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国茶文化敬茶礼仪知识

2020-10-16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茶文化敬茶礼仪知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中国茶文化敬茶礼仪知识”相关知识!

中国敬茶礼仪知识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总之,敬茶是国人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小编推荐

中国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1形成与发展

形成于唐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极为鼎盛的时代,其时国家空前统一,交通发达,结束了之前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南方与北方、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使南北方之间经常性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可能。这样的社会条件也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六朝以后,饮茶之风已经在南方兴起,社会上饮茶的人逐渐增多。进入唐朝以后,饮茶风尚很快从产茶的南方扩展到不产茶的北方以及西北边远地区。中国具有4000多年饮茶的历史,迄至唐代才有真正的大发展,确切地说,是在唐中期以后,茶事活动才达到空前规模。唐人陆羽在其《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国朝,即指唐朝。《茶经》成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属唐朝中期。茶兴盛于唐朝中期这一说法已为世人所接受。

茶文化

兴盛于宋

中国茶史上历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贡茶的发展与宫廷中的嗜茶风气是分不开的。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了一部《大观茶论》,流传后世。与宫廷饮茶相适应的是当时市民的饮茶之风,宋代饮茶已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又有了明显的变化,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包括炙茶、碾罗、候汤、点茶等一整套程序。宋代点茶用饼茶,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罗筛过。茶粉越细越好,所以要求茶罗十分细密。在点茶之前,要用开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点茶时,先将适量茶粉放入茶盏,点泡一些沸水,将茶粉调和成清状,然后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沸。点泡后,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能较长时间凝住杯盏内壁不动,才算点泡出一杯好茶。并且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当时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点茶以茶粉作为原料,再用沸水点冲,所以饮用时要连茶粉带水一起喝下。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结果发展到从城市到乡村,皇室贵族、文人、僧侣、百姓无不点茶。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我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在由于产贡茶而文明于世的唐代建州茶乡,新茶制成后,茶农们为了评比新茶品序而进行比赛活动。到了宋代,这种活动传播开来,时间也不再限于采制新茶之时,参加者也不限于茶农,目的也不限于评比茶叶的品第,而更重视评比斗茶者点汤、击沸技艺的高低。斗茶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最后综合评定味、香、色。

过渡于元

元代作为从宋代到明代的过渡期,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茶饮方式走向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自蒙古族入主中原后,蒙古人对茶的接触机会也多了起来。受中原饮茶之风的影响,饮茶的习惯也逐渐被蒙古人所接受。但是,唐宋时期人们饮茶时加入葱、姜、盐等调料与茶混煮的习惯,到了元代逐渐被摈弃,采用更为简单的清饮方式。

变革于明

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茶的品饮方式也走向简单化,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明代饮茶方式发生了如此巨大变革与大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1391年10月14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除饼茶,改贡叶茶。这种做法是朱元璋从体察民情,减轻农民负担来考虑的,但却促进了到了后来,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明朝的宁王朱权进一步改革了传统的茶具和茶艺,他在《茶谱》一书中明确提出:茶饮要崇新改易,这主要体现在对于点茶、煎汤的具体要求比起宋人繁琐的程序来更简单更容易掌握。

2特点与功能

特点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中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功能

满足功能

茶文化的满足功能主要表现在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不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如刘贞亮的茶之十德大部分说明了茶文化的满足功能。

改造教育功能

茶文化是有益进步的文化,能化人心,进而化社会,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陶冶情操,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特殊的租用。如以茶养性、以茶表德等。

渗透功能

茶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及各个艺术种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社交会友、诗词画舞、旅游建筑等。

组织向心功能

通过对茶文化的认同,以茶为纽带,可以把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民族的人团结起来,建立有宗旨的团体组织或活动。如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人联谊会等。

3宗教与茶文化

儒家与茶

生于山野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头脑清醒,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茶对于儒家来说也是一剂改造社会,教化社会的良方,因为茶本清洁之物,儒家学说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茶可以养廉,赋予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秦汉之际的茶虽已在西南地区流行,但依据当时文献记载来看,发现茶最多的用途是药用。从司马相如到王褒等人,无不把茶作为药物饮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之际,以茶养廉的典故频频出现,也就是说,儒学思想依附于茶这一媒介,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强大的发挥。此后的中国文化史上以茶交友,以茶雅志,以茶助廉之风一直贯穿着。儒家把中庸和仁礼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主张通过饮茶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通过饮茶可以自省、省人,以此来加强彼此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反观我们的茶文化,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茶事活动中,无不体现和的思想。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道家与茶

道家对养性与养气很重视,把它们看得比养身还重要,认为只有养性为本,养身为辅,才是真正的养生目的。由于茶的自然功效很多,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清心,五能修身,道家认为茶乃草中英,食之可以祛疾养生;道家主张静修,而茶是清灵之物,通过饮茶能使自己的静修得到提高,于是茶成了道家修行时的必需之物。道家品茶主要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曾写过一部《遵生八笺》,书中专门提到品茶对养生的作用。明代顾元庆《茶谱》也曾引用《梦余录》记载一则小故事,说是在大中三年,东京(即今洛阳)有一位一百三十岁的僧人,看上去体健气壮,宣宗就问僧人长寿的秘方,僧人回答说是由于长期喝茶的缘故。

佛教与茶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当时在西南的四川一带已有饮茶的记载,传说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还是四川雅安甘露寺祖师吴理真。到了两晋、南北朝之际,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时也是茶文化的萌发期,茶已在许多士大夫特别是南渡的士大夫之间流行,并且有以茶养廉,以茶祭祀的习俗。茶也在这时开始进入佛教僧侣的圈子,陆羽在《茶经》中多次引述了两晋和南朝时僧侣饮用茶叶的史料。其中引录的《释道该说续名人传》称;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

到了唐代,随着茶文化历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期到来,佛教与茶的关系也进一步密切,并且在唐代茶文化传播及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封演写的《封氏闻见记》所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佛教的另一个重要宗派密宗,也与茶有着密切的关系。密教在唐代开元盛世时由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从印度传到中国的,密教修的是即身成佛的秘密禅,一切修法都可说是供养法。而茶成为最佳供品之一,一开始就与密教修供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唐代的历史上有几次大型的皇帝赐茶给高僧大德的记载,如金刚智忌辰之时,曾举行千僧供,玄宗就赐茶一百一十串,以供斋用。当大兴善寺文殊阁上梁时,唐代宗曾敕赐千僧饭,赏上梁赤钱二百贯,蒸饼二千颗,胡饼二千枚,茶二百串。贞元六年(公元760年)入宫的惠果大师,在长生殿为国持念七十余日,回去时被赐绢三十匹,茶二十串。到贞元十四年(公摘768年),惠果入内道场,又获赐绢一匹,茶十串。据说惠果常以所赐之茶换购丹青原料画曼荼罗,可见唐代皇帝即以赐茶供养作为供佛施僧的高级礼遇。

中国茶文化之“敬”茶礼仪的含义


中国茶文化之“敬”的含义很多种,包括:敬茶,尊敬,就是喝茶中的各种礼节统称“敬”,有谦卑,恭敬的含义!中国茶茶文化的涵养内涵代表着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不愧是大国文化!

中国茶文化中的敬茶礼节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中国现代茶文化中的敬茶礼节

1、礼节:礼仪节度。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

2、礼貌: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3、仪式: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4、仪表: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

中国现代社交茶文化中关于“敬”礼仪的表现

可分为语言类礼仪、身体语言类礼仪、饰物类礼仪、酒宴类礼仪。

1、语言类“敬”礼仪: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

2、饰物类“敬”礼仪:由服饰、化装美容等代表的礼仪;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3、酒宴类“敬”礼仪:通过设宴喝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礼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国敬茶礼在婚礼茶道中的意义

在中国,客人来,敬茶时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礼仪。这是展示尊重的重要方式。在婚礼上敬茶礼,这种行为是为了表达对父母多年来的爱和关怀的尊重和感激。

婚礼中的敬茶礼在中国茶道中含义:它是纯洁,稳定和生育的象征。茶的纯洁意味着爱是纯洁和高尚的,茶的稳定代表着忠诚的爱,茶的肥力意味着这对新人将有很多孩子。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指茶的制备方法,茶的制作设备以及中国茶的消费场合。中国人有一种说法,柴,米,油,盐,酱,醋和茶是生活的七大必需品。在中国古代,饮茶在人们中间很普遍。中国茶文化与西方或日本人观察到的不同。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物质和精神内涵。自唐代以来,茶的精神影响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存在,有助于塑造中国诗歌,书画,书法,宗教和医学的风格。千百年来

品种

中国茶叶可分为六个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砖茶)。

绿茶

绿茶是由茶树的叶子制成的,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极少的氧化。绿茶已成为各种饮料,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和化妆品中使用的提取物的原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绿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和医学研究,以确定其长期声称的健康益处的程度,一些证据表明,普通绿茶饮用者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低,某些类型的癌症。龙井(杭州),碧罗春(江苏)和黄山毛峰(安徽)是中国最着名的绿茶品种之一。

红茶

最早的红茶是由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茶农发明的。在中国,红茶是后发酵茶的常用分类。有各种各样的红茶叶,其中,祁门红茶(安徽)和滇红(云南)享有世界闻名,远近闻名。另外两种着名的红茶叶品种,即功夫茶和小叶茶,以其香气而闻名。最初从中国引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叶也享有盛名。

乌龙茶

乌龙茶只能在中国发现,是中国主要的茶叶品种之一。乌龙茶种植的主要地方是福建,广东和台外。近年来见证了四川和湖南的乌龙茶生产。乌龙茶在广东,福建,香港和澳门有市场,并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武夷岩茶(福建)被誉为最好的乌龙茶。饮用乌龙茶具有许多药效,如减少脂肪含量和减肥。

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度氧化的茶叶,主要在中国种植和收获,主要在福建和浙江省。白茶原产于福鼎县,有着大约200年的历史。喝白茶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黄茶

黄茶通常意味着与绿茶类似地加工的特殊茶,但干燥阶段较慢,允许潮湿的茶叶静置并变黄。茶通常具有非常黄绿色的外观和与白茶和绿茶不同的气味。黄茶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有益,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肥胖。黄茶含有丰富的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有效预防食道癌。此外,85%以上的天然物质可以保留在黄茶叶中,有效预防癌症,杀菌和消炎。所有这些功能都是其他品种的茶叶永远无法比拟的。

黑茶(砖茶)

黑茶是中国生产的各种后发酵茶。后发酵是一种茶叶生产方式,其中茶叶在干燥和卷起后经历微生物发酵过程。黑茶主要种植在四川,云南,湖北和湖南省。用于制作黑茶的原始茶叶是粗制的,并且将基础茶卷起来,润湿并放入堆中干燥。在地理品种方面,黑茶可分为四种,即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和湖北黑茶。

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喝茶?

在中国古代,茶是一种健康饮品,在人们中间很受欢迎。在现代,为什么中国人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仍然喜欢喝茶?

当茶在中国古代首次制作时,它被视为珍贵的东西。它当时在贵族中很受欢迎。随着茶叶种植的普及,它开始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喝茶因此成为中国人的习惯。在古代,茶叶也被用于交流目的,用于弥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中国人民的日常谈话中,他们通常会说“过来喝一杯茶”作为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喝茶可以产生很多药效。作为一种草药,已知茶具有分解作用,有助于减少脂肪和降低血压。随着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些人喜欢收集茶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拍卖市场上价格过高的茶叶。收集茶作为一件艺术品代表了人们的文化追求。

中国茶文化-茶马古道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文化方面和历史。在过去,它通过从普洱市和西双版纳义乌开始的茶马径运输,一直延伸到西藏拉萨,覆盖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等地。作为连接中国和南亚的重要贸易路线,茶马小道使茶叶从西藏到尼泊尔和印度的运输成为可能。

中国茶文化:泡茶中的礼仪(8要素)


饮茶作为一项爱好的话,没有多大要求,随时随地,任何条件都可以进行。泡茶如若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了。泡茶中的礼仪提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内涵!以下介绍泡茶中的文化礼仪:

礼仪1、茶台要简:指台面上除了茶具,尽量减少无关的器具。

泡茶是一份功夫活,须得用心吃茶,太多繁杂会影响我们品茗的心情。

礼仪2、茶器要洁:茶具要清洁无渍。

茶是追求口感的东西,稍有不洁,都会影响茶的韵味。

礼仪3、身要正:冲泡饮茶时身形要端正。

中医上讲究气,喝茶也有那么点小讲究,喝茶冲茶时身要正,这样才能保证气息通畅。俗话说“站如钟,坐如松”,这些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礼仪4、心要净:没有杂念,一心侍茶。

上篇我们说的“忙冗”,就是说心要静,这个“净”不仅仅是静下心,更是说要心无杂念。

礼仪5、气要和:身心合一。

这里说的和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这个很难做到,也不好评判,我们姑且做到心平气和就足够了。

礼仪6、茶水要静:刚烧开的不沸腾的水。

刚烧开的水还在沸腾,不适合立刻泡茶,应该等水“静”下来,否则倒水时不好把握度量。

礼仪7、手要稳:手要稳定,不能抖动。

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冲泡时手抖,像食堂大妈一样,一勺多一勺少,度量不好把握,势必泡不出好茶来。

礼仪8、讲话声要平:不可大声喧哗。

泡茶饮茶是一项高雅的东西,是我们所说的茶道,既然是“道”,那必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悟,大声喧哗则意境全无。

中国茶文化知识:饮茶习俗


茶是中国知识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几千年来茶馆一直是学者和思想家聚集在一起进行对话和思想交流的地方。茶道仪式以优化其美学品质的方式供应茶,这是一种向亲人表达热情好客或敬畏的方式。虽然不同类型的茶在该国的不同地区是首选,但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传统的主食。一句古老的谚语甚至指出,茶是开始新的一天的七大必需品之一,还有柴,米,油,盐,酱和醋。饮茶文化是一种简单,健康,经济实惠的乐趣,任何对中国语言,对文化或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酿造一杯茶来开始探索它。

中国茶文化:茶饮习俗茶是尊重的象征

在中国社会,年轻一代通过提供一杯茶总是表现出对老一辈的尊重。邀请他们的长辈去餐馆喝茶是节日的传统活动。在过去,较低级别的人向较高级别的人提供茶。今天,随着中国社会变得更加自由,有时父母可能会为孩子们倒一杯茶,或者老板甚至可能会为餐馆的下属倒茶。然而,较低级别的人不应指望较高级别的人在正式场合为他或她提供茶。

茶常用于家庭聚会

当儿女因工作或结婚而离家时,他们可能很少有时间探望父母,父母也很少会见到他们的孙子。因此,去餐馆喝茶成为家庭聚会的重要活动。每个星期天,中国餐馆都很拥挤,特别是当人们庆祝节日时。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家庭观念。

为别人倒茶,敬茶表示道歉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为他们倒茶,敬茶向他人道歉。例如,向父母提供茶的儿童是遗憾和屈服的标志。

茶用于婚礼当天对长辈的感谢

在传统的中国婚姻的仪式,无论是新娘和新郎跪在父母面前,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茶。这是表达感激之情的最虔诚的方式。在他们的父母面前,这对已婚夫妇的做法是说:“谢谢你带我们来。现在我们结婚了。我们欠你一切。”父母通常会喝一小部分茶,然后给他们一个红包,这象征着好运。另一个变种是新娘向新郎的父母提供茶,象征着她将成为后者家庭的一部分。

在婚礼当天茶的用处

期间的茶道也是双方互相见面的一种手段。由于中国家庭可以相当延伸,并且可能有一两百人,因此在求爱时完全有可能没有被介绍给某人。在老一辈人中尤其如此,在这一代人中,族长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妻子而且并非所有家庭成员总是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在茶道期间,这对夫妇将向所有家庭成员提供茶,并通过他们的官方头衔称呼他们。喝茶象征着接受家庭,同时拒绝喝酒,象征着对婚礼的反对,这是闻所未闻的,因为它会导致失去“面子”。老一辈人会给婚姻夫妇一个红色信封,而这对夫妇可能会给未婚的年轻人提供红包。

茶通常被用作一种方式来欢迎客人进入家中,促进对话,并在饭后消化食物。但要了解茶文化在中国心态中的根深蒂固,就必须了解其背后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之最


在茶叶领域上,中国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是我们今天该学习的地方。以下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茶学专着。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着。《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的茶事活动。《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克殷,巴、蜀以茶等物纳贡。茶市记载的最早文献。东汉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的文字,时公元59年。此前,成都周围的彭山、新津、仁寿、井研、眉山一带已有茶市。卖茶汤(粥)的最早记载。《汉魏六朝百三十家三家集》闻南方有蜀妪,作荼粥卖之。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日本。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西晋左思的诗《娇女》是最早提到饮茶的诗。同代还有张载《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最早的以茶代酒。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最完备的茶叶科研教育体系。自《茶经》问世至今,我国十分重视茶叶的理论研究。现在我国有9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叶专业,在校学生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有两所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茶叶科研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

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中国茶文化——茶道


茶对中国人来说是西方人的咖啡。在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喝茶。它实际上是制作茶,欣赏茶,闻茶,喝茶和品尝茶的组合。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的茶艺主要集中在五大要素,即茶叶,水,时间,茶具和饮用背景。对中国人来说,茶并不能满足人们口渴的欲望。这是一种为人们提供欣赏机会的艺术。中国的茶文化有一些原则可循。就像餐桌礼仪一样,我们可以称之为茶礼仪。我们对新茶,纯净水,干净的茶具,新鲜空气以及有礼貌和有共同兴趣的人说“是”。我们拒绝喝茶,不是新鲜的,肮脏的空气,可怕的茶具和礼貌不好的人。很遗憾,在与不礼貌的人交往时,喝上好茶,并没有分享同样的兴趣。

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茶道让人们有机会品尝和欣赏茶的美景。喝茶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培养人的品德和滋养自然的艺术或手段。“一般来说,中国茶道的基本四大精神是荣誉,美丽,和谐和尊重,这意味着要尊重你周围的一切。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追求和谐,尊重人与生命。这四种基本精神也被认为是中国人的性格。

有趣的是,它没有明确的定义。应该感受和理解茶道的精神,而不是被告知。一百个人可能对茶道有一百个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价值。俗话说月亮反映在千河之中,但反射彼此不同。

事实上,定义茶道是浪费时间。定义茶道的意义是限制茶饮者的想象力和神秘感。有人认为,茶道的意义是从忙碌的生活中休息一下,在悲伤中寻求快乐。有人认为茶道是喝茶的方法和意境。你心中的茶道是什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3902.html

上一篇:皇茶祭天祀祖仪式

下一篇:秋茶好还是春茶好?秋茶和春茶的区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