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勐海味”到底什么味?

2019-11-13

经常被茶友问到,“什么样的味道是勐海味道?”回答了很多次,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除了多喝、多对比之外,对茶的滋味常识也要多了解一点,才能更好的体会勐海茶的特点,也就懂得了“勐海味道”。

勐海茶,滋味浓醇,苦涩皆有,显厚重,常常让茶客魂牵梦萦的,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多数茶客谓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

勐海茶,“苦”与“涩”的协调性是较好的,滋味浓,苦涩俱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

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回甘的感觉。涩为余味,由于收敛性的刺激作用,口腔会有失水的感觉,带来的是燥的感觉,有些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浓,耐泡,许多茶友喝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好像没有“韵味”,为什么?实则,这种茶的“协调性”不够好罢了。

往往这些茶,有的,苦味不够,偏甜,而涩味又来得太长,没有韵味由此而生。有的,只有苦,没有涩,没有生津,显得空荡,给人以寡水般的感觉。还有的,苦涩皆薄,微甜,没有力道,自然其韵味,只能是无味之韵味了。

从茶品内含物的说,主要是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显涩,兼有一定的苦味)、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显苦),以及氨基酸类物质(鲜爽度的来源)的配比,也就是这三种物质的含量多少,决定茶品的“协调性”,即韵味。配比合理,独具韵味。这里说“配比”,好像说是人为似的,实际上,是“茶区、茶种、天时、地利、人和”使然。

当然,通过合理的拼配技术,解决普洱茶的韵味问题,这是普洱茶精制加工厂的使命。有优秀韵味的配方普洱茶,受到茶友的亲睐,这是普洱茶的魅力之一。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


当我们在喝普洱茶时,总是会提到“勐海味”,那么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呢?

“勐海味”的说法最初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是消费者对云南勐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尤其是熟茶)产生的一种特殊“味觉”的称谓,也是勐海茶厂区别于其它厂家的重要标识。

但到了本世纪初,这种称谓开始延展,不再单是指向勐海茶厂,而是泛指勐海地区诸多茶叶生产企业出品的具有同样“味觉”的优质普洱熟茶。自此,“勐海味”脱离了勐海茶厂单独的印记,成为勐海地区高品质普洱茶的品鉴用语(“下关味”的称谓目前仍局限下关茶厂,还不能被通用)。

“勐海味”是普洱茶上千年发展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味觉”称谓,这是勐海茶叶特有的滋味与香气。目前没人能准确的说出什么是勐海味,这也是用仪器无法测定的,全靠人的感官来感觉,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勐海味”的出现是伴随熟茶的成功而降临的。因为它比生茶多了一个快速发酵过程。它更接近生物学特殊地理的概念,这种特殊地理又与特有微生物菌群有着直接联系,形成特定地理区域的产品特性,也是地理标识的重要依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坚持普洱茶只能产生在云南几个重要区域,而其它区域(尤其是云南省外)生产的普洱茶不能称为普洱茶的原因。

形成勐海味的三大要素为:勐海料、勐海发酵、勐海仓储。“勐海味”是勐海料在发酵过程中与微生物和化学转化有直接关系,也就是勐海茶在勐海发酵并在勐海存储的茶的味道。勐海料是基础,勐海发酵是关键,勐海仓储是固化品质。

人们通过对不同地区原料、不同地区发酵熟茶的反复对比发现:勐海发酵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勐海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无可复制,也就成就了勐海味不同于其它茶味的特点。

也有很多将其它地方的茶叶原料拉到勐海去发酵的案列。虽说能得到些勐海风韵,但茶香、茶汤滋味的具体表现,会因为茶叶内质本身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而且因为原料的不同,勐海地区发酵的熟茶,滋味有偏苦的,也有偏甜的。但也不是每个地方的原料拉去勐海发酵都能叫“勐海味”的。有些地方的茶发酵以后,茶汤口感、香气远不如真正勐海茶料发酵的“勐海味”。

茶叶审评里各种香味到底是什么味?有没有标准味供学习?


茶叶审评中的香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绿茶、红茶来说。对于普洱茶来说,香这个指标会相对弱化一点,我们将香这个指标分量个层次来说一下。

1、香应该从干茶香、开汤后茶直接散发出的香、挂杯香、茶汤香四个指标来判定。如果这四个指标都不错,那就是上品,可现实中这四个指标都很好的茶并不太多,大部分都会有某种的缺憾,不会让人特别满意。

2、茶香的类型,以云南普洱茶来举例,有蜂蜜香、花蜜香、花香、水果香、木香、干果香等等。花香又分为兰花香、玫瑰香、桂花香等等,太多种了。水果香有梅子香、橙子香之类,不胜枚举。绝大多数茶都有上述这些香味当中的几种混合,并不是单一的香,说某种茶有什么香一般指的就是其中的那种香比较突出一点。普洱茶香的层次感是比较富的,同一泡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体验到不太一样的香。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普洱茶的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茶香有的比较飘、有的比较沉,有一种重量感,茶汤入口后那种香是往喉部沉的,比如老班章之类。

普洱茶的香味是没有标准来提供学习的,这是因为普洱茶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不同的感觉,并且存储地不同也会有不同。因此只能通过多品尝,多接触才能掌握住不同品种普洱茶的香。

茶叶的太阳味,是什么味?


太阳味是什么味?有太阳味和没有太阳味的茶,有什么区别吗?一起来了解。太阳味是什么味?有太阳味和没有太阳味的茶,有什么区别吗?

1、晒青毛茶

这个问题实则涉及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一个环节——晒青。

指日光干燥,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普洱茶是晒青毛茶,也是由此。

晒青工艺现在也有很多讲究:

第一:尽量离开地面80~100厘米,在专门搭架的架子上晒干。

第二:晒青毛茶的晒干,最好使用“分段晒干”:揉捻成条的茶胚,含水量约58~60%,在晒青初始时的第一阶段,主要以走失水份为目的。

所以,应“薄摊快晒”,厚度在一厘米左右,待表层茶胚色泽变为墨绿(暗绿)时,翻动一次,继续晒干。

待到用手轻轻触压茶胚表面,有刺手感,折条弯而不断时,茶胚含水量约15-20%,俗称“八成干”,进入晒青的第二阶段,其目的是“促醇退涩”、“除苦提香”。

此时,应厚摊慢晒,厚度可达4~5厘米(2~3簸箕合并晒),既利用部分“湿热作用”除去部分苦涩味,促进滋味的醇和。

又要延长晒青时间,厚摊(此时已不会闷黄了)晒到足干(折梗即断),发展“日晒味”,形成独特的晒青毛茶品质风格。

2、太阳味

这里的日晒味就是“太阳味”,就是在这个晒青的过程中产生的。

太阳晒干,温度相对没有机器的那么高,时间较长,能较多的保留鲜叶的天然物质,有利于普洱茶物质转化。制成的茶滋味浓厚,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

我们知道晒过的被子给人得感觉是很好的,在春茶中,太阳直接晒干的茶,就会微微给人这样的气息,就是我们俗称的“太阳味”。

类似清鲜味和青草味的自然味道,但整体感觉比较难以形容。

当然如果成品茶如果经过直接的光线照射,也会将太阳的味道带进茶中。只不过这种情况下阳光会破坏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而产生变质,此时的味道称之为“日光臭”。

说得玄乎一点,自然条件下的干燥茶叶是吸收了天地间的精华,充分与自然接触,形成了独特的晒青普洱茶味。

3、晒棚茶

晒棚:即透明瓦棚做得一种叫做晒棚的东西,在里面闷干的普洱茶。这些晒棚基本就是一些塑料的、简陋的瓦棚。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茶农是用竹子或者木头搭起来的龙骨撑起塑料薄膜,作用就是避雨。

云南古茶山,整个古茶园是围绕澜沧江流域的,整个流域有旱季有雨季。比如春茶,就属于在旱季,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待晒干的茶叶放在簸箕里,在太阳下直接晒干。

但是在雨季,以及秋天的前半部分,茶山的雨是非常多的,几乎每天都有。

以前的云南古茶山,雨水茶、秋茶品质很糟糕的,汤水浑浊有异味等等。实际就是因为下雨就把待晒干的茶叶收进家中,形成一定的阴干,并且可能造成半烘干的情况,对普洱茶的本质损害较大。

并且在茶农家中,本身就存在一些生活的味道,会对茶叶造成污染,所以异味比较多。干燥时间长,并在这个阴干的过程中、晒的过程中,有产生了一些发酵,甚至是变质。

近些年有地方政府还有茶农本身发起,大规模的开始改造自己的初制环境,尤其以晒棚为主。

4、晒棚的作用

晒棚的出现,很好的作用就是避雨,并缩短了一个阴干的时间。

晒棚当中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能使茶快速晒干,同时不会吸附茶农家里面的一些生活异味、生活气息和烟味。

茶农收入与茶有关,晒棚避免了初制环境中造成茶叶变质的一些情况,对整个产业的正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把整个地区以前参差不齐的品质,以及规模较小的初制所的茶的平均水平往上抬了。

5、晒棚茶与阳光直射茶的差异

一部分从业者认为:是晒棚会减少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少了干燥过程当中太阳对它的照射产生的一些作用,会减少太阳味儿,会减少香气,会减少鲜爽度。甚至影响晒青茶的一个后转化的作用。

也有认为:阳光的日晒干燥,起作用的主要是阳光中的红外光谱,它通过照射茶叶提升茶叶的温度达到干燥的作用。保留阳光中的红外光合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紫外线对茶品的破坏,是毛茶干燥工序的要义。

透光晒棚,遮蔽部分紫外线,又可让红外光线提温,达到高品质。

晒棚茶和阳光直射的茶,具体有多大差异,并没有科学严谨的证明去论证。晒棚茶的品质就是少了太阳味。

从口感上看,是有一些轻微差异,但是实际差异不大。因为从初制、炒制、揉捻,整个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干燥环节时间长短的一些变化。

传说中的冰岛味是什么味?


如今的冰岛茶已然是云南山头茶的“领跑者”,是什么让冰岛茶在短短几年中成为临沧双江勐库的代表?

经过市场调查,听到最多的就是"冰岛味",那什么是“冰岛味”呢?让我们来总结下。

甜:

云南大叶种的特点就是苦涩度,作为大叶种家族一员的勐库种也是重的口味的,冰岛老寨作为勐库种的摇篮,那它的苦涩度跑那里了?这时许多茶友提出“化”这个词,苦涩度“化"得快!原来冰岛茶不是不苦涩而是苦涩度在囗腔里“化”得快。

温习下化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分子越小物质分解速度越快。从化学角度看冰岛茶的甜:甜味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糖类、天然含氮化和物(氨基酸)。糖类:糖在茶叶中存在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形态,游离态的(可溶性的)、结合态的(通过水解酶可以水解为可用性的)、不溶性的(纤维束、淀粉、木素、果胶)。可溶性糖(亦包括结合态在制茶过程中水解后的部分)是茶汤甜味的主要来源。

2.生津回甘快

生冿回甘是人们喝茶的一种全身心体验。生冿回甘的快慢是一种身体灵敏度体验,现在我们还是来研究冰岛茶汤中的味。

涩味:主要成分为多酚类物质。

甜味: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糖,及部份氨基酸。

苦味:主要成分为咖啡碱、茶碱、花青素、茶叶皂素。

喝茶的感受记忆是喝茶人修行的基本功,“涩生津苦回甘”这是喝茶人的基础感受。

3.厚度

这是描述冰岛茶茶汤的词。这其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茶汤倒入杯中视觉上的的厚,一种是茶汤入口的口感味觉的厚。

茶汤倒入杯中,很明显能感觉到茶汤的稠度、挂杯度,这是茶汤视觉之厚;茶汤入口,口腔中的感觉器官也会有反应,厚、稠、重者一般简单称之为「味厚」,是好茶。茶汤视觉之厚来源於两个方面,一个是茶中果胶物质起作用,一个是茶中的糖类物质起作用。口感之厚,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认为主要来源于茶中的糖类物质。

为什麽味厚者为好茶?其一在于我们身为品茶之人,有着人一般的感觉品评标准,通常认为厚重者强于轻薄,此人之本能,不作讨论;

4.香气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所以说香气是茶叶加工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像厨师是餐馆灵魂,茶叶加工师决定茶叶的香气,冰岛茶的香气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加工工艺上。

喝茶人常说的水路、水味、掉水、尾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许多人在品茶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水路”、“水味”、“掉水”、“尾水”等几个词,有的人可能不太清楚这些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完全不了解,没关系,今天我们就分别采访一下茶行业内的人,看看他们是对“水路”、“水味”、“掉水”、“尾水”是怎么理解的吧。

什么是水路?

水路是一种主观上对茶汤入口,经过口腔,流过喉咙的感受描述,因为茶汤入口过喉的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所以每个人口腔敏感度的不同,会影响到感受的强弱。水路的形容是非常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并没有什么科学的研究来证明,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影响水路的原因?

影响水路的原因有很多,地理因素,生态环境,树龄,制作工艺;泡茶时的用水,水温,水质等,还有冲泡手法;甚至与个人的嗅觉,味觉有关。

怎么去表达水路?

通常我们会用粗、细来形容水路。水路粗的感受一般是茶汤入口后满嘴乱跑,过喉感粗糙且有滞感;水路细一般是茶汤入口顺滑细腻、过喉柔和且无阻碍。

什么是水味?

我理解的水味就是茶水分离。

水味出现的原因?

水味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三个。

一、水质。如果水质过硬,因为硬水里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会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所以茶水味道不好,所以会出现水味。

二、茶质。我就说说普洱茶吧,在杀青时没有及时翻抖或杀青完成后没有及时揉捻,造成茶叶有“水闷气味”(秋茶或者雨水多的季节采摘制作而成的茶叶只是茶味淡,并非茶水分离)。普洱茶压饼后没有干透也会出现水味。存储过程中湿度过高转化后的茶也会出现茶水分离。

三、冲泡方法。冲泡水温过低、出汤时间过快等会造成水味比较重。

3、怎么去表达水味?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茶还是茶,水还是水,茶的内含物质与水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汤口感有所欠缺,这时就可以说有水味,或者水味重等。

掉水

什么是掉水?

掉水这个词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茶汤之间出现了不稳定,和茶与水的分离,就称之为掉水,我认为一款好茶,茶汤是会持续性很好的,特别是云南的古树普洱茶,应该是一直稳定的茶水融合为一体的。

影响掉水的原因

影响一款茶掉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天气,每一款茶都是有生命力的,天气变化影响茶汤的表现,这个主要体现在季节性的变化,比如雨季潮湿温差大的话可能会导致茶汤的不稳定,香气、口感等方面受到了影响。

二、冲泡。冲泡时,水温和水质都会影响茶的掉水。

三、茶本身的品质。影响茶本身的品质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茶的掉水,比如制作工艺、树龄、地理生态环境等,比如说树龄,台地茶的掉水会快一些,导致茶水分离,而古树茶的话,只是茶味会变淡。

怎么去表达掉水?

如果说一款茶刚开始冲泡时,茶汤入口,茶水分离,前一泡有香、甜,润,或苦、涩、等味道,但之后几泡中缺少了其中之一,比如没有了涩,或没有了香,茶汤变淡薄,就可以说这款茶掉水了,这样的掉水并不是针对出现水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茶,泡了许多泡后,味道淡了,只是浓度减弱,但茶本身之前有的滋味还存在,这不能称之为掉水。

什么是尾水?

尾水指的是一款茶的耐泡程度已经达到极限,再继续冲泡出的茶汤。比如一款茶叶在冲泡15泡以后,继续冲泡出的茶汤,喝起来只有淡淡的茶味,或者有甜味,或者有涩味,苦味,甚至有的会出现水味,这时的茶汤就我们称为尾水。

尾水是不好喝吗?

一般来说,大部分茶的尾水都不好喝,因为有些茶的尾水只剩下涩味,或者苦味,而那些掉水快的茶叶,尾水会有明显的水味,而没有茶味。但是,有些茶的尾水会很甜,很有滋味,给喝的人带来愉悦感,因为其本身内含物质的丰富,经过多次冲泡后,碱类物质已经被挥发,剩下的只有糖类物质,此时的茶汤中,有甜味和淡淡的茶香,有很多人喜欢喝这些茶的尾水,所以,一定是好茶的尾水才会好喝。

品鉴茶到了尾水怎么处理?

一般来说,品鉴一款茶,到了尾水阶段时就可以停止品鉴了,或者更换茶叶,如果是品质较好的茶,尾水好喝,而大家又愿意继续喝的话,可以继续冲泡、品尝。

看完后你有没有对“水路”“水味”“掉水”“尾水”这几个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或者你有其他的理解,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分享交流。

安化黑茶的“高马味”到底是什么?如何主要是怎么样


对于安化山头茶的印象,茶人们津津乐道最多的莫过于“高马味”、“木杨韵”等口感记忆了。这种记忆源自安化特定知名山头茶的茶韵。

茶韵是茶人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这种感受往往跟茶的品质风格、文化背景、乃至广告宣泄有关,等这一切表达到茶人的感知与逻辑想象上,并油然而生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一种好的象征,一种美感境界。

但凡有个性的茶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茶韵”。至于韵的具象,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主要原因是茶韵生发所对应的生理上的实质过于婉转,加上影响感知的因素过于纤细,也就不容易描述了。但如果茶者肯静心品味,茶韵带给身心的感觉还是清晰的。

茶人们之所以愿意用某个山头之名冠以这个山头茶的口感记忆,原因有二:其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山头荒野茶非同凡响的个性化口感特征,并因此成就了茶人孜孜以求的口感记忆;其二,岁月长河下的时间镌刻沉淀赋予了山头荒野茶的寂静丰富的茶道意象,并因此升华了茶人们品茶悟道中专属于某种茶品的美学感知。

对感知记忆的描述,不同的茶人有不同的参考依据,不容易统一。即便是描述同一个东西,每个所采用的参考系也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茶人间的交流。比如铁观音的“音韵”,岩茶的“岩韵”,黑茶的“陈韵”,西湖龙井的“雅韵”等等。虽然,如果让大家具体描述这些广为人知的茶韵,其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但一旦辨识起来,却很少有茶人会混淆的。这就是标准的意义所在。

可惜,对于安化黑茶而言,关于山头茶的认知,还远未到广为人知的境界。高马二溪黑茶算得上是安化山头茶中最出名的茶了,但依然有很大比例的黑茶爱好者根本没喝过道地“高马二溪”荒野茶,自然对于“高马味”的茶韵一无所知了。如果一定要问及对“高马味”的感知,恐怕只有文化背景的“有名”,以及广告宣泄中的“昂贵”了。至于基于品质风格的口感记忆,绝对是混沌含糊的。

本来,所有跟味道相关的东西,都是一种感知记忆。一方面,如果一种茶品的口感记忆已经上升到有名有实的境界,就应该成为一种标准;另一方面,标准的用途是用来确立参照系的,这就要求标准必须具有广泛性,必须为大多数茶人所认知熟记。

显然,按照上述逻辑,目前黑茶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的“高马味”,仍然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还构成不了一种参照系。目前,对于“高马味”的辩识,只是停留在个体茶人的感知记忆中,不足以形成所谓的标准。就如同生普界的“古树冰岛味”,商家之所以拼命呐喊,不过是鱼龙混杂,以此充好而已。反正,真正知道“古树冰岛味”的茶人寥寥无几。

即便如此,笔者还是要慎重其事地,用尽量直白的语言描述一下新茶的“高马味”。

甜,无苦涩;

香,有竹韵;

汤,饱满厚实;

气韵,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喉韵,有薄荷感;

余韵,生津回甜强烈。

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慎重其事的感觉。好茶的感知本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一旦纠结起来,难免会有种负重感。不如安静吃茶去!

西双版纳勐海县


西双版纳勐海县辖6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勐海镇、打洛镇、勐混镇、勐遮镇、勐满镇、勐阿镇、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黎明农场。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勐海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属滇西南山原地貌区的西南边缘。境内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最高点在县境东部勐宋乡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属州内第一高峰。最低点为县境西南的南桔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35米。

大小河流159条,总流长1832.3公里,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盆地(坝子)15个,5万亩以上的有勐阿、勐海、勐混、勐遮4个,其中勐遮坝23万亩,是西双版纳州最大的盆地,是水稻、甘蔗、鱼类主产地。打洛、勐板、勐往、勐满4个热区盆地盛产橡胶。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

2017“回归勐海 寻味勐海”茶王节确定于9月举办


2017第九届勐海(国际)茶王节确定于9月30日至10月7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举办,本次主题为“回归勐海寻味勐海”,将全力把勐海建设成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以及普洱茶品牌创建示范区,届时还将举行茶产业大会等16项活动。

第九届勐海(国际)茶王节新闻推介会

由云南省勐海县委、勐海县政府、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西双版纳州商务局主办的第九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将于9月30日至10月7日举办。7月27日,主办方在昆明介绍了活动的相关内容。

本届茶王节以“回归勐海寻味勐海”主题,旨在扩展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全力推进“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切实将勐海建设成为全国普洱茶原料基地最优、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品牌最响,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最好、发展最兴旺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茶王节期间将举行茶产业大会、“普洱茶对话葡萄酒”论坛、万人茶山行、“茶与健康”徒步赛、茶王赛、“稻香勐遮”自行车赛等16项活动。

据介绍,勐海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目标,全力把勐海建成为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县。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61.36万亩,毛茶总产量2.45万吨,成品茶总产量2.47万吨。工农业总产值44.34亿元,实现茶业工农业总产值41.3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4.6%。

普洱茶为什么有“水味”、“火味”?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又分为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者对比起来,普洱生茶的制作方法是相对比较简单一些的,而普洱熟茶的制作,往往会通过多个环节。在有的情况下,普洱茶出现了火味、水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是怎么来的。所谓的火味,也就是说大家在喝茶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喉咙、口腔有一股燥味;而水味,指的是茶水中依然可以品尝出水的味道,而不是浓香的茶味。下面一起来看看,普洱茶中出现水味、火味的主要原因。

制作普洱是熟茶,那么需要经过渥堆这一个步骤,在渥堆过程中,需要向茶水不停的去晒水发酵,长则需要80天时间,短则需要30天,渥堆发酵完以后,制作成紧压茶,并且还需要晒水回软,或是通过蒸汽消毒来回软;经过多次的水和茶叶的结合后,所以普洱茶口感就会产生水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存放普洱茶的时候,由于仓储环境湿度比较大,长期存储后,茶叶的含水量不断的升高,所以普洱茶滋味就会变得淡淡的,香气减弱,这就是所谓的水味了。

普洱熟茶,在渥堆洒水以后,有人为烘烤式的干燥,在紧压茶制作成型的时候,需要机器烘干,茶叶就会产生火味;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因为茶叶受潮以后,通过人为的烘干完成,那么茶叶的火味也就会变得比较明显一些,这样的火味即使是存放几十年以上的时间,都是不会消失的;大家在品饮的过程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喝起来喉咙回非常的不舒服,感觉到非常燥。

在冲泡普洱茶的时候,往往投茶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是会产生水味的;而新生茶的普洱熟茶,那么会有淡淡的水味、火味,但随着时间的存放时间不段推移下,那么这样的味道是会慢慢的消失的;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学会如何去存放普洱茶哦。避免出现了这两种味道,严重的话,是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的。

茶叶的太阳味,究竟是什么味?


太阳味是什么味?有太阳味和没有太阳味的茶,有什么区别吗?一起来了解。

1、晒青毛茶

这个问题实则涉及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一个环节——晒青。

指日光干燥,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普洱茶是晒青毛茶,也是由此。

晒青工艺现在也有很多讲究:

第一:尽量离开地面80~100厘米,在专门搭架的架子上晒干。

第二:晒青毛茶的晒干,最好使用“分段晒干”:揉捻成条的茶胚,含水量约58~60%,在晒青初始时的第一阶段,主要以走失水份为目的。

所以,应“薄摊快晒”,厚度在一厘米左右,待表层茶胚色泽变为墨绿(暗绿)时,翻动一次,继续晒干。

待到用手轻轻触压茶胚表面,有刺手感,折条弯而不断时,茶胚含水量约15-20%,俗称“八成干”,进入晒青的第二阶段,其目的是“促醇退涩”、“除苦提香”。

此时,应厚摊慢晒,厚度可达4~5厘米(2~3簸箕合并晒),既利用部分“湿热作用”除去部分苦涩味,促进滋味的醇和。

又要延长晒青时间,厚摊(此时已不会闷黄了)晒到足干(折梗即断),发展“日晒味”,形成独特的晒青毛茶品质风格。

2、太阳味

这里的日晒味就是“太阳味”,就是在这个晒青的过程中产生的。

太阳晒干,温度相对没有机器的那么高,时间较长,能较多的保留鲜叶的天然物质,有利于普洱茶物质转化。制成的茶滋味浓厚,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

我们知道晒过的被子给人得感觉是很好的,在春茶中,太阳直接晒干的茶,就会微微给人这样的气息,就是我们俗称的“太阳味”。

类似清鲜味和青草味的自然味道,但整体感觉比较难以形容。

当然如果成品茶经过直接的光线照射,也会将太阳的味道带进茶中。只不过这种情况下阳光会破坏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而产生变质,此时的味道称之为“日光臭”。

说得玄乎一点,自然条件下的干燥茶叶是吸收了天地间的精华,充分与自然接触,形成了独特的晒青普洱茶味。

3、晒棚茶

晒棚:即透明瓦棚做得一种叫做晒棚的东西,在里面闷干的普洱茶。这些晒棚基本就是一些塑料的、简陋的瓦棚。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茶农是用竹子或者木头搭起来的龙骨撑起塑料薄膜,作用就是避雨。

云南古茶山,整个古茶园是围绕澜沧江流域的,整个流域有旱季有雨季。比如春茶,就属于在旱季,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待晒干的茶叶放在簸箕里,在太阳下直接晒干。

但是在雨季,以及秋天的前半部分,茶山的雨是非常多的,几乎每天都有。

以前的云南古茶山,雨水茶、秋茶品质很糟糕的,汤水浑浊有异味等等。实际就是因为下雨就把待晒干的茶叶收进家中,形成一定的阴干,并且可能造成半烘干的情况,对普洱茶的本质损害较大。

并且在茶农家中,本身就存在一些生活的味道,会对茶叶造成污染,所以异味比较多。干燥时间长,并在这个阴干的过程中、晒的过程中,有产生了一些发酵,甚至是变质。

近些年有地方政府还有茶农本身发起,大规模的开始改造自己的初制环境,尤其以晒棚为主。

4、晒棚的作用

晒棚的出现,很好的作用就是避雨,并缩短了一个阴干的时间。

晒棚当中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能使茶快速晒干,同时不会吸附茶农家里面的一些生活异味、生活气息和烟味。

茶农收入与茶有关,晒棚避免了初制环境中造成茶叶变质的一些情况,对整个产业的正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把整个地区以前参差不齐的品质,以及规模较小的初制所的茶的平均水平往上抬了。

5、晒棚茶与阳光直射茶的差异

一部分从业者认为:是晒棚会减少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少了干燥过程当中太阳对它的照射产生的一些作用,会减少太阳味儿,会减少香气,会减少鲜爽度。甚至影响晒青茶的一个后转化的作用。

也有认为:阳光的日晒干燥,起作用的主要是阳光中的红外光谱,它通过照射茶叶提升茶叶的温度达到干燥的作用。保留阳光中的红外光合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紫外线对茶品的破坏,是毛茶干燥工序的要义。

透光晒棚,遮蔽部分紫外线,又可让红外光线提温,达到高品质。

晒棚茶和阳光直射的茶,具体有多大差异,并没有科学严谨的证明去论证。晒棚茶的品质就是少了太阳味。

从口感上看,是有一些轻微差异,但是实际差异不大。因为从初制、炒制、揉捻,整个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干燥环节时间长短的一些变化。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9280.html

上一篇:你绝对想不到:枸杞和菊花泡茶的功效

下一篇:如何体验“茶气”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