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科学选用勐海大叶茶种籽繁殖发展新茶园

2019-11-13
勐海大叶茶又名南蛮茶、佛海茶,有性繁殖系,属于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原产勐海南糯山,栽培历史已逾800年,是我国驰名的茶叶优良品种。 该品种植株高大,分枝较稀,树姿开张。春芽2月下旬萌发,育芽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上中旬。芽叶粗壮,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芽色绿黄,茸毛多,持嫩性强,结实率较低,抗寒性弱,低于-5℃难以越冬,一般亩产可达150千克。 据科学分析,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咖啡碱4.06%,氨基酸2.26%,茶多酚32.77%,儿茶素总量181.72毫克/克。适制红茶和青茶,品质极为优良。 利用当地茶树优良种籽进行繁殖又称有性繁殖,种籽繁殖方法简便,成本较低,主根长、后代适应性强,比较耐旱、耐瘠,易于栽培,成活率高,非常适宜于古茶山、古茶园补稀、补缺、培植接班茶树和无茶、少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需要。 1、茶籽采收的主要标准: (1)采收时期:目前正是茶籽陆续成熟采收时间。茶果成熟的标准是:果壳呈绿褐色,微有裂缝,种壳硬脆,呈棕褐色;剥开种壳种仁饱满,呈乳白色。一般茶区以霜降前后采收茶果较为适宜。  (2)采收方法:采收茶果,要先熟先收,迟熟迟收,以保证茶籽质量。不要采收虫蛀茶果。不同品种的茶果,应分别采放。  (3)茶籽采收后的处理方法:采回的茶果,应放于干燥、荫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淋。摊放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1-2次。3—5天后,茶果开始裂开,此时可轻轻揉压,使果壳与种籽脱离,然后用筛子筛出茶籽,将脱壳的茶籽适当摊凉,使茶籽含水量降至30%左右。脱壳摊晾的茶籽,去掉夹杂物及虫蛀劣变者,过筛(筛孔直径12毫米)分级,就可以播种。不能及时播种的茶籽,要进行贮藏。如果运往外地,应妥善包装,及时起运。茶籽摊放过久,失水过多,就会影响发芽率。 2、茶籽采收后的储藏措施:  (1)室内砂藏:选择朝北或朝西北的荫凉房间,先在地面铺一层干草,再铺5—6厘米的干净细砂,上铺厚10厘米左右的茶籽,再铺一层细砂,以茶籽不露出为度。如此相间铺茶籽5—6层,最后一层的细砂上面再覆盖一层干草。贮藏数量多的,堆中可安放若干个通气筒,并经常检查堆内温度和茶籽含水量。少量茶籽可用同样方法贮藏于木箱内。  (2)室外沟藏:这种方法适合贮藏大量茶籽。选择地势高且干燥、排水好、朝北的地方,挖掘贮藏沟。沟深25—30厘米,宽100厘米,沟长依茶籽多少而定,然后将沟底、沟壁砸实,并薄薄地铺一层稻草,再倒入厚约10厘米的茶籽,在上面铺一层稻草或细砂,以茶籽不露出为度。如此相间铺茶籽2—3层,最后铺盖一层稻草,上面再用泥土紧封成屋脊形。贮藏沟中部每隔2米安置一个通气筒。贮藏沟周围,还应开设排水沟,以防贮藏沟中积水。  (3)室外畦藏:这是一种简易的室外贮藏方法。选择地势高且干燥处作畦,畦面宽100厘米左右,畦长视茶籽贮藏量而定。畦面上先铺一层细砂,再铺一层厚4—5厘米的茶籽,如此相间铺茶籽2—3层,在最上层的细砂上再盖土紧封,呈馒头形,土层上再盖稻草。 不论采取哪种贮藏方法,在贮藏期间,每隔1—2个月抽样检查一次,如发现茶籽霉变,应及时清除。 3、茶籽育苗 (1)苗圃的选择与整理:选地势平坦或缓坡地、土壤微酸性、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较好的地段为实生苗圃。同时要求交通方便,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附近,不要选用之前是烟、麻、蔬菜地作苗圃,而要选生荒地或绿肥地。苗圃选定后先进行全面深翻,深度30-35厘米,并结合施底肥(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1000-1500千克)。深耕后,将土块砸碎耙平,再做苗床。苗床宽1米左右,长10米左右,高10—20厘米,畦沟宽40厘米左右。  (2)播种:冬播在11—12月,春播在2—3月,但以冬播为好。播种前浸种催芽,先将茶籽用25—30℃的温水浸4—5天(每天换水两次,将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摊在室内的砂硅上,厚7—10厘米,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再铺稻草。室温保持25℃左右,每天洒水一次。催芽室空气要适当流通。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可穴播或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粒距3—4厘米。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播种后随即覆土厚2—4厘米。  (3)苗圃的管理。及时除草,出苗期要以手拔为主,并以小手锄在行间辅助松土除草。第一次追肥,可以在6月中旬浇施腐熟的清水粪。以后随茶苗成长,将施肥浓度逐渐增加。抗旱保苗的方法很多,结合追肥经常浇施清水粪,在播种行上插松枝、蕨草遮荫等。注意防治蝼蛄、茶蚜等常见病虫害。

精选阅读

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勐海大叶茶


勐海大叶茶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等省区有较大面积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14-1985。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较稀,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身手微背卷,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尖渐尖或急尖,叶齿粗齐,叶质较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g。花冠直径3.5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4裂。果径2.7-3.1cm,种皮黑褐色,种径1.1-l.5cm,种子百粒重190.5g。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新梢年生长5-6轮。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子样约合氨基酸2.3%、茶多酚32.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l%。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品质优。抗寒性弱。结实性弱。 适栽地区: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和华南茶区。 栽培要点:深挖种植沟,施足基肥,育苗移栽采用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严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防寒。

新茶园开辟技巧


新茶园开辟,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茶园的基础。

园地选择

在园地选择时,应着重衡量气候、土壤、地形是否适宜茶树栽培。

气候条件,着重应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茶树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5度以上,灌木型茶树越冬期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8℃,乔木型茶树不低于-5℃。 二是茶树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mm以上; 三是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好80%以上。

茶树对土壤要求适应较广,只要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又呈酸性反应,土壤酸度在4.0―6.5之间;且不渍水的,一般都可以种茶。要了解当地土壤是否适宜种茶,除了实地测定外,也可通过实地调查指示植物来判断。 凡地貌映山红(杜鹃)、 铁芒箕(狼箕)、马尾松、油茶、杉树、杨梅生长良好的土壤,也是适宜种茶的好土壤。

至于地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小气候,同时对茶树生长、机械耕作、水利设施等都有密切关系。茶园应建立在坡度25°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相对高度不超过500m。坡度在15°以下,比较集中连片且有规则的缓坡较为理想。

园地规划

选择好适宜种茶的土壤、地形,在开垦前,还应做好茶园规划设计。设计方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重点在规划好道路及排灌系统。千亩以上茶园,一般规划如下。

道路分干道、支道和园道。干道常与附近公路相接,与场部、茶厂相连,至少能供农用车通行。支道与干道相接,应考虑茶园作业机运行。园道,又称地头道,以便于作业为原则。

排灌系统包括横水沟、纵水沟、隔离沟、蓄水池等,其目的在于排除积水,防止冲刷,利于灌溉和蓄水抗旱。

园地开垦

茶园开垦前,应清理地面杂草、树木、树桩、乱石、坟墩等。为防止水土流失,开垦时期以秋、冬少雨季节进行为宜。开垦深度应在50cm左右。如果是生荒地,种植前还需进行复垦,深度一般在25cm上下。

平地的开垦比较简单,经过深翻平整,即可划行种茶。缓坡地开垦应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至于陡坡地,应修筑梯田,梯田尽可能做到等高等宽,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如何贮藏茶种籽


目前,信阳市新茶园建设已经进入茶籽调运和种籽直播阶段,要抓住目前暖冬大好时机,争取月底前完成种籽直播任务,如果气温降至-50C以下,土壤结冻,须等明春再播种。这期间要做好种籽贮藏工作,结合我市实际,贮藏茶籽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堆藏法 此法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首先是选择阴凉干燥的房间,先在地面上铺砂3-4厘米,再在上面分层铺放茶籽与湿砂,每层茶籽厚3-5厘米,共铺放5-7层茶籽。堆的长度不拘,宽度宜在1米以内,堆高约为50厘米。堆的四周最好用砖块或木板拦挡,在堆顶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保湿,并在贮藏堆中间插入通气竹管。室外的贮藏堆,还需在堆的四周开沟排水,以防渗水引起茶籽腐烂。每平方米贮藏茶籽100斤左右。

二、畦藏法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室外贮藏法,它是在室外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处做一苗畦,畦上铺3厘米厚的砂,再铺2-3厘米茶籽,间铺2-3层后覆盖黄泥土3-5厘米,并适当压实。播种时用筛子把茶籽筛出即可。由于此法很象茶籽的播种,故称为假播。

三、箱(篓、桶)藏 这是在室内贮藏少量茶籽的方法。先在木箱、木桶等容器的底部铺上一层细砂,把茶籽与湿砂按1比1拌匀,盛容器中,在容器的顶部留出10厘米,然后盖上细砂和稻草。凡砂贮藏的茶籽需每隔10-15天检查一次,如发现有霉变的,必须及时剔出,如果细砂泛白,宜洒淋清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湿而不漏水为度)。

四、沟藏法 适合大规模茶籽的贮藏,效果较优,但费工。方法是:选择缓坡地,先挖掘宽1米、深20-30厘米的贮藏沟,长度随地势和贮藏数量而定。沟底和四壁要夯实,用干草烧熏消毒后,铺上5-10厘米厚的干草或细砂,再倒入茶籽,厚约20厘米,上盖干草5-10厘米,然后用泥土堆成屋脊形,中高70厘米。贮藏沟须每隔1-2米插入通气竹管,以便散热和排出废气。在沟壁外设排水沟,以防渗水。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特别在雪后须及时扫除积雪,以免渗水使茶籽变质腐烂 。贮藏沟每1平方米约贮茶籽80斤。

新茶园开发与幼龄茶园管理技术


1.茶园土壤准备:种植前土壤要深翻80cm,结合深施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kg,使土肥相融,平整后最好再种1-2季绿肥,待绿肥开花下荚时深埋,使土壤熟化,然后种茶。为了防止茶树种植后很难将肥料施入深层土壤,从而影响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需加强底肥的施用。挖深度和宽度分别为30cm的种植沟,沟内于种茶前一个月亩施栏肥5吨和100kg的钙镁磷肥。

2.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单行条栽:行距1.5m,株距0.33m,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大行距1.5m,小行距0.4m,株距0.33m,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太密太稀都是不适宜的。

3.移栽: 在移栽时要按种植密度定线,开宽30cm、深40cm的沟,沟底施有机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加土后一手轻提茶苗,一手将土压实,茶苗“泥门”平地。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10-11月或2-3月均可进行移栽。

新定植茶苗根系尚未恢复时,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和行间铺草,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伏旱高温期间要在茶苗西南边插上松枝、稻草等遮阳物进行遮荫。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根周围要铺草防冻。

4.定型修剪:移栽后第2年的2月底3月初,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在离地15cm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到第3年春茶前,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并继续留养,这时千万不能采摘;第4年再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进行弧形轻修剪。5足龄后,当树高达60-70cm以上,树冠幅度80-90cm时,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要绝对防止过早采摘。

5.施肥:采摘茶园每年10月上旬必须及时施下基肥,每亩施100-150kg“百禾福”或150-200kg菜籽饼加30kg中茶1号肥,或1000-1500kg厩肥另加40kg中茶1号肥。追肥用量,幼龄茶园采用按龄定氮,2龄茶园年追纯氮2.5-3.0kg/亩,3-4龄茶园年追纯氮5.0-7.0kg/亩,4-5龄茶园年追纯氮7.5-10kg/亩,分春、夏两季施入。成龄采摘茶园采用按产量定氮,每生产100kg干茶追施纯氮12-15kg,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争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底9月初追施秋肥。磷钾肥采用因缺补缺的办法施用。春茶前为了提早发芽,在芽膨大时喷施“爱农”(500倍)叶面肥,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倍)2-3次。夏秋茶期间,为了提高氨基酸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各喷施2-4次“爱农”(500倍)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600倍)。喷施时注意喷洒叶背,促进吸收。

6.土壤管理: 春天要浅耕(10cm深),以后每茶季结束,都要结合除草进行浅耕松土,疏松因采茶而踏实的表层土壤。伏旱到来之前,应在行间铺草保墒,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灌溉防止干旱缺水。茶季结束后结合施基肥和埋草进行行间深耕,深耕时要做到中间深(25-30cm),丛下近根处浅(10-15cm),尽量减少伤根。

7.采摘: 春茶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1-3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芽长约等于叶;4-5级龙井茶的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为主,并含有一定比例的一芽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当茶园有5%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以采摘。开采初期应2-3天采1次,细水长流地将符合标准的茶芽尽量采下。春茶生长旺季,新梢生长迅速,当新梢生长超过制作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可按制大宗眉茶(炒青)标准采。春茶以采为主,前期不留叶,后期可留一片大叶采,或留一批芽叶不采。常规生产茶园,夏、秋茶按大宗茶标准留一叶采,或分批留叶采。9月初气温下降,秋雨来临,可适当按龙井茶标准采完秋龙井后再采大宗茶。9月下旬或10月初停产封园。

8.采摘茶园修剪: 龙井43分枝密,采摘次数多,养分分散,极易形成“鸡爪枝”,所以要及时进行轻修剪。不生产高级茶,只生产大宗茶的茶园,可以每年或隔年在春茶前(2月中下旬)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cm的叶层。如生产名优茶,春茶前修剪会推迟早春发芽时间,影响高档名优茶产量,必须改为春茶后进行轻修剪,或者在越冬前的10月上中旬修剪。据试验,越冬前轻修剪比春茶前轻修剪,春茶开采期提早5-7天,高档名优茶增产14%以上。经过几年采摘以后,小分枝不断增多,结节枝层次进一步增加,茶树高度也不断提高。这时,在春茶后要立即进行深修剪,剪去茶丛15-20cm的枝叶,留养夏茶,秋茶打顶采,采高养低,第2年春即可投产,一般4-5年要进行一次深修剪。经过4-5次的深修剪后,当树势明显衰老,产量明显下降,品质降低时,要进行重修剪或台刈,使茶树更新复壮。

9.防治病虫害: 在生产季节要注意观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发现病虫,要及时采取措施。若用化学防治,必须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有的放矢地对靶施药。秋末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

10.防冻: 每年晚冬或早春要密切注意气象报告,特别要注意“倒春寒”天气。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冻,如茶丛覆盖、熏烟、喷施防冻叶面肥等等。

茶园科学用药技术


1、茶园用药的特点

(1)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采摘间隔期短,一般春茶3~5天,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一般为7~10天。

(2)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茶;成茶饮用时直接用开水连续多次冲泡,其中的农药残留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2、科学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如防治茶小绿叶蝉应选用具强烈触杀性,具有一定内吸性的农药如巴丹;防治螨类应选择广谱性杀螨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2)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3)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如茶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4)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则效果更佳。如防治茶丽纹象用巴丹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浓度敌敌畏农药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刺粉虱用扑虱蚜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5)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一般亩用药液量在50~70公斤。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二次稀释法”,如配制1000倍液,应先配成50倍“母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其余的水配至1000倍。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6)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三氯杀螨醇、甲胺磷、水胺硫磷、六六六、DDT等在茶园使用。

新发展茶园管理


新发展茶园一般都是无性系良种茶园,这些茶园的幼苗由于采用无性繁殖技术繁殖,根系分布浅且不够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和抗旱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以便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及时除草和施肥 除草和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茶树生育良好。杂草防除适期也是茶苗生长期,由于生长期的茶苗,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建议采用人工方法除草,除草时应避免松动茶苗根部土壤,并在茶苗附近适当培土,提高抗旱效果,对于新发展面积大的企业和农户,可以考虑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茶行及茶行边采用人工方法除草,茶行间可以考虑除草剂除草,但应注意二点,一是正确掌握除草剂使用浓度,如10%草甘膦稀释倍数应掌握在100—150倍的范围内;二是应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喷雾,以免药液飘到茶苗上,而影响茶苗生长。(草甘膦如果飘到茶苗上,一般来说,要影响生长一个茶季,这样对幼龄茶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应尽量避免)。 新发展茶园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这样既能保证茶树生长有足够的养份,又不至于提高土壤溶液浓度,对茶树正常吸收养份大有裨益。新发展茶园第一次施肥一般在第一个生长期结束以后进行,此后每隔一个月左右施一次肥料,干旱时期应暂停施肥,在生长期施肥一般选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等,每亩每次用量2—3公斤尿素,通常做法是撒施于茶树根际附近,全年追肥次数可达3—5次。对土壤比较贫瘠的地块,至少使用一次复合肥作追肥,用量可增加一倍,以满足茶树对磷、钾肥的需要。由于复合肥当中含有磷肥,而磷肥很容易被土壤所固定,因此须开穴深施并覆土。穴深以10~15厘米为宜,这一深度茶树吸收根分布最多,肥料吸收利用率最好。对户均发展面积较小的农户,第一次施肥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须用稀释人类尿代替化肥,这样既安全,提供的养分又较全面,使用的次数也可适当增加。这是提高新发展茶园肥培管理水平的有效选择。新发展茶园施基肥,一般在秋末等茶树生长期结束后进行,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少量速效氮肥。如缺乏有机肥料应用复合肥代替,亩用量应进行适当控制,一般不超过10公斤。施基肥时应开穴并适当深施和覆土,促使根系向下发展。 二、抓好水分管理和抗旱保苗工作 水分管理对新发展茶园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茶树只能在无渍水,土壤又较湿润的情况下生育才能良好。因此,在梅雨季节和易积水的地块要做好排水工作,其它季节和易干旱地块应注意保持土壤水分。新发展茶园的水分管理当中,铺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一般在出梅之前结束,目的是尽量多承接雨水,并尽量减少水份蒸发,调节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促使茶树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据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试验,铺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7~9%,且上下水分变幅小,冬季土温增高0.5~2.5℃,夏季土温降低0.4~2.2℃。每亩新发展茶园铺草数量应在20担以上,并铺于茶苗根际附近。出梅后新栽茶园要特别加强水分管理,做到“三五天一次浇”,保持土壤充分湿润,达到抗旱保苗,防止茶苗脱水死亡。 三、抓好病虫防治 新发展茶园的最主要害虫是小绿叶蝉,防治此虫可用35%赛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3000倍液;3%莫比朗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抓好补缺工作 去年秋季栽种的新茶园,由于遭受干旱和冻害的双重影响,成活率普遍较低,今年春天补缺工作又普遍未曾开展。因此,在11月份左右应着重抓好此项工作。

开辟新茶园的技巧


在园地选择时,应着重衡量气候、土壤、地形是否适宜茶树栽培。

气候条件,着重应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茶树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5度以上,灌木型茶树越冬期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8℃,乔木型茶树不低于-5℃。 二是茶树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生长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mm以上; 三是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好80%以上。

茶树对土壤要求适应较广,只要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又呈酸性反应,土壤酸度在4.0—6.5之间;且不渍水的,一般都可以种茶。要了解当地土壤是否适宜种茶,除了实地测定外,也可通过实地调查指示植物来判断。 凡地貌映山红(杜鹃)、 铁芒箕(狼箕)、马尾松、油茶、杉树、杨梅生长良好的土壤,也是适宜种茶的好土壤。

至于地形,它直接影响到茶园小气候,同时对茶树生长、机械耕作、水利设施等都有密切关系。茶园应建立在坡度25°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相对高度不超过500m。坡度在15°以下,比较集中连片且有规则的缓坡较为理想。

园地开垦

茶园开垦前,应清理地面杂草、树木、树桩、乱石、坟墩等。为防止水土流失,开垦时期以秋、冬少雨季节进行为宜。开垦深度应在50cm左右。如果是生荒地,种植前还需进行复垦,深度一般在25cm上下。

平地的开垦比较简单,经过深翻平整,即可划行种茶。缓坡地开垦应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至于陡坡地,应修筑梯田,梯田尽可能做到等高等宽,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园地规划

选择好适宜种茶的土壤、地形,在开垦前,还应做好茶园规划设计。设计方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重点在规划好道路及排灌系统。千亩以上茶园,一般规划如下。

道路分干道、支道和园道。干道常与附近公路相接,与场部、茶厂相连,至少能供农用车通行。支道与干道相接,应考虑茶园作业机运行。园道,又称地头道,以便于作业为原则。

排灌系统包括横水沟、纵水沟、隔离沟、蓄水池等,其目的在于排除积水,防止冲刷,利于灌溉和蓄水抗旱。

苦丁茶、大叶茶、大叶冬青茶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又叫大叶茶或大叶冬青,在原产地大新县苦丁村又名富丁茶或茶登,其含有大量鞣质、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微量元素,可用作饮料和药用。由于苦丁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份,对增进人体机能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又把苦丁称为益寿茶和美容茶。目前苦丁茶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种植苦丁茶见效快,效益高。当年种可当年收,第一年亩收入即可达1000元,三年后亩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进入盛产期后亩收入高达万元。大新县昌明乡东风村板梦屯,1992年开始种植苦丁茶,至今已发展到315亩。2000年全屯苦丁茶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的260元增加到2000年的3250元,增长12.5倍。实践证明,发展苦丁茶生产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好项目,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一、苦丁茶人工繁殖技术

(一)短穗扦插繁殖

1、插床地选择

苦丁茶插床地要选择靠近水源、无禽畜干扰、地势平缓、排水良好、易遮荫的沙质壤土地带。

2、插床和插壤的准备

插床地耕作后,起畦并平整床面。床宽100厘米、高30厘米左右。为方便操作,应在纵横两个方向留出宽约45厘米的人行通道,四边用砖块围拦。插床用的插壤:河细沙50%,火烧土20%,蛭石粉30%,三种混合拌匀,铺平床内,面上再铺一层1.5厘米的蛭石粉。这样通透性强,又能保湿,有利于插穗生根。也可以直接扦插入营养袋中育苗,这样可以省工。袋里营养土同苗床土一样。

3、插穗的采集修剪处理

(1)选择优良苦丁茶植株为母树,在树上采当年生已木质化、粗壮、无病虫害的枝条,要求枝条叶片完整,枝条长度看采穗植株的年龄大小来定。幼龄树植株高达40厘米左右采穗为佳。采来的穗条应及时遮荫保湿,避免风吹日晒。

(2)插穗修剪:为节约采穗枝条,宜采取单芽扦插,插穗1厘米左右,留有一个芽眼。插穗不宜太短,以免失水死亡或生长缓慢。采穗要做到随采随剪随扦插,切口确保新鲜平滑。切口要靠近节间,或在叶腋的下方。采取横断面切口,愈合快,可使横切面的四周出根,移植易成活。插穗应留叶片,这是成活的关键,一般一叶留1/2—2/3。

(3)植物激素处理:目前普遍使用的植物激素是中国林科院研制生产的ABT生根粉。用ABT一号生根粉1克,放入一个非金属容器内,注入浓度95%以上的工业酒精500毫升,待生根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500毫升蒸馏水(或凉开水)搅拌均匀,即配成1000毫升的ABT生根粉母液。提取母液按1:9的比例加入蒸馏水(或凉开水)稀释(即母液100毫升,加入蒸馏水900毫升)。将修剪下来的插穗并拢,每株下端切口和叶片平齐,以20株左右扎成一把。一起剪去叶片约1/3长,然后浸泡到药液中,药液深2—3厘米,浸泡2小时后取出待插。

(4)扦插:扦插应选择在阴天或下午进行。行距10厘米,株距5—6厘米,视叶面大小以不重叠为度。短穗叶全长插入基质;长穗插深为总长的2/3。短穗扦插宜深不宜浅,穗叶亦可一起插入土中,有利于保持和吸收水分。

(5)扦插后的管理:

苦丁茶扦插育苗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要求气温≤38℃,在这范围内,气温越高,成活生长越快;若>38℃三个小时以上,即全部死亡。其次是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

①遮荫:为满足苦丁茶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就要搭平顶棚遮荫,棚高1.80—2.00米,采用双层90%的遮阳网盖顶,避免阳光直射插床,控制棚内气温过高和水分蒸发,有利于插穗成活生根。

②保湿:扦插前插床先淋透水,以后仍保持插床湿润,相对湿度在95%以上。为此,苗床要搭高50厘米塑料薄膜拱棚,四周用泥压封死,不能漏气。若遇气温高,膜棚内空气湿度低于90%,即要揭头通气,以免叶片脱水死苗。要揭膜喷水保持湿而不积水、透气,然后再盖还膜封死。直到插穗伤口形成愈合组织,并发出新根,喷淋才减少,但仍保持湿润。

③移植:在扦插后10天左右,喷施叶面肥或0.2%尿素、磷酸二氢钾。扦插后25—40天,插穗根先出,陆续萌芽。当叶片变深绿色,并出嫩芽,根长2—3厘米时,即可趁阴雨天进行移植。起苗后,用ABT三号浓度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三的溶液浸泡根部30分钟,移植到薄膜营养袋中,加强水肥管理。在苗高达26—30厘米、叶芽老化后,于秋后阴雨天气进行定植。

(二)压条快速繁殖

1、枝条的选择及压条技术

选择靠近地面的径粗0.5厘米的枝条。在母树冠幅垂直投影的范围内挖长形沟,沟的大、小、深、浅以适宜枝条压入为度。对生长位置比较高的枝条,可利用地形,填高枝条底下的地面。

2、压条处理

按枝条能埋在土中的长度,每隔20厘米长把枝条皮层环剥2—2.5厘米,深及木质部,剥口要求干净,以防回生。环剥后静置1—2天,使木质部稍干燥,将通透性好的含 细沙的疏松肥土放于压条下方,用药棉蘸上高浓度的ABT生根粉溶液敷于环剥口,然后将枝条弯压入沟,弯度不要过大,慎防压条折断。可用树桠、铁钩、石块等固定,再盖压土,厚约12厘米,压实后上面放松土。不环剥处的叶片尽量留出土面,让腋芽萌生,形成新植株。

3、压条繁殖季节

压条繁殖季节宜在苦丁茶生长旺盛时期的阴雨天,此时成活率较高。

4、压条后管理

压条后,在晴天干旱时,要定期淋透水分,保持土壤湿度。压条后1个月要经常检查,当根长3—4厘米时,在环剥皮层下端割离母体,然后在原地培育一段时间,当根系发达,生长正常,苗高20—30厘米时,便可出圃定植。

(三)嫁接繁殖技术

1、砧木的选择

以剌叶冬青和长果冬青为砧木。播种育苗,选取高120厘米,筷条样粗的良种苗木做嫁接母砧。

2、嫁接方法

采用切接法,以苦丁茶一年生枝条芽眼为接穗。

3、嫁接时间

苦丁茶嫁接应在每年立春前后,在无雨的晴天进行。此时为苦丁茶腋芽微露、树液流动期,皮层易剥落。用塑料带捆紧接口。以后,经常仔细观察,视其确实成活便可将塑料带解除。嫁接苦丁茶以刺叶冬青和长果冬青做母砧,以良种苦丁茶一年生枝条做接穗,两者亲和力强,成活率高,分枝多,根系发达,长势好,顶端优势减弱,可矮化密植,产量较高;嫁接苗具有杂种优势,结果早,茶叶品质仍保持苦丁茶原有的清苦甘醇风味,发展种子园,值得推广应用。

二、苦丁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苦丁茶生命力强,枝繁叶茂,利用它幼龄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的特点,结合密植矮化技术栽培,可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

1、正确选择茶园地

选择茶园地是茶园成败的关键技术。苦丁茶忌风、喜湿喜肥,茶园宜选在低丘、中丘或低山山腹、山麓。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值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同时,要靠近水源,长年均可灌溉,有条件可安装喷淋设备。

2、整地方法

平地或缓坡地经两犁两耙(最好用拖拉机),梯田按一般果园要求整地。整地好后,平地按行距开通沟,深50厘米,宽40厘米,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开沟后填入10厘米表土,有条件的放入稻草、甘蔗叶等约10厘米,然后复土10厘米,再施土杂肥每亩3000—4500公斤。复土填高出地面约10厘米。不能开通沟的坡地及零星分布的小块地,可用挖穴方法株行距开穴,穴宽深各50厘米,然后下层放表土10厘米,中层施土杂肥20—30厘米,上层复土高出穴面约10厘米。缓坡平地则起畦密植。畦宽3米,畦长视管理方便而定,畦距30—40厘米。株行距1.0×1.0米,亩种植660株。

3、良种壮苗定植

采用良种壮苗定植是茶园高产早产的关键技术,要求定植苗高40—70厘米,直径0.5—0.8厘米,根系发达完整。这样才能成活快,萌芽多,分枝部位低,株型矮,产量高。定植时要淋足定根水,如遇晴天干旱,应隔2—3天淋水1次,以提高成活率,并做好查苗补苗,保证每亩苗数。

4、茶园管理

茶苗定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年中耕除草2—3次。苗木成活后,宜施稀薄的复合肥,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1:1。幼茶施肥,坚持“少吃多餐”,即每次施肥量少但次数多。对成林树,要多施氮肥,氮、磷、钾比例为3:1:1。追施速效肥宜在春芽萌动前及春夏茶芽采摘过后进行,迟效肥(如过磷酸钙、骨粉、塘泥等)宜于秋冬初结合深耕施放。要着重施用农家有机肥料。幼龄茶树,在行间可种植花生、黄豆等豆科植物,作物收获后可将其茎叶作绿肥开沟压或作穴周覆盖。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做到有机化和无公害栽培管理,保证天然优良的名茶品质。

5、合理采摘和修剪,培养高产树冠

苦丁茶采摘要适时适量,采摘茶叶过嫩,则损耗多,产量少。采摘过老、过多则影响采摘轮次和茶叶质量。苗高30cm即行打顶,尔后逢长新芽则采,长芽多采,短芽少采;高梢多采,低梢少采;粗壮芽强采,尽量将茶树控制在1米以下,这样可以促进四面枝梢均衡发展,形成高产树冠。种后的两年内,以采代剪,三年生的,要根据植株高度情况,在年底进行修剪。

三、苦丁茶病虫害防治方法

1、常见病害及防治

(1)炭疽病: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类中的毛盘孢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叶片、枝条等部位,以叶片受害最重。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500—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

(2)根腐病:此病的病状是地上枝叶干枯,地下根系腐烂。病因由镰刀菌侵染所致。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以40%福尔马林20—40倍液浇灌土壤,再用薄膜覆盖24小时,隔10天后再浇灌1次,或以高锰酸钾1000倍液浇灌根部。

(3)立枯病:病原为镰刀菌、丝核菌、腐毒菌引起,常见于苗期,有梢枯、枝枯、凋萎、半株枯、全株枯死等症状。发病初期喷洒0.5%—0.7%半量式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70%敌克松500—800倍液下午喷淋,或以细干土混2%—3%黑矶撒施。

(4)煤烟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从介壳虫、蚜虫、木虱的排泄物中获取养分进行腐生生活。病菌侵染后枝叶上被盖满一层黑霉,似煤烟污染一样,所以叫煤烟病。防治方法:苦丁茶园要求通风透气,减轻病害。发病后喷洒50%敌敌畏乳油500—1000倍液防治介壳虫、木虱、蚜虫等,以免进一步感染。

(5)根癌病:主要危害扦插苗的根部,特别是在切口处最易受害。病原是茶根癌病菌,防治方法是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烧毁,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对可疑病苗,用20%石灰乳浸渍根部10分钟消毒。

(6)茶芽枯病:此病发病期正是春茶采摘高峰期,如发现应尽早在发病初期喷药,以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2、常见虫害及防治

(1)蚜虫:在苦丁茶芽期,如有黑蚂蚁群集处,即说明有蚜虫危害。受蚜虫危害的苦丁茶苗,叶芽皱缩,生长停止。防治方法: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2)油茶丽盾蝽:以成虫剌吸叶片及嫩芽的液汁为害,影响幼树生长。防治方法是用人工捕杀,或用80%敌百虫、50%敌敌畏稀释1000—1500倍液喷杀。

(3)木蠹蛾、螟蛾、剌蛾:以幼虫危害苦丁茶枝干、嫩芽,钻入干髓部。可用铁丝插入坑道杀死,在傍晚用40%乐果加水300—500倍液注入道口,再用黄泥封口毒死,在嫩梢食害的螟蛾幼虫可用人工捕杀,或剪除受害顶梢。

(4)茶叶瘿螨:茶叶瘿螨严重危害苦丁茶,幼螨、成螨均可吸食叶汁。受害植株,初期只发现少量叶缘卷曲,叶背锈色,逐渐蔓延至整株、全园。茶叶被害后卷曲,尖端坏死,老叶、嫩叶均可受害。每年4—6月为盛发期。

防治措施:在大量发生前,用石硫合剂0.2—0.4波美度,每7—10天喷1次,连喷3次。在盛发期喷用35%杀螨特1200倍液喷雾,喷洒植株上、中、下位,效果良好。

四、苦丁茶的采收、加工

苦丁茶的加工,目前国家尚未制订一套完整的标准,一般参照其他茶叶的“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包装”等工艺。

(一)采收技术

采摘茶叶时,应掌握在叶芽变成浅绿色时开始采摘,采用二叶一芽,留1—2片芽基叶作预备功能叶。幼龄茶树年抽芽3—7次,宜以“养”为主,以“采”辅,不宜过多采摘,同时结合压顶矮化。主芽、粗芽、长梢多采;侧芽短芽、弱芽少采。亦可利用生长优势,先采摘少量粗壮的大芽,待侧芽、腋芽萌生增多后再采。

(二)加工技术

采摘来的鲜茶叶,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切勿层积堆沤,以免叶落腐烂。

1、萎凋

萎凋主要有三法:

(1)加温萎凋:借助电热、柴炭进行人工加温,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质量不易保证。

(2)室内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风透光室内进行。即用竹垫将茶叶均匀摊开,须经15—20小时左右,并均匀翻动数次,使水分蒸发达50%—60%,叶柄、叶芽柔软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发缓慢,易于掌握。

(3)日照萎凋:将鲜叶摊散在竹垫上或放到阳光下晒,晴天只需30分钟即可,阴天则看其柔软程度而定。总之,萎凋的标准是: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

2、杀青

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总的要求是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手工杀青,通常用铁锅,径宽宜大,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后低,锅炒叶一次2公斤左右,机器加工加倍。杀青的标准: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3、揉捻

苦丁茶一般芽叶粗,梗大,多采用热揉。揉捻时用慢火随炒随揉,温揉亦须在热灶上进行,冷揉一般少用。热揉做法是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亦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珑雅致,冲泡后还原为绿色,呈现出色、香、味、形来。要求嫩叶成形率在80%以上,过老化的芽头成形率仅60%—70%。

4、干燥

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切勿被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粗梗折断后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这时,茶叶就达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加工后必须用低温慢烘,直至干燥为止。

五、建立苦丁茶采穗圃

采穗圃中栽培的无性系种苗,应是通过鉴定的品种,或家系选定的优树。提供建立采穗圃用的种条,质量一定要好,木质化程度要高,枝梢粗壮,芽头饱满。

1、定条

用大苗定植4—5个月后,剪去新芽,便可定条。定条的目的是去弱留壮,去密留疏,生长过粗的芽和长势旺的枝条,亦不宜保留。为保证分枝长势均衡,注意使留下的穗条分布均匀,留下枝条的数量要适度,过多营养不足,种条细弱;过少产生恶霸枝,易长成无用枝条。

2、摘芽

摘芽是为防止种条分化形成偏冠的措施。保留的种条,摘除基部的腋芽,免除二次芽萌生。为保持正常生长,还要摘顶芽,将最高萌条上的主芽摘除,使剪口下的两个叶芽形成侧枝。为使树形优化,仍须摘叶,适当摘去过粗枝条上的叶片,抑制优势枝条的高粗生长。

3、采条和更新

采穗一般4—5年更新1次,如果不及时更新,管理工作赶不上,采穗枝的质量就会下降,数量逐年减少。方法是在秋冬进行平茬,砍掉地上部分枝条,使它来年萌发新芽,培养新芽茁壮成长;也可采取根穗压条法,用高1米左右的大苗带根压条,扩大新生幼苗,可补充苗木的不足。

茶园科学管理技术


(1)深翻:一般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上旬进行,深度15-20厘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施肥:通常应以人畜粪肥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2000公斤左右,茶树行间开沟深施。对梯级茶园肥料施在梯级内侧。入春后有利于茶树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品质佳,单产提高。

(3)修剪:茶树冬季修剪是夺取春茶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注意因地因树制宜,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只能剪去蓬面突出部分,达到树冠面平整。有较多细弱技、鸡爪枝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将超出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条剪除。树势较衰弱,单产严重下降的老茶园,采用重修剪,将树冠高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分剪掉。北部茶区为了防止冻害,提前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下旬修剪为宜,冬季不进行修剪。

(4)封园: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及蚧类等。可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都喷到。

(5)防冻: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牛栏粪、焦泥灰等暖性肥料提高土温。施肥后在茶树基部培8-10厘米厚的新土层。最后利用柴草、稻草、厩肥等铺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在寒潮来临前,还可用稻草、杂草或薄膜等进行蓬面覆盖,开春后及时揭去覆盖物,达到早发?、发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869.html

上一篇:应对低温和雪灾对茶叶生产影响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闽商衷情昆明茶叶市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