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温州黄汤茶叶品鉴及冲泡

2019-12-19

温州黄汤又称为平阳黄汤,在清代就已经成为贡茶,至今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温州黄汤在浙江南部的部分山区种植,但是以南雁荡山区出产的茶叶质量为最好。历史上最记载的温州黄汤,并不特指现在的温州黄汤这种茶叶,而是包含了蒙顶黄芽在内的部分黄茶。温州黄汤曾经一度失传,现在已经被茶客广泛接受。

【茶叶品鉴】 cy316.CoM

温州黄汤条索纤细修长,黄绿色,冲泡后叶底呈现出花朵的形状,茶汤的颜色黄而透明,如同黄色的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没有任何杂质,看起来与茶具浑然一体,除了甜味外,还带有明显的酸鲜爽味。

仿制品外形看起来比较粗糙,或者看起来很平滑,黄色过于鲜亮,看起来就好像是油漆刷过一样,冲泡后茶汤颜色发灰发褐,颜色暗淡,看起来有杂质,呈现出半透明状。

【冲泡要点】

1.温州黄汤茶与水的比例约1∶40,即3克干茶配搭沸水100~150毫升。冲泡时,温度不能过高,85~90℃的水就足够,温度太高了,茶的香味会损失掉。

2.温州黄汤可以用玻璃或者白瓷茶具冲泡,泡好后应该立刻饮用,不能凉下来。放凉后,其香味将大打折扣。

cy316.cOM编辑推荐

温州黄汤茶叶的知识


温州黄汤属黄茶的一种。亦称平阳黄汤,产于平阳、苍南、泰顺、瑞安、永嘉等地,以泰顺的东溪与平阳的北港所产品质最佳。温州黄汤创制于清代,并被列为贡品,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民国时期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浙江主要名茶之一。

采摘工艺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炒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

品质特征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养生功效

温州黄汤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可使脂肪化除。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由特殊效果。

温州黄汤冲泡技术三要素


健康饮茶,最好是要现泡现饮,这样效果最佳。温州黄汤茶叶冲泡次数过多,冲泡时间过久,或者多次反复冲泡,不仅失去了茶香,还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弊端。茶叶冲泡技巧注意事项:

1、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温州黄汤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4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00~15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其次,茶叶用量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

2、泡茶的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温州黄汤,不能用 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通常指将水烧开后,再冷却至80℃;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 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3、冲泡时间和次数

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温州黄汤,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温州黄汤采制工艺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温州黄汤制造分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温州黄汤得采制工艺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温州黄汤制造分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温州黄汤茶加工工艺


温州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因种种原因失传,直至1987年才恢复,恢复黄汤的加工工艺,能推动平阳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经济效益,更能使历史名茶重扬名声,延续文化传统。 

浙江名茶温州黄汤,始于清代,一度被列为贡品。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担运销上海、营口、天津、北京等大城市,而后因多种原因停产,加之原先茶叶加工由农民手工操作,缺少系统、书面的文字记载,以致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逐渐失传,茶市上不见其影。

虽然我国也有黄茶,但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树品种选择、加工工艺上也完全不同,因此难以借鉴其他黄茶的加工工艺。

为了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早在1987年,在平阳县农业局工作的林平与水头名茶开发场的卢立浣、陈积柱开展合作,共同从事黄汤茶叶的加工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制,一套完整的“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终于出炉。

从选择原叶,到每个程序的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以平阳特早茶作为黄汤原料,以杀青、揉捻、闷堆发酵、闷烘与提香五道工序进行加工。

2003年,黄汤样品试制成功。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2006年,“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申请发明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于日前被授予发明专利权,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18478.html

上一篇:蒙顶黄芽茶叶品鉴及冲泡要点

下一篇:茶传统式泡法的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