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葡萄酒与茶叶你更钟情谁?

2020-09-29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葡萄酒与茶叶你更钟情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葡萄酒与茶叶你更钟情谁?”相关知识!

茶叶和葡萄酒的文化有很多类似之处,它们的文化历史和发源年代都是那么悠久。茶本身是一种植物,葡萄也是,可以说是上天同时给两个不同区域人类最好的礼物,茶叶和葡萄酒的思维方式都是相似的,它们的质量都会受到土壤与气候的影响,因此,产地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特色,葡萄酒里所说的“Terroir”其实对茶叶而言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浙江省以产龙井出名,福建以出产铁观音出名,云南出普洱。同是绿茶,碧螺春与龙井风味差异之大,就是因为产地造就。单说碧螺春,也会因为地块土壤状况、朝向以及周边环境不同而呈现出巨大差异。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通常以色泽浓郁、单宁强劲适于陈年而著称;而朗格多克地区的葡萄酒则以色泽深厚、香气丰富、口感柔和闻名。即使同在波尔多地区,左岸的葡萄酒通常以果味浓郁见长;同是左岸的葡萄酒,来自玛歌产区(Margaux)的酒,通常以细腻、优雅著称,而波亚克产区(pauillac)的则以结构突出而备受推崇。中国古人在茶树种植中信奉《茶经》的“岩为上,砾为次,土为下”的原则,“山坑两涧”的地形选择也是为了让茶叶吸收丰富的地下水,这两条守则与欧洲人种植葡萄竟惊人的相似。

在品尝的器皿上也有学问。品茶用的茶具主要是茶壶、茶盅。上等茶壶通常是陶瓷或紫砂烧制的,具有保温好、能耐温度变化等特点;茶盅内部通常涂有白色或浅色釉,以便于观察颜色。葡萄酒的酒杯应当是透明、无色的水晶制品,以便于观察葡萄酒的颜色,酒杯通常是收口的,或者说是郁金香状的,主要是为了聚拢挥发性物质,便于闻香。当然,假如条件允许,不同的葡萄酒采用相应的酒杯更好。

在品尝的步聚上,我们会发现更惊人的相似。好茶叶的颜色,要色泽饱满、清透、带光泽的才是上品。葡萄酒呢,晶莹透亮是最基本的条件。茶的香气要深入心肺,而酒则要让人感觉酒香饱满平衡,香气变化多样,层次分明才为美酒。好茶入口要有厚感,口腔感觉饱满舒服,入喉流畅,回香持久。好葡萄酒入口要饱满平衡,口腔各味蕾要感受到酸甜苦涩的平衡舒服,酒体像丝绸般柔滑,入喉也是要舒畅,回味口腔香气变化持久。

温度要适宜,首先要把握冲茶的水温,温度低则茶香散发不出来;太高又损害了里面的营养物质。葡萄酒也很注重饮用温度,一般红葡萄酒是在16-18℃左右饮用,白葡萄酒、桃红酒10-12℃,气泡酒和甜酒还要再低一些,要6-8℃。选择合适的温度才能让酒更好地表现出最佳的状态。

以具体的品种和产地为例,白葡萄酒可以比肩茶中之绿茶。大多数白葡萄酒在1-2年内消费为好,这和绿茶的发酵茶一般,这类茶叶既有类似绿茶的清新,又有发酵后的甜美、似蜜的香气,这类茶叶不能长期存放。新鲜即饮的红葡萄酒具有类似青茶的主要特色,不但有作为红葡萄酒的厚重口感,又不乏新鲜、清新的果味,同样,过度存放也会降低其饮用价值。主要代表有博若莱酒以及朗格多克地区采用佳利酿和歌海娜酿制的红葡萄酒。

红茶的茶汤呈现明亮的橙红色,口感厚重,性温热,这类茶叶有祁红、滇红等。在红葡萄酒家族中,以陈年能力以及复杂多变而著称的波尔多及勃垦第的红葡萄酒为代表。

最后看黑茶,它口感厚实、柔和,普洱茶是典型的代表。贵腐葡萄酒与普洱茶在形成过程以及风味特点等方面,很是相像。葡萄经过灰霉菌适度浸染而被浓缩,采用这样的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色泽金黄,口感厚实,往往具有杏脯、果酱、皮革、烟薰等特殊香味,正好与普洱茶独特的干霉香气和口感醇厚的风味相吻合。

虽然,享受其中任何一个尤物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但依然阻止不了人们对葡萄酒与茶的热爱之情。葡萄酒和茶必定是值得我们一直深爱且付出全部感情的大自然的恩赐!

葡萄酒有浓郁、清淡,柔和、结实之分,茶也是。浓郁干红葡萄酒就等于完全发酵的红茶,清淡的红葡萄酒等于袋装红茶。陈年时间短的红茶等于涩重的新干红葡萄酒,陈年时间长的红茶等于陈年后的葡萄酒,酒体结构丰富了,丹宁变柔和了。CY316.COm

茶和葡萄酒都是一样是农产品,天就是"气候“,地就是”土壤“,而人是起到最重要的一个作用!

色泽与香味!茶的颜色分为绿、黄、红、褐色,而葡萄酒比茶的颜色丰富些,茶和葡萄酒的颜色都让人赏心悦目。茶的品种不同,香气也不同,而葡萄酒的香气比茶香更多,达到数百种之多!

茶香和酒香都是闻的,闻酒是用鼻子贴近杯口闻的,闻茶是端着杯子晃过鼻子。茶要小口喝酒也是,好茶有余香,好酒也是有余味。好酒之人跟好茶之人家里都是有好的酒器和好的茶具的,不同的酒杯喝同样的酒是有不同的香气的,关键是感觉不同嘛!喝茶的也是家里备有齐全的茶具。

茶和葡萄酒里面都是含有丹宁的,丹宁分为:苦涩丹宁和成熟柔滑丹宁。茶冲泡刚刚好,丹宁是柔滑的,冲泡过头了丹宁就变成苦涩了。葡萄酒酿制时候发酵温度过高,葡萄汁和葡萄皮泡渍时间长了也很容易有苦涩丹宁。

绿茶就似干白葡萄酒,需要趁年轻时候品尝,乌龙就似橡木桶陈酿的浓郁干红葡萄酒适合耐存一些。而上好的红茶就似优质的葡萄酒那样时间长了才好喝。

合适的温度!葡萄酒和茶储存对温度都是有要求的,温度稍微低点好,当然葡萄酒储存的条件比较复杂。干红与干白饮用温度不同,每种茶也是有不同冲泡温度的,温度高了苦味就出来了,温度低冲不出真正的味道。

浓淡境界!茶是越喝越淡,就似: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事越来越淡!红葡萄酒是越存颜色淡,酒香越醇,丹宁越柔和!白葡萄酒是越存颜色越深,香气越来越成熟,酸度足而没那么刺激!

茶跟酒都是能品出很多悟性道理,也是交流平台的搭建必须品。

茶叶和葡萄酒是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它们是上天给两个不同区域人类最好的礼物,各自代表着人们对于自己出生地、传统文化的热爱,人们总是满心愉悦地去收获。它们的文化与历史都是那么的历久而弥新,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从品味葡萄酒与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两种文化的相得益彰。

茶文化精选阅读

女人与酒


朋友酿了一坛葡萄酒,硬要让我尝尝,都道是盛情难却,只得欣然领命了。朋友实在是个热心肠的女子,硬是拉着老公上街买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罐,装得满满一壶,捧在怀中坐在老公的二轮摩托上披着月光送上门来。每天就搁在餐桌上,看着罐明酒红,养眼至极。

先生每天晚上回家吃饭,总会倒上一杯,美美地喝上几口,而后极力劝唆我与之同品。自己从来是个不沾滴酒之人,这下几经劝唆,再也抵挡不住诱惑。起初,抿上一小口,有点微微的辣,稍带淡淡的甜,眼睛眉头稍稍一皱,一骨碌下去,润了喉,润了肺,但是一口口下去,不消一会儿,便红晕悄悄爬上脸颊。先生笑话我跟酒无缘,我点头默许。因了父亲没酒量的缘故,所以自认为喝酒没基因,常常不敢碰,因为自己的无能,所以常常对于喝酒的女人有种仰慕之情。

俗话说,女人一般不喝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想想这话还是颇有味道。

见过几个特能喝酒的女子。学校便有一巾帼英雄。大家都送她一美名阳光酒妹。确实,她诚如阳光一般温暖宜人,灿烂的笑,做起事来干脆利落,这种豪爽劲头无人能及。这要一高兴起来,能一杯接着一杯地白酒下肚,连男人也怕她几分。偶尔同事们聚餐,男同胞喜欢搞点小气氛,便三三两两地跑来敬酒。每每这时,我们便一致推选她为代表,这道是酒妹一出场,一个顶俩。直吓得那些酒量算不上咋的同事再也不敢招摇撞市。看,这就是喝酒的女人,一身豪气,该出手时就出手,自有一番好胆量,真正是女儿心,男人胆。

舅妈是个远近闻名的厨子,这要一进腊月天,或者正月里的话,基本是天天忙个没停。烧起菜来咸淡拿捏得恰到好处,看相好,营养好。这每每一忙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等到一切完毕后,舅妈喜欢喝上一两白酒,这抿上一小口,撮上一口自己做的菜,仿佛浑身的疲惫劲也消失殆尽。都是酒是个好东西,这不,白酒微微的辣,将这疲惫常常一扫而光。这喝酒的女人不一般,再多的苦和累常常独自扛,一口辣酒下肚,明天依然挺起为了家累弯了的脊梁,毅然撑起半边天。

曾经在火锅店看见一女子忘情地喝个几杯啤酒。红色的一袭衣服,红色的脸颊,至今仍会在我眼前跳动。不知是因了何事,一杯接着一杯,直到对面的男孩子几经扶她却也站不住脚步,这才作罢。不知是否遇上了难以解锁的烦心事,不知是被迫与眼前的心爱这人分开一段时间。所以,忘我地,陶醉地喝上一回。或许想要借酒消愁吧。眼前喝酒的女人也不一般,食得人间烟火,珍惜人间真情。借酒释放自己的愁绪,醉过哭过伤心过,再一笑而过,淡看庭前花开花又落。

喝酒的女子是我眼中的一道景。生活中,酒与女人一般很少牵扯在一起。酒,常常是男人的代名词。酒之男人,就像纯真之于孩童,脂粉之于美女一般,缺之不可。高兴时痛饮,忧愁时独酌,痛苦时猛灌。而我以为女人喝酒,也自有一种妙趣。

无数次幻想过这样的场景,在悠闲的黄昏或者晚上,伴着高雅灵动的轻音乐,一个沉静优雅的女子,穿着黑色长裙,手握透明的高脚玻璃杯,杯中那暗红的液体在微微荡漾。女子眼波流动,朱唇微启,似真似幻,若有所思。有一点深邃,有一点慵懒,有一点妩媚,有一点婉约,眼前这景不恰似这杯中酒让人心动么?

在那些特别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子里,夫妻二人相向而坐,各执一杯,轻轻相碰,浅斟慢饮,往日点滴重现心头,多少令人难以忘记的往事,多少一起携手度过的日子便都荡漾在那暗红色的液体中了。三杯两盏之间,你我又仿若初见。这该是多么温馨的情景!

喝酒的女人,美哉!

诚然,女人能喝酒,是美事,喝酒的女人也养了别人的眼,但凡事应有度。偶然醉一次未尝不可,有道是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呢。但若一味地放纵与沉溺,那便会煞了风景,坏了生活的情趣,美事倒也成了麻烦事了。

茶香怡人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陆羽著《茶经》,他在制茶和评茶方面贡献突出,被尊称为“茶圣”,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文学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倡导作用。此外,与陆羽为忘年之交的诗僧皎然,对于茶文化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皎然是唐朝中期时在茶文学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能手,他关于茶的诗赋,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咏茶文学的创作趋势,甚至陆羽的《茶经》,也是在皎然的帮助和鼓励下得以完成的。而今,我们透过几首皎然创作的诗文,来了解这位茶文化的又一巨人。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首《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是皎然咏茶之诗的代表作之一。皎然在诗巾指出凡夫俗予都以饮酒为乐,而像皎然与陆羽这样惺惺相惜,以饮茗为好,能够真正品得茶之真昧的人却并不多见。茶香怡人,何不以茶代酒,共品一壶?皎然提倡饮茶,在他的诗中对饮茶的好处也有清晰的表述。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一诗中,指出饮茶可以治疗疾病,解除忧虑,同时还能使人羽化飞仙。诗歌原文如下:“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官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粟。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也是皎然创作的咏茶诗歌。诗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洙香,何似诸仙琼露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加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这首诗仍然是皎然以茶代酒思想的延续,是他与好友崔刺使一起品尝剡溪茶时的即兴之作,全诗诙谐生动,对剡溪茶清郁独特的香气以及甘露琼浆般的滋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将三次饮用的感受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皎然与茶有关的作品还有很多,他对茶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唐代中晚期甚至是整个茶文化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茶与酒,无关又相连


想了解《茶与酒,无关又相连》知识吗,丰富的《茶与酒,无关又相连》内容等你来看!

茶与酒本是不相关的两者,却在冥冥之中常被人系在一起。婚宴、聚会,时常都是茶与酒一起出现。不是本应只取其一吗?可偏偏两者皆取。

有人如是说: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本性静谧,淡泊朴素如隐逸,茶还能使人深思,启发智慧;酒则属烈性,辛辣豪放如壮士,给人勇气及增添信心。两者说无关也无关,却在无关中又有着一丝相连,如,吵闹的情况下,需茶来静心;安静时候则需酒来提升气氛。茶与酒,一静一动,互补。

茶与酒还有一相似的地方在于:都是桥梁,人与人之间的桥梁。酒桌上、茶桌上,不熟的人,一杯下去就熟了,让陌生人有了可以谈论的话题。喝茶、喝酒的时候除了谈贴心的话,还可以聊生意,各自取经。不过茶越喝越清醒,就越喝越迷糊。因此,解酒谈生意还是不提倡的。

茶与酒都能让人暂时放下现实,不过茶给的是心境,一种身心净化,滤去浮躁,放下的心境,而酒则是让人暂时远离现实,忘却一切,有点麻痹内心的感觉。

品一口茶,任其在舌尖绽放,之后深呼吸,余香满唇,洗尽一切疲惫与抑郁。酒是一群人的狂欢,茶是一个人的沉思。

本文《茶与酒,无关又相连》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以茶代酒”怎么来你知道吗?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春节敬酒的习俗。不胜酒力者在不能喝酒又盛情难却时选择用茶来代替酒,也是一种礼节。其实,以茶代酒的行为自古有之,来源于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以茶代酒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皓每飨(xiǎng)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chuǎn)以当酒。

三国时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规定来客至少饮酒七升。而孙皓对博学多闻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韦曜酒量不好,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孙皓便悄悄让人把酒换成“荈”(茶的古称),让韦曜不至于难堪。这就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关于茶的典故:

陆纳杖侄

茶圣陆羽的《茶经》转引晋《中兴书》中有记载,陆纳是三国时名将陆逊的后代,在东晋时曾担任过太守、吏部尚书等许多重要职务。他不但为政清廉,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从来不奢侈铺张,很受人敬佩。

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俶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当谢安到来以后,陆纳只给他端上了一碗清茶和一些水果。而他的侄子,突然像变戏法一样摆上了一大桌子丰盛的山珍海味,请谢安入座就餐,谢安坐下勉强动了几筷就告辞回去了。

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意思是,你既然已经不能够光大你叔父我的德行,为什么还要来玷污我一贯朴素廉洁的声誉呢?陆纳真是又气、又怒、又羞、又恨,说完亲手打了这个不肖的侄子四十大板。

王蒙与“水厄”

《世说新语》中也曾出现关于茶的典故,原文记载:“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晋代的王蒙,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他不仅自己一日喝茶数次,而且,每当有客人来,还一定要与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蒙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水厄原意指溺死之灾。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刚开始还不习惯喝茶的人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你知道“以茶代酒”是怎么来的吗?


亲朋好友聚会,免不了喝酒。近年来,出于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人也愿意放下酒杯,端起茶杯。

以茶代酒,是不想喝酒又盛情难却时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所行的礼节。其实,以茶代酒的行为自古有之,来源于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以茶代酒】

出自晋朝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茶的古称)以当酒。”

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可耿直磊落的韦曜认为这样下去,“外相毁伤,内长尤恨”,批评孙皓说他在酒席上总是“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彻底堕落的孙皓不听韦曜的劝阻,最终,引起孙皓对他的厌恶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处死。

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孙皓也做了俘虏,被遣送到了洛阳,受封的爵位是“归命侯”,于四年后病故洛阳,时年42岁,孙皓可以说是以酒误国,但是却留下了一个“以茶代酒”的典故。

除此之外,还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茶的历史典故,喝茶时还可以给茶友们讲讲哦。

【陆纳杖侄】

茶圣陆羽的《茶经》转引晋《中兴书》中有记载,陆纳是三国时名将陆逊的后代,在东晋时曾担任过太守、吏部尚书等许多重要职务。

他不但为政清廉,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从来不奢侈铺张,很受人敬佩。连唐代茶圣陆羽也追认陆纳为自己的先祖。

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ch)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陆俶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当谢安到来以后,陆纳只给他端上了一碗清茶和一些水果。而他的侄子,突然像变戏法一样摆上了一大桌子丰盛的山珍海味,请谢安入座就餐,谢安坐下勉强动了几筷就告辞回去了。

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意思是,你既然已经不能够光大你叔父我的德行,为什么还要来玷污我一贯朴素廉洁的声誉呢?陆纳真是又气、又怒、又羞、又恨,说完亲手打了这个不肖的侄子四十大板。

【王濛与“水厄”】

《世说新语》中也曾出现关于茶的典故,原文记载:“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文中的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特别喜欢茶。他不仅自己一日喝茶数次,而且,每当有客人来,还一定要与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

水厄原意指溺死之灾。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刚开始还不习惯喝茶的人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王肃与“酪奴”】

北魏杨炫之撰写的《洛阳伽蓝记》卷三记载: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以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大意是王肃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南朝时喜欢饮茶。到了北魏后,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嗜好,但同时也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北方食品。当人问他茶与酪浆相比怎么样时,他认为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意思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但是,后来人们却把茶茗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茶文化历史悠久,读读典故,给自己肚子里增加一点墨水。亲朋聚会,拿起茶杯敬长辈,讲讲“以茶代酒”的故事。劝君更尽一杯茶,健健康康会亲友,岂不妙哉?

闲话早茶晚酒


泉州人向来有“早茶晚酒”的说法,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茶和酒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不说茶,单说酒。根据清代修撰的府、县志记载,古代泉州人常饮唯醇酒,其酿法很多,名果佳花皆供糟,多为家酿,有金蒲五月春、金英酒、荔枝酒等,其中以金蒲五月春为胜。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番薯传人泉州后,又出现了番薯酒。酒用酒糟蒸造者,为烧酒;用白曲蒸造者,为甜酒;取白甜酒和烧酒煮成者,为蜜林擒。至今泉州人还称饮酒为“喝烧酒”。民国年间,渐有“绍兴酒”等外来酒。

自古以来,酒在泉州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个人品饮,重酒不重菜,小菜一碟,或花生半抓,也无碍饮兴。款待客人,即使满桌佳肴,如“无酒下菜”,主人也会自愧“不成敬意”。泉州在整个福建的酒类市场举足轻重,占据了泉州酒市,等于稳住了福建的半壁江山。泉州人不仅能饮,更以豪饮著称,划起拳来,虎虎生威。笔者的一位朋友在证券公司工作,他酒量不行,不过有一次去南京参加总部的会议,晚上聚餐,有人找他拼酒,好家伙,他说输一次一瓶,当场其他人都懵了,再不敢跟他拼了,也因此逃过一劫。

事实上,泉州人喝酒,不仅仅是好酒,还能利用酒来满足精神寄托。唐代贞元九年(793年)八月,泉州刺史席相以乡饮之礼饯送邑中赴举八秀才,更设酒宴东湖亭,款洽备至,使闾里之士,皆以为荣,既示殷切之望,又达劝学化民之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八月十一日,南安人傅自得携酒邀请忘年之交南宋大儒朱熹于九日山,当夜载酒泛舟金溪,“月愈好,舟愈快,气愈逸,饮愈豪,兴愈无穷,”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金溪泛舟序》:“秋月天然白,溪流镜样平。唤船同胜赏,把盏话平生。击楫鱼频跃,忘机鸟尚惊。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明末著名进步思想家李贽,本屏绝声色,却对其弟子说:“不如携歌妓舞女浅斟低唱”,“也强似与道学先生做伴”,其醉翁之意,乃在于痛恶伪道学。

酒,让得意者畅怀,助失意者超脱,使狂狷者放达,催入世者奋发,古今皆然。但凡饮酒需适度,喝得八九分就行了,适可而止,皆大欢喜。

「茶与书法」酒壮英雄胆 茶助文人思


书法、茶道文化遗产,那是我们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十大国粹的元素!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但是,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将两者永远地联结了起来。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象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味。对书家来说,要以静寂的心态进入创作,去除一切杂念,意守胸中之气。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也极为重要的,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进谏皇上。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是将茶与书法两者上升到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来加以认识的。此外,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都是对茶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茶与书法的共同美。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贴》。

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至于近代的佳品则更多了。

金农(1687—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很多。金农的书法,善用秃笔重墨,有蕴含金石方正朴拙的气派,风神独运,气韵生动,人称之为“漆书”。浙江的博物馆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解:

玉川子嗜茶,见其所赋茶歌,刘松年画此,所谓破屋数间,一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之奴复负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侧耳松风,以候七碗之入口,而谓妙于画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尝见《茶经》、《水品》,又尝受其法于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呜呼,安得如玉川子者与之谈斯事哉!稽留山民金农。

金农的爱茶之心从作品中流露无遗,大约是看到刘松年所画的《卢仝煮茶图》有感而发(金农曾临摹过一幅宋人《玉川先生煎茶图》,不知是否刘氏之作)。从金农所描述的廖廖数语中,破屋数间,玉川子静坐候汤的形象生动地浮现了出来。金农笔锋一转,又谈起烹茶之道来,“茶未易烹也”,的确是一句内行人的话,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论到:“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我们从金农作品中可知,他不仅研读过《茶经》和《水品》(明徐献忠著)而且还向烹茶专家学习过此道。因而,对看似容易的烹茶自有深刻的体会,决非附庸风雅,故作清高之词。正因如此,金农对当时一些“烹茶”之道,一眼就能看穿其实质:“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

冬心先生在作品中的一声长叹“呜呼”,深感要找到一位像卢仝那样精通此道的人来切磋茶艺,何其难也。其意似乎已经在“烹茶”之外了。

金农爱茶,其书法中所涉及到茶的虽不如郑板桥等人那么多,但也不是绝无仅有。金农在59岁时还写过《述茶》一轴,内容为:“采英于山,著经于羽,荈烈芳,涤清神宇。”他还书写过苏东坡的茶诗:“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服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同,门外无来辙。”

以茶代酒礼仪


以茶代酒也越来越被现实生活所接受,成为如今优雅交际新礼仪。

从古代开始就有客来倒茶的礼仪,只是在饭桌上酒是必不可少的,茶反很少出现在饭桌上,酒是越喝越多,也越来越让人从心底害怕,但如今不同了,饭桌上以茶代酒更让人感受体贴,酒是冲动的朋友,越喝越让人头脑发热;茶,一个人独饮,是优雅;几个人共享,是乐趣。茶,总让人拿得起、放得下,越喝头脑越清晰,世事洞明,人生练达。

“以茶代酒”的典故里,三国时候的孙皓以酒误国遗臭万年,强迫别人喝酒,而桌上一人韦曜不能喝酒,但韦曜是孙皓父亲的老师,同时在在编写《孙河传》,不能得罪,但孙皓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因此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偷偷让韦曜“以茶代酒”。

可见酒从头开始都是在饭桌上让人豪爽也尴尬的东西,修佛之人常说,饮茶,数息,可以让人平静且专注,而又一说茶可资政,茶可论兵,茶可通商,茶可会友,茶可养艺。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9548.html

上一篇:白茶怎么泡才好喝 关于白茶怎么泡才好喝

下一篇:天天喝茶对身体好吗 关于天天喝茶对身体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