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商周时期濮人种茶

2020-12-16
东晋?常璩(公元347年或稍后)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着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表棘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上述记载表明商周时期蜀之茶已作贡品。据吴觉农《茶经述评》称:当时所指巴蜀包括今四川省及云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故贡品中有云南茶。又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八国即庸、蜀、羌、鬓、微、卢、彭、濮八个部族国。其中鬓族濮族均祖居云南,鬓族分布在今牟定县,濮族分布面广,周秦时期称为百濮,其后裔分支很多,历代称呼为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古刘、哈瓦、德昂、崩龙等。

流传至今,云南茶区还有布朗、哈瓦、德昂等少数民族。据许慎《说文解字》说;这些称呼都是由“濮”蛮”二字的音源而来,只是译音取字不同而已,百淄是言其多,非一迹之可循故谓之百;又据史料记载,潜人曾向商王朝献短(或曰矩)狗;清?顾炎武《日知录》也说,明清时期规定云南顺宁府的蒲蛮以矮犬为贡品;《华阳国志?南中志》记有:亮定南中后将永昌郡濮民数干部落移至云南郡和建宁郡囤田。由上可知淄人祖居云南的历史长久,分布面也广,当地有适宜种茶条件,故有濮人为云南种茶始祖之说,这与上述商周时期云南以茶为贡品是吻合助。

小编推荐

茶叶采摘之时期


采摘之时期因下列各因素而不同:

1. 地域:如南印度、锡兰、爪哇及苏门答腊,一年四季均可采摘,平均每隔七日至十四日采摘一次,唯修剪后,则须隔60-90日方可采摘,用以恢复树势。北印度每年三月末或四月初开始,至十一月中旬止,每隔一星期采摘一次,全年可采30-35次。我国大陆每年四月开始,至秋末止,头春茶于四月中旬开始,品质最佳,二春茶于阴历四月末至五月初,三春茶于二春茶采后一月开始,秋露茶则于秋季白露节前后采摘,多粗老不堪。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采摘时期相差甚大,如云南、桂南则与北印度相似,中部则与日本相若,温州一带,清明前十日即可采头茶,平水及遂淳区,则须立夏前后方可采头茶,台湾每年月初(中部有三月开始者)至十二月初止,春茶四月初旬至五月下旬,夏茶五月中旬至六月末为第一次,六月末至八月中旬为第二次(六月白)秋茶八月下旬至十月中旬,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旬。日本每年五月至九月末或十月初,头番茶五月一日至六月十五日,二番茶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三番茶八月二十至九月五日,四番茶九月末至十月初。

2. 气候:同一地区,因每年气候不同,采摘时间亦异,如祁门茶场24及25年均于四月二十一日即可采摘,22及23年则均于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采摘,相差十日左右,盖气温高,雨水多,则发育决,采摘当较早也。

3. 品种:如武夷不知春,恒较其它品种早采十余日,台湾大叶乌龙春茶四月三日,夏茶五月八日,秋茶八月十三日,青心大冇春茶四月十二日,夏茶五月二十五日,秋茶八月二十日,青心乌龙春茶四月二十一日,夏茶六月一日,秋茶八月二十五日,故同一地域,同一气候,因品湩不同而采摘期亦异也。

4. 制茶种类:如制龙井及白毫银针,恒较其它茶类采摘期早,制明前茶应于清明前数天采滴,雨前茶应于谷雨前数天采摘。

5. 海拔:海拔高者,因气温较低,故采摘较迟,海拔低者,因气温较高,故采摘较早。

6. 山向:向阳者气温较高,故采摘略早,向北者气温较低,故采摘略迟。

贵州:退伍军人种茶创业 十年荒山变“茶海”


尽管已经进入冬季,寒天的天气里,阳光依旧,而这里的茶山也是勃勃生机,被采摘过的茶树依然不失绿意,而这,都是退伍军人王明礼带来的,原本在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鹦鹉溪镇马河村万家山,这里荒芜一片,四处荆棘丛生。

王明礼是一名退伍军人,1984年4月,在老山、者阴山战斗中,王明礼失去了左腿。2008年,在思南县总工会工作的王明礼开始带领村民创业,他联合几名老战友,东拼西凑60万元(人民币,下同),王明礼下定决心要在万家山上种茶树。

思南县位于中国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地形多山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高原山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听到王明礼要在荒山上种茶?当地的村民都不相信他能成功,要在万家山上开垦出茶园,要面临进山路难、缺水和没有电等种种困难。但王明礼没有退缩,除杂草、辟荒山、挖沟渠、开新路、种茶苗……

凭借着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王明礼带着村民经过近一年时间,硬是把1000多亩荒山变成了茶园。2009年,王明礼带头成立了晨曦合作社。据了解,现在晨曦合作社现茶园基地3000余亩,年产茶叶500余吨,年产值近800万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王明礼还接到了一笔50人将来农家乐消费的订单。他一边忙活着招呼客人,一边告诉记者,“前几年我们只晓得种茶,现在要加工茶,未来我们把旅游搞好,让游客吃上‘农家饭’,让农户吃上‘旅游饭’。”

在晨曦合作社的推动下,“茶旅”逐渐形成,按照“茶叶为主、农家乐为辅、多元同步发展”思路,打造了以“思南晏茶”为品牌的绿茶、白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发展了以服务业旅游的农家乐,现已接待游客45000余人次,创收60余万元,实现了茶产业和旅游业互促互推发展。

茶园基地

晨曦合作社的发展还带动了周围村民脱贫致富,其流转土地4000亩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6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98户贫困户411名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增收,帮助7名残疾人和退伍军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户均每年增收4000多元,帮助4个贫困村及98户411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70多岁的周兴凤,家就在晨曦合作社附近,她说:“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这里打工,一年能有1万多的收入。”近年来,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茶园产量极大提高,每年3月—11月都可采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每到春夏采茶旺季,来茶山体验采茶、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晨曦合作社还和英国太古集团子公司合作,将所生产的大宗茶提供给太古集团子公司经精、深加工之后出口。据统计,2017年,晨曦合作社所生产的480吨的大宗茶远销到了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特殊时期别喝茶


特殊时期别喝茶!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泡上一壶茶,不失为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时期,要注意避免喝茶,这些时期包括:

1.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2.肝脏病人忌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若肝脏有病,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3.神经衰弱慎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神经衰弱饮浓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会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后各饮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饮花茶,午后饮绿茶,晚上不饮茶。这样,患者会白天精神振奋,夜间静气舒心,可以早点入睡。

4.孕妇忌饮茶,尤其是不宜喝浓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使胎儿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5.妇女哺乳期不宜饮浓茶

哺乳期饮浓茶,过多的咖啡碱会进入乳汁,小孩吸乳后会间接的产生兴奋,易引起少眠和多啼哭。

6.溃疡病患者慎饮茶

茶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饮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常饮浓茶会促使病情恶化。但对轻微患者,可以在服药2小时后饮些淡茶,加糖红茶、加奶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的作用。饮茶也可以阻断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变。

7.营养不良忌饮茶

茶叶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营养不良的人,再饮茶分解脂肪,会使营养更加不良。

8.醉酒慎饮茶

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

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对心肾生病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不要饮茶,尤其不能饮大量的浓茶;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以饮少量的浓茶,待清醒后,可采用进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饮醋等方法,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酒醉缓解。

9.慎用茶水服药

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

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和服用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钩藤、黄连等也不宜与茶水混饮,一般认为,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

而服用某些维生素类的药物时,茶水对药效毫无影响,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吸收,同时,茶叶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叶本身也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人体可增进药效,恢复健康也是有利的。另外,在民间常认为服用参茸之类的补药时,也不宜喝茶,也有一定的道理。

10.贫血患者忌饮茶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终合物,使体内得不到足够铁的来源,故贫血患者不宜饮茶。

11.尿结石患者忌饮茶

尿路结石通常是草酸钙结石,由于茶含有草酸,会随尿液排泄的钙质而形成结石,若尿结石患者再大量饮茶,会加重病情。

12.忌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13.忌饭前后大量饮茶

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若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14.忌睡前饮茶

睡前2小时内最好不要饮茶,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饮用后,神经极易兴奋,造成失眠。

15.忌饮隔夜茶

饮茶以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易发馊变质,饮了易生病。

16.忌饮头道茶

因为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农药、化肥、尘土等物质的污染。头道茶其实是洗茶的水,应尽快到出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卫生的茶。

17.忌饮用劣质茶或变质茶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18.儿童不宜喝浓茶

因为茶叶浓度大时,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易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可以适量喝一些淡茶(为成人喝的茶浓度的三分之一)。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喝一些粗茶,因粗茶中茶多酚含量较低。

19.冠心病患者谨慎喝茶

对于心率过快、早搏或心房纤颤的冠心病者,因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能增强心脏的机能,大量喝浓茶会使心跳加快,往往会导致其发病或加重病情,因此这类人只能喝一些淡茶;与此相反,心率一般在60次/分钟以下的患者,应该多喝一些茶,不仅无害,反而能提高心率,有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

20.老年人不宜饮生茶

所谓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的外形自然绿翠,内含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点的醛醇化合物转化与挥发不多,香味带严重的生青气。老年人饮了这种绿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强,饮后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误购买了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腻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21.高血压患者不宜饮浓茶

头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毫升的为“浓茶”。高血压患者若饮过多过浓的茶,由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会引发血压升高,不利于健康。

浅说宋朝时期的斗茶之风


斗茶,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又称"茗战"。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有人认为,斗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

斗茶大约始于五代,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至北宋已颇为盛行。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斗茶情景。

苏辙《和子瞻煎茶》一诗中有“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之句,说的也是该地的斗茶之风。

北宋中期以后,斗茶逐渐向北方传播,并很快风靡全国。上自达官贵人,中及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而着迷。

北宋晚期,上层人士更乐此不疲,南宋时人们对斗茶仍有兴趣。至元代斗茶已渐衰,到明代则基本绝迹。

宋人斗茶所用的主要是建安北苑所产的饼茶,且选择十分讲究。这种茶饼在碾磨以前,须用干净纸包起来捶碎,然后立即碾磨.碾后的茶末要放在茶罗上过筛,筛得越细越好,这样茶末入水后便能漂起来,汤花也能凝结,从而“尽茶之色”。

衡量斗茶的效果,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二是看盏的内沿与茶汤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

斗茶虽然始于民间,但由于它的技巧性强,趣味性浓,所以迅速地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加以发展。

他们自煎自斗,从中得到消遣,也在对世事的厌倦与无聊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节方法,为生活增加情趣。

这种庄严肃穆,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的斗茶活动,也许与那个时代所强调的内省功夫有关,但与陆羽茶道的那种炉中火红,釜中水沸,澄心静虑,面壁参禅式的万物冥化,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已相去颇远。

邦崴、景迈、南糯山,探寻濮人的种茶史!


自来百濮儿女,世系绵邈;开蒙昧于茶事,共青铜器之悠久。始取于野生,复徙为家植;尔其芟刈剪理,采摘焙揉。--王美津

邦崴(wǎi),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利于茶的生长。

1997年4月8日,中国国度邮电部刊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这张“国度名片”终结了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之争,向世界宣告: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

邦崴茶王树高11.8m,树幅8.2m×9m,最大干围358cm,既具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据估算,树龄在千年以上。

邦崴全村茶园面积6200余亩,大多分布在寨子附近村,大茶树很多,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就有2000多株,虽说也属于大叶种,但叶片长度相对于勐库的已小了许多。

景迈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距澜沧县城72公里,海拔在1400米左右。据缅寺碑文记载,景迈山于傣历57年(公元696年)即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景迈山终年云雾笼罩,雨水充沛,尤其是那一万二千亩保存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茶,对于是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和佤族而言,是一种信仰。

景迈山的美,在茶人心目中是无可比拟的。

翁基,是一个被景迈山原始森林滋养了千年的古村寨,环抱在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中,融于山水之间。古寨、古茶、古寺、古柏,一草一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村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南糯为傣语,美味笋酱之意。

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是景洪和勐海的分水岭,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20°C,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南糯山村委会分为30个自然村寨,居民均为哈尼族僾伲人。根据僾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其中拔玛寨、哆一寨、半坡老寨等都是有名的古树村寨。

1952年,在半坡老寨附近的山坡密林中,发现一颗树龄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被当地人称之为沙归拔玛。树高约5.3米,主干基部直接0.76米,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树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型茶树。

沙归拔玛,意思是“茶树的母亲”。1995年,茶王树叶瘁枝枯,无奈仙逝。如今人们看到的茶王树是2002年由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和省茶科所所长张俊共同发现的,树龄也是800年左右,现已作为沙归拔玛的王位继承者。

百濮,即春秋战国时的古濮人,史书亦称之为“濮人”、“扑子蛮”或“卜人”。他们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茶的人。百濮不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民族系统,今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均被认为跟古濮人有关联。

魏晋时期茶道精神就开始萌芽?


当人们只将茶叶当做食物、药物或解渴之物的时候,无所谓茶道,只有到了将茶叶当做品茗艺术对象之后,才可能产生茶道精神。至汉代为止,文献资料中有关茶叶的记载多数是强调其药理和背养功能,从未涉及精神领域。如陆羽(茶经)中所引用的汉代几部著作: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华佗食经》:“苦茶久食,益意思。”《广稚》:“荆巴间采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桐君录》:“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更是将“拜诧”与加种药物列在一起,也是强调茶叶的药理作用。

这是因为茶叶在当时仅仅是一种饮料,人们强调的是它的提神、解渴、保健作用。只有到了西晋以后,饮茶之风日益兴盛,文人们在品饮过程中开始赋予茶叶以超出物质意义以外的品性:《奔赋》:“调神和内,倦解墉除。”(晋书·植温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A51-拌茶果而已。”《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傲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撰。安既至,纳所设惟茶果而已。淑遂陈盛撰,珍饯毕具。及安去,纳杖椒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我素业。”’《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十一年前一七月,“诏日:……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上述四则史料中,前三则属于晋代,后一则为南朝,时间前后约为一个世纪。Cq斌》指出饮茶除了解除疲倦、墉徽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精神、和谐内心。这是首次明确地从精神层面_L来阐释饮茶的功能,正式揭示了茶道“和”的实质,虽然当时还没有出现“茶道”一词。

后三则共同表示茶叶在当时已是一种普通的口常饮料,价格便宜,饮茶或用茶来招待客人、祭祀先祖是一种俭朴的行为,因而以茶示俭。至南朝时期,连皇帝都在以茶示俭,还将它推J‘到全社会,下诏“天下”无论“贵贱”,都要“咸同此制”。也说明作为全国都在实行的这种“以茶示俭”的习俗,已经包含了茶道中“俭”的精神实质了。尽管在南朝时期也没有产生“茶道”一词,但茶道精神确实已经萌芽了。

这一时期是我国品茗艺术的萌芽时期,故茶道精神也还在孕育阶段,虽然文献记载还不够丰富,但可以肯定魏晋南朝时期的确是我国茶道精神的萌芽时期。

元朝时期山东“茶树随山皆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在元朝不足百年的统治期间,中国的疆域空前广阔,茶业兴旺发达。据载,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地区,曾经“茶树随山皆有”。自宋至元约经300多年,从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然后改进为炒青散茶,这是制茶工艺的重大改革。

元朝茶业重点转至长江以南

辽阔的疆域、多样的民族,促使元代茶业兴旺发达。1268年,元朝在京兆巩昌置局发卖成都茶;1269年,立西蜀四川监榷茶场;1280年,置榷茶都转运司于江州,总江淮、荆湖、福广之茶税。随着蒙元帝国的开疆拓土,饮茶之风随之席卷欧亚。

唐宋时代的重要茶业产区淮南地区,在北宋时集中有13个山场,而到了元代,宋、金、蒙元长期的战争和对峙频受祸乱以致荒芜,元朝的统治者自然而然地将茶业的重点转至长江以南。元代官府为督办贡茶,于大德六年(1302)在福建崇安县城南15公里的武夷山四曲建立“御茶园”,又称“焙局”。创建之初,建有仁风门、拜发殿、神清堂及思敬、焙芳、宜菽、燕宾、浮光等诸亭,附近还设有更衣台等建筑。

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地区,曾经“茶树随山皆有”。两宋时代茶树的推广种植甚为广泛,然而在山东、河南地区,茶树后来或是“恣民耕樵”,或是任其枯死,导致此后几百年山东都不再有茶树生长。

蒸青团茶发展到炒青散茶

蒙古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肉食乳饮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对繁复精致的茶道产生持久的兴趣。虽然忽必烈在大都建元之后,有意识地引导蒙人学习汉族文化,但由于国民的主流喜爱简单直接的冲泡茶叶,于是散茶大兴。

自宋至元约经300多年,茶叶的制法从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然后改进为炒青散茶,这是制茶工艺的重大改革。

制造蒸青团茶,苦味不能完全去掉,茶香不正,于是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改革制法。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保持了茶的香味,香气纯正。促成这种改革的主要动力,是广大人民希望减少制工的麻烦和保持茶叶的真味。

元代散茶多,而片茶少。全叶冲泡,能鉴别茶的优劣。人们很注重茶的香气,感到蒸青制法不够理想,进而改为炒青。

元代茶叶有草茶、末茶之分。王拽《农书》又分作茗茶、本茶与蜡(腊)茶三种。"腊茶",也称"蜡面茶",是建安一带对团茶、饼茶的俗称。这里,欧阳修不但证实其时片茶、散茶已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专门产区和技术中心,并且也清楚指出,早在北宋景祐前后,我国各地的散茶生产,就出现了一个互相比较、竞相发展的局面。所谓"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前者是指团饼的精品,主要就紧压茶的制作技术而言的;后者是指散茶的区域,主要就散茶生产的数量而言的。茗茶显然也是指草茶、散茶。从这种分法也可见元代散茶发展已超过末茶和腊茶,处于过渡阶段。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载:“茗有片,有散,片者即龙团,旧法,散者则不蒸而于之,如今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后,茶渐以不蒸为贵矣。”也说明了这种转变趋势。

散茶饮法在民众中普遍采用

元代的饮茶方式及器具主要承袭于宋代,饮茶方式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文人清饮:采茶后杀青、研(,但不压做成饼,而是直接储存,饮用方式为点茶法,与宋代点饮法区别不大;第二种为撮泡法:采摘茶叶嫩芽,去青气后拿来煮饮,近似于茶叶原始形态的食用功能;第三种是调配茶或加料茶:在晒青毛茶中加入胡桃、松实、芝麻、杏、栗等干果一起食用,这种饮茶的方法十分接近现今在闽、粤、赣等客家地区流传的“擂茶”茶俗;第四种是蜡茶:亦即宋代的贡茶——团茶,但当时数量已大减,主要供应当时的宫廷。

元代的饮茶风尚也是饼、散并行,重散略饼,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王祯《农书》记载:“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蜡茶饮法是先用温水微渍,去膏油,以纸裹胆碎,用茶针微灸,然后碾罗煎饮,与宋代相似,但“此品惟充贡献,民间罕见之”;末茶饮法是“先焙芽令燥,入(细碾,以供点试”,但“南方虽产茶,而识此法者甚少”;茗茶则是采择嫩芽,先以汤泡去熏气,以汤煎饮之,“今南方多仿此”。可见传统的碾制团饼的饮法到元代已转入宫廷和上层,而茗茶即散茶饮法则在广大民众中普遍采用。

中国茶道的形成时期


前面说过,要以茶文化为依托。而茶文化兴盛的前提条件是饮茶成风俗。到唐代,一发明了蒸青制茶,茶叶品质经高了,饮茶之风渐盛。唐玄宗天宝末进土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饮茶》云:“……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轮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椽,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没钱取机。”显然,茶已不是贵族和士大夫们的特有享受品,已普及民间,成“比屋之饮”。《封氏闻见记》又说:“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范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茶事兴盛的客观条件是茶叶种植业的空前大发展,据《茶经》所载:唐代产茶度分布在8个道、43个州郡、44个县,不再限于云贵川之一隅。茶叶传入东南,得其天时地利,涌现不少名茶。有了这个物质条件,茶事便日渐兴旺。

唐代的茶文化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清醒头脑,增长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争相沤歌茶事。一时间饮茶成了热门题材,连酒仙李白也写下了《玉泉山仙人掌茶诗》,还有柳宗元的《竹间自采茶诗》和代武中丞谢《赐新茶表肝,吕温写”《三月三口茶宴序》,皮日休写;《茶中杂咏序》,刘禹锡写《西山兰若试茶歌》,韦应物写《喜园中茶生》,白居易写《睡后茶兴忆杨同州》,温庭骛写《采茶歌》等,油于文人推波助澜,饮茶和研究茶叶的风气大盛。茶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也是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世俗文化,文人雅士们不断用思维的铧和如椽的笔开掘其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又深深烙印在民族习俗、民族心态和民族性格中,并日渐成为可遗传的文化基因;二是出了一批茶学专著,有陆羽的《茶经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Z温庭筠的《采茶录》,苏廙的《十六汤品》等,这些茶学专著使茶事成了一门高雅的文化艺能,对茶的认识已条理化、系统化,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茶事已成一门博大精深的涉及多边学科的学问。  

唐代创立中国,是对华夏文明的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茶树修剪技术(4):修剪时期


修剪技术除了要掌握合适的修剪程度,更应考虑修剪的适期和修剪后的管理,它们是修剪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在合适的时期内给予恰当的修剪,并在修剪之后及时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修剪人为地给茶树带来了创伤,这一创伤的恢复,需要体内有一定的养分积蓄。茶树体内养分一年之中变化很大,体内养分的消长,主要表现于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动态消长。

一年中,茶树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表现为,秋季茶树将进入休眠时开始,地上部的养分就逐渐向根部转移,在根部积累贮藏起来,至翌年春茶萌发时,再从根部将贮藏的养分输送到地上部,供新梢生长的需要。根据茶树体内养分的年变化规律和各地的气候条件,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修剪宜在春季茶芽萌发前(惊蛰前后)进行,这时根部养分贮藏量大,气温正处回升时期,雨水充足,茶树修剪后恢复生机有利。但就修剪对当年经济效益的影响角度来考虑,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可延至春茶后进行,春茶后茶树体内养分积累也有一个小高峰,同时温度较高,雨水充足,5-6月份茶树生长量大,假若在修剪前重施肥料,加强管理,对根部物质贮藏不足的矛盾予以补偿,也可获得好的效果。但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是为培育健壮的骨干枝,不对生产造成影响,修剪时期仍以早春为好。

就我国茶区而言,春茶前修剪居多,因为,此时剪后恢复的营养基础好,剪后气温逐渐回升,有利于剪口愈合和新枝再生。不足的是,修剪时期短促,会因大面积安排不妥而贻误时机,过早剪易受冻,过迟剪又推迟茶芽的萌发。

一些冬季无冻害和旱害发生的地区,常采用秋季修剪。秋剪处于根部养分渐渐积累时期,剪后的营养基础不及春剪,但修剪时间易于安排,有利于越冬芽的孕育,春季茶芽早发。冬季常有冻害发生的茶区,不宜采用秋季修剪。

在热带或毗邻热带茶区,茶树周年生长不息,无明显的生长期和休止期,糖的积累与分解都较快,茶树的最佳修剪期应该是茶树生长相对休止期的中、后期。

总之,茶树的修剪适期,应考虑在茶树体内养分贮藏量大,气候条件适宜,有较长的恢复生长时期进行。此外,还得结合考虑各地的生产效益、生产茶类、茶树品种、劳动力安排等因素。

不同时期的湄江茶如何采摘?不同时期的湄江茶采摘方法


湄江茶是我国的茗茶之一,由于其品质极佳,不仅在当地热销,还销往国内一线城市,是走亲访友、招待友人的不错选择。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湄江茶的采茶时机,那么,不同时期的湄江茶如何采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湄江茶

1、幼年湄江茶的采摘:幼年湄江茶的特点是主干明显,顶端优势强烈,分枝疏少,树冠尚未定型,系湄江翠片的培养阶段。采摘的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枝冠,是定型修剪的补充。因此,一般宜采用打顶采摘法或留叶采摘法。

一般第二次定型修剪后,开始打顶采摘,长势强的,春末时即可打顶,留下三、四片叶子。夏、秋梢留二、三处叶子采摘。树势弱的,应延迟到夏茶时开始打顶。湄江茶经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进行留叶采摘,春、夏季各留二叶采,秋季留一叶采。当湄江翠片树冠已基本形成,但仍需培养扩大,宜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的采摘方法。

湄江茶

2、成年湄江茶的采摘:湄江茶进入成龄阶段后,便由青年期逐渐过渡到壮年期,树冠进一步扩大,枝叶茂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且布满行间,茶叶产量逐年增长,直至达到高峰。成龄阶段是湄江翠片高产、稳产时期。

采摘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多要收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应贯彻“以采为主,多采少留,采养结合”的原则,因此,采摘方法,应以留鱼叶采摘法为主,并在适当季节辅以留一叶采摘法。具体采法,各地经验不甚一致,有的春留一叶采,夏、秋留鱼叶采。有的夏留一叶采,春、秋留鱼叶采。有的全年基本留鱼叶采,而在每季末期留一批叶片在树上。有的则实行留鱼叶和留一叶混合交替采摘。

湄江茶

3、老年湄江茶的采摘:老年湄江茶树冠的特点是生机开始逐渐衰退,枝植随树龄增长而日益衰老,育芽能力减弱,芽叶变小,二、三对夹叶大量出现,树冠鸡爪枝逐渐形成,部分骨干枝出现衰亡和自然更新现象。茶村的衰老期是相当长的,对这类湄江翠片的采摘,应根据衰老的程度而灵活掌握。

重剪湄江茶,当年夏、秋季即可打顶,留三、四片叶子采摘。第二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四年后可按成年湄江翠片采摘方法旱灾行。台刈湄江翠片,当年一般只养不采,或于秋季打顶。第二年剪后进行打顶采,春梢留三、四片叶采摘,夏、秋梢留一、二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四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五年开始,可按成年湄江翠片采摘方法采摘。

湄江茶有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这三种时期,不同时期的湄江茶都有其对应的采摘方法,通过上文的解答,大家有没有对湄江茶的采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5492.html

上一篇:感悟茶禅文化

下一篇:品茶,心灵上的享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