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日本茶道 - 程序

2019-11-13

日本是必须遵照规则程序来进行喝茶活动,而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进入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 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待主人备齐所有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仪式才正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须举案齐眉与自己额头平),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时可每人一口轮流品饮,也可各人饮一碗,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主人随后可从里侧门内退出,煮茶,或让客人自由交谈。在正宗日本里,是绝不允许谈论金钱、政治等世俗话题的,更不能用来谈生意,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

精选阅读

日本茶道 - 茶道具


煮水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具。

茶道的程序


茶道的程序包括几个呢?很多朋友都还不知道吧,下面让小编给您讲解下吧。

茶道的程序

第一道 备器八则 解释: 准备器具等候使用。

第二道 倾共八则 解释: 将茶掏出。

第叁道 鉴赏佳名 解释: 鉴赏茶的名字。

第四道 清泉初沸 解释: 让饮者了解我们采用的是泉水。

第五道 茶壶淋淋 解释: 冲洗耳恭听茶壶,保持壶身的温度。

第六道 乌龙八宫 解释: 把茶叶比和乌龙,把茶壶比作宫殿,从而提高茶的身份。

第七道 冲悬壶高 解释: 冲茶的时候要悬在空中越冲越高。

第八道 推泡抽屉 解释: 将茶壶的残渣和泡沫推出。

第九道 重洗仙颜 解释: 重洗壶身。

第十道 若琛出浴 解释: 溃洗茶叶。

第十一道 游山玩水 解释: 将茶壶在茶海里烫一下,在桌布上巾贴干。

第十二道 关公巡城 解释: 均匀的分配茶水巡无次。

第十叁道 韩信点兵 解释: 最后几滴是精华。

第十四道 喜闻幽香 解释: 用闻香杯来品尝茶的香味。

第十五道 叁龙护鼎 解释: 握茶壶的姿势,把手指比喻成叁条龙,把茶壶比喻成鼎。

第十六道 鉴赏汤色 解释: 观赏茶的颜色,好的茶呈现金黄色,次品则发黑。

第十七道 细品佳名 解释: 小口,小口的饮茶,细细的品赏茶的味道。

第十八道 重赏余韵 解释: 喝光的茶杯,仍留有茶的余香。

“若琛” 解释:古时候一个造杯人的名字,后人为了纪念这个人将品名杯全部叫作若琛杯。

茶壶 解释:别名“梦沉罐”。

日本茶道 - 形成


日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

唐朝的茶会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烧火的铜盆、水壶、水缸、废水碗、一个盆式支架放着一只竹勺、一副用来夹木炭的夹子和一个放壶盖的圆形支架。茶叶则是将茶树的叶子炒熟、发酵,再挤压成型而制成的。将碾碎的茶放进茶壶,加入水将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这是最简单的吃茶法。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据说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禅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一二一一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的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的茶叶就称为“抹茶”(末茶)。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对茶叶进行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礼仪。这一时期,武士阶层为主角的“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到十三世纪,新兴的武士阶级凭借雄厚的财力经常举办以品尝各地茶叶来赌博的斗茶会,极尽奢华以用来炫耀财富并扩大交际。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院茶”过渡准备了条件。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全室铺满榻榻米的建筑设计为后世所借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此前的斗茶会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行的日本的点茶程序

日本茶道简史


据传,在中国品茶首先出现于佛教的寺院内,而茶的普及恐怕最早可追朔到[战国]中期的“蜀”地(站长注:详见茶文化的摇篮)。奈良初期(八世纪),日本派往唐代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镰仓初期(十三世纪),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珠光流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天下第一人”,成了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日本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日本源之于中国,可是如今要想一睹中国之风采,恐怕还非去日本不可。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1468.html

上一篇:日本茶道

下一篇:日本茶道 - 形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