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康乃馨栽培种植

2020-03-18

【繁殖栽培】

(1)繁殖:用播种、压条和扦插法均可,而以扦插法为主。

扦插除炎夏外,其它时间都可进行,尤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扦插效果最好。插穗可选在枝条中部叶腋间生出的长7--10厘米的侧枝,采插穗时要用“掰芽法”,即手拿侧枝顺主枝向下掰取,使插穗基啊带有节痕,这样更易成活。采后即扦插或在插前将插穗用水淋湿亦可。扦插土为一般园土掺入1/3砻糠灰,或砂质土。插后经常浇水保持湿度和遮荫,室温10--15℃,20天左右可生根,一个月后可以移栽定植。

压条在8--9月进行。选取长枝,在接触地面部分用刀割开皮部,将土压上。经5至6周后,可以生根成活。

(2)栽培

1、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保肥性能良好而微呈碱性之粘质土壤。

2、浇水:康乃馨生长强健,较耐干旱。多雨过湿地区,土壤易板结,根系因通风不良而发育不正常,所以雨季要注意松土排水。除生长开花旺季要及时浇水外。平时可少浇水,以维持土壤湿润为宜。空气湿润度以保持在75%左右为宜,花前适当喷水调湿,可防止花苞提前开裂。

3、施肥:康乃馨喜肥,在栽植前施以足量的烘肥及骨粉,生长期内还要不断追施液肥,一般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肥水,采花后施一次追肥。

4、其它:为促使康乃馨多枝多开花,需从幼苗期开始进行多次摘心:当幼苗长出8至9对叶片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保留4--6对叶片;待侧枝长出4对以上叶时,第二次摘心,每侧枝保留3--4对叶片,最后使整个植株有12--15个侧枝为好。孕蕾时每侧枝只留顶端一个花蕾,顶部以下叶腋萌发的小花蕾和侧枝要及时全部摘除。第一次开花后及时剪去化梗,每枝只留基部两个芽。经过这样反复摘心,能使株形优美,花繁色艳。

喜好强光是康乃馨的重要特性。无论室内越科、盆栽越夏还是温室促成栽培,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都应该放在直射光照射的向阳位置上。

(3)病虫害防治

康乃馨常见的病害有萼腐病、锈病、灰霉病、芽腐病、根腐病。可用代森锌防治萼腐病,5氧化锈灵防锈 锈病。防治其它病害中用代森锌、多菌灵或克菌丹在栽插前进行土壤处理。遇红蜘蛛、蚜虫为害时,一般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杀除。

延伸阅读

茶的种植技术


过去,茶树一般通过种子繁殖,但现在,越来越多通 过无性繁殖〈方法包括扞插、压条、接木)和无性系叶插生 产新苗。通过对高产、抗旱、抗虫和抗病的茶树进行无性 繁殖,种植者能获得稳定高品质的茶,从而增加他们种植园的商业竞争力。

新的茶树先是在茶的苗圃中培养,大约6个月后被移 栽至沖植园,此时它们已生长到大约15-20厘米的高 度。每棵幼树需大约1.5平方米的生长面积,并且大约两 年不采摘和修剪,这段时间它们的高度约达到1.5-1.8 米,然后它们被修剪到大约0.3米高,再让它们继续长高 一些,以后每同修剪一次使它们保持齐腰高。根据生长 的海拔高度和其他条件,3-5年后开始对它们进行商业化采摘。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茶树全年都在不断生长(但 在有些地区有冬眠期和生长期之分》,当新芽或“萌芽”开始生长时,叶子就被采摘 下来。在比较炎热的气候条 件下,茶树有几次发芽期,然而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仅有一次短暂I有限的萌芽 季节。早期萌发的叶子往往 供不应求,但一般认为第二 次萌发的叶子才是最好的茶 叶。为了获得最高品质的茶 叶,采摘者通常摘除來自每 个新芽的两片叶子和一个芽,随着采摘者大拇指的向下运动,茶叶被采摘下来,然后被投入采摘者携带的袋 子或篮子里。

由于在一些产茶地区劳动力短缺,因而采用特殊改造 过的拖拉机和收割机或手持剪切机进行机械采摘就代替了 传统的、很具技巧的手工采摘方式,但茶叶的质量却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然而采用此种方式生产茶叶有利于茶叶的拼配,而且科研人员也在不断地研究,试图对机械采摘方法进行改进。

安溪铁观音种植方法


说到安溪铁观音种植方法,要知道,安溪铁观音的生长对土壤、海拔、积温、降水、温度、湿度等地理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铁观音必须生长于海拔300-1000M之间,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雾多,漫射光多,温度适宜,铁观音才能含有较丰富的氨基酸,从而形成独特的铁观音品质。

其次,铁观音茶园以坐南朝北为佳,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太阳不会整天直射,日光多为斜射光。

第三,铁观音还必须生长在中性偏酸、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红黄土壤中。安溪县地处北纬20°50′-25°26′。东经117°36′-118°17′,境内多山,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温度18°C;光照适宜,多漫射光、多紫外线光;年降雨量1700-1800MM,相对湿度78%以上,山地土质多为酸性红壤和砖红壤。

因此,非常适宜铁观音茶树生长,构成了安溪铁观音培育、生长的自然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在栽培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品质最好的铁观音仍然只能生产于青山绿水的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铁观音种植方法及其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有个别地方由于气温较高,还可生产一季冬茶,冬茶颜色较青绿,滋味也较青,产量不多。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捎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茶叶种植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茶叶的安全标准日趋重视,没有优良品质的茶叶将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因此,茶叶的无公害生产,也就成了茶叶生产者的必修课。所谓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并不是说在茶叶生长管理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把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安全标准以内。这就给我们的茶叶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园地选择无论是老茶园改造,还是新建茶园,都必须满足以下二个要求:一是远离城市,远离工业区,减少污染源。二是周围绿化条件要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好有生态林和良好的水源,这些有利于改善茶叶的品质。

树种选择选用优质品种,进行无性繁殖。优质茶叶品种表现为品质优、抗病虫、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强,川南以“福选九号”为佳。采用无性繁殖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减少变异。

不要全部选用早生茶品种。这是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抗风险能力。原因有二:一是全部选用早生茶品种,可能在采摘期劳动力不足,造成早茶不能早上市。二是早茶易受晚霜危害,导致大幅减产,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水肥管理在茶叶生长季节如遇干旱,需及时浇水灌溉。应使用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沟灌法,并结合施肥。灌水后盖土,提高水肥利用率。

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基肥宜在秋冬季节、茎叶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仍处于旺盛时施入,这样有助于增强树势,使其安全越冬。一般施用堆肥、沤肥、饼肥、厩肥。追肥一般在萌芽前和采摘后分两次施入。可用腐熟的人粪尿配以少量的速效化肥。

茶树修剪茶树修剪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传统的2月份芽前修剪改为5月份春茶采摘后修剪。其原因有二:一是茶树自秋后休眠到第2年发芽前,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根茎里,传统的2月份修剪在芽前进行,正好剪掉了贮存在茎尖里的营养,降低了春茶的品质,而5月份修剪恰好保存了这部分营养物质,提高了春茶的产量和品质,虽然茶芽的整齐度稍差,但春茶基本上是手工采摘,对茶叶生产影响不大。二是5月份修剪有助于早茶提前上市。因此按茶树顶端优势原理,生长在茶树顶端的枝条最先发芽展叶,而2月份修剪正好把这部分枝条剪掉,延迟了发芽时期。

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茶树的生产管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展蔓延。也就是说,通过科学施肥、中耕除草、修剪清园等日常管理活动直接去除病虫害,或是利用昆虫的假死性、趋光性、趋化性等固有特性来杀死害虫,或者通过保护天敌来控制病虫。在病虫危害严重,一般的防治措施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可采用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1605等,而改用生物农药。二是不使用高浓度喷施,同时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三是要有严格的防治指标,不能见虫见病就忙打药,只有在病虫危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

白茶的立体种植技术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海拔100~900米的山地资源十分丰富,零星杂地、低丘缓坡较多,而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适宜种植吊瓜。吊瓜根、茎、叶、瓜皮、种子均可供药用,吊瓜籽已成为炒货市场中的佳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十分看好。安吉白茶,是茶树优良品种,所制茶叶由于其氨基酸含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是一般绿茶的2到3倍。白茶适宜在较凉爽的气候环境下栽培,莲都区的山地条件较适宜栽培白茶。

自2003年开始,我们尝试吊瓜与白茶立体种植,这种栽培模式既不影响吊瓜生长,又有利于白茶的生产。春季白茶生长较早,一般在白茶春茶生产结束后,吊瓜才开始生长,两种作物互不干扰。夏秋季吊瓜的棚架为白茶营造了一个较为荫凉的小气候,可避过高温对白茶的危害;冬季吊瓜的落叶和地面盖草,使翌年早春气温回升快,白茶生长提早1周左右,具价格优势,提高效益。当年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吊瓜籽56.5千克,产值2260元。第二年,亩产吊瓜籽95千克,产值2700元;白茶茶青15千克,产值2700元,合计亩产值5400元。第3年开始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并相对稳定,一般年平均亩产值,吊瓜籽3000元以上,白茶茶青4000元以上,合计7000多元。目前莲都区吊瓜面积已发展到2600亩,白茶面积3500多亩,其中立体栽培的有1200多亩。立体栽培选用的品种,吊瓜主要选用结瓜多、瓜大、籽多、粒重、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产籽瓜品种;白茶选用冬播无性系安吉白茶。现就立体栽培的设计和吊瓜的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种植设计和吊瓜棚架搭建

(1)种植设计将田块作成宽1.5米的畦,吊瓜亩栽种60~70株,行距6米,株距1.5米,每隔3畦种植1畦吊瓜。开穴种植,穴径70~80厘米,穴深60厘米,每穴四周撒上0.1千克石灰,用作消毒和防治病虫害。每穴施有机肥50~100千克,过磷酸钙或复合肥2千克,菜饼1千克,覆土与地面相平,使其充分发酵,以待定植瓜苗。定植宜在4月底前完成。白茶亩栽2500株,在两畦吊瓜相间的那3畦,每畦开种植沟2行种植,株距20厘米。另在种植吊瓜的畦上也可适当栽些白茶。白茶可以在11月至翌年3月移栽。

(2)吊瓜棚架搭建吊瓜棚架的大小根据园地的有效空间确定。棚架材料应选用牢固的水泥制品(水泥柱架),也可用竹、木、铁丝及其他材料。棚柱间距一般为3米左右,棚架高一般为1.8米左右,棚架过高过低都不便于田间管理和采瓜。棚架要牢固、面平、通风透光。对当年下种的吊瓜苗,也可先搭简易棚架供攀缘。

2.吊瓜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吊瓜可分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法。前者可适时早播,播种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采用薄膜覆盖育苗,出苗后除去薄膜,降温炼苗,待苗长到2~10厘米时移栽至育苗圃继续培育壮苗。育苗圃要深翻土壤,按40~50厘米宽度作畦,苗距一般为10~15厘米,栽后浇水保湿。育苗期间加强管理,以利培育壮苗。

直播法,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播种前整地作畦,施入基肥,直播法一般采用穴播,每穴播种3~4粒,覆土3厘米,泥土干燥应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无论育苗移栽还是直播留苗,雌雄株比例一般为15∶1,以确保吊瓜正常授粉结果。

(2)整枝引蔓春季吊瓜出苗后,每株选留最健壮的2~3个主枝,并逐步引蔓上棚。当主茎长到2~3米时及时打顶,以促进侧枝生长。封棚后,根据长势适当打顶、疏枝、理蔓。尤其是7~8月高温季节,茎叶生长快,分枝多,必须将多余的腋芽、侧枝疏掉,发现有徒长枝应及时去除。

(3)肥水管理吊瓜施肥的一般原则是:重施基肥,施好结瓜肥,巧施防衰肥,做到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栽培2年以上的吊瓜,基肥宜在寒冬前或次年块根发芽前施入,每亩用腐熟栏肥800~1000千克,磷肥40千克,钾肥20千克或草木灰1000千克,饼肥40千克。吊瓜喜湿润,如遇晴旱天气要经常浇水。还要及时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提高座瓜率提高座瓜率是夺取丰产的关键。吊瓜是雄雌异株藤本植物,可采取雌雄混种的方法提高座瓜率,也可利用园边种植雄株,一般每亩栽3~5株,并控制雄株藤蔓生长。还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坐瓜率和产籽量。

(5)防治虫害吊瓜的虫害有蚜虫、青虫等。当幼藤长到40~60厘米时做好第一次防虫工作,7月下旬至8月初重点防治青虫。施药后安全间隔期7天以上方可采茶。

(6)适时采收.当吊瓜果皮表面开始有白粉,并转为淡黄色时,便可分批采收。采收从果柄剪下,先摊在地上晒2~3天,使后熟变软,然后剖瓜,将瓜籽装进塑料袋或滤水的容器内,通过踩踏、摩擦去外皮,洗净晒干即成。

(7)采果后管理吊瓜采收后期,要做好防虫保蔓工作,促进块根生长,为下一年的高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寒冬前,吊瓜蔓完全干枯后,要培土壅根,根周围要铺草防冻。

苦丁茶栽培技术要点


一、生长习性

苦丁茶是多年生常绿乔木,耐湿喜阴,喜湿怕渍,适生于土层较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红壤。凡土壤呈微酸性,ph在4.5-6.5,土层深60cm以上,且排水良好,坡度250以下的坡地均可种植。

二、主要栽培技术

2.1选择茶园要实现高产稳产,最好选择土层深达lm以上的沙质上或黏质土壤种植,且要求水源充足又便于运输、方便管理的地块做茶园。

选择的茶园要做好清园工作。将杂草、石块、荆棘、残技落叶等杂物全面清除,并均匀翻耕整地一遍。开好排水沟,使雨后沟干畦爽为宜。还要清除蚁窝、鼠窝等,要围笆防牧等。

2.2起畦定植缓坡地宜进行带状整地种植,这样有利于采收和管理。要求带宽80一100cm,带的中心距离为1.2-1.5m。自下而上沿水平线环山挖沟,沟深50cm,带外沿略高于内边线15-25cm,以保持水土流失,并将上表土与腐熟基肥均匀混合后填满带沟。带四周开好30cm深的排水沟以保证雨后沟干畦爽。

平地宜进行全面整地起畦。一般畦宽80-100cm,畦沟宽50cm,宜进行双行“品”字形种植,株行距为70cmx50cm。面积小的地块可起30cm宽的鞋面构距为30cm进行单行开穴定植,一般亩用茶苗1200株左右。也有密植栽培以夺早期上市获利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密度过大时,必须疏开移栽以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以保证稳产。

定植时按设计规格在带沟或畦面上开与茶苗营养杯大小相宜的穴,淋湿穴内的松土,或先把茶苗集中于筐中浸水使整个营养杯湿透,将茶苗置于穴中,撕掉营养袋,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尽量保持杯土完整使报系舒展,不要曲折根,不要使报系碰触基肥以防烂根死苗。填土时应使杯立与穴土充分密合,当填土至一半时,手轻压土,提苗后再填至高出根颈以上3cm左右。南方多雨季节定植时填土宜高出穴面3-5cm以防渍害。

三、田间管理

3.1定植后晴天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天要注意开沟排水以防积水浸苗。待茶苗定报后方可多次灌溉水肥,水肥应掌握好浓度和次数,以免造成肥害,并结合除草松土,留意病虫害的发生。

3.2合理施肥定植时亩施有机肥3000kg左右,定植后的茶苗应不施或少施氮肥,以减少病害及氨挥发杀伤茶苗。幼龄树氮、磷、钾三者施用比例为1:1:1,视苗情薄施分期稀释施用。土壤贫瘠的土块宜多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以增加土壤肥力。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用沼气肥或速效化肥宜在芽前及采摘过后进行。对1年生苗应多施水肥,每50kg粪水加入尿素100-150g充分稀释后饶根施用。

3.3矮化树形苦了茶为常绿乔木,顶端优势强,要适时搞项。一般定植后的茶苗有80-90cm高时要及时将主干预剪掉,使苦丁茶从横向长出枝条,在茶树萌芽前和采茶时,结合喷施1000倍皇嘉天然芸苔素溶液,可使茶树嫩尖萌芽时间提早10-15天,每亩增收25%左右。

四、合理采摘

定植后4-6个月要以养护树体为主,采养结合,以采为辅,多留少来,长梢、高梢多采,短梢、低档少来,以促使茶树多稍多技扩大采摘面。来后要及时除草追施速效肥以保证和提高下次采摘量。采摘技术为分批采芽头舒展且呈紫红色时采,一般以一芽一叶或二芽二叶为标准。采摘后要及时进行深加工或茶青及早卖掉。

五、病虫害防治

苦丁条主要病害有茶芽枯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及茶饼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百菌清喷治,平时可选配波尔多派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绿叶蝉、小卷叶蛾、钻心虫等。在施药期间应隔离安全期错开采茶,并应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

龙井茶树的种植方法


龙井茶树的种植的难度是很大的,在种植时,需要注意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茶树种植、种植的密度都是要注意的。

一、生态环境:

龙井茶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子湖西南侧的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茶区位峦五翠,林木参天,云雾绕绕,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年降雨量达l600mm,气候湿润,日照适宜。茶区土壤为丘陵砂岩强被积母质发育的黄红壤,其主要上种为黄泥砂土,质地疏松,多为微酸性的砂质壤上,主体土层厚度中等,下接半风化的母质层,土壤通透性较好,施肥效应显著。土壤有机质层深厚,养分充足,排水良好,茶树生长持续平稳。特别是茶区四周植被丰富,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势条件。如杭州西湖龙井村茶园,北面天竺诸峰环峙。

成为防御寒潮侵袭的屏障,西面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洞,溪谷造西,潮湿和煦的南风回旋其间,漫射光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势一植被一气候要素,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龙井茶区广大茶农根据龙井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积累了适用于本地的种茶经验,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1、茶树种植:

选择的园地要规划设计,坡度15°以上的要修成水平梯级国地,15°以下的要划等高线,经初垦、复垦和施好基肥后即可划行种植。

(l)种植方式和密度:

龙井茶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丛式穴播或青苗丛栽,60年代后开始推广密植条栽,80年代试种了部分密植速生茶园,则年代发展的新茶园多采用合理密植的单条或双条种植方式、单行条裁的规格为:行距130-150cm,丛距33cm,每丛3株,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的规格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丛距33cm,每丛2-3株,每亩种植6000-8000株。

(2)苗木质量规格:

现在,龙井茶品种都采用无性繁殖,出圃的茶苗,要求苗高在25c。以上,主茎粗在3mm左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

(3)茶苗移栽时期和技术:

晚秋(秋分至霜降)或早春(雨水至惊蛰)是移栽茶苗的适期。在用情好的年份,晚秋移栽的茶苗,秋冬季先发根、开春后早发芽,要比早春移栽的茶苗早成园。移栽茶苗要十分注重种植质量,起苗时要少伤根,出四茶苗要及时种植,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主人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对粗壮且多数高于30cm的苗苗,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cm。

茶苗移栽后还要做好抗旱、防冻等保苗措施,主要有土壤铺草,适施薄肥,及时治虫除草,缺株补植等工作,保证新种茶园壮苗、全苗。

2、茶树修剪:

(l)定型修剪:

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决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来横高档获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项养蓬,后期留叶采。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来高档茶,后或适应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消以养为主,来密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轻修剪:

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校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益、以来代剪、来密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来搞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获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来后进行,剪去冠面3-scm的新消,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3、茶园改造:

(l)砌坎保土,深耕改立:

现有茶园多分布在山坡上,对梯坎倒塌的老式茶园,逐年进行修整、改造,改坡地为梯地,改泥坎为石坎,改丛栽为条栽,在茶园四周与路边建立排蓄水系统。同时挑培客土,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这些措施能大大提高坡地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伸展,增强生长力。

(2)改造树冠,更新复壮:

龙井茶区的茶园多数是1949年前和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经长年采摘,树势渐趋衰弱,树冠急待逐年更新改造或换种改植。根据当地的经验,对树冠更新改造应固树制宜,修剪改造直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主要有4种方法:

①深修剪:茶树经多年来摘,茶叶产量、品质逐渐下降。对此直采用深修剪,剪除冠面下“鸡爪技”层,修剪深度为15-20cm。经深修剪的茶树,对当年夏秋茶新档日叶来,以养树为主,恢复树势,重新培养采摘面。

②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树势呈半衰老和未老先衰、产量品质明显减退的茶树。一般茶树在离地叙Cm左右高度修剪,部分低矮茶树以纠去原树高的一半为宜,呈水平形修剪。对于肥培管理水平高的茶园,当年夏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及时留叶来,年底即可复壮树势。

③抽刈:又称局部台刈。对衰老茶树,根据技干衰老程度,剪去茶返中病虫校和严重衰老校于,留下新发出的“地遵技”和粗壮的骨干校加以培育,继续维持茶树生产力,这是茶区的传统经验。以后采用抽刈和重修剪相结合方法进行,这对改造半衰老茶树,复壮树势的效果更快更好。

④台刈: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采用台州措施,当地茶农称为“砍蓬”。茶树台刈高度,一般在离地5cm左右。当地茶农用的台刈工具多为锋利的砍柴钩刀,现也有用台刈剪成台刈机,但剪口均要求光滑。茶丛刈去校于后,要及时清理树桩,扒开四周泥土,通过曝晒或用火烧,进行消毒灭虫,有利于健壮新梢,并开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当年前发新技,通过两次定型剪或不断打预留叶来等养蓬措施,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型树冠。

茶树修剪改造,必须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会显著,如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因树制宜地剪来结合,合理采摘,培养新的树冠,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害等。

4.土壤管理:

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讲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捆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理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单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

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

5、茶园平衡施肥:

50年代初期,没有化肥,龙井茶区茶园均施用农家土杂肥和茶饼。60年代开始施用少量化肥。以后逐年增多,并根据茶树生长季节特点和需肥特性,采取重施有机肥和配施氮、磷、钾等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求,形成“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茶园平衡施肥经验。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茶饼或农家肥,特别重视施用茶饼,每亩开沟施200-300kg。近年茶饼供应不足,部分茶园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追肥每年施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40kg或用硫酸铵60-80kg。同时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例如,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瘦及吸肥能力来决定施肥量和次数,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接水施薄肥。实践证明这样才是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

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据试验,冬季和早春搭盖塑料棚的茶园与不搭棚的对照茶园相比,最高气温提高7-12℃,最低气温提高2-4℃,有效积温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12%。一般年份可提早10-20天开采。塑料大棚茶园能避免冬季霜冻危害,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对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春季名优茶产量可比棚外茶园增加1倍以上,产值增加2倍左右。

(1)塑料大棚园地选择:

①要求茶园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品种优良,茶树长势旺盛;

②茶园土壤肥沃,避风向阳;

③用水方便,有电源,以利灌溉和人工补光。

(2)塑料大棚建造:

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简易竹木结构大棚:采用毛竹为主建造。这种大棚的宽度为10-12m,长度为30-40m,中间高度2·0-2·2m,两恻肩高l·5-l.7m。这种大棚取材方便,造价低,但室内立柱多,遮光严重,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水泥钢筋构架大棚:这种大棚跨度一般为8-12m,高度为2、6-3、0m。这种大棚无柱,室内宽敞,透光好,作业方便,但成本较高,寿命可达6-10年。棚膜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使用效果较好。一般于11-12月底搭棚盖膜,至翌年清明前揭除薄膜。

(3)塑料大棚茶园管理技术:

①施肥:应早施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并配合施用CO2气肥和喷施叶面肥,为茶树提供充足的物质营养。

②茶园铺草:应在秋茶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深耕(或中耕),并在茶行间铺草,对大棚茶园土壤既有增温保湿效果,又可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

③大棚茶园修剪与采摘:塑料大棚茶园每田2-3年要进行1次深修剪,每年秋季结束后结合封园进行一次掸剪与边缘修剪,整理树冠。当蓬面上有5%-10%的新消达到一芽一叶初展时,应及时、分批采摘。春茶前期留鱼叶采,春茶后期及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采,并提早封园。

④大棚茶园护理:保温和通风散热是冬季大棚茶园管理的主要环节。当大棚内气温冬季上升到25℃、春季上升到3O℃时就应通风降温,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再闭门保温。一般晴天可在上午10时左右开启通风道,下午3时左右关闭。

⑤揭膜: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时可考虑揭膜,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1个星期,每天早晨开启通风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5-6天。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揭除全部薄膜。

7、茶树胶虫害防治:

龙井茶区茶树病虫种类较多,在70年代初,茶树害虫以体形大、世代少的茶尺蠖、茶毛虫、茶蓑蛾、刺蛾为主,以后逐渐转向虫体小、代数多、繁殖快的小绿叶蝉、螨类、黑刺粉虱、介壳虫及煤病等多种病虫害,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70年代末至80年代,龙井茶区建立了病虫测报站,根据茶园虫情预报,有的放矢地选用农药,适时防治,防效大大提高。近年龙井茶区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同时在秋茶结束后来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减少次年茶园病虫发生量。这样既可控制农药残留量,又能有效控制害虫的蔓延,减少损失。

对龙井茶树的管理需要重视,它影响了茶树的口感。

种植有机茶的技术要点


一、环境选择

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村庄的地区。要求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二、园地选择

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的良种园地生产的茶树种子,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

三、土壤管理

⑴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将绿肥翻埋入土,可以培肥改良土壤。⑵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未施过农药,无污染的秸秆、绿肥、蔗渣、薯藤、山青等覆盖土壤。⑶精耕细作,勤除杂草。在天气晴朗,草未结籽前结合除草进行4-5次10厘米左右的浅耕。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将覆盖物和施入的肥料深埋于土中,深耕时做到行中深、根际浅、少伤根。⑷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⑸严禁使用化学类、石油类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

⑴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天然腐殖酸盐类、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等。⑵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的肥料,包括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⑶茶树修剪物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的枝叶都要设法还田,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⑷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应在秋茶结束后尽早施,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在茶园开沟深施。追肥在每个茶季前开沟施入茶园,有机液肥多采用叶面喷施。

五、病虫害防治

⑴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引入。⑵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以减少病虫发生和危害。⑶及时耕作、除草,减少病虫危害。⑷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⑸调查了解病虫发生情况,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叶或病枝、病叶。⑹采用灯光诱杀成虫。⑺秋茶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以减少病虫发生量。注意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六、采收

⑴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要求采摘相应嫩度的鲜叶,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⑵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但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⑶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公斤/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软包装材料。

七、加工技术

⑴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⑵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⑶加工过程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⑷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⑸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白茶的立体种植技术_茶叶常识


春季白茶生长较早,一般在白茶春茶生产结束后,吊瓜才开始生长,两种作物互不干扰。夏秋季吊瓜的棚架为白茶营造了一个较为荫凉的小气候,可避过高温对白茶的危害;冬季吊瓜的落叶和地面盖草,使翌年早春气温回升快,白茶生长提早1周左右,具价格优势,提高效益。当年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吊瓜籽56.5千克,产值2260元。第二年,亩产吊瓜籽95千克,产值2700元;白茶茶青15千克,产值2700元,合计亩产值5400元。第3年开始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并相对稳定,一般年平均亩产值,吊瓜籽3000元以上,白茶茶青4000元以上,合计7000多元。目前莲都区吊瓜面积已发展到2600亩,白茶面积3500多亩,其中立体栽培的有1200多亩。立体栽培选用的品种,吊瓜主要选用结瓜多、瓜大、籽多、粒重、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产籽瓜品种;白茶选用冬播无性系安吉白茶。现就立体栽培的设计和吊瓜的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白茶的立体种植技术

种植设计将田块作成宽1.5米的畦,吊瓜亩栽种60~70株,行距6米,株距1.5米,每隔3畦种植1畦吊瓜。开穴种植,穴径70~80厘米,穴深60厘米,每穴四周撒上0.1千克石灰,用作消毒和防治病虫害。每穴施有机肥50~100千克,过磷酸钙或复合肥2千克,菜饼1千克,覆土与地面相平,使其充分发酵,以待定植瓜苗。定植宜在4月底前完成。白茶亩栽2500株,在两畦吊瓜相间的那3畦,每畦开种植沟2行种植,株距20厘米。另在种植吊瓜的畦上也可适当栽些白茶。白茶可以在11月至翌年3月移栽。

吊瓜棚架搭建吊瓜棚架的大小根据园地的有效空间确定。棚架材料应选用牢固的水泥制品(水泥柱架),也可用竹、木、铁丝及其他材料。棚柱间距一般为3米左右,棚架高一般为1.8米左右,棚架过高过低都不便于田间管理和采瓜。棚架要牢固、面平、通风透光。对当年下种的吊瓜苗,也可先搭简易棚架供攀缘。

茶叶常识:茶叶种植技术的由来


全世界在人工栽培以前,中国为茶叶的原产地,而茶叶种植技术是指开始人工种茶之后才慢慢积累的经验,即都是从野生采集而后才发展为人工栽培的。

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茶学家,掀起了茶树原产地讨论热,可谓百家争鸣,不仅讨论出了多种看法,甚至争论出了成见,对茶叶种植技术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但不管如何,茶树的存在后的发展规律就是茶叶种植技术的开始,因为茶叶种植技术的由来可以说是茶树的人工种植经验。如果非要个茶叶种植技术的由来说的地方的话,那很难论证具体是中国西北,还是南方最早开始种植茶叶了,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茶叶种植技术的发展对茶叶的质量的影响和贡献。

大家知道茶叶种植技术需要从选地、规划、开垦、种植、施肥、浇灌等方面入手,新建茶园应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4.5—6.5的结构良好的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讯方便的缓坡地带。并按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的检测。

在规划好的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人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

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移苗时尽量多带土不损伤根部,茶苗太高可于移栽前离地15—20cm处进行修剪作为第一次定剪,应浇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其后做好防冻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一般在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结合深耕施人1.5—3吨厩肥等作基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如饼肥、人粪尿、堆沤肥、猪牛栏肥、土杂肥、塘泥等,配合施用磷钾肥、复合肥等。

白兰花茶的种植方法


白兰花性喜阳光充足和湿润的环境,不宜长期在碱性土壤生长,栽植应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和肥沃的地方。花前应有充足的水份和肥料,以促其花大香浓。白兰花枝条不多,除枯枝、病虫枝和扰乱树形的枝外,一般不需修剪。花谢后如不留种,应将果剪除,以免消耗养分。白兰花耐寒力较强,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均可露地越冬。

盆栽白兰花,可行蟠扎处理,即在四月发芽后,随着新梢的生长,随时进行蟠扎,扎成弯曲姿态,限制主干拔高。又因玉兰是深根系,久居盆中,容易长势衰弱,故花谢后应修理主根,下地培植,于花前再上盆,这样才能花繁、花艳。

白兰花以嫁接繁殖为主,亦可播种、扦插、压条进行繁殖。嫁接多用木兰实生苗作砧木,于清明前进行切接,南方也可于秋分前后切接,或在8—9月芽接。切接、芽接均与一般花木同。播种育苗于9月底或10月初,将成熟的果采下,取出种子,用草木灰水浸泡1—2天,然后搓去蜡质假种皮,再用清水洗净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洗净后,用湿沙层积法进行冷藏,否则易失去种子发芽能力。于翌年3月在室内盆播,20天左右即可出苗。

白兰主要的病虫害有黄化病、炭疽病及红蜘蛛、介壳虫等。白兰喜酸性土壤,如土壤偏碱性,或浇灌用水也偏碱,容易引起白兰叶片发黄,根系变黑腐烂的黄化病。可用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每5-7天喷一次。还可经常施以0.5%左右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加以防治。

白兰的炭疽病,初时叶部褪绿,呈黄色小斑点,逐步扩大成圆形,严重时,叶片枯焦、发黑脱落。浇水过多、湿度大、通风不良易发此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10天喷洒一次防治。

红蜘蛛、介壳虫会使白兰叶子发黄,并吸食液汁,引起植株枯死,其分泌物会诱发煤烟病。介壳虫一经发现,可用竹片刮除。红蜘蛛可用1000倍20%三氯杀瞄矾,或用50%三硫磷l000倍液喷洒防治。

《康乃馨栽培种植》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康乃馨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02080.html

上一篇:安化黑茶评鉴

下一篇:好茶不怕沸水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