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十二雷茶灶赋》

2020-09-30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二雷茶灶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十二雷茶灶赋》”相关知识!

"四明四面兮俱神宫,就中翠谒兮尤清空。大阑峨峨兮称绝险,蜀冈旁峙兮分半峰。其间剡湖则西兮,蓝溪则东峰。回溪转兮非人世,酿为嫩雪兮茸茸。百七日兮寒食过,廿四番兮花信终。二百八十峰兮土膏动,一万八千丈兮云气浓。时则小草兮珠圆,长条兮玉洁,双韭兮挺生,三箐兮秀出,青棂兮吐丹,白附兮结实,插珑松兮篁竿,缠缨珞兮萝阙。彼避世之畸人,各分曹以登眺。盖饱餍而有余,薄烟火以不道,乃有茶仙经营茶灶。爱兹茶山,烟岚窈窕。八精篮兮偃息,登古墓兮踟踌。访旧文兮断碣,吊高僧兮遗书。彼人代兮已远,账宿莽兮成墟。独新牙兮正茁,几弥望兮山居。于是撷之掇之。吹之嘘之,蒸之焙之,祈之摅之,都篮之具于以储之。彼近山之瀑泉,推化安为绝胜。虽然窦之飞湍,拜下风于锦镜。致陆羽之传化,喜孙因之可证。来制良材,以慰幽兴。……。自元初兮经始,历明代兮来驰。怪近世之希逢,致消渴其何恃?既尘鞅之可除,窃山栖以有志。《茶经》一卷,茶寮数事,比邻可睦,那须黄羊活眼,盈瓯司命。是尝媚之不辱,炀之无妨。倘稍存夫本色,为我和以老姜。

cy316.com延伸阅读

汉茶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汉茶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之茶叶,神州发祥,南国嘉木,葳ruí生光;

先民有贤,撷而啜尝,苦而回甘,茗声日响;

时序汉唐,西域通商,茶马互市,华风远扬。

巴蜀胜地,产庶物广,茶根饮源,经适纬当;

金瓯天汉,水绿山苍,云蒸翠岭,雾罩碧嶂;

雨沛温和,地沃墒良,含锌富硒,植茶佳壤;

色秀形美,芽硕叶胖,质润泽显,汁绿汤亮;

香高气鲜,滋醇味爽,登堂入室,雅俗共赏;

抑癌延衰,平压稳糖,涤燥导静,息匀神畅;

和性冶情,养生良方,华夏茗饮,汉茶为上;

着文献艺,问政从商,品评论道,心驰意翔;

聚亲会朋,睦邻友邦,敬迎赠别,情升谊长。

汉中茶叶,周秦贡王,张骞出使,更越西疆;

茶圣陆羽,《茶经》点讲,诗仙太白,诗赋咏唱;

传统产业,源远流长,几经沧桑,茶风不殇;

岁至当今,国泰民康,饮茶保健,崇为时尚;

“汉中仙毫”,天造地藏,茗苑奇葩,茶林独芳;

国饮珍品,仕民同享,中华瑰宝,四海飘香。

关于本文《汉茶赋》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宋·黄庭坚《煎茶赋》


《煎茶赋》

宋·黄庭坚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椀之勋者也。余尝为嗣真瀹茗,因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其余苦则辛螫,甘则底滞。呕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与议。或曰无甚高论,敢问其次。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州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或者又曰:寒中瘠气,莫甚于茶。或济之盐,勾贱破家,滑窍走水,又况鸡苏之与胡麻。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醴,参伊圣之汤液。斮附子如博投,以熬葛仙之垩。去而用盐,去橘而用姜。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贺、靡芜、水苏、甘菊。既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发挥其精神,又益于咀嚼。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乃至中夜不眠,耿耿既作,温齐殊可屡歃。如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则煎,去则就榻,不游轩石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

夕归茶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夕归茶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滚滚红尘,异宝琳琅满目;滔滔浊世,奇珍不胜枚举。人阅历丰,耳闻目睹无限;我见识浅,聊以一物相酬。人有连城之璧,惊魂惹眼,我啜半盏之茗,长趣消忧。盏中何物,夕归之茶。客问此茶何奇,周子故相与语。

澜沧江畔,群山绵延。缅宁之地,有曰夕归。世外桃源,缘陶公而永著,江滨僻地,因古道而略传。胜地各怀珍宝,以缘而遇;原本夕归无异,偏产奇茶。

天来神物,不知其由。所植定地,移无嘉苗。面欲开还塞之山,背摘星揽月之岭;湍急江流涤足,婉转禽歌萦耳;竹木左右扶持,泉江上下浸润。四围松脂之香,竹篁之馥,橄榄之甜,草卉之郁,有风轻重相揉,无风缓急互荡。佐之红土之粘,砾石之烈,辅以深谷之幽,荫翳之凉。百物之菁,竞相赐予,时时不息,化为茶韵。

四时经历,殊为独特。春末夏初,若烘若烤,盼丝雨而无望;夏去秋来,如沐如浴,闭雨幕而难成。偶而雨过日出,则又似蒸似焖;若是雨歇,则烟霏雾荡,如梦如幻。至于冬日,夜雾澄江,厚可千仞,植茶之地,寻常之间不辨面目。夜雾触木,化水于叶,初时滋润,渐聚成珠,盈盈而缀,终成一滴,其声轻柔,隐约可闻。其时寒气凛冽,森然彻骨。正午过后,暖阳慵照,温馨满怀,让人心旷神怡,尘虑远抛。

斯境之殊,世无共也。

采制既成,茶香诱人。煮砾岩之渗泉,沏于瓷杯陶碗,视之碧而透亮,品之香且清洌。气舒骨爽,感腑铭心。习饮成性,渐轻天下之茶。

闻者欣然,周子亦乐。其茶外人少知,周子尚可得也。

关于本文《夕归茶赋》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云南彝族的“雷响茶”茶习惯


云南的彝族人喜欢喝一种叫做“雷响茶”的茶,所谓“雷响茶”是指在冲茶时发出的声响,在他们看来冲茶的声响越大越响亮,就越吉利。

那么这种冲茶时的声响是怎么发出来的呢?这与他们的冲茶习惯有关。在彝族家庭,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火塘上烧开水和烤茶。他们在烧开水的同时,在另一火塘上用瓦罐烘烤茶叶,在茶叶被烤得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些许焦香时,就将另一火塘上烧沸的水,猛地浇在瓦罐里。这时沸水与烧热瓦罐的猛然撞击,伴着突然升腾的水汽,就发出一种声响,有如沉沉的雷声。这样冲泡的茶就是“雷响茶”。“雷响茶”根据冲泡时发出的响声还分为“男儿茶”和“女儿茶”,前者是指冲泡时,在发出响声的同时,从瓦罐里还冲出一些气泡;后者则指只有响声而无气泡飞腾出来。

但在这时茶还不能喝,要在水汽散去后,再用文火慢煮十几分钟,茶水再次煮沸时,就可以斟到茶杯里享用了。这种“雷响茶”,由于茶炒得焦,茶汤颜色较红,并带有焦香味道。彝族人习惯于这种口味,他们有句谚语说:“早起三杯雷响茶,干活一天不觉累。”足见“雷响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是每天都离不开的饮料。

玲珑茶赋 君若好茶,当冠玲珑


玲珑茶赋

罗霄巍巍,清泉潺潺,云海飘浮,雾露弥漫,沐天地之灵气,吸山水之精华,借村姑之巧手,融华夏之文化,育玲珑之神茶,播桂东之盛名。玲珑茶者,王者风范,玉之品质,乃极品也!

玲珑茶兮,其传久矣。明末清初,民多疾苦,幸圣仙之山母,救村民于水火,摘枝头之嫩芽,授制茶之妙法。玲珑茶者,闻之赏心,观之悦目,乃仙茶也!

玲珑茶兮,其形奇矣。形同碎索,状若环钩。窈窕淑女,曼妙身姿。拨纤云而弄巧,着翠裙裹羞颜,佩翠环而生辉,给藤蔓以缠绵。玲珑茶者,细如雀舌,曲似蟠龙,乃贡茶也!

玲珑茶兮,其色秀矣。素毫羞露,玉体茸茸,小家碧玉,欲说还休。一枪舞得新娘笑,两旗争展占先魁。叶如处子朵朵翠,又似娇娘百媚生。玲珑茶者,汤色清澈,叶绿如初,乃和茶也!

玲珑茶兮,其香妙矣。香凝素瓷,芳溢农舍。西施晓妆清芬袭,黛玉抚琴咏相思。空谷佳人来作伴,低呤浅唱易安词。玲珑茶者,香远益清,心旷神怡,乃圣茶也!

玲珑茶兮,其味醇矣。喉咽玉乳,舌留余甘。石涌清泉生态美,茶生峻岭味更甜。华佗采茶来入药,扁鹊品茗笑窗前。玲珑茶者,舒胸补气,益智延年,乃寿茶也!

君若好茶,当冠玲珑。提壶邀明月,生火煮佳茗。乾坤一壶定,清风两腋生。寒夜客来茶当酒,共饮一杯成知音。美哉,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玲珑!

东坡烹茶审味,赋茶诗词怡然自得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

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口汤发雪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中提到以谷帘珍泉煎烹龙焙绝品,乃是人间茶品之极致。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诗中前段描写月夜临江烹茶的情趣,后段则以茶茗与自然的翻覆变化,反衬世事的无常而平抚自己悲苦的境遇。

另《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白茶行业关注:除了茶诗、茶词外,历史上还流传几则苏东坡的茶事典故。据说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东坡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捎信给东坡,要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东坡因贪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遂取下峡的水交差,却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白茶行业关注: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据说他还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提梁壶称作东坡壶。

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童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他河水代之,但为苏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童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童仆就无法偷懒了。

十二种茶席用具


十二种茶席用具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作为孕育、盛载茶的器具,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煮水壶和火炉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茶杯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杯托杯托,古称盏托。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的搭配:可以强势,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侣鞋。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

茶则与茶匙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茶叶的外形,有的成球状,很紧结;有的成条索状,十分蓬松。球状的茶叶很容易置茶,条索状的茶叶就要准备比较大的竹茶则才好取用。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壶之用,随手截取春日发芽的嫩竹枝,稍加修整便可做出流线自然的茶匙,再枕以溪边随形的卵石,就是天然的茶匙与匙置了。也可选用纤细的香箸替代茶匙,可更自由地夹取渣叶。

茶罐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忌光害避暑湿,因而多选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内外施釉的陶瓮,金属容器则应避免油垢铁锈之气。

茶罐的材质丰富,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

茶盘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

水方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一般来说,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应该选用精致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点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远离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炉的后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还是要注意顺手好用的原则。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宜与其他茶具的色泽、材质做整体的搭配。市面上常见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质为主。若是茶席中已经有茶盘,则可以不使用水方,因为茶盘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余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洁方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当我们以高温泡茶,淋过壶之后,可以把茶壶放在洁方的上面,吸去壶底的热水,再出汤,淋壶的水就不会顺着壶身而下了。

虽然严格来说,从洁方的用途来看,不必专用也可以,甚至用抹布代替亦可,但这样似乎有违茶的雅洁品性。张潮《幽梦影》:观手中巾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茶会前,主客未曾照面,却依稀可以从方块之间一窥茶人的内在生命。

十二月采茶调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

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

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

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

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

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

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

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

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

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

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

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

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音韵和畅,简明清逸,调子中以两个采茶女采茶为主线,娓娓而诉,在该长调中第七节,隐约出现对爱情的描写,这种隐约的出现足可证明采茶女在封建礼数压抑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当然采茶调中也有对爱的追求大胆而直率的。一月采茶忙忙走,紧紧拉着妹的手。看着情妹忙得很,心中有话难开口。二月采茶茶叶青,情妹对我起二心。本想挨拢说句话,情妹给我一脚筋。三月采茶热茫茫,约妹卖茶去赶场。一不注意亲个嘴,那个滋味当吃糖通俗而不伤大雅,大胆而不失情趣,表现手法轻快而跳跃,把采茶男女的自由恋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二月采茶调中也有借喻历史典故咏古诵今的,充满学问和说教,涉及广泛,通常也是一月一事,一节一例,不妨择录几节与读者共赏:三月采茶茶叶青,红娘捧茶奉张生。张生拉住莺莺手,莺莺抿嘴笑盈盈。寥寥28字将一部《西厢记》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句将崔莺莺的古典之美描绘得叫人叹绝。四月采茶茶叶长,韩信追赶楚霸王。霸王逼死乌江上,韩信功劳不久长。楚汉分争在这节采茶调中显得十分悲怆,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进行了概括,让人读后不禁为英雄的生死长叹一声。五月采茶五月团,曹操人马下江南。孔明曾把东风借,庞统先生献连环。这节讲的三国赤壁之战,采茶调中没去刻画宏大激烈的战场,而是将在此役中两个谋士借东风、连环船的破曹良策进行点击,不得不感叹此调创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娴熟掌握。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967.html

上一篇:茶馆经营:上海出现“主管茶师”

下一篇:茶叶脱氧保鲜剂的使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