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从各个角度欣赏紫砂方器

2019-11-13

紫砂壶作为我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从原料到成品,无不体现着制壶人匠心独运的艺术修养。

购买紫砂壶除了辨认原料以及是由哪位名家所制之外,还可以从壶形、壶艺等多种角度去考虑评估壶的价值。

要欣赏一件紫砂方器,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看有“力”

有“力”是一把紫砂方器给人最直观的特征。为什么清代黄玉麟创作的“铺砂斗方壶”,现代顾景舟创作的“僧帽壶”能被收藏家和行家的青睐和追棒,主要是因为它们看起来都很像年轻的小伙儿,无论从线条还是角度来看,都十分具有力量感。

二要看有“角”

所谓方器茶壶,就是用数学立体几何概念来衡量的。这里说的“角”不仅是角度的意思,而是一个气度,也就是上下左右,线面界定明显,角度协调,对称均称。

三看有“粒”

紫砂方货对泥料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以“拼紫”,“底漕清”等掺以码数适当的砂粒为宜,烧成后让砂粒在壶身上似隐似现,反而让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为嫩、粗而不润、娇而不艳的混沌感觉,这就是方货区别于一般其它种类紫砂壶的工艺特色。

王涛作品:隐秀

四看有“度”

构思合理、比例得当的同时,线条还要流畅。要求紫砂创作者处理好虚实之间的过渡与搭配,无论制作的紫砂方器有多少面、多少层,关键要有层次感和立体空间感。

五看有“润”

方圆茶壶是由多个面嵌接而成的,在“公共边”处理上,也要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把线条在交界处处理得圆润些,使线条的变化更富有特征。当然一件作品,也要根据造型特色和创作理念,不一定要牵强附会地找“圆”接点。

cy316.cOM编辑推荐

从营养角度,粗茶比新茶好


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分为两季。清明前后采摘的称为细茶,是绿茶的基本原料,到夏秋季采摘的称为粗茶。“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如竹叶、柳叶、枣叶、梨叶等,经过加工后当茶喝,人们称它为粗茶。与新茶相对.尽管“粗茶”又苦又涩,但含有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却对身体很有益处。

“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素以新茶为贵。但从营养角度来看,并非价格昂贵的新茶一定胜于价格低廉的粗茶。

据日本茶叶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新茶之所以口感醇香绵和,其原因是新茶多为嫩芽,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而很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当夏季来临,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茶叶也变得肥厚起来。此时采摘的茶叶味道较苦,即我们常叫的“粗茶”。茶农们自己是舍不得口尝新茶(因新茶价格贵)的,经常是喝粗茶。但奇怪的是喝粗茶的茶农们个个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很少有人患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医学专家认为,粗茶虽然又苦又涩,但茶叶中含大量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茶多酚、茶丹宁等有益物质。

当前国内外对茶多酚、茶丹宁生理活性研究认为,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它能抑制“游离基”在体内造成的伤害,茶多酚能阻断亚硝胺,防止它在体内兴风作浪,还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增强免疫力,提高肝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癌、抑癌目的。茶多酚还能提高动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延缓体内脂褐素形成,增强细胞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茶丹宁能消除血内过氧化脂质,降低血脂,延缓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管硬化,从而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正常功能。故从健康角度看,粗茶反而营养价值更高。

饮茶型氟中毒是一个缓慢而不易为人察觉的过程,而且与饮茶习惯有关。由于茶叶的氟含量是随叶龄的增长而升高的,因此春季采摘的茶叶(嫩茶)的含氟量最低。而砖茶、边茶是用老茶和茶梗加工制成的,经测试,其含氟量是一般茶叶的100~200倍。砖茶、边茶经沸水浸泡后,其中的氟会迅速溶出。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几乎每餐必用其伴食,很容易使摄入体内的氟超出正常范围(>50mol/L或4mg/日),结果导致慢性氟中毒。所以,建议人们摈弃饮用老茶、粗茶的习惯,以防止发生饮茶型氟中毒。当然,用浸泡的老茶、粗茶水刷牙、漱口是安全的防龋措施,值得提倡。

是夏季采摘的老茶叶,夏季来临,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茶叶也变得肥厚起来。此时采摘的茶叶味道较苦,即我们常叫的“粗茶”。茶农们自己是舍不得口尝新茶(因新茶价格贵)的,经常是喝粗茶。但奇怪的是喝粗茶的茶农们个个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很少有人患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医学专家认为,粗茶虽然又苦又涩,但茶叶中含大量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茶多酚、茶丹宁等有益物质。

粗茶叶治糖尿病,茶叶中含有的糖类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将粗茶叶10克,洗净,浸泡在凉开水中5小时,分三次饮用,连续一个月左右,能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

只有“粗茶”包含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多糖类才充实、饱满。就像日常生活中吃酸苹果(未成熟)和吃熟透的苹果一样,其中的成分已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在针对调治某种疾病的茶疗时,强调要用“粗茶”。现在医学也有大量生化指标支持:“粗茶”所含内容物比细茶更为丰富。这里要强调的是,“粗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

从收藏的角度看哪种普洱茶最好?


茶香工坊 煮人生沉浮,燃世间浮夸,琴音瑟瑟秦韵,青烟袅袅清心,春秋兰蕙幽香始,千秋尽在一壶茶。

推进食药普洱茶收藏界里有一句老话——“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因为老茶价格很高,收藏的门槛也就高了。

但并不是所有生茶都能存放起来等着升值,收藏生茶,关键是要挑选好的茶料,这样才能“越陈越香”,升值空间才大。

什么样的茶料好呢?首先,得看保存是否完好,有没有受过潮;其次,看年限,越陈越香,越久越好;再者便是看汤色了,汤色接近于红葡萄酒,又红又透的为好。

同时,普洱茶根据茶树不同分为野生普洱茶、野放普洱茶和茶园普洱茶。野生茶没有经过人工驯化的,不施肥不喷农药,属于自然生产,目前野生茶数量非常稀少;野放茶由人工种植,但是不加以管理;茶园茶则是完全由人工种植、培育的。

普洱茶还可分为乔木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乔木茶不被限制茶树高度,因而数量较少。台地茶则通过不断修剪限制台地茶树的成长,使其不断发芽,一发芽即被采摘制成茶叶,所以数量较多。

收藏时,最好选择野生茶、野放茶、乔木茶收藏,物以稀为贵,这样收藏空间较大。

另外,在各种形状的普洱茶中,以收藏茶饼的人居多。因为普洱茶收藏的关键在于其与空气接触时会慢慢氧化,因而不断改变口味。氧化时,茶饼的变化是最为平均的(茶饼较薄,且圆面更利于均等地氧化)。

以上从收藏普洱茶来向大家介绍哪种普洱茶好,希望这样的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从健康角度看,“粗茶”营养价值更高


所谓“粗茶”大多是指“夏茶”,茶树在炎热的夏季芽梢长速快、易老化,较老的叶子经较为粗略的加工制成。因其氨基酸、类脂、维生素含量较低,冲泡出的茶水口味苦涩、香气平平,被列为“下品”。

其实,“粗茶”并非是劣质茶,传统意义上的“粗茶”,是指采集各种树木的叶子经过加工后当茶喝;与之相对,“细茶”,即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叶。“粗茶”品种繁多,不同的茶所含成分不同,它的功效也就不同;与“细茶”相比,“粗茶”种类较多,加工工艺简单,价格也便宜得多。

以绿茶为例,绿茶的“粗茶”和“细茶”主要是从外观和口感上有区分,一般来讲,越贵的绿茶其外观越好,口感越鲜甜,茶水颜色也更为清透,但从营养角度来看,并非价格昂贵的“细茶”一定胜于价格低廉的“粗茶”。据日本茶叶专家研究结果显示,价格昂贵的新茶之所以口感醇香绵和,其原因是新茶多为嫩芽,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而很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

当夏季来临,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茶叶也变得肥厚起来。此时采摘的茶叶味道较苦,即我们常叫的“粗茶”。茶农们自己舍不得口尝新茶,经常是喝“粗茶”。但奇怪的是喝“粗茶”的茶农们大多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很少有人患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医学专家认为,“粗茶”虽然又苦又涩,但茶叶中含大量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茶多酚、茶丹宁等有益物质。

当前国内外对茶多酚、茶丹宁生理活性研究认为,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它能抑制“游离基”在体内造成的伤害,茶多酚能阻断亚硝胺,防止它在体内兴风作浪,还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增强免疫力,提高肝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癌、抑癌目的。

茶多酚还能提高动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延缓体内脂褐素形成,增强细胞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茶丹宁能消除血内过氧化脂质,降低血脂,延缓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管硬化,从而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正常功能。故从健康角度看,“粗茶”反而营养价值更高。

俗话说,“粗茶淡饭益寿延年”,而我们普通人饮用的“粗茶”可称得上是物美价廉性价比最佳的饮品。

品茗杯按种类和器型划分欣赏|史上最全的品茗杯图鉴


上一篇我们讲解过了品茗杯的同途及种类,还有品茗杯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品茗杯吧,我们按照材质和器型进行分类欣赏,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了!

一、品茗杯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四类(紫砂、瓷、陶、玻璃):

定义: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间的陶瓷制品。

特点:结构紧密,接近瓷化,颗粒细小有质感,透气性和吸附性极佳,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可塑性佳,这样的材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材料。因此紫砂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定义:瓷器制品是由高岭土、瓷石、石英石、莫来石等,经过1200摄氏度~1300摄氏度高温烧制,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简介: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经过3000多年的演变,现代瓷器根据烧纸方法不同,显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色。现在大多提起这些窑名,就会联想起不用特点的瓷器,如: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柴窑和建窑。

关键词:开片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每一个汝窑的品茗杯在开片后,裂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关键词:绝版

官窑特点是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关键词:绝版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定窑始于唐朝,衰退没落于北宋。

关键词:千变万化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关键词:开片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

定义: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型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关键词:简单古朴

粗陶的品茗杯,别有一种清新、隽秀的美。粗放之中有细腻,而且造型古朴柔美,大多数款式、花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玻璃制品茗杯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容易观察汤色。

二、品茗杯按照器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重。在宋朝风靡一时,为斗茶必备的茶具。要说沉稳,恐怕建盏恐怕当仁不让数第一。

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

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的是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在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的人的代称。折腰杯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

任何一个喜欢收藏汝窑口杯之人,应该对六方是没有免疫力的。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

施以汝釉,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宛如新生。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上着于裂纹处,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这个大口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但是这是物理学的原理造成,由于开口大,高度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这种杯子已经很少见了,大概在古装电视剧上还能看到一些。

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一只杯子好几亿哦!

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造型为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系明代产品,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现均有传世品。

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大的叫碗,小的叫杯。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图片上看不出来大小,事实上它比类似形状的杯子要大多了。

从年代、泥质、艺术中品鉴紫砂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自然型、几何造型、筋纹造型和仿古器皿造型,品种达2000多种。

选择紫砂壶,一般要从年代、泥质、艺术方面考虑。

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分,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百年,具有很高研究、收藏价值,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分布自然的“色浆”抹不去,便于玩赏,因此,在同样情况下,老壶的价值自然高于新壶。如今,随着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日益风靡,老壶“一壶千金”并不鲜见。

砂壶的泥质分朱砂、绿泥、紫泥等多种,朱砂质地最好,所造出的壶,用壶盖轻敲壶把,能发出清脆铿锵的金属碰撞声,声音越脆,泥质越纯。

艺术,是指工艺水平,这是壶高下的主要标准,作为艺术品的砂壶,其价值就不是简单的原料与工时了,还应包括作者艺术技巧和名望,这和书画作品情况相似。

大凡高手制的壶,形体悦目,轮廓周正,线条流畅,比例恰当。其做工精致细巧,据说许多名家每三个月只能造出约10把壶,因而壶面光洁,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上,壶流、壶把成一直线,壶口、壶嘴、壶盖、圈足都宽窄一致。壶盖紧密,对壶吹气,壶盖能轻轻跳动,壶体不见瑕疵,壶嘴断水功能好,达到这种工艺水准的称得上壶中上品。

从发酵的角度区分绿茶、白茶、黄茶有何不同?


单凭直觉和颜色,我们都能把绿白黄轻松认出来。但是,换成绿茶白茶黄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那么这三种茶到底该怎么区分呢?今天小编就三种茶的发酵来区别。

绿茶:完全不发酵

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茶类。它是经过杀青(蒸青)、揉捻、干燥(炒、烘、晒)等工序处理的茶叶。这样的工序控制了酶的活动和多酚类的氧化,茶叶因此不发酵而保持了鲜叶的天然翠绿色,故称绿茶。

在本地市场除普通等级的绿茶,也销售诸如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等名种绿茶。龙井产于浙江省西子湖畔的西湖镇。特级龙井为手工炒制,技艺十分讲究,每片茶叶都“直、平、扁、光”并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是茶中珍品之一。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以茶汤清澈碧绿,醇和爽口,饮后回甜为特色。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茶芽挺直,肥壮细嫩,外形魁伟,色泽苍绿,全身毫白,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白进火说,绿茶是完全不发酵的茶,可消暑,也有抗氧化作用。但他说,由于绿茶性质微寒,本地气候潮湿,长期饮用易招致风湿痛,因此绿茶的饮用应有度。

白茶:发酵程度为10至20%

白茶是用优种茶树大百、水仙白、小白等的嫩幼芽尖,经自然萎凋和慢火烘烙等工艺而成,属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至20%,其色泽白如银,茶汤浅淡,因此得名白茶。

白进火说,白茶的抗氧化成分是六种中国茶类之冠,近5年到10年来越来越受到护肤品界与保健饮料界的青睐,韩国和欧美人士尤其重视,在洗发水或饮料中加入白茶成分。

白茶名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两个品种的茶都产于福建福鼎市,前者水色淡黄,清香味强,滋味醇甜;后者汤色较黄,气味清香带甜,并有毫香。

白进火说,白茶一般甜味多于苦味,由于性质微寒同样不宜多喝。

黄茶:多一道高温焖堆工序

黄茶跟白茶一样都是轻微发酵的茶类,不同之处是多一道高温焖堆工序,以致原本翠绿色的茶叶变黄,故名黄茶。

白进火说,黄茶的口感跟白茶一样,但茶味较重,本地市场需求不大,也比较少见。

产于湖南省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为黄茶的珍品,清代曾被列为贡品茶。此茶采摘、制作要求很高。成品必须芽头茁壮,长短均匀,白毫显露完整,裹得结实,外形像一根根银针,内呈金黄色。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属于轻发酵茶。这种黄色主要是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8张图从专业角度带你全面认识六大茶类


茶叶的分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说实话,即使专业人士也有时候会卡壳,主要还是因为中国茶品种太丰富,制作工艺各不相同,又有地区差异,所以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8张图,基本涵盖了中国茶叶分类的主要内容,可以长存起来,以防突然卡壳哦~!

01.概括:六大基础茶类

茶类的划分是以制茶方法为基础,即工艺和发酵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为六大基础茶类:不发酵的绿茶,轻发酵的黄茶、白茶,半发酵至全发酵的青茶(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

02.占中国茶产量7成以上:绿茶

绿茶是中国茶里产量最高、饮用最广泛、产地最广的茶类。

中国只要是产茶区,几乎都产绿茶。绿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捻、干燥制成,具有“绿汤绿叶”的特征,讲究一个“鲜”字。

绿茶的制作工艺又细分为四大类:炒青绿茶(龙井、碧螺春、大方、松针等)、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晒青绿茶(滇青、川青等)、蒸青绿茶(恩施玉露、湖北仙人掌茶等)。

03.风靡世界:红茶

中国茶7成以上是绿茶,但世界上最风靡的却是红茶。红茶,发源于中国,但却误打误撞被全世界人民所接纳、喜爱。

红茶是全发酵茶,以红汤红叶为特征,基本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根据制法、品质特征可分为不同花色。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是最主要的三类。

04.茶中“隐”君子:黄茶

黄茶在六大茶类中最不显,产量最少,但对工艺的要求却很高,高品质的黄茶价格不菲,所以被称为茶中的“隐”君子。

黄茶,属轻发酵茶,加工工艺近似绿茶,但多了一道“闷黄”工艺。根据闷黄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05.工艺至简: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制作工艺最原始、简单: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萎凋和干燥。

白茶的产区也相对单一:福建的福鼎、政和一带。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06.香气高扬:青茶(乌龙茶)

青茶,俗称乌龙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最显著的特点的香气高扬,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青茶基本工艺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根据其最关键的做青工艺,可将青茶分为不同花色。

07.消食解腻:黑茶

黑茶叶色油黑或发褐,汤色深黄或红褐,发酵程度在六大茶类中最高,属后发酵茶。

黑茶在历史上又称边茶,因为多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黑茶消食解腻,边疆地区蔬菜少肉食多,而黑茶刚好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

黑茶基本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蒸压,也有直接毛茶进行干坯渥堆,在蒸压成形。由此可将黑茶按工艺分为湿坯渥堆和干坯渥堆。黑茶产量比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

茶叶的科学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遵循着茶叶品质、制法的系统性和差异性。所以了解了茶叶分类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再听到茶叶名字的时候,就能知道其大致的品质特点和应有的优良品质,也能够很好地避免上当受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7678.html

上一篇:一款好喝的普洱新茶产品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紫砂壶不是变色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