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 白 星 病

2020-12-12

症状 又称点星病。安徽、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以嫩叶为主。嫩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直径l一2mm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具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湿度大时,病部散生黑色小点,病叶上病斑数达几十个至数百个,有的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变形或卷曲。叶脉染病叶片扭曲或畸形。嫩茎染病病斑暗褐色,后成灰白色,病部亦生黑色小粒点,病梢节问长度明显短缩,百芽重减少,对夹叶增多。严重的蔓延至全梢,形成梢枯。

病原 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称茶叶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大小32—80×32—80(um),暗褐色,顶端具乳头状孔口,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单胞无色,大小3—5×2—3(um)。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后,长出白色菌丝,后变为黑色,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子实体。菌丝生长温限2—25℃,适温为18—25℃,高于28℃则生长停止。光照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病茎中越冬。翌春茶树初展期,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在湿度适宜时侵染幼嫩茎叶,经1—3天潜育,开始形成新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气温16—24℃,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气温高于25℃则不利其发病。每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病,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高山茶园或缺肥贫瘠茶园、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采摘过度、茶树衰弱的发病重。cY316.COm

防治方法 (1)分批采茶、及时采茶可减少该病侵染,减轻发病。(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复混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于3月底-4月上旬春茶初展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小编推荐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是茶树嫩芽叶病害之一,近年在我省发生甚为普遍,在凤凰水仙各品系或云南大叶种中都多有发生,发病重的茶园,嫩叶干枯,影响产量与品质。

本病主要为害嫩叶和成叶,全年主要在春茶期发生最盛,秋茶阶段亦有发生。其症状表现是在叶面上产生红褐色小点,渐扩大成直径0.8—2毫米的圆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有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病斑多时,邻近病斑常连成不整形的大斑,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略凹下,并着生霉状小点。叶柄和嫩梢上也见有发生。

引起本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病斑上的霉状小点,即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丛,着生在表皮下的菌丝块上,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鞭状,无色,由基部向顶端渐细,略弯,有4—11个分隔。

病原菌以菌丝块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叶,一年内可有多次再侵染。

本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在春、秋季均可发生,但以4月上、中旬发生较多。一个新梢上总是在下面当年的第一叶上发生为多。整棵茶树是下部多于上部,幼龄茶树发病多于老龄茶树。日照短、阴湿雾大的茶园或土层浅、茶树生长弱的,偏施氮肥的茶园,发病都偏重。品种间发病有很大差异,水仙种、白叶单丛发病重。

防治这种病可采用:(1)多施有机肥料,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采摘,促使树势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2)注意品种搭配,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3)化学防治。在采摘前10天左右喷50%退菌特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如在采摘前喷2次,则一个月后防效仍可达95%。退菌特或多菌灵还有显著增加百芽重的效果。

茶 苗 白 绢 病


症状 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主要为害茶苗茎基部,初发病时茎基部产生紫褐色条点或条斑,后变为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体,逐渐由茎基部向土表扩展,病部后期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或褐色。该病造成茶苗皮层软腐,地上部的叶片变黄,后干枯或全株死亡。

病原 Sclerotiμm rolfsii Sacc. 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Athelia rolfsii (Curiz) Tu.&Kimbrough.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参见桑树白绢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小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菌丝,向四周扩展,有的蔓延到邻株;此外还可通过雨水、水流及农具等传

播,也可随调运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菌生长适温25—35℃,一般6—8月高温雨季利其发生。土壤粘重、土质偏酸、排水不良茶园易发病,前茬为豆类或与其间作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高燥地块种植茶树。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可在植前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每667m2用药1—2.5kg,与细土拌匀,撒在土表后及时耕耙,15天后栽植茶苗,注意防止药害。(2)选用无病苗木,汰除病苗。(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4)发现病株马上拔除,病穴用0.3%的96%硫酸铜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后,再补栽茶苗。

茉莉白绢病


症状特征及原因 白绢病是茉莉花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南方省市发病较重。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芍药、牡丹、君子兰、兰花、鸢尾、瑞香、向日葵等200多种观赏植物都可以作为它的寄主。 植株受害后,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斑点。后来受害部位皮层腐烂;在腐烂的皮层表面,初期产生白色绢状羽状菌丝,皮层组织逐渐下陷,菌丝颜色由白变黄,最终成为茶褐色似菜籽状的菌核。菌丝体也可以在根际土壤表面蔓延,形成辐射状,尤其在菌丝边缘明显。当茎基部全部腐烂坏死时,植株地上部分便全部萎蔫死亡。 防治依据及方法 1、病菌是一种腐生性强的土壤真菌,盆栽时切忌使用带菌土壤,如用加热消毒法消毒,温度要在50℃以上保持24小时。 2、病菌喜高温高湿,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在18~28℃高湿条件下,从菌核萌发到新菌核形成仅需要一周时间。在适于发病的条件下,应在植株的茎基部施药,可以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8天浇灌一次。 3、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3~4年。应配合农事操作,注意及时拔除病株,除去土壤表面和茎基部的白色菌丝和菌核,集中销毁,并在病穴四周撒些石灰粉消毒,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配成80倍的毒土,分层撒施。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水生植物轮作,在灌水条件下菌核3~4个月即可死亡。

抹茶星冰乐热量 抹茶星冰乐会胖吗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抹茶星冰乐热量 抹茶星冰乐会胖吗》内容,感谢阅读!

抹茶星冰乐是星冰乐的一种,里面添加了抹茶粉,颜色是绿色的,看上去十分食欲十足。那么,抹茶星冰乐热量高吗?抹茶星冰乐会胖吗?

抹茶星冰乐热量

度量单位量(可食部分热量)

1小杯星巴克抹茶星冰乐(360.0毫升)350大卡

1标准杯星巴克抹茶星冰乐(480.0毫升)466大卡

标准(100毫升)97大卡

营养信息

营养素含量(每100毫升)

热量(大卡)97.13

碳水化合物(克)15.45

脂肪(克)3.53

蛋白质(克)1.32

纤维素(克)0.22

抹茶星冰乐会胖吗

星冰乐奶香系列的都是用脱脂奶做的原料,是不会胖的。

但是抹茶粉是甜的,而且里面还加了1POMP的糖浆,所以糖份是蛮高的,不过你可以在付款时要求不加糖浆或少加点。这样可以避免发胖。

抹茶星冰乐做法

1、先用一点热水把白糖融化,糖的量自己看着办;

2、放入冰块,加入牛奶,冰块的量要多一些,最好不要让牛奶完全淹过;

3、加入抹茶粉,再把已经融化的糖水到进来;

4、用搅拌机搅拌成冰沙到入杯中;

5、把淡奶油打发后挤在冰沙上、怕胖可以不加奶油,一样美味!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抹茶星冰乐热量 抹茶星冰乐会胖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树星天牛


学名 Anop10phora chinensis(Forster) 鞘翅目,天牛科。别名白星天牛、银星天牛、桔根天牛、花牯牛、盘根虫等。 寄主 茶、大豆、柑桔、无花果、枇杷、苹果、梨、樱桃、杏、桃、李、核桃等。 为害特点 成虫啃食枝条嫩皮,食叶成缺刻;幼虫蛀食树干和主根,于皮下蛀食数月后蛀入木质部,并向外蛀1通气排粪孔,推出部分粪屑,削弱树势,于皮下蛀食环绕树干后常使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39mm,漆黑有光泽。触角丝状11节,第3—11各节基半部有淡蓝色毛环。前胸背板中央有3个瘤突,侧刺突粗壮。鞘翅基部密布颗粒,翅表面有排列不规则的白毛斑20余个。小盾片和足跗节淡青色。卵长椭圆形,长5—6mm,初乳白后黄褐色。幼虫体长45—67mm,淡黄白色。头黄褐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具l黄褐色飞鸟形斑纹,后方有1黄褐色“凸”字形大斑略隆起;胸足退化;中胸腹面、后胸和1—7腹节背、腹面均有长圆形步泡突。蛹长30mm,初乳白后黑褐色。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1代,北方2年l代,均以幼虫于隧道内越冬。翌春在隧道内做蛹室化蛹,蛹期18—45天。4月下旬至8月为羽化期,5—6月为盛期。羽化后经数日才咬羽化孔出树,成虫白天活动,交配后10—15天开始产卵。卵产在主干上,以距地面3—6cm内较多,产卵前先咬破树皮呈“L”或“上”形伤口达木质部,产1粒卵于伤口皮下,表面隆起且湿润有泡沫,5—8月为产卵期,6月最盛。每雌可产卵70余粒,卵期9—15天。孵化后蛀入皮下,多于干基部、根颈处迂回蛀食,粪屑积于隧道内,数月后方蛀入木质部,并向外蛀1通气排粪孔,排出粪屑堆积干基部,隧道内亦充满粪屑,幼虫为害至11一12月陆续越冬。2年l代者第3年春化蛹。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刺杀卵和初孵幼虫。(2)毒杀幼虫 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50倍液涂抹产卵痕,毒杀初龄幼虫;高龄幼虫可用细铁丝钩从通气排粪孔钩出粪屑,然后塞入l一2个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50倍液浸过的药棉球或注入80%敌敌畏乳油500一600倍液、塞入磷化铝片半片,施药后用湿泥封口,有较好效果。(3)把树干距地面1m范围内涂白,阻止成虫产卵有一定效果。(4)试用注干法。具体做法参见桑树害虫一桑天牛。

茶树虫害--茶树星天牛


学名 Anop10phora chinensis(Forster) 鞘翅目,天牛科。别名白星天牛、银星天牛、桔根天牛、花牯牛、盘根虫等。

寄主 茶、大豆、柑桔、无花果、枇杷、苹果、梨、樱桃、杏、桃、李、核桃等。

为害特点 成虫啃食枝条嫩皮,食叶成缺刻;幼虫蛀食树干和主根,于皮下蛀食数月后蛀入木质部,并向外蛀1通气排粪孔,推出部分粪屑,削弱树势,于皮下蛀食环绕树干后常使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39mm,漆黑有光泽。触角丝状11节,第3—11各节基半部有淡蓝色毛环。前胸背板中央有3个瘤突,侧刺突粗壮。鞘翅基部密布颗粒,翅表面有排列不规则的白毛斑20余个。小盾片和足跗节淡青色。卵长椭圆形,长5—6mm,初乳白后黄褐色。幼虫体长45—67mm,

淡黄白色。头黄褐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具l黄褐色飞鸟形斑纹,后方有1黄褐色“凸”字形大斑略隆起;胸足退化;中胸腹面、后胸和1—7腹节背、腹面均有长圆形步泡突。蛹长30mm,初乳白后黑褐色。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1代,北方2年l代,均以幼虫于隧道内越冬。翌春在隧道内做蛹室化蛹,蛹期18—45天。4月下旬至8月为羽化期,5—6月为盛期。羽化后经数日才咬羽化孔出树,成虫白天活动,交配后10—15天开始产卵。卵产在主干上,以距地面3—6cm内较多,产卵前先咬破树皮呈“L”或“上”形伤口达木质部,产1粒卵于伤口皮下,表面隆起且湿润有泡沫,5—8月为产卵期,6月最盛。每雌可产卵70余粒,卵期9—15天。孵化后蛀入皮下,多于干基部、根颈处迂回蛀食,粪屑积于隧道内,数月后方蛀入木质部,并向外蛀1通气排粪孔,排出粪屑堆积干基部,隧道内亦充满粪屑,幼虫为害至11一12月陆续越冬。2年l代者第3年春化蛹。

防治方法 (1)捕杀成虫,刺杀卵和初孵幼虫。(2)毒杀幼虫 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50倍液涂抹产卵痕,毒杀初龄幼虫;高龄幼虫可用细铁丝钩从通气排粪孔钩出粪屑,然后塞入l一2个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50倍液浸过的药棉球或注入80%敌敌畏乳油500一600倍液、塞入磷化铝片半片,施药后用湿泥封口,有较好效果。(3)把树干距地面1m范围内涂白,阻止成虫产卵有一定效果。(4)试用注干法。具体做法参见桑树害虫一桑天牛。(可用YBZ—B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mm钢钉在距地面50—80cm处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暂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cm直径注入药量0.5ml,直径10cm以上桑树,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茶饼病


症状 又称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是嫩芽和叶上重要病害,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嫩叶、嫩茎、新梢、花蕾、果实和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至红棕色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0.3一1.25cm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浅黄褐色至暗红色,背面凸起,呈馒头状疱斑,其上具灰白色或粉红色或灰色粉末状物,后期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形成褐色枯斑,四周边缘具一灰白色圈,似饼状,故称茶饼病。发病重时一叶上有几个或几十个明显的病斑,后干枯或形成溃疡。叶片中脉染病病叶多扭曲或畸形,茶叶歪曲、对折或呈不规则卷拢。叶柄、嫩茎染病肿胀并扭曲,严重的病部以上的新梢枯死或折断。该病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 病原 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称坏损外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斑上的白粉状物是该菌的子实层,由很多个担子聚集形成。担子圆筒形至棍棒形,基部较细,顶端略圆,单胞,大小49一150×3.5—6(um),担子顶端具小梗2—4个,每个小梗上生担孢子1个。担孢子单脑无色,椭圆形,大小9—16×3—6(um),发芽前产生中隔,变为双胞,发芽时每胞各生l芽管,侵入寄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活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5月上旬或秋天,均温15—20℃,相对湿度高于80%,即可形成担孢子。担孢子借风传播到嫩叶或新梢上,遇有水滴时,开始萌发,侵入后经3—18天潜育,形成新病斑,然后其上长出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进行多次再侵染。全国各茶区发病时间不同,华东、华南茶区3—5月、9一l0月发生,西南茶区7—11月发生,海南茶区2月及9月以后至翌年1月发生。夏季该菌在茶树上越夏。担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2小时开始萌发,24小时萌发率高达70%一80%,萌发的担孢子产生2个芽管,从孢子两侧伸出,芽管直接从寄主表皮细胞侵入,气温18—20℃,相对湿度80%一95%,潜育期l0一13天,20—23℃为8—10天,显症后4—6天开始产生孢子,完成一个侵染过程历时12—19天。在四川,每年再侵染可发生7—8次,贵州可发生15次。气温31℃以上,连续光照4小时,担孢子生长发育受抑制,病害停滞下来。茶园日照少,结露持续时间长,雾多,湿度大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采摘、修剪过度,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防治方法 (1)进行检疫。从病区调进的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病苗马上处理,防止该病传播、扩展。(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3)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去掉遮荫树,及时分批采茶,适时修剪和台刈,使新梢抽出期避开发病盛期,减少染病机会,另外及时除草也可减轻发病。(4)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施药防病此病流行期间,若连续5天中有3天上午日均日照时数<3小时,或5天日降雨量2.5—5mm以上时,应马上喷洒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75%十三吗啉乳油3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1000倍液、9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三唑酮有效期长,发病期用药1次即可,其它杀菌剂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非采茶期和非采摘茶园可喷洒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0.3%的96%硫酸铜液或0.6%一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预防。

茶 煤 病


症状 又称乌油,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叶片,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叶,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茶煤烟病有近十种,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较疏松,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病原 有多种,主要有Neocapnodiμm theae Hara称茶新煤炱或浓色煤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的隔膜处缢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此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方法参见本书茶树害虫。(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4909.html

上一篇:福鼎白茶贡眉多少一饼-白茶价格

下一篇:部分朋友喝普洱茶会出现头晕、腹泻,这是怎么回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