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饮茶在国外

2021-12-01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饮茶在国外”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不仅仅在中国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过外茶一样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来说说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他们或许是受中国影响最深的国家了,在古代他们的文化制度都受中国的影响,他们不断的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茶文化也就传到这两个国家。

日本受中国茶文化影响较早的国家,最早大概是在唐朝的时候,至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随后南宋的抹茶被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到了明代的煎茶是江户初期的隐元禅师传入日本的。日本茶道在战国时代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是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大力提倡分不开的。茶传入日本后形成了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如他们的有乐茶碗属于大井户茶碗类,因织田信长之弟有乐斋持有而得名。被誉为有女性的曲线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铁成分的枇杷色釉药。

茶文化在韩国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茶文化在韩国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比较繁琐的礼节主要的有以下四种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流茶也因此传入了欧洲大陆,英国是受茶影响较大的国家,说起英国人与茶的亲密关系,有无数的事实为佐证一首英国民谣这样唱到: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在英国茶叶是身份的象征,茶盒被锁起来,钥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在宴会待客时才能饮用。即使是客人喝剩的茶渣,女仆们偷着拿到街市去卖,还能换回外快。直到18世纪英国在印度发现大片茶园,英国的茶叶才开始普及到每个民众。下午茶就是英国的一大特色。

俄过在历史上茶文化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但是茶叶要从遥远的中国运到俄过时相当的艰难,因此在俄国喝茶曾经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纵观历史国外每一个饮茶国家的茶文化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而当在国外饮茶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了茶的国度,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我们也应该努力发扬我们的茶文化,不能让它没落在历史中。

小编推荐

国外特色茶


想了解《国外特色茶》知识吗,丰富的《国外特色茶》内容等你来看!

同样是饮茶,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饮茶的品种以及方式方法都不同,很多都极具特色,比方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就有属于他们当地的传统特色饮法。

先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跟我们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因为华人很多。他们的饮茶风俗别具一格,盛行肉骨茶。顾名思义,所谓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饮茶,在他们的风俗中,吃肉骨的时候一定要饮茶。

肉骨说白了就是带瘦肉的排骨或者鸡肉、牛肉、猪蹄等,先加好作料烹调好,用文火炖熟,在炖的时候通常会在肉骨中放一下有益身心的药材,比如党参、枸杞等,既能使肉骨更加鲜嫩,也能使之更具营养。喝的茶大多选择产自附件的乌龙茶,比如大红袍、铁观音一类。选择这种茶其实很好理解,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香气浓郁,并且在促进消化吸收方面独具功效。

随着肉骨茶的不断普及发展,已经是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十分大众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的各大超市,都可以买到。有兴趣的朋友大可以尝试一下。

在泰国盛行的是腌茶,其制作方法跟云南少数民族的腌茶是一样的,一般在雨季腌制。其实腌茶与其说是一种茶,不如说是一种菜,在吃的时候跟香料拌合,吃起来又香又凉,因为当地比较炎热,所以这种腌茶十分受欢迎,是泰国世代相传的家常菜。

关于本文《国外特色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叶向国外的传播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

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

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十八世纪初,品饮红茶逐渐在英国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表示高雅的行为,茶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人士用于相互馈赠的一种高级礼品。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

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

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

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

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进行合作。

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成活率90%以上。

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了成功。1965年应该国总统的请求,我国政府分批派遣了茶农场专家帮助考察设计与建设附有的自流灌溉设施的锡加索茶农场和经过热源改革具有国际水平的年产100吨的绿茶厂。此项目农业部认定为我国援助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一百多个农业工程项目中最成功的三个项目之一。

20世纪60年代玻利维亚共和国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1987年应玻政府请求,我国派遣茶专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83年,我国向朝鲜民主共和国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中国近年来的茶叶年产量达286多万吨,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用于出口。

茶叶诞生于中国。而今日世界各地都在饮用的茶叶是通过怎样的图径传播的呢?想了解“茶叶之路”一般人们是通过查阅各国的文献,按年代和区域,绘制出一幅茶叶传播之图,来解明它的传播之径的。

茶叶的发祥地位于中国的云南省,但茶叶之路却是通过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城市传播于世界的。当时,广东一带的人把茶念为“CHA”;而福建一带的人又把茶念为“TE”。广东的“CHA”经陆地传到东欧;而福建的“TE”是经海路传到西欧的

深入了解国外茶文化


现在不少外国人都喜欢喝茶,品茶,今天,我们一起来穿飞到世界各地,看看他们那里的茶文化吧!

国外茶文化1、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盛产红茶,当地居民特别喜欢喝苦涩的茶,他们觉得很有滋味。

国外茶文化2、英国

英国人大多喜欢喝饮料,在英国,茶可以说是当地的民族饮料,他们喜欢喝煮好的浓茶,还会往里面加入糖和牛奶。

国外茶文化3、泰国

泰国人喜欢喝冰茶,他们往往会往茶水里加入冰块,让他们冷却,当地人都不喜欢喝热饮。

国外茶文化4、蒙古

蒙古人喜欢喝砖茶,他们会将砖茶弄成粉末,然后再加水煮开,再往里面加入羊奶或牛奶还有盐,他们觉得这样喝起来特别有滋味。

国外茶文化5、新西兰

新西兰人特别喜欢喝茶,他们会把喝茶当成人生的享受,而且一些学校和机关、工厂等地方都会给时间喝茶,新西兰里茶馆随处可见。

国外茶文化6、加拿大

加拿大人泡茶会先将陶壶烫热,然后往里面加入一茶匙茶叶,再用沸水冲泡,大概8分钟后,把茶倒出来,往里面加入糖和乳酪。

国外茶文化7、埃及

埃及人喜欢喝甜茶,他们在招待客人时,会端上一杯热茶,他们会往茶里加入白糖,不过这种茶不宜多喝,喝多了,嘴会粘糊糊的。

不同的国家,茶文化也会有所不同。

普洱思茅通国外茶马古道


中国昔日对外交流的一条通道即是茶马古道,形成的历史已上千年,其基本路线有两条:第一条茶马古道是从云南的思茅普洱出发北上,经大理、中甸、祭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尼泊尔、印度。

云南学者木霁弘、陈宝亚先生等,1990年前曾实地考察过滇藏川茶马古道,在《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载,其路线从普洱茶乡的思茅普洱开始北上经景谷一景东南涧下关一大理一丽江一中甸德钦梅里雪山西藏甲朗碧土察隅印度、缅甸。甲朗是西藏左贡县离云南较近的一个地方,马帮到云南境内只需3天,而到县城则要7天。甲朗,藏语就是通往汉地和印度的路的意思。木霁弘先生一行从甲朗到碧土扎玉左贡田妥一邦达到昌都。从木先生标识出的茶马古道线来看,从西藏邦达通白马然乌扎木(波密)林芝米林朗县加查一乃东泽当穷结扎囊贡嘎北向曲水拉萨。又从贡嘎西向通浪卡子江孜日喀则拉孜西下通定日门哈帕镍拉木尼泊尔。从江孜南下通康马嘎拉帕里亚东印度锡金不丹。从拉孜西向昂仁桑桑萨嘎仲巴帕羊桑木张马攸木拉山口玛旁雍错普蓝印度一一尼泊尔。云南的汉族、白族和纳西族商人也常常参与藏商的行列,贩茶到西藏和境外。

另外还有一条从思茅到国外的新茶路,美籍学者娄杨丹桂女士在《新茶路考》论文中说,路径大体是这样:沱茶从思茅出发至腾冲,然后进缅甸的密支那,八莫和满得列(曼德勒),这段路可能分两条:马帮路和汽车路。一条从满得列(曼德勒)装火车至仰光港口,另一条从仰光装上英国轮船海运至印度加尔各答港口。从加尔各答又装火车向南运往西里古里。之后装上缆车向北运送到葛伦堡的十里区,这里是云南沱茶的交货地点。在葛伦堡等接待货的藏族马帮将茶用驮马驮回西藏。马帮大约要走18至20天才能到达拉萨,其路径是:由葛伦堡过土大桥,进锡金地界,往北上山到甘托克。从甘托克由马帮又翻回惹嘎拉山口进西藏的亚东关口,经帕里、江孜最后到达拉萨。这条新茶路是20世纪初由在印度经商的纳西族杨守其先生首创成功的。他曾经岳祖父带领从印度经过缅甸和思茅一带。几次采访,设立茶厂,合作创造适合西藏的原沱茶,打通了云南茶经缅甸到印度,再进西藏的路子。

武夷岩茶是国外红茶的始祖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我国的乌龙茶最早起源于武夷山,尔后传至闽南的安溪县,再传到广东和台湾二省。现从闽北、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生产的工艺来看,已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而后有传入印度、欧洲等国。

由于武夷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所以茶叶的天然品质极其优异,再加上明、清以来数百年间,引进外来的先进制茶方法,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不断研究、改进,创造出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逐渐形成了一套乌龙茶的工艺技术,流传到闽南、广东、台湾等茶区。”“武夷岩茶的制造方法对世界制茶工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清初,醇香的武夷岩茶通过海路进入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就使那些绅士们颠倒入迷,品尝武夷岩茶成为王公贵族们竞相追逐的一大乐事。他们往往追求价格昂贵、品种稀特的武夷茶,而且品赏时讲究繁文褥节,礼仪奇特,因而为政敌所诟病和嘲讽:“茶叶色色,何舌能辨?武夷与贡熙,白毫与小种(白毫、小种均为武夷茶名),茶熏芬馥,麻珠稠浓。”在诗里,英国自由党人把品饮武夷茶做为侈靡的见证用来讽刺鲁利勋爵。相当一个时期,欧洲的上层社会都以品饮武夷岩茶为时尚。一些欧洲的作家、诗人还创作了赞美武夷岩茶或借以抒情的文学作品。如英国诗人爱德华·扬所写的诗句:“两瓣朱唇,薰风徐来,吹冷武夷,吹暖郎怀”,就是借品尝武夷岩茶来表达热恋中的男女情爱。

清时武夷茶就形成集散地,其先在本邑下梅街、星村街,道咸间(1821—1860)下梅茶市移至赤石街。由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完善,深得饮者青睐。自乾隆初始,武夷茶由山西客商贩运至蒙古和俄罗斯,大得其所,同时岩茶遍销闽粤台和东南亚,销路宽广,价高利厚,从而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据1942年《崇安县新志》卷十九载:清时茶厂近百家,产量逐增,1875—1908年约40万斤,且价格攀升,创历史最佳水平。

…十九世纪初,印尼殖民当局派荷兰人杰克逊从福建引进大批茶种和制茶工具,聘请中国技术人员传授茶叶制造方法。杰克逊写的《茶树栽培方法》一书中叙述的制茶工艺……与武夷茶制法基本相同。直到1880年以后,印尼华侨经营的茶厂,还仿造武夷茶在市场出售,以后才改制红茶。印度总督于1835年派英人戈登到中国研究茶叶技术,购进大批武夷茶种,并聘请中国工人作指导,在阿萨姆地区发展茶叶。他们最初采用的制茶方法也与武夷茶大体相同……1871年以后,简化萎凋手续和时间,前后只有五道工序……逐渐改为红茶。

由此可见,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国的红茶制法,无疑是从半发酵的武夷岩茶的制法脱胎而来。”“从19世纪印度开始种茶后,所采用的加工方法,是从武夷乌龙茶加工方法引进的,也可证明乌龙茶是印、锡红茶加工的始祖。”

当时,欧洲社会以茶待客盛极一时。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英吉利人云:武夷茶色红如玛瑙,质之佳过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远甚,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其为外人所重视如此!”

云南普洱通往国外的茶马商道


中国昔日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即是茶马古道,形成的历史已上千年,其中基本路线有两条:

第一条茶马古道是从云南的思茅普洱出发北上,经大理、中甸、察隅、波密、拉萨、日客则、讲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面甸、尼泊尔、印度;

另一条是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尼波尔、印度。

云南学者木宵弘、陈宝玉等,90年前会实地考查过第五条通道—滇藏川茶马古道,在《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载,路线从普洱茶乡的思茅普洱开始北上经景谷—景东—南涧—下关—大理—丽江—中面—德钦—梅里雪山—西藏甲朗—碧土—察隅—印度、面甸。木宵弘先生他们从甲朗到碧土—扎玉—左贡—田妥—帮连到过昌都。

从木先生标记的茶马古道线来看,从西藏帮连通白马—然鸟—扎木(波密)—林芝—米林—郎县—加查—乃东—泽当—穷结—扎里—贡嘎北向曲水—拉萨。又从贡嘎西向通浪卡子—江孜—日客则—拉孜西下通定日—门哈帕—镍拉木—尼泊尔。

另外还有一条是从思茅到国外的(新茶路),美籍学者娄杨丹桂女士在《新茶路考》论文中说,路径大体是这样的:沱茶从思茅发至腾衡,然后进缅甸的密支那,八模和满得列(曼德勒),可分为两条路:马帮路和汽车路,

一条是从满得列装火车至仰光港口,

另一条从仰光装上英国p&0输船海运至印度加尔各答港口,从加尔各答又装火车向南运往西里古里,之后装上缆车向北运送到葛伦堡的十里区,这里是云南沱茶的交货地点,等待接货的藏族马帮将茶用骡马驮回西藏。

行走大约要18天至20天才到达拉萨,路径由葛伦堡过土大桥,进锡金地界,往北上山到干托克,从干托克由马帮又翻回惹嘎拉山口进西藏的亚东关口,经帕里、讲孜最后到达拉萨,这条新路是二使世纪初由在印度经商的纳西族杨守其先生首创成功的。

更多茶马古道内容请访问

网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西双版纳勐海(佛海)通国外的茶马古道


由勐海(佛海)出口的紧茶,除少数销售于不丹,锡金及尼泊尔一带而外,大多数皆运入西藏方面销售,并没有完全外销,由思茅经下关、大里、阿墩子入藏,需要三四个月的马程才到拉萨,而由佛海经面甸到拉萨不过三四十日。

佛海复兴茶号老板李拂一先生在《佛海茶区概况》中说:佛海茶叶运面甸景栋、瑞仰、仰光、印度加尔各答、葛伦堡到西藏拉萨。由仰光再换船三日或四日至东即加尔各答上岸,由加尔各答再上火车,北运至西里古哩。由西里古哩用牛车或汽车运抵加嶙崩。锡泊至仰光须三天至五天,到达加嶙崩最快须一个月之期,这是过去佛海销售给藏族茶叶的唯一出路。

后来面东公路修至公信(又作贵兴),佛海茶叶出口,还有一部分舍西北锡泊路线而道西南孟艮路线的。由佛海西南行经孟艮,再西行经打崞而至公信,马程竟十四日。由公信交汽车运连瑞仰和海和,然后换火车再西行至大市。由大市直向仰光,至少可减少四五日行程

民国20年至27年以来,缅东公路由公信延至孟艮土司地,由佛海至孟艮(景东)一段马站为期仅亦不过一周。由孟艮两日之汽车可至瑞仰,再一日直快火车即可到达仰光。比起西北锡箔路线减少了一半的行程。所以不再取道锡箔之途,每年由佛海出口的茶叶包括圆茶、砖茶、紧茶及散茶等数种。销地遍暹罗、缅甸、印度、尼箔尔、不丹、锡金及西藏等各地,以西藏销量为最大,据统记,民国24年(1935),佛海运销出口一万担,民国26年(1937),运销出口一.六二万担。

更多内容请访问

网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饮茶史——饮茶的起始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献和考古的支持。

关于饮茶的起始,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争议。大致说来,有上古说、先秦说、两汉说、三国说、两晋说多种。

首先是,唐代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其成书在汉代以后。饮茶始于上古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材料证据。

有关先秦的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直接可靠的材料来证明。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认为饮茶始见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因为西汉时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东汉末的华佗《食论》有苦荼久服,益意思,所以郝懿行此言不虚。

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荼荈当为茶饮料。据此,有人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三国时代吴国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居长江下游,东吴之茶当传自长江上游的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唐代裴汶《茶述》和杨华《膳夫经手录》都认为饮茶始于晋,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认为饮茶始于魏晋。佚名的《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如果是说中国的饮茶习俗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则是正确的,但若说饮茶始于魏晋南北朝就过于保守了。

应该说,中国人饮茶不晚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既然用来待客,不会是药而是茶。《僮约》订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

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以确定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饮茶最初发生在四川,最根本的原因是四川地区巴蜀民族的文化,浓厚的神仙思想以及与这种思想相呼应的发达的制药技术造就了茶叶饮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6278.html

上一篇:买好茶买对茶

下一篇:北宋的汝窑瓷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