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缘 友缘 一生缘

2020-05-2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缘 友缘 一生缘”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茶缘 友缘 一生缘》知识吗,丰富的《茶缘 友缘 一生缘》内容等你来看!

戴剑平

都说好茶如甘泉、如良药,清心怡神;而挚友如朝露、如明镜,可激扬人生!幸运的是,两者我都拥有了。

我出生在茶乡湖南,从小就与茶结缘,爱茶、好茶,不过喝的都是乡下老家自产的茶叶,依其品相,应该属绿茶中的毛尖类,可惜并不出名。很早就听人说,毛尖茶以河南信阳所产为最,我很想买来喝喝,比较一下两者的不同。可那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哪有闲钱去买,这愿望唯有深藏心底。

第一次喝到信阳毛尖,是1992年我在武汉读大学期间。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几位同学在宿舍聚会,每人都要把自己家乡的特产拿来助兴,同学阿明来自中国茶都——信阳,拿的当然是信阳毛尖。起先,大家都没怎么在意,可当阿明把冲泡好的茶端到我们面前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顿觉神清气爽。我急忙捧起茶杯仔细端详,但见汤色清绿,叶质柔软,叶色嫩绿,试着喝上一小口,滋味浓醇,回甘生津,不禁惊呼:“好茶!”

我做梦也没想到,儿时想喝信阳毛尖的心愿,竟在这里给圆了,而且还是好茶!虽然信阳毛尖与家乡茶的口味不相上下,但她更显清新脱俗,“香飘室内外,味存一杯中”,不愧为中国名茶!

如此好茶,我当然要多点了解。聚会结束后,我来到阿明宿舍,请他好好介绍一下信阳毛尖。他告诉我,信阳毛尖为河南省著名特产,是地方传统名茶,又称豫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闻名,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最令阿明自豪的是,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就获得了金奖,从此名扬世界,被赞为“绿茶之王”。

看到我如此关心信阳毛尖,阿明打开了话匣子,从种茶、制茶、茶艺到以茶养生,滔滔不绝。此后,在宿舍时,只要有空,我俩都要坐在一起喝茶,也因为茶,我俩成了一对挚友。大学四年,阿明与我就是在茶的陪伴中度过的,茶缘、友缘?谁也说不清楚。

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同学们各奔东西,我来到广东。广东人特别爱喝茶,茶文化尤为发达。作为爱茶之人,我很快适应了这边的茶文化,可不知为什么,独在异乡,每每喝茶之时,我总是怀念与阿明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好在现代社会通信物流都很发达,一个电话,我就联系上了他,彼此免不了嘘寒问暖,聊工作、生活、人生,当然少不了信阳毛尖。临结束时,他总是不忘说给我寄两包茶叶。说实话,这边也能买到上好的信阳毛尖,可我还是更愿意喝他给我的!

记得有一句期盼友情永久的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今年是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在这里,我要祝福信阳毛尖下一个百年更加辉煌!也衷心希望阿明和我这一生的友情,像信阳毛尖一样,百年长青!

关于本文《茶缘 友缘 一生缘》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推荐

佛茶之缘


佛与茶的关系一向亲密,这种亲密早在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开始了。修佛者讲戒律规矩,正是因为这种戒律规矩,使佛与茶结缘。在两者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又因为佛教的修行要旨跟茶颇为相合,渐渐的,两者之间变得密不可分。

佛教最基本的规矩有不饮酒,过午不食以及戒荤腥,而佛教修行又特别注重坐禅修行,尤其禅宗大盛之后,更是将坐禅当做最基本的修行手段。坐禅讲求跏趺而坐,身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一次坐禅要数月之久。有那么多的戒律,坐禅又容易疲劳,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既能消除疲劳,又不违背戒律的饮品,而符合这种要求的,只能是茶。

在《晋书》中曾经提过一位僧人的坐禅修行,称其不畏寒暑,昼夜不卧,只食茶苏。所谓的茶苏,就是将茶与姜、枣、桔等一同煮成的饮料,最早僧人不单独饮茶,常用茶苏辅助坐禅修行。

到了唐宋之后,饮茶之风大盛,僧侣饮茶已经是一种习惯。在很多的僧卷中总会看到关于饮茶的字样,比方说在《景德传灯录》中谈及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次之多。在寺庙之中更有“茶鼓”,是招呼僧侣们饮茶的鼓,可见饮茶已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与茶有缘,饮茶人与茶有缘,但凡与茶有缘者,明心见性,实也在修行。我们不需要不动不摇坐禅数月之久,只需要在人生中不动不摇保持内心的平静即可。

缘来是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缘来是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与水的相逢,成就了芬芳的茶汤,人与茶的相逢,成就了一段安闲生活的自在,这种相逢是缘,珍惜这段缘,可以得大自在。

茶与禅有缘,饮茶便是修行,每有所得便是顿悟,在饮茶的时候,放开心胸,与茶交流,也与天地万物交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寻常的事物都可以在这样的交流中,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感动,在这样的感动中,我们一点点成长起来。

茶与山有缘,茶树多生长在云蒸霞蔚的清灵之地,山间清新空气赋予了茶叶无尽的灵气,我们饮茶,便是饮这种灵气,要吸收这种灵气,就要心怀天地,要使自己心神沉浸在自然天地中,与天地同呼吸,与茶树同姿态,然后我们才可以体会到“自然”两字的真实含义,饮茶自然而饮,做事自然而做,这样的生活节奏才和谐。

茶与水有缘,上善若水,不争而利天下,我们饮茶,同样需要有这样的胸襟,当坏“善”心,才能品出茶中真味。

茶与书有缘,书中讲的是智慧,茶中阐述的是哲理,小小一本书中,包罗万象,同样小小一盏茶中,也有着万千气象,能收获智慧多少,哲思几何,全看自己的造化。

缘来是茶,既是缘分,就当珍惜,要怀着虔诚的心意,善待杯中茶,在饮茶的时候要多番回味,更多的茶中滋味,需要在生活中品味,生活中更多的感悟,需要借助茶来领悟。

关于本文《缘来是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一生茶相伴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一生茶相伴》内容,感谢阅读!

人生说到底是孤独的,虽然会结交到一些朋友,甚至一些是知音人,可是即便是高山流水的俞伯牙钟子期,也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我们必须明白,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若说还有什么是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便是茶。

茶是最安静的,当我们在外面拼搏劳累的时候,只需要在家中安坐,泡一杯茶来,嗅着茶的香,看着茶的舞,整个身心就放松下来了。茶的滋味,由苦到甜,是给我们一种暗示,再怎么劳累,再怎么不顺心,都没有关系,在茶的天地中苦后回甘,醒后是艳阳天,现实中也是如此。

饮茶是对心灵的一次按摩,潜移默化中消除一身的疲惫,精神抖擞可以开始新一天的征程。所以有了茶的陪伴,我们就不再感觉孤独,时刻充满活力,并且每天都会有充分的时间反省自身,每一天都会有进步,每一天对自己来说都是崭新的,我们就好像茶杯中翩跹起舞的茶叶一般,不断诠释生活的精彩。而这些精彩也会沉淀下来,化为心中永恒的回忆。

有了茶,茶的温暖与芬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鲜活,有了茶,茶的各种颜色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生命力,有了茶,我们视野开拓,可以看到更多足以感动自己的人与事。有了茶,我们看远处的山,会觉得山是自己的知己,我们看清清的水,水也是我们的知音,整个天地,都变得温暖而友善。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一生茶相伴》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与僧侣的不解之缘


茶与僧有着先天的血缘关系。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由佛教僧侣缔造的,开山鼻祖陆羽就是寺庙出身。日本茶道也是由到中国进修的日本僧侣从大陆继承去的衣钵,所以日本的茶道从根子上就有先天性的禅味。

“茶禅一味”,是茶人们挂在嘴边的常谈,它的意思是,茶的味道之中,包含着禅理,而禅的境界与精神实质,又充满着茶味。总之,茶与禅,都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幽静、苦涩、缥缈。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出好茶,自古茶就与僧侣结下不解之缘。四川的蒙顶茶,就是和尚手植的。由僧侣或寺院培植创制的名茶,在中国名茶中占有重要位置,且为数众多,开化龙顶、普陀佛茶、黄山毛峰,简直不胜枚举。

僧侣之所以尚茶,是因为茶的功用,对于礼佛念经有益,茶可提神,可清心,可消睡。同时,大概也只有僧侣,才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地品茶,从容地讲究茶道,依我揣测,现在颇为流行的以茶代酒的宴饮风气,恐怕也是缘出佛门。另外,茶树既可绿化美化寺院外的环境,又能利用山地,所产茶叶在满足自用外,一方面可用来招待香客,另一方面可对寺院收入不无小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从现代的角度看,茶有至味,是禁欲苦修的僧人仅有的感官享受之一。茶给清静的出家生涯,增添了难得的滋味。赵州和尚的口头禅“吃茶去”,所指究竟为何,一直无解。不过,我们可以咂摸出,这三个字中确实大有禅机。

国内茶与佛教的关系,解放后越来越淡。除了极个别地方以外,茶和僧侣已经不再有多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种茶、产茶、品茶方面,如今很少能找到现实中还有哪处寺院的高僧仍然以茶为业。

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毕竟有着强大的惯性,至少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集体潜意识中,茶和僧还是联在一起的。因此,这两年,“茶禅一味”的书法作品,在茶馆中就处处可见。业茶者的文化定位与包装,也就有意无意地向佛教借势。

北京的明慧茶院就深得个中三昧。虽然京西的大觉寺并不产茶,以前也无茶院茶室,可是当国风企业租下大觉寺上下两个院落:一个经营菜馆,一个经营茶院,市场效果却奇佳,一时间,明慧茶院几乎与大觉寺在知名度上并驾齐驱。要知道国风企业不过是家新办广告公司,而大觉寺可是辽代建成的千年古刹呀!这也算是巧借东风的生意场招数。

说缘山水意 品禅茶道年


茶即道,道可道,非常道。片叶中窥得的,皆是缘。

古语言“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三碗琥珀汤,就把阑干拍遍繁华褪尽。这是古人的心境,所谓禅茶一味,也是以茶提神,以茶静心,神思驰往,“悟”既是“得”,茶为介,终得“大彻大悟“。

抛开很深奥义的禅茶不说,茶道之于现代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自生在徽州,长在徽州,百年以前的青青古道上,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劳作的那些工人们,运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丝茶,换回一整个徽州府的辉煌富庶、和徽州茶叶的声名远扬无可替代。茶之于我们,是生计是保障,也是一种情结一种骄傲。茶自生长在漫山的园地里起,收纳的便是古徽州盈满的淡然古味;后又经采摘、日晒、炒青、揉捻等步骤,受尽了人气的滋养,散出来清香,放出了姿态。在徽州的土地上,品茶和制茶古来有之,传承有道。

雅致如李清照,先来无事同丈夫赌书泼茶,书香茶香弥散,想想都是特别舒顺的日子。后来时运变动,往事重现如满地黄花堆积,燕雀归来而人不复归,只有憔悴损。茶之于李清照,是一段抹不去的温润时光,是平生调跌宕起伏中最安稳的那段光阴,不惊艳不张扬,确实后来回忆时最难捱的片段。

至此,脑中是否也浮上来那袅袅雾气,清清茶香,那琥珀色的润泽亦或是在杯中飞舞的叶芽。若不去纠结茶的价值是否名至实归,不去苛责从产地到包装的每一个细节,不去深究茶道礼数中的不合体统,也不妄图一念参破那玄妙的禅意。抱着淡然的洒脱,或煮或沏,轻酌慢饮,想想寄在茶里的那缕缕思绪,放空被尘世绑架了的神经,茶就是净化,就是隔绝。

若有三两好友,借一组精巧的茶具品茗谈心,就着日光看出通透,杯也通透人也通透。偷得浮生半日,胜过十年尘梦。

还等什么呢,给自己一杯茶,就着一杯春,守一份自在抒怀。

老舍与茶的不解之缘


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据老舍夫人胡纟圣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茶与文人确有难解之缘,茶似乎又专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诗兴笔思,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饮茶作为一门艺术、一种美,自古以来就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茶在老舍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绝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据《茶馆》一剧王利发的扮演者著名艺术家于是之回忆:《茶馆》在国外演出时,使他较多地想起了茶,原来喝不着热茶,他便觉得什么液体都解不得渴。这时使他想到老舍先生生前告诉过他们的话:"出国时带上暖水瓶,早上出去参观、访问之前,先将茶叶放好,泡在暖水瓶中留着回来喝。"当《茶馆》真要出国演出时,可他们却把老舍先生说的话给忘了,谁也没有带暖水瓶,渴得受不了直嚷着要喝茶啦。

老舍先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一次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老舍先生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先生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先生神情激愤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这也难怪,喝茶从早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才如此。西方人也爱喝茶,可他们是论"顿"的,有时间观念,如晨茶、上午茶、下午茶、晚茶。莫斯科宾馆里的服务员看到半杯剩茶放在那里,以为老舍先生喝剩不要了,把它倒掉。这是个误会,这是中西方茶文化的一次碰撞。 旧时"老北京"爱喝茶,晨起喝茶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坦,才有劲头。

北京人最喜喝的是花茶,"除著花茶不算茶",他们认为只有花茶才算是茶,北京人有不少的人竟把茉莉花叫做"茶叶花"。老舍先生作为"老北京"自然也不例外,他也酷爱花茶,自备有上品花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寻常茶话》里说:"我不大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虽说老舍先生喜饮花茶,但不像"老北京"一味偏爱。他喜好茶中上品,不论绿茶、红茶或其它茶类都爱品尝,兼容并蓄。我国各地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重庆砣茶"……无不品尝。且茶瘾大,称得上茶中瘾君子,一日三换,早中晚各执一壶。他还有个习惯,爱喝浓茶。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写到他家里穷,在他"满月"那天,请不起满月酒,只好以"清茶恭候"宾客。"用小沙壶沏的茶叶末儿,老放在炉口旁边保暖,茶叶很浓,有时候也有点香味。"老舍先生后来喜饮浓茶,可能还有点家缘。当然是饮浓茶易于精神振奋,能激发创作灵感。?? 中国人喜欢茶,西方人爱饮咖啡。世界文坛上有个巴尔扎克,写作时一壶咖啡一支笔,边饮边写,这和老舍先生边喝茶边写作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各自在茶与咖啡的刺激下,产生电火般的灵感。兴会神来之笔,创作出一部部世界文学名著来的。

抗战期间老舍蛰居重庆时,曾在一篇杂文里提出要戒茶,这决非本意。"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忆当年国民党统治下的陪都,连老舍这样的大作家也因物价飞涨而喝不起茶,竟然悲愤地提出要"戒茶",以示抗议。嗟呼,茶叶太贵,比吃饭更难。像老舍先生这样嗜茶颂茶的文人茶客,他是爱其物、恨其价,爱与恨兼融于茶事之中。

老舍好客、喜结交。他移居云南时,一次朋友来聚会,请客吃饭没钱,便烤几罐土茶,围着炭盆品茗叙旧,来个"寒夜客来茶当酒",品茗清谈,属于真正的文人雅士风度!老舍与冰心友谊情深,老舍常往登门拜访,每逢去冰心家作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不负老舍茶兴,以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他们茶情之深,茶谊之浓,老舍后来曾写过一首七律赠给冰心夫妇,开头首联是"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怀念他们抗战时在重庆艰苦岁月中结下的茶谊。回到北京后,老舍每次外出,见到喜爱的茶叶,总要捎上一些带回北京,分送冰心和他的朋友们。

马增茶中的汉畲缘


想了解《马增茶中的汉畲缘》知识吗,丰富的《马增茶中的汉畲缘》内容等你来看!

和平县东水镇的马增茶已有500年的历史,茶质纯味香,甘醇滑口,在当地独一无二,但这份珍贵的茶叶,能大量推广种植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马增茶是当地蓝姓祖先从福建迁移此地时一并移植过来的。1989年,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挂牌成立,蓝水英当选第一任村主任兼支部书记,上任后的蓝水英决定要干一番事业,带领本村畲民和汉民创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富民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广征意见,最后,蓝水英认为,增坑村海拔地势较高,常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宜种植茶叶,而且蓝姓祖先在此种植茶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和经验,因此,发动广大村民种植茶叶是最适宜带领村民和增坑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按祖上训诫,马增茶的种植制作不能传于外族,只能由畲族自己掌握。因此,马增茶虽好,但只能自给自足,为畲族居民自己饮用。要发动村民种植,就必然要将马增茶种植制作技术公开,传至外族。要破祖训那可是一件大事,族老们肯定反对。

为了得到族人的支持,蓝水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耐下性子,俯下身子,挨家挨户去游说,通宵达旦地长谈,讲祖德,讲政策、讲发展、讲前景,一一说服,终于做通了畲族族老们的思想工作,取得了族人的信任和支持。

紧接着,蓝水英召开了畲族代表参加的族人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马增茶的种植、制作技术流程公开,进而开始不分汉、畲族,广泛动员种植。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扩大种植,目前,增坑村已种植有茶叶近千亩,并已正式注册“马增茶”品牌,产品驰名省内外,在珠三角供不应求,也成了和平县东水镇“一乡一品”的名品。

为了当地汉、畲一家亲经济社会的发展,蓝水英打破传统思想樊篱,把畲族具有500多年历史传统的马增茶种植、制作加工技术给公开了,将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马增茶种植技术毫不吝惜地传给周边的汉族兄弟村,现在增坑村周边的莫丰、宋龙、中心村等几个行政村都开始了种植马增茶。

如今,年近七旬的蓝水英还时常到这些汉族兄弟村指导马增茶的管理,将这些茶农的茶叶统一回收、制作、包装,确保了这些汉族茶农的经济效益。

关于本文《马增茶中的汉畲缘》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宠——茶人一生的宠爱


三足金蟾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小时候,家中宠物的主要管理者往往是父母,所以,那时候养宠物的体会更多的只是好玩;再大一些的时候,家长就会把饲养的权利交给自己,于是或养狗,或养鸽子,或养小鱼,只可惜大都好景不长……再后来,经济独立后,可供选择的宠物就更多了。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所经历的尴尬事有多少?你要出差了,小狗无法上飞机;在酒店过夜,小狗不被准许走进酒店的大门……于是不得不把宠物留在家中。爱人怀孕了,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不得不把自己的宠物转送于他人……

与通常的宠物所不同的是,茶人的宠物却是可以做到永远不抛弃的。茶人即使要远行,也可以带上自己的茶宠而不用担心无法饲养。任管窗外是风是雨,使自己淡定下来,邀个旅伴好好地品上一碗茶水,在难挨的旅途中也不失为一道雅俗共赏的风景线。

茶人的宠物,称为茶宠。所谓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人用茶水滋养的宠物,其实是一些紫砂或澄泥烧制而成的小工艺品,比如小象、小龟、蟾蜍、貔貅、小猪、小蜗牛等一些活灵活现的小工艺品。对于茶人而言,不同的茶宠有不同的寓意,有的象征着招财进宝,知足常乐,有的象征着幸福吉祥等。人们也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把它们收藏于自己的茶台上了。

一只漂亮的茶宠,是茶人花时间花心思慢慢“养成”的。茶人会在自己喝茶时用茶汤轻轻地浇淋自己的宠物,或者用茶扫蘸茶汤涂抹表面。年长日久,茶宠就会滋养出茶色,变得温润可人,茶香四溢了。一些茶宠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全手工制作的茶宠收藏后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还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就会有吐泡、喷水等有趣的现象。

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有几种茶宠的普遍性。一种是貔貅,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相传只进不出,于是人们认为它有守财旺财的作用。另一种比较受宠爱的茶宠是金蟾。据说它有三只脚,四处帮贫人,吐钱给人们。金蟾所到之处,金钱集聚之地。大象也是比较受茶人欢迎的茶宠。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大禹用亚洲象耕田的传说,也有将其驯养为家畜,用作骑乘、耕作和战争的记载。大象以善于吸水而驰名,在我国,水为财,如果请得一头大象在家中,则大财小财均为己所纳。而且象的禀性是温顺的,放在家中象征着吉祥如意。

其他茶宠,比如那种圆圆润润、可爱至极的紫砂小脚丫,脚丫上有一只蜘蛛,其实是依其谐音“蜘”“足”,取知足常乐之意。再比如龟,人们因“龟”与“归”谐音而对其备加喜爱,并寓意富贵、鸿运、聚财,希冀人们通过辛勤的耕耘、勤奋的劳作,获得长寿、幸福的生活。比如时来运转,人们借此来表达自己希望生活得更好的愿望。

茶人历来深信自己的茶宠和茶壶一样是有灵性的。只要做个有心人,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件事情,喜欢自己的茶宠,并细心地欣赏与呵护它。其实茶宠需要你做的只是在喝茶的时候,一边喝茶一边用细毛刷轻轻抚刷就可以了。我的茶盘上养了一只雄赳赳的公鸡,每当我看到它那高傲地昂着的头时,总会浮想联翩,想到我国的版图形状一向以似雄鸡而自豪,而我的家乡又恰恰是在鸡爪上,今天的我又是生活在这只雄鸡的心脏里,本人的属相又刚好排在了“鸡”。

我还根据家人的生肖属相收集了相应的茶宠,虽然大家都很忙,但是,有它们的相伴,日子也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

总之,林林总总的茶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茶人一旦拥有了自己心仪的茶宠,将会是穷尽自己一辈子的光阴来养护它。试想,还能有什么宠物能让你的宠爱变得如此之长久呢?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47662.html

上一篇:乌龙茶大红袍是红茶吗

下一篇:爱她,就为她烤壶茶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