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2020黑茶前沿研究: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

2020-09-29

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

肖文军,傅冬和,任国谱,龚志华,萧力争,刘仲华

(本资料系学术论文,仅供学术交流,切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本文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发现饮用茯茶对人体是安全的。

茯茶是我国的主要边销茶之一,自古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丝绸之路两侧的少数民族人们,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茯茶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就率先开展了黑茶品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并于八十年代中期建立了

我国第一批茶叶品质国家标准,即“茯砖茶”、“黑砖茶”、和“花砖茶”国家标,。然而,有报道认为,牧民长期饮用茯砖茶后可导致中毒现象。为此,本研究以提制的速溶茯茶为原料,采用药物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速溶茯茶对小鼠与大鼠的毒理特性,以探讨

茯砖茶的安全性。

1材料与方法

1.1茯茶对小鼠的毒理试验

样品:速溶茯茶,塑料袋装,购于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动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批准证号为湖南省医动字第20—011号。

试验方法:《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94)进行,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茯茶对大鼠的毒理试验

样品:1.1中之材料。

实验动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雌、雄体重分别为77.5±5.8g、80.2±9.8g,批准号为湖南省医动字022号。

试验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及三个受试物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按1000g体重进食100g饲料计算,取速溶茯茶与普通饲料分别配制成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样品饲料(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0、75、100倍),以此饲料喂饲大鼠,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连续30d。实验期间大鼠自由摄食饮水,实验末,测定大鼠体重,采尾尖血用FC一11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及WBC分类。禁食14h后,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用康仁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蛋白(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肌肝(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和血糖(CLU),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并解剖,称肝、肾、脾重量,计算脏/体比值。取肝、肾、脾、胃、肠作病理切片检查。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茯茶急性毒性试验

查霍恩氏可知,茯茶对雄、雌昆明种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14700mg/kg·bw、19600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0),根据GB15193.3—94中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明茯茶属实际无毒物。

2.2茯茶遗传毒性试验

2.2.1Ames试验

对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加与不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样品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说明该受试物为诱变阴性。

2.2.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样品各剂量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环磷酰胺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

2.2.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样品各剂量组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未产生明显影响,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2.2.4茯茶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喂养期间,各组大鼠无异常行为、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表1显示,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雌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2.2.5茯茶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表2表明,各剂量组对大鼠白细胞的影响不显著。表3、表4显示,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雌鼠1.25%剂量处理的血清胆固醇、1.25%与1.70%剂量处理的血清谷丙转氨酶、1.70%剂量处理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糖水平和相应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6茯茶对大鼠脏器/体重比值的影响

由表5可见,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0.85%剂量组雌鼠肝/体比值显著高于对照(P<0.O1),但在正常范围内,且绝对肝脏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01)。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相比,大鼠脾/体、肾,体比值无显著差异。

2.2.3大鼠解剖及组织学检查解剖大鼠,肉眼观察表明,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大鼠均未见异常情况。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各剂量组肝、脾、肾、肠、胃与对照组均无病理改变。

3结论

茯茶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mg/kg·bw,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9600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0),Ames及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各处理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表明茯茶对雌雄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属实际无毒物,可以放心饮用。

cy316.coM延伸阅读

黑茶减肥的药理学研究


黑茶减肥的药理学研究

近年来全球的肥胖患者不断增加,因肥胖症而引起的相关疾病日趋严重。如肥胖症患者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等疾病,因此肥胖症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开发有效防治肥胖症的健康黑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减肥药有抑制食欲、加速脂肪代谢的盐酸西布曲明(曲美);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赛尼可)等,但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存在,且价格昂贵。

黑茶作为有效减少肥胖的饮料因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而受到消费者青睐。黑茶作为一种日常的饮品,其在对糖吸收和脂肪排出的影响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D-木糖是一种戊糖,实验表明,小鼠灌胃给予D-木糖后一定时间内血和尿中D-木糖含量可反映小肠吸收功能状况。

实验通过观察黑茶对小鼠木糖吸收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不同年代的黑茶可明显抑制小肠对木糖的吸收。

另一方面,进行脂肪平衡实验也可以进一步评价黑茶对肠道脂肪吸收的影响。实验通过黑茶对小鼠脂肪排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黑茶可增加脂肪的排出。

上述两个实验结果证明黑茶具有抑制糖吸收、增加脂肪排出的作用,对预防糖及脂肪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有一定意义,提示黑茶具有减肥的作用,为其开发为减肥健康黑茶或保健茶及推广提供了依据。

2020茯茶辅助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茯茶辅助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肖文军1,2,任国谱3,傅冬和1,2,龚志华,萧力争,刘仲华

(1.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以O.085g/kg·bw、0.170g/kg·bw、0.510g/kg.bw低中高三种速溶茯茶的剂量饲喂Wistar大鼠30d,结果表明茯茶具有降低Wistar大鼠体重、TC、TG以及升高HDL—C的作用。以茶水比为1:1000浸提茯茶1h制成茯茶饮料,以1000ml/d剂量进行人体试饮34d,结果显示,受试者TG下降显著,HDL—C上升显著,Tc下降极显著,LDL·C亦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所制茯茶饮料在90d内稳定,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由此得出,茯茶具有很好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

关键词:茯茶;调节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早期称“湖

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茯茶”。茯茶以黑毛茶作为原料,经过筛分、汽蒸、沤堆、压制、发花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形成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是发花,使其滋味、香气和色泽均有别于黑毛茶。茯茶消费与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数百年来,茯茶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各族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并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n】。少数民族长期以食用肉类和乳类等高脂食物为主,却未见其有肥胖症或高脂血症患病率高的报道,此是否与饮食茯茶有关?为此,在动物试验与高脂血症者试饮的基础上,探讨茯茶辅助调节血脂作用,将是拉动茯茶产业向深度开发利用方向发展的关键。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试验材料与方法

样品:速溶茯茶,塑料袋装,购于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62.2±15.4g,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批准号为湖南省医动字第022

号。

实验环境:温度23—25cI=,湿度55%一65%,实验动物房合格证号为026号。

主要仪器与试剂:康仁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C、TG、LDL—C、HDL—C测试试剂盒由澡生生物高技术公司提供。

高脂饲料:基础饲料93.8%,加固醇1%,猪油5%,胆盐0.2%。剂量选择:据人体口服推荐量为0.017g&g·bw,设计低剂量0.085g/·bw、中剂量0.170g/kg·bw、高剂量为0.510g/kg·bw三个处理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5、l0、30倍)。

实验方法:以基础饲料喂饲大鼠一周后,禁食14h,取尾血,用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LDL—C、和HDL—C。并将试验

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脂对照组和三个受试物组。然后对各组试验大鼠喂饲高脂饲料,并取相应重量的速溶茯茶以蒸馏水饱和溶解,按各

组剂量设计进行灌胃,每天灌胃一次,高脂对照组灌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30d后,禁食14h,拔眼球采血测定各项血脂指。。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高脂血症者试饮材料与方法

受试者入选标准:参照全国血脂异常防冶建议中制定的TC、LDL—C、TG升高并开始药物治疗时的标准。

对象:在门诊选择4060岁中老年人31人,平均年龄52.2岁,其中,男性10人,女性21人,试饮时间30—34d。试饮期间,试饮者停服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试饮试验由指定专人观察登记。

材料:将茯茶以茶水比1:1000浸提1h后加工成固形物为120rag/100ml的茯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后以500ml/瓶进行装瓶,备用。观察指标: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脂(TG、TC、HDL—C、LDL.C)、血糖(BS)、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GPT)、肾功能(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各项指标于试饮实验开始及结束时空腹采取静脉血各测试一次。血脂检测应用日本Olympus一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试饮方法:每日饮用2瓶,分2—3次饮用,连续服用30—34d。

统计学方法:配对t检验。

1.3茯茶稳定性试验材料与方法

样品:1.2之材料。

检测方法:在温度为39—40cC,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分别在0d、30d、60d、90d时分别对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茶多酚、茶色素进行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茯茶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茯茶饲喂大鼠30d后,茯茶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以设计中剂量茯茶灌喂大鼠,大鼠TC、TG水平变化最

明显,试验前TC为2.00±O.26mmol/L,TG为O.81±O.32mmol/L,试验后TC降为O.81±0.32mmol/L,TG为0.92±0.29mmol/L,而对照组试验前TC为1.98±O.39mmol/L,TG为0.76±0.44mmol/L,试验后TC升为2.47

±0.39mmol/L,TG升为1.38±0.40mmol/L。方差统计表明,中剂量组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大鼠灌喂茯茶,调节TC、TG作用显著。对表1进一步分析表明,对大鼠以不同剂量的茯茶灌喂30d,与高脂对照组相比,O.085、0.170、0.510g/kg.bw剂量组的血清TC下降百分率分别为15.O%、24.7%和13.4%;血清TG下降百分率分别为18.1%、33.3%和19.6%。但

对血清HDL—C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

2.2茯茶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茯茶饲喂大鼠30d后,各组动物生长正

常,称量各组大鼠的重量,取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见,高脂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增加最多,为l31.4±21.3g;三种剂量对大鼠体重的增加均有影响,其中,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加最少,为122.5±35.6g,中剂量组第二,为125.2±33.0g,但与高脂对照组比较,三种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加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茯茶对高脂血症者血脂的影响

高脂血症者试饮茯茶饮料试验后,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其血脂生化指标如表3所示。表3显示,受试者TC、TG及LDL—C水平均下降,而HDL—C升高。其中,LDL—C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TG下降显著(P<0.05),而HDL—C上升显著(P<0.05);TC下降极显著(P<0.01)。

图略

2.4茯茶饮料贮藏的稳定性

表4表明,茯茶饮料贮藏90d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略有下降,茶色素总量略有增加,其感官品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说明该饮料是安全、卫生、稳定的。

3结论

茯茶具有降低Wistar大鼠体重、TC、TG、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具有降低高脂血症者TG、TC、LDL.C作用和升高HDL.C

作用;所制茯茶饮料在90d内稳定。根据卫生部保键食品功能学评价标准,说明茯茶可作为高血脂症者的辅助治疗药物或保健品进行开发。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安化黑茶之所以品质好,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原料,在安化特定的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茶树品种所生产的茶叶原料,才有可能形成安化黑茶的特定品质。

据彭先泽1940年《安化黑茶》记载:安化境内所生产的本地茶,古时称“道地茶”。用“道地茶”加工制作的黑茶,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安化之外所产之茶称“外路茶”。

(一)道地茶

安化境内所生产的“道地茶”尤以芙蓉山、“六洞”、“高马二溪”、云台山等区域甚佳:

1.芙蓉山茶(安化前乡)

“安化?水、沂溪间之芙蓉山、花桥、枫木仑、谢家排、枞木塘、大福坪一带,产茶较多,但以芙蓉山所产的茶叶品质为佳。”

2.以“六洞茶”为代表的资水安化段南北

“就茶叶产量而言,后乡多于前乡。资水南北,万山罗列,居民以种茶为生,”活家口者,唯茶一项。资水南岸产量既多,品质亦优,而尤以濂溪乡之思贤溪,西迤至辰酉乡之辰溪一带,如思贤溪内之火烧洞,竹林溪内之条(跳)鱼洞,大酉溪内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内之深水洞,竹坪溪内之仙缸洞,皆南岸有名之黑茶产区,俗有“六洞茶”之称。此“六洞”又以“条(跳)鱼洞所产为各洞之冠。资水北岸之黑茶产区,则以大桥、龙塘至冷家咀(冷市)一带较多,如香炉山、黄茅坪、白岩山、黄棵界、乌云界、任家坪、云皮溪、猫儿岩及桃源、沅陵接壤之湖南坡、苍场、木榴、马路等处,多以春茶制为红茶,夏茶制为黑茶,清季黑茶价格时或较高,人力不足之茶户,始早起采制黑茶”。

清道光年间的雕版原物照

当时运送高马二溪茶到茶行就用此板印刷引票送茶,以防假冒。(高甲已改为高家)

3.以“高马二溪”、“云台山”为代表的高山茶

“茶树生长因其所受光照、温热、云雾等气候影响,而品质各有不同。凡高燥之山地,常接受日光之温热,而云雾不时荫蔽,这些地方所产之茶,品质特佳,俗称‘高山茶’。如资水南北之辰山、芙蓉山、台甲山、高家溪、马家溪(俗称“高马二溪”)、蔡家山、云台山、乌云界、楠竹园、插花岭、马头门、香炉山、云雾山、牯牛山一带所产,叶片狭长,宛如柳叶,故有“柳叶茶”之称。高山茶叶片嫩者薄,老者厚,干茶色泽黑润,水色枣红,冲泡四、五次,犹不减色。本年采制者,汤稍浊而味略苦涩,贮囤一年以上者,味甘而水清,若平地茶则色味俱逊。”

为保护“高马二溪”茶品质久盛不衰,道光四年八月(1825年)立茶叶禁碑在高山云雾之中。

(二)外路茶

安化以外各邻县所产之黑茶,杂于小淹、江南、边江、鸦雀坪、唐家观、黄沙坪、东坪一带兜售者,统称为“外路茶”,亦称野茶。据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记载:

1.益阳茶

益阳?埠镇内之烂柴洞、葡萄洞及马迹塘内之卢洞溪、茅屋冲等处产者为上益阳茶;与安化之仙溪、梁叶溪、长乐、小淹一带所产者品质相若,叶色红黄绿不一。

益阳新桥河、桃花江及大栗港之雪峰山、天子山等处所产者为下益阳,品质稍逊,但无论上益阳与下益阳之黑茶,茶叶复揉后,多藉日光干燥,故其香味清淡。

2.新化茶

新化在资水上游,其杨木州的龙珠山、炉观、洋溪、沙岗、土桥等地产茶亦多。马家冲、湖田、高枧、大湾、山枣溪、夹溪、烟山、鹅溪、落雁冲一带所产茶与安化一都茶略相似,惟靠近资江沿岸所产之茶,叶小无汁,搓揉不易成条。

3.沅陵茶

沅陵茶亦称辰州茶。沅陵县属之蛇溪、大水田、猫儿岩一带,亦产黑茶,叶片多椭圆形,水色较佳,可惜产量不多。

4.溆浦茶

叙浦县属之黄牯井、乌鸦坪、赤水等处与安化县地接壤,所产黑茶品质亦佳;马家溪、襄家溪所产者次之,惟溆浦茶产量不多,水色较淡,在黑茶市场,对安化黑茶影响小。

5.桃源茶

桃源县属之甘溪、后溪、鄢家坪、老屋棚、马路坳、插花岭、王板溪、文龙坳、十八敦、蒋家坪、管水、管水祠、黄山、凉散坳、雷公洞等处均产黑茶,且与邻近安化他县所产者,品质为佳。

6.常德茶

常德茶亦称武陵茶,产量不多,而以插花岭下之莫家溪所产茶较佳。

7.汉寿茶

汉寿茶又称龙阳茶,俗称溜子茶,多产于君山铺、二方湾、紫阳冲(即王家坝)、石板滩、竹家仑一带,而以二方湾产者为最劣,该地茶户摘茶概用刀砍,故茎叶长短大小不一,初制时,叶形不易整齐,叶色红黄黑相间,且藉日光晒干,鲜有香味,尤多含馊气,泡水一碗后,即不着色,前安化九都乡茶业公会及茶叶稽茶处,曾严禁茶商收购,恐掺混道地茶内,有损安化黑茶声誉。

8.宁乡、湘阴、武冈茶

宁乡、湘阴、武冈三县所产茶叶,一向只采制红茶。近以安化茶园荒芜,晋陕间茶商又复源源进山办货,茶贩乃运往宁乡、湘阴及武冈之九洞岩、石马岗等处估买青山采制,以掺入“道地茶”内,所谓“进供茶”也。

2020黑茶研究:研究黑茶微生物有利于提高黑茶品质


研究黑茶微生物有利于提高黑茶品质

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冠突散囊菌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

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oucus)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以减少该菌群的滋生,从而达到利于纯正黑茶品质的形成

小结:

研究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及其酶系活动变化动态规律与黑茶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渥堆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充分发挥优势微生物的发酵功能,从而改善黑茶加工工艺,生产高品质黑茶。

黑曲霉、青霉、灰绿曲霉、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产生纤维素酶能力较强,有利于分解增加茶叶的溶出物水平;而根霉、酵母和芽孢杆菌产生糖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一些甜香的风味物质形成,特别是酵母菌产生的维生素和高级醇,非常有利于黑茶内在品质和陈香风味的形成。

2020湖南黑茶:临湘茯茶


湖南黑茶:临湘茯茶

侯凯东

高级茯茶(出口装沱茶)

06年在北京开会时,在一朋友家见到一盒(精制)高级茯茶(出口装沱茶),朋友评价这茶很好,每盒45粒(230克),出口装锡纸包装,盒子上生产日期印有2000年5月字样。

本茶是2000年湖南省临湘市茯砖茶厂出品,品质非常醇厚。与一般的茯沱茶不同,本茶是用旧库存的旧茯砖打碎的,现在符合了我好旧茯茶的需要。听朋友讲,市面上有很多商家将这包装去丢,当80年代散茯沱出售。

今晚拿一沱试试,汤色红黄明亮,淡淡地茶香,令人心旷神怡,甘甜醇正,是一款好茶,值得向各位爱茶人必试的茯砖茶产品。

1985年,日本茶业协会负责人松下智先生在河西走廊经大量调查后发现,益阳茯茶是纯天然保健茶,因独特的药理功能,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西北各少数民族生命之茶!”从此,日本大量进口湖南茯茶,并逐年增长,其中一款“高级茯茶”年出口就突破200吨,接着走向哥伦比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高级茯茶经科学分析:其氨基酸、维生素、脂肪分解酵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茶类,所有内含物在阻断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形成、分解油腻、消食、清理肠胃以及有效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含量等方面功能尤为显著。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

伍湘安

安化,旧隶属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香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安化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熏肉,制成腊味后色美、味香、可口。山区农民每户有一个火坑,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其上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就放在篾篓内,有的一放就是10年、2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古时,安化茶农在长期的生活中感悟、探索、实践中,不经意发现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并且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小孩腹泻饮了这种黑茶即可止泻,效果甚佳,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安化黑茶。杜贵墀等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现在人们所称的安化黑茶,就是采用安化群体茶品种——云台山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烟明火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毛茶或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独特,在初制过程中就完成了做色工艺,并且与乌茶的日晒干燥不同,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有独特松烟香。

由于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茶”,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谭郡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其中的“渠江”,指的是现在的安化县渠江镇一带,“铁色”应理解为黑色,“渠江薄片茶”应属于安化黑茶。在庄晚芳著的《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称,“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由此推断,安化黑茶可能有一千多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安化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明史茶法》载,1524年卸使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令商人书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认为所指的就是安化黑茶。由此看来,安化黑茶只从见于“黑茶”一词记载起,迄今也至少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产在何地?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产在何地?

一说:“安化黑茶”生于运往西北途中的“船舱马背”。这一过程,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在当时条件下易受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绿茶变成了黑茶。

一说:安化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常遇到下雨,把茶搞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实为发酵)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全好了。

一说:最早产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安化渠江,“渠江薄片”“其色如铁”即是千年前的安化黑茶也。

一说:据史料和安徽农学院教材《制茶学》记载,“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止园。”

从“渠江”到“苞芷园”,看黑茶起源,黑茶起源是安化,黑茶产地在安化,黑茶的故乡是安化。

安化特有的山区生态环境产好茶。历史上茶农从烟火焙茶的生活习惯中感悟、探索,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加工方法,用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建七星灶用松柴明火烘焙等工艺制出了黑茶。这种黑茶无青叶味,有松烟香,滋味醇和,与四川乌茶相比更适合西北边民需要,受销区欢迎。

安化黑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后,成为茶马交易主体;成为了封建王朝“茶马易市”政策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安化黑茶取代汉川茶畅销西北,四川边茶主销西藏。

精制加工安化黑茶的茶行,最初设在资水沿岸敷溪附近的云盘里苞芷园、丁家湾一带,后移小淹附近的马家坪及白沙溪口。清道光、咸丰年间,边江最盛,后发展到资水沿岸的江南、雅雀坪、唐家观、黄沙坪(桥口)、酉州、东坪等地,以江南为集散地。安化黑茶兴盛时,沿资水集镇有茶行、茶庄达300余家。黑茶集散地的江南就有茶行32家,有黑茶商号魁泰和、通天泰运、合盛西、裕盛西、裕兴福、合盛引等达59家(详见附录三)。众多茶行、茶商号收购、加工、运销茶叶,促进了安化茶叶原料基地生产发展。

据资料记载,明•清540多年,安化成为了中国黑茶中心。其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占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盛年产黑茶达14~15万担,红茶70万箱。湖南省的茶,80%产在安化。

2020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安化黑茶起源于茶农在历史长河中长时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安化黑茶是千年前“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

安化茶农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肉等,腊鱼肉色美、味香、可口。)

山区茶农在祖祖辈辈的生活里,每户有一个火坑,生火、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中央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梭筒顶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就放在篓内,有的一放就有5~1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了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又称“黑茶”。以前小孩子拉肚子,饮了这种黑茶就好……。

古时,安化茶农就这样在长时期的生活中感悟、在生产中不断探索、实践,在无意之中发现经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了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茶类--黑茶,为安化所独有。

清•光绪年间杜贵墀等修《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揉捻、渥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烘干(七星灶),即将在初制工艺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制成的茶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安化先有茶,后有县。到宋熙宁五年,才建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有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年)《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其色如铁”的铁色即早期安化黑茶也。说明唐•五代时,早期的安化黑茶制茶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茶:“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记载的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指明:“《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外。由此可以推断,安化黑茶已经在唐代开始生产,至少有一千余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甘肃通志•茶法》载:“安化黑茶,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开始制造。”

《明史•茶法》载,公元1524年(明嘉靖三年)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印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记载:指的就是安化黑茶。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载:“黑茶之名,今仅于湖南安化见之”。“真正的黑茶起源于湖南安化”。“‘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由此看来,中国黑茶,安化独有。从“黑茶”一词见之于史料记载起迄今至少也有480多年历史了。

安化,旧隶属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秀,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渠江,就是现在安化县的渠江镇,“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就是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民制作出来的早期安化黑茶。

安化农家挂在火坑柴灶顶端的古篾篓包装,内装黑茶。

《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白露、长沙之铁色。”古时,安化隶属长沙府(潭州),“长沙之铁色”,即“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安化早期黑茶。

《2020黑茶前沿研究: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茯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9635.html

上一篇:茶马古道起源于 “茶马互市”

下一篇:2020教你辨别千两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