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制茶技术——小种红茶制造

2020-11-09

小种红茶制造

小种红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有纯松烟香和滋味醇厚的品质特征。这是由于它制造工艺独特的缘故。小种红茶除包括一般工夫红茶的全部工序外,尚有与乌龙茶相似的过红锅(杀青)的特殊处理。现将其工艺技术介绍如下。

(1)萎凋

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小种红茶主产区—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一般采用室内加温萎凋。桐木关一带的加温萎凋又叫焙青,各地初制厂都有专门焙青用的“青楼”.青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青席”。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处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一(本身路)

加温萎凋时,首先在楼下烧松柴明火。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烧火时必须把松柴摆成“T”字形,或在四周和中间各放一堆。待室温升到25℃时,把鲜叶均匀地摊放在青席上,每平方米大约摊2.5公斤,厚3厘米,翻抖时先用竹扫帚将萎凋叶扫拢成堆,然后用手翻动,并抖散水汽,使失水均匀,但需轻翻,以免叶子损伤而成“死青,’(红青)。晴天翻动一次,雨天翻2-3次,整个过程1.5小时至2小时。

日光萎调,视阳光的强弱与鲜叶本身是“晴天青”或“雨天青”而定,晴天青可厚摊,而雨天青需薄摊,一般摊叶厚度为2.5-3公分。其方法是在空地铺上青席,将鲜叶均匀撒在青席上,萎凋过程中翻动一次,历时约1小时。为使萎凋均匀,在日光萎凋一段时期后,移至室内进行“凉青”,其效果更佳。

萎凋的适度标志是鲜叶失去原有光泽,叶质变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并散发出特有清香。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

(2)揉捻

本世纪初,小种红茶系用脚揉。在室内靠墙壁处用泥土筑一长方形土炕,宽约70厘米,靠墙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呈30-50度斜面,中间挖成相当于锅径大小的圆洞,一列2-5个,将铁锅镶列在圆洞中,在壁上设一横木,高与胸平。将已萎凋适度的茶坯倒入锅中,厚约10厘米,双手握住横木,两足在锅中用力揉转,先轻慢尔后重快。至茶汁外溢时,进行解块,抖散茶团,再行揉捻,反复2-3次,至芽叶紧卷成条,茶汁粘腻,稍带香味即可。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每揉到深夜。

50年代后改用小型揉捻机揉捻,侮机装叶约10公斤,揉机转速每分钟为50转,全程揉时为50分钟左右,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加压,中间下机解块一次,揉至茶条紧卷,茶汁溢出,粘于茶表为度。

(3)发酵

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发酵时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或木箱内,上盖麻布或厚布,并用力压紧,置于火炉灶边或烘青楼上加温,约经6-8小时,待有8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味并带清香,即可取出过红锅.若天气晴朗,气温稍高,可将揉捻适度的茶坯装在青篮中,篮的四周装叶稍高,中间稍低,便于通气,上盖湿布以保温增湿,在篮中进行发酵。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三(圆身路)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四(轻身路)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五(末茶处理)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六(片茶处理)

(4)锅炒

小种红茶的锅炒又叫“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它的作用在于钝化酶促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达到茶汤红亮,滋味浓厚,并蒸发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的物质,保持香气甜纯的目的。其方法为,当锅温达200℃时(白天看锅底灰白,晚上显微红)投入发酵叶1-1.5公斤,双手翻炒,动作敏捷,采用“两摸一抖”的炒制手法,约2-3分钟后,发酵叶变软烫手时即可起锅。炒制技术要求较严,如“过红锅”时间过长,失水过多易焦叶,同时茶坯复揉时易碎,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起锅时动作要快,以免烧焦茶坯,影响品质。每炒3-5锅需磨锅一次,以除去粘结锅底的茶汁,避免烟焦气味:

(5)复揉

茶坯经过炒锅之后,茶条有所回松,必须复揉,以再紧茶条,增进部分细胞的破损。其方法是,将过红锅的炒叶趁热置于揉捻机内,揉8-10分钟,待条索紧结即可下机进行烘焙。

(6)烘焙

将复揉茶坯均匀抖散薄摊于水筛上,每筛2 -2.5公斤,厚1-2厘米。将水筛放在青楼的吊架上,下烧松柴明火,开始火温要高,保持室温在80℃左右,约经3小时后茶条紧缩,有刺手感,则降低火温,扑灭部分松柴明火,使火小烟大,让茶坯吸附松烟,造成小种红茶的松烟香味。一般是一次干燥不翻动,烘干时间为6-7小时,待茶叶手捏成末,松烟香气浓烈即可。

(7)筛分拣剔

筛分一般采用1至4号筛,分出1至4号茶,簸掉轻片和粉末,按各筛次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即可。

(8)复焙匀堆

将拣剔后的净茶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复火温度宜稍低,使茶叶在筛制拣剔中所吸水分再行散发,并重熏松烟,增进小种红茶的特殊香味。

经复火的各号茶叶,分层堆上,由纵面耙下,装入蔑篓或带塑麻袋之中,即可出售。

小种红茶的精制,筛、抖、扇、拣、烘之繁简,可因毛茶品质而异,其方法与工夫红茶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小编推荐

小种红茶制造


小种红茶制造

小种红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有纯松烟香和滋味醇厚的品质特征。这是由于它制造工艺独特的缘故。小种红茶除包括一般工夫红茶的全部工序外,尚有与乌龙茶相似的过红锅(杀青)的特殊处理。现将其工艺技术介绍如下。

(1)萎凋

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小种红茶主产区—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一般采用室内加温萎凋。桐木关一带的加温萎凋又叫焙青,各地初制厂都有专门焙青用的“青楼”.青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青席”。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处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一(本身路)

加温萎凋时,首先在楼下烧松柴明火。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烧火时必须把松柴摆成“T”字形,或在四周和中间各放一堆。待室温升到25℃时,把鲜叶均匀地摊放在青席上,每平方米大约摊2.5公斤,厚3厘米,翻抖时先用竹扫帚将萎凋叶扫拢成堆,然后用手翻动,并抖散水汽,使失水均匀,但需轻翻,以免叶子损伤而成“死青,’(红青)。晴天翻动一次,雨天翻2-3次,整个过程1.5小时至2小时。

日光萎调,视阳光的强弱与鲜叶本身是“晴天青”或“雨天青”而定,晴天青可厚摊,而雨天青需薄摊,一般摊叶厚度为2.5-3公分。其方法是在空地铺上青席,将鲜叶均匀撒在青席上,萎凋过程中翻动一次,历时约1小时。为使萎凋均匀,在日光萎凋一段时期后,移至室内进行“凉青”,其效果更佳。

萎凋的适度标志是鲜叶失去原有光泽,叶质变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并散发出特有清香。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

(2)揉捻

本世纪初,小种红茶系用脚揉。在室内靠墙壁处用泥土筑一长方形土炕,宽约70厘米,靠墙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呈30-50度斜面,中间挖成相当于锅径大小的圆洞,一列2-5个,将铁锅镶列在圆洞中,在壁上设一横木,高与胸平。将已萎凋适度的茶坯倒入锅中,厚约10厘米,双手握住横木,两足在锅中用力揉转,先轻慢尔后重快。至茶汁外溢时,进行解块,抖散茶团,再行揉捻,反复2-3次,至芽叶紧卷成条,茶汁粘腻,稍带香味即可。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每揉到深夜。

50年代后改用小型揉捻机揉捻,侮机装叶约10公斤,揉机转速每分钟为50转,全程揉时为50分钟左右,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加压,中间下机解块一次,揉至茶条紧卷,茶汁溢出,粘于茶表为度。

(3)发酵

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发酵时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或木箱内,上盖麻布或厚布,并用力压紧,置于火炉灶边或烘青楼上加温,约经6-8小时,待有8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味并带清香,即可取出过红锅.若天气晴朗,气温稍高,可将揉捻适度的茶坯装在青篮中,篮的四周装叶稍高,中间稍低,便于通气,上盖湿布以保温增湿,在篮中进行发酵。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三(圆身路)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四(轻身路)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五(末茶处理)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六(片茶处理)

(4)锅炒

小种红茶的锅炒又叫“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它的作用在于钝化酶促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达到茶汤红亮,滋味浓厚,并蒸发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的物质,保持香气甜纯的目的。其方法为,当锅温达200℃时(白天看锅底灰白,晚上显微红)投入发酵叶1-1.5公斤,双手翻炒,动作敏捷,采用“两摸一抖”的炒制手法,约2-3分钟后,发酵叶变软烫手时即可起锅。炒制技术要求较严,如“过红锅”时间过长,失水过多易焦叶,同时茶坯复揉时易碎,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起锅时动作要快,以免烧焦茶坯,影响品质。每炒3-5锅需磨锅一次,以除去粘结锅底的茶汁,避免烟焦气味:

(5)复揉

茶坯经过炒锅之后,茶条有所回松,必须复揉,以再紧茶条,增进部分细胞的破损。其方法是,将过红锅的炒叶趁热置于揉捻机内,揉8-10分钟,待条索紧结即可下机进行烘焙。

(6)烘焙

将复揉茶坯均匀抖散薄摊于水筛上,每筛2 -2.5公斤,厚1-2厘米。将水筛放在青楼的吊架上,下烧松柴明火,开始火温要高,保持室温在80℃左右,约经3小时后茶条紧缩,有刺手感,则降低火温,扑灭部分松柴明火,使火小烟大,让茶坯吸附松烟,造成小种红茶的松烟香味。一般是一次干燥不翻动,烘干时间为6-7小时,待茶叶手捏成末,松烟香气浓烈即可。

(7)筛分拣剔

筛分一般采用1至4号筛,分出1至4号茶,簸掉轻片和粉末,按各筛次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即可。

(8)复焙匀堆

将拣剔后的净茶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复火温度宜稍低,使茶叶在筛制拣剔中所吸水分再行散发,并重熏松烟,增进小种红茶的特殊香味。

经复火的各号茶叶,分层堆上,由纵面耙下,装入蔑篓或带塑麻袋之中,即可出售。

小种红茶的精制,筛、抖、扇、拣、烘之繁简,可因毛茶品质而异,其方法与工夫红茶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制茶技术——红茶制造工艺


红茶制造工艺

我国的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它们的制法,大同小异,都有羡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其中小种红茶有乌龙茶的过红锅(杀青)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

我国的红茶制造,基本分初制与精制两道工序,广大茶区的茶农一般只生产毛茶,送售国家收购,再由国营精制广集中进行精制加工拼配出口。

现将三种红茶的制法,简单介绍如下。

1.工夫红茶制造

工夫红茶制造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初制分鲜叶验收和管理、萎稠、揉捻、发酵及干燥。制成红条茶后,送售精制厂,经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装等工序制成工夫茶成品。工艺复杂,费时费工,技术性强,工夫红茶也因此得名。

(1)条形红茶的初制

①鲜叶验收与管理鲜叶的品质由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方面决定,鲜叶的验收即根据上述四方面决定鲜叶的价格进行收购。

鲜叶的嫩度:嫩度是衡量鲜叶品质的重要因子,是评定鲜叶等级的主要指标,它将决定毛茶的等级。一般细嫩的鲜叶,叶质肥厚柔软,制成毛茶条,索紧细锋苗好,色择纯润。细嫩鲜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纤维素少,制成毛茶内质汤色较亮,香味浓爽醇厚,叶底红匀艳亮。粗老的鲜叶,纤维素含量高,含梗量多,叶张粗硬,外形条索空松,色泽枯花,内质香味平和带粗淡,叶底硬暗。

鲜叶的匀度:匀度是指同批鲜叶老嫩的均匀程度。鲜叶老嫩的均匀对加工的影响甚大,直接影响毛茶的品质。

红茶要求鲜叶老嫩均匀一致。但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父子茶”、甚至“祖孙茶”.红茶要求一芽二、三叶作为原料,若老嫩不匀,有一芽二叶,也有一芽四、五叶,或三叶开面的新梢,制成毛茶,老嫩混杂,亦不便于初精制加工;也常见雨水叶、露水叶和晴天采的无表面水的鲜叶相互混杂;也有的品种不一,肥厚的持嫩性强的品种与瘦薄的易老化的品种鲜叶互相掺和等,这些都是匀度差的体现。特别是老嫩的棍杂,会给初制带来很大困难。

嫩叶在加工中萎凋失水慢,揉捻易成紧条,锋苗好,发酵易红变;老叶失水快,同一时间揉捻不易成条,多碎片而形成红朴黄片,发酵不易变色,造成毛茶叶底有青张暗片,干燥时由于老嫩不匀而造成含水量不一,干湿不匀等现象.造成毛茶的匀净度差,使精制加工复杂化。

做到鲜叶匀度一致,就要求茶场有严格的采摘制度和管理制度,按照标准采摘方法,提供老嫩一致、品种相近的鲜叶,为提高毛茶品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鲜叶的净度:净度是指鲜叶内的夹杂物的情况。鲜叶中的夹杂物分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两种。茶类杂物有茶籽、花蕾、幼果、枯病叶、隔年老叶:老梗等;非茶类夹杂物有虫尸、杂草、泥砂、铁器及易夹入鲜叶中的其他植物的落叶等。茶类夹杂物影响毛茶的净度,非茶类夹杂物除影响毛茶净度外,有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卫生品质,有的硬质的铁石夹杂物还将损坏制茶机械。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保证鲜叶的纯净。

鲜叶的鲜度:鲜度是衡量鲜叶新鲜程度的指标。从茶树上采摘的离体鲜叶,要及时送至初制厂,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能紧压,不能造成机械损伤。鲜叶存放过久,运输中踩压,会使鲜叶发生红变,或造成温度升高而握沤,将严重地损害品质,有的甚至成为劣变原料而失去加工价值。

鲜叶进厂后,根据其嫩度、匀度、净度和鲜度,评定鲜叶的等级和品质的优次,为加工奠定物质基础。

进厂验收的鲜叶,要加强管理。根据我国初制厂的加工能力和水平,每年春、夏茶季都有一个鲜叶进厂的高峰期,在一段不太长的期间内,当天进厂的鲜叶要隔天甚至三、四天后才能加工,因而茶厂的鲜叶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离体鲜叶在一定的时间内生命还在继续,同化作用(即光合作用)因水分和养分的缺少而逐步终止,异化作用(即呼吸作用)还在继续进行,分解大于合成,鲜叶逐渐失去生命力,由于呼吸作用不断进行的结果,导致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糖类分解,高聚物的分解放出大量的热能,如不及时散热,叶温升高,易沤坏鲜叶。加之鲜叶中的各种微生物的繁衍,发热鲜叶将变馊、变酸、变臭,乃至完全失去加工饮用的价值。

评级验收的鲜叶要薄摊,摊青间要通风良好,阴凉清洁,嫩叶摊叶厚度为15-20厘米,老叶摊叶厚度为20-25厘米。雨水、露水叶要另行摊放,厚度更宜薄。并要经常检查有无发热现象,如有温升现象应立即翻拌散热,翻拌亦忌过勤,动作要轻,不应损伤鲜叶。有的初制厂采用贮青槽贮青。在贮青间开地槽,槽上置通气的铜板,板上摊叶,摊叶厚度可至1米。由槽内吹送阴凉潮湿的冷风,可将叶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热气随时驱散,保持鲜叶较好的鲜度,同时节省摊青间的面积,降低劳动强度。采用贮青槽贮青,每立方米能贮存100公斤的鲜叶,贮青时间可达两天。

②萎凋 萎凋是指将进厂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

萎凋的目的,其一是蒸发部分水分,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其二是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内含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红茶色香味的特定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

鲜叶在萎凋中随着表面水分的快速散失,细胞汁的浓度增加,原生质中的水分缓慢外渗蒸发,萎叶失水速度变慢,待原生质逐步失去亲水性而凝固变性,细胞生命进入临界期,原生质中的束缚水逐步释放,成为游离状,失水速度又加速,使萎凋叶失水呈快一慢一快的趋势。在这一失水过程中,茶叶细胞中的酶活性有所改变,茶多酚类物质有所氧化,叶绿素有部分因水分的散失而产生结构上的变化而降低,糖类物质发生水解,蛋白质也有小部分的分解,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等。然而这种缓慢的化学变化则给后续揉捻工序奠定了物质理化变化的基础。

倘若使用不萎凋鲜叶制红茶,或使用快速的失水只有物理变化的萎凋叶制红茶,其结果都不能达到高品质的红茶,因而萎凋过程中水分散失的物理变化及一定萎凋时间的化学变化,两者均不能缺少,否则将不能取得红茶高的品质水平。

工夫红茶的萎凋程度,一般是以萎凋叶的含水量为指标,结合叶象的变化,色泽及萎叶的香气判断其适宜程度。在大生产中,萎凋分为重萎凋、中度萎凋和轻萎凋三种:经试验,重萎凋的含水量一般为56~58%,中度萎稠含水量为60%左右,轻萎凋含水量为62-64%。重萎凋的毛茶条索紧细,香味稍淡,汤色及叶底色泽稍浅暗。轻萎凋的毛茶条索稍松扁多片,但香味较鲜醇,汤色叶底色泽较鲜艳。中度萎凋居中。适度萎凋一般掌握含水量为60-62%,此时叶片柔软,摩擦叶片无响声,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茎折不断,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无焦边焦尖现象,并且有清香。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又分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50年代前,我国农村大多数采用室外日光萎凋,后建立的集体茶厂、国营茶厂多采用室内自然萎凋。60年代以来,随着制茶机械化的发展,大多数初制厂均采用萎凋槽加温萎凋。

室外日光萎凋只能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情况下进行。有时在树荫下进行萎凋,也称为荫蔽萎凋。在上午10时前及下午15时后的阳光下,薄摊于“三砂”(由石灰、黄泥、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和拍平的晒坪)或水泥地上,晒青30分钟,收回萎凋叶放在荫凉通风处摊放1-2小时。待萎凋适度,即行揉捻。日光萎凋的萎叶,常有一种特殊的花香,但进程快,难于掌握,往往因摊晒过度产生焦尖、焦边及红变现象,而造成品质低次。

室内自然萎凋是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架上进行萎凋。萎凋架每架分8-12层,每层间距约20厘米,每层铺设一竹蔑织成的萎凋帘,帘的面积一般为1.5平方米,要求每平方米摊叶0.5-0.6公斤。萎凋过程要经常检查,及时注意萎凋的均匀程度。一般情况是上、下层温度不一,上层帘高1-2℃,门窗处通风较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8542.html

上一篇:凤凰单丛茶的制作工艺及原理

下一篇: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区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