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地震灾区茶叶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2020-12-21
四川地震灾区的绝大部分为茶区,为尽快恢复地震灾区茶叶生产,减少茶农经济损失,针对灾害发生情况,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苗圃及幼龄茶园

本次地震对灾区茶园苗圃地及幼龄茶园造成较大破坏,应及时清理苗圃地和幼龄茶园中的石块等杂物;排除积水;扶正茶苗,已经受伤幼龄茶苗在受伤部位用修剪刀剪掉;清点幼龄茶园缺株茶苗数量,在10-11月补栽;及时施肥,苗圃地每亩施尿素10Kg;幼龄茶园每亩施尿素10~20Kg,掺少量磷酸二氢钾;注意苗圃及幼龄茶园的病虫害防治。

二、成龄茶园田间管理

1.栽培技术

茶园如被泥石流埋没,应清除泥石流,清洁茶园。茶园如出现裂痕、塌陷和不平,应平整土地。如出现缺株断垄,则补栽。

夏茶后、秋茶前施一次叶面肥,或者追肥,每亩施尿素40-50Kg。

2.病虫害防治

地震地区气候异常,随着夏、秋茶进入,假眼小绿叶蝉和半跗线螨会在地震茶区严重发生。在6月中下旬,使用吡虫啉、菊酯类和乐果等有机磷类农药,使用倍数1500-2500倍。叶面喷施,保护茶树芽头。

三、茶叶加工厂

严格进行评估,对地震中厂房业已倒塌,已失去维修价值的茶叶加工厂,则应选址重建;而对于那些虽然有所损坏,但经过维修还有使用价值的加工厂,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维修。

1.严重损害需要重建的茶厂

⑴根据茶叶加工厂环境和加工技术要求,进行茶厂厂址选择和确定。建厂厂址要求交通方便,距茶园较近、劳力和鲜叶原料供应有保证。重视与灾区重建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茶厂建设的理想区位为小城镇与茶乡的结合部。

⑵建厂场地要求避开地震和泥石流频发地区,厂区地势平坦、开阔、干燥不积水,排水方便、能适应茶叶加工工艺流程要求。

⑶厂址上风及周围1km以内无“三废”尤其是有害、有味气体和粉尘(如水泥厂等)排放,周围无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和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并建在垃圾场、医院、粪池、畜禽栏舍等设施的上风向,距离在50m以上。所处环境应空气新鲜,达到国家《环境空气标准》GB3095中规定的三级水平。水源清洁、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规定要求。

⑷茶厂建造应符合抗震要求(建议柜架结构或钢架结构),并符合茶叶加工工艺和QS论证及有关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2.可维修使用的茶叶加工厂

⑴对厂址是否符合抗震要求进行评估。对所有用房进行加固和维修,使其满足安全、茶叶加工工艺和食品卫生要求。

⑵结合维修按QS论证要求进行厂区环境和加工条件进行改造,其中包括道路、电、油、煤气、进排水管道、通风除尘系统、绿化进行全面改造。

⑶对茶叶加工生产线和设备等进行全面维修、调整和必要添置。

四、茶叶加工设备

应对灾区茶厂抢救出的设备进行评估,分类进行利用。

1.完好或基本可利用设备

⑴经评估为完好或基本可利用的设备,要进行全面维修,更换局部损坏或已使用磨损的零部件。

⑵进行全面清洁,最好维修后进行全面喷漆的表面维护。

⑶对所有运转部位和减速箱等部位进行润滑和油料更换,并对配合间隙进行必要调整,保证运转正常。

⑷对机器电源线路和部件进行全面检查,损坏者进行更换。

⑸完好或基本可利用的设备可投入新建或维修茶厂使用,但应进行合理配备,以便充分发挥其性能。

2.已损坏报废设备

⑴经评估确系失去使用价值方可作为报废处理。

⑵在报废的设备上,可选择拆卸部分仍完好的零部件,进行清洗调整,作为机器维修的备件。

精选阅读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和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等。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茶叶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T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

残留在茶叶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物的总称。

3.2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3.3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controlindex(economicthreshold)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

3.4

防治适期suitabledateforcontrol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

3.5

茶树专用肥teaspecialtyfertilizer

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用于茶园的各类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肥料。

4、基地选择、规划

4.1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20的要求。

4.2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4.3道路和水利系统

4.3.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4.3.2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宜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

4.4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1989中规定的1、2级标准。

4.5茶园生态建设

4.5.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4.5.2除北方茶区外其他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4.5.3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4.5.4对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4.6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5、茶树种植

5.1茶园开垦

5.1.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1.2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5.1.3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5.2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5.3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6、土壤管理和施肥

6.1土壤管理

6.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6.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6.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6.1.4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6.1.5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

6.1.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T5020的要求。

6.2施肥

6.2.1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6.2.2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见附录A。宜施用茶树专用肥。

6.2.3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

项 目

浓 度 限 值

六六六

滴滴涕

≤30

≤5

≤3

≤70

≤60

≤400

≤0.2

≤0.2

6.2.4 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

6.2.4.1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667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左右。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

6.2.4.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天~30天开沟施人,沟深10cm左右。追肥化学氮肥每667m2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 60 kg。施月巴后及时盖土。

6.2.5 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

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


茶叶清洁化生产理念自2003年提出以来,经过3年探索和实践,一些茶叶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程度已接近国际水平,但从茶叶生产的全程来看,清洁化管理还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指茶叶加工这一个环节,还应该包括茶园的选择与种植,以及茶叶包装、销售、贮藏等各环节。” 1、要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种茶时,选择茶园要充分考虑茶园与周边工厂、矿区、居民区及其他农田的间隔距离。土壤中含有的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大气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都可能会通过根系或者叶面直接影响茶叶生产的清洁化。在选择茶园前,最好能对茶园土壤、大气、水源等进行检测。发展有机茶,更要重点考虑茶园周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茶叶种植是目前茶叶全程清洁化中的最薄弱环节,在种植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间接污染,其中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铅是茶树鲜叶和茶叶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还要合理选用安全的农药和化肥,严格实施安全间隔期规定,禁用垃圾肥。2、茶厂建设要按照食品厂要求设计,要有隔离室;在茶叶加工中,要尽量采用连续化的流水线生产,实现茶叶加工不落地,尽量减少人工操作而带来的污染。在加工燃料上,最好不用煤,而用液化气、柴油、电等清洁能源。茶叶加工机械,也应采用清洁化材料,要防止机器部件润滑油对茶叶污染,最好能用食品级机器润滑油。还要严格杜绝茶叶中加入添加剂,并注意防止杂物进入。3、茶叶包装材料也要严格注意,非食品用包装材料不可用于茶叶包装;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和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或一起运输。4、茶叶清洁化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茶园基地清洁化●茶园环境清洁化。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茶园投入品清洁化。加强茶区农药销售单位(或个人)的监督管理,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茶园。●茶园生产管理清洁化。以推进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为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化技术宣传与培训,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市里重点选择4—5个生态条件好,自然条件特别优越的乡、村建设生态茶叶示范基地,重点对外推介招商。(2)茶叶加工清洁化强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实现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加工环境清洁化。加快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对全市茶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到时仍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关、并、转等措施,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最终实现全区茶企业的布局合理化、生产卫生标准化。●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快茶叶加工机械的更新,淘汰陈旧、破损设备,鼓励使用微波、气热、远红外杀青、干燥及光电拣梗机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备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加工能源清洁化。逐步降低煤、柴在制茶中的使用面和使用量,积极试点推广液化气、柴油、电、沼气等清洁化能源。●加工过程清洁化。加强员工生产卫生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按qs认证和haccp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程卫生质量管理。(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茶叶检测资源,成立黄山区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在区、乡建立监测网点,对生产基地(企业)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确保我区茶叶的质量卫生安全。5、关于推进茶叶清洁化加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茶叶加工中清洁能源的利用茶叶加工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指在茶叶加工机械上推广使用以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油、电、沼气为能源的燃具的机械设计与加工使用技术。它的先进性在于燃具可控性和耐久性好,能耗低,热效率高。从而克服烧煤、柴对茶叶和加工环境的污染,以及现有燃具存在的可控性差、不耐用问题。考虑到黄山区目前茶产业的经济现状,可先试点,再逐步推广。(2)茶叶加工中清洁设备的利用茶叶清洁加工设备主要指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使用的微波杀青、干燥设备,气热杀青,远红外干燥设备,光电拣梗设备,金属检出装置等。它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微波磁控管的耐久性好,可控性高;红外辐射板,管质量高;光电拣梗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微波、红外干燥设备能耗低、实用化程度高,而且能够实现茶叶加工环节中的清洁化。可以在高档名茶生产中试用,并通过技术经济考核,逐步推广使用。(3)在茶叶加工中引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护体系,是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单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该系统的优点是将安全保证的重点由传统的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移到对工艺过程及原料质量进行管制。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一、技术简介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害物质,或其含量控制在国际和国家有关组织规定的极限之内。当前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无公害、保健化的要求日益强烈。采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既保证了茶叶出口和消费者的健康,又能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新技术,在全国茶区单项技术已有运用,系列技术还处在示范、推广阶段。

二、操作规程

1.无公害茶园的建园技术规范

(l)品种的选择。合理选择适应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

(2)严格选地。选择土壤、水源和大气未受工业三废和放射性污染的区域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3)一般茶园转变成无公害茶园。制定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2.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规范

(l)土壤管理技术。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②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厩肥等有机物覆盖上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施肥技术。追肥: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开沟施人茶园。基肥:采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l-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蒿秆、海草等类似物质以及经过推制处理的食物和林业副产品。基肥应开沟深施。

(3)病虫害防治技术。①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和防治茶树病虫害,如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因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②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③茶季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次年病虫的发生量,但不得在茶叶采收季节使用。石流合剂的使用量不得使茶叶的铜含量超标。

(4)水分管理技术。①茶园水分管理以保水为主,一般要求耕层土出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保证茶树能正常生育。茶园土壤进行铺草覆盖,在路边地角建立蓄水沟、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等,以减少水分蒸发,涵养水分。②干旱严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70% 以下时,茶园应及时引水灌溉,其水质要求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③在冬季与早春,采用塑料大棚覆盖的茶园。

(5)鲜叶采收技术。①手工采茶提倡双手采、提手采,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嫩净。②机械采茶,保证采茶质量,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③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住良好的器具,装叶是不得超过150kg/m3(上标)。④在鲜叶盛装与储运过程中应轻放、轻压、薄摊、勤翻等。

3.无公害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规范 严防加工环节污染,制定并严格执行无公害茶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规程,无公害茶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加工设备和场地,应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清洁或消毒,所有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整个加工过程严防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混入茶产品。

4无公害荣产品储运和销售技术规范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选择无公害茶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材料,所有的包装材料必须无污染;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严格按各类无公害茶产品要求的条件进行储运,严防霉变和有害生物、有害物质经储运环节混入茶产品。

三、注意事项

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应避免再次污染。

斯里兰卡茶叶生产技术(1)


斯里兰卡茶业始于1867年,由英国人杰姆·泰莱(James Taylar)从印度引种,种植面积大约只有8hm2。当时斯里兰卡的主要作物是咖啡,但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由于咖啡叶锈病的爆发和蔓延,几乎所有的咖啡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茶叶取而代之,并得到迅速发展。1885年斯里兰卡茶园面积已达2.30万hm2,1895年发展到12.35万hm2。到世纪之交的1900年,茶树种植面积已达16.20万hm2,以后继续扩大,到1965年,茶园面积创历史最高点,为24.29万hm2,茶叶产量约20.0万t。1975年,斯里兰卡进行了土地改革,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拥有20hm2土地。因此,绝大多数私有茶场被收归国有。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在随后的十多年中停滞不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2年,斯里兰卡政府又将国营茶场全部私有化或改为股份制企业。虽然从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部分茶园用于道路和城镇建设,也有部分不再适合茶树生长的茶园被退茶还林,茶园面积逐渐减少,到1997年茶园面积为19.40万hm2。但由于私有化茶园经营管理明显改善,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茶叶产量随之增加,1998年茶叶总产量达28.0万t,仅次于印度和中国,居世界第3位,出口量27.2万t,居世界第1位。茶叶已成为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农作物,在国民经济、就业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8年,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创汇500亿卢比(合7.6亿美元),占全国外汇收入的16%,仅次于劳务输出和服装出口,位居第3。茶业也是斯里兰卡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直接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人员达200多万。茶叶作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与一般单年生农作物不同,能种植于坡度较大的山坡上,这对于山多地少,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斯里兰卡来说,茶叶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斯里兰卡茶叶生产技术可概括为茶园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两个方面。

一、茶园管理技术

斯里兰卡茶叶以“优质高产”享誉世界,这不仅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关,而且与其大力发展良种,不断提高良种茶园比例和采用优质丰产的茶园管理技术有关。

1.大力发展和推广无性系良种,提高良种茶园比例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自建所以来,一直把繁育良种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目前,已育成TRI2000、3000、4000型系列等数十个无性系良种。这些品种除高产优质外,多数还有抗旱性强的特点,有的对常见病虫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如TRI2040、3072、3073、4052和DN1等具有抗茶饼病的特性。各地茶场也繁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DT和DN系列等。斯里兰卡政府自60年代开始规定所有的换种改植或新发展的茶园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并对这样做的个体茶农在经济上进行补贴,这极大地促进了良种的推广。目前,个体茶农的无性系茶园比例已达90%以上,全国平均也在60%以上。

斯里兰卡各大型茶场均建有自己的种苗繁育基地,除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外,还出售给附近的个体茶农。育苗采用营养钵扦插育苗法,营养钵筒体用塑料薄膜制成,一般直径10cm,高20cm左右,每钵扦插1枝,除采用半木质化的红棕色插穗(长约3cm,带1个饱满腋芽和1片正常真叶)外,还利用一芽二三叶的新梢,他们认为新梢插穗虽然成活率稍低,但具有生长快、长势旺的特点。扦插时,将铁芒萁直接插在营养钵内或营养钵间的孔隙中,用于遮荫,随着扦插苗的生长,铁芒萁叶子逐渐脱落,遮荫度也逐渐降低。由于当地气温较高,一般当年扦插,当年就可出圃移栽。

斯里兰卡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扦插繁育的无性系茶苗主要用于换种改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1.2~1.4m×0.6m,等高条植,每穴1株,每公顷12000~14000株。移栽当年可进行两次定型修剪,次年进行第3次定剪,修剪的高度分别为15~20cm、30~35cm和40~45cm,第3年开始可正常采摘。

2.保持茶园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

斯里兰卡是一个热带岛国,中部山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在2500mm左右,土壤深厚,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由于山坡坡度较大,有的茶园甚至建于坡度超过60°的陡坡上,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及当地茶农对此极为重视,发明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法,如茶园等高条植,四周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坎,铺草等。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茶园“竹节沟”和茶园“双行隔离草”。

茶园“竹节沟”是按等高线或以1/120的梯度在茶园内修建的排水沟。“竹节沟”以沉沙坑和竹节坝依次相连而成,沉沙坑深45cm,宽60cm,长100cm;竹节坝长约50cm,比茶园地面低15cm(即坝高30cm),以利水缓慢流入下一个沉沙坑。“竹节沟”的一端与茶园内的主排水沟相连。从沟内挖出的土壤堆于沟的下沿,并将它修筑成一条挡水的小堤坝。“竹节沟”的间隙依茶园坡度而定,一般在6~15m之间。沉沙坑内的泥沙被定期清理,放回到沟上方的茶园内。

茶园“双行隔离草”是在山坡茶园内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种植双行草或小灌木。选择的草种要求直立型,分蘖能力较强,以减缓土表水的流速,同时阻挡部分泥沙。草和小灌木被定期修剪,修剪下来的枝叶作为茶园土壤覆盖的材料。茶园“双行隔离草”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效果,但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并对附近茶树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茶园四周和地边坎头都种有不同类型的草,以阻止园外雨水进入茶园和起到护堤保坎的作用。茶园四周种植的草为直立型,如香根草等。而泥坎上种植的多为匍匐型的草,如画眉草或毛花雀稗禾草。茶园内土层较薄不适合植茶的地方也用来种草,以防止土表直接暴露于雨水中,从而减轻茶园水土流失。

3.深翻、种草,改善土壤结构

老茶园在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先是将老茶树、遮荫树和其他树木连根挖除,然后进行全面深翻,深度为50cm以上。在种茶之前,一律要求先种草,时间为18~24个月,推荐的草种主要有两种:磨擦禾草和香茅草,这两种草具有生长快,生物产量高的优点。据试验,磨擦禾草在18个月内可生产地上部干物质25t/hm2和地下部干物质13t/hm2,这些干物质要求全部留在茶园内。这不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例,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抗旱耐涝和通气透水能力,而且还可明显降低土壤线虫的虫口密度,从而为茶园持续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茶树种植前,土壤需彻底深翻,但种植后采用免耕法,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为了改善采摘、施肥时人为践踏造成的表土板结现象,每次修剪后,用铁耙耙动土壤,深度约10cm,但不将土块翻过来,以减少根系的损伤。

4.施用茶树专用肥,提高土壤肥力

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和当地肥料厂研制成功了数十种茶树专用混合肥,它们由尿素、硫酸铵、磷铵、磷矿粉、氯化钾和硫镁矾等混合而成。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园,所施专用肥不同。扦插当年茶苗使用茶树专用肥T65(111,为氮磷钾比例,下同),施用量为每万株扦插苗共施100kg,插穗生根后(扦插后2~3个月)开始施用,每两星期1次,先淡后浓,开始时施用量为35g/m2(溶于5L水中),扦插后5~6个月施用量增加到70g/m2。每次施肥后需用清水冲洗叶面,以防肥料灼伤幼嫩芽叶。茶苗移栽当年及次年施专用肥T200(15∶1∶1),施用量当年为1200kg/hm2,次年增加到1500kg/hm2,分4~6次施用,1年生茶苗每次用量为15~25g/株(按12350株/hm2计算,下同),2年生茶苗施20~30g/株。从茶树正式开采到第1次重修剪改造(约4年后),施用的茶树专用肥为T750(35∶1∶2),施用量为1750kg/hm2,分4~6次施用。对于开始正常修剪改造的成龄茶园,可用茶树专用肥U709(6∶1∶3),施用量按产量计算,一般每采100kg干茶施纯氮10~14kg。对于土壤有效镁含量低于60mg/kg的缺镁丰产茶园(产量高于1000kg/hm2)或有效镁含量低于40mg/kg的低产茶园(1000kg/hm2以下),施含MgO 2.5%的U235(6∶1∶3)专用肥。对于剪插穗的母本园则施用T250(2∶1.5∶3)或U195(1.5∶1∶3),年施用量前者为100~400g/株,后者为80~320g/株,分4次施用。茶树重修剪改造前施1次专用肥U300(6∶1∶6),而改造后则施2~3次(依茶树增产潜力而定)专用肥U360(6∶1∶9),每次施纯氮60kg/hm2。换种改植茶园种草期间施专用肥U625(1.5∶1∶1.3),施用量为每年625kg/hm2。

肥料施用方法因树龄而异,对于扦插苗是将肥料溶于水中浇施,1~2年生幼龄茶树采用茶树周围开沟土施,而3年生及3年生以上的成龄茶园则一律选择小到中雨前在茶行间撒施。

5.喷施叶面肥,促进茶树生长

除了土施多种茶树专用肥外,叶面喷施硫酸锌也是斯里兰卡常规施肥技术之一。茶树扦插发根后,为刺激插穗萌芽生长,在施用T65专用肥1周后,每千株插穗叶面喷施0.28%的硫酸锌5L,连续喷施4~6次,每次间隔两星期,以后间隔期延长至1个月。茶苗移栽后,第1年喷施硫酸锌和硫酸钾4~6次,每次各1kg/hm2,浓度为1%。移栽次年,硫酸锌和硫酸钾的用量加倍,但喷施次数和浓度相同。对于有缺氮(叶色发黄)和缺镁(低位成熟叶叶脉缺绿)症状的茶苗则除喷施硫酸锌和硫酸钾外,还需加喷尿素和硫酸镁,喷施浓度为1%~2%,移栽当年茶园每次用量为1~2kg/hm2,次年加倍。叶面喷施在土壤施肥后进行,上述4种肥料可混合喷施。3~7年生茶树,硫酸锌和硫酸钾的用量增加到每年各6~9kg/hm2,缺氮和缺镁茶园,加喷尿素和硫酸镁的用量每次各为8~12kg/hm2,浓度为2%~4%,与土壤施肥同时进行。就开始树冠改造的成龄茶树而言(7年生以上),产量低于2000kg/hm2的茶园硫酸锌的施用量为每年6kg/hm2;而产量高于2000kg/hm2的高产茶园,硫酸锌的施用量增加到11kg/hm2,均分4次喷施,每次于地面施用氮磷钾混合肥10~14天后进行。在硫酸锌溶液中常混合适量的尿素、硫酸钾和硫酸镁等,以提高叶面肥的效果。

6. 定期使用白云石粉,调节土壤pH值

斯里兰卡绝大多数茶园已种茶100年以上,由于茶树根系本身分泌酸性物质,以及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茶园土壤不断酸化,有的茶园土壤pH值已降到4.0以下,这导致土壤中钾、镁养分的淋溶损失,磷、硼、铜、锌的有效性降低,而铁、锰和铝元素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从而引起土壤养分失衡。另外,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减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从8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使用白云石粉来调节茶园土壤的pH值,同时提高土壤中钙、镁养分的含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白云石粉的需要量由茶叶产量和土壤pH值来确定。年产干茶1000kg/hm2以下的茶园每一修剪周期(4年)施白云石粉400kg/hm2,以后产量每增加500kg/hm2,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增加200kg/hm2,于修剪改造前2~3个月施下。如土壤pH值低于4.2,则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加倍,且须分两次施用,一半于修剪改造前施下,另一半于修剪周期的中期(一般间隔两年后)施下。施用方法是在茶行间均匀撒施。

有时,在推荐白云石粉的需要量时,只根据土壤pH值来确定。当pH>4.5时,白云石粉的需用量在1个修剪周期内为1000kg/hm2;pH4.2~4.5时,施1500kg/hm2;pH3.9~4.1时,施2000kg/hm2;pH<3.9时,施2500kg/hm2。

由于白云石粉的大量施用会消耗土壤中的有机质。因此,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必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匹配。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5%时,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在一个修剪周期内不应超过2000kg/hm2。

另外,茶园换种改植种草前,低地茶园需施白云石粉2000kg/hm2,中地和高地茶园则需4000kg/hm2。茶苗移植时必须测定土壤pH值,如pH值低于4.5,移栽当年及次年需分别施白云石粉500kg/hm2。白云石粉的施用最好选择在土施混合肥4~6周后于中到小雨前均匀撒施。茶树开始正常采摘后,也应检查土壤pH值,如pH值低于4.5,应施白云石粉750kg/hm2,以后在第1次树冠改造时再施1次白云石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6012.html

上一篇:安化黑茶茯砖哪种得好,简述安化黑茶茯砖的6大种类

下一篇:大红袍走俏市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