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富硒茶的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020-12-21
一、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我省鹤峰历史悠久,耕作制度主要为肥—稻—稻,常年绿肥种植面积300万亩,鲜草亩产量在1500kg左右,利用途径历年绝大部分都作肥料,少量的农户在翻压前在把鹤峰作为青饲料喂养畜禽,经济效益较低。通过开发鹤峰富硒茶和富硒干菜,每亩鹤峰可制作花茶5公斤,产值1000元;富硒花茎茶10公斤,产值600元;富硒干菜10公斤,产值200元。合计第亩可提供富硒产品价值1800元。另处剩下的地上部份和地下部份还可作为绿肥或饲料,初步预测仅桐城市每年鹤峰可创价值3.96亿元。我国植稻地区均能发展鹤峰富硒茶及富硒干菜生产,根据专家预测,本产品可进入国内久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鹤峰富硒生产基地建设,将充分利用秋冬季温光资源,加大我省冬季农业开发的力度,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鹤峰富硒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农民种植鹤峰的积极性,鹤峰单产和总产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优质饲料来源,推动畜牧业发展,发展鹤峰生产是培肥地力,建立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鹤峰是一种无污染的生物肥料,养分齐全,是进行无公害生产和绿色食品生产的优质肥料,可促进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同时,鹤峰在冬春季覆盖地面达4-5个月之久,可以减少土壤养分的淋失和雨水对土壤表层的冲刷。鹤峰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的功能,不仅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无污染的氮素营养,减少化肥施用量,节约能源,提高农作物对病虫的抗性,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作用。

鹤峰富硒制品的开发利用,绿肥经济效益提高了,推动了绿肥的生产发展,同时,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建立鹤峰富硒新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加速产业化进程。

在人体内,硒是一种称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部分,该酶具有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破坏的作用。而维生素E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它能抑制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一些不稳定的化合物的过氧化,从而保护机体的组织器官,延缓人体的衰老。可见,硒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二者在这一功能上有密切的协同作用。

因此,富硒食物宜与含富维生素E的食物搭配同食。富硒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等,植物种子油、禾本科植物麦、米和花生、大豆、牛奶、蛋类、肉类等富含维生素E。

二、简要技术说明

安徽省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1998-2000年研究鹤峰富硒高产栽培技术,2000年全国著名专家许厥明研究员关于“安徽‘十五’计划大家谈——鹤峰的综合开发利用与高效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的建议,获得张平常务副省长的重视,并批示省计委会同省农委研究这一建议,省计委根据其批示立项,桐城市开始鹤峰富硒茶、鹤峰富硒干菜开发技术研究。

世界大多数人口在区缺硒地生活,鹤峰富硒食品开发成功,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硒源。每亩鹤峰可制作富硒花茶5公斤,产值1000元;富硒茎叶茶10公斤,产值600元;富硒干菜10公斤,产值200元。每亩鹤峰可生产富硒食品1800元。另外,剩下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鹤峰还可作为绿肥或饲料,鹤峰富硒茶和富硒干菜生产增加了绿肥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鹤峰的恢复和发展,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在全国种植水稻地区均适宜发展鹤峰富硒茶和鹤峰富硒干菜生产,但要继续研究完善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加速产业化进程。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花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名山茶花,为山茶花科常绿灌木,花朵娇美而色红艳,叶鲜绿而常年不落,姿色俱丽,潇洒自若,花期长,深受人们珍爱。「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正是赞美茶花盛开的景况。下列为茶花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供作参考。 黄化病 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可溶性铁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如将茶花栽培在含碱性较多的土壤中,常出现黄化症,受害叶片呈乳白色斑点,或者全部变成黄白色,严重时叶片局部坏死。 防治方法:在叶面上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即可防治。 溃疡病 由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桃穿孔致病型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引起,该病发生于叶片,枝梢及果实,发病部位形成木栓化突起的溃疡状圆形病斑,且病叶往往早落。 防治方法:冬季或早春发病前应清洁花圃,彻底剪除病枝、烧毁病叶。发病前可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保护(注);发病后则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0%铵乃浦(amobam,大陆称「代森铵」)500~800倍液,或用每400单位╱ml之农用链霉素喷雾或25%叶枯宁100~200ml兑水50kg喷雾。 煤烟病 由小煤炱属的黑霉菌Meliola camellicola引起,最初发病于枝叶上,叶面上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形成黑色霉层,进而影响植株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此病多发生在高湿,有介壳虫或其它刺吸口器类昆虫的环境下;注意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数量少时可用水刷蘸水刷除;发病期可喷洒50%贝芬替(Carbendazim,大陆称「多菌灵」)800倍液防治。 叶枯病 由小丛壳属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为淡褐色细小病斑,以后逐连扩大成赤褐色至褐色,最后形成灰白色大病斑,病斑上生有黑色小颗粒。在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发生严重。通风不良,透光不好发病多。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并销毁病梢;注意通风透光,防止高温和高湿;发病初期,喷施70%多保净(Thiophanate,大陆称「托布津」)800~1000倍液。 蚜虫及红蜘蛛 为害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主要危害茶花嫩芽,致使枝叶萎缩枯黄;为害茶花的红蜘蛛主要有柑桔叶柦(Panonychus citri(McGregor))和横纹叶柦(Tetranychus viennensis(Zacher)),会使茶花叶子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用10%福化利(fluvalinate,大陆称「马扑立克」)乳剂40ml兑水70kg喷雾;40%益灭松(phosmet,大陆称「亚胺硫磷」)150ml兑水50kg喷雾;40%大利松(Diazinon,大陆称「二农」)乳剂50ml兑水60kg喷雾。 介壳虫类害虫 为害茶花的介壳虫主要有红蜡介壳虫(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日本龟蜡介壳虫(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吹绵介壳虫(Lcerya purchasi Maskell)和黄点介壳虫(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等,常寄生于叶片、叶柄及小枝上取食为害,使受害植株枝叶枯黄,生长缓慢。红蜡介壳及吹绵介壳排泄的蜜液及蜡质极多,往往引起严重的煤污病,导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人工用棉絮蘸清水抹或用刷子蘸水刷除;夏季喷松脂合剂25~30倍,冬季用10~12倍液;在介壳虫产卵期,喷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40%灭大松(Methidathion,大陆称「速扑杀」)1500倍液等,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天牛类害虫 为害茶花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蓝翅天牛(Chreonoma atritarsis Pil)、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其成虫食害新枝树皮,嫩枝及嫩芽,幼虫蛀食树干。 防治方法:成虫产卵期经常检查,如发现枝干上有产卵伤口或树皮有虫粪排出情况,即将其卵或幼虫挖出杀死,根据排出虫粪位置,找到幼虫蛀孔,用棉花蘸上二氯松(Dichlorvos,大陆称「敌敌畏」)20倍液塞入洞内,然后用粘泥封严洞口毒杀幼虫;成虫羽化期则进行人工捕杀。 金龟类害虫 为害茶花的金龟子主要有黑绒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铜绿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等。其成虫于5~6月间羽化出土,多于夜间活动,集食树叶,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孵化后幼虫(蛴螬)在土中活动啃食树根,为害极大。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假死性,于傍晚或清晨人工振落捕杀;成虫为害期可喷50%扑灭松(Fenitrothion,大陆称「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幼虫为害期,用40%大灭松(Dimethoate,大陆称「乐果」)500~800倍液浇灌根际,毒杀蛴螬。 卷叶蛾、潜叶蛾、刺蛾、蓑蛾及尺蠖等食叶害虫 为害茶花的卷叶蛾主要有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Schiffermiuller)、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其幼虫有卷叶取食习性;为害的潜叶蛾主要有苹果潜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其幼虫潜入叶片表皮下蛀食叶肉;为害的刺蛾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青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黑点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 Moore),其多以幼虫在茧内越冬,茧固定在树枝、树干或土中,幼虫食叶,以幼龄群集为害;为害的蓑蛾主要有大避债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茶蓑蛾(Clania minuscule Batler)、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gumura),其幼虫吐丝将各种断枝残叶,造成各种形状的囊袋,老熟幼虫在袋内化蛹,幼虫取食叶片;为害的尺蠖主要有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其初孵幼虫活跃,能吐丝下垂,借风力分散为害,咬食叶片,成虫产卵于树木皮层缝隙内或枝枒间。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虫枝、护囊或直接踩死幼虫;幼虫孵化期可喷50%巴赛松(Phoxim,大陆称「辛硫磷」)1000~1500 倍液;冬季清洁花圃,清除枯草、落叶,以削灭部分越冬虫源。 注:波尔多液配制时把水分成两等份,一份溶解硫酸铜,一份调配石灰乳,待硫酸铜充分溶解后,再将硫酸铜溶液缓缓倒入石灰乳中并随即搅匀,即配成悬浮性的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配置形式有等量式、半量式和倍量式等,即其硫酸铜与生石灰之比例分别为1:1、1:0.5和1:2。

茶叶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自1995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健康为由,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欧盟为例,自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在残标准后,又陆续出台新的茶叶农残标准,2003年的茶叶农残新标准更是达到了193项。有关部门按照欧盟2003年执行的标准对我国历年来出日茶叶样品的农残超标率的检测样本数据进行了对比,其中2001年的样品超标率为29%,2000年为62%,1999年为80%。由此可见,不断提高的农残限量标准成为了当前茶叶出口最主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使得我国茶叶出口欧洲一度受阻,几年来一直呈下降的态势。2003-2004年,欧洲几乎全面禁止了对我国农残问题突出的乌龙茶的进口。

一、国内外茶叶标准(技术法规)分析

1.基本情况

茶叶国际标准主要以ISO3720:1986《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为代表。标准对红茶中化学成分作了要求,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其中包括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以及某些主要进口国,如英国BS6048-1990《红茶》标准,基本参照国际标准。

我国茶叶标准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类别分为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等。如GB9679-1988《国家茶叶卫生标准》、GB/T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14487-199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DB31/T215-1-1998《茶叶的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运输、贮存》等。

茶叶指标评价可分解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三部分。2004年颁布的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规定了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等3项理化指标和铅、联苯菊酯等9项安全指标。

而国际或国外标准主要是方法标准,其卫生指标主要是在技术法规或指令中加以规定,如日本的食品卫生法,欧盟的2000/42/EC、2003/69/EC指令等等。

2.标准水平分析

从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来说,我国标准已处于国际水平。部分标准如GB18650-2002《龙井茶》更是代表了世界绿茶的先进水平。

对于安全指标,目前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中涉及到的氯氰菊酯、敌敌畏、杀螟硫磷等农药残留指标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毒有害元素中主要涉及了铅、铜和氟化物。NY659-2003《茶叶中铬、锅、汞、砷及氟化物限量》中规定氟化物含量≤200mg/kg,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基本没有氟超标现象。另外还有有害微生物,由于茶叶属于干燥食品,而且所含蛋白质较少,不具备提供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主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污染的可能,所以国内外涉及微生物的要求较少。

3.技术性贸易壁垒

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为由,对茶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MRLs)标准,例如欧盟规定农残指标就有近200项,包括乙滴涕、2,4,5-涕、杀草强、敌菌丹(四氯丹)、氯丹等等。日本超过80项,包括2,4,5-涕、敌草净/二嗪磷、比久、异狄氏剂等等。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订的十分严格,许多标准采用其仪器检测低限LOD作为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其中大部分是我国目前技术水平无法检测的,而针对我国常用农药也规定得很严格,如2000年6月22日发布的欧盟委员会指令2000/42/EC将氰戊菊酯最新欧盟限量提高到0.05mg/kg,远远高于我国的0.1mg/kg,这也是导致我国茶叶的氰戊菊酯超标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2002年12月16日颁布的新标准中将乐果由0.2mg/kg变为0.05mg/kg,是我国指标的两倍,同时还新增加了如S-421(八氯二丙醚)0.01mg/kg、阿维菌素0.02mg/kg等严格的限量标准。欧盟的指标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铅指标,我国是规定最为严格的国家,专家分析对此仍有争议。2004年新修订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书机茶叶》中已经将指标改为了国际通用水平5mg/kg。但是国家标准GB9679-1988《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中仍然为2mg/kg,而茶叶进口国仍然按照我国的国标在进行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茶叶出口自身设立了壁垒。

二、我国茶叶标准体系有待修订

到目前为止,我国制定的茶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140多个。其中包括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另外地方标准达数百个。整个茶叶标准体系数量庞大。

标准的更新速度太慢,标龄普通过长,标准体系混乱,国家标淮、行业标准与省地方标准交叉重复,技术指标要求不一。

由于标准体系的繁杂,标准的更新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规范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将我国现有的标准进行清理,废除老的不合适的标准,制定合理的统一的标准。在标准体系结构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方式,由国家统一制定安全指标和基础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增加先进发达地区的试验数据,提高国际接轨度。通过标准来提升我们向身的质量水平,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

三、建议

国际茶叶贸易中出现的技术性壁垒,主要体现在安全指标方面。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建议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的检测、研究能力。欧盟、日本等先进发达地区和国家在残限量指标规定的比较多而且比较严格,一方面是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意提高技术壁垒门槛的问题。比如日本,因其本身也产茶,所以其限量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完整检测日本提出的在茶叶中使用的80多种农药品种,许多农药品种我们还未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有些农药的标准品无法获得。因此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是应对工作的根本。

2.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欧盟、日本针对个别农残限量要求ND(不得检出)或≤0.02mg/kg,说明这些地区对这些农药已经禁用,所以这种壁垒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我国加快替代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而不能被动地处在西方查一个,我们就禁一个的局面,因此,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用合理用药,开发生物、农业、物理生态的方法控制病虫害(IPM),是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前提条件。

3.加强对国际、国外标准的跟踪能力,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由于人们对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的高毒、高残农药在被淘汰,使得当今的农药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农残指标变化迅速。发达国家和地区频频利用指标来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或法规的变化、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实例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特别是向企业发出预警通知,从而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

4.大力发展有机茶。影响茶叶安全指标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农药的使用情况。而有机茶则避免了这些因素,因此,大力发展有机茶,也是提高我国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5.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农残检测只是“治标”,而规范生产过程的管理才是“治本”。目前国内的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认证对规范茶叶生产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要适应日益变化的世界贸易环境仅此还不够。作为一个出口产品必须建立国际通行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因此要引导出口企业建立GAP(良好的农业实践)、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和SQF(安全、质量、食品)认证。

(作者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君山银针技术及储存技术介绍


君山银针工艺与储藏工艺君山银针技术与储存技术

君山对采制银针有严格的要求。它们只能在每年清明节前后的七到十天内采摘。采摘标准是春茶的第一个嫩芽。它还规定“不下雨,不刮风,不张嘴,不发紫,不凹陷,不弯曲,不虫蛀,等等”叶子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毫米为单位计算。一公斤银针茶需要大约105,000个茶芽。因此,即使是采摘者一天也只能采摘200克新鲜茶叶。制作这种茶需要78个小时,包括杀青、摊晾、一次干燥、一次包装、摊晾、二次干燥、二次包装和烘烤八个过程。

储存

将石膏加热捣碎,铺在盒子底部,垫上两层皮纸,用皮纸将茶叶装入小包,放在皮纸上,密封盒盖。只要我们注意及时更换石膏,银针的质量将长期保持不变。

君山银针的生产工艺分为杀青、摊凉、一次烘烤、二次摊凉、一次包装、二次烘烤、二次包装、烘烤八个工序,持续3-4天。

灭绝

在一个20度倾斜的锅里,在新鲜的叶子杀青之前,先对锅进行抛光和上蜡,然后将火的温度控制在“先高(100-120℃),再低(80℃)”,每个锅里放入大约300克的叶子。茶叶从壶中取出后,双手被轻轻地舀起,从怀中向前推,扔出去,再次摇动,让茶芽滑下壶。动作应灵活轻巧,避免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皮和深棕色。约4 ~ 5分钟后,芽茎枯萎、软化、清新空气、散发茶香,失重率达到30%左右,即可从锅内取出芽茎。

凉爽的

杀青后的叶子从锅里拿出来,放在一个小竹板里,轻轻风选几次,放出热风,除去细粉和杂物。冷却4 ~ 5分钟,然后第一次烘烤。

初烤:放在炭质耐火炉上,在50-60℃下初烤20-30分钟,直到干了50%左右。初始烘烤的程度应该适当控制。太多了,很难改变最初包装闷黄时的颜色,叶子的颜色仍然是绿色,不能满足高香气和黄色的要求。太湿,低香味,深色。

初始包装

第一片烤好的叶子稍微摊凉,即包在牛皮纸里,每袋约1.5公斤,放在盒子里40-48小时,这意味着第一袋是闷黄的,从而促进君山银针独特色泽和香味的形成,是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要太多或太少,化学变化太大,芽容易变黑,颜色变化太慢,难以满足最初包装的要求。由于袋闷时氧化和放热,袋内温度一个接一个上升。24小时后,温度可能会达到30℃左右。袋子应该及时翻过来,使颜色变化均匀。初始包装的长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约为20c时,约为40小时,低温应延长。当花蕾变黄时,它们可以装袋再次烘烤。通过最初的包装,银针的质量和风格基本形成。

重新加热

再供应的目的是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形成的有效物质,并在再包装过程中减缓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约为50℃,时间约为1小时,可干燥至80%。如果初始包装没有变色,建议将其烘烤至70%干燥。冷却的目的与最初烘烤后的目的相同。

重复的包

方法与初始包相同。大约花了20个小时。当茶芽颜色金黄,香气浓郁时,这是合适的。

脚火

脚火温度为50-55℃,每次烘烤量约为0.5公斤,加倍至脚干。

经过处理后,花蕾根据它们的胖脑袋和瘦脑袋,它们的优点,以及它们明亮和黑暗的颜色进行分级。为强烈、直、亮黄色;瘦瘦的、弯曲的、深黄色的人喜欢它。

储存

将石膏加热捣碎,铺在盒子底部,垫上两层皮纸,用皮纸将茶叶装入小包,放在皮纸上,密封盒盖。只要我们注意及时更换石膏,银针的质量将长期保持不变。

茶树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一、主要病害防治: 1、叶枯病:(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肥料,搞好抗旱、防冻及治虫工作,冬季清除并深埋落叶。(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多抗霉素100ppm进行喷雾防治。在停采园、幼龄园或萌芽前可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2、叶斑病:(1)增强树体抗性: 增施肥料,清沟排水,合理采摘,搞好防冻、抗旱,有条件的夏季实行茶园灌溉、铺草、遮荫等,增强土壤保水性。(2)在停采和休眠期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25%灭菌丹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3、炭疽病:(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树势培养管理,雨季作好排水降湿工作。(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苯莱特15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治疗效果;75%百菌清1000倍液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4、巨星病(赤星病):(1)加强树体管理,增施磷钾肥、可明显减轻发病。及时合理地进行采摘可减少病菌侵入寄主。(2)历年发病重的茶园可在萌芽至鱼叶展开期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锌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发生严重茶区,7--10天后再喷一次,共2--3次,效果较好。 5、茶饼病:(1)病区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砍代遮荫树,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增施有机肥,促使树势健壮。(2)在病害发生期,可选用15%粉锈宁800--1000倍液喷雾、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多抗雾素100ppm及75%百菌清600--1000倍液喷雾,非采摘园或休眠期可使用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非病区在调运苗木时,须严加检查,防止病害进入新区。二、主要害虫防治: 1、茶尺蠖:(1)捕杀成虫: 每天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静栖在茶园周围树干、墙壁和茶丛间的成虫,效果很好。(2)结合耕作深埋或拣除虫蛹。(3)烧杀产在树皮裂缝和墙壁裂缝中的卵堆。(4)生物防治: 在1、2龄幼虫期,每亩喷施100亿多角体(或 30--50头虫尸)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杀螟杆菌。(5)药剂防治: 抓住3龄前幼虫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5%灭打利、10%天王星各4000--6000倍液,或80%敌敌畏、90%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硫磷、90%巴丹各1000--1500倍液。 2、茶毛虫类:(1)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2)摘除各代初孵幼虫群。(3)成虫发生期点灯诱蛾,或利用性激素诱杀雄蛾。(4)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 ⑸生物防治: 利用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防治卵块和幼虫, 幼虫期喷洒苏芸金杆菌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6)药剂防治: 幼虫期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50%辛硫磷各10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各5000--6000倍液,或25%灭幼脲1000倍液。 3、刺蛾类:(1)结合茶园耕作击碎枝干上的虫茧。(2)灯光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 幼虫期用每毫升含0.5亿孢子的青虫菌液喷杀,也可与白僵菌混用。在病毒流行期,可收集病死的虫尸,直接用水研碎加水喷施。(4)药剂防治: 幼虫期用90%敌百虫、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等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等5000--6000倍液喷施。 4、茶蓑蛾类:(1)及时摘除有虫护囊,带出园外集中消灭。(2)发现危害中心及时剪除,严防扩散。(3)药剂防治: 在幼龄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80%敌敌畏、50%杀螟松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天王星4000--6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将护囊喷湿。 5、叶蝉类:(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除去大量产在嫩销内的卵粒,恶化成、若虫的食料。(3)药剂防治 可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25%优乐得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喷布。喷药宜选择发生高峰前,即若虫数量上升时进行。最好间隔7--10天,连喷2--3次。该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宜采用低容量蓬面喷雾法。 6、蚧壳虫类:(1)苗木检疫: 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 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 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 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40%水胺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工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5)人工剥除: 红蜡蚧、角蜡蚧、龟蜡蚧均蜡质厚,个体大,多数寄生在枝干上,被害目标明显。从冬季至成虫产卵前逐丛检查,徒手剥除或用竹片刮除。 7、黑刺粉虱:(1)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促进茶园通风透光。(2)生物防治: 长角广腹细蜂和粉虱黑蜂寄生率很高,在黑刺粉虱老龄若虫和蛹期要控制用药,以保护天敌。(3)药剂防治: 在各代成虫盛发期和若虫孵化末期,选喷50%辛硫磷、25%优乐得、40%乐果、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 8、害螨类:(1)加强茶园管理: 冬季清除落叶烧毁,根际培土壅根,铲除茶园杂草,减少虫源, 盛发期亦应及时清除落叶;加强肥水管理,防旱抗旱以增强树势。(2)药剂防治: 发生高峰期前,喷施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或25%喹硫磷、25%双甲脒800--1200倍液,或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73%克螨特4000--5000倍液;或喷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6000--8000倍液。秋茶结束后,可立即喷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或50%乙硫磷1000--1200倍液。(3)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抑制蚜虫大发生,如被害梢多,宜分开制茶,或弃之不要。(4)生物防治: 蚜虫天敌很多,食蚜蝇、草蜻蛉、飘虫等对茶蚜抑制很大,宜加以保护利用;可按瓢蚜比1:250人工移植,释放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

茶叶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


合理采摘涉及的面广,技术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的技术环节是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三项。

1.留叶采

要多采茶,就必须在采的同时,在树冠上留有一定数量的叶子,它的重要意义,已如前所述。它的内容包括留叶时期,留叶数量和留叶方法三个方面。

(1)留叶时期茶树那一个季节留叶为好,这是与茶树本身生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以往的有关试验研究表明,留叶对当季和下季产量有一定影响,对隔季产量才有促进作用。因此,春茶留叶有利于秋季增产,秋季留叶有利于春夏茶,尤其是夏茶的增产。这是因为留叶的当季,不仅因留叶而减少了产量,而且留下了新叶在生长成熟定型之前,它的消耗总是大于积累的,尽管叶面积增加了,而实际可用于新梢萌发的营养物质却相对减少了,因而对下季茶的产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所在杭州地区留叶时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时,在留一叶采的情况下,龙井群体种复壮茶树,夏季留叶要比春季和秋季留叶增产5%左右,但从产量的相地增长率来分析,秋季留叶似乎更为有利。

鸠坑种茶园上进行的采剪结合技术试验结果也表明,留叶时期以夏秋茶为好。

夏季或早秋留叶有利于全年增产,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茶区气温高,留叶后叶片成熟快,生理机能也最活跃,光合作用强度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可为翌年春茶的增产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

具体在什么时候留叶为好,还应视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茶树生育状况而定。我国大部分茶区,春季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当,并有根部贮藏物质的大量供应,新梢发得多,持嫩性强,能采较多的优质茶叶,以采为主的成龄茶树,要多采叶少留叶,一般在春茶后期,夏季或早秋留叶。而以培养树冠为主的幼龄茶树和更新复壮茶村,则应以春季多留叶为好,因为旺盛生长的春梢,更有利于树冠的培养。并视春季留叶状况,再在夏季适当留叶,以补春季留叶的不足。

(2)留叶数量茶树在年周期中,留叶过多过少,都是不适宜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多留叶,虽可使茶树树冠长得高大广阔,但也导致了茶蓬郁闭,叶片上下重叠,特别是中下层叶子的光合强度大大削弱,分枝少,发芽稀,茶果多,因而经济产量反较低。反之,如留叶过少,尽管在短期内可促使早发芽,多发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同化面积小,光合产物少,使茶树呈饥饿状态,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遭到破坏,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根系和枝干不断枯死和缩小,产量急剧下降,茶树未老先衰。

茶树留叶的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据六十年代研究结果,壮龄茶树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4,而老年茶村在3左右,产量较高。开采不久的青年茶树,茶叶产量有随叶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据杭州茶叶试验场1978年的测定,杭州地区的高产茶园,叶面积指数也多在3左右。

茶树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比较麻烦,在生产实践上不易掌握,群众的经验,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适度,即以树冠的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为适量。

(3)留叶方法茶树留叶方法有分批留和集中留两种。分批留叶是按茶树新梢萌发先后和生育状况,在每个正常新梢上留下一、二片真叶,这种留叶方法,全年采期长,产量分配平稳,但采摘技术性强,不易掌握,采摘工效也较低。集中留叶多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养一批茶叶在树上,这种留叶方法,简单易行,采摘工效高,但全年采期较短,产量相对比较集中。

上述两种留叶方法都是可行的,一般青年茶树以分批留叶为好,壮年茶树则可采用集中留叶的方法。

2、标准采

茶树新梢在生育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展叶和成熟,重量逐渐增加,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一此有效物质却相对地减少,因此,制定一个适宜的采摘标准,按一定的标准采摘新梢,是既保证质量,又保证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1)标准采的主要依据制定适宜的采摘标准,其主要的依据是茶树新梢的生化组成和茶类对鲜叶的嫩度要求。

根据研究结果,茶树新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氮、儿茶素等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的生化物质,一般是随着新梢生育的老化而下降的,其含量高峰的

富硒茶产地主要有哪些?中国三大富硒茶产区介绍


我国比较出名的富硒茶主要是紫阳富硒茶和湖北恩施富硒茶,看这两种富硒茶,我们就知道我国富硒茶产地主要在哪里了,那么,你知道我国富硒茶产地有哪些吗?中国三大富硒茶产区主要是哪三大?

安康富硒茶

我国富硒茶产地主要有:湖北恩施(世界硒都)、陕西安康(中国硒谷)、安徽石台大山村(天下第一富硒村)、贵州开阳、贵州水城、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

其他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湖南安化芙蓉山脉冰碛岩区(土壤含硒量在0.6至1.7毫克/千克)、安徽石台大山村、四川筠连、湖北恩施、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

以上这些富硒区域中有的面积小,有的地区又同时伴生铅、汞等不良矿物质,不适合人体直接食用,目前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是陕西安康和湖北恩施。

恩施富硒茶

湖北恩施跟陕西紫阳都是富硒地带,但是茶叶生长环境却截然不同,紫阳富硒茶产于陕西南部天然富硒区,位于汉江流域上游,秦岭山南边,地理环境更适宜于茶树生长,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特种保健功效优质绿茶。

紫阳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在清代属全囯十大名茶之一,历史上的“紫阳茶”,以紫阳县为主要产区,是带有古巴蜀茶历史痕迹的古老茶区。种种资料说明了今之紫阳茶区人工植茶历史悠久堪称全国第一。

再加之紫阳富硒茶茶叶肥嫩壮实、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浓郁持久、滋味浓而不涩、醇厚回甜、营养丰富。使得紫阳富硒茶这两年的发展成绩更加瞩目。

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环节


合理采摘涉及的面广,技术内容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的技术环节是留叶采、标准采和适时采三项。

1.留叶采

要多采茶,就必须在采的同时,在树冠上留有一定数量的叶子,它的重要意义,已如前所述。它的内容包括留叶时期,留叶数量和留叶方法三个方面。

(1)留叶时期茶树那一个季节留叶为好,这是与茶树本身生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以往的有关试验研究表明,留叶对当季和下季产量有一定影响,对隔季产量才有促进作用。因此,春茶留叶有利于秋季增产,秋季留叶有利于春夏茶,尤其是夏茶的增产。这是因为留叶的当季,不仅因留叶而减少了产量,而且留下了新叶在生长成熟定型之前,它的消耗总是大于积累的,尽管叶面积增加了,而实际可用于新梢萌发的营养物质却相对减少了,因而对下季茶的产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我所在杭州地区留叶时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时,在留一叶采的情况下,龙井群体种复壮茶树,夏季留叶要比春季和秋季留叶增产5%左右,但从产量的相地增长率来分析,秋季留叶似乎更为有利。

我所与杭州茶叶试验场合作在该场五年生鸠坑种茶园上进行的采剪结合技术试验结果也表明,留叶时期以夏秋茶为好。

夏季或早秋留叶有利于全年增产,这与我所茶树光合作用强度的研究数据是相吻合的。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茶区气温高,留叶后叶片成熟快,生理机能也最活跃,光合作用强度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可为翌年春茶的增产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

具体在什么时候留叶为好,还应视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茶树生育状况而定。我国大部分茶区,春季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当,并有根部贮藏物质的大量供应,新梢发得多,持嫩性强,能采较多的优质茶叶,以采为主的成龄茶树,要多采叶少留叶,一般在春茶后期,夏季或早秋留叶。而以培养树冠为主的幼龄茶树和更新复壮茶村,则应以春季多留叶为好,因为旺盛生长的春梢,更有利于树冠的培养。并视春季留叶状况,再在夏季适当留叶,以补春季留叶的不足。

(2)留叶数量茶树在年周期中,留叶过多过少,都是不适宜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多留叶,虽可使茶树树冠长得高大广阔,但也导致了茶蓬郁闭,叶片上下重叠,特别是中下层叶子的光合强度大大削弱,分枝少,发芽稀,茶果多,因而经济产量反较低。反之,如留叶过少,尽管在短期内可促使早发芽,多发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同化面积小,光合产物少,使茶树呈饥饿状态,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遭到破坏,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根系和枝干不断枯死和缩小,产量急剧下降,茶树未老先衰。

茶树留叶的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据我所六十年代研究结果,壮龄茶树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4,而老年茶村在3左右,产量较高。开采不久的青年茶树,茶叶产量有随叶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据杭州茶叶试验场1978年的测定,杭州地区的高产茶园,叶面积指数也多在3左右。

茶树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比较麻烦,在生产实践上不易掌握,群众的经验,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适度,即以树冠的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为适量。

(3)留叶方法茶树留叶方法有分批留和集中留两种。分批留叶是按茶树新梢萌发先后和生育状况,在每个正常新梢上留下一、二片真叶,这种留叶方法,全年采期长,产量分配平稳,但采摘技术性强,不易掌握,采摘工效也较低。集中留叶多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养一批茶叶在树上,这种留叶方法,简单易行,采摘工效高,但全年采期较短,产量相对比较集中。

上述两种留叶方法都是可行的,一般青年茶树以分批留叶为好,壮年茶树则可采用集中留叶的方法。

2、标准采

茶树新梢在生育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展叶和成熟,重量逐渐增加,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一此有效物质却相对地减少,因此,制定一个适宜的采摘标准,按一定的标准采摘新梢,是既保证质量,又保证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1)标准采的主要依据制定适宜的采摘标准,其主要的依据是茶树新梢的生化组成和茶类对鲜叶的嫩度要求。

根据我所研究结果,茶树新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氮、儿茶素等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的生化物质,一般是随着新梢生育的老化而下降的,其含量高峰的出现,总是在新梢生育至一芽三、四叶以内,因此,从生化成分来分析,俟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采摘一芽二、三叶是适宜的。

我国茶类繁多,由于各类茶的品质风格不同,因此,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差异较大。一般说,名茶对鲜叶的嫩度要求较高,普通内外销红、绿茶的嫩度要求适中,而边销茶的嫩度要求较低。

我国各地名茶很多,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凌乐白毛茶等,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高,一般当茶芽风萌发或新梢长到一、二叶初展时,采芽尖或一芽一、二叶,因此,产量低、花工大、季节性强。高级名茶只在春季前期采摘。

普通的内、外销红、绿茶,如炒青、烘青、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的大宗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适中,一般采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二、三叶,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

边销茶,如黑茶、老青茶等,是我国传统的和特有的茶类,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不高,一般要求到新梢快成熟或成熟时,采一芽四、五叶和对夹四、五叶,或割下从基部一、二片新叶以上的半木质化新梢,全年只能采割二、三批。

(2)标准采的掌握方法掌握采摘标准,实际就是掌握新梢的采摘嫩度。测定芽叶的嫩度,有目测法、量度法、化学分析法等,但简单易行的是目测法,即根据芽叶大小,展叶多少,芽叶色泽和形态等生态征状来判断新梢的嫩度。一般新梢的生态征状与新梢的嫩度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新梢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是特级龙井茶的芽叶特征。新梢展叶二、三片,叶色黄绿,近芽的第一片叶面卷或背卷,是高级红、绿茶的芽叶特征。新梢形成对夹叶,叶色转青,近基部一、二个新叶已接近成熟定型,是乌龙茶开采的嫩度特征等等。

3、适时采

适时采即是根据留叶采的原理和标准采的嫩度要求,及时分批地把芽叶采下来。因此,适时采是实现合理采茶的一个重要环节。

适时采的中心内容是开采期、采摘周期和封园期的掌握。

(1)开采期是指每季茶采摘第一批芽叶的日期。掌握适宜的开采期,不论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保养树势,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春茶,更为重要。我国广大茶区,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萌发力强,新梢生长旺盛,高峰期明显,如开采期掌握不当,由于受天气、劳力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养大采老,不仅使茶叶品质低劣,而且会影响树势和全年茶叶的增产。

开采期的掌握,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留叶要求和采摘标准而定。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红、绿茶区,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

(2)采摘周期采摘周期是指采批之间的间隔期。掌握适宜的采摘周期,是保证茶叶品质,控制采茶高峰和促进茶芽不断萌发,从而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一个有效措施。

采摘周期的掌握,也应根据茶树新梢的生育状况、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而定。一般红、绿茶,用手工采摘的,春茶的采摘周期3-5天为宜,夏、秋茶以5-7天为宜。采摘嫩度要求高、新梢生长旺盛的,采摘周期宜短,春茶前期采摘高级名茶或高档红、绿茶的采摘周期应缩短2-3天。现有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很难进行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因此,采摘周期较长,春茶为10-20天,夏、秋茶为20-30天。

(3)封园期是指秋季停止采茶的日期。封园期的迟早,对茶叶产量和茶树长势密切相关。一般说,封园期迟,有利当年增产,但不利于培养树势和安全越冬,会影响翌年的增产,反之,如封园期早,对当年秋茶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有利于培养树势和翌年茶叶增产。

封园期的迟早,应视环境条件和茶树长势而定。冬季气候温暖,培肥水平高,树势旺盛,春、夏季已留养适量新叶的,原则上可用到最后一轮新梢为止。冬季气温低,易遭冻害,培肥水平低,茶树长势弱,以及春、夏季留叶不足的,则应提早封园。我国南部茶区,一般可采到霜降到立冬。地处热带的海南茶区,甚至全年可采茶,无所谓封园期。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可采至寒露到霜降。北部茶区可采至白露到秋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6015.html

上一篇:沱茶 普洱茶的相关功效

下一篇:松阳银猴制作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