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用茶的方式 缩减“中国腰围”

2022-01-09
有一次采访孙冕,他说,《新周刊》就是让你读起来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没错,有一期《新周刊》的封面话题“中国腰围”,足以让很多人摸着滚圆的腰围,看得心惊胆颤。封面上那根直直的皮带非常醒目地横在中间,扣眼已经松到最后一个。中国人日趋严重的肥胖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

数据显示,与1985年相比,中国男人的平均腰围增加了13厘米;而女人,虽然20年来胸围与臀围增长只有1厘米,但腰围变化同样惊天动地。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计算,中国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

中国人为什么会胖?《新周刊》分析,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这就导致对食物的贪婪。中国人越来越勤奋,但勤奋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再懒一点,再宅一点。想想,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吃的多,运动的少;能量补充的多,释放的少。科技让生活更生动,新闻可以不用打开电视,就可通过手机获得,交水电费买东西,只需打开电脑网上支付即可,人们取邮件不需要跑邮局跑快递公司。甚至,吃饭一个电话就可轻松搞定,不用出门,更不用洗碗。宅,又分化为“纯宅”“虚无宅”“电脑宅”“技术宅”等等,总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尽量避免走动跑动出门活动。

这能不肥胖吗?

男性公务员在中国肥胖问题中最为突出。男性公务员腰围增长速度为所有行业之最。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HMO等机构发布一份《中国公职人员健康白皮书》,报告称官员体检异常率高达98.5%,颈椎病、咽喉炎、痔疮、慢性肠炎、脂肪肝、Ⅱ型糖尿病是中国官员的几大慢性病,每5个官员就有1个是脂肪肝。虽然追求效率,但中国人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饭局上完成的。请客者永远点满满一桌饭菜,多到让客人吃不完才觉得够面子。无酒不成席,个个最后都是“饭醉份子”。“啤酒肚”、“将军肚”,增大了中国腰围。可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中国腰围”走形的重要原因。

这不是以胖为美的唐朝,哪怕还有“最美的胖子”这样的选美活动,都阻挡不了人们对肥胖的基本认识:胖是不正常的,是令人恐惧的,是不健康的,是远离审美的。“嗨,哥们,你挪一挪,干扰我的手机信号了!”没错,肥胖有时还会上升到道德问题,一个民族的精神问题。

还好有茶,有这种充满智慧和乐趣的东方树叶,可以让我们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喝茶可以减肥,能减肥的茶有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等。比如绿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化浊去腻防止脂肪积滞体内,而绿茶中的维生素B1、C和咖啡因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与消脂。普洱茶中的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提高新陈代谢、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喝茶,在欣赏汤色、享受茶味的同时,就轻易清除掉了身体多余的脂肪。当然,茶本身的热量是非常之低或是忽略不计的。

茶汤可以减去身上的赘肉,维持身形的苗条,还可保持头脑清醒,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是减肥的大忌,茶可清心,饮茶让人懂得克制,知道分寸。以茶会友,朋友聚会喝茶,不是令人生厌的被迫应酬,而是敞开心扉的品饮与释放。想一想“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就知道如何张弛有度。如果因为喜欢喝茶而去茶山寻茶,开始一段与众不同的茶山旅游,那同样是健康的。在原生态的茶山茶园里,清新的空气和高远的天空令人心旷神怡,远离城市的喧嚣,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茶的生活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去城市里环境不错的茶馆喝茶,去茶叶市场逛逛,参加茶会,自己动手做茶,斗茶,都是不错的选择。身体走形,精神委顿,“中国腰围”是一种群体现象,是身与心的不健康表现。如何缩减“中国腰围”?经常喝一杯茶,坚持茶的生活方式,答案也许就在其中。Cy316.Com

Cy316.com延伸阅读

我在想,怎么把健康用茶的方式带给你


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近年来,关于茶叶的健康功效研究得也越来越多:抗癌、保护心血管、防辐射……似乎人们生活中所有的健康隐患,都可以靠一杯茶来化解。

那么,茶叶中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究竟能否起到养生作用、怎么喝才能发挥最大的养生效果呢?

专家指出目前茶叶比较确切的健康功效有预防癌症(包括肺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吸烟损伤等。喝茶可对因吸烟造成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且效果非常好,这是我们通过人体实验得出的结论,也算是全世界比较领先的结论。

茶叶中的有效营养成分多种多样,比如大家熟悉的茶多酚,还有茶氨酸、维生素、咖啡碱等。按制作原理,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

后来又有一些再加工的茶,如花茶等,是在六大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茶叶中有效成分不同,功效也有所不同。绿茶保护心血管。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代表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其主要功效是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还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细菌等。

白茶缓解忧虑

白茶按照分类方法不同,包括两种。一种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安吉白茶,这其实算是绿茶的一种,由于口味较绿茶更为醇和,近些年来大受欢迎。

白茶的主要功效有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减少焦虑等。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碱的作用,怕喝茶影响睡眠的人,可以喝点白茶。

还有一种是产自福建福鼎一带的白茶,这种茶产量较少,口味较一般绿茶要重,就目前的研究,这种茶对于调节免疫力和降血糖都有不错的功效。

青茶、红茶降低胆固醇

青茶属于半发酵的茶,其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茶、凤凰单枞等;而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代表品种有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也是享誉世界的名品。红茶由于经过发酵,比绿茶刺激性低,功效也有所不同,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等。

黑茶减肥消脂

黑茶属于后发酵的茶,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了,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总量较高,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效果。据报道,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

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一些茶叶中的名品,如龙井中的明前茶,其有效成分和普通茶种类无异,含量可能会有所差别。明前茶因为采摘早,其中的茶氨酸、维生素C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低。出于养生的考虑,大家不必购买特别贵的茶。

中国茶叶的命名方式及分类


俗话说:“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我国的茶叶历史悠久,产地分布广,品种多,茶类繁,相应的茶叶名称也五花八门。古今茶名,都是实用性和美学性兼具。我们一见茶名,对茶便可知晓一二;同时,还能获得美的感受。

1、结合产地来命名

古人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茶,往往就产自钟灵毓秀的名胜山川。

将茶名与风景名绑定,相得益彰,达到互相宣传的效果。这方面的代表茶有不少,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太湖翠竹、井冈翠绿、苍山雪绿等等,举不胜举。下面所说的各个分类,一般也要在前冠地名,后接专名。

2、根据茶的品质特征来命名

有点反映茶的形状:珍眉、珠茶、瓜片、松针、雀舌、毛尖、鹰嘴等;

有的反映茶叶颜色:黄芽、辉白、天山清、水绿黄汤、白毛茶等等。

还有的反映香气和滋味:十里香、兰花茶、水仙等反映茶香特点;而苦茶等反映茶的滋味。

虽然反映的是茶的实用性,可一点也不呆板,对不对?相比外国人的那些僵硬的菜名,不知好听上多少倍。这个特征的描述跟地名联系在一起,就是霍山黄芽、平水珠茶、信阳毛尖等。

3、以茶叶的采制特点命名

比如骑火茶、春蕊等是茶的采摘时间,体现嫩度和质量;炒青、烘青、功夫等反映制茶工艺。

对于品质、制法相似的同类茶,命名时在茶类前冠于地名或者简称,如炒青茶有婺绿、屯绿、杭绿、川绿;烘青茶有徽烘青、浙烘青、闽烘青等;红茶有祁红、川红、滇红、湖红等。这个主要用于茶类区分,具体的个茶也有一些这样命名。

4、以品种来命名

这种命名方法在乌龙茶里最为常见,以品种来命名的有:台湾铁观音、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等。以单枞命名的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5、以传说典故来命名

茶产于名山,名山又多仙神之说,茶名不少也以神话典故来命名,如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文君嫩绿、金奖惠明等。

中国的茶名,不仅具描写性特征,还有文艺性特征。尤其是名茶之名,文字都优美文雅,富有诗情画意,如一幅幅素淡清雅、写意传神的山水画。一见茶名,我们就会引发无限美好的遐想。

当听到湘波绿、敬亭绿雪、庐山云雾、雪水云绿这些茶名时,还没品茶,缭绕的香雾、荡漾的绿水,是不是已经浮现眼前了呢?泡上一杯,更是飘飘欲仙矣!

中国人的喝茶方式自古至今的演变


饮茶方式的转变

首先来说,古人喝茶的方式其实是经历过三大的阶段。

吃茶→煮茶→泡茶

古人最早饮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这是真“吃茶”。

之后开始用火煮羹饮,就象人们今天煮菜汤一样。

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一直到唐代陆羽,才把茶的格调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品,成为一门生活艺术。

时间表

一、神农时代:神农时代利用含嚼茶叶鲜叶,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二、西周、东周:开始把茶叶当菜食。

三、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四、汉代:茶开始商业化,茶叶的简单加工出现,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五、唐代: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唐代陆羽的喝茶方式

煎茶+茶碗

中唐以前,人们在煮茶的时候,要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

这被陆羽深深嫌弃,“斯沟渠间弃水耳”——这简直是沟渠的废水。

所以,他在《茶经》中,只保留了盐来调味。

唐代这样的喝茶方法,就叫做“煎茶”:

先将饼茶碾末,置于锅中煎煮,而后再加盐调味,以去除苦味。煎好的茶用长匙舀至面前的小茶碗中饮用。

|碗“陆羽《茶经》记载: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

茶碗,品鉴茶水之用

以越州出产的最佳,鼎州、婺州、越州出产的也不错,寿州、洪州出产的则次之,北苑团茶是在唐宋间流行的饼茶基础上精加工成型的。

值得注意的是,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主要是做成茶饼形状的,称为“团茶”。

那个时候可还没有什么绿茶、红茶、乌龙茶之类的茶类哦。

宋代的喝茶方式

点茶+建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积淀下来的成果,在宋代完成了升华。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宋代把“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称为“四大雅事”。

把饮茶真正地变成了一种艺术潮流。

宋代的喝茶方式,称为“点茶”,步骤如下:

点茶的要点:

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工具搅动茶汤,使之产生饽沫,乃至咬盏挂杯,幻化出花草虫鱼之类现象。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击拂无力,茶不发力。

宋徽宗认为要注汤击拂七次,每一次需要使用的力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直至浓度适中、乳花汹涌则止。

点茶完毕,如果只是一个人欣赏,未免寂寞。

如果一下就喝下去了,未免浪费了之前那么多功夫。

于是,”斗茶“这项文人墨客乐此不疲的娱乐应运而出。

明代的喝茶方式

散茶+紫砂壶

明代开始,因为朱元璋废团改散,出现了大量的散茶。

于是,民间饮茶,开始以散茶为主。

如今我们熟悉的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改散。

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

因此,明代的茶壶是专用泡茶的。

这只有在散茶形成主要饮用方式下,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紫砂的种种优势,使得紫砂壶在明代的茶器中大放异彩。

清代的喝茶方式

散茶+盖碗

清代的喝茶方式,也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

清代不仅出现了如今我们喝到的大多数茶类,而且还有几位热爱喝茶的皇帝。

比如,乾隆皇帝就曾经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朝盖碗的流行,就与爱茶的乾隆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书画中就可窥见史实。

而且,爱茶的清帝经常将历史名茶画中的主角换成自己,投入其中。

盖碗泡茶,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

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

而且在品尝中可以欣赏茶的色、香、味、形,慢斟细啜时领略幽雅闲逸、洒脱自然的情趣。

至此可以说,我们如今的泡茶方式,已经是把茶的生活化、大众化和品饮艺术结合为一体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7777.html

上一篇:这些茶,你有钱也喝不起!

下一篇:原来茶叶也有这么多雷人的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