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舞》演绎一段神奇的路径

2020-11-12
[摘要说明]《茶舞》演绎一段神奇的路径

观看杂技主题晚会《茶》,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那片清香的绿叶是一段神奇的路径,沿着它,我们走进了一个亦真亦幻、如诗如歌的神奇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中国茶的世界:神圣、奇妙、静谧与绚烂多彩交融为一。令人惊叹者有二:其一,茶文化竟如此旖旎而浩瀚,拥有无限的讲述空间。其二,杂技竟有如此强劲的表现功能,细腻而出神入化地表现一种厚重的内涵深刻的传统文化,把具象的、抽象的内容一并演绎到一种臻于完善的艺术表演境界。

从内容上看,这部剧从宏观历史文化和微观生活两个层面铺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中国茶的历史、习俗、精神象征、古老的茶文化与文化延伸、现世的茶文化与市井演绎,等等,既体现形而上的思考,又体现世俗生活的温暖。从表现手法上看,以杂技为主体,将武术、魔术、舞蹈、声乐等艺术门类的经典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在一起,创造了很多标新立异的符号。信息量如此之大,却丝丝入扣核心主题,浪漫不失端庄,奇特不失理性,绚丽不失优雅,缤纷不失和谐。

这是一台赋有使命的剧目。从内容的层次性展开,可以看出剧目建立在一个建设性思考的基础之上,是一个有担当的行为。它没有停止在传统式的讲述层面,而是通过创造与突破,把一台舞台剧打造成为一个传播祖国茶文化的载体。

这是一台颇具胆识的剧目。《茶》剧作为民族文化的世界性题材,以杂技的方式首次搬上舞台。中国茶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是成熟的、经典的,在气质与韵味上有一个非常广泛的认同。而杂技,它的表现语言与功能,在人们脑子里也是定了型的,它技术性较强、指向性较弱。那么杂技选择这么一个题材,无疑是选择了一个挑战。

这是一台思想深刻的剧目。通常人们对茶境的理解和阐释,多是阴柔的、静谧的。而《茶》剧对茶的诠释使用了鼓、剑以及武术等元素,平添雄浑、奇崛的气韵,令人感到意外,却又达成了十分顺畅地接受。因为这一切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建立在对中国茶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正如总导演李西宁所说:“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通常不会是一味地阴柔,或者一味地阳刚。它必是阴阳统合,刚柔相济的。”

这是一台开拓性的剧目。《茶》剧通过章回式叙述,采用杂技、武术、魔术、声乐等多元艺术手法演绎主题。它不是一个对概念的简单图解,而是在深刻研究了杂技与茶的内涵之后,一种厚度的诠释。把杂技的表现功能作了新的拓展,赋予古老艺术以新的生命力。这些新拓展既是充满理性的,又是饱含情感的。其中很多创意造型,例如巨大的茶碗上有舞蹈的人,把茶的生命活力、灵性和谐渲染得淋漓尽致,既提供了直觉的审美,又提供了理性思考的空间。

这是一台信息量极其丰富的剧目。《茶》剧充满历史感、时代感,信息丰富,紧紧环绕主题。可贵的是,它兼顾了多层次的审美需求,不同层次的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度和看点,既有高雅格调,又有生活情境。

这是一台合理保护杂技资源的剧目。杂技的技艺是一种传承性资源。李西宁导演认为,模式化的平庸杂技剧目,就是资源的浪费,创新是为杂技提升附加值的。杂技既高妙也有浅显,要摆脱纯娱乐形式,必须提升其为传播形式,让其变成特殊的舞动的媒体。这样,它在资源的意义上才有无限远景。

这是一台专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性集中的剧目。剧中呈现的杂技、魔术、武术及歌舞声乐节目,既有蒙太奇式的精彩片段组合,又不失本体单个节目的完整展现,实现了单个节目和精彩片段相结合、艺术本体和综艺节目相融合。其中,《灯上芭蕾》、《双人吊环》、《皮条》、《花棍》等杂技精品节目又与魔术、武术、声乐等艺术门类融合组成了与茶相关的精彩篇章。剧目采用的魔术都是首次面世的原创精品魔术,使《茶》剧更具有观赏性。变幻莫测的魔幻表演与观众互动的近面表演都体现了表演者的自信。亦真亦幻的大屏幕是晚会的突破点:视频承载了茶文化展示的使命,它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超大画面和变幻无穷的三维动画为晚会添彩。其中,动漫动画与舞台表演的同步,大屏幕上幽静诗意茶文化栖息地的展示,都给人极大的审美愉悦。音乐、舞美、服装、道具创作与制作精美,呈国际化水准,很好地映衬烘托了节目主题。

在彩排现场,总导演李西宁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她说,我们以这台剧目,向中国茶致敬!

是的,这台精妙的舞台剧,被这样一支可敬的团队赋予了太多积极而高尚的意义,成为一个美丽而庄严的仪式:向中国茶致敬!

小编推荐

茶爱上盖碗一段美妙的爱情


茶爱上盖碗一段美妙的爱情

电视剧里饮茶常用出现盖碗,喝起来显得是那么优雅,温文。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盖碗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

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盖碗

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一款好的盖碗来泡茶,谈古论今往来无白丁,岂不美哉!

名茶,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学着采起了茶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告太后生病了。乾隆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口袋里一放,急忙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上火,双眼红肿,胃里不适。

此时乾隆皇帝来到,只觉一股清香,往口袋里一摸,原来是采的一把茶叶,已经干了。宫女将茶泡好,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将狮峰山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洞庭碧螺春

很久很久以前,洞庭西山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名叫碧螺。

有一天,碧螺姑娘到洞庭东山去砍柴,忽然闻到一股清香,她抬头张望,发现洞庭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上有几棵茶树,于是冒着危险攀上悬崖,采了些嫩芽揣在怀里下山回家。到家后,碧螺姑娘又累又渴,当她把怀中的茶叶嫩芽取出来时,只觉得清香袭人,姑娘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也!”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黄山毛峰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只见开水冲泡下去,热气环绕升起,化作一朵白莲花,随后热气飘散,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暗喜,到京城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却不见白莲奇景出现。

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说出实情。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知县用黄山泉水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升熊知县为江南巡抚。

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心想:“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他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

安吉白茶

美丽的蛇仙白娘子思凡下山,在西子湖畔邂逅药店伙计许仙,俩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金山寺和尚法海从中破坏,几次三番使白娘子显出真身。许仙不知原委,惊吓得昏死过去。

白娘子为了救许仙,冒死上仙山盗草,九死一生,南极仙翁念她一片真情,允许带仙草下山,白娘子便从仙山带了仙草和仙果一路赶回。途中经过安吉,美丽的山水吸引了白娘子,无意之中将仙果失落在山颠。仙果落在安吉的高山峻岭之上,遇到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泉水便破壳而出。

为找回仙果,白娘子又回到安吉,只见仙果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安吉白茶树,于是,她就身居此山修道,并日夜呵护安吉白茶树。

现在在安吉县溪龙乡的安吉白茶广场,你会看到一个安吉白茶仙女的塑像,这位安吉白茶仙女就是传说中的白娘子。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单叶茶,无芽无梗,十分神奇,它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的一位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因为茶叶长得像蜜蜂的翅膀,便起名“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的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来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等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的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作“瓜子片”,后来慢慢地人们叫成了“瓜片”。

太平猴魁

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您真好,我一定会报答您。”但却不见人影。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的谢礼。

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予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

一个叫春姑的闺女为了给乡亲们治病四处奔走。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宝树,摘下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下,否则会前功尽弃。春姑急得哭了起来,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画眉鸟,很快飞回了家乡,将茶籽种下。

不久茶树长大,山上飞出了一群画眉鸟,它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后来,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庐山云雾

传说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住持和尚憨宗以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垦了一大片茶园。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茶树几乎全被冻死。当地官府派衙役来找憨宗,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只好连夜逃走。

九江名士廖雨为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控诉官府的横暴无理。官府不但不理睬,深夜把老百姓赶上山,逼着他们采摘茶叶,竟把憨宗的一园茶叶一扫而空。

憨宗和尚的满腔苦衷感动了上天,一天,从五老峰忽然飞来各种珍禽异鸟,不断撷取茶园中散落的茶籽,,飞到云雾中,将茶籽散落在五老峰的岩隙中。采茶的季节到了,那些鸟儿又从云中飞过来,飞到山峰上的云雾中采茶。憨宗和尚将这些鲜叶经过制作,就成了“云雾茶”。

都匀毛尖

相传在很早以前,都匀地区有一个蛮王,蛮王的儿女众多,其中儿子有九个,女儿有九十个。有一年,老蛮王的病了,感觉自己老了该退位了,就叫来子女们,告诉他们如果谁可以治好他的病就让谁管理天下。

老蛮王的九个儿子带回来的九种药,其吃了后病情并没有什么好转,他的九十个女儿却带回了同样的药——茶叶,用茶叶治好了病。于是老蛮王将天下交给了她们,叫她们去弄回树种来种植,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老蛮王女儿们出去找茶,一只绿仙雀给了她们茶种,口中发出了类似“毛尖毛尖”的声音。女儿们就将茶种带回去种植形成了一片茶园,老百姓根据地名和绿仙雀的发音将其取名为“都匀毛尖”。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一茶名称,为中国古代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门茶僧所取,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

据峨眉山佛门茶僧介绍,峨眉雪芽茶叶的名字同山上独特的自然气候紧密相关。峨眉山位于中国云、贵、川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每逢农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渐至隆冬,白雪从山巅披落下来,高景区与中山区的森森尽数被白雪覆盖。

到了第二年农历的二、三月,即雨水至清明时季,茶园中的白雪尚未融尽,在昼夜温差悬殊的作用下,雪野中的峨眉山茶新发茶芽且开且合,在冬雪未融的高山林间一一绽放,似白雪翡翠,晶莹灵透,鹅黄飞绿。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历史悠久。茶的传说故事,描写的多是勤劳勇敢的

劳动人民种茶制茶的动人故事。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停下来,饮一杯茶,喝出人生与幸福。

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属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起,这件寻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吗?

大家都喝过茶、熟悉茶,但是有没有想过,“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是都市的水泥丛林,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喝茶,喝的是日月沐浴之下,山泉滋养之中,一年四季流动的自然之气。喝茶,就是让我们跟随这种草木之性,真正将自己还原到自然之中。

《茶录》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茶“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表达什么意思呢?茶从本意上来讲,色香味俱全。表面看来,我们喝的是它的味道,实妹上,茶有茶道。

这种“道”与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不同,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静和高洁的大道。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那么,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

那么如何喝茶呢?一定要喝昂贵的茶吗?

《菜根谭》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让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也不一定非得是茅台、五粮液等名贵好酒,只要让酒樽中常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

“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技艺精良的乐工,只求自适,心里高兴就行了。

人只要能做到这些,“纵观希遇羲皇,亦可匹俦嵇阮”,就算无缘生活在伏羲上皇时的理想时代,至少也可以像嵇康、阮籍一般,啸傲山林,怡情自乐。

于现实之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然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周作人先生写过一篇《喝茶》的散文,“我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好一个“十年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

茶很清雅,不是浓郁的东西。真正的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闲。记得我自己二十几岁时,完全喝不惯茶,更喜欢浓醇的咖啡。咖啡里有本味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喝完一杯咖啡,感受那种百味含混的浓沉醇厚,顿觉浑身热气腾腾,陶醉不已。

喝茶,对少年而言的确太淡了。浓情饮咖啡,清心品淡茶。人只有渐行渐长,在岁月中经历了种种浮躁的事、烦恼的事、忙碌喧嚣的事,再回到一杯茶中,才会感受到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

偷一段浮生 饮一杯茶


每个爱茶人的心中,都有一方净土,清雅的可容花木,可纳雅音。冬日的午后,闲暇时光,偷一片时光,饮一杯茶!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放得下。待这茶尽汤干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满溢真香。

恬淡的生活里饮一杯清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人,一壶,鲜果数只,足矣,浅酌慢斟,去留无意,眼中只有这一缕茶香,时光翻转,氤氲在茶香之间,安静一点,坦然一些,随意就好。

喝茶方式不重要,懂不懂茶也不打紧,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烧水点茶”,谁都会做,怎么喝不重要,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找一块茶席,沏一壶清茶,抛却红尘间的嘈杂与繁琐,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即可,人心如茶心,沉浮时坦然,平淡时淡然!

饮一杯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落日熔金之时,将红尘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青绿色的茶汤一点点淡去,慢慢品味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芳香也是陶醉人心的!

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抔净土,掬一缕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聪明如张爱玲,虽然命中坎坷,但她对茶的钟爱从未中断过,也唯有她笔尖下、桌案上的茶最懂她的慈悲!

读懂了茶,在纷杂尘世中便不会迷失荒径,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名茶,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学着采起了茶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告太后生病了。乾隆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口袋里一放,急忙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上火,双眼红肿,胃里不适。

此时乾隆皇帝来到,只觉一股清香,往口袋里一摸,原来是采的一把茶叶,已经干了。宫女将茶泡好,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将狮峰山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洞庭碧螺春

很久很久以前,洞庭西山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名叫碧螺。

有一天,碧螺姑娘到洞庭东山去砍柴,忽然闻到一股清香,她抬头张望,发现洞庭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上有几棵茶树,于是冒着危险攀上悬崖,采了些嫩芽揣在怀里下山回家。到家后,碧螺姑娘又累又渴,当她把怀中的茶叶嫩芽取出来时,只觉得清香袭人,姑娘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也!”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黄山毛峰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只见开水冲泡下去,热气环绕升起,化作一朵白莲花,随后热气飘散,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暗喜,到京城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却不见白莲奇景出现。

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说出实情。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知县用黄山泉水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升熊知县为江南巡抚。

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心想:“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他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

安吉白茶

美丽的蛇仙白娘子思凡下山,在西子湖畔邂逅药店伙计许仙,俩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金山寺和尚法海从中破坏,几次三番使白娘子显出真身。许仙不知原委,惊吓得昏死过去。

白娘子为了救许仙,冒死上仙山盗草,九死一生,南极仙翁念她一片真情,允许带仙草下山,白娘子便从仙山带了仙草和仙果一路赶回。途中经过安吉,美丽的山水吸引了白娘子,无意之中将仙果失落在山颠。仙果落在安吉的高山峻岭之上,遇到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泉水便破壳而出。

为找回仙果,白娘子又回到安吉,只见仙果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安吉白茶树,于是,她就身居此山修道,并日夜呵护安吉白茶树。

现在在安吉县溪龙乡的安吉白茶广场,你会看到一个安吉白茶仙女的塑像,这位安吉白茶仙女就是传说中的白娘子。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单叶茶,无芽无梗,十分神奇,它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的一位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因为茶叶长得像蜜蜂的翅膀,便起名“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的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来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等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的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作“瓜子片”,后来慢慢地人们叫成了“瓜片”。

太平猴魁

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您真好,我一定会报答您。”但却不见人影。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的谢礼。

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予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

一个叫春姑的闺女为了给乡亲们治病四处奔走。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宝树,摘下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下,否则会前功尽弃。春姑急得哭了起来,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画眉鸟,很快飞回了家乡,将茶籽种下。

不久茶树长大,山上飞出了一群画眉鸟,它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后来,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庐山云雾

传说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住持和尚憨宗以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垦了一大片茶园。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茶树几乎全被冻死。当地官府派衙役来找憨宗,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只好连夜逃走。

九江名士廖雨为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控诉官府的横暴无理。官府不但不理睬,深夜把老百姓赶上山,逼着他们采摘茶叶,竟把憨宗的一园茶叶一扫而空。

憨宗和尚的满腔苦衷感动了上天,一天,从五老峰忽然飞来各种珍禽异鸟,不断撷取茶园中散落的茶籽,,飞到云雾中,将茶籽散落在五老峰的岩隙中。采茶的季节到了,那些鸟儿又从云中飞过来,飞到山峰上的云雾中采茶。憨宗和尚将这些鲜叶经过制作,就成了“云雾茶”。

都匀毛尖

相传在很早以前,都匀地区有一个蛮王,蛮王的儿女众多,其中儿子有九个,女儿有九十个。有一年,老蛮王的病了,感觉自己老了该退位了,就叫来子女们,告诉他们如果谁可以治好他的病就让谁管理天下。

老蛮王的九个儿子带回来的九种药,其吃了后病情并没有什么好转,他的九十个女儿却带回了同样的药——茶叶,用茶叶治好了病。于是老蛮王将天下交给了她们,叫她们去弄回树种来种植,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老蛮王女儿们出去找茶,一只绿仙雀给了她们茶种,口中发出了类似“毛尖毛尖”的声音。女儿们就将茶种带回去种植形成了一片茶园,老百姓根据地名和绿仙雀的发音将其取名为“都匀毛尖”。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一茶名称,为中国古代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门茶僧所取,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

据峨眉山佛门茶僧介绍,峨眉雪芽茶叶的名字同山上独特的自然气候紧密相关。峨眉山位于中国云、贵、川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每逢农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渐至隆冬,白雪从山巅披落下来,高景区与中山区的森森尽数被白雪覆盖。

到了第二年农历的二、三月,即雨水至清明时季,茶园中的白雪尚未融尽,在昼夜温差悬殊的作用下,雪野中的峨眉山茶新发茶芽且开且合,在冬雪未融的高山林间一一绽放,似白雪翡翠,晶莹灵透,鹅黄飞绿。

明前?雨前?你爱哪一段春光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香茗露华鲜。马上就是清明了,又到了一春新茶面市的时节。很多茶友都问,到底是明前茶好?还是雨前茶好?明前茶,两片芽;雨前茶,香气扬。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有人认为明前茶好喝,是因为此茶嫩、香等原因;而有些人则认为雨前茶好喝;到底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在哪呢?

一、明前茶

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品质特点:茶文化专家表示,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比较好。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再者清明前茶较少受到农药污染,特别是早起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因此诸多明前采制的高档茶叶特别受到茶友的青睐。

二、雨前茶

雨前茶,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据说,从时间上分,明前茶是茶中的极品,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

雨前茶品质特点:在10月到来年5月底干季期间,4月上旬左右会下春雨,在此之前所采摘的茶菁,称之为”雨前茶”。因气候因素,低温、雨量少”,雨前茶”的特色为叶身薄而短、香气扬、昧微苦,性强质重。

明前,雨前,就是与时间有关。所以你喝的与其说是茶叶,不如说是一段春天的时光消费。大好春光,体会一把春茶的性感吧。

一段人生一盏茶一分钟,与茶结缘


一分钟通茶史:往事如茶

远古:“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传说,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所以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而为人们所熟知的。

周秦两汉:茶叶开始作为“纳贡”的珍品,是茶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录。此时,茶叶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茶市贸易已具雏形。尤其是汉代时,随着“丝绸之路”开通,茶叶及茶文化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两晋:茶叶产地的重心开始东移,社会风气以俭朴为荣,待客时提倡以茶代酒。

南北朝:上层阶级嗜茶成风,茶宴礼节严格,士大夫与僧侣大力提倡饮茶之风。

唐代:“茶事大兴”,饮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并形成了浑厚的茶文化氛围。中唐之后,国家开始实施茶政、颁布茶法并征收茶税。

宋代:饮茶之风兴旺至极,“斗茶”(品评、辨别茶叶优劣的活动)之风大兴,影响深远。唐宋时期还出现了藏区和川、滇边地的“茶马互市”,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元代:制茶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机械制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

明代:茶叶贸易已很普遍,散茶冲泡方式开始流行,制茶工艺更为成熟。

清代:饮茶习俗相当普及,茶叶种类开始多样化,饮茶方式由煎煮逐渐变为泡饮,但茶文化却早已不见唐宋时的盛况,呈现出日见衰败的景象。

现代:茶叶及茶文化再度兴起,现代泡茶方法以泡饮、茶饮料等为主,但少数地区仍保留生吃、煮饮的方式。茶不仅成为中国人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一分钟识茶人:乘此清风归去

茶圣--陆羽:公元760年,陆羽于苕溪之畔著书《茶经》。《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它的面世使“世人皆知茶”,陆羽也因此被称为“茶圣”。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

茶仙--卢仝:在中华千年的文明史卷中,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香,每一页都可以赏到茶诗。其中,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独领风骚,堪称绝唱。不仅如此,卢仝还因为曾经著有《茶谱》而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别茶人--白居易:古今诗人,或爱酒,或爱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爱茶之人,他一生中写下许多有关茶的诗句。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这首诗中,白居易还自称“别茶人”,可见他的爱茶之心。茶、酒与老琴,就是长伴诗人左右的莫逆知己,并一直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的寂寞时光。

茶如佳人--苏轼:宋代大诗人苏轼诗词歌赋无不精彩绝伦,而且在品茶、烹茶、种茶等方面也均在行。苏轼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咏茶诗词,其中最著名的诗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更被无数后人所引用。

茶痴皇帝--赵佶:北宋的宋徽宗赵佶是一位“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朝政腐朽黑暗,本人却工于书画,通晓百艺,还对烹茶、品茗尤为精通。赵佶曾以帝王之尊编著了一篇《茶论》,后人称为《大观茶论》,堪称茶书中的精品。一个皇帝,以御笔著茶论,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生爱茶--蔡襄:蔡襄是宋代书法家,也是一位爱茶、懂茶的官员,曾任福建转运使。在茶史上,蔡襄有两大贡献:创制了“小龙凤团茶”,被视为宫廷珍品;撰写了一部《茶录》,其文虽只千余字,却非常系统。蔡襄一生爱茶,如痴如醉,老年得病后仍茶不离手。他对于茶的迷恋,有诗为证:“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 ……

《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它的面世使“世人皆知茶”,陆羽也因此被称为“茶圣”。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在中华千年的文明史卷中,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香,每一页都可以赏到茶诗。其中,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独领风骚,堪称绝唱。不仅如此,卢仝还因为曾经著有《茶谱》而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别茶人………

<白居易:古今诗人,或爱酒,或爱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爱茶之人,他一生中写下许多有关茶的诗句。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这首诗中,白居易还自称“別茶人”,可见他的爱茶之心。茶、酒与老琴,就是长伴诗人左右的莫逆知己,并一直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的寂寞时光。

一片茶叶炫舞


隆冬,你当修身

冰雪,你当饮品

河边的柳絮吐芽时

你口含琴片

羞涩地奏出春的序曲

菜花簇拥

桃花堆笑

李花轻笛

杏花浅吟

梨花薰蒸

早已把春煮沸

冬眠的蜜蜂

被喧嚣嘈醒

当你睁开惺忪的眼

蜜蜂们已在为你舞蹈

因为你植根土地

村民们相约着

组成合作社

你的生命

在社员们的眼池中苏醒

一棵茶苗是温饱的胚芽

一根茶树是小康的银折

一片茶园是希望的存盘

一个合作社是农民财富的矿藏

红衣少女轻挥香袖

用玉指轻掐你的叶舌

把你嫩黄的青涩

丢进背篓

社员们无数个拥抱

把早春的胎苞

拿捏得流馨溢香

你汇入涅槃的熔炉

热烈地烘烤

激情地翻炒

千百次冶炼

完成无数次角色的转换

你渐成纤纤细腰

你静静地等待

渴望着

在滚烫的山泉里沐浴

完成你的生命绝唱

人们将你投进高贵的瓷杯

当开水从天而降

你鼓出无穷的爆发力

冲天而起

在旋舞中奏出交响

冷静浸润

榨出你生命的本色

每个细胞都蕴着春绿

升华成营气养生的尚汤

松萝茶一个神奇的传说


“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

松萝茶芽实、气香、味清,记载于唐,盛名于明。最重要的是,此茶为药,可化食通便、消火祛痰,降血压、解顽疮。

松萝茶,很小清新的一个茶名,产于安徽省休宁县城北的15千米的松萝山上,以山命名,是名松萝茶。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此茶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土壤肥沃、风景秀丽的高山上,使得松萝茶叶片肥厚鲜嫩、条索紧实,郁浓翠丽,而且茸毛明显。

冲泡之后,茶香四溢,闻之神往,茶汤鲜活明亮、翠绿通透,滋味浓厚、香气高扬。

关键是,它的药用价值非常之高。清代的王椷在他的《秋灯丛话》中记载:北方有个姓贾的商人,在南方行商,喜欢吃猪头,食量特别大,一次能吃几个人的饭量。有位医术很高的人见到贾姓商人之后,便问他的仆人,他的仆人说:“每顿饭都是这样,已经十来年了。”

这位医者听过之后说:“再这样下去,疾病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即便是医生也很难再救治了。”

这位医生就等着贾姓商人回来,然后跟着他回到北方,接着观察贾姓商人,发现他并没有任何异样状况出现。特别惊讶,于是便再次询问他的仆人,他的仆人说:“我家主人每次吃完饭之后,都会喝松萝茶。”

医生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种病只能用松萝茶解啊!”于是便回去了。

从这一个小小的故事之中我们便能看到松萝茶的妙用,我们虽然不能真的考证是真是假,但是其药用功效可见一斑啊!

其实关于松萝茶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在松萝山上有个香火鼎盛的寺庙,庙门前有两口年代久远的水缸,缸水颜色翠绿可人。

一次一个外地的香客看到之后,便想买走这两口水缸,付了300两金子作为定金。老方丈顿时觉得这两口缸很值钱,就让小沙弥们去清洗干净藏了起来,等香客来取。

香客本想要那两缸水的,老方丈觉得自己帮了倒忙,懊悔不已。香客便建议,不如在倒水的地方种些茶叶,想必一定有所成。事实果真如那名香客所说,长出一片与众不同的茶叶,因为在松萝山上,便命名为松萝茶。

两百年之后,休宁此地流行伤寒痢疾,大家纷纷来寺中拜佛,但凡拜了佛喝了寺院中给的松萝茶的人,疾病都相继好了,于是方丈便给每位来的客人都赐赠一包松萝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二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者研碎吞服,二三日也愈。因为松萝茶,伤寒痢疾的流行被遏制住了。

松萝茶可消食化痰、舒缓头痛、润肠减肥……总之,松萝茶名字虽然很小清新,但是药效多多,喜欢食肉减肥的朋友大可以一试。

以柔克刚 茶一般的神奇,茶一般的美丽


以柔克刚:品茶美如斯

老子曰:“天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在说明美与恶相辅相成,而品味那苦涩的茶,或许也是一种美。

初次品茶,是在儿时,那时不懂,见有一杯水,也不管里面放了什么,咕嘟咕嘟都喝了下去,本以为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已是难喝极致,怎想放了像叶子一样的东西的水还难喝,于是从此,我便知道自己决计不会喝这种水了,后来长大了,知道这种叶子样的东西叫茶叶,同样,还是不要喝。

年龄大了,开始要礼尚往来了,逢年过节,一大堆人济济一堂,总能看见长辈们端起茶杯微微呷一口,然后一笑,开始讲起了一些自己的经历。仿佛是茶催生 出了这一件件趣事,因此对茶,又增添了一份神秘,一份沧桑。

步入了青少年阶段,便对自己身高、身体等方面越发关注。闻说,喝茶有益身体健康,百利无一害,便踌躇地泡一杯茶。由于有了第一次经验,这次不敢“一口闷”,也学着那些老者们,吹了一吹茶面,呷了一小口茶。还是一样的苦,但这次,这份苦涩却是从舌尖慢慢延伸到心田,说不出的苦,却又一种说不出的甘甜。

这才知道了“吞”与“品”的根本区别。“吞”,“天”字当头,大有天当盖地当铺的豪气,也就只适用于吞酒,至于品茶,三“口”也,一舌口;二喉咙口;三心口;步步回味,循序而进,也就适用于茶一般韵味十足的饮料。

这才明白了当年为何中国人仅凭茶叶便与西方列国在经济上处于出超地位。西方人也有他们的咖啡,便是较之促人激奋的咖啡,茶就显得平和柔静,喝咖啡只求那一阵子亢奋,过后也就越发颓唐,而茶则柔中带刚,初品清香无比,接着精神为之一振,心境也就更加开阔了。较之境界,自然含蓄的茶要略胜一筹。这也就是为何世上存之茶道,而咖啡无道的原因。

茶如是也,人亦如是也。茶可以是与世无争,毫无欺人之意。这就像茶一样,以一股苦味包裹住自己的清甜。喝惯咖啡的洋人不懂中国人的内敛,想当然以为是软弱,便借着喝过咖啡后的那阵精神头侵略我国,而我们的国人这时仍在茶馆里品茶谈天,不问世事。等国门炸开了、条约签定了,中国人那番茶叶所蕴含的刚毅这才显露。国人开始反击,这对于仅靠咖啡振奋人心的外寇无异于重头一击,中国人胜利了,中国人那种茶叶的精神胜利了。之后,中国人又恢复了那份平和而与世无争,照样泡茶喝茶。这就是中国人的个性,就是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优良品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茶一般的神奇,茶一般的美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210.html

上一篇:安化千两和安化黑茶的区别

下一篇:普洱茶与乌龙茶的辨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