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茶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良种。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锄头”的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1981年被评为省名茶之一。
来源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相传有100多年历史。原仅数株,1981年以来,松溪县茶业管理总站进行观察鉴定与繁育推广。福建与浙东有引种栽培。1998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省级品种。
品种特征:小乔木型,大叶类。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浪状,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09.0克。花冠直径3.7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品种特性:无性系,早生种。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公顷产量3000千克(200千克/亩)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4.7%、茶多酚20.8%、咖啡碱4.7%。适制绿茶、红茶、白茶,品质优,制烘青绿茶,色泽翠绿,白毫多,香高鲜爽,味醇回甘,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工夫红茶,色泽乌润显毫,香高味醇,汤色红浓;制白茶,芽壮色白,香鲜味醇,是制白毫银针、白牡丹的优质原料。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栽培采制要点:适宜在绿茶茶区种植。植株较高大,幼年期分枝较少。适当增加密度,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适时分批采摘,嫩采为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品鉴陈年白芽奇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鉴工具:电子秤,160ml白瓷盖碗,20cc玻璃茶杯,桶装矿泉水,电磁炉,不锈钢茶壶。
品鉴方法:把5g的新奇兰和陈年奇兰在盖碗中同时进行冲泡,用透明茶杯对比每一道茶汤的变化和口感。
茶品速描:
从外型上看,陈年奇兰与新奇兰并无太大差异,包揉匀整、干净,色泽上陈年奇兰则显得暗淡一些,呈墨绿色。虽然经过了五年的存放和再赔火,但陈年奇兰干茶仍保留了白芽奇兰的品种香,只是和新茶高扬的香气比,其香气又内敛平和了许多。
茶品故事:据了解,九峰名茶2002年进入市场时,主推白芽奇兰。虽然白芽奇兰有着独特的香气和醇爽的滋味,也极受一些消费者喜欢。但由于消费人群较少,消费者认知不够,白芽奇兰最终没有成功打开市场,部分白芽奇兰由此存放下来。一个偶然机会,人们发现这些存放了5年的白芽奇兰竟然有着非凡的韵味,因此,便有了这阴差阳错的陈年老奇兰。
品鉴报告:
第一泡:在浸泡15秒后倒出,陈年奇兰的茶汤橙黄透亮,奇兰的品种香体现得较为平和,不张扬,口感醇和。而新茶香气依旧高扬、浓郁,茶汤呈明黄色,口感清爽,略带涩味。
第三泡:在浸泡30秒后倒出,陈年奇兰的茶汤的已经转向金黄色,依旧清透明亮,香气内敛,口感依旧。新茶的茶汤则开始呈现橙黄色,香气也转向平和,但杯盖上的香气依旧张扬。
第五泡:在浸泡45秒后倒出,陈年奇兰的茶汤色泽依旧橙黄透亮,平和的幽香萦绕唇齿。新茶茶汤色泽变淡,茶汤中的苦涩感开始显现出来。
第六泡之后:在浸泡1分钟后倒出,新茶的苦涩感已经完全体现出来,陈年奇兰的茶汤则在舌面略有一些涩滑的感觉。
综合评价:陈年奇兰有着其他陈茶一样的特点,口感醇和顺滑,香气内敛,但或许是因为存放的时间还不够长,还没有出现陈香,但平和的香气一直停留在唇齿间。茶汤中也始终带一点涩感,但难得的是舌面的涩味之后,能从喉部源源不断生出丝丝甜意来。
专家评价
张天福:干茶的品种香气保留得很好,说明茶叶存放得很好,第二泡开始,茶汤还会在舌面留下一点麻涩的感觉,原因应该是原茶发酵得还不够充分,如果充分发酵应该可以去掉这一点涩味。整体来说,这款茶在品质上保留了白芽奇兰的品种特色。
存放方法:常湿、避光、通风、干燥。紫砂陶制容器存放更佳
特别功效:
白芽奇兰的茶多酚类和咖啡碱高于安溪铁观音和色种乌龙,同时,白芽奇兰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常饮有提神益智、温胃养胃、健脾消食、降压降脂、降低血糖等功效。
关于本文《品鉴陈年白芽奇兰》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政和大白茶又称政大。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混倍体。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005-1985。原产于政和县铁山乡高仓头山。据传说,在清光绪5年(1880年)由铁山人魏年老将此茶树移回家中种植,后因墙倒,无意压条数十株,逐渐繁殖推广。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东部茶区。20世纪60年代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省有引种。 植株高大,树势直立,自然生长的树冠高度可达3~5m,树高1.5~2m,幅宽1~1.5m,为小乔木型。分枝部位较高,一半里地20cm,分枝少,节间长。嫩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突尖,基部稍钝,叶面隆起,叶肉厚,叶质脆,叶缘略向背,通常大14cmx6cm,长宽比平均为2.3.叶面浓绿或黄绿、具光泽。叶脉明显,7~11对。锯齿粗而深,29~68对。叶厚、较脆。芽叶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二叶长6.4cm,白牙重50~76g,一芽三叶百芽重123g。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多。一般开花不结果,或仅结少数单位茶果,插后亦不易出土,故用无性繁殖。育芽为弱,发芽率低。芽头稀疏。发芽期迟,一般在4月上旬,停止生长较早,一般在10月上旬,生长期较短,全年约6个月左右。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受寒冬,虽在零下3~4摄氏度亦少受冻害。产量中等,同时产量较集中于秋茶,对小绿叶蝉、螨类的抗性差。春茶含氨基酸2.37%、茶多酚24.96%。
制白茶色稍黄,以芽肥壮、味鲜、香清、汤厚最为特色,制白毫银针,颜色鲜白带黄,全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清甜。
福鼎大白茶茶艺
第一道:焚香礼圣,净气凝神。在白茶茶艺表演开始之前,通常都要点燃一炷高香,以示对唐代撰写《茶经》的“茶圣”陆羽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第二道:白毫银针,芳华初展。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它将茶的美味与花香融于一体。而福鼎所产的白毫银针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曾先后多次荣获国家名茶称号,它全身满披白毫、外形纤纤芬芳。
第三道:流云佛月,洁具清尘。白茶的冲泡以选用玻璃杯或瓷壶为佳。之所以选用玻璃杯,是因为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保留白茶的原汁原味,同时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微妙变化。用沸腾的水“温杯”,不仅为了清洁,也为了茶叶内古物能更快地浸出。
第四道:静心置茶,纤手播芳。置茶要用心。不仅要看杯的大小,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饮者的喜好。以北方人和外国人饮白茶为例,普遍更加偏爱香高浓醇的白茶,因为大杯可投茶7—8克,而南方人喜欢茶之清醇,则可适当减少置茶量。
第五道:雨润白毫,匀香待芳。白毫银针因其外表披满白毫,所以在进行茶叶冲泡时称作“雨润白毫”。先向茶杯中注入适量沸水,目的是为了温润茶芽,轻轻摇晃,叫做“匀香”,以便茶叶在冲泡过程中能够迅速释放出茶香。
第六道:乳泉吲水,甘露源清。好茶应用好水冲。在“茶圣”陆羽看来,山间乳泉是泡茶最好的水源,江中清流次之,最后是井水。山间乳泉之所以是泡茶的最佳水源,可能是因为乳泉中含有微量有益矿物质。温润茶芽之后,采用悬壶高冲之法,观察白毫银针茶在杯中翩翩起舞,上下翻滚的样子,正如仙女下凡,壮观美丽,并加快有效成分的漫出,白毫银针在水中亭亭玉立的美姿,我们尽收眼底。
第七道:捧杯奉茶,玉女献珍。茶来自大自然云雾山中,是得天地之灵气的一种灵物,能够带给人间最美好的感受。一杯由茶在手,万千烦恼皆休。
第八道:春风拂面,白茶品香。饮茶不宜大口饮用,而是要小口啜饮,使茶汤在舌间来回滚动,充分与味蕾接触,使茶人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香醇喜悦之感,它的甘甜、清洌,与其他茶类有着明显的不同,犹如春风拂面,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