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幼苗期管理(下)

2020-11-10

茶树幼苗期管理(下)

2、补苗与间苗

新建茶园不论是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这就是补苗或补植。最好采用同龄的茶苗补,补苗要注意质量,沟开30厘米深,要施底肥,选择生长一致的壮苗,每穴补植两株。补植后要浇透水,在干旱季节还要注意保苗。直播茶园有的播入种子过多,有的品种混杂,种子质量不高,从而造成茶苗生长参差不齐,所以要进行间苗。间苗时期宜在播种后第2年(茶苗2足龄)进行,两年生茶苗根系发达,间出的茶苗亦可做补缺用。间苗最好在2月中旬,选择雨后土壤湿润的时候进行,每穴留健苗2~3株。

3、适当施肥与间作绿肥

施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营养,同时也是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施肥应该针对土壤特点,选用恰当的肥料。新垦的幼龄茶园,因树冠覆盖面积小,枯枝落叶也少,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大于积累速度,故应多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草肥、圈肥及堆肥等。同时以勤施薄施、先淡后浓、先少后多为原则,氮磷钾比例为2:1:1,试采茶园3:1:2,以水肥为主,沟施或穴施。第1次施肥在植后1个月,以后每15天至1个月施1次,施肥量在2龄前幼龄茶以8个纯氮(10公斤尿素)为宜,以后随树龄而增加,先松土后施肥。

绿肥富含有机质,豆科植物绿肥氮素含量较丰富,茶园间作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能力,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幼树期,由于土壤覆盖度小,茶园表土常常因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间作绿肥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2006年、2007年茶豆间作试验结果显示,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显著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在南方茶区,高温季节常因太阳辐射热而使叶片灼伤,间作高秆绿肥,可为茶树遮阴,减少阳光暴晒,预防灼伤。但间作绿肥,尤其是高秆的夏绿肥,应注意防止绿肥与茶树争夺水肥阳光,必须合理间作。 CY316.Com

小编推荐

【山国饮艺】茶树幼苗期管理


为了提高栽植茶苗的成活率,促进茶树苗正常生长,加强栽植后的管理十分重要。幼苗期茶树枝叶娇嫩,扎根较浅,当遇到干旱烈日、低温严寒等逆境条件时,幼苗正常生长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做好抗旱保苗、及时间苗、合理施肥、促苗养苗,高温季节采用遮阴、喷灌等措施降温,冬季注意防冻。“成园不成园,关键头一年”。

1、保苗

(1)浅耕培土

茶子出土齐苗(或移植)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进行浅耕培土。但表土层干旱形成板结后,则不宜再浅耕松土,以免伤害连在土块上的茶苗。可在茶苗周围30厘米左右培上一层碎土,以减少水分蒸发。杂草较多时,宜多锄两次,以免杂草与茶苗争夺水肥。

(2)铺草遮阴

在夏天到来之前,茶园铺草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护茶苗不受旱害。铺草范围在茶株两旁各30厘米左右,铺草厚度10~13厘米,上压碎土。覆盖物要就地取材,茅草、蔗叶、麦秆、穗草等均可。茶园铺草不仅有保水作用,而且对防冻、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都有很好效果。茶苗在幼年阶段喜湿耐阴,在茶苗出土后用松枝、杉枝或蕨类等遮阴,插在茶苗南面,避免阳光暴晒,十分有利于茶苗的生长。如在英德茶区,全年或秋冬进行铺草,铺草要离开茶头10厘米。据试验,浅耕加铺草2000千克,配施硫酸钾20~30千克的幼龄茶园,可增产18%,土壤有机质增加0.5%~0.6%,氮、磷亦有所增加,茶园铺草对幼龄茶树快速成园和成龄茶园高产、优质、高效有重要意义。

(3)间种绿肥或豆科作物

在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如太阳麻、田菁、山毛豆、萝卜、黄豆、花生等,既可起遮阴保苗作用,又可增加绿肥回田,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新植茶园间种太阳麻,幼苗成活率提高7%以上,苗高、树幅、茎粗、分枝明显增长。太阳麻回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4%,水解氨提高45毫克/千克,速效磷提高7毫克/千克。2007年在广东英德茶园幼龄茶树间作大豆试验表明,间种大豆后土壤有机质比对照提高了8.33%~10.00%,土壤速效氮含量也有显著提高,比对照高了17.00毫克/千克。同时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另外,在冬季种植绿肥的茶园温度提高0.6~6℃,冻害减少7%~13%。

(4)人工灌溉

夏季旱期较长,采用上述防旱措施后,茶苗仍有萎蔫现象时,必须人工灌溉,在距茶苗13~15厘米远的地方,挖7~10厘米深的穴,浇上半瓢清粪水(50升水兑三四瓢猪粪尿或250~300克硫酸铵),因其内含的盐分有利土壤保湿,随即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补苗与间苗

新建茶园不论是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这就是补苗或补植。最好采用同龄的茶苗补,补苗要注意质量,沟开30厘米深,要施底肥,选择生长一致的壮苗,每穴补植两株。补植后要浇透水,在干旱季节还要注意保苗。直播茶园有的播入种子过多,有的品种混杂,种子质量不高,从而造成茶苗生长参差不齐,所以要进行间苗。间苗时期宜在播种后第2年(茶苗2足龄)进行,两年生茶苗根系发达,间出的茶苗亦可做补缺用。间苗最好在2月中旬,选择雨后土壤湿润的时候进行,每穴留健苗2~3株。

3、适当施肥与间作绿肥

施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营养,同时也是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施肥应该针对土壤特点,选用恰当的肥料。新垦的幼龄茶园,因树冠覆盖面积小,枯枝落叶也少,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大于积累速度,故应多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草肥、圈肥及堆肥等。同时以勤施薄施、先淡后浓、先少后多为原则,氮磷钾比例为2:1:1,试采茶园3:1:2,以水肥为主,沟施或穴施。第1次施肥在植后1个月,以后每15天至1个月施1次,施肥量在2龄前幼龄茶以8个纯氮(10公斤尿素)为宜,以后随树龄而增加,先松土后施肥。

绿肥富含有机质,豆科植物绿肥氮素含量较丰富,茶园间作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能力,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幼树期,由于土壤覆盖度小,茶园表土常常因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间作绿肥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2006年、2007年茶豆间作试验结果显示,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显著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在南方茶区,高温季节常因太阳辐射热而使叶片灼伤,间作高秆绿肥,可为茶树遮阴,减少阳光暴晒,预防灼伤。但间作绿肥,尤其是高秆的夏绿肥,应注意防止绿肥与茶树争夺水肥阳光,必须合理间作。

【山国饮艺茗茶是中国茶行业隐形冠军,中国茶行业加盟模式创立者与领先者,旗下拥有绿色茶园基地,茶叶加工厂等多个下属机构,公司以茶叶加盟为主营业务,成功运营200多家加盟店,被评为加盟商首选十大影响力品牌,是茶叶加盟行业创立者与领先者!销售铁观音均来自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公司以打造全国茶行业连锁加盟第一品牌的经营理念诚邀你的加盟】

茶园幼苗期的栽培管理


为了提高栽植茶苗的成活率,促进茶树苗正常生长,加强栽植后的管理十分重要。幼苗期茶树枝叶娇嫩,扎根较浅,当遇到干旱烈日、低温严寒等逆境条件时,幼苗正常生长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做好抗旱保苗、及时间苗、合理施肥、促苗养苗,高温季节采用遮阴、喷灌等措施降温,冬季注意防冻。“成园不成园,关键头一年”。

(一)保苗

1.浅耕培土

茶子出土齐苗(或移植)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进行浅耕培土。但表土层干旱形成板结后,则不宜再浅耕松土,以免伤害连在土块上的茶苗。可在茶苗周围30厘米左右培上一层碎土,以减少水分蒸发。杂革较多时,宜多锄两次,以免杂草与茶苗争夺水肥。

2.铺草遮阴

在夏天到来之前,茶园铺草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护茶苗不受旱害。铺草范围在茶株两旁各30厘米左右,铺草厚度l0~13厘米,上压碎土。覆盖物要就地取材,茅草、蔗叶、麦秆、穗草等均可。茶园铺草不仅有保水作用,而且对防冻、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都有很好效果。茶苗在幼年阶段喜湿耐阴,在茶苗出土后用松枝、杉枝或蕨类等遮阴,插在茶苗南面,避免阳光暴晒,十分有利于茶苗的生长。如在英德茶区,全年或秋冬进行铺草,铺草要离开茶头10厘米。据试验,浅耕加铺草2000千克,配施硫酸钾20~30千克的幼龄茶园,可增产18%,土壤有机质增加0.5%~0.6%,氮、磷亦有所增加,茶园铺草对幼龄茶树快速成园和成龄茶园高产、优质、高效有重要意义。

3.间种绿肥或豆科作物

在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如太阳麻、田菁、山毛豆、萝卜、黄豆、花生等,既可起遮阴保苗作用,又可增加绿肥回田,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新植茶园间种太阳麻,幼苗成活率提高7%以上,苗高、树幅、茎粗、分枝明显增长。太阳麻回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4%,水解氨提高45毫克/千克,速效磷提高7毫克/千克。2007年在广东英德茶园幼龄茶树间作大豆试验表明,间种大豆后土壤有机质比对照提高了8.33%~10.00%,土壤速效氮含量也有显著提高,比对照高了17.00毫克/千克。同时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另外,在冬季种植绿肥的茶园温度提高0.6~6℃,冻害减少7%~13%。

4.人工灌溉

夏季旱期较长,采用上述防旱措施后,茶苗仍有萎蔫现象时,必须人工灌溉,在距茶苗13-15厘米远的地方,挖7~10厘米深的穴,浇上半瓢清粪水(50升水兑三四瓢猪粪尿或250~ 300克硫酸铵),因其内含的盐分有利土壤保湿,随即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二)补苗与间苗

新建茶园不论是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这就是补苗或补植。最好采用同龄的茶苗补,补苗要注意质量,沟开30厘米深,要施底肥,选择生长一致的壮苗,每穴补植两株。补植后要浇透水,在干旱季节还要注意保苗。直播茶园有的播人种子过多,有的品种混杂,种子质量不高,从而造成茶苗生长参差不齐,所以要进行间苗。间苗时期宜在播种后第2年(茶苗2足龄)进行,两年生茶苗根系发达,间出的茶苗亦可做补缺用。间苗最好在2月中旬,选择雨后土壤湿润的时候进行,每穴留健苗2~3株。

(三)适当施肥与间作绿肥

施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营养,同时也是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施肥应该针对土壤特点,选用恰当的肥料。新垦的幼龄茶园,因树冠覆盖面积小,枯枝落叶也少,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大于积累速度,故应多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草肥、圈肥及堆肥等。同时以勤施薄施、先淡后浓、先少后多为原则,氮磷钾比例为2:1:1,试采茶园3:1:2,以水肥为主,沟施或穴施。第1次施肥在植后1个月,以后每15天至1个月施1次,施肥量在2龄前幼龄茶以8个纯氮(10kg尿素)为宜,以后随树龄而增加,先松土后施肥。

绿肥富含有机质,豆科植物绿肥氮素含量较丰富,茶园间作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能力,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幼树期,由于土壤覆盖度小,茶园表土常常因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间作绿肥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2006年、2007年茶豆间作试验结果显示,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显著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在南方茶区,高温季节常因太阳辐射热而使叶片灼伤,间作高秆绿肥,可为茶树遮阴,减少阳光暴晒,预防灼伤。但间作绿肥,尤其是高秆的夏绿肥,应注意防止绿肥与茶树争夺水肥阳光,必须合理间作。

(四)定型修剪

自然生长未经修剪的茶树,分枝较稀少,树冠幅度难以扩大。为了有效抑制茶树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层数和数量,培养骨架枝,形成广阔密集的采摘面,幼龄茶树必须进行3次定型修剪。

第1次定型修剪对茶树骨架的形成十分重要,必须精细进行,确保质量。树龄达到2足龄,苗高30厘米,有1~2个分枝,离地5厘米处茎粗超过0.3厘米,在距地面15厘米左右处修剪。剪口应向内侧倾斜,尽量保留行间向的腋芽,诱导新枝向行间伸展。剪口要光滑,切忌剪裂,以免雨水浸渍伤口,难以愈合,影响发芽。

第2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一次修剪后1年进行。修剪高度可在上次修剪口上提高15~ 20厘米。这次修剪可用篱剪按修剪高度标准剪平,然后用整枝剪剪去过长的小树桩,同样要注意留养行间向的侧枝,以利于分枝向外伸展。

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第2次定型修剪后1年进行,也可适当采几批春茶后再进行,但定型修剪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4月下旬,以尽量减少对已发树枝的影响。这次修剪的高度在上次修剪口提高10~15厘米,用篱剪将茶树蓬面剪平即可。

通过以上3次定型修剪,树冠迅速扩展,已具有健壮的骨架,即可适当留叶采摘,采高养低,增强分枝密度。在此后的两年间,再在上年的剪口上提高5~10厘米进行整形修剪。灌木型茶树,使树冠略带弧形;乔木型、半乔木型仍维持水平型树冠,以进一步扩大采摘面,增加发芽密度。茶树通过3次定型修剪和两年整形修剪后,广阔密集的采摘面已基本完成,即可正式投采,逐步进入旺采期。

对于大叶种茶区,可以采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20世纪60年代研究成功的分段修剪法。新植茶苗(移植茶园)定剪标准,主茎粗0.4厘米,定剪高度12厘米(现行密植茶园18厘米),以后每隔20~30天剪1次,每次减去枝条总数的1/3~1/2,标准是枝条木质化或半木质化,茎粗0.3~0.4厘米,7~8片叶。每次修剪高度在原基础上提高8-12厘米,3年分段修剪后改为一年一次平剪。另外,也可采用弯枝法,适宜弯枝的时间为2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下旬,掌握标准是枝条茎粗0.4厘米,高度30厘米,高枝离地15厘米,夹角1000~l100,弯枝一年进行平剪。弯枝法能明显促进分枝,枝条充分利用,展蓬快,生物产量增加1.65倍,产量增加27%~40%,是快速成园的有效措施。

茶树幼苗防旱抗旱措施


新发展的良种茶园能否全苗齐苗长好成园,首要关键在于能否安全度过夏秋干旱关。今年的气候相当特殊,梅雨刚过便酷日当空,7月上旬以来一直处于高温,部分区县连续7-8日处于38℃-39℃,严重威胁着茶树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我市七八月份茶苗最易被晒死,因此如何做好幼苗防旱抗旱至关重要。要做到“遮”、“盖”、“灌”、“施”、“治”、“除”六个方面: 遮:在茶苗的受阳面插上比茶苗高一些的麦秸或稻草于土中,起到遮阳避免直晒,防止干热风造成危害。此法就地取材,方法简便效果好。 盖:采用割草铺园,也可用稻草、农糠、药渣等覆盖,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改良土壤,起到防旱抗旱的良好效果。 灌:当出现高温干旱时,有条件的最好喷灌,也可人工浇水。喷灌可在傍晚进行,喷量视土壤干燥程度决定。浇水可与腐熟稀薄的人粪尿混施,抗旱效果更佳。 施:施肥也能提高抗旱能力。当干旱来临时或已遭受旱害,以旱害发生前施效果更佳。茶树幼苗获得养分后加快植株生长,尤其使茶苗根系发达,提高吸水能力与抗旱能力。一般采用人粪尿或畜粪肥,注意稀释,10天或半月一次。 治:幼龄茶苗,生长肥嫩,易受病虫危害,应及时检查,对症下药,防治病虫,确保茶苗健壮生长,有利于提高抗旱能力。 除:夏季杂草丛生,与茶苗争水争肥争空间,加大土壤蒸发量,并有可能加速病虫危害。生产中可进行浅耕除草,切断土壤毛细管,但应注意割草要离茶苗一定距离,切勿伤根。

茶树树冠管理


1.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树冠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包括幼龄期的定型修剪、成年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衰老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茶树幼龄期的定型修剪在茶树幼龄期进行3~4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龄茶树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增加骨干枝数量,迅速形成健壮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①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进行。当移栽苗高达25厘米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留1~2个分枝,剪去顶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25厘米时,可留到5月中旬。修剪工具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②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动前的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肥水管理条件和生长势比较好的茶苗,也可在旱季结束后的10月前后进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厘米。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③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即离地面40~55厘米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垂枝、弱技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龄茶树,可形成树高40~55厘米、树幅60~100厘米,具有一定数量的、粗壮的骨干枝层,然后采用“春、夏茶打顶轻采,蓄枝养蓬”的技术措施。秋茶后进行轻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厘米,用篱剪剪成平顶形或略带弧形。经过两年打顶轻采养蓬,在茶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00厘米以上时即可正式投产,进行成年茶树修剪管理。

(2)成年茶树的修剪成年茶树需每年进行一次修剪,以保证茶树不断萌发生长较粗壮的新梢。①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秋茶停采后的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进行,但封园较晚的茶园和有冻害的山地茶园,则宜在春茶前进行,且宜早不宜迟,以免推迟春茶开采期,影响春茶效益。为了控制采摘面,促使茶树发芽整齐,提高产量、鲜叶品质和采茶工效,—般用篱剪在原有剪口上提高3~5厘米,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田期,造成春茶减产。②深修剪:每隔3~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通过深修剪适当降低树势,剪除树冠面上细弱的生产枝,培养健壮树势,提高育芽能力。深修剪一般在秋茶结束后进行,为了减少当年经济损失,也可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上部10~15厘米处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技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技、枯枝及下垂枝。

2.茶树的采摘

合理采摘是茶叶获得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采茶就是要根据茶树品种、气候条件、树龄、生长势及不同肥培水平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1)幼龄茶树的采摘在正常肥培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2)成年茶树的采摘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3)机械采茶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10倍。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4)鲜叶管理采下的鲜叶及时运到茶叶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荫凉的室内。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编筐,筐的容量以50~100千克为宜,运送途中避免挤压,减少损伤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就要进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厂,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保鲜,然后尽快送往加工厂。

茶树肥培管理


肥培是为了补强栽培者希望作物依照其理想生产而执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采收茶菁及根、茎生长会消耗树体及土壤中的矿物元素,这也是茶树施肥的最基本需求。但是不同类型肥料施入土中后,各元素的移行、被吸收与茶菁利用的时间差却不能不知,否则施肥效果难以彰显。

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作物,在正常情况下,可将树体分成1-2年生细枝,分枝与主干,根群等三个部分。三者原本几乎以等比率生长,且各尽天职;也就是根群吸收水分及矿物养分,粗枝与主干支撑树型并作根群与叶片间水分、矿物与有机养分的交流管道,而1-2年生细枝则着生与分散叶片,使其能尽量争取最大的光合作用空间,三者同心帮助茶树生长。唯随着采收方式、修剪、留养、病虫害、天候逆境、树龄及生产制度需求等,常会改变叶片与1-2年生细枝所应占有的比率,此点会对后续数个生产季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也常造成肥培管理与茶菁产量与品质上的困扰。

就台湾而言,自然生长的茶园,一年可抽4-5次新梢;若经过采摘,则可抽5-7次新梢。唯近年来国内已逐渐放弃夏茶、甚至二水与秋茶的生产,由于大部份的农友采取无作为的留养,在秋、冬茶生产前所修剪掉的生物量,远超过整年茶菁生产量的两倍以上,而这些留养枝在高温、强光下生长量大增,将造成基层叶片受到遮阴、养分竞争与病虫害的影响而落叶,待修剪后,不但叶层变薄、叶片衰弱,且隐藏了相当多的病虫害,对第二季后的生长不利。

表一是由历届经鉴定为优良包种茶成茶的元素分析结果,也成为茶园管理的重要肥培指针之一;吾人可借此,选取适宜比率的肥料与种类。但若从每生产一公吨茶干,吾人仅从茶树移走40-60公斤氮素的观点而言,似乎仅有施肥量十分之一的氮素,发挥了生产效益;不过若再考量吾人必须修剪掉两倍以上的留养量,凭白弃置如此得来不易的大量树体氮素,实值得深入检讨

。表一、茶菁适宜矿物元素含量范围

元 素

含量适宜范围

元 素

含量适宜范围

氮N(%)

4.00~6.00

铁Fe(ppm)

90~150

磷P(%)

0.25~0.40

锰Mn(ppm)

300~800

钾K(%)

1.50~2.10

铜Cu(ppm)

8~15

钙Ca(%)

0.25~0.55

锌Zn(ppm)

20~40

镁Mg(%)

0.15~0.30

铝Al(ppm)

400~900

茶树为常绿作物,在放认生长状态下,一年中的生长量仍因温度、日照及雨水的增加而增加;不过包种茶的品质却反向而驰。因此站在树体氮素的有效管理与茶菁生产经济效益考量下,生产模式必须做到最有效的调整。

茶芽萌发生长的初期,不能或很少累积养分,这些有机及无机养分需要由成熟叶片及根群提供。又春茶与冬茶萌发初期,易受突发性的低温与干旱阻碍,影响茶菁产量与品质甚巨;不过由常年田间观察可知,凡叶层厚度够的健康植株,耐逆境的能力较强,茶菁的产量与品质受到的损害也较小。

茶业改良场利用中剪后重新培养树势的茶园,分别于春、冬茶萌芽前,由基部进行摘叶处理,发现春、冬茶的产量与叶层厚度成正相关,并可提高其毛茶精制率。其中春茶的产量与芽长、芽重及芽数均有关,而冬茶则与茶芽的数目关系最为明显。经由元素分析发现,成熟叶片中的氮素会因茶菁生长而降低,尤以最上层10公分的叶层可减少15-20%的氮;茶菁生长时,是有能力吸引靠近组织的养分移入,因此平时培养健康的叶层,成为茶菁生产的保障。茶业改良场建议,春、冬茶生产期,茶树的叶层最好能保持20公分以上的厚度。

茶既为常绿作物,根群也必终年吸收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虽然吸肥效率呈现季节上的差异,不过由于茶树必须依照吾人在经济生产上最合理的生长模式生长,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竞争力,所以先规划出地区最理想之生长模式之后,再进行施肥管理的后续补强作业,方有较大的实质意义。不过无论如何,茶树仍需肥料生长,施肥作业也不能停顿,因此本章节虽暂不做任合何施肥量与施肥期之建议,但仍对施肥通则与理由加以解释。

虽然施肥的方法能影响肥料施用的效益,但一旦肥料进入土壤后,各元素主要是藉溶于水后才进行纵、横向之移动,雨水或灌溉水是上项动力的主要来源。肥料采撒施方式时,必须经过雨水不均,甚至流失的考验,所以施肥效果较难估算,埋入或少量多施是较能确保肥效的方法。 一般氮肥溶解的速度较快,与土壤的结合性较小,所以移动性也大,很容易在短期内发生肥效;磷肥与土壤的结合性大,易被固定,所以最好藉由深耕方式,也就是物理力量来移近根群;钾肥则在两者之间。故每两年做一次茶园翻土是有相当大的意义。由于氮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高,所以除非少量多施,经由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氮素,仍是土壤最稳定的氮素来源。

有机质能提供茶树生长的好处甚多,但农友常忽视有机质分解释出氮的速度缓慢,且为其重要特性之一。加上目前尚有不少农友毫无一般等量氮素的有机肥价钱是化肥的7-12倍概念,并存在以肥料价钱来估算肥效,而非以氮含量来换算肥效的习惯,常造成单用等价的有机肥后,茶菁发生缺氮之案例,故需在此加以说明。有机质含量达60%以上的有机肥料,刚开始释出氮肥的量虽稍高,但整体的释出时间却往往长达一年以上,因此若单施有机肥料,除非换算的氮量足,否则很难满足茶菁生长时的大量需求,必须藉重化肥做临时性的补充,所以介于二者间的合理化施肥较易为农友所采纳。

唯前述茶芽萌发生长表现主靠树体原养分的蓄积量,施肥的功能除提供本次茶菁生长所需的部分需求外,最重要的还是在逐渐补足本次由树体移入茶菁的养分亏损,如此方能防止基部叶层脱落,减弱树势,并贮备下一、二次茶菁生长所需。所以即使施用速效性的化肥,也往往需在3-6个月后,才能展现其最大的施肥效益,更遑论缓效性之有机肥。此点又可由二水茶及冬茶生产期易造成基部叶片脱落高峰,且手采茶园较机采茶园与叶层厚度大者较小者落叶量小得到旁证。此也为为何农友们不断尝试不同种类、品牌与用量的肥料后,依然难以获得稳定及普遍性结果之原因,因为问题的重心仍是在树体本身的状况,肥料的效益是长远的,但极易为不同的茶园管理作业所掩盖。所以今后应加强叶层厚度管理与肥效时间差的概念。

由表一得知,茶树是重氮肥之作物,需要钾、镁,但较不喜磷、钙。由于化肥的成分固定,吾人可依茶园之状况,挑选适宜比率的化肥,详见茶业改良场茶园推荐施肥手册;但长期施用化肥,是有可能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有机质肥料与茶树同为生物体而来,含有生物所需的各种元素,所以又称全效性肥料;唯在茶树较不喜磷、钙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含骨粉、血、鸟粪、鱼虾等动物性有机肥料,以免磷、钙等元素于土壤中累积过多。

由于市售有机肥之品牌甚多,为防止不肖业者将不洁之资材,尤为遭工业废弃物污染后的资材甚至污泥混入有机肥中,宜选择政府登记有案并推广之有机质肥料,因为政府均对其加以抽检与规范,成为农友的保障;农友切记勿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以防遭受重金属污染。施肥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论施肥多辛苦,但施错了,决难从土中收回。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选购重点:<认清厂牌及政府核案的肥料证号,注明元素比率,确定肥料腐熟完全且不具高温,不具杂质,含水量适中。若嫌有机肥费用太高,以栽种绿肥就地翻耕的方式,也可以增加茶园有机质。唯切记,绿肥生长是会从土壤中吸取大量养分,造成土壤暂时性贫瘠,故需配合化肥施用;且绿肥生长不可高过茶棚面,以免因遮阴,造成茶树落叶与病虫害滋生。栽种绿肥宜先衡量农闲的自家人力,以免耽误茶园正常作业。另近年以农产加工废弃物,诸如苡芢壳、花生壳等厚厚的铺设土面

最后肥料倒底要施在那里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施肥的目的是供给茶树生长所需,而非杂草生长或单纯的流失、挥发与土壤固定用。故园主必须在自身茶园中寻找根系的分布,以为未来精准施肥做准备。茶树多以扦插或压条方式繁殖,但扦插苗或压条苗主根不发达而形成侧根群,成木后根群一般多在土表十到四十公分内,以覆碗形状分布。虽然品种间会因土壤深浅、地势与耕作习惯的不同,而调整其根群的分布。但基本上茶树的根群可分成,上浮的细密根群,以吸收养分及感应温度来促进生长;至于下沉的根群,则以发挥吸收水分,渡过旱季的功能来保命。

基本上,茶树扦插苗的根群是以横向生长为主,故幼木期根系往横向发展力量较大;但成木后,茶树必须经常接受耕牦、采摘与修剪,且整体蒸散量扩大,故向下的力量加大。又茶树的根系在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土壤坡度的影响,当根系在水平发展受阻后,才会向深处发展,不过力量会相对减弱。所以种在等高线小平台

茶树的栽培管理


绍兴市是全国栽培管理重点茶叶产区,全市茶区广阔,茶叶生产是全市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在茶区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保证茶树鲜叶的优质、高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绍兴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绍兴市经济特产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腾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茶园建设、茶树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及冻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绍兴市行政区域。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1767-89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GB9194-88茶尺蠖防治GB7172-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GB7173-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8321.2-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8321.5-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3、新茶园建设3.1选址3.1.1宜选择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缓坡地,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在3500度以上。3.1.2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3.1.3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3.1.4新开垦的结构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种植绿肥以改良土壤。3.2园地的规划与设计 园地的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防护林的设置等。总的要求是,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便于茶园管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3.2.1土地规划 为便于操作、管理,园地划分为若干个片、块,若园地面积较大或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作业区进一步划分为片、块。3.2.2道路网设置 园地设置用于运输和茶园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作业区、茶厂和园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宽4-5米。支道是划区片的分界线,用于交通运输,路面宽2.5-3米。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道路。路面宽1-1.5米。梯式茶园每隔若干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直步道。3.2.3排灌系统设置3.2.3.1隔离沟。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深0.50米、宽0.60米,沟壁为60°倾斜的隔离沟。3.2.3.2排灌蓄水沟。平地茶园在步道二侧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二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沟,沟宽0.20-0.30米、深0.20米。横沟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积蓄雨水。3.2.3.3蓄水池。每1.5-2公顷茶园建一容积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3.2.4防护林设置 根据风向及地势在茶园周围、主要道路及沟渠两旁或山坡顶上种植防护林。3.3园地开垦3.3.1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缓坡地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 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0.50米,并清除柴根、杂物。复垦深度0.25-0.30米。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缓坡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修筑宽幅梯田。3.3.2坡度1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等宽梯地,然后开垦。3.3.3坡地修筑成梯式茶园的,梯面宽按下式确定:梯面宽(米)=种植行数×行距(米)+0.6(米)3.4茶树种植3.4.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绍兴市茶区气候条件的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良种和其它优质、高产、经济性状好的品种。3.4.2选用的茶苗应符合GB-11767-89规定的要求。茶苗规格基本一致。3.4.3茶苗移栽时期:早春期2月,或晚秋11月。3.4.4定植密度:3.4.4.1单条植:行距1.50米,丛距0.3米,每丛种植2-3株。每公顷用茶苗4.5-6.0万株3.4.4.2双条植:大行距1.50米,小行距0.4米、丛距0.30米,每丛种植茶苗2株,每公顷用茶苗7.0-7.5万株3.4.5基肥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依种植密度沿茶行开种植沟,宽0.30米,深0.50米。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单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25-40吨,复合肥1.0吨左右。双条植茶园每公顷施栏肥50-60吨,复合肥1.0-1.5吨。施肥后覆土,并将其平整,盖土离地面约0.15-0.20米。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3.4.6茶苗定植 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即浇足“定根水”,最后再覆一层松土至茶苗根颈处。种植结束后,在茶行间铺上稻草、麦草等覆盖物,并在茶苗旁插上芒萁等遮荫。3.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内这段时间的管理。3.5.1抗旱保苗:在夏秋季节,视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间铺草、浅耕保水、灌溉等办法进行抗旱。3.5.2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对茶苗安全的除草剂除去杂草。3.5.3间苗补苗,栽后进行定期检查,若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齐。3.5.4肥水管理,种植后约1个月,当新根发生时,应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时间施一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4、茶园管理4.1茶树修剪4.1.1定型修剪4.1.1.1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和经台刈后重新抽枝的茶树。4.1.1.2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幼龄茶园,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用整枝剪剪去离地0.12-0.15米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在离地0.25-0.30米处用篱剪剪去,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0-0.15米处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进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0.10米,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台刈茶园,当枝条生长到0.35米以上时,在当年秋季11月份或翌年早春2月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前先疏去过多的枝条,每丛茶树只留30个枝条,修剪时高度为离地面0.25-0.30米,之后每年在前次剪口处提高0.10米修剪。定型修剪均要求剪口光滑。4.1.2轻修剪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4.1.2.1轻修剪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间可在春茶前(2月底至3月初)或春茶后(5月中、下旬)。冬季不会受冻害的茶区,亦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修剪。4.1.2.2修剪方法: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部0.03-0.05米的枝叶。4.1.3深修剪 当茶树经连年采摘,树冠增高,树冠面上形成“鸡爪枝”,茶树育芽能力减弱,萌发的茶叶瘦小,对夹叶增多,这时应进行深修剪改造树冠。4.1.3.1深修剪以剪去“鸡爪枝”为适度,一般修剪深度为0.10-0.15米,机采茶园剪去0.15-0.20米。4.1.3.2深修剪可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4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主要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及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粗壮的茶树。4.1.4.1视茶树长势情况将茶树地上部分剪去1/3-1/2。重新培养树冠。4.1.4.2修剪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5台刈 当茶树树势十分衰老,粗老枝干及枯枝多、生长势弱时,采用台刈方法进行树冠改造。4.1.5.1台刈时,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0.05-0.10米处全部刈去,重新培养树冠。台刈切口要平滑、倾斜。4.1.5.2台刈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4.1.5.3台刈后,视实际情况,要做好深耕改土、增施肥料,加强病虫防治等工作,同时在培养树冠时,要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逐步过渡到正常投产。4.2土壤改良与管理4.2.1深耕改土4.2.1.1每年或隔年一次,在秋茶结束后茶树根系活动旺盛时进行。4.2.1.2用机械或人工在茶行两侧深耕,深度0.20-0.30米。平缓坡地茶园和阔幅梯式茶园,行中间可略深,树冠下应略浅,梯地单行种植的茶园在上侧深耕。4.2.2浅耕4.2.2.1浅耕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在0.05-0.10米。4.2.2.2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4.2.2.3除上述三次基本的浅耕外,还可根据所在茶园的土壤板结情况、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浅耕。4.2.3除草。杂草较多时要及时锄铲除草,或用除草剂除草。在茶苗期除草,除草剂不能喷洒在茶苗上;幼龄茶树根周围杂草用手工拔除。4.2.4铺草在高温干旱或寒冷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于茶行间铺草。草层厚0.10-0.15米。4.3茶园施肥4.3.1肥料有机肥一般有塘泥、豆饼、菜饼、禽畜栏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4.3.2施肥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4.3.3需肥诊断 维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0余种之多,但其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若茶树得到的这几种营养元素不足,则表现为缺素症状。茶树缺氮症状:生长缓慢,叶张变薄,叶子变小,叶色发黄,驻芽出现早,对夹叶大量增加,叶片提早脱落。茶树缺磷症状:生长迟缓,叶片出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根变为褐色,显得枯燥而脆弱;老叶显暗绿色,渐渐失去光泽,最后变为枯黄并脱落。茶树缺钾症状:生长缓慢、落叶增加,鸡爪枝增多,老叶变脆易折断。叶缘焦灼、叶片卷曲,大量诱发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老叶脱落后嫩叶出现病症。这些缺素症状,与病害、药害、肥害、湿害及旱害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诊断时除目诊外,必要时还应和叶片、土壤的化学诊断配合进行。4.3.4施肥时期4.3.4.1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施入。4.3.4.2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4.3.4.3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期施4.3.4.4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10-11月施入。4.3.5施肥量及各期分配4.3.5.1幼龄茶园,施肥应氮、磷、钾并重,年用量如下:1-2年生,每公顷施纯氮35-75公斤,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1:1:1。3-4年生,每公顷施纯氮75-10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5:1.55-6年生,每公顷施纯氮100-15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4.3.5.2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参照产量确定。干茶产量在3000公斤/公顷以下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用纯氮10-12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3000公斤/公顷以上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茶施纯氮15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为4:1:1~1.5,生产红茶时要增加磷、钾肥用量。4.3.5.3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必要时亦可作追肥应用。 4.3.5.4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为30-40:60-70,茶叶单产高的茶园,追肥比重高于单产低的茶园。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为40:30:30。4.3.6施肥方法4.3.6.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茶行两侧开条沟,施基肥时开沟深0.20-0.30米,施追肥开沟深0.10米,施入肥料后覆土。4.3.6.2根外追肥,作为根际施肥的辅助措施。当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一、二叶开展时,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4.4.茶园水分管理4.4.1在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70-80%,空气相对湿度80-90%4.4.2应经常维修和保养茶园排灌蓄水系统。4.4.3旱害预防4.4.3.1易干旱地块在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横水沟。4.4.3.2幼龄茶园,采取浅耕、培土护蔸、追施肥料、种植绿肥、清除杂草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蓄水分。4.4.3.3成龄茶园采取深翻改土、铺草、浅耕等措施,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散发。4.4.3.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进行灌溉。一般而言,高温季节,连续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叶出现轻度萎凋时进行灌溉。4.4.4湿害预防低洼积水地块,开设排水沟,使地面径流不能在低洼处滞留。4.5冻害防治4.5.1冻害预防4.5.1.1新建茶园宜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4.5.1.2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层;或将留叶时期定在春末夏初,以成叶越冬;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4.5.1.3晚霜冻预防可在晚霜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蓬面;或在气温降至2℃左右时熏烟驱霜。4.5.2受冻后的护理4.5.2.1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4.5.2.2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追肥。4.5.2.3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4.6病虫防治4.6.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4.6.2防治方法4.6.2.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的传入和蔓延。4.6.2.2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多次及时采摘;进行修剪改造;中耕除草,翻耕培土。4.6.2.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应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4.6.2.4物理及机械防治,对茶树害虫进行捕杀,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异性诱集等。4.6.2.5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对病、虫进行防治。4.6.3化学防治要求4.6.3.1开展预测预报,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地块,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4.6.3.2选用对口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不得应用茶园禁用农药。4.6.3.3在多种虫害发生时,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4.6.3.4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间隔期内不得采摘茶叶。4.6.3.5秋茶结束后用石硫合剂封园。4.6.4主要病虫防治方法见下表病虫名称防治方法假眼小绿叶蝉一、清除茶园杂草;二、及时分批采茶;三、在越冬成虫产卵前期及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选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喷药时应同时喷叶面、叶背及杂草。茶叶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一、及时分批多次采茶。二、秋季将枯枝落叶清理出茶园,秋末进行修剪的亦应将剪下枝条清理出去。三、加强水分管理,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四、在发生高峰之前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喹硫磷800-1000倍液、20%双甲脒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和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喷杀。黑刺粉虱一、做好茶园管理工作,通过修剪疏枝、松土、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二、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末期和成虫盛发期,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0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进行喷治。蚧类(主要有长白蚧,角蜡蚧,红蜡蚧,茶梨蚧等)一、加强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二、被害严重、树势衰弱的茶园进行台刈更新,同时加强肥培及化学防治。三、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进行防治,可选用25%亚胺硫磷、50%马拉硫磷800倍液,25%扑虱灵1000倍液喷治。秋茶结束后可喷用10-15倍松酯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茶蚜一、分批多次采茶。二、人工摘除虫梢。三、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灭蚜。四、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喷治,发生不普遍时可采取挑治。茶毛虫一、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或结合田间操作随时摘除虫群。二、在化蛹末期中耕培土、消灭虫蛹。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四、在幼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喷杀。蓑蛾类一、人工摘除虫囊。二、在幼龄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10%天王星15000-20000倍液喷治,喷药时应将护囊喷湿。茶芽枯病一、选用抗病良种。二、春茶期间实行早采、勤采。三、春茶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再喷药一次。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一、及时分批采茶。二、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三、在春季发病前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治。茶煤病一、适时修剪,加强肥培,增强树势。二、准确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和蚜虫等虫害。三、在封园后或早春用1%石灰波尔多液喷治。 茶苗根结线虫病一、选择无茶苗根结线虫的地块建立苗圃。二、销毁病株,防止病苗扩散。三、茶苗种植前,深翻土壤,将线虫翻至表土层曝晒。四、用二溴氯丙烷进行土壤消毒。五、增施肥料,提高茶苗抗病力。4.7茶叶采摘4.7.1采摘应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嫩度的要求按标准进行。4.7.2采摘同批鲜叶要求匀度好,净度高。4.7.3手工采茶4.7.3.1采用提手采,掐采的采摘手法,不应使用捋,抓等手法采茶。4.7.3.2采制名优绿茶的茶园,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个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为开采适期。采制大宗红、绿茶的茶园,当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标准为开采适期。4.7.3.3应分批多次采茶,不应采齐大茶。4.7.3.4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均应选择适当时期适量留叶,幼龄茶树宜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成年茶园则以采为主,采养结合。4.7.4机械采茶4.7.4.1采摘大宗红、绿茶,当符合采摘标准新梢达60-80%时为机采适期。4.7.4.2机采批次,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1次,秋茶2-3次。4.7..4.3长期机采后,当叶层厚度小于0.1米时,应在秋季留轮新梢不采或留大叶采。 4.7.4.4机采茶园,每年春季应采用机械进行轻修剪,每次机采后7天左右进行一次掸剪,剪去树冠面突出的枝条。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8735.html

上一篇:江华毛尖功效

下一篇:大红袍会影响睡眠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