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三道茶里的诗词意象:或青涩,或清淡,或甘香

2020-07-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道茶里的诗词意象:或青涩,或清淡,或甘香”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三道茶里的诗词意象:或青涩,或清淡,或甘香”相关知识!

想了解《三道茶里的诗词意象:或青涩,或清淡,或甘香》知识吗,丰富的《三道茶里的诗词意象:或青涩,或清淡,或甘香》内容等你来看!

当一缕荷香和一段散曲浸入书页,那些交错在时光里的古词,像千年的枯茶,遇到沸腾的甘泉,被压抑的情感升华成一寸寸的袅袅香气,回荡在素瓷里,待人静品这沉睡了千年的味道。

茶味青涩,色淡,为第一道茶,如细雨迷蒙三月,点绛唇的初恋。杏花开时,青梅如豆,杨柳树下秋千蹴,倩身偏引蝴蝶舞。青丝乱飞无心顾,借得春风柳条扶。少年不经事,一个秋千便能赚来千千笑语,露浓花瘦间,赏玩得醉心尽意,也不知自己亦成了风景。大明湖畔,笑声戛然而止,我看见,那娇羞的脸颊,被红霞渲染,却似红透了江南,和羞走,也不顾溜下的金钗。

到此故事以为终止,却不料她倚门回首,去嗅树上的青梅。那枝丫交错的后面,藏着是一颗无法参透的灵秀,朝思暮想的温柔。那眼波才动被人猜的眼眸,是否也在等候?无法知道,就留给后人细细品味。琴声止韵无穷,杯盏尽余香绕。一道茶竭,留下青涩的不成熟的美。

茶味甘香,色中,为二道茶,亦是茶中精华,一碗尝尽苦,二碗回味甘,茶能如此,人怎不能?这二道茶,莫若去西庭,去藕花深处,泛舟水上,采一枚莲子入杯中。日暮,看那一弯争渡的客船,那一滩被惊起的欧鹭。那是一段清雅的甜蜜,没有把酒东篱,却也沉醉得不知归路。

此时你不再是和羞嗅青梅的少女,你的身边有一位伴侣,却仍是那么懵懂好玩。荷叶田田间,那些柔柔的委婉宋词,如绵雅动听的一曲歌调,伴着翩翩翻飞的水袖,诗人醉了,乘兴和着吟唱,江南的声音在水上轻轻飘荡着……韶华悠悠,多少往事,成为后来的欲说还休,化一曲如梦令,让后人空羡,痴醉其中,直到不能自已,直到,梦醒茶凉,还寻思那日的风流。

茶味清淡,色浓,饮之淡乎寡味,似一位高坐青山的老者,经历一世的风尘,俯视人间沧桑,此时已经看淡一切,倾心老庄,随身自然。茶香断续难以寻觅,却又清芬淡雅,这是第三道茶。饮者品完前两道茶后,总是不能继续,往故事的深处寻觅着……

素瓷杯盖的香气逐渐液化了一粒粒的水珠,再滴回碗中。一滴一滴,点点滴滴,打在梧桐上,也打在她的心上。终于到黄昏了,孤馆冷清,晚来风急单衣生寒。

唯有,三杯两盏淡酒,热下两行清泪,才好。雁字再次南渡,只是已经了无牵挂,曾经多么渴望云中飞雁锦书,而今却徒增无限往事。雁啊,你若能捎去我的回忆,也不至于我独自消受。寻寻觅觅,那南宋的渡口,遥遥又传来了沙鸥,仿佛又看到你轻解罗纱,上了兰舟,只不过这一次,你只有一个人,伴着载不动的愁。东篱把酒花阴醉,瘦花露浓玉楼春,昨夜那风疏雨骤的海棠花前,是否还醉着你的温柔?

三道茶尽,余韵未了。倾尽碗中的废茶,随它静静躺在冰凉的土地上,岁月渐渐将它与泥土合为一体,那一角仍留着残香。如同千年之后,诗人死去,枯骨残骸都已烟消云散,但她的情韵,依旧与她笔下的宋词融为一体,迷倒了后来千千万万个文人。

“一曲阑珊,何事留得夜清怨?春情只待梨花薄,片片雪花摧零落。两地相思,酒醒今宵只为伊。凄凉别后柔肠碎,七分浊酒三分泪。三更残月,静寂千里人心绝。子夜独起弄冰弦,与谁相托腹中言?四季轮回,寒暑夜夜总难度。何时重踏回乡路,九九不需插茱萸?十年一梦,落魄人生谁与共?愿君载酒上高楼,不为多情不为愁。”

为君吟罢,取来一纸素宣,以落梅为底色,以流年为经脉,游笔纵横,墨迹纷飞。如梦令也好,醉花阴也罢,落墨之后才发现,那千年的风流温婉还盈盈着,若隔一梦。

关于本文《三道茶里的诗词意象:或青涩,或清淡,或甘香》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经网扩展阅读

客来敬茶或茶馆相聚的茶礼茶规


在外面饮茶,茶壶里的水喝完了,需要续水,客人往往将茶壶盖揭开,搁在茶壶口边,服务员看见了不需要说明就会过来添水。这也是源自广东的规矩,也是始于清代。

据说当时广州有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到处生事。一日,提着鸟笼上茶馆,喝完茶后将笼中小鸟塞进茶壶,盖上茶盖,大声叫堂倌续水,堂倌不知有诈,盖子一揭,小鸟冲出,八旗子弟就说放走了珍鸟,高价索赔。店主明知对方敲诈,也只好自认晦气息事宁人。

从此,茶馆吸取惨痛教训,定下规矩:茶客要求续水,必须自己打开茶壶盖。到了今天,已是约定俗成:要续水,客人尽可“免开尊口”,但需“举手之劳”掀开盖子。

过去的茶馆,深谙和气生财的道理,处处与人方便。一些地方(如天津等)茶楼数人同去可以一壶数杯,也可以自备茶叶茶楼代泡。茶客中途离开,可以保留座位,回来接着喝。不过各地规矩稍有不同:北京外出时是将茶碗扣在桌上,吩咐堂倌一声;绍兴是将茶杯盖仰天放在桌上,表示“暂时离开,请勿占位”,如此等等。

客来敬茶或茶馆相聚,一般主人为了表示敬客之意,会避免将壶口对着客人。这是因为“尊壶者,面其鼻”(《礼记·少仪》)。所谓“鼻”,是指壶柄,壶柄为尊,相对的壶口就为卑了。所以避免壶口对着客人以免不敬。虽说许多人未必在意,甚至对此全不知情,但是待客之道总是周全些为好。

上世纪30年代以前,上海的茶馆流行“茶客功架”。老茶客上茶馆,向堂倌要茶时不开口,而是用手势示意。比如要喝绿茶,就把食指伸直;要喝红茶,食指就弯曲;要喝花茶,五指伸出微弯形如菊花,这是要菊花茶,伸手握拳状是玳玳花茶,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碰合一起,则是要茉莉或者珠兰花茶,这个手势表示小花型茶;如果只和白开水,就只伸出一个小指。这种作派如同戏剧演员的功架,所以被称为“茶客功架”。如今早已废止。

茶叶舞蹈采茶歌舞流行的“茶灯”或“采茶灯”


舞蹈

关于茶事的舞蹈,开始时间可能很早。然而由于在元代和明清时期,我国舞蹈进入了中衰阶段,因此,在各种典籍中,关于我国占代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不多。到目前为止,只知道在我国南方各省流行的“茶灯”或“采茶灯”。

和马灯、霸王鞭等一样,茶灯也是旧时汉族民问比较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茶灯,是在福建、广西、江西和安徽的叫法,其实全称应是“采茶灯”。在江西, “采茶灯”被称为“茶篮灯”和“灯歌”;而到了湖南、湖北,则叫做“采茶”和“茶歌”;到了广西名称义变成了“壮采茶”和“唱采舞”。

这种舞蹈虽然在各地的名称不同,跳法也有差别。但表演形式都差不多,表演者一般都是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少数为三人以上)。表演者腰系绸带,男舞者拿一钱尺(鞭)当做扁担、锄头等,女舞者左手拎着茶篮,右手持扇,一边歌一边舞,表现的内容是姑娘们在茶园的劳动生活。

茶灯”主要是汉族和壮族的民间舞蹈,此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盘舞、打歌,常常也有反映敬茶和饮茶的茶事的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一种茶叶舞蹈。比如,彝族表演打歌的时候,客人坐下之后,主办打歌的村子或家庭的男女老少就手端茶盘或酒盘,在大锣和唢呐的伴奏下,一边走一边舞,恭恭敬敬地将茶和酒一一献给每位客人,之后再一边舞一边退下。云南洱源白族的打歌和彝族及其相似,表演时,他们在领歌者(歌目)的带领下,手中端着茶或酒,口中唱着白语调,屈着膝,围绕火塘转圈,在转的同时抖动和扭动上身,歌舞融为一体。

采茶歌舞声情并茂

在长期的采茶劳作中,茶农们将采茶歌和采茶舞巧妙地融台在一起,形成一种表现茶农劳动爱情生活的民间歌舞形式,即活泼清新的采茶歌舞。采茶歌舞以悦耳动听的曲调和清新活泼的舞蹈表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明媚的春光中,茶山景色的美丽多姿以及青年茶农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最早时,采茶歌谣与采茶舞蹈是分开的。根据清人李调元所著的(南越笔记)中的记载,当时的茶艺表演主要是演唱采茶歌,身体并无其他舞蹈动作,只是手中提着茶灯。然而,采茶歌曲调生动跳跃、活泼大方,充满生活情趣,人们开始随着歌谣载歌载舞,久而久之,形成了声情并茂的采茶歌舞。

白族三道茶里的生活艺术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听当地人推荐,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民俗民居颇有特色,于是欣然前往。白墙、青瓦、木柱、绘画,白族民居果然呈现出一派古朴而又散发着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格,更不用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了。但是,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热情好客的白族同胞敬奉的三道茶。

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千载丝路传茶种:日本早的茶或源自浙江天台山


越来越多的史料记载、现实考证显示,作为中国佛教天台宗发祥地的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极可能是日本最古代老茶叶的源头。

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院等单位主办的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研讨会上,台州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张朝红表示,日本天台宗创始人僧人最澄曾自天台山带佛教经文回国,还带回了茶籽,播种在日本近江比睿山东麓日吉神社的旁边,后人称之为日吉茶园。

图为研讨会现场

近江就是今天日本的滋贺县。如今日吉神社附近还矗立着一块高大的“日吉茶园之碑”,碑文中写有“此为日本最早茶园”的说明。

资料图

史料记载,这一历史发生在1200多年前。据日本国内的《日吉社神道秘密记》载,公元804年,日本国钦派最澄等赴天台山国清寺学佛,次年春,乘遣唐使船回国。

此后,日本的空海大师到天台山国清寺取经,也带着茶籽回国,并种植在京都佛隆寺等地,成为日本太和茶发祥地。至今,佛隆寺还立有“太和茶发祥承传地碑”。

日本空海大师画像资料图其间,空海还把天台山的制茶工具“石臼”带回日本仿制,中国的蒸、捣、焙、烘等制茶技艺也传入日本。

到宋代以来,天台山的茶叶籽在日本广为播种。静冈是日本的茶乡,当地电视台曾专程来天台山拍摄电视专题片——《茶叶之路》,摄制组人员岩崎智曾表示“到了天台国清寺,就想起了茶的渊源关系”。

图为日本茶乡静冈,富士山脚下的茶园。“山数富士/茶数静冈/日本第一。”在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短歌,可见静冈的茶与富士山一样享有盛名。(

岩崎智所说的这一渊源关系起自南宋。公元1235年,日本僧人入宋,带回天台山茶籽,播于静冈,成为现今日本最大的茶叶产区之一,年产茶叶量一度占日本茶叶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关于日本最早茶园,在日本国内的记载也不尽相同。被称作“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在宋朝时期两度到天台学佛,并了解中国茶道,回国后在多地撒下茶种,加速了中国茶种在日本的繁衍。在荣西赠茶种的拇尾山高山寺旁,竖着“日本最古之茶园”碑。

不过,张朝红还发现,中国茶叶越洋进入日本,最早在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就有过记载。据宋释志磐《佛祖统纪》记载,唐朝僧人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从明州(今浙江宁波),经宁海,巡礼天台山国清寺,带到日本不少天台宗的经典著作及茶叶等许多物种。

无论何种记载,均提到了日本最早的茶同中国天台山的渊源。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刘枫曾认为,这是“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政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明霞表示,翻开丝绸之路的历史,也是中国茶叶对外交流的历史,丝绸之路又被茶业界奉为“丝茶之路”,茶叶元素构成了“丝绸之路”永恒的旋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天台山的茶叶远涉重洋东渡日本、韩国。

天台山地处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拥有汉化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也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同天台山茶叶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旅行”一样,这里还成就了另一位“旅者”——中国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他在400多年前开始了自己历时30余载的游历生涯,而天台山是其首游地。(完)

茶文学回文一种十分奇特有趣的句子或诗文


回文,是一种十分奇特有趣的句子或诗文,按照原文字的顺序,变化开头或者倒过来读、反过来读都能成文,这样的情况是不多的。在这不多的回文中,茶回文竟也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在有的茶馆,茶杯的杯身或者杯盖上会刻着“清心明目”或“清心也可以”这样的文字,这就是虽简单的,也是最有名的茶回文。不要小看这几个字,因为不论你从哪个字开始读,都言之成句。“清心明目”,还可以读成“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清目明心”、“目明心清”、“明心清目”、“心清目明”。“清心也可以”还可以读成“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这些文字的几种读法,意思却都差不多,却也各具特点,饶有趣味,给人以美的感受,增添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正所谓“杯随字贵,字随杯传”。有的茶碗也可能会有这样的文字。

还有一句出名的“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个句子还可以读作“町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此君不可一日无”、“君不可一日无此”,如果将这些句子按顺序排成方阵,那么,无论是横着读,还是纵着读,都是同样的结果。

有些茶馆里面挂着这样的对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如果倒着读就成了“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前后两联意境截然相反,一个是环境决定心情论,一个是心情决定行为论,高F-优劣且不必论,其文采情趣堪称茶联回文中的佼佼者了。

在北京“老舍茶馆”,也有两副“妙手偶得”的回文对联。第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倒过来读还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而且上联和下联互为回文。此外,这个对联只用了五个字就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经营特征都说丁出来,实在是不能不令人叹服。第二副更绝:“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其妙处同上联一样,不但点出了茶馆的特色,还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和热爱巧妙地糅合r进去。妙处还不限于此,两联的上联“前门大碗茶”和“满座老舍客”竟然也是一个对于!

几首回文诗

黄伯权是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的侄子,他曾经创作过一首与荼相关的回文诗,名字是《茶壶回文诗》,原诗为·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这首诗可以回读成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清代诗人陈琼仙也曾经以秋景为题创作了总标题为《秋宵吟》的回文诗共27首,以其中的一首《秋月》举例,诗云,”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清琴瀹著和心洗,韵竹敲诗人梦刊。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成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刊梦人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佛门三道茶


公元518年(即魏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502-547年在位期间)中印度高僧宝掌和尚入蜀峨眉山,观其山势轩宇雄伟,百嶂叠翠,鹂鸣猿啼,遂于峨眉山洪椿坪后结茅为庐。宝掌尤喜林中古茶,一日三啖。山僧樵人异之。宝掌曰:“乃寿道也。”其诀广布,为山中道、佛两门延纳。唐高宗显庆二年宝掌圆寂,享年130余岁……

峨眉山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产于山中始出于道、佛两门的珍稀绿茶“峨眉雪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产于山中崇山峻岭的“峨眉雪芽”,一直处于“药用阶段”。峨眉山,远古中国原创道教与佛门公推其具有排毒养颜,久服轻身而延年益寿的奇特功效。据《峨眉山志》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辖县12,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皆出名茶,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孔子图说》言之仙药。汉武帝遣使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

隋末唐初,太宗曾多次遣药王孙思邈问药峨眉山,觅寻长生不老之术。在孙思邈一生中,他先后有二十六年年年来峨眉山搜罗秘方,研炼丹药。相传,每逢药王来峨眉山,山中道士山僧皆以清明节前采焙的“峨眉雪芽”香茗敬奉。其间,黑水寺茶僧还以“寅卯、午未、戌亥”三道茶诀示之,谓曰乃宝掌饮茶长寿之道。药王返长安遂将“峨眉雪芽”及其茶诀敬献太宗。太宗大悦,遂将“峨眉雪芽”纳为贡茶。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峨眉山以包容儒、释、道三味文化而被古人赞誉为“仙都佛国”。以“峨眉雪芽”珍稀绿茶为代表的峨眉山茶文化积淀丰厚,既吸纳了峨眉山远古中国原创道教徒衡阴阳、辨清浊的长寿秘诀,又渗溶了佛门求证清、雅、和、正的禅茶修为精神。

长期以来,产于山中的“峨眉雪芽”珍稀绿茶,一直被山中的道佛两门视为灵芽秀叶,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峨眉山茶文化内涵及其价值,一直停留“在药用阶段”。文献记载的峨眉山历代大德高僧与得道真人,凡80岁以上者,其长寿秘诀皆与长期饮服山中古茶密切相关。

相传,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源于南北朝时期驻锡峨眉山洪椿坪的中印度高僧宝掌和尚“一日三啖”的食茶之法。道、佛两门在长期饮用实践中,总结出了每天饮茶的最佳时间与涵养健康长寿的内在关联关系,即“三道茶”茶诀。

佛门“三道茶”茶诀认为,寅卯、午未、戌亥为每天饮茶最佳时间。

第一道茶,为晨饮之茶,即寅卯时辰饮茶。这道茶需在“恭前饮用”。

古人把排解小便叫做“出恭”,排泄大便叫做“如厕”。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中,把第一道茶的饮用时间规置在“恭前”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山中高僧们是这样解释的:天下苍生皆以食为天,每日数餐五谷杂陈,秽物存肚腹,秽气游于肺腑,百毒浸于经脉,又加之在床榻之上躺了一宿,身体内部已浑浊不堪。而幽生于密林中的“峨眉雪芽”珍稀茶叶,正是清除身体内部毒素的克星。故在每天晨曦寅卯时辰,活水煮茶,恭前清饮三杯,能够将杂陈于体内的毒素秽气清洗出去,起到去秽气下浊物的神奇茶疗效果。

寅卯时辰饮第一道茶的具体方法是,凌晨寝起,用鲜开水泡“峨眉雪芽”,连饮三杯后,隔上两炷香的时间(约为30分钟)再上卫生间“出恭”或“如厕”。道理是让三杯“峨眉雪芽”清茶经肺腑浸胃肠九曲贯通,灭杀体内毒素下浊物出体外。

文献记载,民国初年,一刘姓居士长期隐居峨眉山,岁及百寿后,随家人移居台湾。刘姓寿翁虽年逾百岁,然却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常撰文介绍在峨眉山隐居的禅修生活及风土习俗,著有《峨眉养生》一书。20世纪四十年代,此翁无疾而终,享年129岁。彼时,大陆京、沪、南京及台港、南洋地区的华文报纸纷纷刊文悼之。刘姓寿翁在其所著的《峨眉养生》一书中,专门介绍了峨眉山佛门“寅卯清饮”茶诀及亲身体验:“山中盛产雪茗,又名‘雪芽’。此品膏泽山中道、佛两门千余年,皆纳为修为课业。余常微曦汲泉一壶,活水煮之,恭前服用,去秽气,益心脾,培元固本。”

佛门第二道茶,谓曰“午未饮茶”。按昼夜十二个时辰排列,“午未”即是每天上午11时至晌午13时之间。

古时,峨眉山寺庙的僧众每天素斋两餐,第一餐为上午10时左右,第二餐为下午5时左右。

佛门推崇“午未”饮茶,即指的是在每天第一餐进斋后饮绿茶两杯,能够起到防治口腔系统疾病,具有排毒养颜、明目醒脑的茶疗效果。

现代临床医学已证明,绿茶,尤其是高山丛林绿茶,其茶多酚含量十分丰富,多酚中的黄胴霉、黄胴酸霉中的抗氧因子十分饱和,有明显的消炎灭菌的作用。临床营养健康专家经常提醒人们要餐后漱口,人们在进餐后,食物的残渣极容易存留在口腔牙缝之间,残留在食物中的部分细菌、病毒可以在人进食后不足半分钟内迅速繁殖衍生。所以在“午未”时辰午餐后即行饮两杯绿茶,可以对口腔及喉管、胃肠中细菌病毒及炎症进行一次大灭杀。

餐后即行饮用绿茶,已经风靡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日本,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饮用5到7杯绿茶,已成为一项明文规定;在韩国,餐后饮用绿茶或用绿茶迅速冲洗口腔已成国民卫生健康习惯。

峨眉的这第三道茶,时辰定在“戌亥”,即每天夜晚9时左右。用茶最佳时分在就寝之前半小时进行。

第三道茶为“濯洗”,即用浓淡相宜的绿茶清洗面部,重点是眼部。“濯洗”时间15分钟左右。佛门认为,“戌亥”时辰用清茶濯洗面颜眼部,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现代医学在临床研究的成果表明,绿茶具有消炎灭菌的作用。用绿茶茶水清洗面部,轻轻揉洗眼部,从临床保健的角度,的确能起到消炎灭菌的显著茶疗效果。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是峨眉山茶文化中极具医学科学意义的饮茶方式。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重视的是饮茶者的饮用实践,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茶道与品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仪礼序中所谓的以茶怡情,以茶叙情的浅表层茶文化形态。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诀,从科学饮茶,呵护生命质量的现实意义上,揭示了饮用高山丛林绿茶的养生之道。山中的大德高僧们还强调,峨眉山佛门“三道茶”,茶叶及用水都取于远离凡尘的净土佛地。故有诗赞叹产于峨眉山的珍稀绿茶“峨眉雪芽”:千载峨眉儒释道,万古神水山药茶。

茶香 水甘,诗句醉人


想了解《茶香 水甘,诗句醉人》知识吗,丰富的《茶香 水甘,诗句醉人》内容等你来看!

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激荡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些醉人的语句...

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

就期待着与水相逢;

水唤醒茶,茶成就水;

水包容茶,茶激荡水;

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

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处:

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

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

茶与水的缘;

许是因万年前溪边婆娑的小树;

此时才牵手相随;

水与茶的份;

许是千年前嫩叶上留连的珠露;

今朝才倾身相许……

味因水觉甘美,

心因茶而和宁;

茶终于寂静,

水终于无音。

茶凉时水静了;

水静时茶清了。

时光悠远,世事淡然;

有一种情怀,淡香如茶;

有一种人生,清澈如水……水甘味真,茶清梦好!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

“茶”字即“人在草木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几度冷暖,几许纷繁,

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联。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

苦如茶,香亦如茶。

淡名,淡利,无争,无夺。

一切自然,一切脱俗,

一切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

你是谁的茶,在等哪杯水?

不管是否不小心茶爱上了水;

还是水遇见了茶;

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联。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

苦如茶,香亦如茶。

淡名,淡利,无争,无夺。

一切自然,一切脱俗,

一切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

你是谁的茶,在等哪杯水?

不管是否不小心茶爱上了水;

还是水遇见了茶;

请记得随时随地都要爱上自己;

爱那个为爱疯狂的你;

爱那个为爱纠结的你;

爱那个为爱开心的你;

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遇见一个喜欢一直陪你喝茶的人!

泡一壶茶,等一段缘;

闻一杯香,识一个人;

品一口汤,觅一知己;

奉一杯茶,轻语一句:

原来,你也在这里。

关于本文《茶香 水甘,诗句醉人》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品味人生三道茶,三道茶是什么?值得深思


三道茶指上三次茶之意,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三道茶指的是哪三道?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一、青年是道苦茶。

苦学本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苦拚未来,与命运相搏击,奋力铺就人生基石。人生处处是考场,唯青年时期最多最难最关键,也最复杂最凶险最富戏剧性。每一场青年考,都是苦心苦力苦行程。

吃苦是青年的必修课。食不必奢华,充饥暖胃就行;衣无需锦丽,蔽体保暖就好;行不必车马,抵达目的地,安步当车也好。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对青年寄予的厚望。苦,是上苍馈赠给青年的最好礼物。

良药苦其口,利于病;青年茶苦其味,利于人。苦青年,才有甜未来。

二、中年是道甜茶。

人之秋,为中年。收获,是中年的关键词。爱情完美,家庭幸福,母慈儿孝,心宽体胖,事业如日中天,实力如鼎矗立。中年是人生的甜筒,品味中年,进口冷滋滋,甜津津,入肚却暖哄哄,甜丝丝,是难得一品的如饴甘味。中年是一首清甜的歌,旋律如纯白的奶糖,散发香浓的醇味,音符像浓郁的咖啡糖,飘散沧桑的甘味。

人到中年有好福,酣享甘甜,好似在人生甜海里来回畅游。

三、晚年是道回味茶。

莫道老来万事休,此时风景最迷人。老年,往事历历,青年的苦,中年的甜,都是回忆的佐料。往事经时间风干,老来就着思念下酒,那是深度的迷醉。有道是,老来人更俏。此俏是岁月的屐痕闪着点点金光,光阴的故事动人的诉说。晚年,记忆是雨后深巷里的茉莉花,无处寻花,却于若有若无当中,顿感清香弥漫,无处逃遁。

不经时光浸染,开不出灿烂的人生之花来。俗话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的好处在于回首漫漫人生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人生哲理、生命追问和终极关怀,统统汇成一个深不见底的碧潭,浓缩世间所有的好或者不好,供人资鉴,是人生的至宝。

人生晚年,是时光累积的生命厚度,是人生航程中,永不倾覆的指路航标。

三道人生茶,道道有真味。莫叹人走茶凉,也莫悲茶尽杯空,茶暖茶凉,茶盈茶空,都是人生味。浮生若茶分三味,有苦有甜也有回味,此时的苦,不必悲叹,自己的甜,也不必自骄,诸般滋味都会化成一道浓香而漫长的回忆。记忆长着翅膀,会带我们在万般滋味里,自由自在地飞翔。你处于人生的第几道茶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3242.html

上一篇:茶韵清浅,香韵悠悠

下一篇:祁门红茶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