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青茶品种

2019-11-13

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是一种半发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但其实乌龙茶只是总称,还可以细分出许多不同类别的茶。例如:水仙、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武夷岩茶、冻顶乌龙、肉桂、奇兰、罗汉沉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色种等以及适合配海鲜类食物的铁观音等等,种类多样,名贵品种有下列几种:

武夷岩茶

产自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岩茶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状。颜色青翠、砂绿、密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浅绿色。品饮此茶,香气菠郁,滋叶浓醇,鲜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韵"。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武夷山区的乌龙茶的统称。

大红袍:位居武夷岩茶之首,有"茶王之王"之称,名扬内外。

铁罗汉:位居四大名枞之二。

白鸡冠:位居四大名枞之三。

水金龟:位居四大名枞之四。

武夷肉桂: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岩茶名枞。

武夷水仙:属半乔木型,叶片比普通小叶种大1倍以上,因产地不同,同一品种制成的青茶,如武夷水仙,闽北水仙和闽南水仙,品质差异甚大,以武夷水仙品质最佳。武夷奇种:指以单枞冠名以外的茶品种所制成的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

产于中国台湾,条形卷曲,呈铜褐色,茶汤橙红,滋味纯正,天赋浓烈的果香,冲泡后叶底边红腹绿,其中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知名度极高而且最为名贵。

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等地县市,是台湾最早生产的茶类。

文山包种:又名"清茶",是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被誉为台湾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发酵极轻的包种茶类,在风格上与文山包种相似。

台湾高山茶:台湾高山茶是指生产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的茶叶,产地主要分布在阿里山、玉山、雪山、中央山、台东山等山区。

木栅铁观音:产于台湾省台北市木栅区。

白毫乌龙:又名"膨风茶"、"香槟乌龙"、"东方美人",为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一种。

罗汉沉香

产于四川蒙顶山。罗汉沉香兼有红茶和白茶的优点,独特的"果香樟韵",滋味鲜醇高爽,果香清甜,樟香幽长浓郁,香气高雅持久。

东方美人

是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又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为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叶外观颇显美感,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鲜艳可爱,茶汤水色呈较深的琥珀色,尝起来浓厚甘醇,并带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

凤凰水仙

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闽北乌龙茶

产地包括崇安(除武夷山外)、建瓯、建阳、水吉等地。

闽北水仙:闽北乌龙茶中的主产品。

闽北乌龙:外形条索紧细重实,叶端扭曲,叶底柔软,肥厚匀整,绿叶红边。

白毛猴:又称"白绿",是政和县的传统名茶。

闽南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是福建乌龙茶中的极品。闽南安溪产。"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状似蜻蜒头,由于咖啡碱随着水份蒸发,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作"砂绿起霜"。此茶冲泡后,异香扑鼻,乘热细啜,满口生香,喉底回甘,称得上七泡有余香。安溪黄金桂:又名"透天香",以奇异高香而得名。

永春佛手:主产永春县,是福建乌龙茶中具有独特风味的名茶之一。

安溪色种:组成色种的乌龙茶品种主要有本山,水仙,奇兰,梅占等等。

广东乌龙茶

广东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源于福建武夷山,因此,其风格流派与武夷岩茶有些相似,外形呈条形。

凤凰水仙:主要产区为凤凰乡,一般以水仙品种结合地名而称为"凤凰水仙"。

凤凰单枞:是以凤凰水仙的茶树品质值株中选育出来的优异单株,其采制比凤凰水仙精细,是广东乌龙茶中的极品之一。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茶形壮实而卷曲,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清长,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

浪菜:采摘多为白叶水仙种,叶色浅绿或呈黄绿色。

岭头单枞:又称白叶单枞。

石古坪乌龙:以潮安石古坪采制的品质最优。

精选阅读

青茶是什么茶?青茶有哪些品种?


青茶一般是指我国六大茶类中的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一种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我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青茶品种主要有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东方美人、罗汉沉香、红水乌龙、乌龙红茶、红乌龙、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武夷肉桂、武夷大红袍、闽北水仙、丹桂、老君眉、祈蓝、本山、黄旦、八仙、佛手、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乌龙茶

此外,青茶还有可能是一些茶叶品名,比如以下几种:

1、竹叶青茶

竹叶青茶,中国名茶系列之一,为绿茶类,产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既是茶品种,又是其商标和公司名称,归属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其外形扁平挺直似竹叶,色泽嫩绿油润;汤色黄绿清亮,叶底浅绿匀嫩;滋味清醇爽口,饮后余香回甘。

竹叶青茶在春季开始采摘,采摘的新叶经过筛分一芽一叶,采摘的新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培等工艺制作而成,成品茶以绿色调为主。分为品味和静心两个等级,静心级的茶叶要比品味级的茶叶选料要更好一些。其工艺考究,炒茶时低温而适度,投叶量少,每锅150克左右,巧采用抖、抓、撇、压等工艺,一次炒制成形。

2、毛冬青茶

毛冬青茶,单叶互生;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毛冬青是天然野生的植物凉茶,它吸取了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而生长。这种茶在云南省的大深山上生长,功效非常突出。

毛冬青

具《本草纲目》记载,毛冬青具有养肝、护肝、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容易上火、咽喉肿痛、烟酒过多、湿热、失眠、咳嗽、咳痰人群饮用。毛冬青是一种名贵的野生植物茶,对调理人体的五脏六腑,排毒清肠胃,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大的作用。茶味清香淡雅,回味悠长,原汁原味,饮用方便,不含蔗糖以及任何化学添加剂,是居家、旅行必备的天然饮品。常年饮用还可以延年益寿,男女老少皆宜。

3、海青茶

海青茶(haiqingtea),属江北绿茶,与其它绿茶相比,特点是:叶厚汁浓,耐冲泡,色黄亮,味醇和,回味甘甜,豌豆香清香四溢,是茶中极品。

海青茶原来因为产于青岛海青镇而得名。‘海青茶’也可以说‘海情茶’,这个名字既有青岛的特点——海纳百川的胸怀,又有情深似海的真情寓意,是不可多得的茶叶名字,现已成为高档礼品茶的代名词,海青镇是国家“北方万亩茶园基地”,被誉为“青岛茶叶之乡”,种植海青茶,炒制海青茶成了数万胶南农民的小康之路。

4、御青茶

御青茶是日照绿茶的一种,是日照御青茶业有限公司根据日照绿茶的特点精心加工而成,日照御青茶业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日照,是一家集茶叶生产、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餐饮度假于一体的茶业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现有员工800余名。其中,中高级茶叶品评师71人,大专以上茶叶专业技师260人。御青销售网遍布江北地区,现有各类专卖店200余家,同时覆盖80余家中高档商超。

珍稀品种——竹叶青


M-M-003 竹叶青 (母树在马头岩)

灌木型,中叶种,采摘期5月1日左右,中生种。

干枝角度:60° 50° 60° 50° 50° 55° 55° 70° 60° 50° 55° 55° 55°(13组数字)

枝叶角度:50° 55° 80° 55° 60° 65° 55° 55° 75° 60° 65° 65° 65°60°(14组数字)

叶长×叶宽:7.8×2.8 7.5×2.8 7.5×2.8 7.8×2.8 7.8×3.1 7.0×2.8 7.6×3.0 7.3×3.4 7.4×3.4 8.0×3.5 8.5×3.6 7.5×2.9 (12组数字,单位厘米)

花:6瓣,花冠较平张,雌蕊长,3裂深。

花大小:4.5 4.5 4.3 4.5 4.3 4.2 4.5 4.5 4.6 4.7 4.0 4.3 4.4(13组数字,单位厘米)

主杆灰褐色,分枝性强。

成叶深绿,芽叶稍淡绿,叶椭圆形,叶面平张稍上合,叶缘波浪形,叶齿较深密,叶肉厚较脆,叶肉光滑稍有凹凸,叶尖较尖,叶尖小裂浅。

广东大叶青属于什么茶?是黄大茶的代表品种之一


广东大叶青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广东大叶青属于黄茶,是黄大茶的代表品种之一。

广东大叶青的加工制作工序

主要分为有: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五道工序。

1、萎凋

可采用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鲜叶摊放要求放在萎凋竹帘上,厚度为15-20厘米;为了萎凋均匀,萎凋过程中要求翻叶1-2次,动作要轻,避免机械损伤而引起红变。室内萎凋,在室温28℃的情况下,萎凋时间4—8小时。大叶青萎凋程度较轻,萎凋叶含水率春茶要求控制在65—68%,夏秋茶控制在68—70%。可见萎凋程度与青茶相当,其理化变化程度也大致相似。如果鲜叶进厂时,已呈萎凋状态,则不必进行正式萎凋,稍经摊放,即可杀育。

2、杀青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对提高大叶青的品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杀青可采用手工、机械杀青。当锅内温度上升220--240℃。即投入萎凋叶8公斤左右,先透杀1--2分钟,再闷杀1分钟左右,透闷结合,杀青时间8—12分钟,当叶色转暗绿,有粘性,手捏能成团,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熟香时即起锚。

3、揉捻

要求用中、小型揉捻机。要求条索紧实,又保持锋苗、显毫。揉捻程度不宜太重。以65型揉捻机为例,投叶量约40公斤,全程揉捻时间45分钟,第一次揉30分钟,先不加压揉15分钟,再轻压10分,松脆5分钟,下机解块;第二次揉15分钟,先中压10分钟,后松压5分钟,解块筛分出一号茶、二号茶、三号茶,进行闷堆。

4、闷堆

是茶叶形成品质的主要工序。把揉捻叶盛于竹筐中,厚度30--40厘米左右,放在避风而较潮湿的地方,必要时上面盖上湿布,以保持叶子湿润,叶温控制在35℃左右。在室温25℃以下时,闷堆时间约4—5小时,室温28℃以上时,3小时左右即可。闷堆适度时,叶色黄绿而显光泽,青气消失,发出浓郁的香气。

5、干燥

干燥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主要分毛火、足火。毛火温度要求在110—120℃,时间12--15分钟,烘至七八成干,摊凉1小时左右。足火温度90℃左右,烘到足干,即下烘稍摊凉,及时装袋。毛茶含水率要求不超过6%。对于粗老的茶叶,毛火可用太阳晒到七成干,再行足火。

当茶叶制作好以后,还需要挑拣,把大小不均匀、粗细不一样、老嫩不均的茶叶进行挑拣,要求茶叶长条、芽叶完整;筛选好以后,再按照茶叶等级标准分类,即可完成茶叶的制作。

茶品种与乌龙茶制茶品种


茶树之品种与制茶品质之关系,实非浅显,例如不适于制造乌龙茶之品种,有如臭青仔、枝兰、莳茶几个品种,任凭你有多少好的技术,也难以制作良好乌龙茶。不适于制作包种茶之黄柑,白毛猴、山茶等几种,也难制成良好包种茶。这都是品种特性限制制茶品质之实例。所以品种之良劣,影响制茶品质极大。

制作乌龙茶之品种青心乌龙如采摘细嫩,则制成茶形状紧结,白毫肥大,色呈铜黑色,表面有油光,水色鲜艳,香味浓烈,此系自来最能代表乌龙茶特有香气之品种。大叶乌龙茶叶肥大,制造时堪于日光萎凋和釜炒,成茶形状稍粗大,外观呈铜羯黑,水色浓厚而稍红,夏茶制成之茶叶,其品质凌驾于青心乌龙之上,春秋二季制成茶则色泽暗黑,香味较逊。青心乌龙制成茶形状稍细,但有白毫,色泽如于夏茶第一回制成者,甚为鲜丽,滋味虽稍淡簿,惟具清香,特别是被浮尘子啮害之嫩叶制成茶,香气特别强烈。

制作包种茶之品种青心乌龙是制造包种茶最好的品种。此一品种,制成包种茶,形状紧结齐一,色泽最具有包种茶特有之深绿色且富有光泽,水色蜜黄色,具有包种茶强烈芬芳之香气,其滋味亦甘润可口。系制成良好包种茶之代表品种。大叶乌龙叶较大,如采摘较迟,外形必较粗大,采之过早,则又色泽有暗黑倾向;水色金黄色,相当良好,共香较之青心乌龙为温和,滋味亦几分见弱,稍具绿茶味。青心大冇,制成茶形状稍粗大,色泽相当良好,惟较深绿,比青心乌龙稍逊。如采摘期提早,则多白毫,水色良好,特别是具有特殊香气。惟秋茶制作容易陷于乌龙茶格式。

青茶的产区分类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青茶和台湾青茶


青茶按照产地不同,一般分为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青茶和台湾青茶;从外形上区分有条形青茶,如闽北青茶、广东青茶,半球形或颗粒状青茶,如闽南青茶、台湾青茶。从品质上区分有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类,市场上销售的青茶多数为清香型。

闽北青茶

闽北青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一带,建瓯、建阳、南平、水吉等地区也有种植,闽北青茶为发酵较重的青茶,全年可采三季,每年从四月下旬开始采摘制作。名品为武夷岩茶和闽北水仙。

闽南青茶

主要产于福建省南部的安溪县、永春县、南安市、平和县、华安县等地区,闽南青茶发酵较轻,一般以茶树品种命名,主要品种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色种等,以铁观音品质最好,最有名气。

广东青茶

广东青茶主要产于凤凰山区一带,及饶平、梅州等地,主要品种有水仙、单丛、色种等,以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品质最好,凤凰山区由凤凰山、乌岽山、万峰山等组成,山的海拔高度在千米以上,生态环境优越,得天独厚,其制作工艺由福建传入,又不同于福建青茶,制作工艺讲究,形成广东青茶独特的“山韵”、“蜜韵”。

台湾青茶

台湾省几乎县县产茶,主产区在阿里山一带、南投县、台中、嘉义、花莲、高雄、台北等地区。台湾青茶是由福建传入的,发酵程度各有不同,轻发酵如文山包种、冻顶乌龙等,中度发酵如木栅铁观音等,重发酵如白毫乌龙。

黑茶有哪些品种?黑茶品种介绍


黑茶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湖南安化黑茶

主要集中在安化生产,最好的黑茶原料数高马二溪产茶叶。湖南黑茶是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湖南黑茶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或茯砖等。

湖北老青茶

老青茶产于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采割的茶叶较粗老,含有较多的茶梗,经杀青、揉捻、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成砖形的成品称“老青砖”,主销内蒙古自治区。

四川边茶

四川边茶分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两类,四川雅安、天全、荣经等地生产的南路边茶,压制成紧压茶——康砖、金尖后,主销西藏,也销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灌县、崇庆、大邑等地生产的西路边茶,蒸后压装入篾包制成方包茶或圆包茶,主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甘肃、新疆等省。

滇桂黑茶

云南黑茶是用滇晒青毛茶经潮水沤堆发酵后干燥而制成,统称普洱茶。这种普洱散茶条索肥壮,汤色橙黄,香味醇浓,带有特殊的陈香,可直接饮用。以这种普洱散茶为原料,可蒸压成不同形状的紧压茶。

鉴青茶、泡青茶


青茶情报站

青茶类是茶学专业的名词,乌龙茶是青茶的俗称。从制茶的工艺上讲,乌龙茶是半发酵茶,介于不发酵茶(绿茶)和全发酵茶(红茶)之间,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同样是乌龙茶,其滋味和香气有较走不同,但都有浓郁花香、香气高长等共同韵特点。

青茶的产区和形状

青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台湾三个省,其中福建因地域特色划分为闽南乌龙茶、闽北鹞龙茶。阑二|乌龙茶多为条形;闽南乌龙多为球形;广东乌龙为条形茶;而台湾乌龙既有条形乌龙也。有球形鸟龙。

青茶发酵程度与茶的颜色

青茶平茶的颜色根据其发酵程度不同丽不同。总体来说,闽北乌龙发酵程度较重;闽南乌龙相对闽北乌龙发酵程度较轻;广东鸟龙发酵程度与闽北乌龙大致相当;而台湾乌龙茶发酵程度轻、重的都有出产。其中发酵程度较轻的乌龙茶有冻顶乌龙,其干茶色油绿、砂绿;发酵程度较重的乌龙茶有大红袍,其干茶颜色接近红褐、褐色。好品质的乌龙茶无论什么颜色,干茶都油润鲜亮。

青茶的茶汤颜色

青茶因为产地和品种的不同,茶汤颜色服明亮的浅黄色、明黄色到非常漂亮的橙黄色、橙红色,干茶色越绿、发酵程馊越轻,茶汤色越浅,反之千茶色越褐绿、褐红、乌润,茶汤色则越深。

青茶的香气滋味

青荼很讲究“韵”,大红袍等闽北乌龙茶讲究“岩韵”;铁观音等闽南鸟龙茶则讲究“音韵”;凤凰 单枞等广东乌龙茶有独特的“山韵蜜韵”;冻顶乌龙等台湾乌龙茶以“清韵”宜人。

无论是什么韵,乌龙茶茶汤都浓郁悠长,有浓郁的花果香,乌龙茶除重焙火的茶(大红袍一类岩茶中的个别品种)有浓郁的焦香味队外,大都有自然的花果香,人口后香气袅久不去,回昧悠长,通常会被形容为花番馥郁、高长,既存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鸟忿茶巾的失红袍等个别品种也耐存放。

青茶的制作

青茶的加工主要为五个步骤:

①萎凋。就是通过晒干或晾干使茶鲜叶略失水,蔫软。这是乌龙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

②做青。做青是制作乌龙茶的关键步骤,在做青中形成了乌龙蒙的特殊风睬,做青是一个摇青和晾青交替进行、反复进行4次或4次以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茶叶完成了所需要韵、不同程度的发酵,摇青中茶鲜叶叶边轻度损伤、发酵、变色,形成乌龙茶叶底独特的“绿叶红镶边”。

③杀青。同绿茶的杀青一样,乌龙条杀青是为了抑制酶的活性,防止茶叶继续变红,稳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④揉捻。造型步骤,通过揉捻使茶叶形成球形、条索形等形状的乌龙茶。同时有茶汁渗出。

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反复的搓揉,使叶片形成乌龙茶所需要的条索、球形外形。同时揉捻中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黏附在叶表,使茶的内含物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的香浓。

⑤干燥。去除多余水分,使乌龙茶香高味醇,去除苦涩味。乌龙茶制作完成。

青茶优劣对比辨别

较轻发酵青茶

较重发酵青茶

优质青茶

劣质青茶

优质青茶

劣质青茶

干茶

色泽油绿、砂绿、鲜亮

色泽青绿、发暗、不亮

色泽红褐或者乌润、鲜亮

色泽乌、黑,发暗

茶汤

汤色浅黄色、明黄,汤透亮

汤色浅黄、不透亮

汤色橘红色清澈、透亮

汤色橘红、不透亮、混浊

叶底

油润、完整有标准的“绿叶红镶边”

叶底无光泽,无“红镶边”

油润、完整

叶底不完整

茶品种:炒青


乌龙茶内质“色、香、味”在做青阶段已基本形成,炒青是个转折工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则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启下是继续散失部分水份,便于揉烘等整形阶段的操作。炒青工序对于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炒青的作用

1.炒青最主要的作用是迅速、彻底破坏酶的活性:

做青适度的鲜叶,水份和内含物质已转化到一定程度,达到了乌龙茶的内质要求,必须及时迅速地抑制酶促作用,否则,做青叶继续“发酵”,红变过度,产生不利于茶汤的褐色物质。

2.继续散失水份,准备茶叶塑型:

炒青青叶,叶温迅速增高,叶细胞受热膨胀,部份液泡破裂,结合水释出并蒸发,部份细胞液粘附叶表,叶组织卷缩柔软,物理性状改善。

3.促进了内质的一系列良好的变化:

1.做青中剩余的低沸点芳香物质进一步挥发,减少了青味,如β、γ烯醇,A、B已烯醛和顺型青叶醇,一些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如苯甲醇等显露,部份反型青叶醇和微量的二甲硫结合,呈现出新茶香。

2.叶绿素减少,据分析,乌龙茶的做青叶叶绿素含量为0.57%,炒青后为0.52%,同时组成比例也改变,其中兰绿色的a破坏多,黄绿色的叶绿素b破坏少,因而炒青叶色泽表现为暗黄绿色。

3.其它色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花黄素自动氧化为橙黄色或桔红色产物,花青素转化失去苦味,胡萝卜素转化为紫罗酮等芳香物质。4

4.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有所增加。

二、炒青的特点和方法

1.适当高温,先高后低:

炒青过程中,叶温升高,酶促活动迅速增强,在酶的最适宜活动温度20-45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活动性增加一倍,有的资料认为:多酚氧化酶最适宜温度为52度,温度升高到70度,酶钝化和变性,85度左右,酶凝固破坏,为了制止茶青在炒青中迅速红变,应在最短时间内把叶温提高到70度以上,因而炒青应有一定的高温,以白天看到锅底或炒青机筒辟发白,晚间看到发红,即可投叶。投叶后即听到清脆和频繁的“啪、啪”细胞爆裂声炒青锅温太低,叶子在锅里或机筒中升温慢,停留时间长,炒青叶容易产生不正常的红变,红叶红梗,闷红黄味(俗称地瓜叶味)。

由于乌龙茶采摘较成熟,又经过了做青过程,做青叶含水量低,仅60-64%,比绿茶杀青前鲜叶含水量75-78%低得多,炒青温度太高,则叶子易于焦灼和不均匀,内含物质也不正常转化。因此,乌龙茶炒青温度比绿茶炒青温度低10-20度,在炒青后半段,应降低温度20-40度,以利于操作,防止炒青过度及焦灼。

2.闷炒为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乌龙茶炒青后还须经多次揉、烘过程,应注意保持炒青叶有一定的含水量,炒青方法要以闷炒为主,稍配以扬炒。闷炒能使炒青叶充分吸收锅的辐射热能,也利用了叶间的水蒸气热能,升温快,受热均匀,在三、四分钟内达到叶温70度以上,扬炒须要五六分钟。闷炒还能加速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增加氨基酸含量,适当破坏叶绿素,改善了茶汤滋味,但含水量多的炒青叶,应适当配以扬炒,只闷不扬会使叶间水蒸气过多,青草气味不能充分散发,茶叶会带有青味和水闷味,并呈枯黄色。

3.快速短时,程度稍轻:

炒青中采用适当高温和闷炒为主的方法。炒青叶在锅中升温快,三、四分钟叶温可达70度以上,制止了酶促作用

4.掌握适当的投叶量:

炒青中投叶适量,能使翻炒均匀,升温迅速,适当保水,操作方便。安溪乌龙茶炒青的参考投叶量表四-1.

投叶量太多,炒青叶温升慢,翻动不均匀,易继续红变,产生浸润状褐红色,品质下降;投叶量太少,炒青叶不能闷炒,失水多,叶子部份不能翻炒,易焦灼,生产效率低。

5.根据不同的做青叶掌握炒青:

1.发酵程度:发酵程度适当的鲜叶,一般含水量较少,叶尖略干枯,易于焦灼,炒青应稍低温,多闷热,以保持适量水份;发酵不足的应适当高温,闷炒结合扬炒,以散发水份与青气,炒青程度充足。

2.品种:香气高强,叶张薄黄的品种,如黄旦、本山,炒青温度宜稍低,炒青程度略轻,但应及时揉捻和烘焙,青味浓强的肥厚品种,如大叶乌龙等宜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

3.季节:春茶宜适当高温和炒青充足;夏暑茶锅温可稍低,程序充足,以防在高温气候下,继续发酵变色,秋茶可低锅温闷炒保水,程度稍轻一些。

4.嫩度:成熟度高的做青叶,纤维素多,含水量少,宜低温闷炒为主,程度略轻,较细嫩的做青叶,含水量多,多酚类物质多,应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以散失较多水份,便于揉捻,同时可减少苦涩味。

6.根据不同的炒青机具掌握炒青:

不同的炒青机具,由于性能不同,为达到适当的失水程度,要注意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1.手工炒青:这是传统的工艺,制高级品种茶叶和部分个体户的使用手工炒青方法,其优点是炒青均匀,闷炒保水程度好,炒青适度容易掌握,能保持炒青后的叶温。手工炒青方法是:做青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注意青叶均匀翻动,至中间稍有水汽,手感热而汤手,改用两个茶扒(半月形带木柄的木板炒手)炒青,先略抖动一、二下,散发部份水份和挥发青气,随即以双茶扒夹住炒青叶翻动,这时有低闷的细胞爆裂声,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略炒即可出锅揉捻。

2.手摇炒青机:在炒青锅上配有一个炒青把手,锅筑成斜状,锅辟成内弧形。手摇炒青机工效较高,可与六四式木质揉捻机配套,但炒青时,由于翻抖多,失水也多。因此,需要注意投叶量要适当,翻炒要均匀,转速应掌握快、慢、快。炒青过程中,应注意闷炒,减少叶子在锅中的抖扬散失水份过多,在秋茶或粗老叶炒青时,还可用遮盖灶顶等方法,以减少水份蒸发。

3.滚筒杀青机:以加热滚筒的圆筒方式炒青。青叶在筒中翻炒均匀,每次投叶量多,工效高,使用上应掌握:投叶量适当,太多则翻炒不均,升温慢,炒制时间长,太少则升温快,散失水份多,叶易焦灼,进出叶要快,使炒青程度一致,吸风散热要保持适量的水份结合,含水量多,发酵不足和投叶量多时宜适当吸风,含水量少,投叶量少和发酵充足的炒青叶要少吸风或不吸风。

三、炒青的程度

1.叶色:炒青叶转为暗黄绿色,失去光泽,叶面梗皮有皱纹,叶蒂仍有青色,靠近叶蒂的叶脉,成熟度达三分之二以上;

2.叶状:炒青叶柔软,顶叶下垂,梗弯曲而不折断,没有水份出现,手握叶略成团,稍有粘性,放手后,略散开,稍有弹性;

3.气味:青味已消除,带有一些热香味和品种的轻微酸甜味或清纯的特殊香气;

4.失水率:炒青过程中失水率16-22%,炒青后含水量为44-50%,干物质与含水量比约为1:1.7-1:1.9;

5.炒青后,应继续保持一定的叶温(60-65度),便于揉捻,炒青程度可参照季节、气候、品种、茶青含水量、发酵程度、嫩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

青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亚类。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是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各类乌龙茶名: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闽北水仙;铁观音;白毛猴;八角亭龙须茶;黄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种;凤凰水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大红袍;铁罗汉;白冠鸡;水金龟。

茶品种:黄大茶 关于茶品种:黄大茶


想了解《茶品种:黄大茶》知识吗,丰富的《茶品种:黄大茶》内容等你来看!

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

特征

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吉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

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黄大茶产品按品质优次分3级6等。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鱼目混珠”。

种类

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历史

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

制作方法

1.鲜叶采摘

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春茶一般在立夏前后2~3天开采,为期1个月,采3~4批。夏茶在芒种后3~4天开采,采1~2批,不采秋茶。采摘方法为,留鱼叶采,做到“三采三留”,即采符合标准的对夹叶,留小的正常芽叶;采顶苗,留侧苗;采肚苗,留蓬。叶要新鲜,采回的鲜叶要合理摊放。雨水叶要薄摊。如叶层厚,应勤加翻拌。白天采晚上制,一般不隔夜。

2.炒茶

又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个阶段。炒茶锅用普通饭锅,砌切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倾斜呈25~30度。炒茶扫帚系用竹丝扎成,长1米左右,竹丝一端直径10厘米。炒法: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1)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50~200℃,投叶量250~500克。叶量多少,视锅温高低和炒茶技术而不同。炒法是:两手持炒茶扫帚与锅壁成一定角度,在锅中旋转炒拌,竹丝扫帚有弹性,使叶子跟着扫帚在锅中旋转翻动,受热均匀。要转得快,用力匀,不断翻转抖扬,使水气及时散发,炒约3~5分钟,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2)二青锅(初步揉条):锅温稍低于生锅,炒法与生锅基本相同,但用力要大,转圈也要大,起着揉条作用。茶要顺着炒把转,否则茶叶要满锅飞,不能成条。当茶叶炒至成团时,就要松把,将炒把夹带的茶叶甩出,抖散团块,散发水气。松把后再炒转,用力一次比一次大,使之揉成条。当茶叶炒至皱叠成条,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3)熟锅:熟锅是进一步做成细条,锅温130~150℃,方法与二锅基本相同,旋转搓揉,使叶子吞吐在竹丝炒把间,谓之“钻把子”。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3.初烘

用烘笼烘焙,温度应控制在120℃左右,烘叶量2~2.5千克。每隔2~3分钟翻烘一次。烘30分钟,到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觉,折之梗皮连,即为适度。下烘后立即进行堆积。

4.堆积

初烘叶趁热装入茶篓或堆积于圈席内,稍加压紧,高约1米,置于高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视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及黄变程度而定,一般是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

5.再烘焙

堆积变黄叶子经拣剔老叶杂物后,进行足火。黄大茶足火可分拉小火和拉老火两个阶段。

(1)拉小火: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每次烘投叶量10千克,隔5~7分钟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大约30分钟,即可下烘摊晾3~5小时,再行拉老火。

(2)拉老火:温度130~150℃,每次烘投叶量12.5千克。烘时要做到勤翻、匀翻、轻翻。烘至足干,茶梗折之即断,茶叶手捻即成粉末,梗心起泡呈菊花状,金黄色,梗有光泽,并发出浓烈的高火香、烘顶冒出青烟、足干上霜为止。时间约40~60分钟,下烘趁热包装待运。

产品特点: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油润,汤色深黄,叶底黄色,味浓厚耐泡,具有突出高爽的焦香味。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品种:黄大茶》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343.html

上一篇:青茶的功效

下一篇:青茶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