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迷帝古茶园:这里的茶 皇帝都着迷

2020-11-02
新抚镇原来是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茶叶。而这里也产贡茶,起先称作米地茶,后因皇帝着迷,所以更名为迷帝茶。

迷帝古茶园位于界牌村米地,共300亩,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北京,皇帝赐旨“瑞贡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贡,直到咸丰年间因战乱衰败。

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据普洱市茶业局生物产业科科长赵思伟说,解放后,历经大跃进、文革、95年大力发展烤烟等运动与事情,古茶树砍了三四回,从清朝算起已经被砍了四五回。

围绕古茶园,周边开始种植茶树。据说迷帝普洱茶苦味明显,但是先苦后甘、清冽爽口,茶香又带有少许兰香,令人着迷。

cY316.com延伸阅读

墨江五大古茶山之——迷帝贡茶古茶山


上期我们介绍了《须立贡茶古茶山》,这些继续为大家介绍迷帝贡茶古茶山的地理位置、茶山历史、主要产地、古树现状和茶质特色。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这里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界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园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荣获金奖:现在迷帝皇家古茶原料都来自那几棵古茶树,并严格等级划分,不与其它茶叶拼配,工艺也是传统的普洱茶青饼制作工艺,与200多年前皇帝喝到的贡品茶几乎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民间电视斗茶大赛中,该茶荣获生茶类的金奖,一时间名声鹊起,成为普洱市有名的礼品茶。

茶膏,为什么连古代皇帝都为它疯狂?


在《简述茶膏千年史读懂过往的兴起与没落》一文中,我们知道了茶膏在过去的大起大落,感叹一种文化在流传过程中的曲折变迁,不如再来听听那些鲜为人道的小故事,看看在古人眼中的茶膏的模样。

茶圣眼中的茶膏

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尽管当时的茶膏并不是现在这样独立存在,但从“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畏流其膏”等描述来看,茶膏成为了当时鉴别好茶的一个参考。茶圣认为,应挤压出茶汁形成膏状物并保留附在茶叶表面,使得茶的表面看起来光泽、有细腻的皱纹状,这样才是最好的饼茶。

学者眼中的茶膏

不仅是茶圣,北宋的蔡襄在《茶录》中也指出“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其中的“珍膏”就是茶膏。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油膏其面”的做法就像破坏了一饼茶,但是古人似乎很热衷于将茶膏作为饼茶的陪衬,或者更应该说,茶膏使饼茶的价值提升了一个高度,这样一想,也还是挺有趣的。

不过北宋另一位茶学者陶谷倒是更关注已经成为独立产品的两款茶膏,“玉蝉膏”和“缕金耐重儿”,还将其纳入自己的著作《茗荈录》之中。

皇帝眼中的茶膏

宋代饮茶风盛行,举国上下热衷于茶品,帝王之中嗜茶者也有不少,当中以宋徽宗赵佶最甚,还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书中有一段描写到茶膏的,大致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就是宋代好茶的代表,茶膏的存在对饼茶好坏的评判已经列为标准了。

看过了在茶圣、学者、皇帝眼中的茶膏,从这几个典故中,小编感受到了茶膏在古人心中的分量,而且与现在相比,古时的茶膏似乎显得更为神秘和珍贵。不知道你读过以后又感受到了什么,对茶膏的好奇有没有又多了一点?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留意后续的介绍哦。 

班盆古茶园


在勐混乡与布朗山的交接地带,有一片古茶园。

它与老班章比邻而居,紧密相连,在前几年,因为没有名气,这里的茶是作为“拼配调味料”出现的。

在拼配茶中,只要加入一点点,就足以改变整饼茶的品质,将其与较差的原料拼配后香气更足,口感更好。

班盆古树茶园,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和茶树树龄与老班章无二,只是平均海拔比老班章低100米左右,在1700米上下。

如此相近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班盆与班章茶的相似。

老班章是普洱茶中的霸王。

很多人愿意用霸气来形容老班章,因为它的茶味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劲度和力度,茶气很足,刚烈醇香,并来去直接,爽快明了,一杯喝下,感觉全身都通泰舒畅起来。

正是这样的霸气,才让很多人爱上了老班章,让老班章稳坐“茶王”的宝座。

伴君之侧的班盆,拥有相同的强烈的山野气韵,茶气比起老班章来说毫不示弱,由于树龄大,海拔高,光照时间长,生态环境优越,赋予了班盆古树茶灵动的个性,在茶气与班章十分相似的情况下,又多了一分内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班盆因其优良的品质,近几年渐渐有了名气,原本的茶中“调味料”变成了抢手货,爱茶人趋之若鹜,价格也不断上涨。

但若把班盆的价格与班章相比,最高也只达到其四分之一,在名寨名山中,班盆是性价比十分高的了,值得茶友们去品鉴和收藏。

在我们之前做的七子小饼中,老班章的价格偏高,很多茶友说茶虽好,但日常品饮有点太奢侈了,于是我们有了将班盆也压制成小饼的想法,以满足茶友们的日常饮茶需要。

班盆出产的茶,品质足具班章茶区气韵风格,茶汤滋味清甜柔顺、清香。外形条索油亮、肥大显毫茶气强劲、生津快韵味回绕时间极长,存放几年后,明显汤色变橙黄带橙红,香气更足。

干茶叶形匀整,外形条索油亮,肥大显毫。

刚入口时微苦涩,但很快就能化开,生津回甘的速度十分的快,山野气韵,喉韵明显,花蜜香浓,经久耐泡,齿颊留香。

茶汤滋味清甜柔顺,清香,茶气强劲、味稍显苦,回甘持久、生津很快、韵味回绕时间极长。

叶底条索油亮分明,肥大显毫,茶气强劲,芽头尽显,柔韧有弹性。

好茶,就是价格没有泡沫,入口时能带来惊喜的茶。耐得住时间的打磨,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最重要的是——适口,被大多数茶友认可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山乡玉华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玉华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大山乡(有资料也称:玉化),地处大山乡西边,距大山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7公里。东邻大山,南毗纸厂,西接明朗,北与勐汞接壤。辖玉泉寺、龙塘沟、设腰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3户,有乡村人口3721人,其中农业人口3721人,劳动力22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88人。

人文特征: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园介绍:玉华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滋味描述:汤色黄而通透,滋味纯正,茶味韵厚、饱满,回甜好,茶气霸气,口感顺滑,苦涩轻,有很明显的大树茶的特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亚练乡平掌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平掌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30公里,距离镇12.00公里,国土面积14.37平方公里,海拔1710.00米,年平均气温16.80℃,年降水量1340.00毫米,耕地7678.00亩,其中人均耕地3.05亩;有林地18263.00亩。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21户,有乡村人口2160人,其中农业人口2160人,劳动力11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3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9.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

茶园环境:永德镇平掌村,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县境气候属南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的立体气候特征。平掌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6.5度,雨季5-9月。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距今有6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

茶品描述:亚练乡平掌古茶园,所产新茶色绿,叶面隆起,叶背绒毛多,短粗肥壮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

小景谷茶区古茶园的特点


景谷盆地是茶树最古老的生长区之一,1978年在景谷芒线发现我国唯一的宽叶木兰化石,距今3540万年,是公认的现代茶树的祖先。景谷县是乔木老树茶分布较多的县之一,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老茶园。而景谷(小景谷)的古茶园又是最多的。

从数量,树龄,茶树的生态状况,茶质等综合因素考虑,小景谷茶区可以列在前矛。小景谷茶区的古茶园有以下特点:

第一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高。其中文东村委会的大中山村、陡坡脚村;文山村委会的苦竹山村(也叫金竹山)、大箐村、山背后村;文杏村委会的早荞地村、梅子箐村;老营盘村委会的柏毛箐村、丫口村;景谷乡的黄荞地村、九台坡村;文联村委会的大荒地村的古茶园单片茶林面积大,自然生长环境非常好。据历史记载:民国时小景谷街每年交易茶数量超过500吨。现在由于茶树分到农户自产自销,难有确却统计,但据专门在小景谷收购茶叶的茶商估计,仅春茶可能就有400吨以上。

第二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成乔木状自然生长几乎没经过矮化。

第三树龄较长。小景谷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第四茶质较好。无工业远离交通干线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及传统的加工工艺影响,小景谷茶区的茶质较好。

第五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茶树的问题,茶山上近年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绝大部分都种大白茶,大白茶每千克价格比老树茶高出近20元,不合算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勐板乡忙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相信普洱茶“江湖”中的朋友对“临沧四小龙”都略有耳闻吧!当然,此处称“龙”并非人,而是产茶的地名;四小龙中,勐库茶以冰岛茶独占鳌头,大雪山(邦马大雪山)紧随其后;其次邦东昔归在东,永德忙肺在西!此四茶各有千秋,爱者多如过江之卿。

忙肺茶地处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而永德县是,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忙肺古茶园位于勐板乡的忙肺村,海拔约一千八百多米,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五百毫米。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忙肺茶,是纯天然的、无污染食品。忙肺茶,云南大叶种茶之一,于1980年经省级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命名,并经省级审定为优良茶树群体品种。

地理位置: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坐落于彩云之南、波涛汹涌的怒江山麓,这里古树参天,终年云雾缭绕。典型的立体气候、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无与伦比的生长环境。由于忙肺茶品质优良,被云南省茶科所评为省级优良品种,命名为“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

种茶历史:永德县种茶、饮茶和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始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永德茶叶产业经过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时断时续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582亩,据民国税收资料统计;产量已达4500多担。解放后,全县茶叶产业由于在国家边销区、云南省红茶基地和临沧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等政策扶持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县已有茶园面积175223亩,采摘面积175223亩,其中:古茶茶园面积142223亩,有高优生态茶园33000亩;已建成有机茶园9778亩;茶叶产量8541吨,实现农业产值1.55亿元。茶区主要分布于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小勐统镇、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亚练乡、乌木龙乡和大雪山乡等地。共有种茶农户52000户,涉茶人口23万人。茶树群体品种主要有忙肺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鸣凤山大叶种、紫青茶等,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清水3号、凤9号等,已知茶树品种12个和1个变种,其中紫青茶是永德特有的茶树品种。

茶园介绍:忙肺茶是永德县著名的古树茶成片生长的村落,以盛产忙肺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该地位于云南省临沧世界产茶大县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是忙肺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全村527户,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足、湿度大,乔木茶地3600亩。忙肺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自然条件优越,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应茶树生长,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品特征: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喝一口满口清香,喝一杯目清气爽,回甘生精,荡气回肠,神情振奋。懂忙肺茶的人都说:到永德不喝忙肺茶等于吃肉不放盐没味,遗憾!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放牛场村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班卡乡,地处班卡乡东北边,距班卡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79公里。东邻大雪山乡的大炉厂村,南邻本乡的放马场村,西邻本乡的尖山村,北邻永康镇的忙笼村。

人文介绍:放牛场古茶园位于永德县班卡乡放牛场村,属于山区。放牛场村,海拔1910.00米,年平均气温15.60℃,年降水量1444.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422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9亩;有林地13700.0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92户,有乡村人口2472人,其中农业人口2472人,劳动力13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2.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

茶园介绍: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布高较密,叶长椭圆型,叶平均长约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茶品特点: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所产古茶树滋味饱满富足,水路变换莫测,气韵绵长,茶香悠扬,汤色杏黄通透,滋味协调,微有苦涩,入喉有香气停留,喉韵舒爽!叶底油润,鲜活灵动,耐泡度高!非常受台湾及香港地区茶友青睐!

古茶园——窥见普洱茶的故事


普洱茶,名重天下。随着时间的累积,和对普洱茶的逐步着迷,茶客们会有众多疑问萦绕心间,如本款普洱茶的生长环境究竟是个什么状态?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口感的差异化?

茶,南方之嘉木,是关于一片树叶的故事。而古茶园、古茶树,则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它证明了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

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据悉,云南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区。保存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和珍贵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据统计,云南省古茶园面积大约有100多万亩,其中较为连片的古茶园大约有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他茶区有少量分布。其生长年限都在百年以上,许多稀有古茶树,其生长年限已在千年以上。

在时间长史的回溯中,普洱茶古茶园历经岁月的轮转,数年如一日战战兢兢的出产普洱茶青,在各自的角落独自静寂的绽放着美丽。如同当地勤劳勇敢、朴实无华而意志坚韧的人们一样,在世事变化、历史沧桑中展示出了超拔的生命毅力和精神。

当产区价值信仰逐步被茶界赋予重任时,古茶园本身所蕴含的丰富而巨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也不断地彰显出来,成为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出养一方人情。如同人的性情一般,因着各茶园区域位置、降水等客观条件的差异,茶青也展现各自的品性。让我们借由身临其境的漫步在古茶园或是徜徉在相关的文字描述中,一同来窥见普洱茶的故事。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雪山乡曼来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曼来自然村,隶属于临沧永德县大雪山乡曼来村委会,属于坝区。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地处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1.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德县县城166公里。东邻勐旨村,南邻南汀河,西邻大岩房,北邻保护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芭蕉雾露、曼来、大寨、苦竹棚、马鹿山、嘎哪、高寨半坡等7个自然村。

环境气候:大雪山乡属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立体气候突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曼来茶山属大雪山茶区,位于大雪山乡、乌木龙乡交接带。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山海拔平均在2100米。

茶园简介:这个茶区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树树围在40厘米以上株数有25—30万株,树围在80—200厘米以上的株数达5—10万株,茶树特征;茶树第一层分支较高,约-4-7米。树冠半开无规则,老叶子暗绿色且光亮,芽孢红绿镶嵌,无绒毛,芽肥大。永德大雪山曼来古茶园为云南大叶乔木型古茶,该茶园地分布在海拔2100米高山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气温15.7度,雨季为5—9月。

茶品特征:曼来古茶条索黑绿结紧,油润显豪,叶片肥硕,有蜜香,野韵十足,汤色金黄通透,油润有光,滋味鲜爽,香气高扬,苦味重而回甘好,生津明显,叶底柔韧,叶张完整,有冷杯香!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乌木龙乡小邦贵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小帮贵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菖蒲塘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菖蒲村委会边,距离菖蒲塘村委会1公里,距离乌木龙乡10公里。国土面积1.61平方公里,海拔200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329.70毫米,适宜种植茶、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367亩,其中人均耕地1.29亩;有林地1418.20亩。

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7户,有乡村人口285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131人。该村以族为主(是彝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族214人,其他民族71人。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人,占人口总数的0.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9人,参合率87%;享受低保24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人,劳动力15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2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泡核桃、养殖业等等,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核桃为主。目前正在发展茶叶、泡核桃特色产业。

小帮贵古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800多亩。海拔大约有1900米,年降水量1700毫米,平均气温17.1度。距今大约有7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脉12-14对。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德党镇勐贡鸣凤山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临沧永德是茶叶的原生地其中一个,是历史的著名茶区,凤鸣山大叶种原产于永德县明朗岩岸山凤鸣山村,素以“茶气强足,香气特别”而驰名于世。

临沧永德是具有茶叶种植和利用的悠久历史的著名茶区,也是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地带,鸣凤山位于永德县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这里不仅是著名的古茶园,还是国家级名优品种“鸣凤山大叶种”的家,鸣凤山茶以其茶气强足,香气独特而驰名于世,加之当地少数民族丰富的茶饮茶俗,是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普洱茶珍品。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鸣凤山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为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采用茶籽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有800亩,该茶园地处19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是党梨山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地,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茶园四周森林主要分布有松树,西南桦等树种。

鸣凤山古树茶特点鲜明,口感清润,但茶气极足,温柔韵味外,另具一种阳刚之美。干茶显毫富光泽,茶汤晶莹透亮。香气清新馥郁,杯香强烈持久,口感清润,但茶气足,生津快且明显,回韵甘香绵长,经久耐泡,气足韵远。特有永德茶区“外柔内刚”的茶性。鸣凤山茶成为当之无愧的云南茶珍品。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迷帝古茶园:这里的茶 皇帝都着迷》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迷帝古茶园:这里的茶 皇帝都着迷》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迷帝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6914.html

上一篇:冰茶铁观音冷泡法,让你的夏日清爽到极致

下一篇:云南滇红怎么泡 2020云南滇红怎么泡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