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的药理特性(四)

2019-11-13
(二)茶对人类疾病的疗效 关于茶叶的药用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已被公认。但用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茶在药用上很大程度还属于经验性质的。20世纪后期以来,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研究的参与,使得对茶叶的药用效组份及其药功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茶的药用成份 目前已经证实,茶叶中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组份,主要有以几类。 (1)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一般含量为2-5%。每杯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40毫克左右咖啡碱。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具有提神的作用。由于茶叶的咖啡碱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所以它和游离态的咖啡碱在生理机能上有所不同。在对咖啡碱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报告中的结论是:在人正常的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2)多酚类化合物 可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红茶中的含量约为干重的10-20%,它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组成,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儿茶素类中主要包括表儿茶素(简称EC)、表没食子儿茶素(简称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GCG)。这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份。业已证明,它们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 (3)维生素类 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维生素B族的含量一般为茶叶干重的100—150ppm左右。菸酸(维生素B5)的含量是B族中含量最高的,约占B族中含量的一半,它可以预防癞皮病等皮肤病。茶叶中维生素B1含量比蔬菜高,维生素B1能维持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核黄素(维生素B2)的含量约每100克干茶10-20毫克,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每天需要量的5-7%,它可以增进皮肤的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叶酸(维生素B11)含量很高,约为茶叶干重的0.5-0.7ppm,每天饮用5杯茶汤即可满足人体需要量的6-13%。参与人体核苷酸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谢功能。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高级绿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0.5%,维生素C能防治环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茶叶中维生素E(生育酚)的含量约为茶叶干重的300-800ppm,主要存在于脂质组份中。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氧化过程,因此具有抗衰老的效应。茶叶中维生素K的含量约每克成茶300-500国际单位,因此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的需要。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 (4)矿质元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如磷、钾、钙、镁、锰、铝、硫等。这此矿物质元素中的大多数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茶叶中的氟素含量很高,平均为100-200ppm左右,远高于其他植物,氟素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局部地区茶叶中的硒素含量很高,如我国湖北恩施地区的茶叶硒素含量最高可达3.8ppm。硒对人体具有抗癌功效,它的缺乏会引起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的发生。 (5)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已报道有25种,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酸总量的50%以上。众所周知,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有的氨基酸和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 (6)其他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组份外,茶叶中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组份,它们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却具有独特的药效。如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数量的功效;茶叶中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份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茶叶在嫌所条件下加工形成的a-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精选阅读

茶的药理特性(五)


2、茶的疗效作用 现将茶叶对人体健康的药效作用分别归纳如下。 (1)兴奋提神 有人曾用小白鼠分别喂饲生理盐水、绿茶浸出液和咖啡碱水溶液,然后放在回转器上测定其运动能量。结果表明,喂饲茶叶浸出液后60分钟即可明显促进其运动量,与生理盐水组有明显关差异,加咖啡碱组增强运动量的作用最为显著。现代社会中出售的“避倦丸”,每粒含咖啡碱100-300毫克,相当于10克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茶叶提神的作用主要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效应。其机理据认为是促进肾上腺体垂体的活动,阻止血液中儿茶酚的降解,此外还有诱导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功效。而儿茶酚胺具有促进兴奋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大作用。与此相联系的是茶还具有益思的效应。有人用迷宫实验证明,用茶叶喂小白鼠后,具有使白鼠增强记忆力的效果。因此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往往在感到疲乏时喝上一杯茶,刺激机能衰退的大脑中枢神经,使之由迟缓转为兴奋,集中思考力,以达到兴奋之功效。 (2)利尿 饮茶具有明显的利尿效应,这并不是由于摄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的排尿量增加。有人用少量的绿茶提取液的浓液注射到家兔的耳静脉搏中,结果发现家兔排尿量也明显增加。利尿的机理是由于促进尿液从肝脏中的滤出率来实现的。关于利尿的药理组份,据报道是可可碱、咖啡碱和芳香油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茶的利尿作用,使尿液中的乳酸获得排除。众所周知,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乳酸是一种疲劳物质,会使肌肉感觉疲劳,因此乳酸的排出体外能使疲劳的机体获得恢复。 (3)止痢和预防便秘 茶的止痢效果早在临床中应用。据报道,用绿茶治疗痢疾的效果优于其他价格昂贵的化学药物,而且有较长的持效。用绿茶治疗后第2-3天,赤痢菌即受抑制,第5-10天患者完全恢复。半年后重新检查,未发现有阳性带菌。茶叶的止痢效果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特别是EGC和EGCG)对病原细菌的明显抑制作用。 便秘有习惯性、神经性、营养不足和驰缓性便秘等多种。便秘是由于肠管松驰使肠的收缩蠕动力减弱。茶叶中茶多酚的收敛作用使得肠管蠕动能力增强,因此具有治疗便秘的效果。此外茶中的微量茶皂素也促进小肠蠕动的作用和对驰缓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据报道,饮茶对习惯性便和神经性便秘也具有治疗效应。 (4)防龋作用 龋齿是人类的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儿童。茶叶的防龋效果早已补证实。茶树是一种能土壤中富集氟素的植物,嫩梢中氟的含量为40-720ppm,老叶中含量更高,达250-1600ppm,而且水溶性氟的会含量很高。有人曾将不同浓度的茶汤用氟化钠调节其中氟的浓度到10ppm,结果凡茶汤中氟浓度愈高,防龋的效果也愈好。这表明共叶中除氟素外,还有其他防龋的成分。有人曾对300名学龄儿童第天饭后饮1杯(100毫升)含1克茶叶的茶汤,连续1年,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饭后饮茶的儿童龋齿比不饮茶的平均减少57.2%。北京口腔医院曾对400名学龄儿童每天饮用2次茶水,每次300毫升(所用成茶中的氟含量为400ppm,水与茶成比例为1200:1)进行观察,结果连续饮用茶水200天以上的儿童,其龋齿率比不饮茶的降低10%。浙江医科大学曾在松阳县古市镇小学学生中进行用茶水漱口对降低龋齿发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用茶水漱口的儿童龋齿率降低80%。 在牙膏中添加氟化钠以预防龋齿发生,在国际上广泛采用,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在儿童用牙膏中不得不加入氟化钠,以避免儿童刷牙时有意或无意将含氟化钠的牙膏吞入。在中国曾利用粗茶中的氟素加入牙膏以取代氟化钠,并经实验证明对预防龋齿具有明显的效果。 茶叶的防龋作用机制除了由于氟素的作用外,茶叶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则可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龋齿细菌。龋齿连锁球菌是口腔中普遍的蛀牙病原菌。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它和牙齿表面带有相同的原菌。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它和牙齿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无法在牙上着床,而且受到来自齿垢中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但这种病原细菌会分泌促进蔗糖分解物—葡萄糖聚合的酶,一旦口腔中有蔗糖存在,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即会在该菌周围形成葡聚糖,这样该菌得到一层免受其他菌类干扰的保护膜,又改变了该菌的电荷状况,因而易于在牙表着床,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从牙髓渗向牙表的正常分泌液减少,病菌即乘机侵人牙内,不断繁殖增生形成蛀孔。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葡聚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菌表聚合,这样病菌便无法在牙上着床,使龋齿形成的过程中断。此外,茶叶中的皂甙的表面活性作用,增强了氟素和茶多酚类化合物的杀菌作用。因此茶叶的防龋作用,主要是这三类化合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茶还有增强牙齿抵抗力的效能。茶属碱性食品,牙齿中的钙在体内碱性矿物质不足时,会溶解在血液中起着补充的作用,因此一般人体在长期疲劳后,牙齿会变得脆弱,易生蛀牙,这是缺钙的缘故。茶本身是一种碱性物质,因此能抑制钙质的减少,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 除了防龋外,茶还有清除口臭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们在进食后残留在牙缝中的蛋白质食品成为腐败细菌增殖的基质。茶叶中的多酚类化物合具有杀菌作用,而茶皂素的表面活性作用具有清洗的效果,因此表现有清除口臭的作用。 (5)助消化作用 茶叶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可以增强消化蠕动,因而也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饭后,尤其是摄入较多量的含脂肪食品后饮茶是有益的。据报道,乌龙茶具有独特的分解脂肪的能力,因此在进食较多量动、植物性脂肪食品时,喝浓茶(特别是乌龙茶)有助于把多余的脂肪排出体外。正由于这种作用所发挥的减肥效果,使得乌龙茶以每年数亿罐的销售额在日本畅销。苏联常用浓茶治疗胃道不消化疾病。 在茶叶有助于人体消化的同时,茶还具有制止胃溃疡引起的出血功能,这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而起到保护作用。 茶叶还具有吸收人体有害物质的能力,它不仅可以“净化”消化道器官的微生物,还对胃、肾以及部分对肝脏履行独特的化学净化作用,因此在苏联将浓茶称之为“人工肝脏”。 (6)明目作用 茶可以明目的功效在我国的许多古医书早有记载。人眼的晶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比其他组织高,不少眼科专家认为,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易导致晶状体混浊而患白内障,因此多饮绿茶有助于保护眼睛。据对200例白内障患者的调查表明,在70名男性患者中,有饮茶习惯者20人,占28.6%;而无饮茶习惯者50人,占71.4%。在130名女性患者中,有饮茶习惯者45人,占34.6%,无饮茶习惯者85人,占65.4%。无饮茶习惯中的白内障发病率比有饮茶习惯者高1.5倍以上。浙江省中医院调查了2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饮茶的关系。结果发现有饮茶习惯者白内障发病率较低,只占总患者数量的35%,而无饮茶习惯者的发病率占总患者数量的65%,由此可见,饮茶,尤其是多饮绿茶,对白内障有一定预防效果。 夜盲症是我国村中发生比较普遍的眼科疾病,主要和缺乏维生素A有关。茶树鲜叶虽未发现有游离的维生素A,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其含量为每100克干茶含17-20毫克,绿茶中胡萝卜素含量约为16毫克,红茶中含量稍低,约为7-9毫克。这种含量水平可与胡萝卜和菠菜的含量相比拟。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在肝脏和小肠中可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可与赖氨酸作用形成视黄醛,增强视网膜的辨色力,因此多饮茶,尤其是绿茶,对夜盲症有一定预防效果。 (7)抗衰老作用 人体中脂质过氧化过程中证明是人体衰老的机制之一,因此人们服用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起到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而且活性强度超过维生素C和维生不比E。所报道,20ppmEGCG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200ppm的维生素E和50ppm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A(丁基羟基苯甲醚),且与维生不素C和维生素E有增效作用。不同的茶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具有较多数量取代羟基的酯型儿茶素较强,其活性次序按下列程序递减:EGCG>EGC>ECG>EC。实验证明,用绿茶中的茶多酚或EGCG喂饲小白鼠后,发现可抑制皮肤粒线体中脂氧化酶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肝脏和小肠中谷胱甘肽-S-转换酶的活性增强,起着抗氧化的效应。 (8)减轻吸烟对人体的毒害 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弊无利,为了身体健康,应提倡尽量少吸或不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被吸入人体后会促进血管收缩的激素分沁量增加,而血管收缩的结果会影响血液循环,减少氧气的供应量,导致血压上升。多吸烟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使体内维生素C含量下降,加速人体衰老。据调查,每吸一支烟可使体内维生素C含量减少25毫克,吸烟者体内维生素C的浓度低于不吸烟者。每天吸一包烟的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会降低25%,因此吸烟者喝茶,尤其是喝绿茶,可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C。此外,绿茶还有强化血管之效。因此,喝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吸烟的毒害。众所周知,香烟烟雾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化学致癌物,这些物质已证明对人体会产生遗传毒性,而绿茶提取物证明对苯并芘和黄曲霉素等致癌物的形成有抑制效应。中国医学院仲瘤研究所最近研究证明,绿茶提取物可以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的诱导畸变。在香烟过滤嘴中加入茶叶提取物,对降低烟雾中有毒成分的尝试,在国内外均已获成功。因此从保护人体健康角度出发,提倡吸烟者同时饮茶,对减轻香烟的毒害作用是有益的。 (9)消炎灭菌作用 业已证明,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伤寒轩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链球球菌和痢疾等多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就不同茶类而言,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绿茶杀细菌活性最高,而且茶的级别愈高,活性也愈强。据报道,日本早在50年代就广泛用茶治疗鼠疫,苏联也用茶浓缩汁治疗肠伤寒和痢疾。近年的研究还发现,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和儿茶素类化合物,对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用茶叶提取液处理烟草叶片,再用茶叶病毒接种,结果处理过的叶片上的坏死病斑明显减少。这就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对动物病毒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此外,茶叶中的黄烷醇类能促进肾上腺体的活动,而肾上腺素的增加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透性,减少血液渗出,同时对发炎因子组胺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属于激素型的消炎作用。茶黄烷醇类化合物本身还具有直接的消炎效果。因此在古代,我国民间就有用茶叶汁处理伤口,以防止伤口发炎的做法。 (10)醒酒作用 酒后饮浓茶可以醒酒,这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人们饮酒后主要靠人体肝脏中酒精水解酶的作用,将酒精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这种水解过程中,需要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相反,体内维生素C供就不足,会使肝脏的解毒作用逐渐减弱,而出现酒精中毒的可能。饮酒时同时吸烟,更会由于维生素C含量降低而加剧酒碎,因此在酒席上或酒后喝几杯浓的绿茶或乌龙茶,一方面可以补充维生素C,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体外,此外茶叶中的茶多酚还有助于脂肪的分解。酒醉的人往往因为大脑神经呈现麻痹状态而产生头晕、头疼和身体机能不协调等现象,喝浓茶可刺激麻痹的大脑中枢神经,有效地促进代谢作用,因而发挥醒酒的功能。 (11)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污染。各种重金属(如铜、铅、汞、镉、铭等)在食品、饮水中含量过高是其中一个方面。业已证明,这此重金属的含量过高以人体健康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如过量铅引起的铅中毒,会使人降低免疫力和寿命缩短;过量汞的摄入,会损害肾脏和神经系统;过量的镉往往由于损害骨髂而引起一种人类的慢性疾病。实验证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强的吸附作用。有人曾用升汞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然后加入茶煎汁,结果发现茶汁可使汞离子沉淀,时间愈长,沉淀效果愈好。有人用茶末同甲醛、硫酸和碱处理后在60℃下搅拌2小时,用水洗净后干燥,过筛。经处理后的茶叶对水中的银、镉、钴、铜、镍和铅等重金属具有非彻底的吸附效果,因此在有些国家推荐多喝茶以减轻水和食品中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12)防辐射作用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以来,人们对放射性同位素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已有足够认识,由此医学界相继进行各种防辐射方法的研究。50年代日本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蒙难者迁移到茶区居住并饮用大量优质绿茶,不仅仍然存活,而且体质良好,这一调查发现,茶是一种有希望的辐射解毒剂。有人用绿茶、红茶和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喂饲大白鼠,再用致死剂量的放射性锶—90进行处理。结果发现,茶叶可以吸收90%这种危险的同位素,而且吸收的时间比同位素到达骨髓的时间为短。进一步的实验还发现,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吸收放射性锶并阻止它扩散的作用,饮用足够数量的浓绿茶,可使生物体内积累的锶—90数量显著低于允许水平。我国进行的研究表明,饮用浓绿茶可使患癌症后进行辅射照射引起的白血球数量明显下降的患者白血球数量增加,效果可达90%以上。我国天津茶叶加工厂等单位曾用茶叶提取物加工成一种名为7369的升白剂,根据对放射性职业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患者试验结果,每天服用三次,每次5~7天,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疗效达80%。关于这种防辅射作用的有效组份,据认为是一种脂多糖化合物。 (13)降血压作用 高血压是一种人类常见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规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应在149/90毫米汞柱以下,血压在160/95毫米汞柱或以上者为高血压,而血压值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临界性高血压。高血压在我国成年人中平均患病率为4.94%(3~10%)。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本态性高血压)和症状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另一种则认为由于受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类物质的控制所引起。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它进入血循环后,可促使血管紧张素原分解为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 sin I),血管紧张素I无活性,它必须经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作用,将其C位末端的二肽(组氨酸—亮氨酸)切断,变为具有强升压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的出现可使血管收缩,并促进胆固醇的分泌,结果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通常认为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降压效果。目前已经证明,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特别是ECG和EGCG)和茶黄素,对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苏联也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用高浓度的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降低血压。同时多喝绿茶对易致中风和血管淤塞的人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使血管保持弱性,消除脉管痉挛,具有防止血管破裂的功能。此外,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能使血管壁松驰,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日本曾采用一种新加工工艺将茶树鲜叶放在氮气条件下处理6小时,使茶叶中形成大量γ—氨基丁酸。根据临床实验,对降血压有明显效果。茶叶中的芳香甙(芦丁)也具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和增强血管壁韧性的功效。我国长沙茶厂等单位以茶叶为原料制成“速溶减肥茶”,经临床实验,通过7~24周不同疗程后,血压平均下降34/24毫米汞柱。 (14)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和中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由于在大动脉和中动脉内呈现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黄色粥糜样病灶,动脉壁出现纤维增生和变硬,是形成心脏和脑缺血病症的主要原因。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其并发症居于死亡原因的首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有脂质浸润、平滑肌增生、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动脉内膜损伤等学说。因此降低血脂含量,促进纤溶、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但其中降低血脂含量是最重要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脑溢血、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肥胖症等都与高血脂有关。 血浆中的脂质超出正常范围称高血脂(Hyperlipoidemia)。血脂指血浆中的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过多,会附着在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并给心脏带来负担,因而降低心脏机能。绿茶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还有强化血管的功效。有人曾经用茶叶提取出来的儿茶素(如EGCG)和胆固醇一起喂大白鼠。结果表明,喂EGCG后大白鼠体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同时粪便中的类脂化合物和胆固醇排泄量增加。我国曾报道用“猴王牌”速溶减肥茶对高血脂患者进行临订实验。患者日服2~3次,每次3克,经2个月服用后,甘油三酸脂含量平均下降51.5%,胆固醇含量平均降51.5%,胆固醇含量下降34.3%。与此相类似的是日本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产茶地区的脑中风死亡率比非产茶地区的脑中风死亡率低。除了绿茶外,乌龙茶也有明显的分解脂肪的功效,因此在苏联和日本都把茶叶列为减脂食品。 血栓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变化、血管壁的变化和血液淤滞等三个因素。血栓形成是由于血小板团块在静脉和动脉的管壁附着,并通过凝血酶的作用使血小板聚集,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防治动脉血栓病的关键。目前已经通过实验证明,茶叶中的儿茶素等、茶黄素和茶红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血液抗凝和促进纤溶的作用。我国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联合用茶叶中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对214个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对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促进纤溶具有明显效果。20毫克红茶或30~40毫克各种绿茶,可抑制每毫升含血清纤维蛋白原1毫克的血浆凝固。我国福建省用乌龙茶进行的家兔活体实验也证明,饮茶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和抑制血栓的形成。综上所述,茶叶既可以抑制动物细胞对脂质的吸收,又可以加速清除或分解已进入主动脉壁的脂质。 (15)降血糖和对糖尿病的疗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多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紊乱。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Ⅰ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不论是Ⅰ型或Ⅱ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同样有高血糖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往往山现血糖高的生化指标。有人用人工诱致高血糖的大白鼠作为实验材料,用绿茶水浸出液喂饲。结果表明,各种绿茶的冷水浸出液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热水浸出液的效果不如冷水浸出液。红茶的效果不如绿茶。日本曾用茶叶去除咖啡碱后制成一种专治糖尿病的药物,经临床实验结果,其效果与胰岛素相仿。茶叶降血糖作用的有效组份目前报道有如下三种。一种是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和核糖(比例为1.7:5.1:4.7)三种糖类的复合多糖,第二种是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第三种是茶叶中的二苯胺。此外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能促进动物体内糖分的代谢作用,认为对患先天性糖尿病的患者可采用常饮用绿茶作为辅助疗法之一,而没有糖尿病的人常饮绿茶也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6)抗癌、抗突变作用 癌症是当前世界上引起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所谓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的改变和遗传物质(基因)的改变。突变也可以发生在体细胞内。癌症也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是正常基因被致癌因素变为致癌基因,再受到另一些物质的影响后,致癌基因表达,引起产生不正常蛋白质及细胞分裂,并分化为癌细胞。通常认为突变和癌有密切关系。癌症的起因多年来有两种学说,即病毒致癌学说和化学物质致癌学说。尽管存在上述两种学说,但对基本致癌过程的见解是一致的。大量研究工作已经肯定癌症是由致癌基因引起的,它在正常细胞中都存在,但是没有表达,不形成转化蛋白,这种在正常细胞中致癌基因是不活化的,因此又称为原癌基因(protoncogene),它必须经活化后才能产生转化基因。这种蛋白实际上是一种蛋白激酶,能使磷酸根离子除着在酪氨酸上,在质膜上蛋白质的磷酸化对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通常认为癌症是由原癌基因活化后造成的。在癌症的致病过程中,需要一些化学物质来完成这种活化过程。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凡引起的致癌基因形成的物质称引发物质(initiator),而使致癌基因表达出来的物质称促成物质(promotor),也有一些物质兼具两种作用。因此,凡对上述阶段中的一个产生抑制作用的,就具抗癌效应。 关于茶叶的抗癌作用问题,从70年代后期起,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围绕着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尽管他们采用不同的茶叶和提取方法,如茶叶鲜叶提取液、绿茶提取液、儿茶素一铝络合物、绿茶热水浸出液的乙醚萃取液、绿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类化合物(如EGCG)等,但都报道有抗癌活性,而且兼具抑制引发和促成两种作用。根据国内外用小白鼠、大白鼠、家兔等实验动物活体内和在活体外进行的大量研究,都表明茶叶提取物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紫外线、12—0—十四烷酰咐拜醇—β—醋酸酯(TPA)、苯并吡、7、12—二甲基苯并蒽、3—甲基胆蒽和N—甲基—N—亚硝基脲等致癌物引起的皮肤癌、肺癌等癌症具有很明显的抑制效应。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最近报道了对140余种茶叶进行活体外和活体内的实验。大量的实验结果肯定了茶叶的抗癌抗突变作用,表现对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具有阻断作用。在不同茶类中,绿茶的活性最高,其次为紧压茶、花茶、乌龙茶和红茶。日本在1969~1982年进行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表明,在静冈县中西部主产绿茶的地区,女性和男性的胃癌和其他的标准化死亡率比率(SMR)显著较全国平均值低。胃癌SMR值低的城市居民有较强的饮茶习惯。这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饮茶与低癌症发病率间的联系。 总结80年代来国内外在茶叶医学方面的研究,在抗癌、抗突变的机理上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抑制最终致癌物的形成 从化学物质致癌学说观点来看,癌症的发生必须有一些物质来引发致癌基因的形成或促使其表达,这些物质常称为致癌物质。但这些致癌物质,并不一定一开始就以最终致癌物状态出现,有时它们的先成物在人们内出现,然后变成致癌物质。例如众所周知的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但它并不是以亚硝胺状态进入人体的。它是由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形成的。亚硝酸盐来自蔬菜或其他食品,二级胺则来自各种水产或其他食品,它们各自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胃中酸性的条件下化合成亚硝胺。研究证明,单是亚硝酸盐或二级胺均不能致癌,而只有合成为亚硝胺后才具有强致癌性。因此抑制最终致癌物的形成无疑具有抗癌作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用茶叶进行的实验证明,多种茶叶均有不同程度抑制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效果,其中尤以绿茶和乌龙茶的效果最为明显,而龙井茶的抑制和阻断效应居各种茶叶之首。 ②调整原致癌物质的代谢过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多种外来物质随着食物、饮水而进入人体。人体内具有完善的酶体系将这些外来有害物进行代谢,将它变为极性的无毒化合物,排出体外。人体肝脏微粒体中的多功能氧化酶就具有执行对各种外来物进行氧化代谢的功能。这种多功能氧化酶是一个酶复合体,其中细胞色素p—450起着主要的作用,它具有双重性作用,一方面对亲脂性外来物质,特别是有毒物质进行氧化代谢,起着解毒的功效,但另一方面许多原致癌物或原致突变物,也必需通过微粒体酶系的代谢活化,形成致癌物或致突变物。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儿茶素物质,具有抑制某些能活化原致癌物的酶系的作用,对其代谢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功效。 ③直接和亲电子的最终致癌代谢物起作用 除了上述抑制最终致癌物形成的机理外,已形成的最终致癌物就可能对原致癌基因进行引发或促成,因此直接和亲电子的最终致癌代谢物起作用,改变其活性,而减少对原致癌基因的引发和促成,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癌症诱发可能性的降低。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化合物,可使最终致癌物的数量减少。根据用不同活性组份的研究表明,其直接和最终致癌物起作用的活性次序依次为:EGCG>ECG>EGC>EC。 ④抑制致癌基因与DNA共价结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只有少数化学致癌物无需生物体内代谢活化而可直接和细胞大分子发生亲电子反应,大部分的化学致癌物必须通过生物体内酶体系的作用,使其变为具有亲电子性的代谢物,这时它们才有可能和富含电子基因的大分子化合物相结合。生物体细胞中的DNA、蛋白质等大分子存在大量富含电子的基因,因此化学致癌物极易和细胞内的上述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形成加成物。由于致癌物插入到DNA分子中,使得这些分子的结构发生歪曲和畸变,造成遗传信息传递错误,进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结果细胞发生突变和引发致癌。研究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化合物可使共价结合的DNA数量减少34~65%,其中尤以EGCG、ECG和EGC的效果最为明显。绿茶茶多酚的效果与EGCG效果相仿。 ⑤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或称游离基,它是指一些寿命很短,但性质非常活跃,且具有单个不成对电子的化学基因。自由基的大量出现是致癌机制之一,因为它可以凭藉其亲电子本性而与一些大分子化合物相结合,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因此对自由基的清除效应也是抗癌、抗突变的一个重要机制。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生物体内自由基不断产生,也不断被清除。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由基浓度是很低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往往是自由基的浓度增高到损伤机体的程度,自由基的清除可通过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和抗氧化剂(黄酶类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作用来完成。茶叶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活泼的羟基氢,能提供活泼的氢与自由基反应,生成惰性产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因而中断或减慢自由基参与的反应。已有研究证明,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其清除效率可达60%以上。 (17)其他。 除了上述16个方面外,茶还可以作为预防胆结石、肾结石和膀胱结石形成的药物,作为支气管炎和感冒时的发汗药和增进呼吸作用的药物,可以预防痛风和消除人体中有害的盐类及毒素的积累,治疗瘰病,防治各种维生素缺乏症。茶叶还要作为人体铜和铁元素的重要来源,它们是形成人体血红蛋白朊和红血球所必需要的,因此在苏联将茶用来治疗因食品中长期缺铁而引起的贫血症。茶还可以预防粘膜、牙床出血、浮肿、眼底出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咀嚼干的茶叶可减轻怀孕妇女和妊娠期反应以及晕车、晕船引起的恶心。

茶的药理特性(二)


2、茶方与制剂 有关茶的方剂与制剂,从古至今有很多文献资料。茶方应包括如下两大类:含有茶叶的茶方与“非茶之茶方”。此处,只介绍含有茶叶的茶方与制剂。 (1)单方与复方方,法也;剂,齐也,也就是配合与调和的意思。所以,中医的方剂就是研究如何配伍、处方与制剂的学问。方剂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法、方、药”四大环节之一。 方剂,有许多种类,自古就有“七方”、“十剂”之别。但其最重要的两类,则属“单方”与“复方”。单方,即只由一种药组成方剂。复方,则由两种药以上组成方剂。多者可达数十种。下文《茶的二十四功效》中所述主治病症,一般仅用茶叶一味即可取效,故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茶方中的单方,其附方多配伍其他药物,故属于复方。此处将对茶复方的一般知识,及兼有多种功效而难于纳入茶的二十四功效中某一项者,作一简略的介绍。 茶的药用复方,从制备与服用法上分析也有许多类型,这就是中药的“制剂”。研成细末服用者,称“散剂”;水煎后服用者,称“汤剂”;制备为成药者,一般称为“药茶”。从方剂组成说,有些方剂组成中有茶;另一些是方中无茶,但在煎服时必须用茶汤送服。 各种茶方各具不同的功效,自然与所配伍的药品(或食品)有关。至于方剂的配伍原则(如“君臣佐使”)以及各药之间所发生的作用(如“七情合和”),请读者查阅中医药专业书籍,此处从略。 (2)茶方简史 从历史上看,最早记载茶的药用方剂的是三国魏时张揖的《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寿末置瓷器中,以汤活覆之,用葱、姜毛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本方具有配伍、服法与功效,故属于方剂。 自唐宁以来,有关茶的药用方剂有很大发展。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一则单方,后代文献每有转引:“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痰厥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孙思邈的学生孟诜,是我国第一位食疗专家,所著《食疗本草》,是这一领域的一部最重要著作。所记方剂,多简略易行,例如:“茶治……腰痛难转,煎茶五合,投醋二合,炖服之。”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宋代《和剂局方》与《太平圣惠方》和明代《普济方》等中医巨著中,都有“药茶”的专篇。在《太平圣惠方》第97卷,有《药茶诸之》,共列8方。其中,有茶叶者4方:“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豉茶方”,配伍荆芥、薄荷、山栀、石膏等;“治伤寒头痛烦热石膏茶方”,配伍石膏;“治伤寒鼻塞头痛烦躁薄荷茶方”,配伍生姜、石膏、麻黄等;“治宿滞冷气及止泻痢硫黄茶方”,配伍硫黄、诃子皮等。另有4方虽无茶叶,但用萝摩、皂荚等“如造茶法”制成,并“一依煎茶”法饮服。从这4方看来,饮茶方式已成为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可谓开现代“茶疗”的先河。 据《梦梁录》第16卷《茶肆》载,杭城茶肆,“暑天添卖雪泡梅花茶或缩脾饮暑药之属”。据李仁众考证(见《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1期):雪泡茶可以冷饮,缩脾饮中配有砂仁、乌梅、甘草等中药6种。乌梅,即今日一般制备酸梅汤的原料。可知,应属防、治两用的茶汤或代茶饮料。 综观古今所有茶方与制剂,在古代方剂中最知名的应属川芎茶调散系统,而近代方剂中应用最普遍的应属午时茶系统。 (1)川芎茶调散 茶的药用方剂,在传统古方中以宋朝《和剂局方》的川芎茶调散最为著名。该方从名称看,即可知主药为川芎与茶叶,其组成如下:“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白芷、羌活、甘草烂各二两,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不见火)八两”。其服用法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下,”所以本方为方剂组成表面无茶而实际服用有茶的类型。 本方“常服清头目”,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最为有效,即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苔白,脉浮等。本方用茶送药的目的,在于茶性苦寒而润,上可清头目,外可祛风邪而解表,又能制约方中所用风药的温燥与升散。当然是由于茶叶在本方的重要性,茶才列在方名中。还有一点需要指出,该方用量一般按一两等于30克,一钱等于3克计,下同。 与川芎茶调散有关的方剂,沿有以下四种,其组成与功效、主治、服用方法等,均大同小异,构成茶的药用方法的重要系列: 茶调散(《赤水玄珠》方)“治风热上攻,头目错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片芩二两(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一两,细芽茶三钱,白芷五钱,薄荷三钱,荆芥穗四钱,上为细未,每服二三钱,用茶清调下。” 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方)由川芎茶散加菊花、僵蚕而成。功效民主治均同川芎茶调散。由于菊花与僵蚕均以疏风清热为主要功效,故对辨证偏于风热者较为适宜。 苍耳子散(《重订严氏济生方》方)“辛夷半两,苍耳子(炒)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细未,每二钱,用葱、茶清食后调服”。本方功效为祛风通 窍,主治鼻渊,症见鼻塞,流浊滋而不止,前额疼痛。 川芎茶(《简便单方》)由川芎3克,茶叶6克组成,共研细未,和匀,开水泡饮。功能祛风止痛。适用于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身重,肢体烦痛。本方可视为川芎茶调散的最简衍变方。 (2)午时茶 茶的药用方剂在近代应用得最广泛的,应推午时茶。午时茶和叶的配方不尽相同,剂型略有差异(块状或粗粒),名称也有不同,但有以下各点相同,故同属一类:第一,以茶为主;第二,组方庞杂,总以芳香、辛温的健脾、化湿、辟浊、理气、疏散、解表药为主;第三,炒制最宜天中、午时;第四,是已经制剂成型的中成药; 第五,其功效与主治近似。 现介绍两种如下: 午时茶(《中国医学大辞典》方) 组成:茅术(苍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各300克,厚朴、桔梗、麦芽、苏叶各450克,红茶10千克,生姜2.5千克,面粉3.25千克。 制法:行将生姜刨丝打汁候用。上药除应炒者外其余生晒,研成粗末。将姜汁、面粉打浆和药为块、每块约干重15克。 应用:本方功能发散风寒、和胃消食;适用于风寒感冒、寒湿内滞、食积不消;症见寒重热轻、胸闷、恶心,不思饮食,身困乏力,头痛体痛等。每用1—2块,水煎热服,盖被取汁。如药汁太凉,或服后外出吹风,则疗效稍差。 天中茶(《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方) 组成:制川朴、制半夏、杏仁(去皮)、炒茶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紫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茅术、炒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六神曲、炒山楂、茯苓各120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0克,红茶叶3000克。 制法:除大腹皮外余药共研粗粉,将大腹水煎汁,过滤去渣,取汁拌入药粉内,晒或烘干,用纸袋盛装,每袋9克。 应用:本方功能疏散风寒,健脾和胃,适用于四里感冒,寒热,头痛,胸闷,呕恶,咳嗽,鼻塞,便泻,腹痛等。每服1袋,1日2次,用纱布袋包煎或开水泡汤服。 (3)茶药的制备 药茶的制备,主要分药材粉碎与配制成型两大步骤,以后制成块状、饼状或散粒,定量装于包(袋)中。药与茶的品质以及炮制的遵循规范,自然是茶药质量的首要因素。 药材粉碎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共研:将方中的部分药材(包括茶叶)或全部药材混合,然后进行粉碎。本法适用于无粘性、少胶质的药材。 分研:将方中的药材个别地进行粉碎。适用于含有易挥发物质的药材(如麝香、冰水)或贵重药材(如羚羊、珍珠)。 掺研:将方中的一般药材先行粉碎,取其部分药粉与油脂较多的药材(如柏子仁、火麻仁)或颗粒较小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掺合共研。 串研:将方中一般药材先行粉碎,取其部分药粉与粘性的药材(如龙眼肉、熟地)串合,粉碎成不规则的碎块或颗粒,在60℃以上充分干燥,然后再共同粉碎成粗末。 至于配制成型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混合法:将方中一般药物先行粉碎,个别药材(如质地坚硬、多粘胶等)煎成汤剂,然后混合,拌匀,经干燥(晒干或烘干)后定量装于包装袋中即成。 压制法:将已经粉碎的药材混合,拌匀,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均匀的软材,再用铜模压成规定大小和重量的方块,干燥,包装,即成。如方中含有可溶性化学药品时,可先将它溶于少量的水中,加部分药粉吸收,经低温干燥(40℃)后,再与其余药粉混匀。 以上所述,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制药茶法。近代,还有将药材制流浸膏或提取有效部位或成分后,与茶叶相合(喷酒、混合等)制成药茶的方法。

茶的药理特性(三)


3、茶的二十四功效 关于茶的传统用法的功效,不但在历代茶、医、药三类文献中多有述及,而且在经史子集中也散见不少,近人的文章也每有论之。我国学者根据五百种左右的有关资料(绝大多数是古代文献,个别也有近人之作),将其中有茶叶医疗效用的内容总结成茶的传统功效二十四项。 现将有关文献(共计92种)分类总结如下: 本草类:共28种 《神家食经》托名佚名,引自《茶经》。 《桐君录》托名佚名,引自《太平御览》。 《新修本草》唐.苏敬等撰。 《本草拾遗》唐.陈藏器撰。 《食疗本草》唐.孟诜撰。 《本草图经》宋.苏颂等撰。 《本草别说》宋.陈承撰。 《山家清供》宋.、林洪撰。 《汤液本草》元.王好古撰。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 《日用本草》明.吴瑞撰。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 《本草原始》明.李中立撰。 《食物本草》明.汪颖撰。 《救荒本草》明.朱撰。 《野菜博录》明.鲍山撰。 《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 《本草图解》明.李士材撰。 《上医本草》明.赵南星撰。 《本经逢原》清.张璐撰。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撰。 《食物本草会纂》清.沈李龙撰。 《本草求真》清.黄宫绣撰。 《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孟英撰。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编。 《中国药学大辞典》谢利恒编。 《药材学》南京药学院编。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 医学类:共23种。 《枕中方》佚名,引自《茶经》。 《孺子方》佚名,引自《茶经》。 《华陀食伦》托名佚名,引自《养生寿老集》。 《陶弘景新录》托名佚名,引自《太平御览》。 《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撰。 《妇人方》唐.郭稽撰。 《兵部手集方》唐.李绛撰。 《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等撰。 《圣济总录》宋.陈师文等撰。 《仁斋直指方》宋.杨士瀛撰。 《瑞竹堂经验方》元.萨谦斋撰。 《普济方明唐.朱撰。 《摄生众妙方》明.张时彻撰。 《医方集论》明.俞朝言撰。 《胜金方》佚名,引自《本草纲目》。 《老老恒言》清.曹慈山撰。 《医药指南》清.韦进德撰。 《慈惠小编》清.钱守和撰。 《外科证治全书》清.许克昌撰。 《验方新编》清.鲍相撰。 《医药指南》周复生编。 《养生寿老集》林乾良、刘正才编。 茶书类:共11种。 《茶经》唐.陆羽撰。 《采茶录》唐.温庭筠撰。 《茶谱》五代.蜀.毛文锡撰。 《大观茶论》宋.赵佶撰。 《茶谱》明.钱椿年撰。 《茶疏》明.许次纾撰。 《茶录》明.程用宾撰。 《茶解》明.罗廪撰。 《茶经》明.张谦德撰。 《茶寮记》明.张树声撰。 《续茶经》清.陆廷灿撰。 经史子集类:共30种。 《广雅》三国.魏.张揖撰。 《博物志》晋.张华撰。 《述异记》南朝.梁.任昉撰。 《唐国史补》唐.李肇撰。 《东坡杂记》宋.苏轼撰。 《格物粗淡》宋.苏轼(?)。 《物类相感志》宋.苏轼(?)。 《古今合壁事类外集》宋.虞载撰。 《岭外代答》宋.周去非撰。 《续博物志》宋.李石撰。 《调燮类编》宋.赵希鹄撰。 《敬斋古今注》元.李冶撰。 《三才图会》明.王折撰。 《滴露漫录》明.谈修撰。 《山笔尘》明.于慎行撰。 《通雅》明.方以智撰。 《台湾使槎录》清.黄叔撰。 《黎岐纪闻》清.张庆长撰。 《荷廊笔记》清.俞洵庆撰。 《广阳杂记》清.刘献廷撰。 《聪训斋语》清.张英撰。 《饭有十二合说》清.张英撰。 《片刻余闲集》清.刘埥撰。 《广东新语》清.屈大均撰。 《台游日记》清.蒋师辙撰。 《瓯江逸志》清.劳大与撰。 《竺国纪游》清.周蔼联撰。 《檐曝杂记》清.赵翼撰。 《岭南杂录》清.吴震方撰。 《一研斋笔记》王孝撰。 现将茶的二十四功效逐一阐述如下。就当指出,在中药文献中有两种叙述方式:一种是从功效而言,偏于“药”这方面;另一种是从所治的疾病或症状而言(中医多用“证”来概括),偏于“病”这方面。后者,多用“主治”这两个字引出。例如关节疼痛,中医属“痹证”,认为是由风湿外袭所致,从功效而言就是“祛风湿”,从主治风湿外袭所致,从功效而言就是“祛风湿”,从主治而言就是“主(或治、疗,意同)痹痛”。茶的二十四功效,都有这两种类型的内容,比例多少不定。同一种功效,每书的用词多有衍变,系文字上的同义词一类。这二十四功效,单用茶叶一味即有效。为加强疗效,还可复方应用。有关方剂,即附于该功效之后。这就是大型“本草”文献中的“附方”体例。有些功效,前人还附有典型病例,今亦广予搜罗附于其后。 (1)少睡 以从功效而方为主,共27条。称“令人少睡”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和《本草经疏》;称“令人少眠”者有《博物志》和《三才图会》;称“令人少寐”者有《本经逢原》;称“令人不寐”者有《调燮类编》;称“不寐”者有《续博物志》;称“令不眠”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不睡”者有《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称“少睡”者有《茶谱》(毛氏)、《茶经》(张氏)和《饮膳正要》;称“睡少”者有《老老恒言》;称“醒睡眠”者有《本草图解》称“醒睡”者有《随息居饮食谱》和《中国药学大辞典》;称“破睡”者有白居易诗与《茶寮记》;称“不昏”者有《本草纲目》;称“兴奋神经”者有《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故“令人少睡”现代有“提神”之称,属于神经兴奋的结果。 从主治而言者,共计3条。称“除好睡”者有《食疗本草》;称“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者有《汤液本草》;称“治神疲多眠”者有《药材学》。所以,茶叶的“令人少睡”功效,除对生理、病理的睡眠与好睡良好的清醒疗效外,还可用治因疾病所引起的昏迷、昏愦等。《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记有一则治“痰热昏睡方”,即用茶叶同川芎、葱白适量水煎服。 关于茶的少睡功效,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每有论及。例如:明代陆树声《茶寮记》称茶“除烦雪滞,涤醒破睡。谭(即谈的古体)渴书倦,此时勋策”。唐代郑遨《茶诗》:“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与吕岩《大雪山下》:“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破玉尘”与陆游《昼卧闻碾茶》:“玉川七碗河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等。 (2)安神 以从功效言为主,共21条。称“清心神”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清神”者有《饮膳正要》、《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除烦”者有《东坡杂记》、《茶谱》(钱氏)、《本草纲目拾遗》、《随息居饮食谱》和《瓯江逸志》;“涤烦”者有《茶经》、《唐国史补》和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因于心火旺盛或心气虚则“阳浮于外”,遂出现烦、闷等症状;严重者,惊、厥、癫等也会发生。又,神不安于宅,则意乱、健忘,故称“悦志”者有《神农食经》和《千金方》;称“久食益意思”者有《华陀食论》;称“益思”者有《茶谱》(毛氏)和《茶经》(张氏);称“能诵无忘”者有《述异记》;称“使人神思闦爽”者有《本草纲目》;称“破孤闷”者,有唐代卢仝诗;称“醒神思”者有《调燮类编》。 从主治言者有“体中烦闷”(一作“愤闷”)者,见于晋代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与唐代温庭筠《采茶录》,仅此2条。 古代诗文中,亦多论及茶的安神功效。如: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之“祛襟涤滞,致清导和”,明代许次纾《茶疏》之“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宋代苏轼《寄周字孺茶》;“意爽飘若仙,头轻快如沐”与沈辽《谢德相惠新茶》:“一泛舌已润,载啜心更惬,不唯豁神观,亦足畅烦”等。 茶的安神方剂,有以下4种: 《圣济总录》姜茶散方:“治霍乱后烦燥、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七,好茶末一钱七,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未令熟,即调干姜末服之”。《周益生家宝方》:“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一两,为末,用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泛丸,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 《摘玄方》:“风痰癫疾,茶芽、栀子各一两,煎浓汁一碗,服良久,探吐”。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3)明目 茶的明目功效,自古以来就为人乐道,故多从功效而言。称“明目”者有《本草拾遗》、《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毛氏)和《随息居饮食谱》;称“清于目”者有《食物本草会纂》。 从主治言者,共有2条:称治“目涩”者有《茶经》;经疗“火伤目疾”者有《本草求真》。另外,在下文“清头目”中,另有数条与明目有关。 明目药茶方的数量很多,以几部眼科名著而论,《银海指南》有3方,《医宗金鉴.眼科心法》有24方;《银海精微》有32方,《审视瑶函》有36方;以上四部书即有95方之多。从应用方法看,绝大多数是用茶汤送下丸散。现举几例如下: 《银海指南》补肝散,治肝虚羞明,流泪,用蜡茶调服。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还睛丸,治绿风内障,用茶清送下;护睛丸,治胎患内障,空心茶清送下;涩瞖还睛散,治眼生涩瞖,用细茶入药煎;止痛没药散,治血灌瞳神,食后热茶清灌下。 《银海精微》神清散,治眼生瞖膜,食后清茶送下;肝连丸,治肝虚眼痛,茶汁送下;菊花散,治眼部流泪,用茶汁送服。 《审视瑶函》救睛丸,治青盲,食后茶清送下;石决明散,治白内障,用茶清调下;滋阴地黄丸,治少血劳神,眼目昏暗,食后茶汤送下;消凝大丸子,治目中瘀血,用茶汤嚼下。 当然,明目方中用茶也并非仅限于送服的,有些方剂的处方中即有茶。例如:《沈氏尊生方》中的“蜡茶饮”,“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各一钱,细辛、防风、羌活、荆芥、川芎各五分,加盐少许,清水煎服”;又如《眼产要览》,治“烂眼皮;甘石、黄连、雨前茶共研极细,点”。 (4)清头目 从功效言者仅“清头目”一项,有《汤液本草》、《本草图解》、《本经逢原》、《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药大辞典》。比较具体的内容,见于从主治言的部分。称“头目不清”者,仅有《本草求真》;其余均与头痛有关。有关清头目的方剂,亦多与头痛有关。称“治头痛”者有《茶谱》(毛氏);称“理头痛”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治“脑疼”者,有《茶经》,称“俞头风”者有《岭外代答》;称治“头痛目昏”者有《药材学》。 茶叶治头目不清特别是头痛的方剂,历代方书多有记载。例如:“合芎蒡、葱白煎饮,止头痛”,见于《日用本草》,比方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有引用,特称可治“热毒头痛”,恐未当。除了前述川芎茶调散系列可治头痛以外,还有以下诸方: 《医方大成》方:“治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未食后煎服,立效”。 《医方集论》方:“治偏正好风,升麻六钱,生地五钱,雨前茶四钱,黄岑、黄连各一钱,水煎服”。 《千金要方》:“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叟即吐;叶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渴则差。” 《本草纲目》方:“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两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人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 (5)止渴生津 从功效言者,共12条,称“止渴”者有《茶经》(张氏)、《调羹类编》、《神农食经》、《本草拾遗》、《茶谱》(毛氏)、《饮膳正要》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疗渴”者有《唐国史补》;称“解渴”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止渴生津液”者有《食物本草会纂》;称“清胃生津”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润喉”者有卢仝诗。 从主治言者,共9条。称“热渴”者有《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在三图会》;称“烦渴”者有《药材学》、《中药大辞典》;称“作渴”者有《本草经疏》;称:“消渴不止”者有《本草求真》;称“渴喜一碗绿昌明”者有白居易诗。 (6)清热 以从功效言为主,共8条。称“清热解毒者有《本草求真》;称“清热降火”者有《中国药学大辞典》;称“降火”者有《本经逢原》。称“去热”者有《食疗本草》;称“涤热”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泻热”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破热气”者有《本草拾遗》;称“清热不伤阴”者有蒲辅周用药经验。 从主治言者,共2条。称“疗热证最效”者有《台湾使槎录》;称“可除胃热之病”者有《广阳杂记》。 关于茶叶的清热功效,可从茶的性味上看。上文曾述及,茶的药性是“寒”。据中医理论:“寒可清热”,“疗热以寒药”,故茶可以清热。热证的范围与衍变最广,暑证与热毒亦属于热,故又可与下文消暑、解毒合参。 关于茶的清热方剂,可以《太平圣惠方》的《药茶诸方》(卷97)为例。诸章共列有药茶方与非茶之药茶方各4种。其药茶之4方中,有3方幸免治热证,例如:“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豉茶方”;“治伤寒头痛、烦热石膏茶方”与“治伤寒鼻寒、头痛、烦躁薄荷茶方”。3方中所用药物,除方名中的葱白、豆豉、石膏与薄荷以外,尚有荆芥、栀子、生姜、麻黄等。 (7)消暑 茶既可清热,又可止渴生津,故亦兼消暑、解暑。古代文献言及此者不多。从功效上言,仅《仁斋直指方》与《本草图解》两条称“消暑”;从主治上言,也仅2条,即《本草别说》的“治伤署”与《台游日记》的“可疗暑疾”。 (8)解毒 中医药书籍的“毒”,从病证方面言以“热毒”占重要位置。所以从药治方面多称“清热解毒”。此外,咽喉、皮肤诸以及瘟等,亦多与热毒有关,今亦附此。 茶的解毒功效,文献上所见共有7条。从功效言者有《本草求真》,称“清热解毒”;《中药大辞典》称“解毒”;《本草逢原》称“辟”,称“解诸中毒”,皮日休《茶中杂咏序》称“除而去疬”;《岭南杂记》称“利咽喉之疾”。 现将茶的解毒方剂附数则如下: 《简便方》:“解诸中毒,芽茶、白矾等分、研未、冷水调下”。 《万氏家抄方》茶柏散方:“治诸般喉证,细茶三钱(清明前者佳),黄柏三钱,薄荷叶三钱,硼砂(煅)二钱,上各研极细,取净未和匀加冰片三分吹之”。 《保和堂秘方》载:“诸毒,努力不退,硫磺研细未敷上即退。再用收口药,烂茶叶五钱,乌梅三个烧灰,共为未,再敷上即消”。 (9)消食 茶的消食功效,从主治言者仅“食积不比”1条,见于《本草求真》;而从功效言者则有19条之多。称“消食”者为最多,计有《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毛氏)、《饮膳正要》、《本草经疏》、《本草图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药大辞典》。称“消突食”者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和《瓯江逸志》;称“消饮食”者有《古今合壁事类外集》;称“消积食”者有《三才图会》、《黎岐纪闻》和《瓯江逸志》;《滴露漫录》则称:“消腥肉之食,解青稞之热”。称“解除食积”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广东新语》;称“解酒食之毒”者有《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目》。称“去胀满”者有《黎岐纪闻》;称“去滞而化食”者有《山家清供》;称“去积滞秽恶”者有《食物本草会纂》;称“养脾,食饱最宜”者有《聪训斋语》;称“芳香微甘,有醒胃养脾之妙”者如蒲辅周经验;称“甚有助胃力”者如《一研斋日记》。关于茶的消食功效的附方也不少,如《串雅补》中治虫积、虫胀方:“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关于临床特异的验例,莫过于《医方集论》上所载的一例:“人肚(腹)胀,不思饮食,用五虎汤治之;核桃、川芎、紫苏、雨前茶,以上药行煎,好时加老姜、砂糖在汤内,即服”。 (10)醒酒 从功效言者,共计6条。称“醒酒”者有《广雅》、《采茶录》、《本草纲目拾遗》和《瓯江逸志》;称“解酒”者有《仁斋直指方》;称“解醒”者有《续茶经》。 从主治言者,共计5条。称治“酒毒”者有《本草图解》和《药材学》;称“醉饱后饮数杯最宜”者见于《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目》。 文人每兼好茶与酒,故唐宋诗中多言及茶之醒酒功效。例如: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醉人”,徐铉《和门下殷待郎新茶》:“解喝消残酒,清神感夜眠”;陆游《谢王彦光提引送茶》:“遥想解醒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 (11)去肥腻 茶的去肥腻功效,自古受到人们的推崇。若从文献观察,全部均从功效言,未有主治立条者。称:“去肥腻”者有《檐曝日记》;称“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者有《老老恒言》;称“去腻”者有《东坡杂记》、《茶谱》(钱氏)和《茶经》(张氏);称“解油腻、牛羊毒”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去人脂”者有《本草拾遗》和《食物本草会慕》;称“解荤腥”者有《饭有十二合说》;称“去腥腻“者有《瓯江逸志》;称“解炙18毒”者有《食物本草》和《本草图解》;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称:“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去肥腻,自然可以避免肥胖,与近代的“减肥”相类似。《本草拾遗》称之为:“久食令人瘦”。中医药有关去腻解肥、去脂转瘦的作用,尚未受人重视。古本草常有“轻身”、“换骨”、“延年”之句,其实,也是去腻解肥之意。 关于茶的去肥腻功效,《秋打丛话》载有一则十分生动的验例:“北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岐黄者见之,问其仆,曰:每餐如是,已十有余年矣。医者曰,病将作,凡药不能治也。俟其归,尾之北上,居为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曰: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茶数瓯。医爽然曰:此毒唯松萝茶可解,怅然面返。” (12)下气 茶的“下气”功效,在文献中论及者共有12家之多。称“下气”者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三才图会》、《本草经疏》、《饮善正要》、《本草图解》、《本草纲目拾遗》和《中国医学大辞典》。“下气”一词,鉴于鑫与消食相连,自属与消胀、降逆、止暖呃有关;如广其义,则可泛及于下文之通利大、小便。 此外,称“通利肠胃”者有《竺国纪游》;称“消胀”者有《续茶经》;称“消膨胀”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开郁利气”者有《要经逢原》。 关于茶的下气功效,有关方剂如《串雅补》;治虫积、虫胀,“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三棱、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不但茶叶有下气的功效,茶籽也有。《本草纲目》载:“上气喘急,时有咳嗽,茶籽、百合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又载治喘嗽:“不拘大人、小儿,用糯米泔少许磨茶籽,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 (13)利水 从功效言者占绝大多数,从主治言者仅《圣济总录》称治“小便不通”与《药材学》称治“小便不利”。称“利水”者有《本草拾遗》和《本草求真》;称“利水道”者有《茶谱》(毛氏)和《茶经》(张氏)2条;称“利尿”者有《中药大辞典》和《中国药学大辞典》;称“利小便”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饮膳正要》和《三才图会》。此外,以下文“利大小肠”等尚有3条,如《圣济总录》海金砂散方:“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砂一两,蜡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煎生姜、甘草汤调下不拘时。未通,再服”。《验方新编》:“治尿不通,茶清一瓶,入砂糖少许,露一夜服”。综上所述,共计16家。 (14)通便 从主治言者仅《本草求真》1条,称“二便不利”,余均从功效言。称“利大肠”者有《食疗本草》;称“刮肠通泄”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利大小肠“者有《本草拾遗》;称“利二便,通大小肠”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 《郭中妇人方》载:治“产后秘塞,以葱调蜡茶未,丸百丸,茶服,自通,不可用在黄利药”。 《慈惠小编》载:“治产后便秘,用松萝茶叶三钱,米白糖半盅,先煎开,入水碗半,用茶叶煎至一碗服之,即通”。 (15)治痢 言功效者,仅《本经逢源》一家,称“止痢”,其余均从主治言。称“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宜”者有《仁斋直指方》;称“合醋治世痢甚效”者有《本草别说》;称“治热毒赤白痢”者有《日用本草》;称“同姜治痢”者《本草图解》;称治“血痢”者有《本草求真》。 绿茶治痢,在民间与中西医学界均有盛名,单方已可取效。复方配伍方面,较多的是与生姜同用。《本草图解》与《日用本草》均有茶“同姜治痢”的记载,《仁斋直指方》并强调指出:“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先姜细切,与真茶等分,新水浓煎服之”。《上医本草》亦载:“赤白冷热痢,生姜细切一与真茶等分新水浓煎服之,甚效”。 《食疗本草》方:“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久患痢者,亦宜服。” 《圣济总录》方:“治血痢,盐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蜡茶加醋汤沃服之”。 《普济方》:“大便不利清血,脐腹作痛,里急后重,及酒毒一切下血并皆治之,用细茶半斤碾末,川百药煎五个烧存性,每服五钱,米饮下,日二服”。 《本草别说》方:“合醋治泄痢甚效”。 《慈惠小编》方:“治五色痢,陈年年糕,陈雨前茶,冰糖,茉莉花,共煎药一碗,服之立愈”。 《凤联堂秘方》载,治“远年痢疾,用雨前茶合臭椿皮、扁柏叶、乌梅、枣仁适量,水煎服”。 关于茶叶治痢的验例,据宋代《仁斋直指方》载:“苏东坡以此治文潞公有效”。近代的临床报告中,亦多有之,且多指明系用绿茶。 (16)去痰 去痰,今作祛痰。茶的去痰功效在文献中,系以从功效言者为主,占18条之多。称“去痰”者有《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和《三方图会》;称“除痰”者有《本草拾遗》、《茶经》(张氏)和《茶谱》(毛氏);称“解痰”者有《食疗本草》;称:“逐痰”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化痰”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中药在辞典》;称“消痰”者有《本经逢原》。 称“去痰热”者有《神农食经》和《饮膳正要》;称“吐风热痰涎”者有《神农食经》和《饮膳正要》;称“吐风热痰涎”者有《本草纲目》;称“凉肝胆涤热消痰”者有《随息居饮食谱》;称 “入肺清痰”者有《本草求真》;称“涤痰清肺”者有《本草纲目拾遗》;称“去寒澼”者有《本草纲目拾遗》。 从主治言,称“痰涎不消”者有《本草求真》;称“痰热昏睡”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总计20条有关去痰。 方剂方面,以《瑞竹堂经验方》所记一则最佳;“痰咳,喉声如锯,不能睡卧,好茶末一两、白僵蚕一两为末,放碗内,倾沸汤一小盏,用盏盖定,临卧温服。又米白糖一斤,猪板油四两,雨前茶二两,水四碗。先将茶煎至二碗半,再将板油膜切碎,连苦茶、米糖同下,熬化听用。白滚汤冲数匙服之,消痰止渴。” (17)祛风解表 中医理论认为:风邪外袭于“肌表”,遂出现“表证”。治疗的方法为“解表”。盖解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意思,属于“八法”中的“汗法”。风邪极其多变,从外感言又可兼夹不同的外邪,例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三气杂至,又多侵袭关节、筋骨,出现痹痛。茶叶与上述有关的功效,共有8条。 从功效言者6家。称“轻汗发面肌骨清”者有《本草纲目》;称“发轻汗,肌骨清”者有卢仝诗;称“疗风”者有《茶谱》(毛氏);称“祛风湿”者有《本草纲目拾遗》和《广东新语》;称“辛开不伤阴”者见蒲辅周经验。 从主治言者仅2条:称“小儿痉疹不出用之神效”者有《片刻余闲集》;称“四肢烦,百节不舒”者有《茶经》。 茶的祛风解表方剂,共有如下4则: 《食疗本草》方:“茶治……腰痛难转,煎茶五舍,投醋二合,炖服”。 《本草品汇精要》亦载用茶“水煎,合醋疗腰痛”。 《医药指南》(韦氏)载:“治肩背筋肉痛,槐子、核桃肉、细茶叶,芝麻各五钱,入磁罐内,水二碗,熬一半,热服,神效”。 《医药指南》(周氏)载:“治外邪在表,无汗而喘者,麻黄、杏仁(去皮尖)各三钱,石膏五钱,甘草一钱,细茶一撮,谓之一虎汤。” (18)坚齿 茶叶的坚齿功效,近代有很多论述,一般均认为与茶所含有的氟有关。古代的文献论及坚齿用茶者,共检依4条,均从功效言。称“坚齿已蠧”者有《茶谱》(钱氏);称:“漱茶则牙齿固利”者有《敬斋古今注》。《东坡杂记》:“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蠢毒自己”。《饭有十二合说》称:“涤齿颊”。 (19)治心痛 心痛,是中医治疗的常见病。一般中医说的心痛大多是指心下部位,从解剖学来说应该是以胃与十二指肠的疾患为主。真正的心脏疾患引起的心痛,应该称之为真心痛或劂心痛。以下两张治疗心痛的药茶方,也和以上情况一致。茶的治心痛,共有三书记载,均从主治言。 《兵部手集方》:“久年心痛,十年五年者,煎湖茶,以头醋和匀服之良。” 《上医本草》所载,大约相仿。《瑞竹堂经验方》应痛丸方:“治急心气痛不可忍者,好茶末四两,楝乳香一两,为细未,用醋同兔血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温醋送下”。 此外,近代赣、闽、江、浙等地每用老茶树根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不齐、齐心衰竭、肺原性心脏病等疾患,颇具良效。 (20)疗疮治瘘 茶叶对于各种疮、瘘具有良好的疗效,内服、外用均宜。从功效方面说,与前文所述之解毒有关。茶性寒凉,故可清热、解毒与疗疮、治瘘。文献所记载,全系从主治言。称治“瘘疮”者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千金翼方》、《本草经疏》、《三才图会》和《中国医学大辞典》;称“疗积年瘘”者有《枕中方》;称“搽小儿诸疮效”者有《本草原始》。 有关茶叶闻疮治瘘的方剂,如: 《胜金方》治“蠼螋尿疮,初如糁粟,渐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浆炮,疼痛至甚者,速以茶并蜡茶,俱可以生油调熬,药至痛乃止。”据所述,很可能是指带状疱疹。 《摄生众妙方》治“脚趾缝烂疮,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细茶研末调烂熬之”。 宋慈《洗冤录》引《经验方》载治“阴襄生疮,用蜡面茶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后贴之,妙。” 《外科证治全书》载:“治下疳,雨前茶、麻黄各一钱五分,用连皮纸方七寸许,用铝粉钱半擦于纸上,铺前两药,卷成筒子,火灼存性,研细,加冰片各一分,研细用之”。 (21)疗饥 茶为饮食之品,可以疗饥,又与益气力(见下条)有关。从文献上看,均从功效言。称“疗饥”者有《本划纲目拾遗》和《广东新语》。《野菜博录》称:“叶可食,烹去苦味二三次,淘净,油盐姜醋调食”。《救荒本草》称:“救饥,将嫩叶或冬生叶可煮作羹食”。 (22)益气力茶与益气力有关的记载,文献中仅查及5条。从功效言者4家;称:“有力”者有《神农食经》和《千金要方》;称“轻身换骨”者有《陶弘景新录》;称“固肌换骨”者有《图经本草》。从主治言者1家,称“固肌换骨”者有《图经本草》。从主治言者1家,称“治疲劳性精神衰弱症”,见于《中国药学大辞典》。 (23)延年益寿 有关茶的延年益寿功效,检及8家文献曾予记载。称“养生益寿”者有《荷廊笔记》。因为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天年”(即自然寿命之意)为100—120岁,这在《黄帝内经》与《千金要方》上都有述及。何以多数人不能活到天年呢,这是因为患病夭折的缘故。所以,避免疾病也应属于延年益寿的范畴。《图经本草》称:“祛宿疾,当眼前无疾”;明代程用宾《茶录》称:“拌擞精神,病魔迹”;苏东坡《游诸佛舍,一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也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关于茶可延年益寿的实例,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所载:“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宜皇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进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 在古代,延年益寿的方药与方法(如导引、气功)往往坡上神仙的外衣,茶叶也自难免。《茶解》称:“茶通神仙。久服,能令昇举”;《陶弘景新录》称:“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古仙人)服之”;《本草纲目》引壶公《食忌》:“苦茶久食羽化。” (24)其他 茶的其他功效不成系统者,尚有以下数条:《格物粗谈》称:“烧烟可辟蚊,建兰生蛋斑,冷茶和香油洒叶上”;《物类相感志》称:“陈茶未烧烟,蝇速去”;《救生苦海》称:“口烂,茶根代茶煎饮”。此外,尚有以下与茶有关的方剂: 《医方集论》方:治三阴疟,“雨前茶三钱,胡桃肉五钱(敲碎),川芎五分,寒多加胡椒三分,未发前入茶壶内,以滚水冲泡,乘热频频服之。吃到临发时,不可住。” 《本草纲目》方:治“月水不通,茶清一瓶入砂糖少许,露一夜服,虽三个月胎亦通”;又,治“痘疮作痒,房中宜烧茶烟恒熏之。”

茶的药理特性与人体健康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且是有益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将稳步增长。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人口增长2.75倍,同期茶叶消费量则增加7.5倍。据专家预测,新世纪茶叶是所有饮料中最具竞争力的,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将比l999年增长50%,人口的增长将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推算五十年内,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2%以上。茶叶是我国人们的传统饮料,据专家预计,国内茶叶消费将每年以2―3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已开始向多用途和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如罐装茶水、茶食品、保健茶等已纷纷面市,利用茶和茶籽提取的茶多酚、咖啡碱、茶皂素、精炼油等也已应用于医药、轻工业等行业。

茶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已被公认。茶作为最好的保健饮料之一,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这是因为人们通过长期的饮茶实践体会到,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还能预防疾病。

一、祖国医学对茶的药理特性与保健作用的认识。

相传距今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作斗争,在寻找食品、尝试各种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的解毒作用。即历代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为茶树鲜叶中富含多酚类等收剑性很强的成分,有较强的灭菌和解毒作用,所以茶叶最初是直接饮用新鲜的叶子,以药用为主。中医将茶叶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历代药物专著中,就有许多饮茶与健康的记载,治疗各种疾病的茶叶单方、复方、散剂、冲剂不胜枚举。在唐代即有“茶药”的记述。如:唐代陈藏器即认为“茶为万病之药”,明代慎行也称“能疗百病皆茶”。

茶不但对各种疾病有治疗作用,还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本草纲目》分析茶的药理作用便认为:“头目不清,热上也。以苦泄其热, 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

茶方与制剂,是茶疗的关键。方有单方、复方,以一味茶叶防治疾病者称为单方,以茶与多种药物配伍防治疾病者便是复方。制剂大体有三:碾成细末冲服的叫“散剂”,水煎后服用的叫“汤剂”,制备为成药者,称为“药茶”。

古来关于单味茶叶的治疗作用,记载甚多,《中国茶经》归纳为“二十四功效”,若加归并 ,仍有16种功效:明目醒脑、提神安神、清热解暑、止渴生津、消食化脂、下气通肠、化痰平喘、利水消肿、通便止痢、醒酒解乏、祛风解毒、洁牙坚齿、缓解心痛、疗疮治瘘、止饥益氧、益寿延年。其中以既提神又安神,即通便又止痢,说明茶与其他中药一样,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此为其他饮料和化学合成药物所无法相比。

二、现代医学对茶叶药理特性与保健作用的认识。

随着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现代人们对茶叶的药用有效成分与药理功效有了新的见解。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十分有益的影响。已证实茶叶中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有以下主要五种成份: 咖啡碱、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类,矿质元素、氨基酸。此外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成份,虽含量不高,却有独特的药效。

饮茶有益于健康,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主要具有如下功效:

(1)茶多酚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是人类健康的卫士;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茶叶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功能调节剂。中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都证明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保护造血功能,治疗放射性疾病的作用,用适量植物脂多糖注入人体后,在短时间就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3)具有抗辐射损伤的功能,它是长期接触射线的“荧屏族”、核工业工作者、医生、飞行人员等的保护神;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红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人们称茶叶为“原子时代的饮料”。

(4)能有效抑制致癌物质对人体的侵害,抑制甚至杀灭某些癌细胞,还可避免一些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北京医科大学1988年的化验结果,凌云白毫茶对亚硝基化合物致癌的阻断有较明显的作用,阻断率高达94%。据

茶的药理特性与人体健康的联系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且是有益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将稳步增长。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人口增长2.75倍,同期茶叶消费量则增加7.5倍。

据专家预测,新世纪茶叶是所有饮料中最具竞争力的,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将比l999年增长50%,人口的增长将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推算五十年内,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2%以上。茶叶是我国人们的传统饮料,据专家预计,国内茶叶消费将每年以2—3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已开始向多用途和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如罐装茶水、茶食品、保健茶等已纷纷面市,利用茶和茶籽提取的茶多酚、咖啡碱、茶皂素、精炼油等也已应用于医药、轻工业等行业。

茶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已被公认。茶作为最好的保健饮料之一,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这是因为人们通过长期的饮茶实践体会到,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还能预防疾病。

一、祖国医学对茶的药理特性与保健作用的认识。

相传距今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作斗争,在寻找食品、尝试各种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的解毒作用。即历代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为茶树鲜叶中富含多酚类等收剑性很强的成分,有较强的灭菌和解毒作用,所以茶叶最初是直接饮用新鲜的叶子,以药用为主。中医将茶叶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历代药物专著中,就有许多饮茶与健康的记载,治疗各种疾病的茶叶单方、复方、散剂、冲剂不胜枚举。在唐代即有“茶药”的记述。如:唐代陈藏器即认为“茶为万病之药”,明代慎行也称“能疗百病皆茶”。

茶不但对各种疾病有治疗作用,还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本草纲目》分析茶的药理作用便认为:“头目不清,热上也。以苦泄其热, 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

茶方与制剂,是茶疗的关键。方有单方、复方,以一味茶叶防治疾病者称为单方,以茶与多种药物配伍防治疾病者便是复方。制剂大体有三:碾成细末冲服的叫“散剂”,水煎后服用的叫“汤剂”,制备为成药者,称为“药茶”。

古来关于单味茶叶的治疗作用,记载甚多,《中国茶经》归纳为“二十四功效”,若加归并 ,仍有16种功效:明目醒脑、提神安神、清热解暑、止渴生津、消食化脂、下气通肠、化痰平喘、利水消肿、通便止痢、醒酒解乏、祛风解毒、洁牙坚齿、缓解心痛、疗疮治瘘、止饥益氧、益寿延年。其中以既提神又安神,即通便又止痢,说明茶与其他中药一样,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此为其他饮料和化学合成药物所无法相比。

二、现代医学对茶叶药理特性与保健作用的认识。

随着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现代人们对茶叶的药用有效成分与药理功效有了新的见解。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十分有益的影响。已证实茶叶中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有以下主要五种成份: 咖啡碱、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类,矿质元素、氨基酸。此外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成份,虽含量不高,却有独特的药效。

饮茶有益于健康,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主要具有如下功效:

(1)茶多酚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是人类健康的卫士;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茶叶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功能调节剂。中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都证明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保护造血功能,治疗放射性疾病的作用,用适量植物脂多糖注入人体后,在短时间就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茶的药理功效


喝茶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其实,喝茶不需要理由,喜欢一个人尚且不需要理由,更何况是一杯茶。但是当茶作为一个爱好渗透到生活中,我相信每个人爱茶人都会想要更熟悉和了解它,所以,即使喝茶不需要理由,我们依然可以去了解它的方方面面,成为明明白白的爱茶人。

茶为药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许多史书中均对茶叶的药用价值有详细的记载。茶叶中具有药理作用是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作为一种饮品,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品所不具备的。

茶的药理功效——防癌。

研究证实茶多酚能阻断人体内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的功效。绿茶的阻断作用最强,阻断率达90%以上。其次是花茶、乌龙茶和红茶。通过试验发现,用1克茶叶沏泡两次,每次150毫升水饮用,就可完全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合成。

茶的药理功效——防辐射。

研究表明,茶叶中含的多酚类物质、脂多酸、维生素C、维生素A的综合作用,有防辐射功能,特别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能力。喝茶能有效地防止辐射引起的白细胞下降。采用放射治疗的癌症病人,服可溶茶能消除或减轻放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性病,用茶叶提取物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对血红细胞减少症,用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在80%以上。

茶的药理功效——有助于护齿明目。

研究表明,饮茶、用茶汤漱口、刷牙可预防龋齿。常喝乌龙茶的人,龋齿发生率下降60%左右。因为,茶叶中含氟量比较高,每100克干茶叶中含氟量为10-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天饮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1.5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中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及护齿都是有益的,茶叶中维生素C的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的浑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作用。

茶的药理功效——防治心血管疾病。

茶叶中所含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这重要的作用。人体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含量过高,就会导致血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等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EGC和茶单宁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明显具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液,抗血液斑块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血液粘度等作用,因而有防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茶的药理功效——防治肠道疾病。

茶叶中含脂肪酸和芳香酸等有机酸有杀菌作用,可治疗细菌性痢疾、慢性溃疡性大肠炎、回肠炎等肠道病。

茶的药理功效——生津止渴解暑。

由于茶水中的多酚类、糖类、果胶、氨基酸等与口中涎液发生化学变化,使口腔得以滋润,产生清凉感觉。咖啡碱可调节体温,故喝茶能生津止渴解暑。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喝热茶也比其他饮料解渴,而且降温持续时间较长。

茶的药理功效——消脂减肥。

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早在唐代《唐本拾遗》中就有对茶有减肥效果的记载,“久食令人瘦”。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咖啡碱、肌醇、叶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增强胃液分泌,调节脂肪代谢,所以喝茶能减肥。

茶的药理功效——提神益思消疲劳。

研究证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又能加快血液循环,活跃筋肉,促进新陈代谢,使人解除疲劳。

茶的药理功效——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表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毫克超氧化岐化酶,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控制人体中产生的过氧化脂质,防止老化,同时茶多酚控制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达74%,大大超过了维生素E的作用。

茶的药理功效——降血糖和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高引起的。试验证明,各种绿茶的冷水就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此外,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能促进动物体内糖分的代谢作用,患先天性的糖尿病的患者可采用常饮绿茶作为辅助疗法之一,而没有糖尿病的人常饮绿茶叶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茶还可以作为预防胆结石、肾结石和膀胱结石形成的药物,作为支气管炎和感冒时的发汗药物,可以预防痛风和消除人体中有害的盐类及毒素的积累,预防各种维生素缺乏症。茶叶还可以作为人体铜和铁元素的重要来源,它们是形成人体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所必需的,因此可用来治疗因食品中长期缺铁而引起的贫血症。

茶叶的药理功效显著,但是它不能代替药品存在,把它作为一种健康的日常饮品,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茶的药理作用


《茶的药理作用》

茶为药用,在我国已有2700年的历史。东汉的《神农本草》,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明代顾元庆《茶谱》等史书,均详细记载了茶叶的药用功效。《中国茶经》中记载茶叶的药理功效有24例。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将茶叶列为保健饮料。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正如宋代诗人欧阳修《茶歌》赞颂的那样:“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具体作用有: 1、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稗益。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治愈率达90%左右。 6、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10、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氛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饭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水仙茶的药理功效


氟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缺氟就会影响骨脂和牙齿的健康,而茶叶是含氟较多的天然饮料。茶叶含适量的咖啡碱,故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加上茶叶中的挥发油清香芬芳,饮之令人心旷神怡,即有提神醒脑之效。

维生素C的功用近年来研究了不少,一致认为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对防病强身极为有利,茶叶含卡富维生素C,泡茶水温不宜过高,这样维生素C不会遭 到破坏,故饮茶是补充天然维生素C的最佳办法。咖啡因与茶碱是茶叶中成份之一,它们能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所以是一种很好的利尿利,既能畅通小便,加强肾 脏功能,使肾脏内毒素,及废物尽快排出体外,又可防肾病及结石。

茶叶含生物碱,是一种天然碱性饮料,能中和酸性食物,保持人体体液的正常酸碱度(略显碱性).加上茶叶中的鞣质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咖啡碱又能增强胃液分泌,芳香油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故饮茶确有改善肠胄功能的作用。

水仙茶茶叶中的儿茶精,能够中和放射元素锶,减少原子辐射伤害的作用,可对抗现今城市辐射污染,故被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茶叶含丰富儿茶精,尤 以绿茶含量较多,儿茶精且有高度的维生素P的活性,能增强人体积累维生素的能力,减少血液和肝脏中脂肪的积累,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故常饮茶对防治 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都有效益。

茶叶中的维生素C对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强血管韧性、弹性都有利,而且法国及日本医学界研究证实,饮茶确有降胆固醇及减肥作用。

通过了解水仙茶的功效,我们可知茶叶含维生素B1、B2、叶酸、烟酸、维生素C等维生素。各种维生素含量不一定都很多,但经常饮茶,对补充营养也是很有价值的。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

诸多的医学实验已经证明,茶多酚有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诱导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的增高,促进致癌物的解毒;抑制和阻断人体内源性亚硝化反应,防止癌变和基因突变。抑制致癌物与细胞DNA的共价结合,防止DNA单链断裂;提高肌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摄入160mg茶多酚即对人体内亚硝化过程产生明显的抑制和阻断作用,摄入480mg的茶多酚抑制作用达到最高。

2、抗衰老作用。

按照自由基学说的理论,衰老的原因是组织中自由基含量的改变,这种改变使细胞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加速肌体的衰老进程。研究表明,过氧化脂质在体内的增加与肌体衰老进程是一致的,当体内自由基呈过剩状态时,就表现出肌体的逐渐衰老。

茶多酚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使之也能向构成肌体防御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内源成分(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那样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进行。茶多酚可以抑制皮肤线立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起抗衰老效应。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3、抗辐射作用。

50年代日本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蒙难者迁移到茶区居住并饮用大量优质绿茶?,不仅仍然存活,而且体质良好这一事实调查发现,茶是一种辐射解毒剂。

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茶多酚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从而保护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同时对脂质氧化产生抑制,减轻色素沉着。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有害射线及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在我们的周围癌症病人越来越多。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的杀伤了良性细胞,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致使人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不断减少,免疫能力减弱及其它不适反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持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稳定;改善由于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的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重的抑制作用;有效地减轻放化疗药物对肌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4、助消化作用。

茶多酚可以增强消化道的蠕动,因而也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另外茶多酚化合物可以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上,而对溃疡创面起到保护作用。茶多酚对胃、肾、肝履行着独特的化学净化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龙牙草茶药理疗效


龙芽草性味苦辛平,具有止血、健胃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创伤出血。《滇南本草》载“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滞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药典》。【佤药】全草治胃肠出血,咯血,尿血,子宫出血,眩晕病《中佤药》。【侗药】骂当难,骂贵闹,让吉义:根治胃出血,牙痛,急性肠胃炎,黄蜂螯伤;叶治刀伤出血;全草治感冒,痢疾,腹泻,大小便出血,尿道出血,产后流血不止,黄疸型肝炎,小儿盗汗,月经过多,贫血,鼻衄,阿米巴痢疾,胃出血,痧病,吐血,跌打内伤,外伤出血,脓疱疮《桂药编》。登美筛Demh Meix Sais:根芽治毒蛇咬伤[12]。【苗药】都药今,【瑶药】勾弯归,鸡穿裤:根和全草的功用同侗族《桂药编》。【仫佬药】马有弄,【壮药】棵央康:全草的功用同侗族《桂药编》。【彝药】厄什呷玛:全草治各种出血症《楚彝本草》。阿皮毛拉突和:全株治腹泻《滇省志》。【阿昌药】随的咪,【景颇药】Lap ga ba,【德昂药】萨极郎:鲜全草治疗咯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冬芽治绦虫病《德宏药录》。【土家药】路边黄:全草治咯血,衄血,痨病,水泻《土家药》。【基诺药】帕的且柯:全草治胃肠出血,月经不调,尿血《基诺药》。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1729.html

上一篇:茶的药理特性(一)

下一篇:茶的药理特性(五)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