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百科︱谢宣登:一座山与一个人的传说

2022-01-10

凤山抱母井的东南边有一座连天都害怕被捅破的山,叫天怕山,翻过天怕山,就是与天并肩而立的官山。历史上,文哲、田坝、官山、天怕山、恩耕井一带方圆几十里,是哈尼族和汉族的聚集区,因为他们是被清军打散逃遁的当年永历皇帝南逃缅甸随从人员,占据着文化及武功的优势,渐渐成为这一带有影响的头人。他们在恩耕开灶煮盐,在天怕山、官山种植鸦片,将整座天怕山及官山的树木砍伐殆尽,"官山"也就被后人写成了"光山",光秃秃之山也。谢宣登的家就住在光山山麓顺南村,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谱写了光山新传奇,成为了一座山与一个人新的传说。

出生于1917年的谢宣登是凤山区顺南村汉族人,从小家境清贫,靠帮工度日。民国33年(1944),被国民党抓兵,押解到路南县后,乘看守不备,当夜逃跑,沿途乞讨还乡。后到抱母井保井队当过一年兵。

新中国成立后,苦大仇深的谢宣登在共产党的各项运动中积极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深得群众的信赖。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乡(村)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地区和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多次出席地区先代会和劳模会。

顺南村海拔1800米以上,山高、箐深、水冷、地瘠、山多田少,群众连杂粮都吃不饱,是全县著名的"困难光山"。谢担任乡(村)干部后,把带领全村人民改变山区面貌"拔掉穷根栽富苗"作为己任,提出"条条水沟环山绕,层层梯田满山腰,实现点灯不用油,种田不用牛,盖房不用草,吃米不用舂"的奋斗目标。他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治山、治水中,没有水平仪,就用竹槽土法测量;没有资金,就动员群众集资和投劳,坚持年年修沟开田。

"文化大革命"中,有少数人将修沟开田视为"黑风"进行批判,谢多次挨批斗,但没有被吓到,仍然带领干部、群众坚持大干。经过20多年努力,全村修水沟28条,全长100公里,开新田922亩,改台地500亩,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23万公斤增至54万公斤。1966年,他带领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引进药材"三七"种植,全村先后收入70多万元,集体提留大大增加,社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农村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全村办小水电站7座,80%的社员家庭用上电灯;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39台,办起集体瓦厂,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瓦房,村村寨寨安装了广播喇叭。他还说服干部、群众,借款20万元支援景谷河水电站建设。1971年带领干部、群众向荒山进军,种茶、种苹果,引进细毛羊,发展山区经济,同时计划修通顺南公路。

他作风正派,不谋私利,善于宣传鼓动,并带头苦干,被人称为"山区创业者""干部带头人"。终因积劳成疾,于1977年病逝。病危时仍念念不忘"有几条山沟未填满,几座山头未改造,顺南公路未修通"。

文章来自位于顺南村大水沟谢宣登故居资料

小编推荐

一个人喝茶,与沉默无关,与心情有染


茶中日月长

酒是热闹的,喝得喧嚣恣意才痛快;咖啡是小资浪漫的,缺不得的是情调;而茶,是安静的,品的是从容与境界。

一个人喝茶,与沉默无关,与心情有染。独坐在有淡淡阳光斜入的房间里,面前是一盏清雅绿茶,淡绿色的汤汁像春天的颜色,诱惑我轻呷品茗。

性格使然,我永远无法拒绝对安静的向往。我想,一个人喜欢安静不是与生俱来的,必然有着后天的锤炼,当我从识字起就爱上读书的时候,当我从文字里读到人生与乐趣的时候,当我将心思浸泡成一杯茶茗的时候,安安静静地感受着时光从身边悄悄经过的气息,所有的欢乐、痛苦、甜蜜、忧伤,所有惊心动魄的过往,都成了深深浅浅的回忆。

关于茶的记忆,最初是父亲那个大搪瓷缸。那时候爱茶的人对茶的追求很简单,捏一点茉莉花茶进去,满满地泡一缸,一点点变得淡而无味,能陪父亲度过一整天。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拿着报纸,一边喝茶一边吐茶叶梗,居然也是津津有味的样子,偶尔我渴极了喝一口,品出的是苦涩。家里待客的最佳之物,必是茶叶无疑,一包袋泡茶绝对是上等的好茶了,茶水一杯杯地倒入客人的白瓷杯里,即是热情的待客之礼了。

如今生活已是大不同,品茶的同时,开始讲究茶叶、茶具了,追求的是至善至美。偶尔脑海中闪现那样的片刻,怀念过去简单明净的喝茶姿态,喜欢那种随意和不羁,不用顾忌什么,就像老友相聚,真诚、热烈,心里是满满的知足。日子美满了,茶也不仅是茶了,还是健康,是文化,也是一份承载。与父亲同席而坐,摆弄茶道,几杯清茶下肚,气氛已然不同,不知不觉中就打开了话匣子。

对父亲而言,茶是最好的沟通工具,比酒理性,比咖啡安静,是恰恰好的媒介。有无数个静怡的夜晚,一杯淡雅的茶香,陪着我和父亲,在由浓到淡的茶水里,听父亲细品人生。透明的茶盏,茶叶起起伏伏,慢慢地变尘嚣为悠然,氤氲的气息中五味杂陈的人生化为不着痕迹的云淡风轻。

越来越繁华的都市,却见身边充满浮躁之气,倘若能与一杯茶心手相牵,我会剪辑一个个场景,叫做简单、快乐、澄怀、禅悟。

因为我知道我对茶的痴爱,与闲适的心情有关,像父亲那样与轻松满足的生活有关。生活在凡俗的世界里,来来去去走走停停,难以远离喧嚣,但不可以没有一颗远离喧嚣的心,让日子简单一点,要求少一点,感情单纯些,闭上眼,心田一片温润,一切自然也就恬淡至极。

夜深人静,一个人喝点什么茶?


入夜,泡一壶好茶慰藉自己。

夜深人静,无论喝的是清茶还是浓茶,无论能否入茶参禅,都不愁把烦躁泡净。

然而时常也听到朋友说,担心夜晚喝茶会失眠,又不甘心错过静夜品茗这一美事。

其实,晚上喝茶也有可以不失眠的方法。茶的种类繁多,而其中一些茶便适合晚上喝,尤其是适合一些平时喝茶不多的茶友。

晚上喝什么茶好?

适合晚上喝的茶,首要是了解茶叶的特性,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它们都同时具有提神和安神两方面的作用,既可以使大脑更清醒灵活,也可以抑制脑神经过于兴奋,让人们容易入眠。关键看怎么喝,喝的时间和方法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类,经“熟化”的过程,茶多酚含量减少,对胃的刺激也会减小,因而合适晚上饮用。

尤其对于脾胃衰弱的人群来说,喝红茶时加入一些牛奶,可起到一定的温胃暖胃作用。

熟普

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累一些肥腻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晚饭后适当喝些熟普,有助于分化体内积累的脂肪,既可以暖胃又有助于消化和消脂。

熟普属后发酵的茶类,茶性更加温醇,喝熟普的好处多,既不会伤胃也不会影响睡眠。

白茶

如果不习惯普洱茶的味道,也可用白茶来替代。还有寿眉茶,寿眉茶入肺经,茶性平缓,也是不会影响睡眠。

晚上喝茶要领

茶叶刚泡开大约3分钟时,茶叶中大部分的咖啡碱就已溶解到茶水中了,这时的茶就具有明显的提神功效,使人兴奋。怕失眠,就别喝头道茶汤,更不要喝浓茶。

1、喝淡一点的茶,减少咖啡因。

2、喝口感有甜的茶。茶氨酸多,科学证明茶氨酸比安眠药更有利于睡眠,且无任何副作用。

3、喝发酵多一些的茶。

从对茶的嗜好去了解一个人


[摘要说明]从对茶的嗜好去了解一个人

茶是一种嗜好性饮料,由其嗜好性去了解人格特质,以下的探讨,将以其嗜好之类,反射出其人格特质及其对待生活的种种现象,进而寻找其解决的方案。嗜饮轻发酵高香茶类者人格特质:(1)具有冒险性,肯去尝试做新的事物。(2)理想主义者,个人意识中已经有自己想要达成的梦想。(3)完美主义者,对于事物的要求高。(4)幻想者,联想力丰富。生活态度:(1)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觉得无聊,生活及情绪常常有较大的起落,亦因交友不慎而惹来无谓之殃或投资错误而破财。(2)注意别人对于自身的看法,容易陷入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惜表现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高贵的假象,而将自己弄得筋疲力尽。(3)绝不允许别人的背叛,失信或中伤。因为他一向都是真诚地对待他身边的人,也因他总是将人性认为是善良、美好的,而无防人之心,以致常常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而会觉得人心可畏将自己退缩至角落;但过不了多久,他又一如往常活泼。(4)他非常疼爱自己的亲人,却不会以言语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他喜欢以行为来暗示他的亲人,而亲人却常常无法了解体会,反而会指责纠正其行为而令他沮丧。嗜饮不发酵绿茶者人格物质:(1)理性的思考者,对于事物能有清楚的判断。(2)自我管理能力强并有自己的主观看法。(3)计划者,工作有计划,有节奏、有规律。(4)观察家,能仔细观察周边的状态并作出最适当的回应。(5)研究家,对于自我设定的目标默默地不断研究。生活态度:(1)不善言词,冷漠让人不易亲近,以致社交圈仅仅限于局部。(2)非常重视原则及传统,容易得罪人,以致成为别人批判的对象。(3)对于他所认同接受的人、事或理念,无条件接受,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所谓,他确信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是一个追寻真理的人。(4)他非常深爱他的亲人,然而却以逆向反对、对立、冲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独处时却比任何一个人更心力交瘁。(5)只要他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便会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即使当初选择错误,他依旧甘愿、承当,也因此让自己非常疲劳,是一个勇者的代表。嗜饮后发酵黑茶类者人格特质:(1)崇尚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者,拥有随遇而安的个性。(2)(野外)求生专家,韧性强、生命力强。在恶劣环境中不易被环境击倒。(3)策略家,懂得保留自己的实力,并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4)拥有较开放的个性。不喜欢钩心斗角,重视人与人彼此的诚信。生活态度:(1)积极性稍差,被动性强,以致许多好的机会被流失。(2)典型的差不多先生,对于处理事物的精确度稍差,以致于名望、财富都无法聚集。(3)容易自我满足,并且在实践中就拥有成就感,容易遭受家人的批判。嗜饮完全发酵红茶者生命特质:(1)活性高,是一个善变的人,情绪的起落大。(2)唯美主义者,常有天马行空的联想,重视执行的成果。(3)重视自我的感觉,因环境及立场的不同,对于事物有多重的标准。(4)生活专家,重视生活的品质,懂得放松自己,喜欢抽象的事物,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规划得非常完善,重视生活节奏。生活态度:(1)处理事物的高标准令周围的人有强烈的压力,常使部属不服。(2)喜欢结交有品味、高水平的社会人士,而让一般人不易亲近。(3)因重视个人的感受及品味,以致于财富多花于食、衣、住、行上。(4)内心里是关心亲人的,但就是无法与家人共同生活。

虚心和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成比例的


虚心和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成比例的。

巴金先生关于自己不是什么家的说法,在“大家”辈出的现代,是很有点不可思议的。论者必以“过谦”视之,先生这样讲是很诚恳的,我们以为过谦,大体反映了“虚心”之难得。

有些事情是可以指为形式主义的:比如为迎接检查而突击卫生,为体现尊重而拱手作揖,为显示服务态度而强颜陪笑,为表白爱情而搜罗甜言蜜语……这为“什么”而“什么”多跟实际无涉。虚心之事亦复如斯,表面上装愚守拙乃至弄到作践自己,也不代表心里不嘀咕着“你算什么东西!”所以,说虚心难得非指其“表现性”,而是就其“生成性”而言。“生成”的虚心不是通过包装,不是故作姿态,它至少要有“心虚”感作为基础和前提。

不是做贼心虚的心虚,那是心中有鬼,有个实在的东西压得慌。这里的心虚是“若谷”地“空”,时时感觉着自己空缺得厉害。人寓居纷纭世界、变幻乾坤,不知不识的东西较之已知已识的多过不啻恒河沙数,且原先已知已识的说不准几经时日又成了陈旧的老皇历,说不准你知其一他还有其二、其三,时时内心虚得发毛,一日不读书就慌得不行,原是正常心理,倒是感到满感到淌,显见着是某种神志不清,且一不小心就容易闹出点毛病来。比如断言“秋花不比春花落”,还要“说与诗人仔细吟”,到头来发觉人家那里就是那样地“落”,不“仔细”的恰恰是自己。人的心虚感竟就这样难得而易失。

故此古来就有著名寓言发出关于“井底之蛙”的告诫,这告诫与其说指向囿于孔见的自以为知自以为是者,不如说是指向人的通常处境,盖因相对于浩茫宇宙,人总是不同层次地处于“井”中。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人在知道得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就越来越感到所知太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井”实在太小太小。“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因而非常浅显,人越过“胆子越小”的现象也就不能一概以生命力衰退而论之。

巴尔扎克年轻时曾在一个拿破仑小塑像的座盘上写道:“他用宝剑未能完成的大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等到他写《人间喜剧》的《导言》时,却写出“作品寥寥使人自视甚高,大量劳动使人虚怀若谷”这样的话。固然不能非议其年轻时的气盛和自信,可同样不能不崇敬他成就卓著的自知,因为这自知是建立在博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它本身就是博识的一种结果。

所以,虚心远不只是一种思想品德,不只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它也是一种标示,一种修养层次的标示。巴金的诚恳自审,尤奈斯库关于“一个作家最坏的就是自视甚高”的感悟,实在都是过来人痛切的经验之谈和贴切的人生告诫。惜哉在“井”中操劳的世人,大多容易让许多实在的物事把心胸塞得太满,鲜有听得进先哲“生有涯、知无涯”的浩叹而奉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

一个人懂不懂得泡茶,投茶量一眼看透


1.话说,有些人泡茶是相当任性,上来就是胡抓一把,直接投茶入杯。

这一把抓的工夫要是练到精熟程度,达到“一把准”的境界,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能够评先进,成为榜样人物。

问题是一般人并非都能像茶叶店老板等专业人士那样,经年累月地跟茶叶打交道,练就一手十分了得的手上工夫。

这里顺带偷偷地告诉你一个茶界“潜规则”哦!

茶叶店老板为了泡出符合消费者口感的茶叶,往往会根据茶叶品质特点,适量地增加或者减少投茶量,以控制茶汤滋味的浓淡。

那什么是投茶量呢?

投茶量就是一次性放入茶杯的茶叶量。

关于投茶量,讲究的是黄金匹配原则,即茶器、喝茶人数与茶叶量的最佳匹配。如同埋锅做饭,多少人就下多少米,讲究恰到好处。

2.在专业的茶叶评审中,投茶量是有明确标准的。

譬如:名优绿茶一般是4g,乌龙茶是7g,红茶是5g,生普洱是5g……

但在日常冲泡中,其实我们并非完全参照这个标准,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个人口感、茶器容量以及喝茶人数。

其一,个人口感。

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茶汤滋味口感的浓淡。

有些人口味比较轻,重口味如岩茶,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可适当减少投茶量,并采用快进快出的冲泡手法。

有些人追求醇厚的滋味,那可以在标准投茶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投茶量,这样有利于泡出自己心仪的滋味。

其二,茶器容量。

以常见的盖杯为例。市面上有80ml~300ml等多种规格,一般以120ml、130ml最为常用,即俗称的7克杯、8克杯。

按照经验而言,一般成品茶形状比较紧凑,如乌龙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有些成品茶比较蓬松,例如白牡丹,看起来体积比较大,投茶量约占到了盖碗容量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三左右较为合适。

其三,喝茶人数。

家里要是拥有不同类型茶器的话,投茶量也可以根据人数来确定不同的茶具和投茶量。

一般而言,标准的7克盖杯适合三至四人一起喝茶,这样每一冲的茶水口感最好,分给每个人的茶汤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如果是五至八个人喝茶,那可以使用8克杯,甚至更大的10克杯,一次投茶量可加大至10克。

3.了解了投茶量的重要性之后,为了追求相对精准舒适的口感体验,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把握投茶量呢?

其一,在日常泡茶中勤加练习,积累丰富经验,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其二,不妨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精准测量。

现在电商很发达,我们可以上某宝去淘一些价格实惠、便于随身携带的珠宝级电子小秤,一步到位,精准测量。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会泡茶的人,请从掌握投茶量开始!

一个人懂不懂得泡茶,透过投茶量一眼就能看透


话说,有些人泡茶是相当任性,上来就是胡抓一把,直接投茶入杯。

这一把抓的工夫要是练到精熟程度,达到“一把准”的境界,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能够评先进,成为榜样人物。

问题是一般人并非都能像茶叶店老板等专业人士那样,经年累月地跟茶叶打交道,练就一手十分了得的手上工夫。

这里顺带偷偷地告诉你一个茶界“潜规则”哦!

茶叶店老板为了泡出符合消费者口感的茶叶,往往会根据茶叶品质特点,适量地增加或者减少投茶量,以控制茶汤滋味的浓淡。

那什么是投茶量呢?

投茶量就是一次性放入茶杯的茶叶量。

关于投茶量,讲究的是黄金匹配原则,即茶器、喝茶人数与茶叶量的最佳匹配。如同埋锅做饭,多少人就下多少米,讲究恰到好处。

在专业的茶叶评审中,投茶量是有明确标准的。

譬如:名优绿茶一般是4g,乌龙茶是7g,红茶是5g,生普洱是5g……

但在日常冲泡中,其实我们并非完全参照这个标准,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个人口感、茶器容量以及喝茶人数。

其一,个人口感。

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茶汤滋味口感的浓淡。

有些人口味比较轻,重口味如岩茶,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可适当减少投茶量,并采用快进快出的冲泡手法。

有些人追求醇厚的滋味,那可以在标准投茶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投茶量,这样有利于泡出自己心仪的滋味。

其二,茶器容量。

以常见的盖杯为例。市面上有80ml~300ml等多种规格,一般以120ml、130ml最为常用,即俗称的7克杯、8克杯。

按照经验而言,一般成品茶形状比较紧凑,如乌龙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有些成品茶比较蓬松,例如白牡丹,看起来体积比较大,投茶量约占到了盖碗容量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三左右较为合适。

其三,喝茶人数。

家里要是拥有不同类型茶器的话,投茶量也可以根据人数来确定不同的茶具和投茶量。

一般而言,标准的7克盖杯适合三至四人一起喝茶,这样每一冲的茶水口感最好,分给每个人的茶汤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如果是五至八个人喝茶,那可以使用8克杯,甚至更大的10克杯,一次投茶量可加大至10克。

了解了投茶量的重要性之后,为了追求相对精准舒适的口感体验,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正确把握投茶量呢?

其一,在日常泡茶中勤加练习,积累丰富经验,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其二,不妨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精准测量。

现在电商很发达,我们可以上某宝去淘一些价格实惠、便于随身携带的珠宝级电子小秤,一步到位,精准测量。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会泡茶的人,请从掌握投茶量开始!

松萝茶一个神奇的传说


“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

松萝茶芽实、气香、味清,记载于唐,盛名于明。最重要的是,此茶为药,可化食通便、消火祛痰,降血压、解顽疮。

松萝茶,很小清新的一个茶名,产于安徽省休宁县城北的15千米的松萝山上,以山命名,是名松萝茶。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此茶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土壤肥沃、风景秀丽的高山上,使得松萝茶叶片肥厚鲜嫩、条索紧实,郁浓翠丽,而且茸毛明显。

冲泡之后,茶香四溢,闻之神往,茶汤鲜活明亮、翠绿通透,滋味浓厚、香气高扬。

关键是,它的药用价值非常之高。清代的王椷在他的《秋灯丛话》中记载:北方有个姓贾的商人,在南方行商,喜欢吃猪头,食量特别大,一次能吃几个人的饭量。有位医术很高的人见到贾姓商人之后,便问他的仆人,他的仆人说:“每顿饭都是这样,已经十来年了。”

这位医者听过之后说:“再这样下去,疾病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即便是医生也很难再救治了。”

这位医生就等着贾姓商人回来,然后跟着他回到北方,接着观察贾姓商人,发现他并没有任何异样状况出现。特别惊讶,于是便再次询问他的仆人,他的仆人说:“我家主人每次吃完饭之后,都会喝松萝茶。”

医生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种病只能用松萝茶解啊!”于是便回去了。

从这一个小小的故事之中我们便能看到松萝茶的妙用,我们虽然不能真的考证是真是假,但是其药用功效可见一斑啊!

其实关于松萝茶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在松萝山上有个香火鼎盛的寺庙,庙门前有两口年代久远的水缸,缸水颜色翠绿可人。

一次一个外地的香客看到之后,便想买走这两口水缸,付了300两金子作为定金。老方丈顿时觉得这两口缸很值钱,就让小沙弥们去清洗干净藏了起来,等香客来取。

香客本想要那两缸水的,老方丈觉得自己帮了倒忙,懊悔不已。香客便建议,不如在倒水的地方种些茶叶,想必一定有所成。事实果真如那名香客所说,长出一片与众不同的茶叶,因为在松萝山上,便命名为松萝茶。

两百年之后,休宁此地流行伤寒痢疾,大家纷纷来寺中拜佛,但凡拜了佛喝了寺院中给的松萝茶的人,疾病都相继好了,于是方丈便给每位来的客人都赐赠一包松萝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二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者研碎吞服,二三日也愈。因为松萝茶,伤寒痢疾的流行被遏制住了。

松萝茶可消食化痰、舒缓头痛、润肠减肥……总之,松萝茶名字虽然很小清新,但是药效多多,喜欢食肉减肥的朋友大可以一试。

兰州,一座茶风涤尘的古城


如果给清代的茶马互市交易场所设置一面流动红旗,按照成交额来算的话,兰州每次都能拔得头筹,我愿把那面红旗插在金城关隘的遗址上,静听马帮驼铃过往,淡看春秋草木荣枯。经过多年苦心经营,至雍正时期,通过互市手段获得的马匹得到惊人的反弹,至乾隆时,所易马匹成数十倍激增,再加之祖国版图统一,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全部纳入,官营牧场经营措施得当,风生水起。

清代牧地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不需要多长时间,滋生繁殖的马匹已骊黄遍野、云锦成群,以前遥远偏僻之地生长的马匹,都得以相同的马槽上喂养、生息。

一时间马源充沛,传统的茶马贸易显示出它的单调和繁琐,免去无马之虞,统治者终于可以精神抖擞一下,对茶马互市的管理难免松懈,再加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民间市场开辟,使得官方对茶马贸易的调控和主导失去了时代背景,导致其地位下降,难以复兴。

久旱逢甘霖,西北商埠重镇兰州,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茶马贸易渐趋衰败之际,勇挑重担,完成了茶马贸易向民间商品等价交换的过渡和转变。

甘州,唐代时曾被吐蕃控制,后又成为回鹘领地。宋代时划入西夏,元代复设甘州,明代曾设立甘肃卫,有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在此办公,清代改为甘州府,治所即甘肃张掖市,甘州茶马司建于明正统以前,正统八年曾撤销,嘉靖四十二年重新建立,清代加以沿袭。

甘州茶马司迁入兰州后,共有西宁、庄浪茶马司,统归兰州道治理,处于西北古关隘军事要塞之地的兰州,以战略屏障闻名于世,其以天险著称的军事功能削弱后,商业贸易功能快速提升。

有资料称,兰州“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蕃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是雄关险峻的兵家必争之地,“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是黄河天堑的重要渡口。“货运塞途,信史络绎,茶马互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之州名,始于隋开皇元年,文帝废郡置州后设立的兰州总管府,因市南有巍峨挺拔的皋兰山而名之“兰州”。兰州,边陲重镇,东有关陇,南连巴蜀,西接河湟,通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原跟周边少数民族的缓冲地带,具有“座中四联”的地缘位置。古代的兰州曾是“茶马互市”的著名商埠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号称“四省通衢”,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

兰州成为清代中后期茶马互市的主阵地,原因有三,一是独特的地缘位置,二是政治中心的迁移,三十茶马司的合并。

这样的地理条件,更利于四方联动,发挥贸易便利的优势,且自唐代丝绸之路的贯通,成为兰州经济大动脉,明清时渐趋衰落,因其茶马交易的频繁,完成复兴。清代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在兰州出现重合、交叉,道路的功能得到提升和完善,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马贸易得以重振雄风。“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谭嗣同对兰州的评价没有刻意的奉承,而是平添了一股意气风发。

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令陕甘总督杨应琚自河西肃州行营移治兰州,兰州从此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由于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渥洼天马皆枥上之驹”,天马从此过,不搞腾云驾雾的特权,也只有从金城关过,才叫真正地入乡随俗,吃苦耐劳。

《丹噶尔厅志》卷五记载,茶叶从兰州运来,每年大约一万余封,大半出售给蒙番,每封现价二两,共得银二万两。此外如黄茶、砖茶,虽然禁止交易的法令异常严格,而番僧蒙番私下在境内交易的现状屡禁不止。

《兰州城关史话》记载,马滩是茶马司临时圈养马匹之地,明代,兰州茶马互市日趋繁荣。清初,兰州成为陕甘总督驻节之地,乾隆二十五年,庄浪、西宁、甘州三茶马司被并入兰州道治理,清政府茶马贸易改革的调整,使兰州成为重要的茶马集散地,西北茶马互市中心,也是羊毛、药材集散地。

道光《兰州府志》卷五《田赋志》记载,兰州道分管西北茶马交易事务,分为西宁、庄浪、甘州三司,兰州属于甘州司,有九千九百八十二道换取茶叶的凭证,每一引抽取一定的茶叶作为税赋,十封中一封充当税赋,九封以饷银兑买。

乾隆时期,罢中马之制后,改为向商家征收税银,从事民族贸易的自由度更大。

在兰州,交易形式再简易,也得过道关——金城关,再牢固的城桓也都经不住岁月的指认,再稳健的脚步,也都被时光的潮水淹没。如果给兰州的集体奖是流动红旗,给关口上的奋威将军岳钟琪,该颁发一些什么呢?发一个羊皮筏子吧,在水面上感受一回沉浮的快感,多带些茶叶,锦衣夜行,告老还乡。

金城关,源于西汉武帝时在黄河岸设置的金城津,是为大汉王朝一统天下的梦想而设。汉武帝元狩二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返回,在黄河南岸修筑城堡,设置了金城县,并在大军渡河处设立了金城渡。从这里渡过黄河后,西北取道永登可达河西走廊,直抵西域。西南沿湟水而上,可抵青藏高原,南面越南山,可达今临夏州和临洮及关中地区。北周武帝时,金城渡移至今黄河北岸中山铁桥西约1公里白塔山腰处。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在白塔山山下修建了金城关,拱卫渡口。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赴安西任所,途经金城渡时曾登临关楼,写下了《题金城临河驿楼》:“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从这位边塞诗人的吟唱中,不难想象金城关当时的雄伟和险要。

天时、地利都具备了,兰州茶叶的繁盛还仰仗人和一点,此时,左宗棠以政治家的身份登场,总揽陕甘军政大权,他的第一张牌,也是尤为后人称道的整顿西北茶政,让昔日依山距河、飞鸟难渡的金城关,变为人流涌动、热闹非凡的贸易必经地。

战事平定后,左宗棠着手改革茶法。他免除历年积压的商家税务,组建以湖南茶商为核心的南柜,扩大茶销规模。改“茶引”为“茶票”,每票40引,可购正附茶51.2担,严格了税收管理。并利用湖南人际关系,与湖南当局达成协议,对持有兰州茶票的茶商运茶过境时,只征收两成的税金,其余八成由陕甘督府补贴,在湖南应解甘肃的协饷内划抵。

新茶法的问世无疑给兰州的茶叶贸易打了一剂强心针。后人这样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的制度自从实施以来,挽回了咸丰、同治年间西北茶叶停销、积压,经营不善、销售困窘的大局,也奠定了六十多年西北茶叶畅销无阻的基础。

至此,在兰州为中心的茶叶自由贸易的带动下,民间市场大门完全开启,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后期关于官营茶马贸易和民间交易的跷板完全倾斜。

双脚没在河水中,我有幸细心地感受了这一段关于兰州的茶文化。上岸后光着脚,懒懒地在河边打个记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黄河中流汹涌的涛声击打梦境,我不会醒来,因为我深刻地知道,那些光着脚片子休息的,是茶贩子,不是人贩子,我还是我,只有记忆被拐卖,至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颠沛不止,难以给我一副清晰完整的可以朝拜的尊容。

那些上了岸而踪迹无定的茶商呢?河水淋湿的是鞋和脚,总是无法浸透兰州这座茶风涤荡的古城,一段互市的刻骨记忆。(据郝炜著《茶与马在山河的旧梦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7786.html

上一篇:寻访蒙顶禅茶

下一篇:我国历史上辉煌的茶叶之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