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栽培措施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2019-11-13
栽培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茶树的光合潜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其中采摘和修剪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采摘条件下,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季新梢萌发初期至采摘前逐渐增加,采摘后叶面积骤减,光饱和点降至新梢萌发初期水准。直至下一轮新梢萌发生长,光饱和点又趋回升。修剪时由于剪去树冠上层枝叶,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修剪前树体中光合产物累积量是修剪后茶树生长好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当地上部刚处休止前不宜进行修剪,否则不利根系贮藏物质的积累,影响树势更新生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剪后新梢萌发所需的养料,除根部贮存物质外,茎中积累的同化产物,不会运向根部贮存,而是在剪后被活化用来供给新梢生长需要。 土壤肥力中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缺乏矿质无素常伴随着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由于叶面积减少、叶片结构的改变、气孔活动的减弱等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均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氢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供应成一定比例,因此氮缺乏能抑制光合作用。磷具有活化茶树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在施磷的同时,适当配施氮、钾或镁、锰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用则更大。 茶树供水不足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能提高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气体交换,显著增强光合作用。相反,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重力水取代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通气不良,阻碍茶根吸水,引起叶片缺水,从而降低光合作用。 其他栽培技术,如种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同样也对茶树光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精选阅读

茶树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形成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当光强或CO2浓度高于补偿点时,才能累积干物质。茶树的干物质中有90-95%是有机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氨基酸、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等,它们基本上是从光合产物衍生的。而有5-10%是由土壤及肥料提供的无机物。茶树属C3植物。光合作用是茶树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C3植物光呼吸速率高,CO2补偿点高,净光合速率低,产量也低。茶树光合作用强弱可用真正光合强度或净光合速率表示。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约为3.6-30mgCO2/分光2?时。

茶树叶片初展时,净光合速率很低,随叶片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定型时,净光合速率最高,维持一段时期后,随叶片衰老,净光合速率下降。

茶树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有一定的适宜范围。

①光强度: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存在着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茶树单叶光饱和点低于茶树个体,茶树群体光饱和点最高。光质也影响茶树光合作用。以青绿光为最差。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②温度:大叶种叶温在20-35℃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叶温高于35℃时,净光合速率急剧下降,中、小叶种茶树在气温10-35℃范围内,光合作用以20-35℃为茶树光合最适温。

③CO2浓度:在光照较强,水分和温度适宜时,只要茶树处于光合作用旺盛状态,空气中0.03%CO2浓度常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光饱和点提高,光合最适温也提高,促进光合作用。茶树CO2饱和点约为1300ppm,CO2补偿点为60±4vpm。

④矿质营养:磷、钾参加糖代谢,磷参与光合作用中间产物的转变和能量传递,钾促进气孔张开。在氮、磷、钾三要素中,以氮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最大。

⑤水分:茶树供水不足,光合作用降低。水分缺乏,气孔开度缩小,增加气孔阻力,限制CO2进入气孔;叶肉淀粉水解加强,光合产物运输受阻,都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茶树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 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而起作用的。茶树的光合作用通常随光强的增高而加快,但当光强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高。茶树光饱和点约在30~50千勒克司,在年周期中,一般冬眠和春季光饱和点较低,而夏、秋季光饱和点较高。同一季节中,则又因茶树生育情况而异,表现为休止期和茶芽萌发期,以及茶叶采收后期光饱和点较低,而茶芽生长旺期和采摘前光饱和点较高,其补偿点约为全日照的1%。 光质对光合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茶树光合强度在橙色光下最高,其余依次为绿色光和青色光。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2)温度 气温在25℃以下时,茶树光合作用随温度逐步升高而增强;25~35℃为最适范围;所温35℃以上时,温度继续上升,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时,就没有净光合作用了。其光饱和点为32千勒克司。超过48℃时,叶组织丧失光合能力,而出现永久性伤害。幼年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而成年茶树为25~35℃,光饱和度为20~30千勒克司。 (3)水分 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叶子中水分亏缺,不仅直接影响光合成过程的水分供给,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也促使气孔关闭,妨碍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原生质的水解作用,促使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茶树的光合强度往往比较低。水分亏缺会引起二氧化碳(C02)扩散阻力的增大。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气孔开口度的减小或者完全关闭,从而阻断了C02进入叶细胞,同时缺水也降低羟化酶的洗性,增大叶肉细胞阻力,因此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4)二氧化 大气中的C02浓度通常是300PPm(百万分之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茶树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茶树C02的补偿点为60PPm,而饱和点约1300PPm。当C02浓度超过正常大气中的水平以后,光合速率仍随着C0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0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4.栽培措施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茶树的光合潜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其中采摘和修剪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采摘条件下,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季新梢萌发初期至采摘前逐渐增加,采摘后叶面积骤减,光饱和点降至新梢萌发初期水准。直至下一轮新梢萌发生长,光饱和点又趋回升。修剪时由于剪去树冠上层枝叶,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修剪前树体中光合产物累积量是修剪后茶树生长好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当地上部刚处休止前不宜进行修剪,否则不利根系贮藏物质的积累,影响树势更新生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剪后新梢萌发所需要的养料,除根部贮存物质外,茎中积累的同化产物,不会运向根部贮存,而是在剪后被活化用来供给新梢生长需要。 土壤肥力中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缺乏矿质元素常伴随着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由于叶面积减少、叶片结构的改变、气孔活动的减弱等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均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供应成一定比例,因此氮缺乏能抑制光合作用。磷具有活化茶树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在施磷的同时,适当配施氮、押或镁、锰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用则更大。 茶树供水不足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能提高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气体交换,显著增强光合作用。相反,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重力水取代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通气不良,阻碍茶根吸水,引起叶片缺水,从而降低光合作用。 其他栽培技术,如和中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同样也对茶树光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茶树光合作用(图)


C3植物光呼吸速率高,CO2补偿点高,净光合速率低,产量也低。茶树光合作用强弱可用真正光合强度或净光合速率表示。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约为3.6-30mgCO2/分光2·时。

茶树叶片初展时,净光合速率很低,随叶片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定型时,净光合速率最高,维持一段时期后,随叶片衰老,净光合速率下降。

茶树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有一定的适宜范围。

①光强度: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存在着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茶树单叶光饱和点低于茶树个体,茶树群体光饱和点最高。光质也影响茶树光合作用。以青绿光为最差。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②温度:大叶种叶温在20-35℃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叶温高于35℃时,净光合速率急剧下降,中、小叶种茶树在气温10-35℃范围内,光合作用以20-35℃为茶树光合最适温。

③CO2浓度:在光照较强,水分和温度适宜时,只要茶树处于光合作用旺盛状态,空气中0.03%CO2浓度常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光饱和点提高,光合最适温也提高,促进光合作用。茶树CO2饱和点约为1300ppm,CO2补偿点为60±4vpm。

④矿质营养:磷、钾参加糖代谢,磷参与光合作用中间产物的转变和能量传递,钾促进气孔张开。在氮、磷、钾三要素中,以氮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最大。

⑤水分:茶树供水不足,光合作用降低。水分缺乏,气孔开度缩小,增加气孔阻力,限制CO2进入气孔;叶肉淀粉水解加强,光合产物运输受阻,都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光合作用


茶树生理特性是研究茶树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它的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水分代谢、生长发育等。归纳起来有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就是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和形态转化(即器官形成)。 (一)茶树光合作用 对茶树光合作用的研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最先从研究测定方法入手,进而研究环境因子和不同栽培措施影响下光合效率的变化。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远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应用,使研究引向深入,涉及到细胞生理、群体生理和光合作用的机理问题等。 1.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光合速率 茶树光合作用由于受内在的与外部因素的影响,光合速率差异很大。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约为3.6~30毫克C02/分米2·时。这在一般木本植物中属于较低的树种,明显低于C4植物。光合速率在品种间常有显著差异,这通常和代谢或叶的解剖结构的基本差异有关。如龙井种净的光合速率高于鸠坑种,云南大叶种高于紫阳槠叶种,浙农12号高于福鼎大白茶,梅占种大于龙井43,龙井43大于黄叶早,成年茶树高于幼年和老年茶树。叶片初展时,虽已具光合功能,但净光合速率很低;随着叶片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定型时,净光合速率最高。随着叶片的衰老,净光合速率下降。向阳叶比向阴叶高,上层叶比下层叶高。春叶在6~11月份光合速率较强,11月份以后下降;夏秋叶直至12月份光合速率仍较高,休眠期下降,翌年3~4月份又提高,随后逐渐下降。在新梢中,以成熟新梢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为最高。 (2)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光合作用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天中光、热、水、气的日变化。早晨随着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不断提高,约10时左右达一天中的高峰;至正午前后,光照、温度虽然继续升高,但光合强度却出现下降趋势;午后,光合强度虽稍有回升,但随着光照减弱和气温下降,光合强度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致使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出现双峰曲线的特点。一般而言,全天除中午下降以外,光合作用变化与光强度的变化明显相关。 (3)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 在年周期中,从春季茶芽萌动开始,树体的生命活动日趋增强,光合作用也渐趋提高,至7~8月份而达年周期中的最高峰,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下降,当茶树地上部进入休止期而达最低水平。生长季末期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光强、日长、叶温等都在减低的缘故。因而,使光合作用在一年中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 由上可见,茶树在光合作用的基本变化规律上,与其他植物相似。但由于茶树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与栽培条件上(尤其是剪、采)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光合潜力的发挥比一般树种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在栽培技术上,就要创造更加适宜的条件,使茶树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光合生产力,以促使用权芽叶产量和品质提高。

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


对茶树光合作用的研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最先从研究测定方法入手,进而研究环境因子和不同栽培措施影响下光合效率的变化。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远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应用,使研究引向深入,涉及到细胞生理、群体生理和光合作用的机理问题等。 1.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光合速率 茶树光合作用由于受内在的与外部因素的影响,光合速率差异很大。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约为 3.6~30毫克 CO2/分米2 ·时。这在一般木本植物中属于较低的树种,明显低于C4 植物。光合速率在品种间常有显著差异,这通常和代谢或叶的解剖结构的基本差异有关。如龙井种净的光合速率高于鸠坑种,云南大叶种高于紫阳精叶种,浙农12号高于福鼎大白茶,梅占种大于龙井43,龙井43大于黄叶早,成年茶树高于幼年和老年茶树。叶片初展时,虽已具光合功能,但净光合速率很低;随着叶片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定型时,净光合速率最高。随着叶片的衰老,净光合速率下降。向阳叶比向朋叶高,上层叶比下层叶高。春叶在6~11月份光合速率较强,11月份以后下降;夏秋叶直至12月份光合速率仍较高,休眠期下降,翌年3~4月份又提高,随后逐渐下降。在新梢中,以成熟新梢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为最高。 (2)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光合作用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天中光、热、水、气的日变化。早晨随着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不断提高,约10时左右达一天中的高峰;至正午前后,光照、温度虽然继续升高,但光合强度却出现下降趋势;午后,光合强度虽稍有回升,但随着光照减弱和气温下降,光合强度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致使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出现双峰曲线的特点。一般而言,全天除中午下降以外,光合作用变化与光强度的变化明显相关。 (3)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 在年周期中,从春季茶芽萌动开始,树体的生命活动日趋增强,光合作用也渐趋提高,至7~8月份而达年周期中的最高峰,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下降,当茶树地上都进入休止期而达最低水平。生长季末期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光强、日长、叶温等都在减低的缘故。因而,使光合作用在一年中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 由上可见,茶树在光合作用的基本变化规律上,与其他植物相似。但由于茶树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与栽培条件上(尤其是剪、采)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光合潜力的发挥比一般树种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在栽培技术上,就要创造更加适宜的条件,使茶树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光合生产力,以促使芽叶产量和品质提高。

钙过量对茶树的影响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成熟技术,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对钙的存在不适应的植物称为嫌钙植物,土壤中过多的钙质(特别是碳酸钙)会妨碍其生长发育。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对钙的需求比一般作物低得多,过多的钙会造成“钙害”。

王跃华等研究表明,钙过量可引起光合系统膜结构的破坏,导致电子传递链受阻,茶树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茶树新梢的生长,成为制约高钙土壤茶区无性系茶树种植规模扩大的关键因素。

01.钙过量对茶多酚含量及儿茶素组成的动态影响

前2周钙过量处理与对照茶叶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之后差异不显著。钙过量处理前2周,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茶多酚含量,分别达到27.51%和27.15%;钙过量处理3~5周,这种趋势发生改变,处理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儿茶素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茶多酚一致,经过前2周钙过量处理,钙过量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变化比较大,其他儿茶素变化较小,因此,钙过量处理条件下儿茶素总量的变化主要是EGCG和ECG引起的。

02.钙过量对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的动态影响

钙过量处理前2周各处理间茶叶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3周后二者含量均开始表现出差异。处理前2周,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很小;从第三周至第五周,与对照相比,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处理第三周,150mg/L钙离子浓度(T2)处理条件下开始显著下降;而处理第四周和第五周,90mg/L钙离子浓度(T1)处理条件下即开始显著下降。

03.钙过量对咖啡碱含量的动态影响

与对照相比,茶叶中咖啡碱含量在钙过量处理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从第一周至第五周,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咖啡碱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前3周咖啡碱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而处理第四周后,咖啡碱含量出现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相比,T1处理条件下即开始出现显著下降,T4处理条件下咖啡碱含量下降0.43个百分点。

04.钙过量对根系形态的动态影响

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与根系关系密切,本试验在测定茶苗新梢品质成分的同时,利用根系分析仪对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进行了分析。钙过量处理对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尖数的显著减少,而总根长、总表面积及平均直径的变化不显著。根尖数的减少幅度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T1处理条件下,经过5周培养,相对于第一周,根尖数减少了67.4,T4处理条件下根尖数减少量为99.80。随着钙过量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茶树根系的吸收根不断衰亡,直至根系失去吸收功能,同时茶树新梢也逐步干枯。

小气候对茶树的影响


目前,茶树丰产栽培技术正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由于新茶园不可能全部选择优良地段,同一茶园的所有茶树也不可能都处在优良位置,所以茶园小气候环境会因种植地段的不同发生变化,并对茶树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1.山地向阳背风地段。此地段属于优良地段,其小气候特点是冬季比背阴地段相对暖和,主要原因是阳光照射充分,能适当提高温度和避免寒风侵袭,减轻冰、霜冻对茶树的危害程度,使茶树能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而且由于气温较高、光照较强,有利于茶树体内碳代谢进行,促使含碳的茶多酚加速形成,产量也较高。但该地段小气候也有其不利影响,如在夏、秋季易受强光照射,导致地表、叶面水份蒸发量大,从而产生高温危害或干旱危害,茶树生长受到一定危害,需适时喷灌,降温增湿,改善茶园小气候。 2.山地背阴临风地段。该地段属于不良地段,其小气候特点是冬季和早春的气温低,主要包括寒风侵袭和缺少阳光照射。因此该地段茶树易受冰、霜冻危害,导致茶树种植后成活率不高,缺丛较多,茶树长势相对较差,茶丛大小不匀,再加上某些地段土层薄、肥力低,管理水平低,产量较低,属低产茶园。如果选用抗寒弱的品种,遇到寒风加低温天气,茶树冻害较重,使叶芽和枝梢冻焦,严重影响幼龄茶树的生长,同时影响茶叶的产量。该地段在新茶园建立时要考虑种植抗寒性强的良种,如龙井43、劲峰、翠峰、祁门红等以减少小气候的不良影响。 3.丘陵山顶地段。该地段属于尚优良地段,由于海拔高度低,虽处山顶部位,不良小气候对茶树的影响不明显。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丘陵地带面积较大,四周无高山遮挡,另一种是丘陵地带面积较小,四周有高山遮挡。前者因面积较大,冬春严寒能直接侵袭山顶地段的茶园,茶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冻害,影响茶树成活生长与产量,如能在春季晚霜来临之前的夜晚采取烟幕防霜,可产生一定的效果。后者因有四周高山挡住寒风,冻害程度轻。该地段在夏秋季阳光强、气温高、雨水少的情况下,可能遭受干旱危害,但程度较轻,如能采取人为遮光措施,种植防护林或豆科高杆作物,改善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提高绿茶产量和品质。 4.低丘平地或近于平地地段。该地段属优良地段,由于海拔低,土层肥沃,茶树成活率高,缺株少,茶树生长旺盛,产量相对较高,较易培育成丰产茶园,如山东日照巨峰茶场。茶树冬春季冻害程度和夏秋季干旱程度均轻于其它地段。但是该地段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如遭冰雹、台风时枝梢易被打断,叶芽易被打落;遭强光直射、高温紧逼时,茶树光合作用减弱,使茶胆宁含量高,味苦;如遇雨水稀少,还将出现较重旱害,影响夏秋茶产量。可以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改善水利设施,打围帐等途径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秋季茶树茶园管理: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1、采摘判断

今年春茶比往年稍迟,茶树生育偏迟则在预想之中。采摘如果树势强劲、生育良好,则在8月上旬即可采茶。

采摘时期的延迟,使秋整枝时期的秋芽得不到充足的硬化,造成来年春茶的减产减收。

新叶开叶后30天,叶面积达到最大值,之后完全硬化,这期间约需90~100天时间。不采的茶园,8月上旬止减去徒长枝,秋整枝时期则枝条老熟、强壮,有利于来年春茶萌发茶芽强壮、整齐,使春茶增收。

2、深耕

深耕使茶行间土层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育。

最近茶树更新间隔时期越来越短,秋整枝等的枝叶返还茶园,多见有机物堆积在茶行之间,象此类枝叶堆积多的茶园,可用苦土石灰(MgO)等土壤改良剂在茶行间与有机物搅混,矫正酸性土壤,有利于促进有机物分解,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

(1)深耕时期

深耕造成根的切断,所以应在茶树养分吸收旺盛的秋季前进行,有利于新细根的再生。因此,8月中旬或9月上旬是深耕的最佳适期。秋季早来的山区、及高山茶园应提早进行。

(2)干旱的场合,深耕时断根影响极大,又难以再生出新的细根,应中止深耕改为浅耕。

(3)长年未进行深耕的茶园,地表根系分布多,深耕时断根量多。此种茶园应隔行深耕。

3、干旱对策

注意气象预报,一有干旱倾向时及早做好防旱对策。

茶树从根吸取水分,再从叶片蒸发来调节树体体温。通常夏天高温时,每日从茶园中蒸发的水分量约是7mm。过分的干燥,茶树对水分的吸收停止,这样叶片温度上升引起叶片灼烧。

易受干旱影响的茶园,往往是一些有效土层浅、灌水不便、根系分布浅的幼木园。

其防旱对策:

(1)水利条件良好的地方,1次在1000平方米茶园内灌水25?30吨(25?30mm),一般间隔7天以内灌水一次。土壤水分PF值在2.3以上时必需灌水。茶树表现出干旱症状前,早些灌水才有更好的效果。

(2)为阻止土壤地表的水分蒸发,可采用铺草、或在茶行间覆盖地膜的方法。幼木园特别要认真留意地管理。

4、插木床的管理

夏季扦插的苗床,插后20?30天开始发根,1个半月后形成第一次根。

一次根出齐后,要防治苗床干燥,及时灌水。施肥在第二次根、第三次根形成时开始,约8月上旬左右。施肥过多会造成肥料障害,覆盖物应在9月中旬前选择阴天揭除。

茶树的栽培


集约式的茶园耕种是先行育苗再行移植,育苗方法已从过去的播种法(有性繁殖)改为扦插育苗法(无性繁殖),以维护品种的纯正。茶树成行种植,以利人工或机械耕种与采收。

茶苗种植三年以后方可采摘茶青,太早采收将影响以后的收成。茶树枝芽被采摘后,会从侧腋再行长出新芽,就是下次采摘的对象。为使采摘面整齐,而且控制茶树高度,每季采摘后会修剪采摘面。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采摘与修剪,枝芽长得愈来愈密,叶子长得愈来愈小,品质就下降,这时补救的办法就是从根部离地不远的地(如二十公分)给予砍除(即所谓之台刈),使茶树从基部重新长出新枝,这样就有如新种的茶种一般,又可采收好长的一个周期。茶树从种植到一年左右可达盛产期,待产量衰退后可用台刈让其恢复,几次后茶树若已老化,就得挖掉重新种植。

茶树是长年深根作物,善加照顾是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的。所谓善加照顾包括尽量不要使用化学肥料除草与农药,也就是推行所谓的永续农法,这样茶树的有效寿命才会增长,茶青品质才会良好。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么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应对低温和雪灾对茶叶生产影响的技术措施


一、防护措施 1、及时清除积雪。根据气象预报,近期的雨雪天气有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要注意及时清理树冠上的积雪,防止因积雪过厚压伤茶树。 2、覆盖防冻。融雪过程中气温降低可能会加剧茶树的冻害,可在树冠上覆盖稻草、草帘等来防冻。 二、冻害补救措施 对于已受冻的茶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剪除受冻枝叶,茶树受冻后,部分枝叶失去活力,必须剪去死枝,使之重发新枝。修剪时间应在气温回升不会再引起严重冻害后再行,修剪深度根据受冻程度轻重不同而异,以剪口比冻死部位深1-2cm为宜。对于受冻较轻如只有叶片边缘受冻的茶树则不必修剪。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受冻茶树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使茶树迅速恢复生机,重建树冠。气温回升进行修剪后,及时补充速效肥料,如硫酸铵、尿素等,并配施一定的磷钾肥,施肥应少量多次。三是多留养春夏新叶,茶树受冻后,大量叶片脱落,明年应加强新叶的留养。对于深修剪的茶树春茶后期留一叶采,夏茶也应适当多留叶;而对于受冻严重进行重修剪的茶园,应留养春梢,夏梢打顶采,以尽快恢复茶树树冠。 三、苗圃防护管理 根据茶苗的培育情况,可分为待出圃苗圃和扶育期苗圃二大类。 待出圃苗圃指2006年扦插、2008年春出圃的茶苗。这类茶苗由于生长周期长,在入冬前已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具有一定的抗低温冻害的能力。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降雪过程中适时注意对茶苗上的积雪进行清理,减少覆雪对茶苗的机械损伤,如落叶、断枝等。二是雪后注意苗圃的水份管理,防止冻土抬苗造成茶苗出现脱水现象。三是对苗圃用草或其它材料进行覆盖,以减轻雪后霜冻或刮风对茶苗的影响。 扶育期苗圃是指2007年扦插,2008年秋至2009年春出圃的苗圃。扶育期苗圃的茶苗由于扦插时间较短,基本不具备抗冻能力,低温对地上部和根系都会造成伤害。为了减少损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救:一是清理苗圃积雪,注意动作要轻以免使插穗松动或地上部出现人为损伤。二是防止出现冻土抬苗现象,在雪后对苗圃进行全面检查,紧实插穗与土层。三是积雪融化后及时对苗圃进行覆盖。对越冬前已揭去遮阳网的苗圃,可在茶苗上铺草,铺草时可不分行,避免过厚过实,以隐约见插穗为度;未揭去遮阳网的可在遮阳网上直接盖草或用薄膜覆盖,薄膜覆盖要求四边均埋入土里以形成密闭的小环境。不论哪种覆盖,在开春断霜、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揭去覆盖物,以免影响茶苗的生长。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144.html

上一篇:有机茶加工与生产的技术要求

下一篇: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