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栽培技术(三十四)

2020-11-12

2、茶树旱害及其防救

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气候条件下,造成茶叶减产,茶树生长受阻或植株死亡的气象灾害。其直接原因是由于降雨量偏少,土壤含水不能满足茶树正常生理代谢的需求,而使茶树受害。

我国主要产茶省(区)的气候条件差别非常显著,以年雨量为例,海南省岭头县为2416.6毫米,浙江省杭州市为1400.6毫米,山东省日照县为955.0毫米,总的趋势是由南而北逐渐减少,因此茶树旱害也以江北茶区多于江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各地的共同点则是年降雨量分布不匀,有明显的雨季和早季之分,海南省的早季出现在12月至翌年4月,浙江省在7、8月份,山东省在11月至翌年5月,茶树旱害常在该期发生。在此期间,如出现高温或严寒,更会加快旱害的发生发展。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常有高温亢早、赤日炎炎的天气,并能持续数十天,在此期间茶叶季节产量低而不稳,常常出现成年茶树成叶枯焦,幼年茶树尤其是当年播种或移栽的茶树成片枯死,这是最典型的早害天气之一。

(1)茶树旱害的发生原因

茶树在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耐阴和需水较多的特性,茶树在逐步北移的过程中,这些特性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较之某些作物来说,对水分的需求还是较高的,所以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常易产生旱害。

①大气和土壤干早的影响茶树出现旱害,往往是大气干早和土壤干旱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干旱时,茶园土壤不一定缺水,但大气干旱能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和茶树水分蒸腾,使土壤水分迅速减少,持续的大气干旱,必然出现土壤干早,而土壤干早,又进一步导致大气湿度降低。目前一般以干湿指数K值表示大气的干燥度,实践表明,当某阶段K≥2时,即为干燥气候,对茶树即能造成早害。此外,土壤质地不同,持水保水能力也不同,以壤土为例,其耕作层的含水率在最大持水量的60%时,即能产生早害。

气温高低与茶树旱害是否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茶树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出现受害症状。茶树早害症状首先始于冠面的叶片,受害叶出现赤红色焦斑,其界线异常分明,但发生部位不一茶树旱害的发生程序是:先叶肉后叶脉,先成叶后老叶,先叶片后茶芽,先地上部后地下部。

②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不同茶树品种抗早能力不同,如云南大叶茶其抗早能力比一般中叶种和小叶种弱。茶树不同形态特征,也是抗旱能力强弱的一种标志,据调查,叶大柄长、叶脉稀疏的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茶,受害率高;而角质层厚、叶小柄短、叶脉较密的梅占、鸿坑、龙井种等,受害率低。

③不同茶树树龄的影响 茶树随着树龄的增大,其抗早能力也随之增强。原因是根系逐年深扎,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能力较强。一般1-2龄茶树根系主要分布在15-30厘米深土层,而成年茶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30-60厘米深的土层范围内,主根可达1米以上。因此,1-2龄茶树最易受早,成年茶树抗旱能力较强,但进入衰老期后,抗旱能力又逐渐降低。在生产实践中还可看到,采用台刘或重修剪改造的茶树,当年抽发新枝后,如遇较强的干旱天气,茶树也易受害,这是由于当年抽发的新枝,其茎叶娇嫩之故,抗早能力不如成年期强。

④不同立地条件的影响 一般阳坡茶园比阴坡 茶园受害显著增加,土壤过粘或过砂的茶园,比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的受害重;生态条件优越的茶园,茶树受早为害的程度轻。

⑤茶树栽培技术的影响 种植方式不同,茶树早害受害率不一。据调查,条栽茶树的植株和叶片受害率,分别比丛栽茶树要增加20纬和10%左右。多条栽的茶树又比单条栽或双条栽的受害严重。

分批合理采摘是茶树高产优质、增强茶树长势的技术措施之一,而“一扫光”的强采茶园,不仅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由于树势受到摧残,在出现早情时,受害率可比分批合理采摘的茶园高40%以上。

长期不施肥或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园,由于土壤理化性状差,亦易遭受旱害。I此外,由于耕作时期不当,科作技术不香,亦能加深旱害的程度。我国部分地区有伏耕的传统管理技术,但伏耕时期过迟或已出现旱情后再行耕作,则可引起土壤水分的急剧蒸发而加深旱害的发生。在进行伏耕时,要掌握茶行中部深,靠近茶树根劲处浅的原则。这对1-2年床茶树尤为重要,否则会使旱害加深。

(2)茶树旱害的防救

茶树旱害的防救措施,除选用抗早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建园外,主要应从调控外界环境条件,合理运用栽培技术着手,并密切注意旱情的发生发展,掌握“旱前重防,旱期重抗,早后重护”的原则,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①植树造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对茶树实现高产优质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优劣与灾害性天气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已为世人所关注。我国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地,福建武夷岩茶产地,湖南君山银针茶产区,都有“山青水秀,茶绿林茂”的优良生态环境条件,其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这些地区均是我国的名茶产地,而且由于生态条件优越,旱害影响较小。因此,在发展新茶园或综合改造旧茶园时,要考虑恰当的林茶比例,这是至关重要的。

②保水补水,提高土壤含水率 与植树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一样,茶区水利配套设施的兴建,也是茶区水久性的基础建设。茶园大都建在山区,建造水库、塘堰的条件较好,再配建部分沟渠后,这就形成了茶园排灌系统,在出现旱情后,即可进行灌溉,抗御旱害的发生。

③地面覆盖,减少蒸发地面覆盖主要有茶园铺草和地膜覆盖两种。覆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杂草生长,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等等。此处,主要叙述采用覆盖后对茶园土壤水分的影响.据福建茶叶研究所报道,铺草条园0-50厘米土层全年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以上,伏旱期间则提高4%。另据山东省日照县测定,铺草茶园0- 30厘米土层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5%以上。地膜是覆盖新材料,其作用要优于铺草,但由于成本较高,应用尚不普遍。

为防止和减轻旱害对茶树的危害,覆盖时期极为重要,应在旱情发生前进行铺草或覆盖地膜,否则会影响效果。如防止伏早,宜在6月底7月初覆。而常有冬旱的地区,宜在茶园封园后立即进行,效果较好。此外,铺草应有一定的厚度,一般不少于10厘米,地膜覆盖应布满行间。在1龄茶园中铺草时,要防止“蒙头盖”,否则在高温下茶苗会产生黄萎现象,不利茶苗生长。

④遮阴,防止阳光直射遮阴保苗,对当年播种出土的幼苗和移栽苗效果比较理想,它可防止阳光直射,降低热辐射,减少茶树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从而起到抗旱保苗作用。同时,它的用材量也比地面铺草为省。遮阴材料可就地取材,选用麦秆、松枝、榨树枝等,在旱季来临前,插在离茶苗10-15厘米的西南方,这样可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高温期,起到保护茶苗的作用。据调查,采用遮阴的茶苗,早季茶苗受早率比不遮阴的降低20-40%。

⑤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就栽培管理而言,提高茶树抗早能力的措施是很多的,除灌溉、覆盖和遮阴等措施外,还可在茶籽播种出土成苗后,使幼苗达到早、壮、齐的要求,这将会大大提高茶苗的抗早力。从旱害调查中可以发现,受害较重的茶苗,往往是出土较迟或早情来临后正在破土生长的幼苗。因此采用秋播,或春播前采用浸种催芽后再行播种,将可提前出苗15^-20天,是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其次,中耕除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杂草争夺水分,中耕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时期要在早情出现前进行。除草可常年进行,总的原则是使茶园不发生草荒。第三,增施液肥,不仅能补给养分,同时也增加了水分。生产上常用水肥比为10:1的稀薄农家肥,或者1%硫酸铵或0.5%尿素等液肥。

对于已经遭受旱害的茶树,应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如在早情解除后,视受害程度的轻重,采取相应的修剪;加强肥培管理,使茶树恢复生机;进行留叶采摘,保持适当的叶面积指数,增强树势;受害严重的幼年茶园,应采用补植或移栽归并,保持良好的园相。

精选阅读

茶树栽培技术(二十四)


(七)茶园灌溉与排水

在我国有关茶园保水、灌溉和排水等方面的记载,为时久远。唐代韩鄂《四时纂要》记载:“旱即以来泔浇”,虽然用淘米水只能作小面积的茶园浇灌,但由此提出了茶树在干旱时需要灌水的技术措施。南宋叶梦得到《避暑录话》中谈到茶树对土壤的适应性时,也提到了茶树需要灌溉。清代,茶园的土壤保水抗旱技术又有发展,清代宗景藩《种茶说十条》明确指出:“又每年五六月间,须将旁土挖松,芟去其草,使土肥而茶茂,但宜早不宜迟,故有五金,六银,七铜,八铁之说。”又说:“如旱干,宜用水浇之。”杞庐主人在《时务通考》中也谈到:“种茶之地,每年须用锄锄浮其土,锄后用干草密遮其地,使不生草来莱,则其树茂盛。”它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产茶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要在伏旱来临前,对茶园及时松土浇水,翻埋杂草,并用铺草覆盖茶园,这些都是茶园保水抗旱的有效措施。对茶园的排水枝术,古代也早有记载,唐代时,已有对茶树种植时要选择易排水的土壤及有利地形等大量论述,不指出了茶园土壤积水对茶树生育与茶叶品质的危害性。但在古代、由于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茶园水分管理技术仍较粗放、落后。

20世纪中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茶园水分管理技术进展较快,初步掌握了茶树的需水特性,茶园灌溉方法除了原来广泛采用的地面流灌外,喷灌、渗灌等灌水技术亦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应用。

生产实践表明,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在生长季节,只有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才能使茶树在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但在我国的主要产茶区大都有一个干旱季节,有的还伴随着高温。在高温缺水的情况下,茶树易遭旱热害,直接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但水分过多,排水不良,茶树又易遭湿害,同样生长不良。因此,要想多产优质茶,就要根据茶树的需水特性,茶园及时适量地进行灌溉和排水。

1、茶树的需水特性

茶树生育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它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需水量较大,且要求水的分布与茶树各阶段的需水量相适应,据研究,茶树每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蒸腾水量300-385克,一般要比其他木本植物需水量大;茶树经济产量的耗大量更大,据统计,每生产1公斤鲜叶量,需要耗水近800-1000公斤。例如,在杭州亩产200公斤干茶的茶园,全年就需要降水量近960-1200毫米。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与生育阶段以及田间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茶树的需水量差异也较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与规律:

第一,茶树需求量和当地的气象因素的关系较密切。一般成龄茶园的需水量部是随气温和蒸发量的提高而提高的。这和茶树自身在一年中各阶段的生育进程及其机体生理代谢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茶树需求量随茶树树冠覆盖度增加而提高。覆盖度大,虽然土壤水的蒸发量减少了,但茶树根深叶茂,蒸腾强度提高,产量增加,根系层的土壤水消耗量也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表现更为突出。

第三,茶树需求量与土壤温度正相关。在田间正常持水量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多,土壤水势高,有利于促进茶树水分代谢,增加土壤表面的蒸发能力,使茶园日平均耗水量增加,这在旱季中灌溉茶园表现最为明显。

土壤水分是茶树生理与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树生育关系密切。茶树的芽叶生长强度、叶片形态结构及其内含物的生化成分等指标,均以土壤相对含水率80-90%为最佳,而根系生长则以65-80%为好。在适宜的土壤温度下,茶树生长旺盛,体内含水量一般约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幼嫩芽叶含水率可达80%左右,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功能增强,物质代谢趋向合成,有利于体内干物质的积累,使芽叶萌发快,数量多,嫩度好,内含物丰富。特别是鲜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的增加,对形成成香浓味醇的红绿茶品质都较有利。但如果在旱季,当根系层土壤含水率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工伴有高湿与干燥的空气时,茶树体内水分代谢很易失调,叶细胞容易产生质壁分离,破坏细胞透性,叶绿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受到抵制,物质代谢趋向分解,体内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减少,导致芽叶萌发生受阻,鲜叶产量与品质均要下降。实践证明,凡旱季灌溉,使土壤温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90%的茶园,无论是鲜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茶,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比对照提高一个级。产量增加更显著,一般可比对照增加30%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但茶园土壤水水过多同样有害,会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土壤空气减少,削弱茶树根系呼吸和吸肥、吸水能力。时间稍长,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结果形成茶树湿害。

茶技篇茶树栽培技术(十四)


(四)茶园土壤与管理

土是茶树的立地之本,也是矿质营养元素的源泉,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也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条件及其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茶树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1、茶园土壤类型

我国种茶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繁多,是宜茶土壤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1)棕壤型茶园土

棕壤型茶园土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鲁中南及鲁东南沿海一带,西北与非宜茶的褐色土接壤,南与黄棕壤相接,由于这类型土壤主要在山东,因此,常常被称之为山东棕壤或棕色森林土。在它成土过程中受到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的交叉影响,在剖面中出现30-40厘米厚的棕色心土层,故称“棕壤”。这种土壤粘粒凝聚作用明显,铁铝虽有积累,但富铝化作用不强,水云母和蛭石是该土壤指示性粘土矿物。土壤磷、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弱酸性反应,PH为5.0-6.5。盐基含量受母质影响很大,在酸性晶岩、硅质岩和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盐基含量低,PH值也低,适宜种茶。而在诚心玄武岩、石灰岩等发育的棕壤,盐基含量高,PH值大,不宜种茶,因此,当地群众说“沙石山可种茶,青石山上不能种茶”,就是这个道理。

棕壤型宜茶土,一方面受当地干、冷气温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成土母质性质的限制,因此,一直未能很好开辟种茶,直到20世纪中期才开始利用这种茶。过去民间传说山东蒙阴县棕壤地带的沂蒙山区有茶,但实则是假茶。明人陈师在《茶考》中已作辩辟,说“世以山东蒙阴县山所生石藓,谓之蒙山茶,土夫亦珍重之,味也颇佳,殊不知形已非茶,不可煮,又乏香气,茶经所不载也”。另据《农报》记载,1940年日人山毫一氏在山东胶济路北纬36º以南的旷野中发现大茶树,后被称之为“茶树爷”。这是否确切,后人没有考证。山东棕壤真正开始种茶,是6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中员和山东是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低丘红壤”为主,其中以鄱阳湖、洞庭湖、吉泰、金衢等盆地分布最为集中,其中以当地茶农称之为“红筋泥”的宜茶土最有代表性,它常常与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沙岩交错分布。红粘土发育的低丘红壤,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土层浅薄,肥力低,是我国当前低产低质茶园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通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共同努力,经过改土肥培之后,面貌已有很大改观,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的高产优质茶园。

(4)黄壤型茶园土

黄壤型茶园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的热带及亚热带高山由,其中以四川、贵州为主,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湖北、江西、浙江和安徽山区也有相当面积的零星分布。它主要是在湿润的亚热带生物条件下形成,但成土热量条件比红壤要少,而水分条件比红壤要高,这些地区雾日多,而日照率几乎要比红壤形成过程低30-40%,全年虽有干、湿季之分,但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所以,雨多雾浓,温度大而均匀是黄壤形成的重要条件。所谓高山云雾茶,其实大多产自然壤型宜茶土或红壤向黄壤过渡的黄红壤土。

由于黄壤型宜茶土终年处于云雾缭绕,日照弱,温度大,寒暑、干湿变化小的环境之中,植被茂密,生态条件好,土壤富铝化作用比红壤弱,游离的氧化铁在高湿条件遭水化,呈多水氧化铁形态存在,因此,剖面中呈现一层黄色和蜡色的心土层,故称之为“黄壤”。黄壤型茶园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有明显的淋溶作用和表潜作用,盐基含量低,交换性性盐基含量5-15me/100克土,饱和度为15-50%,PH为4.5-6.0,交换性酸为4-10me/100克土。在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砂页岩等母质上发育的黄壤型宜茶土,土层深厚,质地砂壤,土体疏松,透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量,矿质养分含量多,是最适茶树生长的好土壤。生产的茶叶芽叶肥厚,质浓气香,色绿味甘,属上品茶。有许多在民间传颂的高山云雾茶,如江西庐山云雾茶、浙江雁荡毛峰、贵州贵定云雾茶、福建武夷岩茶、以及安徽毛峰、四川蒙山的蒙顶茶等等,大多出自宜茶黄壤土或者它的过渡性土壤之上。

但是也有发育在第四纪红土上的宜茶黄壤土,主要分布在贵州高原及川黔间部分山地上,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矿质营养成分少,有机质含量低,理化性质差,当地农民称之为“死黄泥”。这种宜茶土在贵州的湄潭、遵义和仁怀等地都有集中成片分布。它与低丘红壤宜茶土一样,属低产低质茶园土,急待改良。

(5)赤红土型茶园土

赤红土壤茶园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雨林区,其中广东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广西的西南部,福建、台湾的南部及云南西南部等低山和丘陵上最为集中,发我国著名的莲花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茶树栽培技术


利用茶树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宜土地,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饮料商品茶的技术措施。

在适宜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栽培的技术范围主要是种植、种植后的管理和采收。选种以选用适于当地气候的茶类,且单产高、品质优、抗性强的良种为宜。繁殖可用种子在苗圃育苗然后移植,或用种子直播于茶园。多采用营养扦插繁殖法。

幼年茶园管理,包括种植后的幼苗护理,保证健壮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进行铺草措施,行间间作绿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分枝,实行定型修剪。成年茶树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

管理良好的指标是:植株较纯,不缺株缺丛,植株生长势旺盛,树冠覆盖度宽阔,分枝层次明显,叶层厚,土层深厚疏松,行间水土流失少,在一米深度内土壤pH值在4-6之间等。

茶树高产优质的关键在于树冠培养。树冠表层的生长枝密、宽、壮,生长的芽叶就多,肥嫩。每0.333平方米上要有300-400个生长枝,可采的芽叶可达400-500个。树冠高度和宽度的标准,过去要求高度在80-90cm,宽度在90-100cm,现在单行密植行距为145-150cm的,树冠面宽度要求为100-120cm,高度为60-80cm,树冠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大约为1:2。树冠采面的叶层保持15-20cm厚,采面要形成稍趋孤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153.html

上一篇:六堡茶强大保健作用,六堡茶功效

下一篇:孙菲菲保养秘方每天一杯花草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