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酒龙虎斗

2020-11-1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酒龙虎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酒龙虎斗”相关知识!

茶与酒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饮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可是两者在某些时候又是可以相融在一起的,比如在云南纳西族,就盛行一种将茶与酒混合一处的饮用方法,称为龙虎斗茶。

据说这种茶可以解表散寒,医用疗效很明显。其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先将茶水煎煮大约五分钟左右,煮成浓浓的茶汤,然后将之倒入盛放适量酒水的杯子中,如此龙虎斗茶可成。以茶命名,说明酒茶的比例要以茶为主。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完全可以用酒与茶来定义,在努力进取的时候,需要有酒的态度,武松打虎还得十八碗烈酒壮胆增力呢,酒性热烈,做事当积极,毫无畏惧,一路追梦而去。而在积极生活的同时,也不能盲目前行,当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时常内省己身。有了成绩,喜悦几分钟之后,头脑就要冷静下来,总结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如果失败了,懊恼几分钟之后,也要将沮丧的情绪抛开,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茶是智者应该有的修养,酒是勇士应该有的态度,人生道路上,应该和这种龙虎斗茶一样,酒字冲头,茶字守心,将茶与酒完美结合在一起。好像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一样,将自己的整个人生把握在手里,也应该有赵子龙那样的武勇,将一切艰难阻碍踩在脚下,这便是龙虎斗茶真正的价值所在。

小编推荐

纳西族“龙虎斗”


生活在云南玉龙雪山下丽江一带的纳西族人,有着悠久的文化,他们也是嗜茶爱茶的民族。在这里除了流传着油茶、糖茶、盐巴茶的饮茶习俗之外,还流传着以茶治病的一种奇特的喝法--龙虎斗。

龙 虎斗的纳西语是阿吉勒烤,其制法是先把一只拳头大小的小陶罐放在火塘边烤热,然后装入茶叶在火塘上继续烘烤,边烤边不停地抖动陶罐,以免把茶烤焦,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向罐里冲入开水,顿时罐内茶水沸腾、泡沫四溢,待泡沫溢出后,再冲满开水,稍煮一会儿茶即熬成。这时,在洗净的茶盅里斟上半杯高度白酒,将滚烫的浓茶倒进茶盅中,冷酒和热茶相遇,立即发出悦耳的响声,纳西族人把这种响声看做是吉祥的象征,响声越大,在场的人就越高兴。响声中茶香酒香四溢,可谓香飘十里外,味醇一杯中。这种龙虎斗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是纳西族人治疗感冒的传统秘方。有些人还特地在酒盅里加上一个辣子,喝上一盅这样的龙虎斗,保你周身发汗,四体通泰,无比舒畅。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的龙虎斗茶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族,喜欢饮茶,他们喜欢饮用的茶有盐巴茶、糖茶、油茶,还有一种叫做龙虎斗的茶。

其中,龙虎斗最有代表性。在纳西族语里称龙虎斗为“阿吉勒烤”。所谓龙虎斗,就是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盛有白酒的茶盅里,会发出声响,故而称作龙虎斗。这是一种由茶与酒相融合的一种带有酒味的茶汤,冲泡方法也较为简单。首先,是准备两个陶罐。一个陶罐用于盛水,将水烧开、煮沸。另一个陶罐用于烤茶,在陶罐里加入适量的茶叶,放在火塘上边转动,边烘烤,等到茶叶被烤出焦香气味时,就将煮水陶罐里的水倒进烤茶陶罐,再闷煮几分钟。其次,是在茶盅里倒上半盅白酒,再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茶盅里。茶汤与白酒猛然相合,茶盅里的白酒就发出悦耳的声响。纳西人把这种声响看作吉祥的象征,发出的声响越大,就认为越吉祥,大家就越高兴。这种茶既有茶香,又有酒香,趁热喝觉得醇味浓厚,香气盈口,喝到肚里觉得非常舒服。

至于盐巴茶、糖茶和油茶的冲泡方法基本上与龙虎斗相同,只是事先准备的茶盅里放的不是白酒,而分别是盐巴、糖和食油。这主要是根据人们的不同口味,而选用自己喜欢的冲泡食物。如果有人患了感冒,在冲泡龙虎斗时,就加上一个辣椒,饮后就浑身发汗,再睡上一觉,感冒就好得差不多了。

茶的叛逆和传奇纳西族龙虎斗


龙虎斗,中国玉龙雪山深处纳西族人的古老茶饮。在我国,药茶疗疾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药疗百疾,茶治百病”之说。冬季感冒多发,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上百种专治风寒的茶疗偏方。纳西族“龙虎斗”既是风寒茶疗的一味“猛药”,又体现了少数民族充满野性之美的古朴茶道。

纳西族聚居于滇西北高原的玉龙雪山和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三江纵横的高寒山区,纳西人热爱饮茶,茶是他们的待客饮品,更是劳作一天后家人围坐在火炉边的质朴享受。

中国茶文化绵延千年,有人走的是风雅淡泊之路,有人享的是精工细作之美,而在云南藏民眼里,茶是血,是肉,是火热的生命。天寒地冻的雪域高原,一杯龙虎斗沉实地下肚,天地间还有什么好惧怕?

龙虎出山

在纳西族聚居区,龙虎斗原名“阿吉勒烤”,是一家老少在火塘边烤制的茶饮。茶具一律是粗朴天然的土陶具,茶叶则选用普洱生茶——普洱茶已有千年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纳西人的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口感。雪域泉水是纳西人上好的烧茶之水,而被称为“虎”的酒则据个人喜好,通常选择家中常备的米酒、苞谷酒,气息浓郁芬芳,与茶混合后,茶之清苦与米酒之甘甜彼此拥抱着滑入喉咙,滋养肺腑。

在城市茶室中改良后的“龙虎斗”,除茶具更为精致小巧外,对酒的选择也更加多样。然而,出自壮阔雪山的这对龙虎,即便是在茶室的酒精炉上,依然演出一番惊心动魄的传奇。

蛟龙入水

用烧开的矿泉水温热杯盏以静候茶汤,同时将一只拳头大小的小陶罐放在烽火炉上烤热,大约1—2分钟后,抓入一小撮普洱生茶,继续烘烤,茶师会边烤边不停地抖动陶罐,以免把普洱茶烤焦。

通常纳西族人会在烤茶时围着火塘载歌载舞,仿佛一出迎接蛟龙的欢庆仪式,而在普通的日子里,烤茶时间也是族人聊天,老人讲故事的美好时刻,不知道有多少纳西传说就是这样伴随着烤茶的芬芳世代流传了下来。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向罐里冲入开水,顿时罐内茶水沸腾、泡沫四溢,好似蛟龙入水,好一番江海翻腾。待泡沫溢出后,再冲满开水,稍煮一会儿茶即熬成。

猛虎热身

度数适中的酒是龙虎斗可治感冒的关键之一,云南人性情豪爽,喜喝自己酿制的苞谷酒,亦有城市人喜欢用高度白酒代替。在温热的茶盅里斟上少半杯苞谷酒,若嫌酒不够热,或想观赏更为壮观的龙虎斗,可用火柴将酒点燃。每只杯上立刻燃起隐约的蓝色火焰,仿佛猛虎怒吼热身,准备应接蛟龙。当然,也有人喜用冷酒,强调冷热相遇所发出的更为热烈的响声。此时,浓烈的酒香已经不可抑制地飘逸而出,而另一边,茶已熬成,茶香酒香正在空气中向彼此游移挺进。

龙虎斗吉祥

将滚烫的浓茶倒进茶盅中,沸茶入酒的一瞬间,滚烫的茶汤与蓝焰的烧酒迸发出红色火光,茶香酒香彼此裹挟着四溢而出,盅内发出热烈的“啪啪”响声,酷似天上蛟龙俯冲下来,与地上猛虎激烈交缠。纳西族人把这种响声看做是吉祥的象征,响声越大,在场的人就越高兴。通常会由纳西族少女奉上这杯仍在噼啪作响的龙虎斗,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香飘十里外,味醇一杯中

龙虎斗的茶汤色泽澄黄,杯底沉落着焦黄的普洱茶叶,酒的味道依然浓烈,但茶散发着些许焦香的清甘将酒的张扬半路压了下去,反之,酒之野性亦为茶的内敛淡然添了几分热烈的原始气息。有人还特地在酒盅里加上一个辣子或些许花椒,其味道则更加独特。

一杯茶酒厚实地沉入腹中,饮者周身发汗,四体通泰,无比舒畅。作为纳西族人治疗感冒的传统秘方,龙虎斗适宜四季饮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茶酒混合,任何不宜喝酒的人——如孕妇、高血压患者等都应注意适量饮用。

斗茶,好茶可以这么斗出来!


对于斗茶来说,可能大家有听说过,但有真正见过的人比较少吧。一般情况下大家饮茶就是自己冲泡品饮,或者和别人一起冲泡品饮的吧。

斗茶,顾名思义,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当时任何一个阶级都热爱的一种雅玩,与烧香、挂画、插花并称为宋代的四艺。

斗茶是一种古代时期比较流行的休闲文化活动,最早是起源于福建的建州地区。在唐代时期人们将其称为茗战,到了宋代之后才将其取名为斗茶。在古时的斗茶中,等到新茶开始上市的时候,茶农茶商们就会聚在一起,对新茶的优劣进行一番品评排序。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据宋、明人的文献记载,斗茶一般包括以下三项内容: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

斗茶品中的茶以新为贵,故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适合参斗。而水以活为上。

一斗汤色,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茶汤纯白,表明茶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够及时;色偏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

二斗水痕,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宋代擅饮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加之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显得匀细,甚至可以紧咬盏沿,名曰咬盏。咬盏时间越久,茶汤与盏相接处就不易出水痕,而水痕出现最晚的,则为胜者。

「行茶令」

酒有酒令,茶自然也有茶令。茶令,是宋代兴盛斗茶的产物,而茶令的首创者当推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贫居青州专心治学时,每得一本好书即共同校勘、重新整理。在一次煮茶品茗时,她突发奇想了一种与酒令大相径庭的茶令,即互考书经典故,一问一答,说中者可饮茶以示庆贺。

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李清照行茶令的典故,曰:被酒莫惊春睡里,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茶百戏」

茶百戏是斗茶中最为高深的,由于年代久远也没有传承者,因此至今也未揭其奥妙所在。只在文献里看到别使妙诀,使汤纹水脉成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意思是茶汤在盏内瞬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花鸟鱼虫、水墨图画,不禁让人遐想万千。

几百年的光景逝去,宋代斗茶曾有的繁华盛况已飘散于轻扬的茶烟之中,那些古人握过的茶碾、炉上暖过的急须、唇边沾过的茶盏,依然让如今的茶文化爱好者如痴如醉。品茶无关于形式,更注重一种心境,可谓是洗尽古今人不倦,别有一番赏茶情。

斗茶胜负的决定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再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些会举办斗茶的比赛。现在的斗茶比赛主要是为了给茶友们提供一个交流茶文化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中,茶友们不仅可以受到到茶香与茶文化,还能在交流中增加大家对于茶叶的辨别,储存等方面的能力。

宋人斗茶——斗的是什么


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但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十足丰富。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

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可见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比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宋文人喜斗茶

古之斗茶者,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围观者众多,就像今天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

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的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则说明烘焙过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

斗汤色

斗水痕(乌龙茶粉制)

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的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市井斗茶图

(中间白衣者与蓝衣似斗茶令中)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戏能使茶汤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

茶百戏之山水

茶百戏之玉兔盼月

茶百戏之对虾

宋代,茶大都是用来招待贵客的,喝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难度较大的茶百戏,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流传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掌握这种技艺的少之又少。

宋人喝的是白茶,故喜用建盏,盏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上的白色泡沫和汤花。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也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而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即为此建盏的名句。

武夷山茶博园斗茶群雕

其实,宋人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宋代的贡茶制度密不可分。民间向宫廷贡茶之前,即以斗茶的方式,评定茶叶的品级等次,胜者作为上品进贡。斗茶,分割出来作为一项游戏,当时也只局限于文人雅士之间。元代以后,渐渐推向民间,至晚清复归消歇。

古人斗茶的一些技法如今已难觅踪影,但大部分的产茶区,仍能看到古代斗茶的遗风。有的斗茶大会上,还会奏起古乐。心随弦动,古乐空灵,茶香嫋嫋。这种斗茶与古代已有根本的不同,但却反映出了中国茶文化的精深与历史的源远流长。

王敷《茶酒论》欣赏


茶酒论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致(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先(光)饰一门。

茶乃出来言曰: "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山)流(蒙)顶,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少?"

酒为茶曰: "阿你不闻道,剂(齐)酒干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阿你头恼(脑),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 "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已(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 "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道(遣)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交(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曰: "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其(骑)江,来朝今(金)室。将到市廛,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生生(狌狌)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癫。阿阇世王为酒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三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求(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 )项,背上抛椽。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迍。"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干象,下顺吉凶。江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涸煞鱼龙。尧时九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由(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已(以)后,切须和同。酒让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癫茶风(疯)。"

茶“道法自然”的时令茶酒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这是我们江浙一带的端午节谚语。我总认为,很多传统习俗的产生不是没有缘由的,也不仅仅只是传说、迷信那么轻巧,而是有更加科学的季节依据,顺节气行事,就是从前农业社会“道法自然”的智慧。端午节饮雄黄酒也不是《白蛇传》中“白蛇喝了雄黄酒以后显出原形”一个故事而已,雄黄含硫化砷,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在这个蛇虫百脚齐出动的季节,喝一点点雄黄酒不是抗菌解毒的民间偏方吗?那么端午茶呢?绍兴的传说端午茶是为解端午酒而设的“时令茶”,杭州人没有喝端午茶的习惯,而来自浙南遂昌的同事又说她小时候听说过端午茶,为此我去拜访了方回春堂的老中药师陈学群师傅。

【端午茶没听说,清热消暑茶倒有不少】

陈师傅六十开外,在中药行业工作了40多年,现在方回春堂药店担任“头柜”,老字号大药铺都设有头柜、二柜、三柜,头柜是第一个面对顾客的专业服务人员,精通业务知识,对顾客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能对答如流。我也是第一次领教头柜的厉害。打开话匣子,一下子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我对陈师傅说自己是嵊州人,以前夏天家里喝一种茶,用方言发音叫“牛季露”,有一股浓浓的药味。陈师傅马上说,“有的,学名叫‘刘寄奴’,口感是不太好,我们这里也有的。”果然是对答如流啊!

【雄黄酒不能喝,但可以拿来消毒外用】

先请教端午酒。陈师傅说,雄黄有毒,现在都不建议喝雄黄酒,以前的人喝雄黄酒也只是喝一点点而已,主要是喷洒消毒用的。雄黄的消毒功效真的很好,蛇闻到雄黄的味道都要昏掉的,所以啊,一些住在花园别墅或者楼房底楼的人家,如果附近有蛇虫百脚出没,端午节这天在地下车库、房前屋后洒点雄黄酒还是有用的。除此以外,可以自制一瓶雄黄药水备在家里,有蚊虫叮咬或无名疱疹,蘸取一点雄黄药水搽一搽就好了。端午节前后,很多老年人都要来问问的,有没有雄黄卖,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备一瓶雄黄酒的,我们家里现在都有的,具体做法是把一包雄黄粉泡到一小瓶白酒里面,再放一个大蒜头进去就好了。

由于《药品法》对雄黄销售有严格的规定,普通市民平时很难买到雄黄。一些大药店为了尊重民俗,往往会在端午节这天临时出售雄黄。方回春堂也是在每年的端午节“极限量”供应雄黄,原则上每人限买两包,每包1.5克,价格也很便宜,只要一元一包。

雄黄酒的药用: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民间俗称蛇缠,是一种神经性病毒)、蜈蚣蚊虫蜜蜂叮咬等等,有消肿祛毒之效。

【端午茶没听说,清热消暑茶倒有不少】

陈师傅说杭州人不喝端午茶的,所以没有一个端午茶的正宗配方,但是浙南东阳、义乌一带有一种端午茶,是用六月霜和青蒿作为配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关于端午茶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端午临中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我希望陈师傅给我们推荐一些凉茶配方,端午节能喝,端午之后喝了也有好处的凉茶。陈师傅说我前面提到的“刘寄奴”,也叫消饭花,它有消食祛暑的功效,如果端午节这天粽子吃多了喝喝刘寄奴作为端午茶消食也是不错的,哈哈。

讲到凉茶,方回春堂的春夏季礼数茶(从每年的5月1日到10月1日)就是一种名为“六月神仙茶”的药茶,配方由青蒿、六一散(滑石粉和甘草按6∶1兑成)、荷叶组成,有清热解毒消暑降浊利湿的功效。让客人进门便有口茶喝是老底子药铺的待客礼数,“六月神仙茶”是方回春堂春夏季的礼数茶,秋冬季的礼数茶选的是“决明子苦丁茶”。

方回春堂供应免费凉茶已经有些年头了,药店一楼进门边上有个茶桶,病人、街坊或过往游客皆可自取一次性杯子倒一杯清凉药茶饮用,闻着清香四溢的中药味,喝一口“六月神仙茶”,是一种很特别的享受吧?盛夏时日,“六月神仙茶”茶桶旁的垃圾箱里一天可以积起三四千只杯子。

也有的顾客在喝完免费凉茶后,顺便买上几包“六月神仙茶”配方带回家喝,一元一包,倒入水壶煮一煮或直接用开水泡,作为夏日的饮用茶,比喝白开水好多了。另外还有消暑茶(刘寄奴、银花组方),三花清凉茶(杭白菊、黄菊花和金银花组方),莲心茶(莲心)等凉茶配方,都能清热解毒、利湿消暑和泻心火。

【杨梅酒可消暑,很多中药都不能入酒】

眼下杨梅开始上市了,看着这种紫红色浆果,就会令人产生嘴巴吃到酸味的条件反射。买来杨梅浸酒也是这个季节许多家庭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我问陈师傅,杨梅酒的功效到底如何?陈师傅说,杨梅在百果中是最没有禁忌的一种水果,比如有些人不能多吃桃子,但吃杨梅没有问题,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杨梅有多种药用价值,具有消食、御寒、消暑、止泻、利尿、治痢疾以及生津止渴、健脾开胃、除烦愤恶气等作用。腹泻时,取杨梅熬浓汤喝下即可止泻,具有收敛作用。因为杨梅是季节性水果,用白酒浸泡便于长时间保存。大热天感到胸闷乏力时喝一点杨梅酒,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受,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

最后,向陈师傅请教有没有中药可以入酒消暑,陈师傅说,芳香型的东西一般不能泡酒,因为中药是上升的物质,而酒属于下沉的物质,在中医当中,阴阳不调就不好了。

“斗茶”情趣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斗茶”情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如同西班牙斗牛,一样惹人眷爱。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十足丰富。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属一种雅玩。

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可见,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比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古之斗茶者,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围观者众多,就像今天看一场球赛那样热闹。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

首先看茶汤的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则说明烘焙过了火候。

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的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戏能使茶汤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

宋代,茶大都是用来招待贵客的,喝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难度较大的茶百戏,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流传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掌握这种技艺的少之又少。

说到斗茶,不能不说茶盏。宋代盛行斗茶,其所用茶具为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是福建的建窑盏,即著名的“建盏”。因其色黑紫,故又名“乌泥建”“黑建”“紫建”。建盏中又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上的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也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而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即为咏此茶盏的名句。制作建盏,配方独特,窑变后会现出不同的斑纹和色彩。除釉面呈现兔毫条纹的兔毫盏外,还有鹧鸪斑点、珍珠斑点和日曜斑点的茶盏,这些茶盏分别称为鹧鸪盏、油滴盏和日曜盏,它们最适宜斗茶。

其实,宋人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宋代的贡茶制度密不可分。民间向宫廷贡茶之前,即以斗茶的方式,评定茶叶的品级等次,胜者作为上品进贡。斗茶,分割出来作为一项游戏,当时也只局限于文人雅士之间。元代以后,渐渐推向民间,至晚清复归消歇。

关于本文《“斗茶”情趣》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0655.html

上一篇:儒释道同爱武夷茶

下一篇:喝茶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