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艺的基本类型与特色

2019-12-23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国人品茶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而且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茶艺类型多样,以其主导阶层和艺术性质来分有文人茶、禅师茶、富贵茶、仕女茶、工夫茶、孺子茶等六大类型,各类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的烙印。

茶叶品饮的方法很多,以茶类可分为绿茶品饮、红茶品饮、乌龙茶品饮、花茶品饮、紧压茶品饮等。以添加佐料于否可分为清饮和调饮,清饮可品饮茶叶的真香真味,调饮因民族、地域、风习而异,且意义不同。现代茶艺在生活中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为休闲型茶艺,另一种为表演型茶艺,在社会活动中有不同的功能。休闲型茶艺随处可见,通过茶艺活动过程,调节精神状态,传递友情。

表演型茶艺是对历史上、生活中的茶俗、茶礼、茶艺或茶道的挖掘、收集、整理、提炼,溶进现代科技,使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类型大体可分为民族型、地方型、宫廷型、文士型、寺院型、少儿型、科普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品饮技艺和文化意蕴,在茶艺过程中流动着美的旋律。在品饮技艺上以乌龙茶品饮技艺尤为精湛。

茶艺是饮茶风习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的品味清芳,茶艺的流韵典雅。

小编推荐

中华茶的基本类别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成长不断发展与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茶伴随着制作工艺与制作环境也在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中华茶一共有七大茶类,数千个茶种,实在让人惊叹。

绿茶

绿茶是指不经过发酵的茶,既是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200-300℃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也有些绿茶是不经过揉捻的,外形呈扁片状。

由于加工时杀青和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青绿茶(滇绿)。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滇红、霍红、宜红、越红、川红、吴红等。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我国以外,印度、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们传统出口商品。世界的四大高香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外山小种)、工夫红茶(祁红)和红碎茶三大类。

茶艺师的基本礼仪有哪些?茶艺师的基本礼仪


茶艺师是指熟练掌握冲泡和饮茶的技巧,可以为大家介绍茶叶相关知识,进行茶艺展示等专职技术人员,一般以年轻女性居多。那么,茶艺师的基本礼仪有哪些?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茶艺师的基本礼仪吧。

茶艺师

一、茶艺师仪容仪表礼仪

一个人的仪表穿着得体,不但能体现自身的文化修养,赢得他人的信赖,还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和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茶艺师的仪容仪表基本礼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

保持清洁,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是仪表的关键。应注意面部的清洁和适当的修饰,保持牙齿的清洁;不要留长指甲,注意修剪和洗刷指甲,避免涂有色的指甲油。

2、美容

俗话说,“三分容貌七分打扮”,在当今社会,适当的化妆能体现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作为茶艺师,应该适当画个淡妆。但要注意避免太明艳。

茶艺师

二、茶艺师服饰礼仪

服装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茶艺师的服饰不仅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还需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

1、服饰

茶艺师的服装,其色彩款式要稳重大方,应以素雅单色和简单的条格面料为主。不能过分暴露、过于随意,打扮也不宜过于时髦。

2、饰物

装饰用品既可作为服装的辅助用品,也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如果服装和饰品能搭配好,能有效提升个人的气质、修养等。注意佩戴时需和服装相协调哦。

茶艺师

三、茶艺师发饰礼仪

作为茶艺师,发型不仅仅要符合美观、大方、整洁和方便生活的原则,同时还要和头发的性质、脸型、体型、年龄等因素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整体美的形象,也更能适合自身的职业特征。发型以标准的发型为宜,最好能尽量避免染发,长头发的必须绑起来,不能披头散发。

茶艺师

四、茶艺师姿势礼仪

茶艺师姿势礼仪注意表现在站姿、坐姿、走姿三个方面:

1、站姿

站立是人和人生活交流中最基本的一种举止,优美的站姿能展示一个人的自信,彰显高雅的气质。要想展优美的站姿,站立时应身体立直,抬头挺胸,双手自然垂直身体两侧,双膝并拢,两腿绷直,脚跟靠紧。

2、坐姿

茶艺师文雅、端庄的坐姿,是展现气质和修养的重要形式。坐下后,上体应自然挺直、挺胸,双膝并拢,双腿弯曲,双肩平整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或椅子。

3、走姿

走姿是站姿的延续,能展现人的动态美。茶艺师行走时应上身挺直,立腰收腹;速度需保持均匀、平衡,避免忽快忽慢。

茶艺师的基本礼仪包括仪容仪表、服饰、发饰和姿势,这四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微笑,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茶艺师的基本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艺基本知识介绍 有关茶艺的技巧


茶艺很多人都听说过,因为在一些大城市中,茶艺馆是很常见的休闲场所,是文人雅士最喜欢去的地方,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茶艺并不了解,茶艺其实就是怎样泡好茶和怎样享受茶的艺术。一会我会把茶艺的基本知识做一个具体的介绍,对茶艺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茶艺基本知识介绍

1、泡茶的要素

想了解茶艺必须先对泡茶的要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茶叶中有多种化学成分,泡制不当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和味道。在泡菜时,茶叶与水的比例 ,泡茶用水的温度以及浸泡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讲究,会根据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要求。

2、泡茶用水的选择

在茶艺中泡茶用水的选择也很重在,在古代就有“水为茶之母”的说法,现在茶艺中泡茶用水讲究水质要清,水体要轻,而且水味要甘,据说山间的自然山泉水是泡茶的首要选择,如果没有山泉水也可以选择自然的井水或者市场上出售的桶装矿泉水与纯净,而生活中常见的自来水是人们泡茶时最末位的选择。

3、茶的品饮

茶的品饮在茶艺中是最重要的存在,观看茶叶的形状,欣赏茶叶的颜色与茶汤的颜色以及观赏茶叶在注水以后的变化,就都属于品饮的范围,另外在茶艺中,人们冲泡好的茶汤并不会直接饮用,而是在赏色以后,闻香,最后才会尝味和品饮。

龙井茶的八道茶艺特色介绍


龙井的茶艺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中最具特色的茶品之一,龙井茶的茶艺也很有特色。

第一道: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

第二道:冰心去尘

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烫洗一遍,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

第三道:清宫迎佳人

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将茶叶用茶匙轻轻地拨到玻璃杯中,每杯用茶2~3克左右。

第四道:温润莲心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第五道:凤凰三点头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三起三落而水流不断,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第六道:甘露敬宾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朋友共饮,别是一番欢愉。

第七道:辨香识韵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两叶一芯,交错相映,上下沉浮。舒展的茶芽在青碧的水中上下沉浮,宛若新生,似乎是充满灵气的绿色精灵在舞蹈,有人称之为“杯中茶舞”。闻其香,则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第八道:再悟茶语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

茶艺基本知识介绍,茶道知识简介


对于茶艺知识不知道大家了解的怎么样呢?下面让小编给您总结一下吧。

茶艺知识介绍

高温能促使茶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纺暌钩,温度越高,纺暌钩速度就越快。所以茶叶贮存保管,必需注重节制温度和湿度。温度对茶叶的喷香气、汤色、滋味、形态均有很年夜的影响。要使茶叶不变或少变质,应采用低温或恒温贮藏。尝试证实,贮藏茶叶的最佳温度为0-5℃。所以,夏日炎热气温,于茶叶保留晦气。

茶叶极易领受水分,出格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年夜的前提下,会使茶叶良多内含物氧化、分化,最终引起发霉变质,不胜饮用。南方各产茶省区,夏日7-8月份间,气温高达40℃,相对湿度又较高,即使干燥避光贮存,茶叶也会很快转变,稍不注重,便会发生"绿茶不绿,红茶不红,花茶不喷香"的结不美观。

茶道六君子是茶道或是茶艺表演中所必须的,它们各有各的用处,也各有各的含义,如其名一般,仿佛是六名茶意境中走出的翩翩君子,风度斐然,气度轩昂,让我们来看看茶道六君子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处吧。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本文由【天毫茶业】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本文由【天毫茶业】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

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贡眉的特色与制法


贡眉,过去以菜茶为原料,采一芽二、三叶,品质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虽小,要求原料必须符合产品的规格,含有嫩芽、壮芽。鲜叶原料不能带有对夹叶。现在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树的芽叶为原料加工贡眉。为区别是菜茶为原料还是“大白茶”为原料的“贡眉”,别名为“小白”,“大白”。产品特征: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

贡眉的基本加工工艺是:萎凋、烘干、拣剔、烘焙、装箱。萎凋的目的有二个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问题),二是“生化”(内质问题),即通过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条件下引起一系列来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变化也是随茶青水分的变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直到干燥为止。贡眉在“萎凋”中的“生化”过程也是“发酵”过程,所以贡茶是白茶,也是“微发酵茶”。

加工贡眉,全萎凋的品质最好,色泽灰绿或翠绿、鲜艳,有光泽,毫心才会洁白,叶张才会伏贴,两边缘略带垂卷形,叶面有明显的波纹,嗅之没有“青气”,而是有一种令人欣喜的清香气味。若用半加温萎凋“贡眉”,色泽常灰黄,毫毛易锐,如果烘焙不慎会带有烟味。所以加工白茶(贡眉),虽然“简单”,但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学会的一门技术。

寿眉与贡眉,只是鲜叶原料略有不同之处,其它方法基本一致。

白茶主要特色与制法


白毫银针的制法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肩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造制白毫银针的茶树品种目前限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及“政和大白茶”。其主产地也有福鼎和政和两地,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因其所选用的茶树品种原因,其品质一般会高于其他产地。“白毫银针”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采摘,加工制选取等各个环节。 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一两轮品质最佳。以顶芽肥壮、毫心大为最优,到三、四轮后茶树抽上来的多为侧芽,芽小而细,所制“银针”就不理想了。如果是夏茶,由于气温高,抽芽快,就更难制出好“银针”来。现在,福鼎茶区的茶农为了制好“白毫银针”,往往将已有1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头春采摘后,马上进行台刈,刚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针茶”,这种“秋针”,制造“白毫银针”其品质并不亚于春茶。 采摘白毫银针原料茶对气候也有严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菁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南风天较次,因其湿度较大,菁叶干燥较慢,容易变成芽绿,梗黑的次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制,如果违之,所制“银针”就会“灰黑”没有鲜灵度,通常被称为“死针”。 而加工制选的技术却不是一般人可以一学就会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精雕细凿,才可制上一泡好“银针”。福鼎制选“白毫银针”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摊在水筛或萎凋筛上,每筛约250克,要求摊得均匀,不可重叠,一出现重叠茶芽就变黑。摊好后放在架上,让烈日曝晒,或低温烘焙,不可翻动,以避免伤叶红变,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风,不易干燥。当达到干度要求后,进行拣剔,去梗,再烘焙装箱。

白牡丹的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类的“娇子”,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采用少量水仙茶树品种芽叶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称水仙白茶。一般情况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为福鼎白牡丹,简称“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政和大白茶”。 制选白牡丹的原料鲜叶质量要求高,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工艺制选白牡丹,要求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与二叶都要披满白色茸毛(或称白毫)。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较瘦,不宜采制。而现在秋茶由于茶园管理得法,经之采制白牡丹品质也较高。 白牡丹的制选不经炒搡,虽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最好。采下的鲜叶要均匀薄摊在水筛上,不能重叠。当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合二为一,至八、九成干时再将“两筛”合二为一。当鲜叶差不及走水95%时,放置火笼烘干为时,此时我们称其为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经过精制工艺才能为成品。通常采用人工拣剔硬梗、薰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再低温烘焙干燥,趁热拼和装箱。白牡丹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贡眉的特色与制法

贡眉,过去以菜茶为原料,采一芽二、三叶,品质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虽小,要求原料必须符合产品的规格,含有嫩芽、壮芽。鲜叶原料不能带有对夹叶。现在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树的芽叶为原料加工贡眉。为区别是菜茶为原料还是“大白茶”为原料的“贡眉”,别名为“小白”,“大白”。产品特征: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 贡眉的基本加工工艺是:萎凋、烘干、拣剔、烘焙、装箱。萎凋的目的有二个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问题),二是“生化”(内质问题),即通过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条件下引起一系列来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变化也是随茶青水分的变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直到干燥为止。贡眉在“萎凋”中的“生化”过程也是“发酵”过程,所以贡茶是白茶,也是“微发酵茶”。加工贡眉,全萎凋的品质最好,色泽灰绿或翠绿、鲜艳,有光泽,毫心才会洁白,叶张才会伏贴,两边缘略带垂卷形,叶面有明显的波纹,嗅之没有“青气”,而是有一种令人欣喜的清香气味。若用半加温萎凋“贡眉”,色泽常灰黄,毫毛易锐,如果烘焙不慎会带有烟味。所以加工白茶(贡眉),虽然“简单”,但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学会的一门技术。 寿眉与贡眉,只是鲜叶原料略有不同之处,其它方法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介绍。

新工艺白茶特征与制法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福鼎县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求,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现在其产品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69年正式投产时生产量才50多吨,80年代生产量为80吨左右。现在是年生产量逾250吨。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是典型的外销茶。新白茶目前生产技术只有福鼎市少数技术人员会掌握。 新白茶对鲜叶的原料要求同贡(寿)眉,过去是用小叶种茶树鲜叶,现在根据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的芽叶加工最适合。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在初制时,原料鲜叶萎凋后,迅速进入轻度揉捻,再经过干燥工艺,使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清香味浓,汤色橙红;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龙的“馥郁”。 新白茶因其条形比贡眉更卷紧,汤味比较浓烈,汤色也比较深沉,十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02年,美国的医疗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三抗三降”以白茶最显功效,而新白茶又比白茶中的其他产品来得更有效果,尤其是新白茶的防癌功效最强。因此,新白茶将是最受欢迎的白茶产品之一。

茶道与茶艺


如今茶艺概念混用,须作一辨析。 流行于日本,精神上虽可追溯到中国,但是日本文化的东西。日本人思维与中国人不同,执着于具体事务和过程,其道亦须从具体事务过程中体会;中国人是先立大道,再从具体中得证。佛家所谓“月映万川”,中国思维的解释多倾向月,日本思维多倾向川。故日本人的修道、证道、体道、悟道常常从具体事务的仪式化入,故有、花道、剑道,路径上可称“小而道”;千玄室讲:“讲求“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和”即和平的和,要人做到和平相处;“敬”即要发自内心去尊重别人,不从内心尊重是不行的;“清”不仅是指环境的清洁,还包括净化心灵及发自净化了的心灵的言行;“寂”就是很沉着、很冷静,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的寂然不动的心境。在日本的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就特别需要这种精神,武士们卸下腰刀放在一边,大家促膝而坐,来品一碗茶,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喝茶,千利休居士(千玄室)就是这样开始他的的。”从具体事务入,证的是道。道是无极,悟道有境界的不同,日本思维可能的问题是在小道上就停步了。我以为千玄室在这里说的,还没有入于大道。 中国人在路径上则是所谓“大而道”,常常直从道入,后从具体生活的“洒扫应对”出,要体悟的就是大道,但它要有必要的前提。近代以来中国人对道已失去信心,“洒扫应对”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在现代中国,“”是不可能的,若说,必先有道,既然无道,何来?于是只有茶艺,但茶艺在起源上是将闽南潮州饮茶生活的程序和世俗礼节夸张为一套程式。在现在常常是商业化的表演,这就谋杀了其日常生活的态度,如无内涵,则彻底不伦不类,虚假做作,只能让人讨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0870.html

上一篇:茶饮三道一苦二甜三回味

下一篇:茶道词源历史文化介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