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恩施玉露品质特征

2021-09-30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恩施玉露品质特征”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

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恩施玉露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适中,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该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汤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的人类消费要求。

cy316.com编辑推荐

恩施玉露的历史渊源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湖北省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不崛起,它就是恩施玉露的主要产地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恩施玉露,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的杀青沿用中国唐代所用的蒸汽杀青方法。恩施玉露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蒸青绿茶。

恩施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宋代,这里已有茶叶生产。恩施玉露之创作,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蓝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今日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珍贵如玉,曾称玉绿。到了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与黄连溪毗邻接壤的宣恩县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改名为玉露。由于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并远销日本。

现今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更为精巧。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需7080分钟。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末,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中封藏。

所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被日本商人誉为松针。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历受消费者所赞。

恩施玉露茶历史文化及发展介绍


恩施玉露

历史渊源及发展

恩施玉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中所记载的方式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曾被称为“玉绿”,相传是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一蓝姓茶商研制的。晚清至民国初期,是茶叶发展的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苍翠绿润,毫白如玉,外形条索紧圆光滑,故改名为“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了茶人的赞赏。

品质特点

恩施市五峰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适中,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该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汤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的消费要求。

经沸水冲泡,恩施玉露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

乌牛早茶的来历及品质特征


在永嘉县,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乌牛早的神话传说。传说当年状元蔡襄欲造洛阳桥,却苦于无钱,为此十分忧烦。南海观音菩萨决心帮助蔡襄,于是化作一位绝世美女立于舟中,声称如果有谁将银锭掷中其身,即终身相许。消息一传出,引得无数官宦富豪子弟争相投银,一时间银锭纷纷坠落,热闹非常。

这时,正巧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经过此地,见此情景觉得好笑,有意为难观音,便化作一个倜傥少年,暗中用拂尘一指,将一粒银锭牢牢贴在观音身上,观音知此事系吕洞宾所为,却又不好发作,羞愤交加之下回到普陀,一夜之间气白了头。此事被西天如来佛祖获悉,佛祖轻笑一声,命人赐给观音一株仙茶。仙茶清香扑鼻,观音仅摘三片嫩叶,用甘泉冲泡饮之,顿时白发转黑。观音见此茶如此神妙,遂将仙茶栽于竹园中,不料被仙牛闻得清香,张口来嚼,被观音发觉,仙牛便衔茶而逃。观音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风景秀丽的瓯江口北岸,楠溪江畔,观音见此地清山秀水,绿树葱茏,正是栽培仙茶的好地方,便将仙牛打落云头,又在仙茶上洒上甘露,仙茶从此便在层峦之中生根发芽。直到今天,每当瓯江落潮时节,这头仙牛还能露出江面,当地百姓称之为乌牛(现永嘉县乌牛镇),而由这株仙茶衍生起来的茶树,也比其他茶树发芽早一个月左右,且香浓味甘。

人们在早春,就能捧杯品尝乌牛早新茶,成为近几年的新时尚。此外,乌牛早茶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常饮该茶能起抗癌、减肥、消化、除腻、提神醒脑、利尿清热等多种作用。

品质特征乌牛早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紧显毫,色泽绿翠光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翠绿肥壮,匀齐成朵。乌牛早,芽叶肥壮,形如雀舌。一般在惊蛰时节便可萌芽,春分之前便可上市,明显早于其他名茶,在中国名茶市场上可谓独占品茗之道在于新的优势。乌牛早除早采外,还具有发芽整齐、轮次分明、老嫩均匀、持嫩性强等特点。

福建五大茶叶名品的品质特征


白芽奇兰:盛产于平和县大芹山麓,福建名峰茶业有限公司于大芹山麓坐拥最大有机茶基地,致力打造白芽奇兰,所产的白芽奇兰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香突出,兰香幽长,滋味醇爽,品种香溢,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冲泡后兰花香更为突出,具有乌龙奇葩之称。

铁观音:盛产于安溪,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是乌龙茶的极品。

闽北水仙: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成品茶外形状实匀整,尖端扭结,色泽砂绿油润,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晴蜓头,青蛙腹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滋味醇厚,入口浓厚之于有甘爽回味,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明显。

武夷岩茶:产于名山武夷,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

永春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

瑞狮岩与恩施茶叶发展历史


今天的恩施城区的年轻人,已不知瑞狮岩之名,但瑞狮岩不平凡的经历,不会为历史所忘记。它对恩施茶叶的发展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瑞狮岩,也称瑞狮崖,是恩施城区一坐西朝东、濒临清江的红沙石山崖。因状如蹲狮,故名。

清同治版《恩施县志城池》载:宋旧城,即今象牙山及瑞狮岩因山为之,元仍其旧。告诉我们,宋、元时期的恩施城即建在瑞狮岩与象牙山一带,即今六角亭街道办事处东、南、西三面,瑞狮岩上是主要城区。

同书《古迹》载:钓台在瑞狮崖,石壁镌钓台二字。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由四川按察史谪施州卫经历的黄溥,曾在瑞狮岩垂钓,写下《钓台》诗:百尺台高次水滨,几回来此独垂纶。不知应兆飞熊后,更有何人踵后尘。今钓台已不可见。

同书《祠庙》载:火神庙在城南门内瑞狮岩上。又载马王庙,在火神庙右。两庙相挨,共用一个戏台,解放后为制革厂与皮鞋厂,庙貌无存。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为发展鄂西特产,于1941年下年在恩施组设鄂西茶叶运销辅导处,1942年春改组为茶叶部,隶属于省物资供应处。在恩施县城狮子岩设恩施茶厂,以此为基地,先后在恩施芭蕉、黄连溪、朱砂溪,建始长梁子,五峰水尽司,鹤峰留驾司等地设立制茶所,每年产红、绿茶1000担左右,大部分运销重庆,一时重庆茶市为恩施茶叶占领,原销沱茶退居不重要地位。

同时,私人在恩施的茶叶制销机构相继崛起,如大西公司、华中公司、江南茶庄、建华茶庄、北平茶庄,他们都乐意经营恩施茶,经他们的运作,恩施茶于1945年开始销往日本,打通了国际贸易渠道,恩施茶自此进入国际贸易市场。

从茶香中品味恩施人的精气神


恩施玉露茶获得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三个最具发展力品牌之一的殊荣,湖北省仅此一家;而花枝茶则于2010年5月,在上海世博会被评为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8月,被中国茶叶学会在杭州评比为全国名优茶一等奖。恩施出名茶!恩施茶叶的走俏,也彰显出了恩施人的精气神。

发挥茶叶资源优势的战略眼光。恩施,武陵山腹地,山奇水清,云雾飘渺,烟岚留白,清江滋养,硒土独拥,因其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原因,特别适宜茶叶的生长,茶叶在恩施有着悠久的历史,恩施玉露茶更有中国十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多项桂冠。发展茶叶,就是让优势更优,让特产更特。基于此,恩施市,从政府到企业、农户,莫不亲茶、爱茶、种茶,发展茶叶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重要门路。

壮大茶叶产业的气魄与行动。在恩施市的许多村乡,老百姓在村乡干部的组织下,改粮种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显示出坚定的决心。芭蕉集镇山顶那把巨大的酱色茶壶把当地百姓发展茶叶的决心与信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枫香坡村的茶文化走廊又把恩施人对茶叶的理解与热爱尽情地渲泄出来。陆羽塑像、恩施茶叶史、品茶亭、采茶歌将历史人文传递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在亲茶敬茶的氛围中,一些乡村万顷茶园,片片相连,几乎看不到别的农作物,满坝满坡,房前屋后,茶色如波,成了真正的茶叶海洋。

浓烈的茶叶品牌意识。优势的资源,还需要现代品牌意识,品牌就是信誉,品牌就是价值,恩施人把资源优势与市场营销紧密地结合起来,政府把恩施玉露作为恩施人笑迎天下客的三张名片之一,在武汉举办恩施玉露茶叶新闻发布会;同时,大力扶持其他茶叶企业,鼓励茶农民利用天赐圣土(含硒土壤)发展无污染富硒茶叶;引导企业积极改进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加工质量,把恩施茶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积极参加各类顶级茶评活动,让更多茶叶专家们感受恩施茶叶形美、色绿、味清、香绵的特点,让恩施茶在高水平的现场对比中惊艳世界,从而使恩施玉露茶恩施富硒茶,花枝茶等一大批茶叶在国内茶叶市场上独占风流,培植出了巨大的恩施茶享受群;茶叶价格可观,无数茶农因此走上脱贫致富路,灯笼坝、戽口村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经过多年创业,新时代的恩施茶叶超越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恩施人创业的精神更加强烈,新建的中国硒都茶城,以商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将茶产业、旅游产业、时尚商业巧妙结合,与文化融为一体,独具创意,志不在小,将成为恩施茶叶事业的航母,其意义已不止是恩施人的茶城,同时为全国茶叶界提供了一方重要的舞台。

淳厚而又睿智,内敛而又创新,传统而又时尚,重商又重文化,如茶叶般沉静,如茶叶般精神,气韵脱俗,情味深长这便是恩施茶叶中积淀的恩施人的精气神。

金风玉露 一朵清绝尘寰的茶花


我神往1643年的一个端午,那个端午非常飘逸而华丽。清亮的镇江龙舟竞渡,人海人山,看扬旌飘旗,听挝鼓鸣钟。突然有千万双目光齐刷刷转去,在临岸的一块高耸的石头上。董小宛身着玫瑰红西洋纱衫,下着石榴色曳地薄裙,一手持一把梅花点点的折扇,一手勾挽着身材高高的冒辟疆,玉树临河,初夏的金风吹拂而过,撩起的石榴长裙有如蝴蝶的翼翅,把所有的目光扇得一飘一忽,空气中漾漫着碧螺春的缕缕茗香。

斯时的董小宛,是不是刚刚喝完了第七碗茶?

董小宛不吃饭,只喝茶,她喝茶就是吃饭。“姬性澹泊,于肥甘一无嗜好。每饭,以岕茶一小壶温淘,佐以水菜、香豉数茎粒,便足一餐。”她吃蔬菜是论茎的,她吃香豉是论粒的,她喝茶也该是论杯的吧,那杯是什么杯呢?一定是如樱桃小口那样,一定是如腮边酒窝那样。纤纤玉手握着一只纤纤小杯,然后掀开杯子上的那细如眼睫大小的盖子,然后红唇吸啜,轻吹绿水,如一只蜻蜓点水,让茶习习漾动,然后轻轻合盖,然后又轻轻启盖,仿佛一位刚刚怀春的少女偷看情书,看一行掩一行。神话中的蝉只喝玉露,所以高树清音,三百年前的小宛呢,只是喝茶,所以美丽绝伦。小宛是什么神态?哦,她是:“眼如横波,气若湘兰,体如白玉,人如月华。”这模样,你不觉得,她就是一叶清丽而清绝的茶么?

她就是茶花女,一朵清绝尘寰的茶花。

三年前,她与冒辟疆相逢。冒辟疆说:我众里寻她,我寻到了她;董小宛说:我众里寻你,我寻到了你;这么一相逢,就这么缘定一生。

哦,这时是缘,还不是圆。圆还要在三年以后。

三年里,千多个昼夜,是怎么过的?她是病着过的。终日炉子里煨着茶,煨着药,喝一轮茶,喝一轮药,茶香的女子那么清绝,药香的女子那么娇弱。气若游丝,有一根游丝就可以让生命在日子里生生不息;有一根相思呢?就可以让眼泪泡茶,泡出细细长长绵绵不绝的一生爱情来。

谁会为你这么病着等三年?

“是你么?真的是你么?”冒辟疆来了,“姬忽见辟疆,倦眸审视,泪如雨下,述痛母怀君状,犹乍吐乍含,喘息未定。”三年后的相逢有如梦境。“呀,真的是你!”董小宛好像一片从茶树上采撷下来缩卷了多年的茶叶,忽然之间碰到了自己缘定的那壶开水,顷刻间舒枝展叶,展露全部的芳华:“吾病愈矣!吾病愈矣!”真的,她犹如一只过了一个冬天的蝴蝶,一盘阳光带来整个春天,她翩翩可翔了。“吾有怀久矣,夫物未有孤产而无耦者,如顿牟之草、磁石之铁,气有潜感,数亦有冥会。今吾不见子,则神废;一见子,则神立。二十日来,勺粒不霑,医药无效;今君夜半一至,吾遂霍然。”人是不能孤单的,爱情有如磁石与铁,我是磁石,你是铁。我为你生,我为你死,我因你病,我因你愈。

茶赴开水,就是这么热烈。茶必须在热烈的水中,才绽放其香。

你是沸腾的开水,我是清香的茶。

董小宛“嗜茶与余同”,她爱喝茶,也爱泡茶,春花秋月,与茶度过。她拣松枝,文火煮小鼎,“沸乳看蟹目鱼鳞,传瓷选月魂云魄。”她看到壶中水冒细泡了,就手抓一把碧螺春,让茶叶从兰花指中接连而落,仿佛女子举身而赴清泉。哦,对了,董小宛喜欢月,喜欢月一样含云的茶杯,喜欢在月夜里与夫君对酌,“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沉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懂得良辰美景的人,是不喜欢晨欢,而喜欢消夜的,在夜之时间,一轮明月静出碧海,天地间霜缟冰静,比赤日红尘迥隔仙凡,享受桂华露影,月之精神,茶之气韵,情之婉转,都在朦胧绰约的夜色月影里交织成锦,“则得玩月三昧矣”。

谁愿与爱人去享受月光?清赏。只是清赏,只带一杯茶,不带其他任何物质主义去清赏?

清茶当营养,不食他物,茶能够滋养多少这样的好女子?无月在烛光下对饮,有月往月光下泡茗,有多少爱情可以如此不管人间烟火而浪漫如此温情如此?时人名张明弼者感叹说:“夫饥色如饥食焉,饥食者,获一饱,虽珍馐亦厌之。”如果董小宛与冒辟疆相互爱慕的是色,那么再好的色,怕也不能如此长相许,再是美味佳肴也有厌弃之时。“辟疆九年而不厌”,为什么?也许是茶吧。茶一样的女子,茶一般的爱情,谁厌?

九年长吗?不长!茶只赴一次水,热烈一次,已经把芳华全部释放。九年,是刹那芳华,却刹那而成永恒,恰如茶,茶水润喉只是刹那,穿肠而过啊,而茶香久在肺腑萦绕,恰如董小宛的爱情,在人间只是九年,但是其香飘了几百年,还在无休止地飘着。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好茶佳水一相逢,便胜却情爱无数。

茶马古道的文化特征


古代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通道分为三条。一条是北方的“丝绸之路”,一条为南方的“茶马古道”,还有一条则是“海上之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条官方商道,兴于汉而盛于唐。一谈起“丝绸古道”就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大漠驼队、黄沙万里的场景。汉唐时期我国的许多精美华贵的丝绸便由此道源源不断地运至中亚与西亚各国。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之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另一通道,很多学者甚至称其为“海上陶瓷之路”。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汉唐时期,中国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就已“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中国也是茶的故乡,我国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

而在众多民族里,藏族对茶的依赖可以用“嗜茶”来形容。藏族居住在高寒、缺氧、干燥的高海拔地带,常年以牛羊肉为主,没有蔬菜。恶劣的环境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使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而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单宁酸、茶碱等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可弥补其膳食结构的不足,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此,藏族对茶有必然的需求。就这样以马、古道为载体的马帮商队穿过崇山峻岭,翻越雪域高原,不畏艰难重阻的把普洱茶带到了西藏。同时也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三条通道,同丝绸之路、海上之道有着同样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古道,一条商道,更是一条民族融合与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连接汉地与藏地,云南与内地,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南亚的国际性大通道,是云南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古代的茶马古道共有7条,它们细分为:

1、滇藏茶马道:普洱——景谷——镇沅——景东——巍山——漾濞——丽江——中甸——德钦——拉萨——尼泊尔、印度

2、滇京茶马道:易武——普洱——昆明——昭通——成都——西安——太原——北京

3、滇缅印茶马古道: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瑞丽——缅甸——印度——阿拉伯国家

4、滇川藏茶马道:成都——雅安——康定——昌都——拉萨

5、滇越茶马古道:易武——老挝丰沙里——河内——海防——南洋、香港

6、滇东南亚茶马古道:普洱——思茅——景洪——勐海——打洛——缅甸——印度——西藏

7、滇茶山古道:西双版纳——思茅——临沧

茶马古道孕育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它是:

——文明文化传播古道

——中外交流通道

——民族迁徙走廊

——宗教传播大道

——民族和平之路

——旅游探险通道

云南是一个拥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在茶马古道沿途就居住有二十多个民族,由于地理上的巨大差异与居住区域的相对独立,形成了各个民族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与特性。而茶马古道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只是经济交往那么简单。

古道跨越的地域广阔。在这一旅途中,茶马古道串起了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同时,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也赋予了“茶马古道”鲜明的文化特征。

第一、茶马古道文化的血亲性。云南与东南亚,山连着山,水连着水。从高黎贡山、云岭山脉到澜沧江,位置的分布都呈现出同一山水,“身处”两境的现象。因而,在自然地理上形成了血亲性,茶马古道也成为联结两地的大动脉。

云南的傣族与居住在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以及老挝的佬族也具有这一特征,属于血亲民族。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衣食住行都与佛教有关联、语言基本一致,都出自梵文、泼水节是他们必过的重要节日、均有纹身的习俗。这些都是血亲性在文化上的反映。至于他们的服饰、建筑与舞蹈方面就分别不同了。

第二、茶马古道文化的多元性与融合性。

通过藏传佛教在滇西北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族、白族和藏族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增进了几个民族之间的友谊。信徒香客们在两个高原之间来来往往,文化交流互相渗透。有些走过茶马古道的老人认为,丽江之所以有很多藏传佛教的信徒,形成滇藏、川藏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跟转经、朝圣的香客有关。

神圣和世俗有时候的确分不开。茶马古道就是这么一条既浸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又充溢着浓重商业气息的道路。茶马古道,同时也是转经朝圣的道路。一些虔诚的艺术家们于过去漫长的时日中,在路边的岩石上、玛尼堆上绘制和雕刻了无数的佛陀、菩萨和许多高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的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神异的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等等。这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为古道那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圣和庄严。今天,在茶马古道上仍处处可见难以计数的玛尼堆、转经房和大小寺庙。

茶马古道所经地域,可以说是世界宗教文化的一片神奇而罕见的天地。由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及历史沿革,更由于众多民族生息于此,于是造就了这一带宗教文化的多元性、民族性、地方性、扩散性和融合性的特点。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高原上的二十多个民族更是“各取所信”,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原始宗教、民间信仰等等,加上各地各民族间密切的往来,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就如万花筒般缤纷杂呈,气象万千。

第三、茶马古道文化的特异性。

由于“茶马古道”文化是流动着的,其跨越的地区非常多,与不同民族的交往构成了它文化的特殊性。如在小中甸、乡城、盐井都还留有纳西村,这些村的风俗已接近藏族。拿小中甸村来说,村民平常都恪守藏族习俗,通用藏语交际。但现今老一辈的人还能说纳西语。在我们调查过的一些藏族村寨,有“烧猪毛(刹猪后不烫毛)”、上门女婿另取“新名”的白族旧俗。乡城、盐井的藏族说他们开梯田、打渠引水、烧砖瓦的技术最初是从纳西族那儿学来的。在乡城,还能见到纳西族的城堡遗址及现存的纳西式房屋。“茶马古道”上的一些藏族的丧葬就包括天葬、水葬、火葬、土葬等等,中甸县、德钦县等地的许多借词多来自汉语云南方言,这就说明了“茶马文化”特性——流动。

第四、茶马古道文化的拓展性。

茶马古道多盘延于崇山峻岭之中,地理环境制约了大西南文化的发展,各民族在地理环境的制约中丰润着自己的文化。由于茶马古道的开拓使封闭的文化有了向外交流的机遇,使一些世居民族的文化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外来文化也和世居民族文化产生了碰撞。“夜郎自大”“黔之驴”的故事,就是无知自大与闭塞心理的生动描述。

现在“茶马古道”的名声与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云南,借助茶马古道把普洱茶文化以及自己的民族文化向外部拓展开并形成影响力,这就是茶马古道文化的拓展性。

木霁弘(云南大学教授)彭丽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4496.html

上一篇:茶叶原产中国的证据(1)

下一篇:恩施玉露发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