摘相应嫩度的鲜叶,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⑵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但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⑶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公斤/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软包装材料。

七、加工技术。⑴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⑵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⑶加工过程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⑷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⑸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有机茶加工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无公害、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因此在有机茶生产各环节必须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现就有机茶加工技术作如下规范。

一、鲜叶采摘与集运

1、鲜叶采摘:采摘鲜叶应根据茶树的生产特性和各类茶类对加工原料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等采摘原则,抓好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等合理采摘技术环节;手工采茶要求提手取,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与老枝叶,严禁捋采和抓采;机采必须采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汽油与机油污染土壤和茶树。

2、鲜叶集运:坚决按质量标准验收鲜叶,严防非有机茶园鲜叶混入,鲜叶收集、运输、摊放必须按质量和等级划分;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蒌筐,盛装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度,严禁使用布袋、塑料袋;在鲜叶集运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薄摊、勤翻,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重压、日晒、雨淋,严防鲜叶升温变质。

二、工厂环境与设备

1、工厂环境:厂区与周边环境要求经常清除各种现实和潜在的污染源,尽量保持与做到交通方便、水源洁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厂房车间墙壁和地面干净、光洁,严防有害动物、昆虫与杂物污染茶叶。加强卫生管理,制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管理计划制度。

2、设备卫生:加工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材料不得污染茶叶,对各种设备应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清洗或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

三、加工技术与管理

1、加工技术:有机茶加工产品包括绿茶、红茶等茶类的初制品和精致品,根据各茶类产品的企业标准,按原料的级别、批次,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

2、加工管理:各类茶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和食品行业加工标准;有机茶加工中只允许使用机械、物理和自然发酵等方法,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维生素等化学物质;有机茶加工中的器具与机械设备,必须防治有害物质污染,有机茶生产者与管理人员必须体检合格,持有健康上岗证,此外,车间、仓库内不准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不允许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参与有机茶生产和管理。

有机番茶的加工技术


番茶是日本的一种茶类,有机番茶则是利用有机茶园的嫩枝叶,按着番茶标准要求加工而成的茶叶,在日本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和日本客商的现场指导下,浙江省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开始试制有机番茶,当年生产的17t有机番茶全部出口到日本,得到了日本客商的完全认可,并与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2001-2003年,公司已累计生产有机番茶147t,出口金额121.96万元人民币,获利45.90万元。该项技术于2004年1月通过了义乌市科技成果审评,获得由茶叶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好评。

1.原料要求

加工有机番茶的原料必须来自有机茶园,可利用有机茶园中深修剪的枝叶做加工原料。为确保有机番茶的品质,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主要利用自营的1600多亩有机茶园的茶树枝叶。要求叶片肥厚,以枝梢上端的五六叶为好。

2.加工技术

有机番茶的加工工序为杀青--晒干--烘干--扬风除梗--匀堆包装。

(1)杀青场地和材料。蒸青茶加工车间、蒸汽杀青机锅炉、10mX8m规格的大塑料布,蒸汽连接管道等。

(2)杀青。将茶树枝叶堆放在小于10mX8m的范围内,高度2m,将蒸汽连接管道接入茶堆内,罩上大塑料布,并在四周边缘压上重物,防止蒸汽外泄。然后,将蒸汽送入塑料布内,随着蒸汽的进入,塑料布迅速鼓起,布内的枝叶从上往下逐渐由青变黄,大约经过1.5h,贴近地面的枝叶也开始变黄,至此,杀青结束。

(3)晒干。把杀青枝叶及时搬至室外晒场,利用日光晒干,晒至含水量15%左右为宜。

(4)烘干。利用烘干机对晒过的枝叶进行烘干,可起到一定的提香作用,烘到含水量10%左右为宜。

(5)扬风除梗。利用排风扇的风力作用,将分量较重的茎梗吹落在风扇的近处,而分量轻的则吹落在风扇的较远处,从而起到较好的分拣作用。通过扬风除梗,可以除去80%左右的茎梗。

(6)手工拣梗。对一些较轻的茎梗,采用手工剔除。

(7)匀堆包装。烘干枝叶通过两次拣梗后即为成品。对成品进行匀堆后即就可包装入库。番茶包装采用编织袋,根据日方要求,每只编织袋装12g。

成品番茶要求是一片片完整未损破的叶片,色泽黄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如何保持茶叶完整是关键问题。从3年的加工实践看,重点应在手工拣梗和匀堆包装时,尽可能地做到动作轻巧,以减少叶片的破损。

3年来,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开发有机番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方面,有机番茶是充分利用了原来弃之不用的修剪叶作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增加了产值和效益。按每亩150kg修剪叶、6:1的制率、每千克1美元的价格计算,每亩可产有机番茶25kg,亩增产值200元,扣除加工等成本每千克0.5元,每亩可增加净利187元。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基地规划与建设、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采摘、转换、试验方法和有机茶园判别。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GB/T 14551 生物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196 有机茶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GL 32(Rev.1) 联合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市场导则

3 基地规划与建设

3.1 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Y 5199的要求进行选择。

3.2 基地规划

3.2.1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2 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

3.2.3 新寻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

3.2.4 禁止毁坏森林发展有机茶园。

3.3 道路和水利系统

3.3.1 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3.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节水灌溉系统。

3.3.3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

3.4 茶园开垦

3.4.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3.4.2 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

3.4.3 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3.5 茶树品种与种植

3.5.1 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

3.5.2 种子和苗木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与苗木。

3.5.3 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

3.5.4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3.5.5 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

3.6 茶园生态建设

3.6. 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3.6.2 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

3.6.3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

3.6.4 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

3.6.5 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3.7 每隔2hm2~3hm2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3.8 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3.9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 土壤管理和施肥

4.1 土壤管理

4.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4.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4.1.3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4.1.4 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

4.1.5 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4.1.6 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

4.1.7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 5199的要求。

4.2 施肥

4.2.1 肥料种类

4.2.1.1 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但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4.2.1.2 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 227的要求。

4.2.1.3 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表A。

4.2.1.4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4.2.2 施肥方法

4.2.2.1 基肥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

4.2.2.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667m2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

4.2.2.3 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

项目

浓度限值

砷 ≤

30

汞 ≤

5

镉≤

3

铬≤

70

铅≤

60

铜≤

250

六六六≤

0.2

滴滴涕≤

0.2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5.2 农业防治

5.2.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5.2.2 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

5.2.3 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

5.2.4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

5.2.5 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

红茶加工基本工序与工艺技术要求


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序,便制成了红茶的毛茶。

(一)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进厂后,经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蔫状态并去除表面水和青草气的过程。萎凋有室内萎凋 和日光萎凋两种。

1.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

室内萎凋是以人工控制萎凋槽设备进行加温鼓风萎凋。萎凋槽萎凋时采用7号轴流风机鼓风,气流温度控制在35"C左右,鲜叶摊放厚度控制在18~20厘米,一般每2小时停风翻抖1次,达到萎凋适度便终止萎凋,萎凋时间一般在8~12小时。

2.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在日光热力作用下,鲜叶散失水分,从而达到萎凋的目的。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太大,萎凋程度很难掌握,一般不采用此法。

(二)揉捻

揉捻一是破坏叶细胞组织,二是使茶叶条索紧直,三是使茶汁溢出附于茶条表面。揉捻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分两次进行,中间下机解块1次,揉至茶汁溢出,叶卷成条即可。根据揉捻机型号的不同,投入适应范围的杀青叶,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是“轻一重-轻”。

(三)发酵

揉捻叶放在发酵筐,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变红的主要过程。发酵室温度控制在18~25℃为佳,湿度保持在90%以上,为增湿可采取喷雾或洒水等措施。发酵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发酵时间一般控制在3~8小时。当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鲜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四)干燥

干燥采用烘干,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称毛火,第2次称足火。毛火与足火中间需摊晾。自动烘干机的毛火温度进风口测量以110~120℃为宜;足火温度100~105℃。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142.html

上一篇:茶树休眠及其生理

下一篇:早春茶树管理技术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