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常识:沩山毛尖的选购技巧

2021-09-25

要知道,茶是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品之一,喝一壶好茶,就如同与智者对话,而喝一壶劣质茶不仅毫无益处,甚者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爱喝茶的女性朋友要学会识别茶叶的优劣。那么沩山毛尖的选购技巧是什么呢?

为了防止市场上假冒名牌产品,伪劣产品和假茶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购买沩山毛尖茶叶时,务必请认真鉴别,其主要方法是:

沩山毛尖的选购技巧

1、观外形

正宗沩山毛尖茶干茶色泽绿润、条索紧细卷曲有锋苗、白毫满布,闻之茶香飘逸、鲜爽清新。

2、品茶汤

上乘沩山毛尖茶冲泡后,茶汤黄亮油润,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回味甘甜。

3、审叶底

沩山毛尖茶的原料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第一叶初展的细嫩芽头,经冲泡后,叶底仍现芽叶,细嫩均匀,柔软鲜活。

沩山毛尖选购误区

1、沩山毛尖越香越好

沩山毛尖确实要讲究香,但并非越香越好。其中最主要要看香型和纯正度,比如松烟香,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但是这种香味有时并不浓烈,花香的茶一般更幽淡,若有若无,但是这种香型要好于清香型和火香型。另外选择沩山毛尖,还必须考虑口感和回甘以及嫩度。比如白露茶,香气浓郁,但是口感和回甘要比春茶差,再比如细嫩的芽茶香气淡,但是一般要纯正,所以也要比一芽一叶的要好一些。

2、沩山毛尖越嫩越好

选购沩山毛尖,单纯的追求细嫩的纯芽。沩山毛尖好喝与否,最重要的还是产地,最好的产地宁乡,也要看茶山的海拔。某些小山茶的纯芽,因为生长的太快,营养物质含量少,做出来的茶叶味太淡,反而不好。另外,不同产期的纯芽区别很大,春茶,即便是最老的一芽两叶也要比夏茶的纯芽好喝的多。

3、沩山毛尖毫越多越好

这种观念在十年前正确,单就旱茶而言,越早期的茶叶,海拔越高的茶园产的茶叶毫越多。最近十年随着大白茶等天然毫多的外来茶种的引进,单凭毫多少判断,会误杀口感更好而毫天生要少的旱茶品种。所以,在当地评茶时,已经很少把毫的多少作为茶叶好坏的评价标准了。

一般来讲,茶叶的质量以新鲜为好,陈旧为次;以纯正品种为好,以杂品为次。但是纯正并非价格昂贵,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过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之人。正因为这样,喝茶不是追求价格高低,重要的是过程,在喝茶的过程中你或许能体会出一些道理,抑或是平息烦躁的心情,这都比茶叶的价格更有价值。

延伸阅读

茶叶常识:五盖山米茶的选购技巧


五盖山米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细嫩匀称,色泽银光隐翠,全系芽尖,茸毛贴身,内质嫩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而甘醇,叶底嫩匀明亮。下面小编与大家分享五盖山米茶的选购技巧。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省郴县的五盖山。这里产茶,品质优异,据清嘉庆《郴县县志》记载:“茶,郴属均产,以五盖为佳也”。茶叶品质,尤为位于海拔1000至1400米的碧云庵万惠庵、两江口一带所产为冠。由于冬无严寒冰冻,夏无酷暑高温,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弱、雾气大、漫射光多、风速小,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茶叶的肉质发育,往往成为湖南优质名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域。

五盖山米茶的选购技巧

1、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

2、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3、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4、整碎: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省郴县的五盖山。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当时米茶系清明时采摘“未开苞”的芽叶制成。此茶叶外形芽头紧秀重实,米粒大小。据说一筒茶有一筒米重,“米茶”之名,由此而来。茶芽茸毛特多,色泽银光隐翠;内质香气清鲜高雅,滋味清甜,毫味重;汤色谷黄嫩绿明净,叶底翠绿匀齐。

沩山毛尖好喝吗 关于沩山毛尖好喝


沩山毛尖是很好喝的,沩山毛尖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毛尖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沩山毛尖是知名茶叶。

沩山毛尖:

1、沩山毛尖成茶品质: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颇受边疆人民喜爱,被视为礼茶之珍品。历代名茶驰名中外,畅销各地。

2、沩山毛尖的制作工艺:沩山毛尖茶的原料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第一叶初展的细嫩芽头,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为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

3、沩山毛尖确实要讲究香,但并非越香越好。其中最主要要看香型和纯正度,比如松烟香,香气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但是这种香味有时并不浓烈,花香的茶一般更幽淡,若有若无,但是这种香型要好于清香型和火香型。另外选择沩山毛尖,还必须考虑口感和回甘以及嫩度。比如白露茶,香气浓郁,但是口感和回甘要比春茶差,再比如细嫩的芽茶香气淡,但是一般要纯正,所以也要比一芽一叶的要好一些。

沩山毛尖产地介绍:

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沩山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

这里年均降雨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

茶叶常识:白牡丹选购技巧


白牡丹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叶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为夏季佳饮。白牡丹的选购技巧,从“色、香、形、味”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鉴别白茶的真伪、优劣。

白牡丹选购技巧

一、观形

首先是观叶的“嫩度”:若叶的毫芽多且肥硕壮实,叶片肥大又嫩白,则表示“嫩度”高,为上品;若叶的毫芽稀少且瘦小纤细,则表示“嫩度”一般,品质次之;若叶片老嫩不均匀,或者嫩叶中间杂老叶的,则表示“嫩度”最差,品质也最差。

其次是细观叶的形态:若叶片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且不断裂破碎的,品质最佳;反之,若叶片不是自然的平伏舒展,而是一种明显人为的摊开、折叠、弯曲的形态,则品质一般。

然后是看叶的净度:茶叶中只有嫩叶,不含其它杂质,则品质好。反之,若含有枳、老梗、老叶及蜡叶及其他杂质,则品质差。

最后是看叶的底部:细观叶底,若叶底匀整、肥软、毫芽多且壮实、叶色鲜亮的,表明质量上品;反之,若叶底硬挺、毫芽破碎、颜色暗杂、焦叶红边的,质量较差。

二、辨色

首先是看芽叶的色泽:若毫芽的色泽银白有光泽,叶面灰绿或墨绿、翠绿的,则质量为上品;若页面为铁板色的,品质次之;若页面为草绿黄、黑色、红色,或者毫芽呈现蜡质光泽的,则品质最差。

其次是看汤色:若泡汤后汤色呈现杏黄、杏绿且清澈明亮的,则为上品;反之,若汤色泛红、暗浑的为差。

三、闻香

若细闻毫芽,香味浓烈显著,清鲜纯正的,则为上品;若香气淡薄,或有青草臭味、或有陈腐发酵之感的为次品。

四、品味

细品茶茗,若茶味鲜爽、醇厚、清甜的,则为上品;若茶味粗涩、淡薄的,则为下品。

白牡丹等级分类

特级白牡丹。嫩度:毫心多、显叶,叶张细嫩;色泽:叶面灰绿或翠绿,色调和,毫心银白,叶背有白茸毛;形状:芽叶连枝,匀整,破张少;净度:无蜡叶、籽及老梗;香气:鲜嫩纯爽,毫香显;汤色:清澈,橙黄;滋味:清甜醇爽,浓厚,毫味足;叶底:毫心多,肥壮,叶张软嫩,芽叶连枝,叶张完整、色黄绿,叶梗叶脉微红明亮。

一级白牡丹。嫩度:毫心显,叶张细嫩;色泽:灰绿,暗绿尚调和,有部分嫩叶背有白茸毛,毫心银白,有嫩绿叶片、铁板片;形状:芽叶连枝,尚匀整,有破张;净度:无蜡叶、籽及老梗;香气:鲜嫩纯爽,有香;汤色:清澈,黄;滋味:尚清甜,醇爽,有毫味;叶底:毫心稍多,叶张软嫩尚完整,有破张,叶张微红,尚明亮。

二级白牡丹。嫩度:有毫心,稍瘦,叶张尚嫩;色泽:灰绿欠匀,有黄绿及暗红片;形状:部分芽叶连枝,破张稍多,尚匀整;净度:无蜡叶、籽及老梗,有少数嫩绿片和轻片;香气:鲜纯正,略有毫显;汤色:深黄,尚清澈;滋味:浓醇;叶底:稍有毫心,叶张尚软,叶色稍红,有破张。

三级白牡丹。嫩度:少数瘦毫心,有部分芽尖,叶张稍粗;色泽:黄绿夹红或枯绿暗杂;形状:部分芽尖连1叶,破张多,叶张平民或稍折皱,粗飘;净度:无蜡叶、籽及老梗,有破张及小型老叶、泛红叶、嫩绿片、小黄片;香气:纯正或微粗或带青气香;汤色:深红或微红;滋味:浓稍粗或稍粗淡;叶底:叶张尚软,破张多,叶色稍红或显黄。

关于本文《茶叶常识:沩山毛尖的选购技巧》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呈现到这里,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其它更多内容,可以查看相关栏目:沩山毛尖的功效和作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4291.html

上一篇:中国茶文化:功夫茶的源流

下一篇: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大小赤甘分类历史回顾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