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我对抹茶有一丝的迷恋

2020-07-21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对抹茶有一丝的迷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我对抹茶有一丝的迷恋”相关知识!

想了解《我对抹茶有一丝的迷恋》知识吗,丰富的《我对抹茶有一丝的迷恋》内容等你来看!

抹茶,是我挺喜欢的一款茶。抹茶奶茶、抹茶蛋糕、抹茶......看到菜单上有关于抹茶的食品,我一般会想要点,即便点来了不好喝或者不好吃,我也会想试试。绿绿的颜色,让人有欲望,也有大自然的感觉。当然,吃到的抹茶类都不是很正宗,因为这些食品中抹茶只是作为配角,还没有喝过直接用抹茶冲出的茶,不知道是否一样有魅力呢。

很多人以为抹茶是日本的,这个认知没错,现在的抹茶确实是日本的,但最早的抹茶诞生地却是我大中华,这是我觉得很可惜的地方。就如同本来应是自己的东西,突然间易主了。这是民族荣誉感在作祟吧。不过,该庆幸的是,这么好的茶,没有被遗忘,而是被传承至今了。抹茶虽然是绿茶粉末,但却是迄今为止,最新鲜、最营养的一种茶品。m.CY316.cOM

在日本,抹茶不单单是抹茶,已经是日本茶道的代表——抹茶道。喝的时候也不是简单的的冲着喝,而是有完整的一套茶道。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不是沸腾)水,然后搅拌均匀(传统上使用茶筅)。在日本茶道中,“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非常美丽,爽口。希望有机会我能飞到日本体会和品尝这地道的抹茶道。

关于本文《我对抹茶有一丝的迷恋》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推荐

何为“丝、茶之路”


丝绸、瓷器和茶叶,曾经是中国古代三大出口产品,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和陆上茶叶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茶叶之路,以及今天的丝绸铁路。

一、丝绸之路与茶叶之路

(一)陆地丝绸之路概念下的茶叶之路

作为中国古代沟通西方经济桥梁丝绸之路,也是传播东方文明的的重要渠道。

通常提法,丝绸之路之起点为长安(今西安),终点为古罗马,由西汉时开辟的陆路通道。主要有南北两条支线:一条为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到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在经伊朗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另一条为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经前苏联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就是陆路通道的丝绸之路。这仅仅是一种大致说法。丝绸之路后来又有南、北、中三条之说。再后来,多条路线的说法同时出现。如,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等,这些均是考古发现或学术结论。若根据广汉发现的三星堆遗址文物把西南丝绸之路推到了三千多年之前。然而,丝路之说法太多,未见是好事,容易引起世人对丝路概念的混乱。

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的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源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一书中。另一位德国人胡特森也曾撰《丝路》一书。由此,丝绸之路(简称丝路)这一称谓让世界知晓。

所谓丝绸之路,就是连接亚欧陆路交通主干线的总称,既是亚欧交通的动脉,也是亚欧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连接亚欧各国与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舒曼茶话认为,单从丝绸之路本身字义解读,就是把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与亚欧各国进行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实则不然,在整个贸易通道上,诸如中国瓷器、茶叶、草药等其它商品数量同样可观,只是丝制品作为中国的代表性商品而已。但其他像茶叶商品或茶文化传播之路也可作为丝绸之路的另种称呼,如瓷器之路、茶叶之路、粮食之路等等,反之,中国商队换回的皮毛、玉器、珠宝、香料等商品,同样也被人作为丝绸之路的另种称呼,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香料之路等等。所以,但凡构通亚欧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这条通路统称为丝绸之路。但学术上为了学科研究需要,通常把丝绸之路上交易的某种商品游离出来加以研究。所以,可以断定,有着五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丝绸之路上必然有茶叶之路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茶文化研究者更倾向于专属于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的茶叶之路来加以研究而已。

(二)专属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的茶叶之路

正因为由于丝绸之路上的茶叶和瓷器商贸同样占有一定比重,故而,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茶叶之路或其它之路。但这里所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丝绸之路上的茶叶之路不等同于当今学术上所提出的陆上专属于茶叶贸易茶叶之路,虽然茶叶也同属于丝绸之路上不同物品,但至今无人像研究海上茶叶之路进行研究。原因是陆地上同样还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茶叶之路,它与丝绸之路上存在的茶叶交易之路是两个概念,重要的是两条不同路线和行程。原因在于它与草原丝绸之路(张库商贸恰通道张家口至蒙古国库伦、俄罗斯恰克图再到莫斯科,简称张库大道)相关联。

何为茶叶之路?从广义上来定义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十七世纪的中亚草原顽强地延伸着一条从中国武夷山至俄国圣彼得堡的贸易之路,这就是著名的草原茶叶之路。(《重走张库大道》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374)。此种说法表明:茶叶之路的起点在武夷山,终点在俄国圣彼得堡;第二种说法是在恰克图博物馆墙上的茶叶之路线路图得到依据:图中标注的起点是武汉,走水路进入上海、天津,再从北京到张家口,或从山西右玉县西口(杀虎口)进入蒙古国乌兰巴托(库伦)、俄罗斯恰克图、莫斯科,终点到英国伦敦。

茶叶之路起始点之所以存在着两种弹性说法,原因是国内外学者对之理解方式不一样。

从狭义上来定义茶叶之路,那就是茶叶之路先将两国连接后通向第三国,是从塞外重镇河北张家口大境门(东口)和山西右玉县西口(杀虎口)出发,这两条道路主要是以东口这一条通道为主,其次是西口,通往蒙古国库伦(今乌兰巴托),并延伸的俄罗斯恰克图(终点)的贸易之路。这条道也被称作为张库恰国际商道。(刘振瑛主编:《品味大境门》修订本,张家口堡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丛书,2011:148)由于茶叶之路的重点贸易是中蒙俄三国,因它的重要路段是在草原,交易货物除了茶叶之外,主要物品还是丝织品、皮毛、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等,所谓的茶叶之路实际上也叫草原丝绸之路,亦叫茶叶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而茶叶之路能够从库伦延伸至恰克图乃至莫斯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在1728年6月与俄罗斯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城归俄罗斯。于是在1730年(雍正八年)清政府为边境贸易,在恰克图中方边境兴建买卖城,这样在恰克图出现新旧两市,北市旧城叫恰克图,归俄罗斯所有,南市新城叫买卖城,归中国商户居住。

关于这条茶叶之路的形成背景也有二种说法

一是由于元朝的贸易起初是控制在官府、官僚、遗族和色目人的手里,但在元朝统一货币后(主要发行了以银为本位的中统宝钞至元宝钞),为了活跃经济,促进蒙汉商贸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为草原输送生产、生活物资,朝廷把中原的物资大多集中到北京,然后运抵宣府张家口一带,最后通过官马大道运向草原,直至俄国和英国。《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路线,多依驿站。这运输物资的驿路、官马大道就是后来张库大道。

二是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李桂仁著《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

确切地说,无论是茶叶之路还是草原丝绸之路,其重点就是张库大道或叫张库恰国际通道。但这条路上的茶叶贸易却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张库大道,其前身首先是驿路,其次是官马大道,最后由福建和湖北的茶叶首先通关后才是张库大道的开始。从此,这是一条负载茶叶贸易往来和厚重历史的茶叶之路拉开了伟大的序幕。

二、海上丝绸之路与海上茶叶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下的海上茶叶之路

中国丝绸之路因其有着上千年历史,涉及陆路与海路两大板块。海上丝绸之路兴于起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顾名思义,就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从东亚开始,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东西方海上交通路线的总称,也是东西方对话的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与海上茶叶之路无有差别,只是叫法上不同。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应该有广义和狭义航线之分。理论上把东海和南海航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航线,这只是狭义概念。而从渤海、黄海等北方诸港始发运载丝绸、茶叶和瓷器到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的航线,应在广义海上丝路范畴内(来自朝鲜半岛和日本的遣隋、遣唐和遣宋使至少有一半活跃在这条航线上);

在海上交通路线上,同样是丝绸之路,还可以衍生出海上瓷器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海上珠宝之路如从回程货物区分,海上丝绸之路的别称则更多。中国古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港口有许多,如(排名不分先后),碣石(秦皇岛)、转附(烟台)、琅琊(胶南)、会稽(绍兴)、句章(宁波)、(刺桐)泉州、三都澳、合浦(北海)、徐闻(湛江)、登州(烟台)、番禺(广州)、扬州、厦门、漳州、刘家港(太仓)、黄泗浦(张家港)、南京、海州(连云港)等等。每一朝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都会出现主要贸易港口和次要贸易港口。所以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单向到多向、由线状到网状的转变过程。东海、南海、北海和黄海都有自己的航线,由北向南,今天的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之地,曾几何时,古港云集,如今,有些古港消失了,有些古港更名了,有些古港让子港替代了,但却不能抹杀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港口为推动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所作出的贡献。有一点可以肯定,哪一个港口也承载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含量。

(二)海上茶叶之路

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就有了海上茶叶之路的叫法。这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存在着茶叶之路概念是相同的。海上茶叶之路同样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上游离出来的板块。

所谓海上茶叶之路就是由古代若干港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对外输送和交易茶叶以及文化交流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是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之内。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海上茶叶之路叫法也不能成立。因为,丝绸、瓷器和茶叶贸易从来没有单独分开过,船只在海上航行,一般将不怕海水浸湿的陶瓷商品存放于舱底,而将丝绸和茶叶商品等放于船舱上部。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航运史上从来没有为茶叶贸易专设航船和架构一条海上通道。海上茶叶之路只是依附在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下的别样叫法,是为了研究海上茶叶贸易和海上茶文化传播而游离出的虚拟通道,如同海上瓷器之路、海上粮食之路、海上珠宝之路、海上布匹之路、海上香料之路一样,虽叫法各异,却同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同一条船上的不同商品而已(文化交流除外),也就是说,只有在海上丝绸之路命题之下才能分离出若干称谓实为学术研究所需。需要说明一点,中国沿海各港几乎都与茶叶贸易有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

三、丝绸铁路概念下的茶叶铁路

据2013年第2期英国《今日世界》杂志刊发让梦想在轨道上前行和中国的丝绸铁路文章表明,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一条丝绸铁路将在不久投入运营。这条横穿亚洲的铁路大动脉,连接欧亚经济中心,然后再依托这条钢轨上的丝绸之路,通过源源不断的货物过境运输来繁荣本国经济,已经成为中亚各国共同的梦想。从茶文化研究角度而言,丝绸铁路实际上也是一条茶叶铁路,因为这条铁路修通以后,中国的茶叶可以由原来的海运改成铁运,把茶叶不断地输向欧洲各国,而且数量会逐年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港口渐渐变得十分拥挤,交货时间变得越发重要,所以,中国再度把目光投向贯穿亚洲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不同的是,中国计划修建的这条新丝绸之路是由钢铁制造的。

目前,丝绸铁路具体的线路走向还在商谈之中,中国境内可能有多条线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最终达到土耳其,横贯亚洲东西,其中一部分连接原有线路,一部分则将新建。

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知道大家是否察觉,每当我们到茶叶商城购买茶叶时,导购们总要介绍店里的那些“野生茶”。

据他们的话来说,野生茶长于高山,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是绿色的有机食品。相比于茶园精耕细作出来的茶叶,野生茶香气更足。当然,这些都是导购们的推销热点。

那么,哪些茶叶可以称之为野生茶呢?所谓野生茶只是指茶树的品种在植物学意义上是野生的,在它的形状、基因没有改变前,哪怕你把它种在茶园里,它仍然是野生茶。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是野生茶呢?首先,野生茶大多较原始,嫰叶无毛或少毛;其次,野生茶毛茶大多为墨绿色;第三,野生茶大多带有浓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这些特点与茶园的茶叶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么,野生茶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野生茶因为没有经过驯化管理,精耕细作,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少。经过冲泡的野生茶,茶味较浓,有苦涩味,香气足,茶底碎末多。

虽然市场上许多茶叶都标榜自己是野生茶叶,但也要消费者具火眼金睛来辨识。野生的茶叶具有特色,却不一定好,也不适合于每一个人饮用。有些野生茶因为未经过人工管理,冲泡饮用后可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野生茶可尝试,可千万不能过度迷恋哦。

关于本文《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何为“丝、茶之路”?


丝绸、瓷器和茶叶,曾经是中国古代三大出口产品,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和陆上“茶叶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茶叶之路”,以及今天的“丝绸铁路”。一、“丝绸之路”与“茶叶之路”

(一)陆地“丝绸之路”概念下的“茶叶之路”

作为中国古代沟通西方经济桥梁——丝绸之路,也是传播东方文明的的重要渠道。

通常提法,丝绸之路之起点为长安(今西安),终点为古罗马,由西汉时开辟的陆路通道。主要有南北两条支线:一条为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到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在经伊朗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另一条为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经前苏联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就是陆路通道的“丝绸之路”。这仅仅是一种大致说法。丝绸之路后来又有南、北、中三条之说。再后来,多条路线的说法同时出现。如,“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等,这些均是考古发现或学术结论。若根据广汉发现的三星堆遗址文物把“西南丝绸之路”推到了三千多年之前。然而,“丝路”之说法太多,未见是好事,容易引起世人对“丝路”概念的混乱。

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的“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源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一书中。另一位德国人胡特森也曾撰《丝路》一书。由此,丝绸之路(简称“丝路”)这一称谓让世界知晓。

所谓丝绸之路,就是连接亚欧陆路交通主干线的总称,既是亚欧交通的动脉,也是亚欧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连接亚欧各国与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舒曼茶话认为,单从“丝绸之路”本身字义解读,就是把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与亚欧各国进行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实则不然,在整个贸易通道上,诸如中国瓷器、茶叶、草药等其它商品数量同样可观,只是丝制品作为中国的代表性商品而已。但其他像茶叶商品或茶文化传播之路也可作为丝绸之路的另种称呼,如“瓷器之路”、“茶叶之路”、“粮食之路”等等,反之,中国商队换回的皮毛、玉器、珠宝、香料等商品,同样也被人作为丝绸之路的另种称呼,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香料之路”等等。所以,但凡构通亚欧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这条通路统称为“丝绸之路”。但学术上为了学科研究需要,通常把丝绸之路上交易的某种商品游离出来加以研究。所以,可以断定,有着五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丝绸之路上必然有茶叶之路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茶文化研究者更倾向于专属于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的“茶叶之路”来加以研究而已。

(二)专属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的“茶叶之路”

正因为由于丝绸之路上的茶叶和瓷器商贸同样占有一定比重,故而,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茶叶之路”或其它之路。但这里所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丝绸之路上的“茶叶之路”不等同于当今学术上所提出的陆上专属于茶叶贸易“茶叶之路”,虽然茶叶也同属于丝绸之路上不同物品,但至今无人像研究“海上茶叶之路”进行研究。原因是陆地上同样还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茶叶之路”,它与丝绸之路上存在的茶叶交易之路是两个概念,重要的是两条不同路线和行程。原因在于它与“草原丝绸之路”(张库商贸恰通道——张家口至蒙古国库伦、俄罗斯恰克图再到莫斯科,简称“张库大道”)相关联。

何为茶叶之路?从广义上来定义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十七世纪的中亚草原顽强地延伸着一条从中国武夷山至俄国圣彼得堡的贸易之路,这就是著名的草原茶叶之路。”(《重走张库大道》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374)。此种说法表明:茶叶之路的起点在武夷山,终点在俄国圣彼得堡;第二种说法是在恰克图博物馆墙上的“茶叶之路”线路图得到依据:图中标注的起点是武汉,走水路进入上海、天津,再从北京到张家口,或从山西右玉县西口(杀虎口)进入蒙古国乌兰巴托(库伦)、俄罗斯恰克图、莫斯科,终点到英国伦敦。

“茶叶之路”起始点之所以存在着两种“弹性”说法,原因是国内外学者对之理解方式不一样。

从狭义上来定义“茶叶之路”,那就是——茶叶之路先将两国连接后通向第三国,是从塞外重镇河北张家口大境门(东口)和山西右玉县西口(杀虎口)出发,这两条道路主要是以东口这一条通道为主,其次是西口,通往蒙古国库伦(今乌兰巴托),并延伸的俄罗斯恰克图(终点)的贸易之路。这条道也被称作为“张库恰国际商道”。(刘振瑛主编:《品味大境门》修订本,张家口堡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丛书,2011:148)由于“茶叶之路”的重点贸易是中蒙俄三国,因它的重要路段是在草原,交易货物除了茶叶之外,主要物品还是丝织品、皮毛、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等,所谓的茶叶之路实际上也叫“草原丝绸之路”,亦叫“茶叶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而“茶叶之路”能够从库伦延伸至恰克图乃至莫斯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在1728年6月与俄罗斯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城归俄罗斯。于是在1730年(雍正八年)清政府为边境贸易,在恰克图中方边境兴建“买卖城”,这样在恰克图出现新旧两市,北市旧城叫恰克图,归俄罗斯所有,南市新城叫“买卖城”,归中国商户居住。

关于这条茶叶之路的形成背景也有二种说法——

一是由于元朝的贸易起初是控制在官府、官僚、遗族和色目人的手里,但在元朝统一货币后(主要发行了以银为本位的“中统宝钞”“至元宝钞”),为了活跃经济,促进蒙汉商贸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为草原输送生产、生活物资,朝廷把中原的物资大多集中到北京,然后运抵宣府张家口一带,最后通过官马大道运向草原,直至俄国和英国。《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路线,多依驿站。这运输物资的驿路、官马大道就是后来张库大道。”

二是“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李桂仁著《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

确切地说,无论是“茶叶之路”还是“草原丝绸之路”,其重点就是“张库大道”或叫“张库恰国际通道”。但这条路上的茶叶贸易却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张库大道,其前身首先是驿路,其次是官马大道,最后由福建和湖北的茶叶首先通关后才是张库大道的开始。从此,这是一条负载茶叶贸易往来和厚重历史的“茶叶之路”拉开了伟大的序幕。

二、“海上丝绸之路”与“海上茶叶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下的“海上茶叶之路”

中国丝绸之路因其有着上千年历史,涉及陆路与海路两大板块。海上丝绸之路兴于起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顾名思义,就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从东亚开始,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东西方海上交通路线的总称,也是“东西方对话”的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与“海上茶叶之路”无有差别,只是叫法上不同。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应该有广义和狭义航线之分。理论上把东海和南海航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航线,这只是狭义概念。而从渤海、黄海等北方诸港始发运载丝绸、茶叶和瓷器到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的航线,应在广义海上丝路范畴内(来自朝鲜半岛和日本的遣隋、遣唐和遣宋使至少有一半活跃在这条航线上);

在海上交通路线上,同样是“丝绸之路”,还可以衍生出“海上瓷器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海上珠宝之路”……如从回程货物区分,海上丝绸之路的别称则更多。中国古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港口有许多,如(排名不分先后),碣石(秦皇岛)、转附(烟台)、琅琊(胶南)、会稽(绍兴)、句章(宁波)、(刺桐)泉州、三都澳、合浦(北海)、徐闻(湛江)、登州(烟台)、番禺(广州)、扬州、厦门、漳州、刘家港(太仓)、黄泗浦(张家港)、南京、海州(连云港)等等。每一朝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都会出现主要贸易港口和次要贸易港口。所以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单向到多向、由线状到网状的转变过程。东海、南海、北海和黄海都有自己的航线,由北向南,今天的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之地,曾几何时,古港云集,如今,有些古港消失了,有些古港更名了,有些古港让子港替代了,但却不能抹杀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港口为推动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所作出的贡献。有一点可以肯定,哪一个港口也承载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含量。

(二)海上茶叶之路

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就有了“海上茶叶之路”的叫法。这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存在着茶叶之路概念是相同的。海上茶叶之路同样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上游离出来的板块。

所谓“海上茶叶之路”就是由古代若干港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对外输送和交易茶叶以及文化交流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是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之内。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海上茶叶之路”叫法也不能成立。因为,丝绸、瓷器和茶叶贸易从来没有单独分开过,船只在海上航行,一般将不怕海水浸湿的陶瓷商品存放于舱底,而将丝绸和茶叶商品等放于船舱上部。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航运史上从来没有为茶叶贸易专设航船和架构一条海上通道。“海上茶叶之路”只是依附在“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下的别样叫法,是为了研究海上茶叶贸易和海上茶文化传播而游离出的“虚拟”通道,如同“海上瓷器之路”、“海上粮食之路”、“海上珠宝之路”、“海上布匹之路”、“海上香料之路”一样,虽叫法各异,却同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同一条船上的不同商品而已(文化交流除外),也就是说,只有在“海上丝绸之路”命题之下才能分离出若干称谓——实为学术研究所需。需要说明一点,中国沿海各港几乎都与茶叶贸易有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

三、“丝绸铁路”概念下的“茶叶铁路”

据2013年第2期英国《今日世界》杂志刊发“让梦想在轨道上前行”和“中国的丝绸铁路”文章表明,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一条“丝绸铁路”将在不久投入运营。这条横穿亚洲的铁路大动脉,连接欧亚经济中心,然后再依托这条钢轨上的“丝绸之路”,通过源源不断的货物过境运输来繁荣本国经济,已经成为中亚各国共同的梦想。从茶文化研究角度而言,丝绸铁路实际上也是一条“茶叶铁路”,因为这条铁路修通以后,中国的茶叶可以由原来的海运改成铁运,把茶叶不断地输向欧洲各国,而且数量会逐年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港口渐渐变得十分拥挤,交货时间变得越发重要,所以,中国再度把目光投向贯穿亚洲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不同的是,中国计划修建的这条新丝绸之路是由钢铁制造的。

目前,“丝绸铁路”具体的线路走向还在商谈之中,中国境内可能有多条线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最终达到土耳其,横贯亚洲东西,其中一部分连接原有线路,一部分则将新建。

温柔一抹茶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温柔一抹茶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人说,人生一世,吃喝二字,这是享乐主义。也有人说,人生一世,爱恨两字,这是情感主义。而我想说的是,人生一世,爱就一个字,这是饮茶主义。只要喜欢上茶,只要喝茶的次数多了,就会明白爱的含义,就会慢慢温柔下来,就会明白,生活其实是柔软的,爱是永恒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冷漠,很现实的例子是,如今对于陌生人,我们已经习惯了首先做好防范,比如扶老人等等,一般人是不敢去做的,很多人也是不愿去做的,最基本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人变得现实,变得势利,脸上的笑容少了,面部线条变得了冷硬了,心头的爱意就好像封存在千年玄冰里一样,没有丝毫的温度。

饮茶,便是为这块玄冰解冻,茶是暖的,心也是暖的,笑容是真实的,心情是欢欣的,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爱茶人来说,多展露一些笑容,多邀人饮茶,多恭敬敬茶,茶香中便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多了一些爱的表达,每当春风拂过大地的时候,天气变得暖和了,土壤变得松软了,小草开始发芽了,春风是茶,土壤是心田,发芽的小草便是柔软的爱。

歌曲中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饮一杯茶,相互含笑一礼,真切体会一抹温柔茶香。这份茶香温暖着你我,终将让我们彼此,全都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关于本文《温柔一抹茶香》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有一种喝茶总让我憧憬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有一种喝茶总让我憧憬》内容,感谢阅读!

早晨,冲了杯茶,是朋友新寄过来的绿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因为我实在不懂茶。但好不好喝还是能分得出来。

我喝茶,只是最初级的喝,绝对称不上品。喝与品,绝对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喝,喝出茶的苦涩味道,闻得到茶的清香。而品,一定是需要静下心来,无论在哪种环境中,沉浸其中,与“茶”的精髓交相辉映,达到一种境界。

最喜欢这样的时候:雨天,美美地冲一个热水澡,浑身上下散发着沐浴后的清香,用精致的细瓷,泡一杯清茶。自己似乎也跟着精致起来。沏茶的水,一定要用铜壶烧开。那个铜壶,一定不要用铜粉擦得很亮,被火焰熏得有些发黑的壶底,配上被手握得锃亮的把手,岁月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材质的厚重感让人觉得自己也很厚重。独坐在窗前,看落叶在雨中飘落,听细雨敲打窗檐,捧着细致的瓷在手中,看着清澈的碧绿,微微升腾的茶雾轻熏着眼。在这种氛围中,想着或浓或淡的心事,在深深浅浅的苦涩中,品出那份后来的甘甜。

都说:人生如茶!累不累呀。茶,其实很单纯的。在舌间荡漾的,在鼻尖飘浮的,都是最纯粹的物理感受。那个时候,我不会想太多,只会带着微笑,轻轻地抿一口,慢慢地咽下去,之后,满唇余香,仿佛呼吸进去的空气,都是带着或浓或淡的香气,心底涌动的是温暖。人,似乎也醉了。朦胧中,在这种醉意中,我愿长醉不愿醒。

几杯下去,茶,由浓变淡。茶叶,也慢慢地沉入了杯底。像浮躁的心,难得这般沉静一样。

很滋润呢!这也是我坚持买了一对圈椅、圆桌放在阳台的原因。坐在里面,把脚跷在飘台的铁艺架子上,喝着茶,看雨也好,晒太阳也好。

自己的时候,不喜欢去茶楼,还是在家里比较惬意、自在。有一点儿钱的因素在里面,但更主要的是在家里可以根据心情,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或是寡淡,或是清丽,或是艳俗。

在公司的时候,也喜欢喝茶,尤其是自己冲泡的奶茶。把鲜牛奶放在杯里用微波炉热开,直接将力顿红茶扔进去,再切一片柠檬泡在里面,很简单却极好喝。起初是冲给自己,渐渐地,同事也开始学着。不怕胖的,让他们再放些许的白砂糖,淡淡的甜与柠檬的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舌尖是香滑细腻的感觉,养颜养胃。当然,这种喝法只适合在冬天。

有一种场景总让我憧憬:清冷的雨夜,柔和的灯光,应景的古曲,闲闲地捧一杯清茶,一卷蓝色线装书,有没有红袖添香已经不重要,这本身已是一难得的画卷。可惜只能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我敏感的神经,过了下午4点就不能再沾任何有刺激性的饮料,否则,一定是一夜无眠的恐怖。在想象中获得满足,因为那样的夜,也实在是难得。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有一种喝茶总让我憧憬》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抹茶的文化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但可惜的是中国自明代以来,不再流行抹茶,开始流行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起源于日本本土,但是吸收了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交流后带回日本的中国抹茶,中国抹茶被日本抹茶吸收且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我的生活,需要一杯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我的生活,需要一杯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据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的时间。并不刻意的,每天三杯茶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每一片云都有其各自的形状,每一种茶皆有其独特的味道。书有书的海洋,茶有茶的高山。因为它的蜿蜒,因为它的高峻,便有了沿途看不完的风景。

有茶相伴的日子,总来得更有滋味些。早起,无论是阴天或是晴天,一杯散发着淡淡芳香的茉莉花茶令人倍感温馨。双手握紧盛着茶水的玻璃杯,暖暖的,像极了窗外的阳光,像极了冬天的炉火。美好的一天,从一杯茉莉花茶开始了。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不论我们身处哪一个季节,都不可避免的接受突如其来的困意。困意来袭,手边的工作便无法进行,对外头的美景少了兴趣,仿佛一个美好的午后要活生生被“睡神”给摧毁了。飘逸杯是每位茶友在办公室必备之物,它的出现让我们这些好茶者被茶瘾所困。一小包乌龙茶放置杯中,冲入沸水,闷泡一小会,倒入杯中,细啜慢饮。环境所限,茶具与茶席布置便也不必太过讲究,重要的是饮茶的心情。

夜晚降临,气温骤降,凉风徐徐,一杯醇厚的普洱茶,像是浸透岁月的古董,饮来内心愈发地沉静。夜晚,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卸下沉重的包袱,忘却源源不断的烦恼,将所有思绪泡在茶里,伴我入眠。

茶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关于本文《我的生活,需要一杯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抹茶是什么?抹茶粉怎么吃


身边有木有喜欢抹茶的朋友?可能还有一些朋友不知道抹茶是什么吧,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下抹茶是什么及抹茶粉怎么吃。

一、抹茶是什么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二、抹茶粉怎么吃

1、抹茶咖啡

首先泡好一杯原味咖啡,用搅拌机把牛奶打起泡之后倒入咖啡,然后淋上适量的抹茶粉,还可以用筷子轻轻画出喜欢的图案哦!

2、抹茶蛋糕

大家经常吃的抹茶蛋糕,蛋糕的做法就不细说了,主要告诉大家秘诀是:抹茶要先和干面粉混合好,在导入打散的蛋黄中,也可以先将蛋黄打散,然后加入抹茶粉搅拌均匀。千万不要调好蛋糕浆之后再加。那个时候就不好搅拌了。

3、抹茶馒头

再教大家做一个家常小吃——抹茶馒头。将抹茶粉、面粉、酵母、白砂糖加水和面。和好面之后发酵15-30分钟(具体要看季节,天热发酵就快)。然后再拿出来和面,切块,就可以上笼蒸了。

4、抹茶炒冰

最简单的就是抹茶炒冰,夏天把冰箱的冰块取出来,加上适量的抹茶粉和冰糖,一起放进料理机中打碎混合,就出来一杯降暑解渴的——抹茶炒冰了!

5、抹茶冰淇淋球

然后是抹茶冰淇淋球,在上面的那步,把冰沙打碎之后,杯中会有水,加入一个冰淇淋球,味道自己搭配,就出来了抹茶冰淇淋球。

现在知道抹茶是什么了吧,还有原来抹茶粉的吃法有这么多呢,以后购物篮里又多了一种美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2452.html

上一篇:葱姜茶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远销俄国的“总督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