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请先喝对茶,再来谈养生

2019-11-13

多数人选择喝茶,是看中茶的功效,没喝对茶,是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

茶能养生,那是在选对茶、喝对茶的前提下,你会说:难道喝杯茶还要讲天时、地利啊。这其实是有道理的,你要是一年四季都喝一种茶,那说明你不会喝茶,更无法通过茶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按体质选茶

中国的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六大茶类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例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白茶性凉,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黄茶性寒,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似。青茶(乌龙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红茶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黑茶、普洱茶性温,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

按季节选茶

春夏季节应喝绿茶,可以缓解春困,但也不可喝太多,以免过度刺激胃。夏天喝绿茶能清热解毒、降低血脂。秋天最该喝青茶,乌龙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温,非常适合秋天饮用,可以兴奋神经,使人神清气爽。黑茶冬天喝最适合,尤其是熟普洱茶,茶性温和,冬天饮用最为合适。冬天寒气重,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熟普洱可以生热暖胃。另外,普洱茶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的作用。用低热量的普洱茶,代替日常的甜饮料,可以控制热量摄入。

正确泡茶

泡绿茶水温偏低,泡茶要控制好茶水比例,不能太浓,淡茶益于养生。冲泡绿茶时,水温以80℃为宜,2-3分钟就好,3克绿茶冲水150毫升,浓淡最适中。

黄茶、白茶的冲泡方法与绿茶相似。

红茶最好用沸水冲,还要多泡一会,以5分钟为宜,有助于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溶出,香气更浓,保健效果也更好。

乌龙茶也喜欢沸水,泡茶用量相对较多,以紫砂壶为例,需要半壶茶半壶水,可冲泡5-6次。

普洱茶、黑茶需要洗茶,第一次冲泡前,要用开水浸泡10秒,倒掉后再正式冲泡,这样做可以滤去杂质,让茶味更香醇。

一天三杯茶最合适

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早茶最宜选花茶。

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绿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最为合适。

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红茶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是晚茶的最佳之选。

不空腹喝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饭前饭后不要大量喝茶

很多人都习惯吃饭后马上就喝茶赏月,但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若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睡前2小时内不能饮茶

睡前2小时内最好不要饮茶,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饮用后,神经极易兴奋,造成失眠。

不要喝不适合自己的茶

比如说,喝茶的人有个人爱好,但是如果有胃病的话,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喝绿茶。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喝绿茶容易产生寒气,实际上也就是因为茶多酚没氧化,它的刺激作用比较强。而红茶在加工当中有一部分茶多酚已经氧化,相对来说对胃刺激就小,比较暖胃。所以,有胃病的人最好是选用红茶。有的人喝茶时喜欢把茶泡得过浓,当然,他自己可以这样喝。但是,我们一般的人还是尽量避免喝太浓的茶为好。

儿童不要喝浓茶

因为茶叶浓度大时,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易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可以适量喝一些淡茶。

有孕在身不喝茶

如果有身孕在身,就要尽量避免喝茶,尤其是不宜喝浓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尿酸过高者限制饮用

尿酸过高如痛风者,饮茶应有所限制,茶叶中所含的鞣酸竞争性地从尿酸排出,从而影响尿酸排泄,所以,痛风病特别不宜饮浓茶。

不要用茶水送药

茶叶中的鞣酸能和许多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会使药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许多中药,如人参、黄连、黄柏、元胡等,也是不能与茶水同服,以免降低药效。在搞不清什么药不和茶叶成分发生反应的情况下,最好所有药物和中药都不用茶饮料送服。

不喝烫茶

过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的刺激较强,长期饮用太烫的茶,胃壁容易受损,引起器官的病变。饮茶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70度,以50度左右最为适宜。

不喝冷茶,才能神清气爽

冷茶无香气,苦涩滋味出现,而且冷茶必定放了一两小时以上,茶汤已有氧化现象,喝冷茶对身体有滞寒作用,引起咳嗽、聚痰的副作用。

不喝冲泡多次的茶

茶叶通常冲泡第一次后,其浸出量已占可溶物总量的55%;第二次冲泡约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只有1%-3%。而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时,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95%以上都浸出,经过3次冲泡,基本上达到全量浸出,到第四次,营养价值所剩无几。还有一种情况是,长久浸泡茶喝也不利于健康,长久浸泡容易将茶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泡出来,对身体尤其是肾脏不利。

不喝隔夜茶

特别是变了味的茶,即使还尝不出来变味,也多半滋生、繁殖了大量的细菌等。因为茶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大部分不溶解于热水,残留在叶片中,水温较高时,茶叶上的蛋白质便会腐烂,放置一晚后,又会有一种酶菌生成,同时在茶中残留大量的丹宁酸会变成具有刺激性的强烈氧化物,对肠胃造成刺激,引发炎症。所以,隔夜茶不宜饮用。

不喝浸泡太久的茶

茶叶浸泡太久,咖啡碱、茶碱等等多酚类化合物都一一浸泡出来,必定成为浓茶。而且泡太久的茶,香味已挥发,茶汤所含维生素C、氨基酸等减少,营养价值降低。

不喝太浓的茶

浓茶的咖啡碱等含量多,刺激性强,易伤胃、伤肾,且过于兴奋,容易引起失眠、头痛等问题,尤其有高血压、胃病、贫血、心脏病等的人,更是不宜喝浓茶。

不喝变质茶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老年人不宜饮生茶

所谓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的外形自然绿翠,内含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点的醛醇化合物转化与挥发不多,香味带严重的生青气。老年人饮了这种绿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强,饮后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误购买了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腻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选对茶,喝对茶,不但能享受饮茶的乐趣,还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cy316.cOM编辑推荐

谈茶说道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采、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本文旨在简单叙述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其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时,茶叶利用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另,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见《三国志 . 吴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著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时人视茶为“越众而独高”,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一大飞跃。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同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手续逐渐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出现了巨大变更。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后,随茶类的不断增加,饮茶方式出现两大特点: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二,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时,各地区由于不同风俗,开始选用不同茶类。如两广喜好红茶,福建多饮乌龙,江浙则好绿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绿茶,边疆少数民族多用黑茶、茶砖。

纵观饮茶风习的演变,尽管千姿百态,但是若以茶与佐料、饮茶环境等为基点,则当今茶之饮主要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古老的“清净”传统思想相吻,这是茶的清饮之特点。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其特点是烹茶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风味。 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馆”。其外,应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茶的现代变体: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化务实之精髓。虽不能称为品,却不能否认这是茶的发展趋势之一。茶之饮,最早的目的在于: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后来有陆羽茶经等等对其方式精益求精,以及少数民族的种种“异样”喝法,都不离其宗;大概宛如诗的雅与风,都值得有心人细细玩味。至若有为“雅”而茶,大概是当今茶艺馆繁盛的原因之一,又或为“道”而茶,比如强调“和敬清寂”,大家见仁见智吧。

儒家思想与中国精神中国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但儒家思想是它的主体。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无论意境和价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吗?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为提携。 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享受。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青灯古刹中,体会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体会茶的雅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从社会观说,整个社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友谊。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中国或许会更多唤起人类善的本性。老庄及道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华,中国各重要思想流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从中发现了兴观群怨、休齐治平的大法则,用以表现自己的政治观、社会观;佛家体味茶的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而道家则把空灵自然的观点贯彻其中。甚至,墨子思想也被吸收进来,墨子崇尚真,中国茶文化把思想精神与物质结合,历代茶人对茶的性能、制作都研究十分具体,或许,这正式墨家求真观念的体现。有人说,儒家在中国茶文化中主要发挥政治功能,提供的是“茶礼”;道家发挥的主要是艺术境界,宜称“茶艺”;而只有佛教茶文化才从茶中“了解苦难,得悟正道”,才可称“”。其实,各家都有自己的术、艺、道。儒家说:“大道既行,天下为公”,茶人说:“茶中精华,友人均分”。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两个不过一个说表现,一说内在,表里互补,都是既有道,也有艺、有术。

古代道家思想与庄子在哲学观方面颇为接近,所以,人们常将老、庄并提。从自然和宇宙观方面,中国茶文化接受老庄思想甚深,强调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又为茶人们创造饮茶的美学意境提供了源泉活水。茶圣陆羽首先从研究茶的自然原理入手,不仅研究茶的物质功能,还研究其精神功能。所谓精神功能,还不只是因为茶能醒脑提神,制茶、烹茶、品茶本身就被看作一种艺术活动。既是艺术,便有美感,有意境,甚至还有哲理。

在中国,儒道经常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儒家主张“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条件允许便积极奋斗,遇到阻力,便拐个弯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无为”,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柔韧一面,可以说对儒家思想是个补充。中国茶文化反映了儒道两家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庄思想总起来说是着眼于更大的宇宙空间,所谓“无为”,正是为了“有为”;柔顺,同样可以进取。水至柔,方能怀山襄堤;壶至空,才能含华纳水。 佛理与茶理谈到中国的茶文化,人们经常注意到与佛教有重大关系。日本还经常谈到“茶禅一味”,中国也有这种说法。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发展与禅宗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在茶文化发展中相配合。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禅宗主张以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心里清静,无有烦恼,此心即佛。这种办法与儒家注重内心修养很接近,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禅宗其次主张逢苦不忧,得乐不喜,无求即乐。这也与道家清静无为得思想接近。禅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顿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觉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道家从饮茶中找一种空灵虚无的意境,儒士们失意,也想以茶培养自己超脱一点的品质,三家在求“静”、求豁达、明朗、理智这方面在茶中一致了。但道人们过于疏散,儒士们终究难摆脱世态炎凉,倒是禅僧们在追求静悟方面执着得多,所以中国“”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熟悉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个从中国学习饮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是日本学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国禅宗带到日本的又是僧人,即荣西和尚。所以日本以及“茶禅一味”说法也源自中国。在向海外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一点说,佛家茶文化是起了带头作用的。

喝对茶才养生


饮茶始于中国,几千年来国人喝茶的习惯也经历着不少变化,一项关于现代人饮茶习惯的调查显示,有六成人都表示自己爱喝茶。有一半的人是在工作后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还有一部分人是在父母的影响下爱上了喝茶。

在喝茶的目的上,55%的人表示喝茶为了健康;30%的人是为了提神;其余15%则是为了减肥,可见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然而,人们对于茶大多只停留在“喝”的层面,对于茶文化和茶知识的了解仅占不到二成。

想通过喝茶养生,首先就必须对茶有所了解,六大茶类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看茶喝茶知茶性

绿茶性寒

功效

醒脑提神,利尿解乏,抗衰老。

适宜人群

体质偏热、胃火旺者,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

副作用

过量饮用可能导致睡眠减少;胃寒者不宜喝。

白茶性凉

功效

防癌抗癌、防暑、消炎解毒、治牙痛、明目、保肝护肝,解酒醒酒。

适宜人群

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副作用

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

黄茶性寒

功效

跟绿茶大致相似,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黄茶醇厚。

适宜人群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者。

副作用

肠胃功能较弱者和孕妇不适宜饮用黄茶。

青茶性平

功效

分解脂肪、减肥健美。改善皮肤过敏、抗肿瘤、预防老化。

适宜人群

均可。

副作用

忌空腹饮用,易出现茶醉的现象。

红茶性温

功效

暖胃养生、消疲劳、消水肿、提神益思。

适宜人群

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

副作用

容易上火者(有口臭、舌苔厚、眼红等症状)、结石患者、失眠者忌饮红茶。

黑茶性温

功效

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血压,降脂减肥。

适宜人群

抽烟喝酒者,有三高者

副作用

贫血患者、低血糖患者忌饮黑茶。

知体质各异饮茶有讲究

生活中,我们常会因为他人的经验或建议,或凭借自己的感觉和口味,来选择茶饮,但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大有讲究。

中医学里把身体划分成九大体质:

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过敏、气郁、平和。

调查显示

目前中国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2.75%,其它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25%。

下面整理了一个九大体质最突出的个体表现特点表,可简易的做出一个对身体的初步判断:

1、平和体质:健康

特点:脸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品质好,二便通畅。

常见人群:年轻男性。

患病倾向:不爱得病。

养生关键:保持就好。

推荐茶类:均可

2、阳虚体质:怕冷

特点:手脚不温、畏寒怕冷、嗜睡,容易夜尿和拉肚子。

养生关键:防寒保暖,多食用具有驱寒补阳,温肾壮阳功效的食物,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患病倾向:水肿、腹泻

常见人群:长期坐在办公室者、几乎无户外活动者、月经期和产褥期的女性。

推荐茶类:青茶、红茶和黑茶(熟普洱)。

养生茶:人参花茶

3、阴虚体质:缺水

特点: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口易渴、脸易潮红、大便干结,嗜吃凉的东西。

常见人群:体形消瘦,易心烦意乱者。

患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

养生关键:保证午休,重滋阴补肾,清热润肝。

推荐茶类:绿茶、青茶、白茶和黄茶

养生茶:麦冬石斛茶、枸杞茶

4、气虚体质:疲乏

特点:疲乏无力、爱出虚汗、健忘嗜睡、呼吸短促。

常见人群:先天不足者、营养不良者、年老虚弱者、久病未愈者、大手术后及压力过度者。

患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难以痊愈。

养生关键:宜吃补气益气、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小米),忌吃破气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推荐茶类:红茶、青茶和黑茶(熟普洱)

养生茶:党参红枣茶、茯苓人参茶

5、痰湿体质:肥胖

特点:体形肥胖,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多汗多痰。

常见人群:大多集中在管理阶层或生活较安逸的人群,且男性居多。

患病倾向:易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养生关键:饮食清淡为主,多进行户外活动,忌甜腻肥厚的食物,忌居住潮湿的房屋。

推荐茶类:绿茶、红茶

养生茶:荷叶麻竹茶、茯苓桂枝茶

6、湿热体质:长痘

特点:急躁易怒,满脸油易生痤疮粉刺、口有异味不爱吃饭、舌红苔黄。

常见人群:喜欢吃高热量食物者,嗜烟好酒、生活压力过大者。

患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等皮肤病,胆囊炎、冠心病、和糖尿病。

生关键:不要熬夜,宜清热燥湿的食物,忌辛辣油腻的食物。

推荐茶饮:绿茶、白茶和黄茶

养生茶:菊花佩兰绿茶

7、血瘀体质:长斑

特点:皮肤晦暗,身上容易出现瘀斑,掉发严重、健忘。

常见人群:脑力工作者,女性多见。

患病倾向:出血、中风、冠心病。

养生关键:保证睡眠,适量锻炼,多吃有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黑豆、紫菜)

推荐茶类:红茶、黑茶和青茶

养生茶:花茶、黑豆红茶、益母月季花茶

8、过敏体质:过敏

特点:原因是复杂而多样,有接触过敏、食物过敏和物理过敏

常见人群: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药物(如青霉素)过敏史者等

患病倾向:药物过敏、花粉症、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养生关键:荤素搭配合理,少食辛辣、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贴身之物(如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春季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保持心境开朗。

推荐茶类:青茶(武夷岩茶)、红茶和黑茶

养生茶:防风金银花茶、黄芪白术茶

9、气郁体质:郁闷

特点:体型一般偏瘦,多愁善感、忧郁脆弱,易心慌、易失眠。

常见人群:多是年轻人,压力大者,女性多于男性。

患病倾向:失眠、抑郁症

养生关键:多食解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如燕麦、菊花)。睡前避免饮茶等提神醒脑的饮品。增加户外活动,多结交朋友。

推荐茶类:红茶、绿茶和青茶

养生茶:花茶、佛手绿茶、丹参红枣茶

我们对六大茶类的茶性和人体九大体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你明白了吧?喝适合的茶,发挥最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希望我们的身体都棒棒哒!

小谈秋茶


饮茶人常说,春水秋香。秋茶最大的特点是香气浓郁,但春秋茶孰高孰低,还是需要见仁见智。

春茶:由于茶树在冬天主要生长根部,而氨基酸是在根部合成的,因此,春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偏高,儿茶素的含量比值相应就高。

春茶在喝的时候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

当然在春茶当中,还有一个特点春天害虫还没苏醒,春茶基本没有病虫害,没有必要打农药,因此春茶相对更加绿色无农残。

秋茶:秋季的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气候比较温和,但由于茶树在经过春茶和夏茶的采季,导致芽稍内营养含量相对减少。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秋茶喝着口感汤质淡薄,滋味弱,连带着苦涩也较弱,有种清淡如水的感觉。

秋茶也有过人之处,秋茶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高香,香气高亢缭绕,有种喷薄而出的气势,再加上它苦涩低,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

春茶的生长期最长,原料也最为丰富,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以前很多人提到的春茶最好的缘故之一。

但茶叶的制作过程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近几年来,恶劣的天气给茶叶的制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很多茶友会思考,白茶的春茶好还是秋茶好,应该长期存放哪类茶更好。

如果从茶叶有益物质含量的角度来讲,春茶的有益物质含量较多,有助于后期的转化。

而秋茶中有益物质与春茶在各项比例上有不同,所以在后期转化也有很大差别。

比如香气方面,秋茶在转化到第3年或5年时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与当年的秋茶香气方向有很大不同。

所以,究竟是存秋茶好,还是存春茶好,见仁见智吧。

茶德茶道谈


茶德,是历代茶叶爱好者在饮茶方面的一种较深层次的追求,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则是这种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一定的规范或法则。

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茶德和(现在已有人提出采用茶艺这个提法),中国茶学界和广大茶叶爱好者,已经和正在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探讨。

¤中国茶德¤

中国著名茶学家、浙江农业大学的庄晚芳教授,生前曾多次发表文章,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他说: 中国茶德,四字守则,四句浅释. 廉俭育德, 美真康乐, 和诚处世, 敬爱为人。 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品美味,共赏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做好人际关系。 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庄晚芳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有它的内在联系。廉是前提。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是转变风气的需要;美是内容。从品味中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美好享受,是品茶的真谛;和是目的。以茶为媒介,联络感情,调整关系,和衷共济,和睦相处;敬是条件。敬重对方,实际也是敬重自己。敬重对方,不只要有好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处事方法。在茶艺中,器净水甘就有敬重对方的意思。庄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不仅有助于培育出当代中国式的(或茶艺),也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与转变,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现代生活下的(或茶艺),即使是“阳春白雪”式的“品”,也没有必要去模仿那种离群索居的“高人隐士”。也不一定只有“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才能品悟出茶的妙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7498.html

上一篇:容器不对,泡茶浪费!

下一篇:浑身是病?一杯茶全搞定!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