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新老茶的鉴别

2020-10-1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老茶的鉴别”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叶分为春季茶、夏季茶、秋季茶,不同季节的茶在色泽、品质、香气、干燥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同。

刚采摘下来的茶叶,放置在半年以上,就称之为陈茶。那么如何区分老茶和新茶呢?下面分享一下经验。

首先是直观的色泽判断,新茶的颜色比较新,老茶的颜色会发暗。稍有些经验,颜色上很容易区分。当然不排除有无良商家会用一些化学的手段使茶叶保持新鲜,这就需要经验才能辨别了。

要看茶的外形,新茶的外形会比较细腻,老茶有些粗糙。

再就是凭借气味判断,新茶的香气比较清新、持久,老茶因为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挥发掉一部分气味,所以会淡一些。

最后是看茶的干燥程度,新茶的水分明显会比老茶充分的多,老茶水分蒸发掉一部分,会更干燥些,将手伸到茶中可以凭感觉试验出是否是新茶。

很多人喜欢喝新茶,尤其喜欢喝新鲜的绿茶,对于肠胃不太好的朋友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新茶对肠胃的刺激很大,建议这些朋友可以选择普洱茶或者红茶等品种。普洱茶的选择也要注意生茶喝熟茶,这两种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普洱生茶性寒会伤胃,普洱熟茶因为发酵过,茶性是温热的,对胃很有好处。

随着饮茶人数的越来越多,市场上假冒伪劣的茶叶也越来越多,所以喜欢茶的朋友一定要睁大眼睛,多多积累经验,谨防上当受骗。

cy316.com编辑推荐

了解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是鉴别老普洱茶的必要前提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私营茶庄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至此普洱茶的生产、贮藏、品饮暂时告一段落。甚至故宫保存的不少普洱茶也被打碎掺入其它茶种消费掉了。在以后的大约四十年里,只有少量的国营茶厂在生产少量普洱茶销往香港等地为国家换取物资、外汇。还有少量用粗老叶片制作的边销茶销往藏区等。中国大陆有一定的普洱茶仓储已近绝迹。由于普洱茶存新茶、喝老茶的传统,因此几十年后由于长期没有存茶,人们已经忘记了历史上还曾经有普洱茶这种东西。1993年当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举办时,普洱茶原产地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什么事真正的普洱茶,对于台湾、香港人带来的老普洱茶感到困惑,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茶留了几年还可以喝吗?甚至到了2000年后都还有茶厂用绿茶或者用绿茶拼晒青茶压制普洱茶。

当21世纪普洱茶逐渐为国人重新认识时,人们才发现那种要存储多年才饮用的普洱茶已经很难寻求到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保存下来的老普洱茶大约有一下几类:

第一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的存茶。由于普洱茶是贵旧不贵新,有存老茶卖的传统,因此香港等地的传统茶庄都有存茶的传统,而且在较长的存储实践中,香港的茶仓也总结了一些存储的经验,因此最多、最好的老普洱茶是在香港。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茶庄的仓储方法有别,加之香港属于高温高湿的地区,香港存出来的老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老茶有跑香霉变的问题,因此香港仓茶的老茶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老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炒作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是原料、制作、存贮。存贮得当的香港仓中有不少品质好、沉香足的老茶,但老茶一但开仓后不注意保存,沉香会很快散去,一般称之为跑香。

一般而言出仓后的老茶如果保存不当,单片的茶饼随意摆放2个月后,沉香就会散失50%以上.成筒的如果随意摆放,沉香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中,有相当数量的会出现甜滑足但沉香不足。

第三类,历史上销到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而保存下来的老茶。这些茶一般会有两个不足,一是原料多为粗老叶,会使汤质滑润感不足,汤薄;二是多为自然存放,跑香较严重。但这类茶有一个优点是存放地方气候干燥,不易受潮,与同样存放在广东、港台地区的自然存放的茶相比这类茶的香气、品质会更好一些,尤其这类茶中有一些用正常茶菁压制而不用粗老叶压制的茶品质会较好。但这类老茶的数量不多。

第四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保存下来的茶样。这些茶样如果放在样品室,长年的跑香和光氧化会使这类茶缺乏沉香而且会有严重的光氧化味,有的书中称为日光臭。如果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会比较好,这类茶的数量不多。

第五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未售出的库存。这种库存的茶由于是自然存放一般会沉香不足。如果仓库湿度大还会有霉味或湿仓味。如果仓库防潮做得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茶。

第六类,普洱茶生产企业当年挑拣出来的粗叶、碎茶,放置库房多年,有的被找到后翻压成了老茶饼。这类茶一般都会香气严重不足,而且很多受过潮。

第七类,山区茶农当年制作后没售出而又没扔掉的晒青毛茶,有人零星收拢后翻压成紧压茶或作为老散茶销售。这类茶跑香和易酶便是通病。

第八类,广东仓储茶。广东仓储的茶大体可以分三类:控制型干仓、自然仓、人为湿仓。广东虽有存茶传统,但大量存茶是近十年的事,广东的人为控制湿度的干仓应该可以存出好茶,但目前这种仓数量不多且存茶时间还不长。自然仓是广东最多的存茶方式,由于广东属于高温高湿地区,自然存放的茶叶跑香是通病,如果存放地方湿度过大还会受潮发酵。如果存放地相对干燥则会有比较好的茶。广东仓储中前些年有湿仓存法,就是用认为增加温度湿度方法让茶加速变化,虽然近年来湿仓存法已被普遍认为是不好的存放方法,湿仓味也被普遍拒绝,但用湿仓法存留下来的茶已有很多,其中还有不少是轻度入湿仓后拿出来退仓的茶。

第九类,人为做旧的老茶。一般用轻度发酵加湿仓存放的方法可以让茶的变化速度加快2至3倍。

鉴别茶饼的方法以色辨以质辨以声辨


自“前丁后蔡”的大、小龙团“争新买宠”后,在宋神宗的熙宁年间,又出了个贾青为福建转运使,那时非常珍贵的御用茶品是密云龙。在《宋稗类钞》的工艺篇中有这样的记载:“然密云龙之出,则二团(指大小龙团茶)少粗,以不能两好也。”这也说明当时为保证密云龙茶的绝对地位,大小龙团的质量不得不退避三舍的情况。

建安在宋代成为贡茶之地后,渐渐有了一种“试茶”风气。因为当时的北苑诸山,官私茶焙之数达1300多家,制茶者造出茶叶来,自然首先要比较一番高下。正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所描绘的:“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后来,由贡茶产地相聚而品评的“试茶”逐渐演变成了全民的“斗茶”风俗。而且,这种由品茶生发成集体裁决茶叶优劣的新事,很快风靡全社会,上至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市井小民,多乐此不疲。

“斗茶”又叫“茗战”“点茶”,宋代斗茶承继的是唐五代之习。因为建安贡品多为饼茶,虽然唐代也有饼茶,但宋人对饼茶质量要求很高,用的都是建安北苑所产的选料,加工也极为精细,斗茶人首先要会辨别饼茶的质量。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总结了鉴别茶饼的方法:一是以色辨,要求茶饼“色萤彻而不驳”;二是以质辨,要求茶饼“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即要求质地密而不松散,拿在手里有一定分量;三是以声辨,要求茶饼“碾之则铿然”。总之茶饼要坚密、干燥、干净,达到上述要求,就“可验其为真品也”。

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一杯好茶有哪些标准?


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一杯好茶有哪些标准?

不管是哪种茶叶都有它自己的品质,也好坏之分,等级之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买茶、还是喝茶,都需要我们对一些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样才不至于买到品质低劣的茶叶。那么究竟怎样鉴别茶叶的好坏呢?一杯好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标准?

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鉴别茶叶的好坏,一般可从两大方面来鉴别:外形和内质。

茶叶鉴别之外形鉴别:主要从茶叶的条索、嫩度、光彩、净度等几方面进行鉴别。

茶叶鉴别之内质审评:主要从茶叶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

由于这两种都是常规的茶叶鉴别方式和方法,每个喝茶人的遇到的情况和感悟不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一杯好茶有哪些标准?

一杯好茶,透露着从种植茶树、采收茶青到加工制作、冲泡茶叶等方面的信息。那么怎样才算一杯好茶呢?有什么样的标准呢?常规意义上的好茶,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好茶的茶叶标准一:汤色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

2、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3、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4、冲泡方法科学。有时冲泡不恰当,会让好茶出现浑浊,比如水温太高,毫多的茶用高冲法等。

好茶的茶叶标准二: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递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好茶的茶叶标准三:无异味、怪味、水味

1、异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2、怪味,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不要听他的鬼话,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喝了对健康不利。

3、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一般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龙井,即使茶汤冲得如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

好茶的茶叶标准四: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叶底鲜活说明:

1、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

2、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

3、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好茶的茶叶标准五:无农残等有害物质

这是好茶的底线。喝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茶的健康本质。坚决抵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茶。

对于喝茶的人来说,掌握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优劣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并非价格越高的茶就越好,但是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喝到品质优越的茶叶,可并非所有的好茶都是用条件和标准去评判,因为再多的标准都抵不过好喝。一杯茶,一杯好茶,对于喝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味!

茶的起源“茶”的发现介绍


茶字最早见于中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中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并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中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总之,当时对茶的提法不下10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茶字字形。在有关汉代官私印章的分韵著录《汉印分韵合编》中,有荼字七钮,字形如下,如图0-1所示。

最后两个荼字的字形显然已向茶字形演变了。而陆羽在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著《茶经》时,在流传着茶的众多称呼的情况下,统一改写成茶字,这是陆羽的一个重大贡献。从此,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一直沿用至今,为炎黄子孙所接受。

茶的起源以及关于茶的传说


山茶科的嫩叶和芽制成的饮料,可以冷饮也可以热饮。中国人喜欢喝热茶,而年轻人和老外好像更喜欢喝冷饮,在采茶是时候,有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四叶的茶叶,这些都是可以采的。其实采茶没有标准,怎么采都是对的。现在很多所谓的茗茶,只采一棵芽,成本高价格贵,但茶叶里的营养成份却并不是最好的。其实营养成份最好的是一芽两叶,便宜又好喝。标准的西湖龙井采一芽一叶,而且要求芽比叶要更长,刚出来的叶子就立刻去采。毛峰属于一芽两叶,乌龙茶一芽四、五叶。

茶叶的起源地在哪里?答案是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的地方,这里是全世界茶的原产地。早年很多人觉得印度是世界上茶的原产地,因为那时候印度茶产量全球最多。八十年代印度比中国开放,外国人到印度比较多,所以见到印度的大茶树就觉得这里肯定是原产地。然而到了89年、90年,争论已经很清楚,印度的茶叶也是来源于中国。有六方面的理由:一、山茶科茶树在中国最多;二、中国的野生大茶树比印度多得多,而且一千多年前就有记载,西双版纳甚至有有一万多亩连片的大茶树,这在世界都是罕见的,印度是不可能有的;三、中国茶树的品种最多;四、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记载最多;五、英语的Tea,欧洲的茶,在植物学分类的名字就是中国茶的意思,这个名字最早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六、茶树的生化成份证明它起源于中国。从时间上说,茶树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至少一百万年,因为曾经在贵州发现过一个超过一百万年的化石,证明那时肯定是有茶树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和利用茶树已经有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本书叫《上下五千年》,从中就能明白:我们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基本上是同步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是中国医药和农业的发明者,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神农的肚子是透明的水晶肚,吃了有毒的东西肠胃就变黑,吃了好的东西肠胃是透明的红色的。有次一天吃了几十种毒药,知道吃了茶叶,这种植物在他肚子里跑来跑去,终于解了毒。这就是所以把神农关于茶的传说。

说起日本人关于茶的起源,可以去翻一下《大英百科全书》关于茶的传说。他们的传说中是这样写的:茶是达摩祖师眼皮变来的,达摩面壁沉思九年,偶睡心中如疾,把眼皮盖下来摁在地上长出一棵茶树,人喝下去可以消睡。达摩是中国佛教最大的一个流派,是禅宗的祖师爷。这个传说比较符合茶的精神。因为我们常说喝茶可以提神,还有一说就是如果睡觉眼皮打架,把眼皮割了就不用睡了。而以茶为药、做菜食用、煮茶菜汤和冲泡品饮是茶经历的四个过程。

茶的传说—藤茶


藤茶

相传在清朝光绪(1875)年间,武夷山下有位叫陈子贺的先生在京城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皇宫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光绪皇帝又十分怕吃药,故此病令光绪皇帝十分烦恼。那一年,陈子贺老师回家乡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先生试品尝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先苦后甘,回味甘凉,咽喉很舒服。联想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皇帝试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奇怪,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而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兴,便降下圣旨,命它为“天子藤茶”。陈老师闻之急奏请皇上:如皇上降旨命它为“天子藤茶”,那百姓谁还敢喝?还是让它回到百姓之中,造福黎民百姓吧。皇上觉得老师的话有道理,于是就降旨命它为“野藤茶”。由此,野藤茶便逐渐在武夷山下流传起来,而且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仍享有盛誉。由于野藤茶揉制烘干后形呈白色,所以,南洋一带又称其为“白茶”。

铁罗汉

铁罗汉,为武夷茶树名。原生长在慧苑岩内鬼洞中,树型壮实,叶长。治病有奇效。

一曰:历史上惠安县有个施集泉茶店,经营武夷岩茶“铁罗汉”最为有名。在1890年--1931年前后惠安县虽发生两次时疫,患者饮用施集泉的铁罗汉茶后,得以痊愈,因有如罗汉菩萨救人济世,故得名。

二曰:西王母幔亭招宴,五百罗汉开怀畅饮,掌管茶的罗汉醉得更深,在途经慧苑坑上空时,将手中茶折断,落在慧苑坑里,被一老农捡回家。罗汉托梦给老农嘱咐他将茶枝栽在坑中,制成茶,能治百病。故命名为铁罗汉。

茶史:茶的发展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西藏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建立健全了科研和教育网络,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和茶业管理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

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3020.html

上一篇:用绿茶粉减肥的方法

下一篇:贡菊和胎菊的区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